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2019-06-03 5页 doc 191KB 15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沙漠骆驼

一线教师,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举报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      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   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   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   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   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   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            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      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备  注 1 9.1—9.5 生活中的数(4) 4   2 9.8—9.12 生活中的数(4)、比较(1) 5   3 9.15—9.19 比较(5) 5   4 9.22—9.26 比较(2)、加减法(一)(3) 5   5 9.29—10.3 加减法(一)(2) 2 国庆放假 6 10.6—10.10 加减法(一)(5) 5   7 10.13—10.17 加减法(一)(5) 5   8 10.20—10.24 加减法(一)(5) 5   9 10.27—10.31 大家来锻炼(1)、分类(3)、位置(1) 5   10 11.3—11.7 位置与顺序(5) 5   11 11.10—11.14 认识物体(3)、加减法(二)(2) 5   12 11.17—11.21 加减法(二)(5) 5   13 11.24—11.28 加减法(二)(5) 5   14 12.1—12.5 加减法(二)(5) 5   15 12.8—12.12 认识钟表(2)、统计(2) 4   16 12.15—12.19 迎新年(1)、总复习(4) 5   17 12.22—12.26 总复习(3) 5   18 12.29—1.2 期末评价     19 1.5—1.9 期末评价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   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   教学流程设计 三、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   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快乐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玩    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流程设计: 1、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3、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课时 小猫钓鱼 一、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    文   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三、教学流程设计: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五、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动物乐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三) 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 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 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  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     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高矮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                                   轻  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内容:有几枝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设计: 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 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 2+3=5 二、摆一摆,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 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有几辆车 教学要求: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设计: 1、情景创设 (1)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2=5    2+3=5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换律。 3、实践巩固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 独立提出问题。 全班交流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 (3)第2、3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 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同桌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情况,全班反馈。 (5)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内容:摘果子 教学要求: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   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   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教学内容:小猫吃鱼P28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练习一    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  P32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跳绳  P34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P36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教学内容:练习二  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教学内容:分苹果  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     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     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教学内容:操场上  P4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   )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教学内容:乘车  P45 教学要求: 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二、学习讨论 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连加、连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试一试 1、看清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生独立完成。 3、看图。 (1)数出△、○、□各有几个 (2)比一比谁比谁多(少)几个? (3)填一填。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2)集体讨论、反馈。   教学内容:练习三(P46-4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集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1-10数学卡片、算式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教学 一、第1题教学 今天,动物园来了很多小客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是却没能找到。让我们班这些聪明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找一找。 分给10个人动物头饰,一张数字卡片。 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须是两个数合起来组成10。 2、边唱《找朋友》边做。 3、汇报: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二、第2题教学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 看第2题,明确题意。 独立完成,校对 三、第3题教学 1、整体估计是黑棋子多,还是白棋子多。 2、数一数每种棋子的数量。 3、进行比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 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练习,校对。 四、第4题教学 1、看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 五、第5题教学 老师看时间,要求在2分时间内完成。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六、第6题教学  1、分小组模拟比赛。  2、小结评议。 七、教学游戏: 理解8的组成:你出6,我出2。你出(  ),我出(  )。 八、回顾总结。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教学内容: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2、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观察校园,身边的事物。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 2、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2、进行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教学问题。 4、自己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提出问题给予评价。 7、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找一找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尝试解答。   四、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水彩笔、各种学具 教学方法: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整理房间 1、出示图: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2、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 3、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4、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二、巩固练习 1、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1)学生自己观察,明确题意; (2)独立完成; (3)评析。 2、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1)明确题意: 看看第2题图上有什么,可不可以给它分类。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完成练习 3、分一分 (1)看题目: 说图上有些什么,按照什么要求给它分类。 (2)分一分,归归类。 (3)校对,评议: 玩具:⑵⑸⑿ 文具:⑶⑷⑹⑺⑼ 服装鞋帽:⑴⑻⑽⑾ 三、实践活动 自己整理自己住的房间,回来交流整理的方法。 看谁最爱劳动!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五  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          2、分析、评议。 教学内容: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认识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是在识别层面上进行数学活动,而非表述几何体的特征。 2、评价学生识别几何体及名称,评价环境是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考察对几何体的理解。 3、考察方位,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2教时。 1   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  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   做课本上练习。 2、   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   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课后评析: 6.2你说我摆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 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   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第六单元  加减法(二) 单元知识目标: 1、   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   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   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相对应) 1、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 2、   认识><=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的数大小。 3、   能说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含义。 4、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5、   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建议: 1、   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样化算法。 3、   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 4、   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兴趣。 5、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时间:15课时。   6.1  捆小捧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   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   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1、   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   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个一    (  )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个十,  1个一    是11      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 、19 、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 二、 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1、   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   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   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4、   P69  1-6  自己完成。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6.2  搭积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 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2、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  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  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 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   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   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 ,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   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6.3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 2、8+9    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      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      9+1+2      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课外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6.4    有几棵树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一、 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 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 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        8+8        5+8      ……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   8+6=14怎么来? (1)8+6=14            (2)8+6=14                         (3)9+6=15            (4)8+6=14      8+6=14                    看见8就减2 (5)8+6=14         2、   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   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三、  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   P103  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      游戏问题      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   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7+       6+        5+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练习四 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拆数凑+再加) 二、练习第1题 1、独立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三、练习第2、3题 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练习第4题 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5、7题 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六、练习第6题 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七、练习第8题 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八、开放练习 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同桌合作)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   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              买铅笔 (1)15-9=6      (2)15-9=6    (3)15-9                   因为9+6= 10-9=1          15-5=10      所以15-9=6 1+5=6            10-4=6        ……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说说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目意思。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   组织小组讨论:谁多?多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2、   小组代表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   列出算式:  11-7=  4、   研究算法。 (1) 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11-7=?” (2) 交流  11-7=4      11-7=4      11-7=4    10  1                      因为4+7=11 10-3=7        11-1=10     所以11-7=4 3+1=4         10-6=4  (3)小结算法 5、   运用知识,尝试练习。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选几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 巩固知识 1、   指导练一练第1题。 (1)、独立计算。 (2)、选2题说说思考过程。 2、   指导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独立填写。 (2)、交流 3、   指导第3题。 (1) 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题目,说说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 4、   指导第4题。 (1) 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规律。 (3) 交流规律。 四、 总结 五、   板书:            飞行表演 11-7=4        11-7=4        11-7=4   因为4+7=11 10-7=3          11-1=10      所以4+7=11 3+1=4           10-6=4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举例:“11-7”,说说计算方法。 二、 基本练习 1、指导第1题。 (1)、先独立计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2、指导第6题:(方法同上) 三、 变式练习 1、指导第2题。  先计算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第3题。 (1)、先观察图,理解图,弄清题意。 (2)、学生连线后交流结果。 (3)、说说“谁钓的最多”?“多几条”? 3、指导第7题: (1)、观察图,理解题材意。 (2)、连线,交流结果。 4、指导第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四、 发展练习(第五题) 1、观察图画,说说图意。 2、填空。 3、说说一共有13个和还剩8个是怎样做出来的? 五、  总结。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总是的能力。 3、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画,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3)交流(合理就应鼓励)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 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   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   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整理与复习 教学要求: 1、 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加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整理与复习进位加法 1、(1)出示一些写有进位加法的卡片,贴在黑板。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小结。 2、出示加法表。 (1)、填写加法表。 (2)、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二、整理与复习退位减法 1、(1)出示一些写有退位减法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讨论: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   出示减法表。 (1)填写减法表。 (2)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说一说 1、看图理解题意。 2、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四、总结 八、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三、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四、  结合实践。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五、  练一练。 1、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小芳的上午(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点与半点。 2、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3、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整进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的含义。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讨论过一点与差一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表。 1、教师出示书上的挂图,让学生认认图中的钟表。 2、第3幅9点整学生会认,其它三幅让学生说说他们是如何认的? 二、说一说。 1、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 2、我们应该怎么做?(讲卫生、准时上学、尊敬国旗等。)组织讨论。 三、练一练。 1、第1题这种题型很受小朋友的欢迎,请小朋友来当一回啄木鸟医生,辩认各种小动物认的钟是否正确。 2、   第2题把整点、半点、整点过一点与差一点整点四种类型放一起,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后,再连一连。 四、实际应用。 1、教师出示钟表实物,随面进行调试,让学生认一认是几点钟。 2、反过来,教师说出几点,学生上来摆一摆。 统  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   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 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总复习(3-5课时)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   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 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   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11126)| 评论(3)| 引用 (2) |举报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隆宫小学学年学生联系卡 历史上的今天 相关文章 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养成八方面的习惯 教学随感:由学生记课堂笔记想到的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永平县博南镇东庄村完小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公告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sunjiafa wangwang waj8861 fcpsxz qianxiao 泉水叮咚 xyhsxd20 啊呜~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 验证码:换一张  
/
本文档为【2019-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计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