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UG-NX-8.5标准教程

2020-02-17 808页 ppt 26MB 18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真诚文档交流

本人从事临床麻醉五年有余,工作兢兢业业,拥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及临床医学资料,并取得了助理医师资格。

举报
UG-NX-8.5标准教程UGNX8.5标准教程(PPT课件)主编:宋昌才目录 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 2.2体素特征 1.1启动UGNX8.5软件 2.3布尔操作 1.2UGNX8.5工作界面 2.4常用几种操作 1.3UGNX8.5软件的参数设置 2.5UGNX8.5的部件导航器 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 2.6对象操作 1.5草图的约束 2.7电动机模型设计 1.6修改草图约束 2.8电动机盖模型设计 1.7草图的管理 2.9风机下箱体设计 1.8UGNX8.5图层的使用 2.10创建上箱体模型 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 2.11风机模型设计 2....
UG-NX-8.5标准教程
UGNX8.5教程(ppt)主编:宋昌才 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 2.2体素特征 1.1启动UGNX8.5软件 2.3布尔操作 1.2UGNX8.5工作界面 2.4常用几种操作 1.3UGNX8.5软件的参数设置 2.5UGNX8.5的部件导航器 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 2.6对象操作 1.5草图的约束 2.7电动机模型设计 1.6修改草图约束 2.8电动机盖模型设计 1.7草图的管理 2.9风机下箱体设计 1.8UGNX8.5图层的使用 2.10创建上箱体模型 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 2.11风机模型设计 2.1实体建模概述 2.12叶轮目录 2.13专利碗设计 3.2一般曲面创建 2.14花瓶造型设计 3.3篮球设计 2.15蚊香设计 3.4足球设计 2.16小酒杯设计 3.5排球设计 2.17轮圈设计 3.6钻头设计 2.18CPU风扇底座设计 3.7实体文字的制作 2.19机械臂底座设计 3.8雨伞设计 2.20机械臂连杆 3.9水龙头曲面设计 2.21机械臂爪子 第4章装配设计 第3章曲面造型设计 4.1装配概述 3.1曲面设计概述 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目录 4.3装配导航器 4.14风机装配 4.4组件的装配约束说明 4.15齿轮箱装配 4.5装配的一般过程 第5章工程图设计 4.6部件的阵列 5.1工程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与工具条 4.7装配干涉检查与装配间隙 5.2工程图参数预设置 4.8编辑装配体中的部件 5.3图样管理 4.9爆炸图 5.4标注与符号 4.10简化装配 5.5标注实例 4.11传动装置动态装配 5.6阀体造型及工程制图 4.12球形烟灰缸WAVE装配设计 5.7典型零件三维建模及工程图生成 4.13装配设计范例—轴承的设计 第6章钣金设计目录 6.1NX钣金模块导入 8.1NX中国工具箱概述 6.2基础钣金特征 8.2齿轮建模与出图 6.3钣金的折弯 8.3弹簧建模与出图 6.4钣金件1设计 8.4使用属性工具填写工程图标题栏 6.5钣金件2设计 8.5综合案例 6.6钣金件3设计 第9章同步建模 6.7钣金件4设计 9.1修改工具 第7章数控加工 9.2重用工具 7.1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编程 9.3尺寸与约束 7.2车削加工综合实例 9.4先导实例——不锈钢外壳 第8章NX中国工具箱应用 第10章创新设计工程实例目录 10.1底座和杆设计 10.2上盖零件设计 10.3下盖零件设计 10.4风扇叶轮设计 10.5底板设计 10.6电机模型设计 10.7装配图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1启动UGNX8.5软件 方法一: 双击桌面快捷图标: 方法二: “开始”/“所有程序”/siemensNX8.5/图标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1用户界面简介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2用户界面的定制建模环境下选择下拉菜单/命令1.工具条设置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2用户界面的定制2.在下拉菜单中定制(添加)命令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2用户界面的定制3.选项设置对菜单的显示、工具条图标大小、菜单图标大小以及快捷工具条图标大小进行设置!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2用户界面的定制4.布局设置可以保存和恢复菜单、工具条的布局,还可以设置提示/状态的位置以及窗口融合优先级!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2用户界面的定制5.角色设置可以载入和创建角色(角色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作界面),体现在下拉菜单中工具图标的多少!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2用户界面的定制6.图标下面的文本1.2UGNX8.5工作界面1.2.3鼠标的使用方法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2UGNX8.5工作界面1.2.4常用快捷键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 Ctrl+C 复制 Ctrl+J 编辑对象显示 Ctrl+B 隐藏 Ctrl+V 粘贴 Ctrl+T 移动对象 Ctrl+shift+K 显示 Ctrl+X 剪切 Ctrl+A 全部选择 Ctrl+shift+U 全部显示 Ctrl+Z 撤消操作 Esc键 取消选择在图形窗口中的所有已选对象或退出某种工作状态 Ctrl+shift+B 反转显示和隐藏 Ctrl+Y 重做 Ctrl+F 图形适合窗口显示 Ctrl+D 删除 Home 改变当前视图到正三轴视图 End 改变当前视图到正等侧图 F8 改变当前视图到一个选择的平表面或基准平面或与当前视图方位最接近的平面视图(俯视、前视、右视、后视、仰视、左视)1.3UGNX8.5软件的参数设置1.3.1对象首选项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设置新对象的工作图层选择需要设置的对象类型设置对象的颜色设置对象的线型对象显示的线宽实体和片体是否局部着色是否在面上显示该面的分析效果改变物体的透明状态1.3UGNX8.5软件的参数设置1.3.2“用户界面”首选项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设置文本框中数据的小数点位数设置信息窗口中显示数据的小数点位数设置对象信息对话柜中数据的精度勾选时跟踪条中动态显示光标位置坐标1.3UGNX8.5软件的参数设置1.3.3“选择”首选项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设置选择对象相对于矩形选择框的位置设置预选对象是否高亮显示设置确认选择对象的有关参数设置光标是否显示十字准线设置选择对象相对于WCS的位置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1理解草图环境中的关键术语 对象:二维草图中的任何几何元素。 尺寸:对象大小或对象之间位置的量度。 约束:定义对象几何关系或对象间的位置关系。 参数:草图中的辅助元素。 过约束:两个或多个约束可能会产生矛盾或多余约束。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1理解草图环境中的关键术语草图平面为新草图选择草图平面用于定义参考平面与草图平面的位置关系即定义草图内坐标系的方向用于定义草图内坐标系的原点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1坐标系的介绍NX中有五种坐标系:绝对坐标系、工作坐标系、基准坐标系、加工坐标系和参考坐标系 右手定则常规的右手定则旋转的右手定则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3绘制草图前的设置草图样式设置:控制草图标注文本的显示方式控制草图尺寸数值的文本高度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3绘制草图前的设置会话设置:当进行尺寸标注时,在草图曲线端点处用箭头显示自由度,否则不显示选中该选项,若相关几何体很小,则不会显示约束符号选中该选项,当进入某一草图对象时,该草图所在图层自动设置为当前工作图层,退出时恢复原图层为当前工作图层此选项组中可以指定多种草图几何元素的名称前缀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4草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插入”下拉菜单:绝大部分命令都以快捷按钮的方式出现在屏幕的工具栏中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4草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编辑”下拉菜单:把草图插入到word文档或PPT中编辑选定对象的显示方式隐藏/取消隐藏选定的对象显示选定对象的属性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4二维草图设计知识1.4.5草图的绘制草图绘制概述 “草图工具”工具条简介 UGNX草图新功能“绘制”部分“编辑”部分“约束”部分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5草图的约束1.5.1草图约束概述包括几何约束和尺寸约束两种1.5.2“草图约束”工具条简介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5.2“草图约束”工具条简介(续)基于选定的对象和光标的位置自动判断尺寸类型来创建尺寸约束对所选对象进行水平尺寸约束对所选对象进行竖直尺寸约束对所选对象进行平行于指定对象的尺寸约束对所选的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进行垂直尺寸约束对所选的两条直线进行角度约束对所选的圆或圆弧进行直径尺寸约束对所选的圆或圆弧进行半径尺寸约束对所选的多个对象进行周长尺寸约束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5.2“草图约束”工具条简介(续) 几何约束:用户自己对存在的草图对象指定约束类型。 设为对称:将两个点或曲线约束为相对于草图上的对称线对称。 显示草图约束:显示施加到草图上的所有几何约束,画草图时常常按下此按钮 自动约束:单击该按钮,系统会弹出图2.8.2所示的“自动约束”对话框,用于自动地添加约束。 自动标注尺寸:根据设置的规则在曲线上自动创建尺寸。 显示/移除约束:显示与选定的草图几何图形关联的几何约束,并移除所有这些约束或列出信息。 转换至/自参考对象:将草图曲线或草图尺寸从活动转换为参考,或者反过来。 备选解:备选尺寸或几何约束解算。 自动判断约束和尺寸:控制哪些约束或尺寸在曲线构造过程中被自动判断。 创建自动判断约束:在曲线构造过程中启用自动判断约束。 连续自动标注尺寸:在曲线构造过程中启用自动标注尺寸。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5.2“草图约束”工具条简介(续)“自动约束”在草图绘制过程中,用户可以自己设定自动约束的类型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5草图的约束1.5.3添加几何约束添加几何约束方法:自动几何约束和手工添加几何约束自动几何约束:在作图过程中自动捕捉相关约束手工添加几何约束:首先选择约束类型然后依次选择约束和约束到的对象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6修改草图的约束1.6.1显示所有约束单击“显示草图约束”按钮将显示施加到草图上的所有几何约束1.6.2显示/移除约束单击“显示草图约束”按钮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6修改草图的约束1.6.3约束的备选解当对一个草图对象进行约束操作时,同一约束可能存在多种满足约束的情况,如:相切有内切与外切的情况,“备选解”操作可从约束的一种解法转为另一种。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6修改草图的约束1.6.4移动尺寸为了使草图的布局跟合理,可以移动尺寸文本的位置1.6.5修改尺寸值方法一:双击要修改的尺寸方法二:右击要修改的尺寸,在弹出菜单中选“编辑值”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6修改草图的约束1.6.4转换至/自参考对象参考状态激活状态注:在使用镜像曲线命令后,中心线将自动转换为参考状态!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7草图的管理 1.7.1定向视图到草图 使视图立即回复到最初草图方位平面 1.7.2定向视图到模型 将视图定向到当前的建模视图,即在进入草图环境之前显示的视图 1.7.3重新附着 (1)移动草图到不同的平面、基准平面或路径。 (2)切换原位上的草图到路径上的草图,反之亦然。 (3)沿着所附着到的路径,更改路径上的草图位置。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7草图的管理1.7.3重新附着(续)注意:目标平面、基准平面或路径必须有比草图更早的时间戳记(在草图前创建)。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7草图的管理1.7.4创建定位尺寸创建、编辑、删除或重定义草图定位尺寸,并且相对于己存在几何体定位草图。创建草图的定位尺寸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7草图的管理1.7.5延迟评估与评估草图系统将延迟草图约束的评估(即创建曲线时,系统不显示约束;指定约束时,系统不会更新几何体),直到单击“评估草图”按钮后可查看草图自动更新的情况 1.7.6更新模型 用于模型的更新,以反映对草图所作的更改。点击该按钮后模型将根据草图的修改直接更新至最新状态。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8UGNX8.5图层的使用1.8.1图层的基本概念图层上可含任意数量的对象,因此在一个图层上可以含有部件中的所有对象,而部件中的对象也可以分布在任意一个或多个图层中。只是一种对模型内数据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1.8.2设置图层 “格式”下拉菜单中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图层的名称、分类、属性和状态等,也可以查询图层的信息第1章UGNX8.5基础知识1.8UGNX8.5图层的使用1.8.2设置图层(续)在UGNX8.5系统中,可对相关的图层分类进行管理,以提高操作效率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1实体建模概述2.1.1实体构建方式1.创建模型的实体毛坯由草图特征扫掠(拉伸、旋转)形成由体素特征形成2.创建模型的实体粗略结构在实体毛坯上生成各种类型的孔、腔体、凸台、垫块、键槽等特征通过体素布尔运算来仿真在实体毛坯上移除或添加材料的加工3.完成模型的实体精细结构在实体上创建边倒圆、面倒圆、桥接、倒斜角、拔模与拔模体等特征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1实体建模概述2.1.2NX复合建模NX的复合建模包括以下几部分:1.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 2.传统的显式建模; 3.独特的能够处理任何几何模型的同步建模。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1实体建模概述2.1.3NX8.5的建模模式历史记录模式(HistoryMode):显示在部件导航器中的有时序的特征线性树来建立与编辑模型。茶壶盖的作图步骤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1实体建模概述2.1.3NX8.5的建模模式无历史记录模式(History-FreeMode):是一种没有线性历史的设计方法,设计改变仅强调修改模型的当前状态,并用同步关系维护存在于模型中的几何条件。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1实体建模概述2.1.4建模参数预设置和常用指令菜单栏【首选项】/【建模】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1实体建模概述2.1.4建模参数预设置和常用指令实体建模常用【插入】菜单下的下列命令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1实体建模概述2.1.4建模参数预设置和常用指令实体建模常用【插入】菜单下的下列命令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长方体:“插入”“设计特征”“长方体”方法有三种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长方体:方法一:“原点和边长”方法选择定义长方体的原点(即长方体的一个顶点) 定义长方体的参数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长方体:方法二:“两点和高度”方法选择定义长方体的原点和对角点定义长方体的高度参数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长方体:方法三:“两个对角点”方法选择定义长方体的对焦点(可以在图形区域内选择已有点,也可以在坐标对话框中输入值)单击按钮,完成长方体的创建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圆柱体:“插入”“设计特征”“圆柱体”方法有二种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圆柱体:方法一:“轴、直径和高度”方法选择定义定义圆柱体轴线方向定义圆柱底面圆心位置定义圆柱体参数单击按钮,完成圆柱体的创建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圆柱体:方法二:“圆弧和高度”方法选择根据提示在图形区中选中圆弧定义圆柱体高度参数单击按钮,完成圆柱体的创建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圆锥体:“插入”“设计特征”“圆锥”方法一:“直径和高度”方法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定义圆锥体轴线方向定义圆锥体底面原点(圆心)定义圆锥体参数:即顶圆直径和圆锥的高度单击按钮,完成圆锥体的创建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圆锥体:“插入”“设计特征”“圆锥”方法二:“直径和半角”方法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定义圆锥体轴线方向定义圆锥体底面原点(圆心)定义圆锥体参数:即顶圆直径和圆锥顶角的半角值单击按钮,完成圆锥体的创建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圆锥体:“插入”“设计特征”“圆锥”方法三:“底部直径,高度和半角”方法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定义圆锥体轴线方向定义圆锥体底面原点(圆心)定义圆锥体参数:即顶圆直径、圆锥高度以及圆锥顶角的半角值单击按钮,完成圆锥体的创建方法四:“顶部直径,高度和半角”方法(操作和“底部直径,高度和半角”方法基本一致)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 创建圆锥体:“插入”“设计特征”“圆锥” 方法五:“两个共轴的圆弧”方法(通过选取两个圆弧对象来创建圆锥体)顶圆草图顶圆底圆偏执距离底圆草图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球体:“插入”“设计特征”“球”方法有二种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创建球体:方法一:“中心点和直径”方法选择定义球心位置定义定义球体直径单击按钮,完成圆柱体的创建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2体素特征2.2.1基本体素 创建球体:方法二:“圆弧”方法 选择 图形区选取所作的圆弧 单击按钮,完成圆柱体的创建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3布尔操作2.3.1布尔操作概述 布尔操作即对已存在的多个独立的体进行运算,以产生新的体。 进行布尔运算时:首先选择目标体;然后选择刀具体。运算完成后,刀具体成为目标体的一部分,而且如果目标体和刀具体具有不同的特性,产生的新实体具有与目标体相同的特性。如果部件文件中己存有体,当新建特征时,新特征可作为刀具体,己存在的体作为目标体。 布尔操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求和、求差、求交。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3布尔操作2.3.2布尔求和操作布尔求和操作用于将刀具体和目标体合并成一体。图2-34布尔求和操作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3.布尔求差操作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3.4布尔求交操作布尔求交操作用于创建包含两个不同实体的共有部分。进行布尔求交运算时,刀具体与目标体必须相交。第2章实体建模设计2.4常用几种操作2.4.1拉伸特征选取现有曲线2.绘制截面2.4.2回转特征回转操作是将草图截面或曲线等二维对象,绕所指定的旋转轴线旋转一定的角度而形成实体模型,例如带轮、法兰盘和轴类等零件。2.4.3扫掠扫掠操作是将一个截面图形沿着指定的引导线运动,从而创建出相应的三维实体或片体,其中,引导线可以是直线、圆弧和样条等曲线。在创建扫描特征时,该工具的应用最为广泛和灵活,且拉伸和旋转特征都可以看作是扫掠特征的特例。2.4.4沿引导线扫掠和管道图2-54沿引导线扫掠1.利用【沿引导线扫掠】方式可以设置截面图形的偏置参数,且扫掠生成的实体截面形状与引导线相应位置法向平面的截面曲线形状相同。2.管道管道是扫掠的特殊情况,它是以圆形截面为扫掠对象,沿曲线扫掠生成的实心或空心的管子,其中,引导线可以由多个线段组成,但必须是连续的。创建管道时需要输入管子的外径和内径,若内径为零,则生成的为实心管道。2.4.5孔孔特征是指在模型中去除部分实体,该实体可以是圆柱、圆锥或同时存在这两种特征的实体。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孔特征是最常使用的建模特征之一,如创建底板零件上的定位孔、螺纹孔的底孔和箱体类零件的轴孔等。图2-57创建简单孔特征2.4.6倒斜角构建特征不能单独生成,而只能在其他特征上生成,孔特征、倒角特征和圆角特征等都是典型的构建特征。使用“倒斜角”命令可以在两个面之间创建用户需要的倒角。图2-59选择倒角参照边2.4.7边倒圆使用“边倒圆”(倒圆角)命令可以使多个面共享的边缘变光滑。既可以创建圆角的边倒圆(对凸边缘去除材料),也可以创建倒圆角的边倒圆(对凹边缘添加材料)。2.5UGNX8.5的部件导航器2.5.1部件导航器概述2.5.2部件导航器界面简介部件导航器主面板提供了最全面的部件视图。可以使用它的树状结构(简称“模型树”)查看和访问实体、实体特征和所依附的几何体、视图、图样、表达式、快速检查以及模型中的引用集。2.5.3部件导航器的作用与操作1.部件导航器的作用2.部件导航器的显示操作3.在部件导航器中编辑特征4.显示表达式5.抑制与取消抑制6.特征回放7.信息获取8.细节2.6对象操作往往在对模型特征操作时,需要对目标对象进行显示、隐藏、分类和删除等操作,使用户能更快捷、更容易地达到目的。2.6.1控制对象模型的显示2.6.2删除对象2.6.3隐藏与显示对象2.6.4编辑对象的显示2.6.5分类选择2.6.6对象的视图布局2.7电动机模型设计电动机模型图样如图2-78所示。2.8电动机盖模型设计电动机盖模型如图2-1402.9风机下箱体设计下箱体图样如图2-1592.10创建上箱体模型上箱体图样如图图2-1792.11风机模型设计风机图样如图2-2342.12叶轮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2-277所示。2.13专利碗设计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2-290所示2.14花瓶造型设计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2-295所示。2.15蚊香设计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2-304所示。2.16小酒杯设计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2-323所示。2.17轮圈设计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2-335所示。2.18CPU风扇底座设计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2-352所示。2.19机械臂底座设计底座图样如图2-390所示。2.20机械臂连杆机械臂图样及模型如图2-409所示。2.21机械臂爪子爪子图样及模型如图2-419所示。第3章曲面造型设计UGNX8.5中的曲面设计模块主要用于设计形状复杂的零件。在所有的三维建模中,曲线是构建模型的基础。曲线构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成曲面和实体的质量好坏。UGNX8.5中提供了强大的曲面特征建模及相应的编辑和操作功能。3.1曲面设计概述UGNX8.5不仅提供了基本的建模功能,同时提供了强大的自由曲面建模及相应的编辑和操作功能,并提供20多种创建曲面的方法。与一般实体零件的创建相比,曲面零件的创建过程和方法比较特殊,技巧性也很强,掌握起来不太容易。UG软件中常常将曲面称为“片体”。常用曲面命令如图3-1所示。图3-1曲面命令3.2.1创建拉伸和回转曲面拉伸曲面和回转曲面的创建方法与相应的实体特征基本相同。1.创建拉伸曲面拉伸曲面是将截面草图沿着草图平面的垂直方向拉伸而成的曲面。在拉伸对话框中把“体类型”设置为“片体”。如果曲线不封闭,拉伸时自然形成片体。2.创建回转曲面回转曲面是将截面草图绕着一条中心轴线旋转而形成的曲面。3.2一般曲面创建3.2.2有界平面“有界平面”命令可以用于创建平整的曲面。利用拉伸也可以创建曲面,但拉伸创建的是有深度参数的二维或三维曲面,而有界平面创建的是没有深度参数的二维曲面。3.2.3创建扫掠曲面 扫掠曲面就是用规定的方式沿一条空间路径(引导线串)移动一条曲线轮廓线(截面线串)而生成的轨迹。 截面线串可以由单个或多个对象组成,每个对象可以是曲线、边缘或实体面,每组截面线串内的对象数量可以不同。 引导线串在扫掠过程中控制着扫掠体的方向和比例。在创建扫掠体时,必须提供一条、两条或三条引导线串。提供一条引导线不能完全控制截面大小和方向变化的趋势,需要进一步指定截面变化的方法;提供两条引导线时,可以确定截面线沿引导线扫掠的方向趋势,但是尺寸可以改变,还需要设置截面比例变化;提供三条引导线时,完全确定了截面线被扫掠时的方位和尺寸变化,无需另外指定方向和比例就可以直接生成曲面。3.2.4创建网格曲面1.直纹面直纹面可以理解为通过一系列直线连接两组线串而形成的一张曲面。在创建直纹面时只能使用两组线串,这两组线串可以封闭,也可以不封闭。下面介绍创建图3-2所示的直纹面的过程。2.通过曲线组通过曲线组选项用于通过同一方向上的一组曲线轮廓线创建曲面。曲线轮廓线称为截面线串,截面线串可由单个对象或多个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可以是曲线、实体边等。下面介绍创建图3-4所示的“通过曲线组创建曲面”的过程。3.通过曲线网格用“通过曲线网格”命令创建曲面就是沿着不同方向的两组线串轮廓生成片体。一组同方向的线串定义为主曲线,另外一组和主线串不在同一平面的线串定义为交叉线串,定义的主曲线与交叉线串必须在设定的公差范围内相交。这种创建曲面的方法定义了两个方向的控制曲线,可以很好地控制曲面的形状,因此它也是最常用的创建曲面的方法之一。下面将以图3-8为例说明利用“通过曲线网格”功能创建曲面的一般过程。1)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3zhang\throughcurves_mesh.prt2)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3-9所示的“通过曲线组”对话框(一)。3)定义主线串。4)定义交叉线串。5)单击按钮,完成“通过曲线网格”曲面的创建,如图3-8b图3-9“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3.2.5曲面的特性分析曲面创建完成后要对曲面的性能进行必要的分析(如半径、反射、斜率),以确定曲面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下面通过简单的实例分析来说明曲面特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及操作过程。1.打开文文件G:\yuanwenjian\di3zhang\3.2\surface.prt2.半径分析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3-10所示的“面分析-半径”对话框。2)采用“面分析-半径”对话框中的默认设置。此时曲面上呈现出一个彩色分布图,如图3-11所示。同时系统显示颜色图例,如图3-12所示。彩色分布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曲率大小,颜色与曲率大小的对应关系可以从颜色图例中查阅。单击按钮,完成半径分析。3.2.5曲面的特性分析3.反射分析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3-13所示的“面分析-反射”对话框。2)在“面分析-反射”对话框中可以选择反射图像类型、反射图片和设置各种反射类型的参数。单击“直线图像”按钮,选择彩色线图标,再单击按钮,图3-14所示即为直线图像彩纹分析的结果。3.2.5曲面的特性分析4.斜率分析1)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3-13所示的“面分析-反射”对话框。2)在“面分析-斜率”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显示类型,改变参考斜率的矢量和设置各种反射类型的参数。选择下拉列表中的选项,单击按钮。3)刺猬梳分析的结果如图3-16所示,同时系统显示“颜色图例”,如图3-17所示。3.3篮球设计本例介绍一个篮球的设计过程。主要运用一些常用命令,包括拉伸、倒圆角和管道,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3-18所示。3.4足球设计本范介绍一个足球整面的设计过程。主要运用一些常用命令,包括移动对象、镜像特征和边倒圆等特征,关注移动对象命令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轴线轴点的选取。零件模型及特征树如图3-34所示。3.5排球设计本例介绍排球的设计过程。主要运用一些常用命令,包括长方体、球体和等参数曲线等特征,其中投影偏置命令使用得很好,需要注意的是球面的分割。实体模型及特征树如图3-49所示。3.6钻头设计3.7实体文字的制作本例介绍在曲面上创建文字的一般过程。该过程先在曲面上创建文字样条,然后利用文字样条作为边界,修剪曲面得到文字图形的片体,再利用加厚命令使曲面上的文字凸起(也可以实现凹陷效果),将文字变成实体。如图3-783.8雨伞设计第一步、插入/曲线/多边形,绘制正八边形,在平面XC-YC平面内,如图3-95所示。 第二步、插入/曲线/直线和圆弧/,见图3-96。第三步、插入/曲线/,类型选择“三点画圆弧”,以八边形YC轴方向的两个端点及上步建立直线的顶点为中点建立下图圆弧。如图3-97第四步、“编辑”/“曲线”/,弹出对话框,“要修剪的曲线”选择圆弧线,“边界对象1”选择直线,对圆弧进行修剪,隐藏出现的虚线,留下上述圆弧的二分之一,见图3-98。第五步、“编辑”/,复制同样的圆弧,如图3-99所示第六步、“插入”/“网格曲面”/,运用曲线组命令建立伞布的曲面,如图3-100所示。第七步、在部件导航器中把隐藏。格式/WCS/原点,将WCS原点移到图3-101位置。格式/WCS/,选中图3-102线段中点,工作坐标系转换为图3-103所示。格式/WCS/,绕旋转90︒,如图3-104。插入/曲线/,类型选择“三点画圆弧”,绘制半径为80的小圆弧,“中点选项”选“半径”,“指定平面”为XC-YC平面,对话框如图3-105,结果如图3-106。第八步、以上步建立的曲线为截面进行对称拉伸,拉伸距离为3,拉伸方向为+ZC,见图3-107。第九步、在部件导航器里把显示出来。插入/修剪/,选择“通过曲线组”片体为目标体,上一步的拉伸片体作为边界对象,对伞布进行修剪,在部件导航器中隐藏和以后的效果如图3-108所示第十步、插入//,对伞布曲面进行加厚处理,“偏置1”输入0.3,偏置方向朝外,如图3-109所示。第十一步、调整视图呈如图3-110方位,插入//,如图3-111,对伞布的边圆弧曲线进行偏置(选图3-112曲线),距离为0.1,偏置方向朝里,如图3-113,结果如图3-114。第十二步、编辑/曲线/,将上步偏置的直线延长1.5mm,效果如图3-115。第十三步、插入/扫掠/,以延长的曲线为导线,利用管道命令建立外径为0.25的伞布支架,见图3-116。第十四步、对支架尾部的轮廓曲线偏置0.1,向外偏,见图3-117。第十五步、接着利用拉伸建立支架脚,“指定矢量”选择“曲线/轴矢量”,拉伸距离为2,如图3-118,并倒圆,“半径1”为0.1,见图3-119。第十六步、编辑/,复制其余的伞布及支架,角度-45,非关联副本数7,如图3-120所示。第十七步、格式/WCS/,把工作坐标系WCS移回初始位置和方位,如图3-121所示。插入/,选择X-Z平面为作图平面,建立伞杆及伞把的草图,如图3-122。第十八步、运用管道命令建立伞杆及伞把,管道外径1.5,如图3-123所示。第十九步、插入/曲线/直线和圆弧/,建立一条起点在(0,0,30),终点在(0,0,35),在伞顶建立长度为5,沿着Z轴的直线,如图3-124。第二十步、运用管道建立伞顶尖,管道外径3。单击【特征】工具栏上的“拔模”图标,类型选“从边”,“角度1”为15,如图3-125。第二十一步Ctrl+B,隐藏曲线、基准。关闭WCS。Ctrl+J,给伞各面配色,结果如图3-126。3.9水龙头曲面设计通过这个范例的学习,主要掌握以下几点:(1)零件的外型曲线如何构建。(2)网格曲面的创建与技巧。(3)曲面的光顺技巧。(4)其他一些操作窍门。3.9.1创建曲线本节将创建水龙头所需的基本曲线,用以构造大的框架。(1)选择【文件】/【新建】命令,在出现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模型】,名称框中输入shuilongtou,确定文件夹存放路径,单击【确定】按钮。首先项/,把绘图区调成纯白色。(2)选择【插入】/【曲线】/【】命令,打开【基本曲线】对话框,如图3-127所示。创建的曲线如图3-128所示。(3)继续在【点】对话框中设置圆心坐标为(-100,O,O),单击【确定】按钮。设置圆弧上的点坐标为(-100,12.5,O),单击【确定】按钮。创建的圆如图3-129所示。(4)在【基本曲线】对话框中单击【圆角】按钮,打开【曲线倒圆】对话框,单击【2曲线倒圆】按钮,取消选中【修剪选项】选项组中的两个复选框,设置【半径】为400,如图3-130所示,对两圆进行倒圆操作,效果如图3-131所示。(5)在【基本曲线】对话框中单击【修剪】按钮,打开【修剪曲线】对话框,设置【输入曲线】为【隐藏】,如图3-132所示,修剪曲线如图3-13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结果如图3-134所示。(6)选择【插入】/【曲线】/【艺术样条】命令,打开【艺术样条】对话框,如图3-135所示,“类型”选择“通过点”,参数化次数为3,去掉前面的勾,制图平面选择ZC-XC平面,点击【点构造器】按钮,按顺序输入点坐标,共8个点,分别单击【确定】按钮,创建如图3-136所示的样条曲线。(7)点击,同样方法在打开的【艺术样条】对话框中制图平面选择ZC-XC平面,单击【点构造器】按钮,按顺序输入点坐标,共7个点,分别单击【确定】按钮,创建如图3-137所示的样条曲线。(8)点击,同样方法在打开的【艺术样条】对话框中制图平面选择ZC-XC平面,单击【点构造器】按钮,按下面顺序输入点坐标,共9个点,分别单击【确定】按钮,创建如图3-138所示的样条曲线。(9)选择【插入】/【来自曲线集的曲线】/【组合投影】命令,打开【组合投影】对话框,如图3-139所示。选择如图3-140所示的曲线为第一条曲线串,选择如图3-141所示的曲线为第二条曲线串,单击【确定】按钮,创建如图3-142所示的曲线(10)下面为以后创建曲面作辅助曲线。格式/WCS/原点,移动坐标原点到如图3-143所示的样条结点位置(此时“启用捕捉点”工具条上的“控制点”按钮应点亮),点的坐标值如图3-144,XC坐标-46.6229、YC坐标0、ZC坐标53.32684,单击【确定】按钮,结果如图3-145。(11)选择【插入】/【基准/点】/【基准平面】命令,打开【基准平面】对话框,选择【类型】为“YC-ZC平面”,设置距离为0,如图3-14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创建的基准平面如图3-147所示。(12)插入/曲线/,打开【基本曲线】对话框,如图3-148,取消选中【线串模式】复选框,创建如图3-149所示的自由长度直线。(13)用同样的方法创建另两条曲线,如图3-150、图3-151所示。第2条直线的起点是基准平面与样条线交点(即坐标系零点)、平行YC轴;第3条直线的起点是基准平面与最左侧样条线交点、平行ZC轴。(14)点击“艺术样条”按钮,弹出图3-152对话框,注意把制图平面切换到YC-ZC平面,依次选择直线1、直线2、直线3的起始点,点开“点位置”折叠栏,“连续类型”一定要选择“无”,否则以后曲面之间存在缝隙,如图3-153,图形预览如图3-154所示,点击按钮完成创建样条1。(15)格式/WCS/原点,把WCS原点移到图3-155所示样条线的结点上,对应点坐标位置为图3-156,XC坐标-45.0382、YC坐标0、ZC坐标2.031248,点击后结果如图3-157。用同样方法在如图3-157所示坐标原点处,创建基准平面、创建3条直线、创建第2条样条线,结果如图3-158。作辅助直线7:起点是基准平面与图3-159所示样条线交点、平行于YC轴。点击“艺术样条”按钮,制图平面在YC-ZC平面,依次选择直线4、直线7、直线6的起始点,点开“点位置”折叠栏,“连续类型”选择“无”,图形预览如图3-160所示,点击按钮完成样条3创建。图3-159(16)选择【编辑】/【移动对象】命令,打开【移动对象】对话框,选中如图3-161所示的曲线,移动效果如图3-163所示。(17)插入/曲线/基本曲线,打开【基本曲线】对话框,“点方法”选择象限点,创建如图3-164所示通过两圆象限点的直线。Ctrl+B,隐藏7条辅助直线和2个创建的基准平面,如图3-165。(18)下面为以后桥接曲线作准备,移动坐标原点到如图3-166所示的第1根样条线左侧终点位置,该点坐标为XC45.03824、YC-16.3934、ZC-22.3612。(19)创建XC-YC基准平面和YC-ZC基准平面。(20)选择【编辑】/【曲线】/【分割】命令,打开【分割曲线】对话框,如图3-167所示,类型选“按边界对象”,单击图3-168所示的曲线,边界对象单击YC-ZC基准平面,指定曲线的大致交点位置,单击【确定】按钮。(21)用同样方法对如图3-169所示的2条线进行分割。 (22)按Ctrl+B组合键,隐藏创建的XC-YC、YC-ZC两个基准平面。3.9.2创建网格曲面(1)选择【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网格】命令,打开【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选择如图3-170所示的两条曲线为主曲线,选择如图3-171所示的三条曲线为交叉线串,连续性设置如图3-172所示,全部是G0(位置),单击【确定】按钮,效果如图3-173所示。(2)单击【特征】工具条中的【拉伸】按钮,打开【拉伸】对话框。选择如图3-174所示的2段直线,参数设置如图3-17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效果如图3-176所示。(3)点击“特征”工具栏上的基准平面按钮,弹出图3-177对话框,“类型”选“XC-ZC”平面,“偏置和参考”单选“绝对”,距离框中输入-11.7272,预览如图3-178,点击。 移动坐标原点到刚创建的基准平面与样条线1交点位置,此时点坐标(XC,YC,ZC)对应为(0,4.666209,9.926286),如图3-179所示。(4)单击【曲线】工具条中的【艺术样条】按钮,打开【艺术样条】对话框。创建的样条曲线如图3-180所示,创建图形类似的曲线也可以。(5)在如图3-181所示的象限点位置(也是直线的端点)绘制平行于ZC轴的任意长度直线(6)插入/来自曲线集的曲线/桥接,弹出图3-182对话框,创建的桥接曲线如图3-183所示。(7)移动坐标原点到图3-184所示的最外侧样条线的结点处(点对话框类型选),点坐标(XC,YC,ZC)对应为(22.76363,-8.54147,-22.6506),结果如图3-185。(8)用YC-ZC平面对图3-185所示的最外侧样条线进行分割,如图3-186所示。(9)插入/修剪/拆分体,对图3-186所示的拉伸面用XC-YC平面进行拆分,如图3-187、图3-188所示。(10)单击“桥接曲线”图标,创建如图3-189所示的桥接曲线。拉伸辅助片体,如图3-190,方向YC轴,拉伸距离15。(11)点击“通过曲线网格”按钮,对如图3-191所示的4条曲线作网格曲面,预览如图3-192,对话框如图3-19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结果如图3-194所示。(12)同样方法,创建图3-195所示的网格曲面2,第一主线串选择G1(相切),与上一步的网格曲面1相切,其余均选G0(位置)(13)继续点击按钮,创建图3-196所示的网格曲面,注意连续性第一主线串选择G1(相切),与右侧拉伸面相切,其余均选G0(位置)。(14)继续点击按钮,选择如图3-197所示的4条曲线作网格曲面,注意设置主曲线1、交叉线1和交叉线2的相切面,参数设置如图3-198所示,效果如图3-199所示。注意主曲线1不是连续一条直线,可以在按鼠标中键或按“添加新集”按钮之前连续选2根线。(15)隐藏图3-199所示的辅助拉伸体。格式/WCS/,把WCS坐标原点移到系统初始位置(绝对坐标系原点)。“插入”/“关联复制”/“镜像特征”,弹出如图3-200对话框,对前面创建的4个曲面关于XC-ZC平面进行镜像,镜像效果如图3-201所示。(16)点击曲线工具栏上的直线图标,作一直线,如图3-203所示。(17)接着按投影曲线按钮,“要投影的曲线”选刚做的直线,“要投影的对象”选直线下方的网格曲面,投影方向选“沿矢量”,“指定矢量”-ZC轴。(18)点击“修剪片体”按钮,“边界对象”选投影线,修剪结果如图3-204所示,主要目的是解决(11)步相邻曲面之间不能相切过渡的问题,导致曲面不够光滑,需要重做网格曲面。(19)点击“通过曲线网格”按钮,选择图3-205所示曲线作网格曲面,注意指定主曲线1、主曲线2的相切面,对话框如图3-206。(20)点击按钮,对如图3-207所示的5条曲线作网格曲面,其中第1主曲线选择交点,此时捕捉点只有交点点亮,指定与第2主曲线的相切面,结果如图3-208。(21)点击按钮,对如图3-209所示的5条曲线作网格曲面,其中第1主曲线选择交点,交叉线有3条,连续性均选择G0(位置),生成后如图3-210。(22)点击按钮,对如图3-211所示的5条曲线作网格曲面,指定第2主曲线的相切面,生成的网格曲面如图3-212。(23)点击拉伸按钮,拉伸如图3-213所示的半圆形曲线,方向+ZC,开始距离0、结束距离60。(24)插入/曲面/,创建上、下两个有界平面,如图3-214所示。(25)单击【特征】工具条中的【缝合】按钮,打开【缝合】对话框,如图3-215,对所有片体进行缝合操作(1个目标体+15个工具体),预览如图3-216所示。(26)点击“视图”工具栏上的“编辑工作截面”按钮,观察是否为一个实体?如图3-217所示。 (27)Ctrl+B,类型过滤器选择“曲线”,把作图过程中的曲线隐藏掉。3.9.3创建回转体在创建回转面之前要作辅助线。把视图转为俯视图,并转为“静态线框”模式。(1)插入/曲线/,创建圆心在(O,-40,O),圆弧上通过点(0,-60,0),即半径为20的圆,如图3-218所示。(2)插入/曲线/,创建圆心在(O,40,O),圆弧上通过点(0,60,0),即半径为20的圆,如图3-219所示。(3)插入/曲线/,点击“圆角”图标,点击“两曲线圆角”图标,去掉“修剪选项”2个框里的勾,如图3-220,对两个圆进行半径为150的倒圆,如图3-221。(4)编辑/曲线/,分两次分割曲线,第一次“类型”选择“按边界对象”、曲线选择(2)步创建的上侧圆,“边界对象”框选择按“现有曲线”,对象选择(3)步创建的倒圆角,指出曲线的大致交点,圆被分成两段,效果如图3-222所示。同样方法对(1)创建的下侧圆进行分割,结果如图3-223。第二次“类型”选择“按边界对象”、曲线选择第一次分割后的优弧,“边界对象”框选择按“点和矢量”,点选择象限点,矢量指定+ZC,指出曲线的大致交点,对话框如图3-224,点击“确定”,第一次分割后的优弧又被分成两段,效果如图3-225所示。同样方法对第一次分割的下侧优弧进行分割,结果如图3-226。(5)选中多余线段,按键盘“Delete”键删除,结果如图3-227。(6)单击【特征】工具条中的【回转】按钮,打开【回转】对话框。选择上一步剩下的3段曲线,创建如图3-229所示的回转特征。3.9.4创建进出水口(1)用XY平面修剪实体,结果如图3-230所示。(2)在点(0,-40,0)和点(0,40,0)的位置创建方向为-ZC轴、直径为30、高度为3的圆柱,布尔求和,如图3-231所示。(3)在点(0,-40,-3)和点(0,40,-3)的位置创建方向为-ZC轴、直径为25、高度为12的圆柱,布尔求和,如图3-232所示。(4)Ctrl+shift+K,显示两根线。移动坐标原点到如图3-233所示两线交点位置。(5)旋转坐标轴,ZC轴向XC轴转15度,如图3-234所示。(6)插入/曲线/基本曲线,在点(0,O,-6)的位置创建半径为8的圆,如图3-235所示。(7)对上一步创建的圆进行拉伸操作,拉伸方向为ZC轴,距离为10,并求和,拉伸效果如图3-236所示。(8)Ctrl+B,隐藏曲线和基准,关闭工作坐标系。渲染模式选择“着色”,完成的模型如图3-237所示。第4章装配设计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装配概述。·装配导航器的使用。·各种装配约束的基本概念。·装配的一般过程。·在装配体中阵列部件。·在装配体中编辑部件。·装配爆炸图的创建。·装配的简化。装配实例4.1装配概述相关术语和概念 装配:是指在装配过程中建立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由部件和子装配组成。 组件:在装配中按特定位置和方向使用的部件。组件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由其他较低级别的组件组成的子装配。 部件:任何prt文件都可以作为部件添加到装配文件中。 工作部件:可以在装配模式下编辑的部件。在装配状态下,一般不能对组件直接进行修改,要修改组件,需要将该组件设为工作部件。 子装配:子装配是在高一级装配中被用作组件的装配,子装配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子装配。4.1装配概述子装配是相对于引用它的高一级装配来说的,任何一个装配部件可在更高级装配中用作子装配。 引用集:定义在每个组件中的附加信息,其内容包括了该组件在装配时显示的信息。每个部件可以有多个引用集,供用户在装配时选用。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图4-1所示的“装配”工具条中各按钮的说明如下: (查找组件):该按钮用于查找组件。单击该按钮,系统弹出图4-2所示的“查找组件”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中的【按名称】、【根据状态】、【根据属性】、【从列表】、【按大小】五个选项卡可以查找组件。 (打开组件):该按钮用于打开某一关闭的组件。例如在装配导航器中关闭某组件时,该组件在装配体中消失,此时在装配导航器中选中该组件,单击按钮,组件被打开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 (按邻近度打开):该按钮用于按邻近度打开一个范围内的所有关闭组件。单击此按钮,系统弹出“类选择”对话框,选择某一组件后,单击按钮,系统弹出图4-3所示的“按邻近度打开”对话框。用户在“按相邻度打开”对话框中可以拖动滑块设定范围,主对话框中会显示该范围的图形,应用后会打开该范围内的所有关闭组件。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 (显示产品轮廓):该按钮用于显示产品轮廓。单击此按钮,显示当前定义的产品轮廓。如果在选择显示产品轮廓选项时没有现有的产品轮廓,系统会弹出一条消息,选择是否创建新的产品轮廓。 (添加组件):该按钮用于加入现有的组件。在装配中经常会用到此按钮,其功能是向装配体中添加己存在的组件,添加的组件可以是未载入系统中的部件文件,也可以是己载入系统中的组件。用户可以选择在添加组件的同时定位组件,设定与其他组件的装配约束,也可以不设定装配约束。 (新建组件):该按钮用于创建新的组件,并将其添加到装配中。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 (创建组件阵列):该按钮用于创建组件阵列。 (镜像装配):该按钮用于镜像装配。对于含有很多组件的对称装配,此命令是很有用的,只需要装配一侧的组件,然后进行镜像即可。镜像功能可以对整个装配进行镜像,也可以选择个别组件进行镜像,还可指定要从镜像的装配中排除的组件。 (抑制组件):该按钮用于抑制组件。抑制组件将组件及其子项从显示中移去,但不删除被抑制的组件,它们仍存在于数据库中。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 (编辑抑制状态):该按钮用于编辑抑制状态。选择一个或多个组件,单击此按钮,系统弹出"抑制"对话框,其中可以定义所选组件的抑制状态。对于装配有多个布置,或选定组件有多个控制父组件,则还可以对所选的不同布置或父组件定义不同的抑制状态。 (移动组件):该按钮用于移动组件。 (装配约束):该按钮用于在装配体中添加装配约束,使各零部件装配到合适的位置。 (显示和隐藏约束):该按钮用于显示和隐藏约束及使用其关系的组件。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 (装配布置):该按钮用于编辑排列。单击此按钮,系统弹出“编辑布置”对话框,可以定义装配布置来为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指定备选位置,并将这些备选位置和部件保存在一起。 (爆炸图):该按钮用于调出“爆炸视图”工具条,然后可以进行创建爆炸图、编辑爆炸图以及删除爆炸图等操作。 (装配序列):该按钮用于查看和更改创建装配的序列。单击此按钮,系统弹出“序列导航器”和“装配序列”工具条 (WAVE几何链接器):该按钮用于WAVE几何链接器。允许在工作部件中创建关联的或非关联的几何体。 (产品接口):该按钮用于定义其他部件可以引用的几何体和表达式、设置引用规则并列出引用工作部件的部件。 (WAVEPMI连接器):将PMI从一个部件复制到另一个部件,或从一个部件复制到装配中。 (关系浏览器):该按钮用于提供有关部件间链接的图形信息。 (装配间隙):该按钮用于快速分析组件间的干涉,包括软干涉、硬干涉和接触干涉。如果干涉存在,单击此按钮,系统会弹出干涉检查报告。在干涉检查报告中,用户可以选择某一干涉,隔离与之无关的组件。4.2装配环境中的下拉菜单及工具条4.3装配导航器装配导航器将装配结构显示为对象的树形图,每个组件都显示为装配树结构中的一个节点。4.3.1功能概述1.装配导航器的按钮 :选中此复选框,表示组件至少已部分打开且未隐藏。 :取消选中此复选框,表示组件至少已部分打开,但不可见。不可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被隐藏、在不可见的层上或在排除引用集中。单击该复选框,系统将完全显示该组件及其子项,图标变成。 :此标记表示该组件是装配体。 :此标记表示该组件不是装配体,是部件。2.装配导航器的操作1)装配导航器对话框的操作:(1)显示模式控制:通过单击按钮,可以使装配导航器对话框在浮动和固定之间切换。(2)列设置:装配导航器默认的设置只显示几列信息,大多数都被隐藏了。在装配导航器部件名称前的空白区域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系统会展开所有列选项供用户选择。2)组件操作:(1)选择组件:单击组件的节点,可以选择单个组件。按住Ctrl键可以在装配导航器中选择多个组件。如果要选择的组件是相邻的,可以按住Shift键单击选择第一个组件和最后一个组件,则这中间的组件全部被选中。(2)拖放组件:可在按住鼠标左键的同时选择装配导航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件,将它们拖到新位置。松开鼠标左键,目标组件将成为包含该组件的装配体,其按钮也将变为。(3)将组件设为工作组件:双击某一组件,可以将该组件设为工作组件,此时可以对工作组件进行编辑(这与在图形区域双击某一组件的效果是一样的)。要取消工作组件状态,只需在根节点处双击即可。4.3.2预览面板和依附性面板1.预览面极如图4-4所示,在“装配导航器”对话框中单击标题栏,可展开或折叠面板。选择装配导航器中的组件,可以在预览面板中查看该组件的预览。添加新组件时,如果该组件己加载到系统中,预览面板也会显示该组件的预览。2.相依性面极如图4-4所示,在“装配导航器”对话框中单击标题栏,可展开或折叠面板。选择装配导航器中的组件,可以在依附性面板中查看该组件的相关性关系。4.4组件的装配约束说明UGNX8.5中装配约束的类型包括接触、对齐和中心等。每个组件都有唯一的装配约束,这个装配约束由一个或多个约束组成。每个约束都会限制组件在装配体中的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从而确定组件的位置。4.4.1“装配约束”对话框“装配约束”对话框中主要包括三个区域:“类型”区域、“要约束的几何体”区域和“设置”区域。 图4-5所示的“装配约束”对话框的下拉列表中各选项的说明如下: :该约束用于两个组件,使其彼此接触或对齐。当选择该选项后,【要约束的几何体】区域的【方位】下拉列表中出现四个选项: :当接触和对齐解都有可能时优先选择接触约束(在大多数模型中,接触约束比对齐约束更常用);当接触约束过度约束装配时,将显示对齐约束。此为默认选项。 :选择该方位方式时,将对齐选定的两个要配合的对象。对于平面对象而言,将默认选定的两个平面共面并且法向相同,同样可以进行反向切换设置。对于圆柱面,也可以实现面相切约束,还可以对齐中心线。读者可以对比“接触”与“对齐”方位约束的异同之处。 :该选项主要用于定义两圆柱面、两圆锥面或圆柱面与圆锥面同轴约束。 :该约束用于定义两个组件的圆形边界或椭圆边界的中心重合,并使边界的面共面。 :该约束用于设定两个组件对象间的最小3D距离。选择该选项,在选择要约束的两个对象参照(如实体平面、基准平面)后,【距离】区域的距离文本框被激活,可以直接输入数值,距离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该约束用于将组件固定在其当前位置,一般用在第一个装配元件上。 :该约束用于使两个目标对象的矢量方向平行。 :该约束用于使两个目标对象的矢量方向垂直。 :该约束用于定义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柱面拟合在一起。此约束对确定孔中销或螺栓的位置很有用。如果以后半径变为不等,则该约束无效。 :该约束用于组件“焊接"在一起。此时可以为“胶合”约束选择要约束的几何体或拖动几何体。使用“胶合”约束可以将添加进来的组件随意拖放到指定的位置,例如可以往任意方向平移,但不能旋转。 :该约束用于使一对对象之间的一个或两个对象居中,或使一对对象沿另一个对象居中。当选取该选项时,【要约束的几何体】区域的【子类型】下拉列表中出现三个选项: :该选项用于定义在后两个所选对象之间使第一个所选对象居中。需要在添加的组件中选择一个对象中心,以及在原有组件中选择两个对象中心。 :该选项用于定义将两个所选对象沿第三个所选对象居中。需要在添加的组件上指定两个对象中心,以及在原有组件中指定一个对象中心。 :该选项用于定义将两个所选对象在两个其他所选对象之间居中。需要在添加的组件和原有组件上各选择两个参照定义对象中心。 :该约束用于约束两对象间的旋转角。选取角度约束后,【要约束的几何体】区域的【子类型】下拉列表中出现两个选项: :该选项用于约束需要“源”几何体和“目标”几何体。不指定旋转轴;可以任意选择满足指定几何体之间角度的位置。 :该选项用于约束需要“源”几何体和“目标”几何体,还特别需要一个定义旋转轴的预先约束,否则创建定位角约束失败。因此,希望尽可能创建3D角度约束,而不创建方向角度约束。4.4.2"接触对齐"约束1.“接触”约束可使两个装配部件中的两个平面重合并且朝向相反,如图4-6b所示。“接触约束”也可以使其他对象配对,如直线与直线接触,如图4-7b所示。2.“对齐”约束可使两个装配部件中的两个平面(图4-8a)重合并且朝向相同方向,如图4-8b所示:同样“对齐”约束也可以使其他对象对齐。 3.“自动判断中心/轴”约束可使两个装配部件中的两个旋转面的轴线重合。注意:两个旋转曲面的直径不要求相等。当轴线选取无效或不方便选取时,可以用这个约束,如图4-9所示。4.4.3“距离”约束“距离”约束可使两个装配部件中的两个平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直接输入距离值,如图4-10所示。4.5装配的一般过程4.5.1概述UGNX8.5提供了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装配功能,并且两种方法可以混合使用。自底向上装配是一种常用的装配模式。4.5.2添加第一个部件4.5.3添加第二个部件1.添加第二个部件。在“添加组件”对话框中单击按钮,选择G:\yuanwenjian\di4zhang\4.5\ug7_2.prt,然后单击按钮。2.定义放置定位。3.添加“接触”约束。在“组件预览”窗口中选取图4-13所示的平面1,然后在主对话框中选取图4-14所示的平面2。单击按钮,结果如图4-15所示。4.添加“自动判断中心/轴”约束。在“装配约束”对话框【要约束的几何体】区域的【方位】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组件预览”窗口中选择中心线1,在主对话框中选取中心线2,如图4-16,约束结果如图4-17所示。同理。对角的另外一对孔也采用“自动判断中心/轴”约束,结果如图4-18所示。4.5.4引用集在4.5.2节中,用户创建的每个组件都包含了默认的引用集,默认的引用集有三种:。此外,用户可以修改和创建引用集,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弹出图4-19所示的“引用集”对话框,其中提供了对引用集进行创建、删除和编辑的功能。4.6部件的阵列与零件模型中的特征阵列一样,在装配体中也可以对部件进行阵列。部件阵列的类型主要包括“从实例特征”参照阵列、“线性”阵列和“圆周”阵列。源文件参见G:\yuanwenjian\di4zhang\4.64.6.1部件的“从实例特征”参照阵列如图4-20所示,部件的“从实例特征”阵列是以装配体中某一零件中的特征阵列为参照进行部件的阵列。图4-20C中的八个螺钉阵列,是参照装配体中部件2上的八个阵列孔来进行创建的,所以在创建“从实例特征”阵列之前,应提前在装配体的某个零件中创建某一特征的阵列,该特征阵列将作为部件阵列的参照。4.6.2部件的“线性”阵列部件的“线性”阵列是将要阵列的部件沿某一方向进行线性排列,也可以将部件沿两个方向进行矩形或棱形排列。如图4-214.6.3部件的“圆形”阵列 部件的“圆形”阵列是将要阵列的部件沿参考轴线进行圆周排列。如图4-224.7.1简单干涉检查在实际的产品设计中,当产品中的各个零部件组装完成后,设计人员往往此较关心产品中各个零部件间的干涉情况:有无干涉?哪些零件间有干涉?干涉量是多大?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装配体模型为例,说明干涉分析的一般操作过程。1.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4zhang\4.7\4.7.01\interference.prt。2.在装配模块中,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简单干涉”对话框,可以用来确定两个体是否相交。4.7装配干涉检查与装配间隙3.“创建干涉体”简单干涉检查。1)在“简直干涉”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2)依次选取图4-23所示的对象1、对象2,单击“简单干涉”对话框中的应用按钮,系统弹出图4-24所示的“简单干涉”对话框。4.7.1简单干涉检查3)单击“简单干涉”对话框的按钮,完成“创建干涉体”简单干涉检查。4.“高亮显示面”简单干涉检查。1)在“简单干涉”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系统弹出图4-25所示的“简单干涉”对话框。4.7.1简单干涉检查2)在“简单干涉”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依次选取图4-26a所示的对象1、对象2。模型中将显示图4-26b所示的干涉平面。4.7.1简单干涉检查3)在“简单干涉”对话框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单击按钮,模型中将依次显示所有干涉平面。4)单击“简单干涉”对话框中的取消按钮,完成“高亮显示面”简单干涉检查操作。4.7.1简单干涉检查4.7.2分析装配间隙用于分析装配间隙的子命令较多,下面以表的形式列出分析装配间隙子命令的功能含义,如表4-1所示。源文件参见G:\yuanwenjian\di4zhang\4.7\4.7.02例如,要对选定的组件进行简单间隙检查,则可按照以下方法步骤来执行。1.选择要进行简单间隙检查的组件。2.在菜单栏中选择“分析”命令,或者在“装配”工具栏的“装配间隙”下拉菜单中单击“简单间隙检查”按钮,系统弹出“类选择”对话框,选择要检查的部件,按“确定”后弹出如图4-27所示的“干涉检查”对话框。4.7.2分析装配间隙3.“干涉检查”对话框列出了可能的干涉情况,此时系统提示选择要检查的间隙分析干涉。在对话框的干涉列表中选择所需的干涉组,接着可单击“隔离干涉”按钮。4.单击“干涉检查”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4.7.2分析装配间隙4.8编辑装配体中的部件装配体完成后,可以对该装配体中的任何部件(包括零件和子装配件)进行特征建模、修改尺寸等编辑操作。下面介绍编辑装配体中部件的一般操作过程。1.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4zhang\4.8\compile。2.定义工作部件。双击图4-28所示的组件1,将该组件设为工作部件,装配体中的非工作部件将变为浅白色,此时可以对工作部件compile01进行编辑。3.选择命令。点击【特征】工具条上的孔按钮。4.定义编辑参数。在“孔”对话框的“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位置指定点为下底面圆弧中心(0,0,0)处,在“方向”区域的“孔方向”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再选择选项,直径值12,深度值20,顶锥角值118,布尔求差,创建结果如图4-29所示。5.双击装配导航器中装配体,激活装配体。4.9爆炸图爆炸图是指在同一幅图里,把装配体的组件拆分开,使各组件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以便于观察装配体中的每个组件,清楚地反映装配体的结构。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4zhang\4-9\ch4.09\assembly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显示“爆炸图”工具条,如图4-30所示。利用该工具条,用户可以方便地创建、编辑爆炸图,便于在爆炸图与无爆炸图之间切换。新建爆炸图编辑爆炸图:对话框如图4-31,示例如图4-32。自动爆炸组件 删除爆炸图: (工作视图爆炸):该下拉列表显示了爆炸图名称,可以在其中选择某个名称。用户利用此下拉列表,可以方便地在各爆炸图以及无爆炸图状态之间切换。 隐藏视图中的组件:该按钮用于隐藏组件。单击此按钮,系统弹出“类选择”对话框,选择需要隐藏的组件并执行后,该组件被隐藏。 显示视图中的组件:该按钮用于显示组件,此命令与隐藏组件刚好相反。如果图中有被隐藏的组件,单击此按钮后,系统会列出所有隐藏的组件,用户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恢复组件显示。 追踪线:该按钮用于创建跟踪线,该命令可以使组件沿着设定的引导线爆炸。4.10.1简化装配概述 对于此较复杂的装配体,可以使用“简化装配”功能将其简化。被简化后,实体的内部细节被删除,但保留复杂的外部特征。当装配体只需要精确的外部表示时,可以将装配体进行简化,简化后可以减少所需的数据,从而缩短加载和刷新装配体的时间。 内部细节是指对该装配体的内部组件有意义,而对装配体与其他实体关联时没有意义的对象;外部细节则相反。简化装配主要就是区分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然后省略掉内部细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装配体被合并成一个实体。4.10简化装配4.10.2简化装配操作本节以轴和垫片装配体为例(图4-33),说明简化装配的操作过程。 1.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4zhang\4.10\simple.prt。 说明:为了清楚地表示内部细节被删除,首先在轴上创建一个图4-33a所示的孔特征(打开的文件中已完成该操作),作为要删除的内部细节。2.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简化装配”对话框;单击按钮,系统弹出图4-34所示的“简化装配”对话框(一),对话框的左侧显示操作步骤,右侧有三个单选项和两个复选框,供用户设置简化项。3.选取装配体中的所有组件,单击按钮,系统弹出图4-35所示的“简化装配”对话框(二〉。4.合并组件。单击“简化装配”对话框中的“全部合并”按钮;选择所有组件;单击按钮,轴和垫片合并在一起,可以看到两平面的,如图4-36所示。图4-35所示的“简化装配”对话框(二)中的相关选项说明如下:(1)区域包含五个按钮,用于填充要简化的特征。有些孔在“修复边界”步骤(向导的后面步骤)中可以被自动填充,但并不是所有几何体都能被自动填充,因此有时需要用这些按钮进行手工填充。这里由于形状简单,可以自动填充。(2)“全部合并”按钮可以用来合并(或除去)模型上的实体,执行此命令时,系统会重复显示该步骤,供用户继续填充或合并。5.单击按钮,选择图4-37所示的外部面(用户也可以选择除要填充的内部细节之外的任何一个面)。说明:在执行“修复边界”步骤时,应该先将所有部件合并成一个实体,如果仍有部件未被合并,则该步骤会将其隐藏。6.单击按钮,选择图4-38所示的边缘(通过选择一边缘将内部细节与外部细节隔离开)。7.选择裂纹检查选项。单击按钮,选中单选项。8.单击按钮;选择图4-39所示的圆柱体内部面。选择要删除的内部细节。9.查看裂纹检查结果。单击按钮;可以通过选择选项组中的单选项,查看在主对话框中的隔离情况。10.单击按钮,查看外部面。再单击按钮,孔特征被移除。11.单击按钮,完成操作。4.11传动装置动态装配本章主要介绍传动装置装配。其构建思路为:首先创建底座(dizuo.prt)的固定安装;然后依次装配两个铰链(jiaolian.prt)、挡板(dangban.prt)、托架(tuojia.prt)、轴(zhou.prt)、曲柄臂(qubingbi.prt)、推杆(tuigan.prt)、连杆(liangan.prt)、摇手柄(yaoshoubing.prt)。4.11.1动态装配(装配约束)1.新建文件2.添加组件3.装配铰链(jiaolian.prt)4.装配另一铰链片5.装配挡板(dangban.prt)6.装配托架(tuojia.prt)7.装配轴(zhou.prt)8.装配曲柄臂(qubingbi.prt)9.装配推杆(tuigan.prt)10.装配连杆(liangan.prt)11.装配摇手柄(yaoshoubing.prt)4.11.2创建装配爆炸图4.11.3创建装配爆炸视图追踪线4.11.4创建装配制图1.创建装配三视图2.创建装配爆炸视图4.11.5装配动画 装配序列功能可以控制一个装配的装配和拆卸顺序,可以模拟和回放序列信息,也可以通过一个步骤来装配或拆装组件,或者可以创建运动步骤来模拟组件的移动。 功能用途:新产品开发阶段的试验、产品交流的演示、现场指导装配生产等。4.12球形烟灰缸WAVE装配设计球形烟灰缸的装配及尺寸,如图4-150所示。4.12.1建立新文件选择菜单中的【文件】/【新建】命令或选择(建立新文件)图标,出现【新建】部件对话框,选择“建模”模板,在【名称】中输入【yhg_zhuangpei】,选择存放路径,在“单位”下拉框中选择“毫米”选项,点击“确定”按钮。4.12.2在装配顶级建立烟灰缸毛坯模型1.创建球特征2.创建基准平面3.创建修剪体特征4.创建孔特征5.创建边倒圆特征6.创建抽壳特征4.12.3建立Top组件1.确认或激活Wave模式选择菜单中的【工具】/【装配导航器】/【】命令或在【装配导航器】空白处右击,勾选WAVE模式前面的勾,如图4-168所示,完成激活WAVE模式。2.Top名称输入4.12.4建立Base文件4.12.5设计底座2.创建修剪体特征1.设置Base成为显示部件3.创建拉伸特征4.12.6设计上盖配合面1.设置Top为显示零件2.创建修剪体特征3.隐藏基准平面4.创建偏置面特征5.创建拉伸特征4.12.7设计Top组件中的细节结构1.草绘截面2.创建拉伸特征3.草绘截面点4.创建孔特征4.12.8替换引用集1.显示父项2.隐藏装配节点3.替换Top组件引用集4.替换Base组件引用集4.12.9测试相关性1.打开延迟更新开关2.编辑基准平面3.更新装配4.设置动态更新5.编辑基准平面6.观察Top组件动态更新结果7.观察Base组件动态更新结果4.13装配设计范例—轴承的设计首先创建轴承的内环、卡环及滚子,它分别生成一个模型文件,然后装配模型,并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模型。其中,在创建外环时用到“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模型”的方法。装配组件模型如图4-227所示。4.13.1创建零件模型---轴承内环下面介绍轴承内环的设计过程,如图4-228所示。4.13.2创建零件模型——轴承卡环下面介绍轴承卡环的设计过程,模型零件及相应的模型树,如图4-232所示。4.13.3创建零件模型——轴承滚子下面介绍轴承卡环的设计过程,模型零件及相麻的模型树,如图4-240所示。4.13.4装配模型1.新建文件2.添加图4-242所示的轴承内环3.添加图4-244所示的轴承卡环并定位4.添加图4-245所示的轴承滚子并定位5.创建图4-246所示的阵列特征2图4-246阵列特征24.13.5在装配体中创建轴承外环1.添加部件2.确认建模环境3.创建图4-248所示的求交曲线特征4.创建回转特征35.编辑对象显示6.转换成工作部件7.替换引用集8.保存零件模型回转特征34.14风机装配 4.14.1创建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 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motor.prt)的装配顺序是:首先选择电动机体(mot.prt)零件为第一个元件,然后装配电动机盖(mot_c.prt)和轴(shaft.prt),接着在轴上装配两个弹性挡圈(snap_r.prt),最后装配平垫圈(ring_6.prt)、弹簧垫圈(spr_6.prt)和螺栓(m6.prt)。4.14.1创建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1.新建文件2.添加组件3.定位组件4.装配电动机盖4.14.1创建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5.装配轴6.装配两个弹性挡圈4.14.1创建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7.装配平垫圈(ring_6.prt)8.添加弹簧垫圈(spr_6.prt)4.14.1创建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9.添加螺栓(m6.prt)10.创建组件(平垫圈ring_6.prt、弹簧垫圈spr_6.prt、螺栓m6.prt)阵列4.14.2创建风机总成子装配模型风机总成子装配模型的装配顺序是:首先选择下箱体零件(l_h.prt)为第一个元件,然后装配风机(fj.prt)和上箱体(u_h.prt),最后装配连接上箱体和下箱体的螺栓(m5.prt)、平垫圈(ring_5.prt)、弹簧垫圈(spr_5.prt)和螺母(nut_m5.prt)。4.14.2创建风机总成子装配模型1.新建文件2.添加组件3.装配风机4.14.2创建风机总成子装配模型4.装配上箱体5.装配螺栓(m5.prt)平垫圈(ring_5.prt)、弹簧垫圈(spr_5.prt)和螺母(nut_m5.prt)4.14.2创建风机总成子装配模型6.创建组件螺栓、平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母线性阵列4.14.3创建电动机——风机总成装配模型电动机—风机总成装配模型(motor_blower.prt)的装配顺序是:首先选择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motor.prt)为第一个元件,然后在电动机轴上装配平键(key.prt),最后将风机总成子装配模型(blower.prt)与电动机总成子装配模型连接起来。4.14.3创建电动机——风机总成装配模型2.添加组件1.新建文件4.14.3创建电动机——风机总成装配模型3.装配平键4.装配风机总成子装配模型(blower.prt)4.15齿轮箱装配4.15.1创建装配文件4.15.2添加组件1.添加泵体2.添加从动齿轮、主动齿轮3.隐藏泵体4.添加从动轴5.调整齿轮啮合状态4.15.2添加组件(续)4.15.2添加组件(续)6.显示泵体7.添加定位销8.添加两个M8_32螺柱4.15.2添加组件(续)9.阵列定位销和螺柱4.15.2添加组件(续)10.添加泵盖11.在两个M8_32螺柱添加垫圈12.添加两个luomuM8螺母图4-336添加螺母4.15.2添加组件(续)13.阵列垫圈和螺母4.15.2添加组件(续)14.添加两个密封环压盖外的螺柱luozhuM8_404.15.2添加组件(续)15.添加密封环16.添加密封压盖4.15.2添加组件(续)17.添加密封压盖外的两个垫圈dianqian8和两个螺母luomuM818.添加键4.15.2添加组件(续)19.“过滤器”选择“装配约束”,按Ctrl+B隐藏,关闭WCS,前面如图4-346,后面如图4-347。4.15.3创建装配爆炸图1.创建爆炸视图2.自动爆炸组件4.15.3创建装配爆炸图(续)3.编辑爆炸图4.删除爆炸图第5章工程图设计 UGNX8.5的工程图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视图:包括六个基本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放大图、各种剖视图、断面图、辅助视图等。在制作工程图时,根据实际零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视图组合,以便简单清楚地表达各个设计参数。 第二部分,尺寸、公差、注释说明及表面粗糙度:包括形状尺寸、位置尺寸、形状公差、位置公差、注释说明、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第三部分,图框和标题栏等。5.1工程图环境中的下拉菜单与工具条新建一个文件后,有四种方法进入工程图环境:方法一:在“标准”工具条里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方法二:在“应用模块”工具条中单击“制图”按钮,如图5-1。 方法三:利用组合键CtrI+Shift+D。 方法四:下拉菜单,在对话框中选择标签,在“名称”框里会出现部件名称,这种方式称为“基于主模型生成工程图方式”,当部件模型改变时工程图自动更新,在西门子公司内部都采用这种方式,开发“建模”的团队与开发“工程图”的团队可以分开工作。5.1.1下拉菜单1.下拉菜单。该菜单主要用于在创建工程图之前对制图环境进行设置,如图5-3所示。5.1.1下拉菜单(续)2.插入下拉菜单,如图5-4所示。5.1.1下拉菜单(续)3.编辑下拉菜单,如图5-5所示。5.1.2工具条1.“图纸”工具条如图5-6所示。 图5-6所示的“图纸”工具条中各按钮的说明如下: A1:新建图纸页。A2:视图创建向导。 A3:创建基本视图。A4:创建标准视图。 A5:创建投影视图。A6:创建局部放大图。 A7:创建剖视图。A8:创建半剖视图。5.1.2工具条(续)A9:创建旋转剖视图。A10:创建局部剖视图A11:创建断开视图。A12:创建图纸视图。A13:更新视图。2.“尺寸”工具条如图5-7所示。图5-7所示的“尺寸”工具条中各按钮说明如下:B1:创建自动判断尺寸。B2:创建圆柱尺寸。B3:创建直径尺寸。B4:创建特征参数。B5:创建链式尺寸与基线尺寸。B6:创建坐标尺寸。5.1.2工具条(续)3.“注释”工具条如图5-8所示。 图5-8所示的“注释”工具条中各按钮的说明如下: C1:创建注释。C2:创建特征控制框。 C3:创建基准。C4:创建基准目标。 C5:符号标注。C6:表面粗糙度符号。 C7:焊接符号。C8:目标点符号。 C9:相交符号。C10:中心标记。 C11:图像。5.1.2工具条(续)4.“表”工具条如图5-9所示。 图5-9所示的“表”工具条中各按钮的说明如下: D1:表格注释。D2:零件明细表。 D3:自动符号标注。5.1.2工具条(续)5.“制图编辑”工具条如图5-10所示。 图5-10“制图编辑”工具条 图5-10所示的“制图编辑”工具条中各按钮的说明如下: E1:编辑样式。E2:编辑注释。 E3:编辑尺寸关联。E4:视图中剖切。5.1.3部件导航器1.在部件导航器中节点上右击,系统弹出图5-12所示的快捷菜单。5.1.3部件导航器2.在部件导航器中的节点上右击,系统弹出图5-13所示的快捷菜单。5.1.3部件导航器3.在部件导航器中的节点上右击,系统弹出图5-14所示的快捷菜单。5.2工程图参数预设置UGNX8.5默认安装后提供了多个国际通用的制图标准,其中系统默认的制图标准“GB(出厂设置)”中的很多选项不满足企业的具体制图需要,一般先要对工程图参数进行预设置。通过工程图参数的预设置可以控制箭头的大小、线条的粗细、隐藏线的显示与否、标注的字体和大小等。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置工程图的参数来改变制图环境,使所创建的工程图符合我国国标。5.2.1工程图参数设置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5-15所示的“制图首选项”对话框,该对话框的功能是: 设置视图和注释的版本。 设置成员视图的预览样式。 设置图纸页的页号及编号。 视图的更新和边界、显示抽取边缘的面及加载组件的设置。 保留注释的显示设置。 设置断开视图的断裂线。5.2.2原点参数设置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5-16所示的“原点工具”对话框。 图5-16所示的“原点工具”对话框中的各选项说明如下: (拖动):通过光标来指示屏幕上的位置,从而定义制图对象的原点。如果选择“关联”选项,可以激活“点构造器”选项,以便用户可以将注释与某个参考点相关联。 (相对于视图):定义制图对象相对于图样成员视图的原点移动、复制或旋转视图时,注释也随着成员视图移动。只有独立的制图对象(如注释、符号等)可以与视图相关联。5.2.2原点参数设置(续) (水平文本对齐):该选项用于设置在水平方向与现有的某个基本制图对象对齐。此选项允许用户将源注释与目标注释上的某个文本定位位置相关联。打开时,让尺寸与选择的文本水平对齐。 (竖直文本对齐):该选项用于设置在竖直方向与现有的某个基本制图对象的对齐。此选项允许用户将源注释与目标注释上的某个文本定位位置相关联。打开时,会让尺寸与选择的文本竖直对齐。 (对齐箭头):该选项用来创建制图对象的箭头与现有制图对象的箭头对齐,来指定制图对象的原点。打开时,会让尺寸与选择的箭头对齐。5.2.2原点参数设置(续) (点构造器):通过“原点位置”下拉菜单来启用所有的点位置选项,以使注释与某个参考点相关联。打开时,可以选择控制点、端点、交点和中心点作为尺寸和符号的放置位置。 (偏置字符):该选项可设置当前字符大小(高度)的倍数,使尺寸与对象偏移指定的字符数后对齐。5.2.3注释参数设置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5-17所示的“注释首选项对话框”。 图5-17所示的“注释首选项”对话框中各选项卡的功能说明如下: 尺寸:用于设置箭头和直线格式、放置类型、公差和精度格式、尺寸文本角度和延伸线部分的尺寸关系等参数。5.2.3注释参数设置(续) 直线/箭头:用于设置应用于指引线、箭头以及尺寸的延伸线和其他注释的相关参数。 文字:用于设置应用于尺寸、文本和公差等文字的相关参数。 符号:用于设置“标识”、“用户定义”、“中心线”和“形位公差”等符号的参数。 单位:用于设置各种尺寸显示的参数。 径向:用于设置直径和半径尺寸值显示的参数。 坐标:用于设置坐标集和折线的参数。 填充/剖面线:用于设置剖面线和区域填充的相关参数 零件明细表:用于设置零件明细表的参数,以便为现有的零件明细表对象设置形式。 单元格:用于设置所选单元的各种参数。 适合方法:用于设置单元适合方法的样式。5.2.3注释参数设置(续) 表区域:用于设置表格格式。 表格注释:用于设置表格中的注释参数。 层叠:用于设置注释对齐方式。 标题块:用于设置标题栏对齐位置。 肋骨线:用于设置造船制图中的肋骨线参数。5.2.4剖切线参数设置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5-18所示的“截面线首选项”对话框。5.2.4剖切线参数设置(续) 图5-18所示的“截面线首选项”对话框中各选项的说明如下: 标签:用于设置剖视图的标签号。 样式:可以进行选择剖切线箭头的样式。 箭头显示:通过在箭头头部长度、箭头长度和箭头角度文本框中输入值以控制箭头的大小。 箭头通过部分:通过在边界到箭头距离文本框中输入值以控制剖切线箭头线段和视图线框之间的距离。 短划线长度:用于在短划线长度文本框中输入短划线长度。 标准:用于控制剖切线符号的标准。 颜色:用于控制剖切线的颜色。 宽度:用于选择剖切线宽度。5.2.5视图参数设置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5-19所示的“视图首选项”对话框。通过对“视图首选项”对话框中参数的设置可以控制图样上的视图显示,包括隐藏线、剖视图背景线、轮廓线和光顺边等。这些设置只对当前文件和设置以后添加的视图有效,而对于在设置之前添加的视图则可通过编辑视图样式修改,因此在创建工程图之前,最好先进行预设置,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的编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5.2.5视图参数设置(续)图5-19所示的“视图首选项”对话框中各选项卡的功能说明如下: 截面线:控制剖视图的剖面线。 着色:用于对渲染样式的设置。 螺纹:用于设置图样成员视图中内、外螺纹的最小螺距 基本:用于设置基本视图的装配布置、小平面表示、剪切边界和注释的传递。 局部放大图:用于显示控制视图边界的颜色、线型和线宽。 继承:用于设置图样平面中形位公差的继承。 船舶设计线:用于对船舶设计线的设置。 常规:用于设置视图的比例、角度、UV网格、视图标记和比例标记等细节选项。5.2.5视图参数设置(续) 隐藏线:用于设置视图中隐藏线的显示方法。其中的相关选项可以控制隐藏线的显示类别、显示线型和粗细等。 可见线:用于设置视图中可见线的颜色、线型和粗细。 光顺边:用于控制光顺边的显示,可以设置光顺边缘是否显示以及设置其颜色、线型和粗细。 虚拟交线:用于显示假想的相交曲线。 追踪线:用于修改可见和隐藏跟踪线的颜色、线型和深度,或修改可见跟踪线的缝隙大小。 展平图样:用于对钣金展开图的设置。5.2.6标记参数设置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5-20所示的“视图标签首选项”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图5-20“视图标签首选项”对话框5.2.6标记参数设置(续) 控制视图标签的显示,并查看图样上成员视图的视图比例标签。 控制视图标签的前缀名、字母、字母格式和字母比例因子的显示。 控制视图比例的文本位置、前缀名、前缀文本比例因子、数值格式和数值比例因子的显示。 使用“视图标签首选项”对话框设置添加到图样的后续视图的首选项,或者使用该对话框编辑现有视图标签的设置。5.2.6标记参数设置图5-20所示的“视图标签首选项”对话框中“类型”下拉选项的功能说明如下: 其他:该选项用于设置除局部放大图和剖视图之外的其他视图标签的相关参数。 局部放大图:该选项用于设置局部放大图视图标签的相关参数。 剖视图:该选项用于设置剖视图视图标签的相关参数。5.3图样管理UGNX8.5工程图环境中的图样管理包括工程图样的创建、打开、删除和编辑。下面主要对新建和编辑工程图进行简要介绍。5.3.1新建工程图1.打开零件模型2.选择命令3.选择图样类型 文本框:指定新图样的名称,可以在该文本框中输入图样名:图样名最多可以包含30个字符;默认的图样名是SHT1。 下拉列表:用于选择图纸大小,系统提供了A4、A3.A2.A1、A0、A0+和A0++七种型号的图纸。 比例:为添加到图样中的所有视图设定比例。 度量单位:指定或为单位。 投影角度:按照国标,应选择和第一象限角投影图5-21所示的“图纸页”对话框中的选项和按钮说明如下:5.3.2编辑已存图样新建一张图样,在图5-22所示的部件导航器中选择“图纸页”并右击,在弹出的图5-23所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编辑图纸页”命令,系统弹出“图纸页”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可以编辑已存图样的参数。5.4标注与符号尺寸标注是工程图中一个重要环节,本节将介绍尺寸标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5-24所示的“尺寸”菜单,或者通过图5-25所示的“尺寸”工具条进行尺寸标注(工具条中没有的按钮可以定制)。在尺寸菜单或工具条中选择任一标注尺寸类型后,系统弹出尺寸标注的工具条,如图5-26所示。5.4.1尺寸标注5.4标注与符号图5-25所示的“尺寸”工具条的说明如下:5.4标注与符号H1:允许用户使用系统功能创建尺寸,以便根据用户选取的对象以及光标位置智能地判断尺寸类型,其下拉列表中包括了下面的所有标注方式。H2:允许用户使用系统功能创建尺寸,以便根据用户选取的对象以及光标位置智能地判断尺寸类型H3:在两个选定对象之间创建一个水平尺寸。H4:在两个选定对象之间创建一个竖直尺寸。H5:在两个选定对象之间创建一个平行尺寸。H6:在一条直线或中心线与一个定义的点之间创建一个垂直尺寸。H7:创建倒斜角尺寸。H8:在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之间创建一个角度尺寸。5.4标注与符号H9:创建一个等于两个对象或点位置之间的线性距离的圆柱尺寸。H10:创建孔特征的直径尺寸。H11:标注圆或弧的直径尺寸。H12:创建半径尺寸,此半径尺寸使用一个从尺寸值到弧的短箭头H13:创建一个半径尺寸,此半径尺寸从弧的中心绘制一条延伸线H14:对极其大的半径圆弧创建一条折叠的指引线半径尺寸,其中心可以在绘图区之外。H15:创建厚度尺寸,该尺寸测量两个圆弧或两个样条之间的距离。H16:创建一个测量圆弧周长的圆弧长尺寸。H17:创建周长约束以控制选定直线和圆弧的集体长度。5.4标注与符号H18:将孔和螺纹的参数(以标注的形式)或草图尺寸继承到图纸页H19:允许用户创建一组水平尺寸,其中每个尺寸都与相邻尺寸共享其端点。H20:允许用户创建一组竖直尺寸,其中每个尺寸都与相邻尺寸共享其端点。H21:允许用户创建一组水平尺寸,其中每个尺寸都共享一条公共基准线。H22:允许用户创建一组竖直尺寸,其中每个尺寸都共享一条公共基准线。H23:允许用户创建一组水平尺寸,其中每个尺寸都与相邻尺寸共享其端点。H24:包含允许用户创建坐标尺寸的选项。5.4标注与符号图5-26所示的“水平尺寸”工具条的按钮及选项说明如下: :单击该按钮,系统弹出“尺寸样式”对话框,用于设置尺于显示和放置等参数。 :用于设置尺寸精度。 :用于设置尺寸公差。 :单击该按钮,系统弹出“文本编辑器”对话框,用于添加注释文本。 :用于重置所有设置,即恢复默认状态。5.4.2注释编辑器制图环境中的形位公差和文本注释都是通过注释编辑器来标注的,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注释编辑器的用法。选择下拉菜单(或单击“注释”工具条中的注释按钮),系统弹出图5-27所示的“注释”对话框(一)。5.4.2注释编辑器图5-27所示“注释”对话框(一)的部分按钮及选项说明如下: 编辑文本:该选项区(“编辑文本”工具栏)用于编辑注释,其主要功能和Word等软件的功能相似。 格式化区域:该区域包括“文本字体设置下拉列表、“文本大小设置下拉列表”、“编辑文本按钮”和“多行文本输入区”。5.4.2注释编辑器 符号区域:该区域类别的下拉列表中主要包括“制图”、“形位公差”、“分数”、“定制符号”、“用户定义”和“关系”几个选项。 (1)选项:使用图5-27所示的选项可以将制图符号的控制字符输入到编辑窗口。 (2)选项:图5-28所示的选项可以将形位公差符号的控制字符输入到编辑窗口和检查形位公差符号的语法。框中选择“ASMEY14.52009”。5.4.2注释编辑器 (3)选项:图5-29所示的选项分为上部文本和下部文本,通过更改分数类型,可以分别在上部文本和下部文本中插入不同的分数类型。 (4)选项:选择此选项后,可以在符号库中选取用户自定义的符号。 (5)选项:图5-30所示为选项。该选项的下拉列表中提供了“显示部件”、“当前目录”和“实用工具目录”选项。单击“插入符号”按钮后,在文本窗口中显示相应的符号代码,符号文本将显示在预览区域中。5.4.2注释编辑器(6)选项:图5-31所示的选项包括三种,:插入控制字符,以在文本中显示表达式的值;:插入控制字符,以显示对象的字符串属性值;:插入控制字符,以在文本中显示部件属性值。5.4.3中心线UGNX8.5提供了很多的中心线,例如中心标记、螺栓圆、对称、2D中心线和3D中心线,从而可以对工程图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命令在下拉菜单下面,如图5-32。5.4.4表面粗糙度符号采用新国标GB/T1031-2009标注。5.4.4表面粗糙度符号图5-33所示的“表面粗糙度”对话框中的按钮及选项说明如下:1)原点:用于设置原点位置和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对齐方式。2)指引线:用于创建带指引线的表面粗糙度符号,单击该区域中的“选择终止对象”按钮,可以选择指示位置。3)属性:用于设置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类型和值属性。UGNX8.5提供了九种类型的表面粗糙度符号。要创建表面粗糙度,首先要选择相应的类型,选择的符号类型将显示在“图例”区域中。4)设置:用于设置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文本样式、旋转角度、圆括号及文本反转。5.4.5符号标注符号标注是一种由规则图形和文本组成的符号,在创建工程图中也是必要的。下面以图5-35为例,来介绍创建符号标注的一般操作过程。1.打开文件2.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符号标注”对话框,如图5-36所示。5.4.5符号标注3.设置符号标注的参数(图5-36)。4.指定指引线。5.放置符号标注。5.5标注实例按尺寸画出三维实体、生成工程图并标注,标注内容包括:带公差的尺寸、基准符号、形位公差、粗糙度、中心线、附加文本、技术要求等,如图5-37。*5.6阀体造型及工程制图本章主要介绍阀体零件的造型及工程制图。构建思路为:采用通过长方体特征创建阀体的底座,然后创建凸台,采用孔特征创建安装孔,最后创建阀体零件的各种工程图样,并标注尺寸,如图5-38。5.6.1阀体建模1.新建文件。2.创建如图5-39所示的基础特征长方体。5.6.1阀体建模3.创建凸台特征5.6.1阀体建模4.创建孔特征继续创建孔,5.6.1阀体建模5.创建图5-49所示的沉头孔, 6.创建实体特征——圆形阵列5.6.1阀体建模7.创建基准平面,选择插入—基准—基准平面,选择圆柱面,点击确定,如图5-55。 8.创建如图5-56沉头孔5.6.1阀体建模圆形阵列5.6.1阀体建模10.创建边倒圆角特征 11.创建孔特征5.6.1阀体建模12.创建实例特征矩形阵列5.6.1阀体建模13.在进入工程图之前必须做一些隐藏,按Ctrl+B隐藏基准等,图形更新为如图5-66。5.6.2创建基本视图(图纸页SHT1)1.打开制图模块选择开始—制图,打开制图模块。2.创建制图空白页选择插入—图纸页,单选“标准尺寸”,选择A1图纸大小,比例选择1:1,确定。3.创建三视图选择基本视图,在要使用的模型视图选择俯视图,比例选择1:1,在图纸适当位置单击鼠标左键,继续创建前视图,在基本视图中的模型视图选择前视图,比例选择1:1.继续创建左视图,步骤同上。5.6.2创建基本视图(图纸页SHT1)4.创建正等测图在基本视图中的模型视图选择正等测图,比例选择1:1,结果如图5-67。5.6.3创建着色等轴测视图(图纸页SHT2)1.创建制图空白页2.创建三视图3.创建等轴测视图(着色)5.6.4创建全剖视图(图纸页SHT3)1.创建俯视图2.创建剖视图5.6.5创建半剖视图(图纸页SHT4大小A2比例1:1)1.视图首选项设置2.剖切线首选项设置3.创建俯视图4.创建半剖视图(带隐藏线)5.6.5创建半剖视图(图纸页SHT4大小A2比例1:1)(续)5.视图首选项设置6.创建俯视图7.创建半剖视图(不带隐藏线)5.6.5创建半剖视图(图纸页SHT4大小A2比例1:1)(续)8.创建侧向剖视图(不带隐藏线)(图纸页SHT5)5.6.6创建旋转剖视图(不带隐藏线)(图纸页SHT6)1.创建俯视图2.创建旋转剖视图5.6.7创建折叠剖视图(不带隐藏线)(图纸页SHT7)创建俯视图 2.创建折叠剖视图5.6.8创建展开的点到点剖视图(不带隐藏线)(图纸页SHT8)创建俯视图 2.创建展开的点到点剖视图 如图5-113。5.6.9创建局部放大视图(仍在图纸页SHT8中)如图5-117所示。5.6.10创建三维剖视图3.创建俯视图(不带隐藏线)(图纸页SHT9大小A1比例1:1)4.创建正等测图5.创建三维剖视图如图5-125 打开建模模块2.创建替换面特征5.6.10创建三维剖视图(续)6.创建俯视图及正等测图(不带隐藏线)(图纸页SHT10大小A1比例1:1)7.创建三维半剖视图,如图5-1295.6.11创建局部剖视图(不带隐藏线)(图纸页SHT11大小A2比例1:1)创建俯视图,前视图及正等测图2.扩展成员视图3.绘制样条曲线4退出“展开”视图5.创建局部剖视图如图5-140所示,标准视图如图5-141所示。5.6.12标注尺寸1.打开建模模块2.创建边倒圆特征3.打开制图模块4.创建制图空白页(带隐藏线)(图纸页SHT12)5.视图首选项设置6.创建俯视图7.创建剖视图5.6.12标注尺寸(续)8.创建正等测图如图5-145所示。 9.创建中心标记,如图5-148所示5.6.12标注尺寸(续)10.标注尺寸按照图5-151标注尺寸。5.7.1p1零件绘制新建文件2.创建图样如图5-152所示零件的三维模型5.7典型零件三维建模及工程图生成5.7.1p1零件绘制(续)1)插入任务环境中的草图,如图5-153所示5.7.2p2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图样如图5-174所示零件的三维模型5.7.3p3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如图5-196所示的一个模型5.7.3p3零件绘制(续)1)插入任务环境中的草图。如图5-197所示。5.7.4p4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如图5-210所示的一个模型5.7.4p4零件绘制(续)1)插入任务环境中的草图。如图5-211所示。5.7.5p5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图样如图5-236所示零件的三维模型5.7.5p5零件绘制1)插入任务环境中的草图。如图5-237所示。5.7.6p6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图样如图5-267所示零件的三维模型5.7.6p6零件绘制(续)1)插入任务环境中的草图。如图5-268所示。5.7.7p7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图样如图5-289所示零件的三维模型5.7.8p8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图样如图5-305所示零件的三维模型5.7.8p8零件绘制(续)1)插入任务环境中草图,如图5-306。5.7.9p9零件绘制1.新建文件。2.创建如图5-317所示的一个模型5.7.9p9零件绘制(续)1)在X-Y基准平面内插入任务环境中的草图。如图5-318所示。第6章钣金设计 钣金件是利用金属的可塑性,针对金属簿板(一般指5mm以下)通过弯边、冲裁和成形等工艺,制造出单个零件,然后通过焊接、铆接等组装成完整的钣金件,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同一零件的厚度一致。 本章主要讲解NX钣金模块的菜单、工具栏以及钣金首选项的设置;基本钣金特征、附加钣金折弯特征的创建方法和技巧。6.1NX钣金模块导入本节主要讲解了NX钣金模块的菜单、工具栏以及钣金首选项的设置。6.1.1NX钣金模块的菜单及工具栏打开UGNX8.5软件后,首先选择命令,然后在系统弹出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模板进入NX钣金模块。选择下拉菜单,系统弹出NX钣金模块中的所有钣金命令(图6-1)。6.1.1NX钣金模块的菜单及工具栏在工具条按钮区中右击,在系统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确认工具条被激活(前有激活状态),屏幕中就会出现图6-2所示的“NX钣金”工具条。6.1.2NX钣金模块的首选项设置进入NX钣金模块后,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NX钣金首选项”对话框,如图6-3所示。6.1.2NX钣金模块的首选项设置(续)2.在“NX钣金首选项”对话框中单击选项卡,“NX钣金首选项”列话框(二)如图6-4所示。6.1.2NX钣金模块的首选项设置(续)3.在“NX钣金首选项”对话框中单击选项卡,“NX钣金首选项”对话框(三)如图6-5所示,可设置展开图样各曲线的颜色以及默认选项的新标注属性。6.1.2NX钣金模块的首选项设置(续)4.在“NX钣金首选项”对话框中单击选项卡,此时“NX钣金首选项”对话框(四)如图6-6所示。在该选项卡中可设置钣金件验证的参数。6.2.1突出块使用“突出块”命令可以创建出一个平整的薄板(图6-7),它是一个钣金零件的“基础”,其他的钣金特征(如冲孔、成形、折弯等)都要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因此这个平整的薄板就是钣金件最重要的部分。6.2基础钣金特征6.2.1突出块1.创建“平板”的两种类型选择下拉菜单命令后,系统弹出图6-8(a)所示的“突出块”对话框(一),创建完成一个突出块后再次选择下拉菜单命令时,系统弹出图6.8(b)所示的“突出块”对话框(二)。6.2.1突出块2.创建平板的一般过程基本突出块是创建一个平整的钣金基础特征,在创建钣金零件时,需要先绘制钣金壁的正面轮廓草图(必须为封闭的线条),然后给定钣金厚度值即可。次要突出块是在已有的钣金壁上创建平整的钣金薄壁材料,其壁厚无需用户定义,系统自动设定为与已存在钣金壁的厚度相同。6.2.2弯边钣金弯边是在己存在的钣金壁边缘上创建出简单的折弯,其厚度与原有钣金厚度相同。在创建弯边特征时,需先在已存在的钣金中选取某一条边线作为弯边钣金壁的附着边,其次需要定义弯边特征的截面、宽度、弯边属性、偏置、折弯参数和让位槽。下面以图6-9所示的模型为例,说明创建弯边钣金壁的一般操作过程。6.2.2弯边(续)Step1.打开文件Step2.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6-10所示的“弯边”对话框。6.2.2弯边(续)Step3.选取线性边。选取图6-11所示的模型边线为折弯附着边。Step4定义宽度。Step5.定义弯边属性。step6.定义弯边参数step7.在“弯边”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特征的创建。6.2.2弯边(续)(3)宽度选项下拉列表:该下拉列表用于定义钣金弯边的宽度定义方式。①完整选项:在基础特征的整个线性边上都应用弯边。②在中心选项:在线性边的中心位置放置弯边,然后对称地向两边拉伸一定的距离,如图6-12a所示,弯边宽度50,长度30。③在终点选项:将弯边特征放置在选定直边的端点位置,然后以此端点为起点拉伸弯边的宽度,如图6-12b所示。④从端点选项:在所选折弯边的端点定义距离来放置弯边,如图6-12c所示,距端点距离40。⑤从两端选项:在线性边的中心位置放置弯边,然后利用距离1和距离2来设置弯边的宽度,如图6-12d所示,距离1为20、距离2为60。6.2.2弯边(续)6.2.2弯边(续)(4)弯边属性区域中包括长度文本框、反向按钮、角度文本框、参考长度下拉列表和内嵌下拉列表。①长度:文本框中输入的值是指定弯边的长度,如图6-13所示。 ②:单击“反向”接钮可以改变弯边长度的方向,如图6-14所示6.2.2弯边(续)③角度:文本框输入的值是指定弯边的折弯角度,该值是与原钣金所成角度的补角,如图6-15所示。 ④参考长度:下拉列表中包括选项。 :输入的弯边长度值是从弯边的内部开始计算长度。 :输入的弯边长度值是从弯边的外部开始计算长度。 :输入的弯边长度值是从弯边圆角后开始计算长度。6.2.2弯边(续)⑤内嵌:下拉列表包括选项。:材料在内侧,弯边的外侧面与附着边平齐。:材料在外侧,弯边的内侧面与附着边平齐。:折弯特征直接创建在基础特征而不改变基础特征尺寸。(5)偏置区域包括偏置文本框和按钮。①偏置:该文本框中输入值是指定弯边以附着边为基准向一侧偏置一定值,如图6-16所示。②:单击该按钮可以改变“偏置”的方向。6.2.2弯边(续)(6)“折弯参数”区域包括“折弯半径”文本框和“中性因子”文本框。①折弯半径:该文本框中输入的值指定折弯半径。②中性因子:文本框中输入的值指定中性因子。(7)止裂口区域包括折弯止裂口下拉列表、深度文本框、宽度文本框、单选项和拐角止裂口下拉列表。①折弯止裂口:下拉列表包括三个选项。:在附加钣金壁的连接处,将主壁材料切割成矩形缺口来构建止裂口。:在附加钣金壁的连接处,将主壁材料切割成圆形缺口来构建止裂口。:在附加钣金壁的连接处,通过垂直切割主壁材料至折弯线处。6.2.2弯边(续)(2):该复选框定义是否延伸折弯缺口到零件的边。(3):用于设置是否在特征相邻的表面创建拐角止裂口。该下拉列表包括选项。:仅在相邻特征的折弯部分创建拐角止裂口。:仅在相邻的折弯部分和面(平板)部分都创建拐角止裂口。:在整个折弯部分及与其相邻的面链上都创建拐角止裂口。:不创建止裂口,选择此选项后将会产生一个小缝隙,但是在展平钣金件时这个缝隙会被移除。6.2.3法向除料法向除料是沿着钣金件表面的法向,以一组连续的曲线作为裁剪的轮廓线进行裁剪。法向除料与实体拉伸切除都是在钣金件上切除材料。当草图平面与钣金面平行时,二者没有区别;当草图平面与钣金面不平行时,二者有很大的不同。法向除料的孔是垂直于该模型的侧面去除材料,形成垂直孔,如图6-17a所示;实体拉伸切除的孔是垂直于草图平面去除材料,形成斜孔,如图6-17b所示。6.3.1钣金折弯钣金折弯是将钣金的平面区域沿指定的直线弯曲某个角度。钣金折弯特征包括如下三个要素:折弯角度:控制折弯的弯曲程度。折弯半径:折弯处的内半径或外半径。折弯应用曲线:确定折弯位置和折弯形状的几何线。1钣金折弯的一般操作过程下面以图6-22所示的模型为例,说明“折弯”的一般过程:6.3钣金的折弯6.3.1钣金折弯(续)(1)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6zhang\ch6.03\ch6.03.01\zhewan(2)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6-23所示的“折弯”对话框。(3)绘制折弯线。单击按钮,选取图6-24所示的模型表面为草图平面,取消选中设置区域的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绘制图6-25所示的折弯线。(4)定义折弯属性。在“折弯”对话框的区域的角度文本框中输入数值90;在内嵌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选中复选框,折弯方向如图6-26所示。(5)在“折弯”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特征的创建。6.3.1钣金折弯(续)6.3.1钣金折弯(续) 图6-23所示的“折弯”对话框中部分区域功能说明如下: 区域包括角度文本框、“反向”按钮、“反侧”按钮、内嵌下拉列表和复选框。 1)角度:在该文本框输入的数值设置折弯角度值。 2):“反向”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以改变折弯的方向。 3):“反侧”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以改变要折弯部分的方向。6.3.1钣金折弯(续)4)内嵌下拉列表中包括、和、和五个选项。(1):在展开状态时,折弯线位于折弯半径的第一相切边缘。(2):在展开状态时,折弯线位于折弯半径的中心。(3):在展开状态时,折弯线位于折弯半径的第二相切边缘。(4):在成形状态下,折弯线位于折弯区域的外侧平面。(5):在成形状态下,折弯线位于折弯区域的内侧平面。5):选中该复选框,弯边轮廓延伸到零件边缘的相交处;取消选中时在创建弯边特征时不延伸。6.3.2在钣金折弯处创建止裂口在进行折弯时,由于折弯半径的关系,折弯面与固定面可能会产生互相干涉,此时用户可创建止裂口来解决干涉问题。下面以图6-27为例介绍在钣金折弯处加止裂口的操作方法:6.3.2在钣金折弯处创建止裂口(续)(1)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6zhang\ch6.03\ch6.03.02\zhiliekou(2)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折弯”对话框。单击按钮,选取图6-28所示的模型表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6-29所示的折弯线。在“折弯”对话框选项区的角度文本框中输入值90;在内嵌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取消选中复选框,折弯方向如图6-30所示;在止裂口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拐角止裂口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折弯”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特征的创建。6.3.3二次折弯二次折弯特征是在钣金的平面上创建两个90︒的折弯特征,并且在折弯特征上添加材料。二次折弯特征功能的折弯线位于放置平面上,并且必须是一条直线。下面以图6-31所示的模型为例,说明“二次折弯”的一般过程:(1)打开文件G:\yuanwenjian\di6zhang\ch6.03\ch6.03.03\ercizhewan(2)选择命令。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图6-32所示的“二次折弯”对话框。6.3.3二次折弯(续)(3)绘制折弯线。单击按钮,选取图6-28所示的模型表面为草图平面,绘制图6-29所示的折弯线。(4)定义二次折弯属性和折弯参数。在选项区的高度文本框中输入数值40,在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在内嵌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取消选中复选框,折弯方向如图6-33所示。(5)定义止裂口。在止裂口区域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选项。(6)在“二次折弯”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特征的创建。6.3.3二次折弯(续)6.3.3二次折弯(续)图6-32所示的“二次折弯”对话框的区域各选项功能说明如下:选项区包括文本框、反向按钮、反侧按钮、下拉列表框、内嵌下拉列表框和复选框。1):在该文本框输入的数值设置二次折弯的高度值。2):“反向”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以改变折弯方向。3):“反侧”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以改变要折弯部分的方向4)下拉列表中包括、选项,如图6-34所示。:二次折弯的高度距离是从钣金上表面开始计算,延伸至总高,再根据材料厚度来偏置距离,如图6-34a所示。:二次折弯的高度距离是从钣金底面开始计算,延伸至总高,再根据材料厚度来偏置距离,如图6-34b所示。6.3.3二次折弯(续)5)内嵌下拉列表中包括、和选项。:使二次折弯特征的内侧面与折弯线平齐,如图6-35a所示。:使二次折弯特征的外侧面与折弯线平齐,如图6-35b所示。:把折弯特征直接加在父特征面上,并且使二次折弯特征和父特征的平面相切,如图6-35c所示。6.4钣金件1设计钣金件1模型及相应的模型树如图6-36所示 1.新建文件。点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对话框。模型选“”,单位“毫米”,在框中输入文件名称BJ1,指定文件夹存放路径,单击确定按钮。 首选项/背景,把绘图区调成纯白色。 2.插入/,如图6-37,选择XY平面绘制图6-38的草图,点击返回突出块命令,厚度框中输入3,单击确定按钮,创建如图6-39的突出块。6.4钣金件1设计(续)6.5钣金件2设计钣金件2模型及相应的模型树如图6-72所示。6.6钣金件3设计钣金件3模型及相应的模型树如图6-85所示。6.7钣金件4设计钣金件4模型及其相应的模型树如图6-124所示。第7章数控加工7.1加工中心(数控铣床)编程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1.UGCAM加工基本流程数控加工工艺的常见流程如图7-1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1)创建部件模型 UG部件模型有:零件、毛坯和装配三种形式。零件模型是进行数控编程的基础,用户必须在进入加工模块之前,先在建模环境中完成零件的三维模型。当然,也可以通过格式转换引入其他CAD软件创建的三维模型。 刀轨仿真部分一定要有毛坯:二维加工通常用自动块较方便,但三维加工必须创建毛坯。2)工艺分析、计算加工参数 根据零件模型,进行工艺分析,制定加工工艺规程,计算切削用量,选择加工方式等等。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3)设置加工环境加工环境设置包括CAM进程配置和CAM设置,选择合适的刀具库、材料库、切削用量库以便于加快编程速度。4)创建程序组 用于组织各种加工操作和排列各操作在程序组中的次序,合理地将各操作组成一个程序组。就具体的操作对初学者而言,就是设定程序名。5)创建刀具组(铣削加工) 创建铣削加工中使用的刀具。常用的刀具有:平头立铣刀、球头立铣刀、倒圆角的立铣刀等。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6)创建几何体创建几何体就是在零件上定义要加工的几何对象和设定零件在机床上的方位,包括定义加工坐标系、工件边界和切削区域等。7)创建方法 指定加工方法:平面铣还是型腔铣;是粗加工还是半精加工或精加工?指定统一的各种加工的加工公差、加工余量、进给量等。8)创建操作 在指定的程序组下,以便于用合适的刀具对已构建的几何体用合理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一系列操作。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9)生成刀轨 刀轨是一个或多个操作,或者包含操作的程序组,通过生成刀具路径,产生加工过程中刀具的运动轨迹。10)刀轨仿真 通过模拟切削过程,验证刀轨的正确性,如有过切、错误可返回操作修改。11)后处理 根据实际加工所用的数控机床的数控代码格式,选择一个合适的后置处理程序,生成适合所用数控机床的NC代码。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2.UGCAM加工环境和工作界面1)加工环境初始化 首先在UGNX中构建或打开一个待加工零件,点击[开始]→[加工]命令,弹出加工环境对话框,如图7-2所示。根据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配置,其中有CAM会话偏置和要创建的CAM设置。表7.1CAM加工环境配置内容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2)工作界面简介进入CAM加工环境,工作界面上增加了一个CAM操作导航器,工具栏中增加了导航器和插入两个工具条,如图7-3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1)菜单简介CAM菜单主要有插入、工具等。CAM操作可以从菜单栏的插入菜单、工具菜单进入,通常从工具条的插入、导航器快捷菜单进入。(2)工具条CAM工具条主要有[插入]、[导航器]、[操作]等。其中[插入]如图7-4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导航器]如图7-5所示。 [操作]如图7-6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3)操作导航器操作导航器包括顺序视图、机床视图、几何体视图和加工方法视图四个部分。在“导航器”工具条上点击“程序顺序视图”功能键,再将光标移动到界面左侧的“操作导航器”功能框的右边界上向右拉开,如图7-7其中三个刀路已正常生成。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图7-8中,三个刀路的状态不一样,详细说明如下。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名称栏:列出了程序组的名称和每个程序名下几个CAM加工的名称CAM加工名称前标志:表示刀轨路径还没有正确生成出来。表示刀轨路径生成正常。表示刀轨路径已进行后处理。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换刀栏:列出了每个CAM加工是否换刀。刀轨栏:×表示没有正确生成出刀轨。√表示已生成出刀轨路径。刀具栏:显示每个CAM加工所用的刀具名称。刀具号栏:显示每个CAM加工所用的刀具的号。时间栏:列出了每个CAM加工的时间。几何体栏:显示每个加工的几何体名称。方法栏:显示了每个CAM加工的加工方法。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4)面向对象的弹出菜单将光标指针指向“操作导航器”的各个节点或节点下的各种CAM加工操作,点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如图7-9所示,该快捷菜单的大多数命令与加工创建工具条、加工对象工具条、加工操作工具条中的命令一一对应。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3.基本操作1)创建程序组通常一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在不同的机床上,用不同的刀具加工多个程序才能完成,所以需要设定多个程序组名,用多个程序加工。创建程序组就是把多个程序组名组成程序组,以便操作、分析和刀具路径的处理。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2)创建刀具组创建各个CAM操作中所有的刀具,根据不同的零件形状、零件材料,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和类型,在创建刀具组中,设置刀具的形状和尺寸。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在刀具子类型中可以选择创建立铣刀、球刀、倒圆角刀、锥度模具铣刀、盘铣刀、T型铣刀、鼓形铣刀等。按“应用”按钮,弹出铣刀尺寸参数设定对话框,如图7-12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参数设置说明:(D)直径:刀具的直径。(R1)下半径:倒圆角半径。(B)锥角:刀具侧面与刀具轴线之间的夹角,即锥度模具铣刀的半锥度角。(A)尖角:刀具底面的顶角。(L)长度:铣刀的长度。(FL)刀刃长度:铣刀切削刃的长度,对应于排槽长度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刀刃:切削刃的个数,通常用2刃铣刀,也有3刃、4刃的铣刀。材料:从刀具材料库中为刀具指定一种刀具材料。刀具号:刀具在刀具库中的编号。长度补偿:在机床控制器中,刀具的长度补偿值所在的寄存器编号。刀具补偿:在机床控制器中,刀具的直径补偿值所在的寄存器编号。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3)创建几何体创建几何体就是指定在被加工零件上需要加工的几何对象,以及零件在机床上的方位的过程。包括定义加工坐标系、工件、边界和切削区域等。单击[插入]工具条的“创建几何体”快捷功能按钮,弹出创建几何体对话框,如图7-13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工件对话框,如图7-14所示。进行指定部件、指定毛坯、指定检查的指定设置。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4)创建方法就是创建加工工艺方法,工艺简单地划分,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对应不同的走刀路径、加工公差、加工余量、进给量等参数。点击[插入]工具条的“创建方法”快捷功能按钮,弹出创建方法对话框,如图7-15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在类型文本框的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加工方法,选法与创建几何体中的操作相同,通常不用选择。在位置的方法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加工工艺方法,如:粗加工。按“确定”或“应用”按钮,弹出铣削方法对话框,如图7-16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5)创建操作完成程序组、几何体、刀具组和加工方法的创建后,需要为被加工的零件在指定的程序组中选择合适的刀具和方法。创建操作也就是具体地进行各项详细工艺过程设置。(1)点击[插入]工具条的“创建操作”快捷功能按钮,弹出创建操作对话框,如图7-17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如图7-18所示的平面铣对话框。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2)“几何体”选项区的相关选项说明如下①在几何体选项区的“几何体”下拉列表框中可以选择:MCS、NONE、WORKPIECE。使用接着的后面二个按钮,可以编辑下拉列表中选择的坐标系和工件,或者新建坐标系和工件。②指定部件边界的“选择或编辑部件边界”按钮,用于设定平面铣的边界。单击该按钮将弹出“边界几何体”对话框,如图7-19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几何边界的设置模式有4种,点击模式右边的文本框下拉列表可以选择其中的曲线/边、边界、面、点。当选择“曲线/边”模式,对话框转换成创建边界对话框,如图7-20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3)“刀轨设置”选项区的各选项说明如下。①在“刀轨设置”选项组的“方法”下拉列表框中,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加工方法,如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②“切削模式”下拉列表框中有7种切削模式。主要是根据零件形状和加工方法来选择。“切削模式”选择跟随部件:产生一系列跟随加工零件指定轮廓的刀轨,即刀具路径是根据偏置零件的轮廓得到的。产生的刀具轨迹与零件形状相似,该切削模式不仅偏置外围的轮廓形状,还偏置岛屿、内腔的形状。如图7-21所示。“切削模式”选择跟随周边:偏置零件轮廓得到的刀具路径轨迹。刀具路径类似跟随部件但是有内、外轮廓的情况,只偏置外轮廓的形状。主要用于封闭轮廓的切削区域。如图7-22所示。“切削模式”选择轮廓:产生一系列单一或指定数量的沿着切削轮廓的刀具路径轨迹。主要用于外形的精加工,如图7-23所示。“切削模式”选择摆线:产生一系列类似于轮廓的摆线形刀具路径轨迹。没有相互交叉路径。该模式能够避免刀具在切削材料时发生过切现象,切削负荷比较均匀,所有一般用于高速铣加工,如图7-24所示。“切削模式”选择单向:产生一系列单向的平行线轨迹,回程是快速横越移动。该切削模式特点:刀具轨迹在每一次铣削过程中都有抬刀运动,切削过程中零件受力一致性好,对侧壁面的加工质量好于往复式切削,例如用于薄壁件的加工。但效率比往复式低,如图7-25所示。“切削模式”选择往复:产生一系列平行连续的线性往复轨迹,空行程少、效率高,如图7-26所示。“切削模式”选择单向轮廓:产生一系列单向平行的线性轨迹,回程是快速横越移动,在两段连续刀轨之间跨越,他的刀轨是切削壁面的刀轨,加工质量比单向和往复都好,如图7-27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③切削层:粗加工是一层一层切削的,切削层设定的数值就是每层切削的深度。单击“切削层”按钮,弹出切削层对话框,如图7-28所示。切削层“类型”文本框的下拉列表中有五种类型。 用户定义 仅底面: 底面及临界深度 临界深度 恒定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④“切削参数”按钮用于一些切削工艺的设计。切削参数设定对话框如图7-29所示。其中设定内容包括(策略、余量、拐角、连接、空间范围、更多)。切削方向有:顺铣、逆铣、跟随边界、边界反向。如图7-30所示。切削顺序有:层优先、深度优先。如图7-31所示。•刀路方向有:向外、向内。即设定刀路是从外侧向内侧加工还是从内部向外侧加工。•是否添加精加工路径:不添加精加工路径就是本道加工后还留有余量。其中余量设置内容有:部件余量、底面余量,内、外公差等。•拐角设置的内容有:对凸角的处理:绕对象滚动、延伸并修剪。如图7-32所示。⑤非切削移动“非切削移动”选项用于指定在切削之前、之后,以及切削中间刀具定位的移动。非切削移动将多个刀轨连接成相连的完整刀轨,进行切削运动之前、之后和之间的刀具定位移动。各段非切削移动的名称及含义见图7-33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非切削移动”按钮,用于非切削的进、退刀等的设置。如图7-34所示的螺旋进刀方式。封闭区域的进刀类型:有与开放区域相同、螺旋线、沿形状斜进刀、插削、无。如图7-35所示。开放区域的进刀类型有:与封闭区域相同、线性、线性—相对于、圆弧、点、线性——沿矢量、角度角度平面、矢量平面、无。如图7-36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⑥“进给率和速度”按钮,用于设定进给率和主轴转速。单击“进给率和速度”按钮,弹出“进给率和速度”对话框,如图7-37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4)实体切削仿真生成刀具路径后,通常要进行实体切削仿真验证刀具路径是否正确,确保没有切削干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单击“确认”按钮,如图7-38所示,弹出刀轨可视对话框。②选择2D动态仿真,如图7-39所示。单击“播放”键,就开始实体切削仿真,仿真切削结果如图7-40所示。③如选择3D动态仿真,如图7-41所示,单击“播放”键,就开始实体切削仿真,仿真切削结果如图7-42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5)“后置处理”选项区的各项说明如下。在“操作导航器”栏中,把光标放在要进行后置处理的加工操作上并单击,再右击,在弹出的下拉菜单(图7-43)中,单击“后处理”功能按钮,弹出“后处理”对话框,如图7-44所示。选择后处理器、设定输出文件名、设置输出程序的尺寸单位,单击“确定”按钮,界面上弹出生成的数控程序,如图7-45所示。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4.铣平面(mill_planar)概述1)平面铣概述(planar_mill) 平面铣主要加工二维的平面和型腔,通过指定部件边界(零件要加工的轮廓)、指定底面(加工的最深底面)、指定毛坯边界(加工时所用的毛坯的边界)等对零件进行加工。 平面铣类型在mill_planar模板内,它是基于水平切削层上创建刀路轨迹的一种加工类型。有多种子类型,如图7-46所示,按照加工的对象分类有:精铣底面、精铣壁、铣轮廓、挖槽等。按照切削模式有:往复、单向、轮廓等。子类型列表如表7-2所示。2)面铣概述面铣削是通过选择面区域来指定加工范围的一种操作,主要用于加工区域为面且表面余量一致的零件。面铣削是二维铣削中比较简单的加工类型。它不需要指定底面,加工深度由设置的余量决定。因为设置深度余量是沿刀轴方向计算,所以加工面必须与刀轴垂直。否则不能生成刀路。面铣的三种子类型如图7-47所示。(1)表面区域铣(face_milling_aera):表面区域铣适用于在实体模型上使用“铣削区域”、“壁几何体”等几何体类型进行精加工和半精加工。“表面区域铣”操作中包含部件几何体、切削区域、壁几何体、检查几何体和自动选择壁等。(2)面铣削(face_milling):面铣削适用于在实体模型上使用“面边界”等几何体进行的精加工和半精加工。“面铣削”操作中包含部件几何体、面(毛坯边界)、检查边界和检查几何体。(3)表面手工铣(face_mill_manual):表面手工铣可以代替使用某一种可选择、预定义的切削模式。“表面手工铣”操作包含所有几何体类型,并且切削模式设为:“混合”。3)平面铣与面铣的区别及特点两者都是UGNX提供的基于2.5~3轴加工的操作,平面铣通过定义的边界在X-Y平面创建刀位轨迹。面铣是平面铣的特例,它基于平面的边界,在选择了工件几何体的情况下,可以自动防止过切。平面铣特点如下:(1)基于边界曲线来计算的,所以生成速度快;(2)属于平面二维刀轨。平面铣与面铣的区别如下:(1)平面铣通过边界和底面的高度差来定义切削高度;(2)平面铣的毛坯和检查体只能是边界,而面铣可以选择实体、片体或边界;(3)平面铣必须定义底面,而面铣不用定义底面,因为选择的平面就是底面。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5.操作示例11)打开或构建图形文件打开(或构建)cam001.prt图形文件。如图7-48所示。2)进入CAM功能模块单击工具栏中的“开始”功能键,在下拉菜单中的“加工”,启动“加工”应用模块,弹出“加工环境”对话框,设置如下:CAM会话配置选择:“cam_general”。CAM设置选择:“Mill_planar”,单击“确定”按钮进入CAM功能模块。3)创建程序和刀具图7-49创建程序位置和名称图7-50创建刀具类型和名称4)创建工序图7-53创建工序(1)单击“几何体”选项区的“几何体”所在行的“编辑”按钮,弹出“工件”对话框,单击指定部件的“选择或编辑部件几何体”按钮,弹出“部件几何体”对话框。选择“几何体”选项,选择图形绘图区的零件后单击“确定”按钮。单击指定毛坯的“选择或编辑毛坯几何体”按钮,弹出“毛坯几何体”对话框,“类型”选择“包容块”选项,2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返回“平面铣”对话框。(2)指定部件边界图7-54创建边界图7-55指定部件边界(3)指定毛坯边界图7-57指定毛坯边界(4)指定底面图7-59指定加工最底面(5)方法图7-60铣削方法对话框(6)切削模式选择“跟随周边”(7)步距、平面直径百分比步距:刀具直径百分比50%(8)切削层图7-61切削层设置(9)切削参数图7-62切削参数设置(10)非切削移动图7-63非切削移动参数设置(11)进给率和速度图7-64进给率和速度设定(12)操作单击“操作”选项区的“生成”功能按钮,系统计算、生成零件加工刀具路径,如图7-6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平面铣的生成刀路的CAM操作。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6.操作示例2上例是封闭型腔的操作示例,以下介绍示例1实体模型的另一部分开放式区域的加工操作。7.1.1二维加工(mill_planar)(续)7.操作示例31)打开cam002.prt图形文件,如图7-73所示。2)进如CAM模式点击“开始”,在下拉菜单中点击“加工”,进入CAM模式。3)创建程序点击工具栏“刀片”工具条的“创建程序”功能按钮,弹出创建程序对话框。4)创建刀具图7-74刀具类型和名称设置5)创建几何体(1)创建坐标系图7-75机床坐标系设置图7-76CSYS的参考设置(2)创建几何体6)创建操作图7-77创建工序对话框图7-78平面铣操作对话框图7-79“边界几何体”对话框图7-80指定毛坯边界和检查边界图7-81指定底面开放式型腔的平面铣如图7-82所示。7.1.2三维加工(mill_contour)1.概述三维加工是UG加工的主要功能部分,包括轮廓铣、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可变轮廓铣和顺序铣等类型。1)轮廓铣类型概述(1)UG轮廓铣包含型腔铣、插铣、轮廓粗铣、深度加工铣,都在mill_contour的轮廓铣模板中。如图7-83所示。表7-3轮廓铣削的类型及说明(3)插铣加工主要用于粗加工,插铣精加工用于插铣模具拔模斜度的陡壁是一种加工方式。插铣加工示例如图7-84所示。(4)轮廓粗加工(CORNER_ROUGH)(通用的二次粗加工方法)用法图例。以加工图7-85所示的零件模型为例,图7-86是型腔铣粗加工效果图,所用刀具为Φ10的平头刀,切削模式为跟随部件,由于所用刀具半径比图7-85所示零件的凹腔圆角半径大,凹腔部位留有残余量,所以粗加工后采用轮廓粗加工(通用的二次粗加工),所用刀具为Φ4的球头刀,如图7-87所示。(6)深度加工拐角在轮廓较小的拐角处,粗加工考虑到切削效率,所选用的刀具半径比拐角出的圆角半径大,在拐角处残留有比设定余量大的残留量,用深度加工拐角功能切除该部分余量。图7-89是凹腔型腔铣粗加工效果图,图7-90是凹腔深度加工拐角刀具路径和切削效果。(7)切削层设置用法当加工一个饭盒的腔体时,饭盒总深19mm,主体部分到深度16mm设定每刀切深3mm,底部圆角部分打算每刀切深1mm。如图7-91所示。在任何一种铣削模式下,单击的“切削层”按钮,弹出“切削层”对话框,如图7-92所示。范围組框的设定:范围类型:用户定义;切削层:恒定每刀切削深度:恒定;距离:3mm范围1的顶部的ZC:0如图7-93所示。“范围定义”組框的设置:①第一步设定:范围深度:16;测量开始位置:顶层每刀的深度:3;如图7-94所示。②点击添加新集的“添加新集”按钮,弹出如图7-95所示对话框。③将范围深度由16改为19,将每刀深度由3改为1,如图7-96所示。④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定,退出切削层设置。7.1.2三维加工(mill_contour)2)固定轴轮廓铣类型概述 固定轴轮廓铣用于精加工由轮廓曲面形成的区域的加工,并允许通过精确控制和投影矢量,以及刀具沿着复杂的曲面轮廓运动。固定轴铣子类型包括固定轴铣、轮廓区域铣、轮廓面积铣、流线、轮廓区域非陡峭铣和轮廓区域方向陡峭铣,如图7-97所示。固定轴铣削的各子类型应用范围简略说明如表7.4所示。(2)固定轴铣是UG三维加工中最基本的精加工方式,刀具在指定的区域沿着曲面走刀切削,驱动方法有:边界、区域铣削、清根、文本等。(5)在三维曲面精加工中,曲面中有局部陡峭的地方,在指定方向、指定的陡峭角度区域用陡峭切削的方法可进行二次精加工。图7-102是陡峭角70~90°、与X轴成90°方向,用轮廓区域方向陡峭的加工方式生成的刀具路径。(6)单路径、多路径、参考刀具清根的切削都是在曲面精加工之后,在曲面相交面的交线处或相交的小圆角部位,用更小的刀具清除其局部残余量。如图7-103所示。7.1.2三维加工(mill_contour)2.饭盒加工举例型腔铣加工环境打开饭盒本体模型文件,如图7-104所示。 2)创建程序组(创建P1、P2两个程序组) (1)点击“导航器”工具条的“程序顺序视图”功能按钮。 导航器栏显示“工序导航器—程序顺序”。3)创建刀具(创建Ф10平头刀和Ф8球头刀)4)创建几何体5)创建操作(粗加工)6)创建精加工程序弹出“轮廓区域”对话框,如图7-110所示。(4)“驱动方法”选项区的设置,如图7-111所示。(3)轮廓区域铣加工设置(6)单击“进给率和速度”按钮,设定主轴转速1500rpm(其余默认值)。(7)单击“操作”选项区的“生成”功能按钮,系统计算生成饭盒型腔的精加工刀具路径,如图7-112所示。(5)“刀轨设置”选项组的设置7.1.2三维加工(mill_contour)3.旋钮加工举例1)打开已创建的旋钮图形文件xunniu.prt,如图7-113所示。 2)单击“标准”工具条的“开始”功能按钮,在下拉功能菜单中单击“加工”功能按钮,进入加工功能模块。3)创建程序组(创建P10、P20两个程序组)如图7-114所示。4)创建刀具(创建一把Ф16平头刀,粗、精加工都用这把刀)如图7-115所示。5)创建几何体如图7-116所示。弹出“MCS”对话框,如图7-117所示。 单击机床坐标系的设定MCS的“CSYS对话框”按钮,弹出CSYS对话框,如图7-118所示。几何体对话框如图7-119所示,创建WORKPIECE弹出工件对话框,如图7-120所示。7)创建操作(创建粗加工和精加工二道工序)创建操作对话框,如图7-122所示。6)创建方法型腔铣对话框,如图7-123所示(2)单击指定切削区域的“选择或编辑切削区域几何体”功能按钮,弹出切削区域对话框。(8)单击“操作”选项区的“生成”功能按钮,系统计算生成旋钮的粗加工刀具路径,如图7-126所示。(17)点击操作组框的“生成”功能按钮,系统计算生成出旋钮的精加工刀具路径,如图7-131所示,(18)按住Ctrl键,同时选取粗加工(CAVITY_MILL)和精加工(CONTOUR_AREA)两个操作,点击工具栏的“操作”工具条的“确定刀轨”按钮,弹出刀轨可视化对话框。单击“2D动态”按钮,再点击“播放”按钮,确认结果如图7-132所示,刀具路径正确。4.波轮模具的模腔加工举例1)模芯的加工(1)打开波轮模具的模芯(bolun_core.prt),如图7-133所示。7.1.2三维加工(mill_contour)(2)创建O1、O2、O3、O4四个程序名。创建T1(Φ16平刀)、T2(Φ12平刀)、T3(Φ8球刀)、T4(Φ3球刀)四把刀具。(3)创建工序1:平面铣削。计算生成刀具路径,按“确定”,如图7-141所示。(4)创建操作2(波轮工作面粗加工)型腔铣对话框,如图7-142所示。指定切削区域:单击[选择或编辑切削区域几何体]按钮,指定切削区域(面规则:相切面,选取波轮上表面的某一个面,按“确定”),如图7-143所示。系统计算生成刀具路径,按“确定”,如图7-144所示。(5)创建工序3(波轮工作面精加工)弹出“轮廓区域”对话框,如图7-145所示。系统计算生成刀具路径,按“确定”,如图7-146所示。(6)创建工序4(二次精加工残料清除铣削)弹出“清根驱动方式”对话框,如图7-147所示。设定与设置如图7-148所示计算生成刀具路径,如图7-149所示。(7)波轮凸模实际切削加工仿真效果,如图7-150所示。2)模腔的加工(1)打开波轮的凹模(bolun_cavity),如图7-151所示。工作坐标系重新设定:先在建模模式下,将WCS坐标的Z轴向负方向移动50mm,将Z轴向Y轴方向旋转180度,如图7-152所示。转入“静态线框”模式,观察在XOY平面中创建Φ319.9圆作为平面铣的内侧边界,创建375*375矩形作为毛坯的外边界。如图7-153所示。(2)转回“带边着色”模式,创建O1、O2、O3、O4四个程序名。 创建T1(Φ16平刀)、T2(Φ12平刀)、T3(Φ8球刀)、T4(Φ3球刀)四把刀具。 创建几何体:点击导航器工具条中的“几何视图”按钮,在工序导航器栏,修改加工坐标系和编辑指定部件、指定毛坯。 修改加工坐标系:右键点击“MCS_MILL”,在下拉列表菜单中再右键点击“编辑”,如图7-154所示。弹出“MCS铣削”对话框,点击机床坐标系组框的指定MCS的“CSYS对话框”命令,弹出CSYS对话框,参考设定为绝对-显示部件,如图7-155所示。 以下4个操作都采用此坐标系。 编辑指定部件、指定毛坯:(与模芯的操作相同)右键点击“WORKPIECE”,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编辑”命令,如图7-156所示。弹出“工件”对话框,指定部件和毛坯,如图7-157(左)所示。指定零件为型腔零件实体,指定毛坯为包容块,如图7-157(右)所示,其中ZM+为2,其余为0。加工坐标系定在毛坯上表面的几何中心上。计算生成刀具路径,如图7-158所示。(3)创建工序1:平面铣削(操作方法、参数设置都与模芯的相同)指定切削区域:单击[选择或编辑切削区域几何体]按钮,指定切削区域(面规则:相切面,选取波轮上表面的某一个面,按“确定”),如图7-159所示。(4)创建工序2(波轮工作面粗加工)系统计算生成刀具路径,如图7-160所示。(5)创建工序3(波轮工作面精加工)弹出轮廓区域铣对话框,如图7-161所示。系统计算生成刀具路径,如图7-162所示。计算生成刀具路径,如图7-163所示。(6)创建工序4(二次精加工残料清除铣削)(7)波轮模腔实际切削加工仿真效果,如图7-164所示。7.2.1加工预览在本实例中,将通过如图7-165所示零件的车削加工,来说明车削加工操作的创建和应用技巧。7.2车削加工综合实例7.2.2模型分析从模型分析可知,该零件的外部轮廓由直线和曲线组成,适合运用数控车削加工完成零件的加工。在零件的一端有一段连接螺纹,在螺纹的收尾处开有螺纹退刀槽;另外在零件另一端的中心轴线有一个盲孔。7.2.3加工工艺规划加工工艺的规划包括了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工序的划分。整个零件的加工分成以下工序:1.粗车加工整个零件。2.精车加工整个零件。3.加工螺纹退刀槽。4.车削钻加工中心孔。5.车削加工螺纹。7.2.4加工步骤1.调入模型初始化加工环境(1)打开模型文件。(2)初始化加工环境。如图7-166所示。(1)创建程序组。2.创建各个父节点组(2)创建中心孔加工刀具。(3)创建粗车加工刀具。(4)创建车槽加工刀具。(5)创建精车加工刀具。各项参数如图7-175所示。(6)创建螺纹加工刀具,各项参数如图7-176所示。(7)创建加工坐标系。在“工序导航器的-几何”中,选择MCS_SPINDLE节点并双击,如图7-177所示。系统弹出“MCS主轴”对话框,选择系统默认的加工坐标系,并选择ZM-XM平面为车削工作平面,如图7-178所示,效果如图7-179所示。(8)定义车削加工横截面。“车加工横截面”对话框,如图7-180所示。定义车削加工横截面,如图7-181所示。(9)创建部件边界。生成部件边界,如图7-184所示。(10)创建毛坯边界。完成如图7-187所示的毛坯边界定义。(1)创建粗车操作。该对话框中的各项设置如图7-188所示。3创建粗车加工操作(2)设置切削策略和切削深度。在系统弹出的【外侧粗车】对话框中,设置如图7-189所示的参数。(3)设置切削区域。各项设置如图7-190所示。(4)选择轮廓加工类型。设置的参数如图7-191所示。(5)设置加工余量。设置各项参数如图7-192所示。(6)设置非切削移动参数。设置如图7-193所示的参数,设置如图7-194所示的点参数。(7)生成刀轨。在【外侧粗车】对话框中,单击【生成】按钮,查看生成的刀具轨迹,如图7-195所示。(8)加工操作仿真。仿真结果如图7-196所示。(1)创建精车操作。父节点组设置如图7-197所示。4.创建精车加工操作(2)设置刀轨参数。在系统弹出的【外侧精车】对话框中,设置如图7-198所示的参数,其他参数采用系统默认值。(3)设置切削区域。在【外侧精车】对话框的【几何体】面板中,单击【切削区域】按钮,弹出【切削区域】对话框,各项设置如图7-199所示,并指定如图7-200所示的点和矢量。(4)设置切削策略。在【外侧精车】对话框的【策略】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全部精加工】选项。(5)设置进刀退刀。设置如图7-201所示的参数。设置如图7-202所示的点参数。(6)生成刀轨。在【外侧精车】对话框中,单击【生成】按钮,弹出警示对话框,如图7-203所示,两次均选择“轴向”。查看生成的刀具轨迹,如图7-204所示。(7)加工操作仿真。仿真结果如图7-205所示。5创建车槽加工操作(1)创建车槽操作。父节点组设置如图7-206所示。系统弹出“外侧开槽”对话框,如图7-207所示。(2)设置切削策略。在【外侧开槽】对话框的【策略】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单向插削】选项。(3)设置切削区域。“切削区域”对话框,各项设置如图7-208所示,对应选取的点如图7-209所示。(4)设置“切屑控制”参数各项参数设置,如图7-210所示。(5)设置非切削移动参数。设置如图7-211所示的参数设置如图7-212所示的点参数。(6)生成刀轨。在【外侧开槽】对话框中,单击【生成】按钮,查看生成的刀具轨迹,如图7-213所示。(7)加工操作仿真。仿真结果如图7-214所示。6创建中心孔加工操作(1)创建中心孔操作。单击“刀片”工具条中的“创建工序”图标,弹出“创建工序”对话框,单击“中心线钻孔”按钮,父节点组设置如图7-215所示,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弹出【中心线钻孔】对话框,如图7-216所示。(2)设置循环方式。(3)定义刀具起始位置。(4)设置钻孔总深度。在“中心线钻孔”对话框的“深度选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终点”选项,然后在绘图区选择如图7-217所示的点。(5)生成刀具轨迹。在“中心线钻孔”对话框中,单击“生成”按钮可查看生成的刀具轨迹,生成的刀具轨迹如图7-218所示。(6)加工操作仿真。仿真结果如图7-219所示。7.创建螺纹车削加工(1)创建螺纹加工操作。单击“刀片”工具条中的“创建工序”图标,弹出“创建工序”对话框,单击“外侧螺纹加工”按钮,父节点组设置如图7-220所示。图7-220【创建工序】对话框(2)选择螺纹几何体。单击“外侧螺纹加工”对话框中的“SelectCrestLine(选择顶线)”按钮,在绘图区中选择如图7-221所示的齿顶边线(要选齿顶最右的直线)。图7-221选择螺纹的顶线和根线(3)设置螺纹加工总深度。(4)打开【偏置】面板,在【起始偏置】文本框中输入值4,定义起点偏置,如图7-222所示。图7-222“偏置”面板(5)单击的,在绘图区中选择如图7-223所示的螺纹终止线,此时单击“显示起点和终点”按钮,可显示螺纹几何体的起点(Start)和终点(End)如图7-224所示,观察是否正确。图7-223图7-224起点和终点(6)设置螺距参数。各项参数设置如图7-225所示。图7-225“切削参数”对话框(一)(7)设置附加刀路参数。设置各项参数如图7-226所示。图7-226“切削参数”对话框(二)(8)设置“进刀”参数。单击“非切削移动”按钮,打开“非切削移动”对话框并切换到“进刀”选项卡,各项参数设置如图7-227所示。图7-227“非切削移动”对话框(9)生成刀轨。在“外侧螺纹加工”对话框中,单击“生成”按钮,可以查看生成的刀具轨迹,如图7-228所示。图7-228生成的刀具轨迹(10)加工操作仿真。仿真结果如图7-229所示。图7-229仿真结果8保存文件连贯仿真一遍的结果如图7-230所示。单击“保存”按钮,保存己完成的加工文件。图7-230仿真结果(静态线框视图+带边着色视图)9后处理生成数控程序“后处理”对话框如图7-231。图7-231“后处理”对话框%N0010G94G90G20N0020G50X0.0Z0.0N0030T02H00M06N0040G97S0M03N0050G94G00X1.9921Z9.7441N0060G92S0......N4580G33Z7.5591K.1575N4590G01X1.0236F.0394N4600G94G00Z9.4243N4610G95G01X.8071F.0276N4620G33Z7.5591K.1575N4630G01X1.0236F.0394N4640M02%8.1NX中国工具箱概述在UGNX8.5中,系统提供的NX中国工具箱(NXforChina)是SIEMENSPLMSoftware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对GB的要求,缩短NX导入周期,专为中国用户开发使用的工具箱。NX中国工具箱提供了两大方面的功能:GB标准定制(GBStandardSupport)和GC工具箱(GCToolkits)。第8章NX中国工具箱应用8.1.1GB标准定制基础GB标准定制内容包括常用中文字体、三维模型模板和工程图模板、用户默认设置、GB制图标准、GB标准件库和GB螺纹等。1.常用中文字体用户在UGNX8.5中不能使用中文对NX文件进行命名,也不能在中文文件夹中保存NX文件。在使用NX制图过程中,系统提供更多的Windows中文字体以及NX字体供用户选择,而不仅仅局限于仿宋体(chinesef_fs)、黑体(chinese_ht_filled)和楷体(chinese_kt)。2.定制的三维模型模板和工程图模板UGNX8.5针对中国用户的建模和制图专门定制了模型模板和工程图模板。在模型模板文件方面,系统提供了“模型”和“装配”两个公制模板,并在模板中定制了常用的部件属性、规范的图层设置和引用集设置等。如图8-1所示。在工程图模板文件方面,系统提供了图幅为AO++、AO+、AO、A1、A2、A3和A4的零件制图模板和装配制图模板,在每个模板文件中都按GB定制了图框、标题栏、制图参数预设置等。在装配制图模板中还按照GB定制了明细栏。可在如图8-2所示的“新建”对话框的“图纸”选项卡中选择所需的制图模板。3.定制的用户默认设置NX中国工具箱按照中国用户使用NX的规范,对基本环境、建模、装配、制图等常用模块的用户默认设置内容进行了定制,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箱即用的符合中国用户需求的三维CAD规范环境。4.GB制图标准NX中国工具箱提供了一个为中国用户单独定制的GB制图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对常用的制图元素均按对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设置,这样用户进入NX环境,无需任何设置便可以绘制出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要求的工程图样,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制图预设值所需的时间。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实用工具”|“用户默认设置”命令,弹出“用户默认设置”对话框,在左窗格中选择“制图”下的“常规”选项,接着在右窗格的“标准”选项卡的“制图标准”下拉列表框中选择“GB(出厂设置)”选项,如图8-3所示,即可确保启用GB制图标准。5.GB标准件库NX中国工具箱提供了GB标准件库,库中一共提供了轴承、螺栓、螺母、螺钉、销钉、垫片、结构件等约300个常用零件。要使用GB标准件库,则在资源板中单击“重用库”标签,接着可在重用库中找到所需的GB标准件库,如图8-4所示。6.GB螺纹NX中国工具箱提供了GB螺纹数据。用户在NX中创建螺纹特征时,可以方便地选择这些螺纹类型,如图8-5所示。8.1.2GC工具箱介绍NXGC工具箱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帮助用户有效提高模型质量和设计效率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模型设计质量检查工具、属性工具、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工具,视图工具、制图(注释尺寸)工具、齿轮建模工具、弹簧建模工具和加工准备工具等。1.GC数据规范GC数据规范包括模型设计质量检查工具(也称“检查器”)、属性工具、标准化工具和其他工具,它们对应的命令如图8-6所示。8.1.2GC工具箱介绍下面简要地介绍检查器(质量检查工具)、属性工具、标准化工具和其他工具的功能应用:1)检查器:GC工具箱提供的检查器是在NXcheck-Mate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客户的具体需求定制的检查工具,包括建模检查器、制图检查器和装配检查器。选择相应的检查器后,可以在HD3D资源栏中查看验证结果,此时用户可以动态地查看问题。8.1.2GC工具箱介绍2)属性工具:使用属性工具可以进行属性填写和属性同步设置,它适用于建模和制图应用环境。选择“GC工具箱”|“GC数据规范”|“属性工具”|“属性工具”命令,将弹出如图8-7所示的“属性工具”对话框。8.1.2GC工具箱介绍3)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工具包括“标准化引用集”、“标准化图层类别”和“标准化图层状态”。“标准化引用集”命令用于规范企业标准引用集的创建与使用过程,“标准化图层类别”命令用于规范企业标准图层分类的创建与使用过程,“标准化图层状态”命令用于规范用户存盘时企业标准的图层显示与可选状态。4)其他工具:包括零组件更名及导出。选择“GC工具箱”|“GC数据规范”|“其他工具”|“重命名和导出组件”命令,弹出如图8-8所示的“重命名和导出组件”对话框。8.1.2GC工具箱介绍说明:如果在当前NX中使用“另存为”命令在装配文件中更改部件名称,则会引起零件版本的混乱;如果使用“重命名和导出组件”命令,则不会引起零件版本的混乱。8.1.2GC工具箱介绍2.制图工具GC工具箱提供的制图工具包括“替换模板”、“图纸拼接”、“导出零件明细表”、“编辑零件明细表”和“装配序号排序”,如图8-9所示(菜单在“制图模式”才会出现)。8.1.2GC工具箱介绍1)“替换模板”命令:用于对当前图纸的模板进行替换。选择此命令,将弹出如图8-10所示的“工程图模板替换”对话框,分别选择要替换的图纸页和选择替换模板等,从而实现对当前图纸中选定的图纸页进行替换。8.1.2GC工具箱介绍2)“图纸拼接”命令:此制图工具命令只支持公制的图纸。选择此命令,弹出如图8-11所示的“图纸拼接”对话框。8.1.2GC工具箱介绍3)“导出零件明细表”命令:此制图工具命令主要用于辅助用户将零件图中的明细表内容输出为指定格式的Excel文件。8.1.2GC工具箱介绍4)“编辑零件明细表”命令:此制图工具命令主要用于对明细表进行编辑,以及更新明细表中零件的件号。选择此制图工具命令,弹出如图8-13所示的“编辑零件明细表”对话框,接着选择要编辑的明细表,编辑所选明细表中的内容以及更新明细表的件号。8.1.2GC工具箱介绍5)“装配序号排序”命令:在装配图样上对装配件号进行标注时,通常件号的显示较为混乱,此时可以使用“装配序号排序”命令。该命令可快速地自动对齐件号并按照序号进行排序。选择此制图工具命令时,弹出如图8-14所示的“装配序号排序”对话框。8.1.2GC工具箱介绍3.视图工具GC工具箱提供的视图工具包括“曲线编辑”、“图纸对象3D-2D转换”、“编辑剖视图边界”、“局部剖切”和“曲线剖”,这些视图工具命令位于制图模式菜单栏的“GC工具箱”|“视图”级联菜单中,它们的注意功能含义如下:(1)“曲线编辑”命令(2)“图纸对象3D-2D转换”命令(3)“编辑剖视图边界”命令(4)“局部剖切”命令(5)“曲线剖”命令8.1.2GC工具箱介绍4.注释工具与尺寸工具在UGNX8.5制图模式下,GC工具箱还提供了实用的注释工具与尺寸工具,如图8-15所示。在制图中使用这些注释工具与尺寸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注释与尺寸处理。8.1.2GC工具箱介绍8.1.2GC工具箱介绍5.齿轮建模工具及出图工具GC工具箱提供的齿轮建模工具命令如图8-16所示。使用相应的齿轮建模工具命令可以分别创建圆柱齿轮、锥齿轮、格林森锥齿轮、奥林康锥齿轮、格林森准双曲面齿轮和奥林康准双曲面齿轮。8.1.2GC工具箱介绍另外,切换到其制图模式,GC工具箱提供了两个实用的齿轮出图工具命令,如图8-17所示。其中,“齿轮参数”命令用于选择齿轮,提取该齿轮的参数,选择指定的模板并将参数自动传递到模板中对应的项中,从而在图纸上生成齿轮参数明细表;“齿轮简化图纸”命令则可以将制图中这些齿轮零件的表达方式改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简化画法。8.1.2GC工具箱介绍6.弹簧工具GC工具箱提供弹簧设计、弹簧删除、弹簧简化画法的工具命令,其中在建模环境中提供了“圆柱压缩弹簧”、“圆柱拉伸弹簧”这两个弹簧设计工具命令,还提供了一个“删除弹簧”命令,而在制图环境中提供了“弹簧简化画法”命令。8.1.2GC工具箱介绍7.加工准备工具GC工具箱提供的加工准备工具包括“工件设置”、“配置”、“电极加工任务管理”和“加工基准设定”,它们位于建模和加工环境下的“GC工具箱”|“加工准备”级联菜单中。8.1.2GC工具箱介绍8.2齿轮建模与出图在建模环境下,在“GC工具箱”菜单中选择“齿轮建模”命令,便可打开其级联菜单,其中提供了“圆柱齿轮”、“锥齿轮”、“格林森锥齿轮”、“奥林康锥齿轮”、“格林森准双曲面齿轮”、“奥林康准双曲面齿轮”和“显示齿轮”命令。这些齿轮建模命令对应的按钮集中在如图8-18所示的“齿轮建模-GC工具箱”工具栏。8.2.1圆柱齿轮建模在建模环境下,要进行圆柱齿轮建模,则在菜单栏中选择“GC工具箱”|“齿轮建模”|“圆柱齿轮”命令,或者在“齿轮建模-GC工具箱”工具栏中单击“圆柱齿轮建模”,系统弹出如图8-19所示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建模”对话框。利用该对话框可以执行这些齿轮操作方式:创建齿轮、修改齿轮参数、齿轮啮合、移动齿轮、删除齿轮、查看齿轮信息。下面介绍如何使用“圆柱齿轮”命令来创建直齿渐开线圆柱齿轮和斜齿渐开线圆柱齿轮。8.2.1圆柱齿轮建模1.创建直齿渐开线圆柱齿轮8.2.1圆柱齿轮建模8.2.1圆柱齿轮建模最终完成的标准直齿渐开线圆柱齿轮如图8-25所示。8.2.1圆柱齿轮建模2.创建斜齿渐开线圆柱齿轮8.2.1圆柱齿轮建模8.2.1圆柱齿轮建模创建出如图8-30所示的斜齿渐开线圆柱齿轮。8.2.2锥齿轮在建模环境下,使用菜单栏中的“GC工具箱”|“齿轮建模”|“锥齿轮”命令,或者单击“齿轮建模-GC工具箱”工具栏中的“锥齿轮建模”按钮,可以创建如图8-31所示的锥齿轮。锥齿轮的创建步骤和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创建步骤基本一致。范例系统经过运算建模,创建出如图8-37所示的锥齿轮。8.2.3齿轮出图完成齿轮建模后,有时还要绘制齿轮的二维工程图。在绘制齿轮的二维工程图时,往往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生成齿轮的参数表。对于常见的标准圆柱齿轮和锥齿轮,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简化画法。在进入制图环境中进行齿轮出图工作时,可以使用“GC工具箱”|“齿轮”级联菜单中的“齿轮参数”命令和“齿轮简化图纸”命令。前者可用于生成和编辑齿轮参数表,后者主要用于根据齿轮三维模型自动提供齿轮在图纸上的简化画法,可对简化后的视图进行部分关键尺寸的自动标注等。1.生成齿轮参数表8.2.3齿轮出图2.将相关视图改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简化画法8.2.3齿轮出图8.3弹簧建模与出图UGNX8.5提供两种模式用于弹簧建模,一种是使用重用库,另一种是使用GC工具箱中的弹簧设计工具。另外,要注意弹簧也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简化画法。本节将介绍弹簧建模与出图的实用知识。8.3.1使用重用库的弹簧模板要在重用库中添加弹簧模板库(“spring_template”文件夹),则需要在资源板中单击“重用库”标签打开重用库,接着在重用库列表框的合适空白区域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库管理”命令,如图8-43所示,系统弹出如图8-44所示的“重用库管理”对话框。图8-46展示了一个具有半圆钩环的右旋圆柱拉伸弹簧(通过弹簧模板“tension_spring_half_ring_right”来生成)。8.3.2GC工具箱中的弹簧设计工具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经常需要创建弹簧零件。在建模环境下,GC工具箱提供圆柱压缩弹簧和圆柱拉伸弹簧的设计工具,通过弹簧设计工具可以按照弹簧的参数或设计条件进行相应的选择,从而自动生成弹簧模型。这种生成方式可以节省较多的产品建模时间。 圆柱压缩弹簧和圆柱拉伸弹簧的创建方法是类似的。它们的设计分为两种模式:“输入参数”模式和“设计向导”模式。如果选择“输入参数”模式,则初始条件、弹簧材料与许用应力不可用。1.圆柱压缩弹簧8.3.2GC工具箱中的弹簧设计工具2.圆柱拉伸弹簧1)在建模环境下,从菜单栏中选择“GC工具箱”|“弹簧设计”|“圆柱拉伸弹簧”命令,或者茬“弹簧工具一GC工具箱”工具栏中单击“圆柱拉伸弹簧”按钮,系统弹出“圆柱拉伸弹簧”对话框。2)选择设计模式。在这里以选择“设计向导”类型模式为例,创建方式为“在工作部件中”,接受默认的弹簧名称,如图8-51所示,接着单击“下一步”按钮。3)输入初始条件,选择端部结构(可选的端部结构选项有“半圆钩环”、“圆钩环”和“圆钩环压中心”),如图8-52所示,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4)显示弹簧的验算结果,如图8-49所示,然后单击“完成”按钮。完成创建的压缩弹簧如图8-50所示(以端部结构为并紧不磨平为例)。2.圆柱拉伸弹簧8.3.2GC工具箱中的弹簧设计工具显示验算结果,如图8-55所示,然后单击“完成”按钮。完成的圆柱拉伸弹簧效果如图8-56所示。8.3.3删除弹簧8.3.4弹簧简化画法创建好弹簧模型后,用户可以切换到制图环境下为弹簧部件手工创建图纸等,接着选择“GC工具箱”|“弹簧”|“弹簧简化视图”命令,弹出如图8-58所示的“弹簧简化视图”对话框。对简化后的视图进行部分关键尺寸的自动标注,如图8-59所示。8.4使用属性工具填写工程图标题栏本节将通过一个典型范例介绍如何使用GC工具箱中的制图属性工具来填写工程图标题栏。该源文件中的标题栏初始效果如图8-60所示。1.在制图环境下选择“GC工具箱”|“GC数据规范”|“属性工具”|“属性工具”命令,弹出“属性工具”对话框。2.在“属性工具”对话框的“属性填写”选项卡中,分别设置相应标题项的值,如图8-61所示。3.在“属性工具”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或“应用”按钮,此时标题栏填写结果如图8-62所示。显然还有一些单元格没有填写。如果这些单元格都设置好合适的属性,那么使用属性工具填写标题栏将是很便捷且直观的一项工作。4.双击单元格,可以采用手动编辑的方式填写其他单元格,本例最终完成填写的标题栏效果如图8-63所示。8.5综合案例本综合案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8.5.1新建一个模型文件8.5.2使用GC工具箱创建锥齿轮系统开始计算建模,最终生成如图8-68所示的锥齿轮。8.5.3创建回转实体特征绘制如图8-70所示的回转截面,然后单击“完成草图”按钮。创建的回转实体特征如图8-72所示。8.5.4创建简单直孔特征创建孔的效果如图8-75所示。8.5.5以拉伸方式切除出内花键的一个键槽结构绘制如图8-78所示的拉伸截面,Rp89=10.5、Rp90=12.5、p91=2.5、p92=2.5,然后单击“完成草图”按钮。(6)在“拉伸”对话框中设置如图8-79所示的选项及参数,指定矢量为YC轴,“开始”框选“贯通”,“结束”框选“贯通”,“布尔”选“求差”。(7)在“拉伸”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拉伸求差的结果如图8-80所示。8.5.6阵列出内花键的全部键槽结构完成圆形阵列的效果如图8-83所示。8.5.7创建倒斜角8.5.8隐藏基准坐标系与保存文件至此,完成了该花键-锥齿轮一体零件的设计。完成的模型效果如图8-86所示。第九章同步建模主要内容掌握同步建模的含义掌握同步建模的创建过程掌握同步建模在实际中的运用 同步建模工具可在不考虑模型如何创建的情况下轻松修改模型,无需顾忌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如图9-1所示。通过同步建模,设计者可以使用参数化特征,而不受特征历史记录的限制。模型可能是从其他CAD系统导入的、非关联的,以及无特征的,或者可能是具有特征的原始NX模型。 图9-1同步建模 1.原来的非参模型 2.用于移动前面与后面增宽皮带轮的拖拉面 3.用于移动皮带沟槽的移动面 4.用于添加一附加皮带沟槽的拷贝面9.1修改工具同步建模修改工具可以对面进行移动、偏置、替换等操作,而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修改面的命令有:移动面、拉出面、偏置区域、调整面的大小等,具体的含义见表9-1所示。9.1.1NX建模方式同步建模命令用于修改模型,而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 历史记录模式:使用部件导航器中显示的有序特征序列来创建和编辑模型。这是传统的基于历史记录的特征建模器和用于在NX中进行设计的主模式。此模式对设计精密的部件很有用。 无历史记录模式:无须有序的特征序列,只能创建不依赖于有序结构的局部特征。局部特征是在无历史记录模式下创建和保存的特征。局部特征仅修改局部几何体,而不需要更新和重播全局特征树。这意味着您在此编辑局部特征比在历史记录模式下快好几倍。当需要探索设计概念并且不必提前计划建模步骤时,无历史记录模式很有用。9.1.2移动面移动面命令可以使用线性或角度变换的方法来移动选定的面(一个或多个),并自动调整相邻的圆角面。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移动面命令可以使得产品更改更加方便、快捷。移动面命令有很多种子类型,具体的含义如表9-2所示。表9-2移动面子类型1.实例操作1使用距离-角度子类型对模型上段进行拉长40mm,并倾斜20º,但是零件的厚度、圆角等不能发生变化,如图9-3所示。实例操作2使用距离子类型对模型进行拉长,从原来的40mm到现在的60mm,完成拉长后,中间的槽要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如图9-5所示实例操作3使用点到点子类型对模型左边的凸出部分拉长,拉长后左右凸出的部分高度相等。操作的结果除圆柱高度外,其他尺寸均不变,如图9-8所示。实例操作4使用CSYS到CSYS子类型,需要把斜面上的凸台移动到模型顶面上,而凸台的尺寸不变,如图9-10所示。9.1.3拉出面拉出面命令可从面区域中派生体积,接着使用此派生出的体积修改模型。它与移动面命令相似,但抽取面命令是添加、减去或同时添加减去一个新体积,而移动面是修改现有的体积。实例操作使用拉出面命令移动部件顶部弯曲面向上20mm,如图9-12所示。9.1.4偏置区域 偏置区域命令可以偏置现有的一个或多个面,并自动调整相邻的圆角面等。它与偏置面命令相比较,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可使用面查找器选项来达到快速选定需偏置的面,且支持对相邻的面自动进行重新倒圆。 实例操作 使用偏置区域命令把外表面向外偏置10mm,是圆角大小不变,如图9-15所示。9.1.5替换面 替换面命令可以用一个面替换一个或多个面。替换面通常来自于不同的体,但也可能和要替换的面来自同一个体。选定的替换面必须位于同一个体上,并形成由边连接而成的链,替换的面应该是实体面或片体面,不能是基准平面。 实例操作 使用移动面和替换面命令改变原装配图,效果如图9-17所示。9.1.6删除面 删除面命令是通过延伸相邻面,自动修复模型中删除面留下的开放区域,且保留相邻圆角。在删除面之后,删除面特征将会出现在模型的历史记录中。删除面与任何其他特征一样,可以将该特征编辑或者删除。 实例操作 使用删除面命令把零件的4个肋和一个孔进行删除,如图9-20所示。9.1.7调整面大小 调整面大小命令可以更改圆柱面或球面的直径,并自动更新相邻的圆角面。调整面的大小可以使设计更加简单快捷,如更改孔的直径、调整螺栓的锥角或更改凸台的大小。 实例操作 使用调整面大小命令把零件外表面直径设置为35mm,但是圆角大小不变,如图9-22所示。9.1.8调整倒圆大小 调整圆角大小命令可以改变圆角面的半径,而不考虑它们的特征历史记录。 实例操作 使用调整圆角大小命令把按钮的外表面Rl圆角修改为R2圆角。为了保证产品厚度不变,对内部倒圆角Rl,如图9-24所示。9.1.9调整倒斜角大小 调整倒斜角大小命令可以改变倒斜角大小,而不考虑它们的特征历史记录。调整倒斜角大小命令不仅可以改变通用45︒倒斜角,也可以将非对称偏置和偏置与角度倒斜角。 实例操作 使用调整倒斜角大小命令,把模型的外表面对称C5倒斜角修改为对称C8倒斜角,如图9-26所示。9.2重用工具同步建模重用工具可以对原有实体的特征重复使用。例如原模型中有一根加强肋,现在需要创建一样的肋,可以直接使用对加强肋的表面进行复制,而不是新建,如图9-28所示。 图9-28重用9.2.1复制面复制面命令可从模型中复制一组面,经过一定的变换集,形成片体或实体,甚至粘贴到不同的模型当中。如果开启粘贴复制选项,复制的面将自动融合到实体。实例操作使用复制面命令,把模型的一根加强肋进行复制到另一位置上,如图9-29所示。图9-29复制面9.2.2剪切面 使用剪切面命令可从体中复制一组面,然后从体中删除原来的面。剪切面命令在非关联模型中抑制面,剪切面非常有用。因为非关联模型没有要抑制的特征,可以使用剪切面来临时移除面集。 实例操作 使用剪切面对模型进行修改,要求在左边建立和右边一样的加强肋,且去除原有的加强肋,如图9-31所示。图9-31剪切面9.2.3粘贴面 粘贴面命令可将片体粘贴到另一个体中,此命令相对于修剪体命令,它可以和复制面、剪切面命令配合使用,使用复制面、剪切面从实体复制面集,粘贴片体时,可以和实体求和、求差,从而与目标实体组合。 实例操作 使用粘贴面命令对模型进行修改,在片体所在的位置新建两个孔,如图9-33所示。图9-33粘贴面9.2.4镜像面 镜像面命令可复制实体表面,以指定的平面对其进行镜像,并将其粘贴到同一个实体或片体中。它和图样面命令中的镜像是相同的功能。 实例操作 使用镜像面命令对模型左边的槽进行镜像,得到对称的两个槽,如图9-35所示。图9-35镜像面9.2.5阵列面图样面命令可以创建面或面集的矩形、圆形或镜像图样,阵列过的面以及和原有的实体或片体结合,特别适合于非特征面的阵列,如图9-38所示。图9-38图样面9.3尺寸与约束 尺寸工具可以直接编辑几何模型的距离、角度、半径。如同草图的尺寸驱动,编辑十分快速、方便,无须担心编辑的任何关联影响,如图9-42所示。 约束工具可以直接对几何模型进行几何约束,比如设为共面、设为共轴、设为对称等,用户不必研究和揭示复杂的约束关系来了解如何进行编辑,只要识别和管理明显的几何条件即可,可以极大地简化设计编辑工作流。图9-42尺寸与约束9.3.1线性尺寸 线性尺寸命令可以通过在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的情况下,将线性尺寸添加至模型,接着修改其值来移动一组面,来达到修改该模型的目的。 实例操作 用线性尺寸命令把圆柱和左板面之间的尺寸设置为60,如图9-43所示。图9-43线性尺寸9.3.2角度尺寸 角度尺寸命令可以通过在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的情况下,将角度尺寸添加至模型,接着修改其值来移动一组面,达到修改该模型的面的目的。 实例操作1 使用角度尺寸命令把模型的夹角由900修改到600,如图9-46所示图9-46角度尺寸9.3.3径向尺寸 径向尺寸命令可通过添加径向尺寸,接着修改其值来移动一组圆柱面或球面,或者具有圆周边的面。它可以在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的情况下,修改模型的面。 实例操作1 使用径向尺寸命令把模型的直径66改为100,圆角大小不变,如图9-48所示。图9-48修改模型直径9.3.4设为对称 设为对称命令可将两个面关于一平面设为对称。它可以在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的情况下,修改模型的面。 实例操作1 使用设为对称命令把模型下方的孔设置和上方的孔对称,如图9-50所示。图9-50设为对称9.3.5设为平行 设为平行命令可将一个平的面设为与另一个平的面或基准平面平行。它可以在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的情况下,修改模型的面。 实例操作 使用设为平行命令把模型下面折弯的部位设置与相邻的面平行,如图9-53所示。图9-53设为平行9.3.6设为相切 设为相切命令可将一个面与另一个面或基准平面设为相切。它可以在不考虑模型的原点、关联性或特征历史记录的情况下,修改模型的面。 实例操作1 使用设为相切命令把模型不相切的部位设置为相切,如图9-55所示。图9-55设为相切9.3.7设为共面 设为共面命令用来移动一个或多个面,并使其与另一个面或基准平面共面,比如设置支柱高度相同、两面对齐等。 实例操作1 使用设为共面命令把模型上的两个圆柱等高,倒角大小不变,如图9-57所示。图9-57设为共面9.4先导实例——不锈钢外壳本节将讲解不锈钢外壳的设计,如图9-59所示。不锈钢外壳是由片体加厚制作,整体为回转体形状局部有切口,如何接顺不锈钢外壳局部切口是本例的重点。图9-59不锈钢外壳9.4.1设计分析不锈钢外壳从外观来看是由3个区域组成,外环是由扫掠曲面完成,内槽是由凸起命令完成,中间的部位由网格曲面完成。不锈钢外壳的设计思路如下。1.创建主体曲面先使用扫掠曲面命令完成外环面的创建,再使用有界平面或N边曲面命令完成中间圆形曲面的创建,并完成主体曲面的创建,如图9-60所示。2.曲面编辑先使用修剪的片体对外环面制作圆角,再使用通过曲线组创建中间的曲面,最后修剪右边的一侧。完成后镜像体并缝合所有片体,如图9-61所示。3.修补曲面先使用通过曲线网格对中间的曲面进行连接,再使用修剪的片体进行修剪,最后通过曲线网格命令填补空缺,并缝合片体,如图9-62所示。4.创建凹槽使用凸起命令完成中心凹槽的创建,再对尖锐处倒圆角R2,最后加厚片体2mm,完成不锈钢外壳的设计,如图9-63所示。9.4.2创建主体曲面使用扫掠曲面命令完成外环面的创建,再使用有界平面或N边曲面命令完成中间圆形曲面的创建,并完成主体曲面的创建。操作步骤1.打开文件。2.单击曲面工具条中的“扫掠”按钮,弹出“扫掠”对话框。3.先选择截面,再单击引导线“选择曲线”按钮,再选择引导曲线,单击“确定”按钮,退出“扫掠”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64所示。4.在菜单栏中单击“插入”“曲面”“有界平面”命令,弹出“有界平面”对话框。5.移动鼠标到绘图区,选择中间的圆,单击“确定”按钮,退出“有界平面”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65所示。图9-65有界平面9.4.3编辑曲面操作步骤1.在“曲线”工具条中单击“艺术样条”按钮,弹出“艺术样条”对话框。2.使用通过点方法在片体角落创建圆角样条。注意样条只需要选择两点,两点均为G1约束,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艺术样条”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66所示。3.在菜单栏中单击【插入】【曲线】【直线】命令,弹出“直线”对话框。4.确定直线起点在小圆的中点,确定直线方向并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沿ZC方向,确定曲线长度为负值即可,单击【确定】按钮退出“直线”对话框。按照相同的步骤创建有界平面上面的直线,如图9-67所示。9.4.3编辑曲面5.在菜单栏中单击【插入】【曲线】【艺术样条】命令,弹出“艺术样条”对话框。6.通过点方法在片体角落创建相切样条。样条只需要选择两个辅助直线端点,样条两端要和辅助直线为G1约束,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艺术样条”对话框,效果如图9-68所示。7.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修剪】【修剪的片体】命令,弹出“修剪片体”对话框。8.移动鼠标指针到绘图区,选择要修剪的片体,单击边界对象中的“选择对象”按钮,选择对象为样条,单击“确定”按钮退出“修剪片体”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69所示。9.使用基准平面修剪片体右侧的多余部位,如图9-70所示。10.单击“曲面”工具条中的“通过曲线组”图标,弹出“通过曲线组”对话框。11.在“对齐”选项区的“对齐”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参数模式,按照如图9-71所示的步骤完成曲线的选择。单击【确定】按钮,退出“通过曲线组”对话框。12.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联合体”“缝合”命令,弹出“缝合”对话框。13.移动鼠标指针到绘图区,选择扫掠面为目标,通过曲线组面为刀具。单击【确定】按钮,退出“缝合”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72所示。14.在NX钣金模块中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关联复制】【镜像体】命令,弹出“镜像体”对话框。15.选择要镜像的体为除圆形面以外的片体,在“镜像平面”选项区中单击“选择平面”按钮,选择Z-Y平面,结果如图9-73所示。16.单击【确定】按钮,退出“镜像体”对话框。9.4.4修补曲面使用“通过曲线网格”对中间的曲面进行连接,再使用修剪的片体进行修剪,最后“通过曲线网格”命令填补空缺,并缝合片体。操作步骤(1)在菜单栏中单击【插入】【曲线】【艺术样条】命令,弹出“艺术样条”对话框。(2)通过点方法在缺口处创建样条。选择3点,两个端点均为G1约束,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艺术样条”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74所示。(3)单击“曲面”工具条中的【通过曲线网格】图标,弹出“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4)移动鼠标指针到绘图区,依次选择主曲线1,按下MB2(鼠标中键)。选择主曲线2,注意单击曲线的下端,按下MB2键,再选择主曲线3。按下MB2键,或进入交叉曲线组,依次选择两条交叉曲线,每选择完毕一条,按下MB2键,如图9-75所示。(5)单击“连续性”标签,弹出“连续性”选项卡。单击“第一主线串”下拉列表框,选择G1类型,并选择对应的通过曲线组曲面,如图9-76所示,按照相同的步骤,完成最后主线串和最后交叉线串的Gl连续性。(6)单击【确定】按钮,退出“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7)在菜单栏中单击【插入】【曲线】【艺术样条】命令,弹出“艺术样条”对话框。(8)通过点方法在角落创建相切样条。注意样条只需要选择两点,两点均为G1约束。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艺术样条”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77所示。(9)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修剪】【修剪片体】命令,弹出“修剪片体”对话框。(10)移动鼠标指针到绘图区,选择要修剪的片体,单击边界对象中的【选择对象】按钮,选择对象为样条,单击【确定】按钮,退出“修剪片体”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78所示。(11)单击“曲面”工具条中的“通过曲线网格”图标,弹出“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12)移动鼠标指针到绘图区,依次选择主曲线1,按下MB2键。选择主曲线2,注意单击曲线的下端,按下MB2键,或进入交叉曲线组,依次选择两条交叉曲线,每选择完毕一条,按下MB2键。在“连续性”选项卡中设置第一主线串和最后交叉线串为Gl连续性,单击“确定”按钮,退出“通过曲线网格”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79所示。(13)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修剪】【修剪片体】命令,弹出“修剪片体”对话框。(14)移动鼠标指针到绘图区,选择要修剪的片体,单击边界对象中的【选择对象】按钮,选择对象为Z-Y平面,单击【确定】按钮,退出“修剪片体”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80所示。(15)在NX钣金模块中,从特征工具条中单击【插入】【关联复制】【镜像体】命令,弹出“镜像体”对话框。(16)选择要镜像的体是右侧没有的片体。在“镜像平面”选项区中单击【选择平面】按钮,选择Z-Y平面。单击【确定】按钮,退出“镜像体”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81所示。(17)单击菜单栏中的【插入】【组合体】【缝合】命令,弹出“缝合”对话框。(18)移动鼠标指针到绘图区,选择任意一个曲面为目标,其他所有的曲面为刀具。单击【确定】按钮,退出“缝合”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82所示。9.4.5创建凹槽使用“凸起”命令完成中心10mm深凹槽的创建,再对尖锐处倒圆角R2,最后加厚片体2mm,完成不锈钢外壳的设计。操作步骤(1)作草图,在X-Y基准平面作圆心在原点,直径50的圆。(2)在菜单栏中单击【插入】【设计特征】【凸起】命令,弹出“凸起”对话框。(3)移动鼠标指针到工作区,“截面”选择步骤(1)作的圆,再选择要凸起的平面,设置端盖参数,“几何体”选择“凸起的面”,“位置”选择“偏置”,距离为-10。单击【确定】按钮,退出“编辑凸起”对话框,操作步骤如图9-83所示。(4)单击“特征”工具条中【加厚】按钮,弹出“加厚”对话框。(5)选择面,在“厚度”选项区的“偏置1”文本框中输入2,加厚的方向默认向内,操作步骤如图9-84所示,单击“确定”按钮,退出“加厚”对话框。(6)单击“特征”工具条中“边倒圆”图标,弹出“边倒圆”对话框,设置半径1为2。(7)如图9-85所示,分别倒出各个连接部位的圆角,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边倒圆”对话框,不锈钢外壳的设计完成。10.1底座和杆设计底座和杆完成效果如图10-14第10章创新电风扇设计10.2上盖零件设计效果如图10-27。10.3下盖零件设计完成的零件图如图10-49。10.4风扇叶轮设计完成的叶轮零件如图10-69所示。10.5底板设计完成的底板零件如图10-76所示。10.6电机模型设计完成的电机模型零件如图10-82所示。10.7装配图爆炸图效果如图10-89所示。*
/
本文档为【UG-NX-8.5标准教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