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神秘的夜郎国 4

神秘的夜郎国 4

2019-04-09 5页 doc 17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神秘的夜郎国 4神秘的夜郎国 4(火篇) ——竹王传说与夜郎民族 刘渝安 (贵州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贵州贵阳550002)摘要:夜郎国是贵州历史上上承牂牁下启黔中的重要政权。商燕南飞、庄蹻西进、唐蒙出使夜郎,是认识夜郎国的重要环节。夜郎稻作文化、酒文化、竹文化、丹砂文化、桃源文化等博大精深,夜郎文化研究刚刚起步。夜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夜郎国;牂牁江;黔中郡;仡佬族 两千多年前的夜郎国,确实离我们太久太久了。在漫漫历史舞台上,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活跃了六百年的夜郎古国,开荒辟草、战天斗地的雄风早...
神秘的夜郎国 4
神秘的夜郎国 4(火篇) ——竹王传说与夜郎民族 刘渝安 (贵州省文学艺术家联合会贵州贵阳550002)摘要:夜郎国是贵州历史上上承牂牁下启黔中的重要政权。商燕南飞、庄蹻西进、唐蒙出使夜郎,是认识夜郎国的重要环节。夜郎稻作文化、酒文化、竹文化、丹砂文化、桃源文化等博大精深,夜郎文化研究刚刚起步。夜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夜郎国;牂牁江;黔中郡;仡佬族 两千多年前的夜郎国,确实离我们太久太久了。在漫漫历史舞台上,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活跃了六百年的夜郎古国,开荒辟草、战天斗地的雄风早已成如烟往事,而今,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神奇的竹王传说。 东晋大史家,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常璩,将这个美丽的传说收入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水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王与从人尝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水出,今竹王水是也,破石存焉。后渐骄恣。 这个非血气所生的竹王传说,是史籍记载的一个独特的神话传 1 说。在这八九十年之后的南朝宋文帝期间,大史家范晔又将竹王传说收入了《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传之千古,经久不衰。 常璩采传说入史,时在东晋年间。此时距夜郎国灭已350多年,距夜郎立国那就更遥远了。而竹王传说及祭祀竹王的习俗,据各种文献记载及民俗学者的调查,以今贵州乌江流域为中心,四川、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等省(区、市),所在多有。 据蔡正国先生考证,贵州石阡河坝场乡印把山大桥下游二公里的深溪中,有段河名“王小浪”,传为女子洗衣拾得大竹之处,其女子住在碗架岩之中。故老相传:“白龙山,头在印把山,尾在丽家湾,有个乐幺妹,坐在龙中间。”“乐幺妹”即洗衣女子的俗称,也有称她为“羊幺妹”的。还有说“有个古商寨,坐在龙中间”的。“乐幺妹”在碗架岩中抚养了“竹王”,故碗架岩有“夜郎古殿”之称。岩下有村名金竹园,传为女子“破竹于野,成竹林”之处。今印把山大桥乐洄江上游有城门峡,南侧名水岩头,北侧名王冲关,传为“竹王”挥剑击石而水出之处。所破之石即城门峡,“王水”即今乐洄江(今因其上游有余庆县城,又名余庆河)。城门峡纵深三公里,两边石崖陡峻,俗称之为里垮岩。暴雨时常有巨石掉入河中,“破石存焉”。乐洄江穿城门峡入河坝场谷地,江面豁然开朗。 河坝场谷地,其东大齐岭半山之间整齐地排列着数十座小峰,岭脊上的峰丛数以百计,故有“飞凤朝阳”之景称;西面的皇羊岭亦群峰环立,故有“十八童子拜观音”的景称。谷地中的乐洄江,从南向北蜿蜒流淌四公里,绕印把山穿石门峡,称深溪或小江,又西转北流八公里在水口渡注入乌江。 乌江支流乐洄江年平均流量每秒24立方米,河坝场谷地纵横四公里,环谷皆山,是一座天然城池。此即早期夜郎国都及秦夜郎县治所在地。 夜郎城中心——今河坝场谷地之中,有台至今仍名“皇家垴”。皇家垴在河坝场谷地的南端,坐南朝北,比谷地高出百米,宽广四五华里。其东侧下临乐洄江,上连城门峡至水岩头;临江还有一个百多米的岩廊,也是先民们祭祀“燕图腾”的地方,故名燕子岩。相传岩下古产“丹砂”。皇家垴之上乱石堆积,只有一些废村遗址。 皇家垴南部有个名叫“人潮湾”的地方,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当地长着一根石笋,比“城门”(凤凰山,乐洄江入境处)还高,比“萨苏梁子”(石阡与余庆的分界岭)还高。人们称它为“金笋子”,经常对着它叩拜,所以这里非常发达。有一天,“金笋子”突然倒了下来,把一湾的人都压死了,只剩下一个小姑娘。因为这个小姑娘舀饭喂狗时,狗抢走了她手中的饭瓢,她追了去,才幸免于难。…… 在今河坝场的山间,以毛石砌成的平台很多很多,相传这是“人潮地灭”以前人们居住的屋基水井。 石阡县万寿宫中,至今保存有一块石碑,在皇家垴南面废村荒草丛中发现的石碑。碑长70公分,高38公分,正面刻四组图案,无文字。相传其碑原竖于其处的龙塘井边,民间称之为“神碑”或“龙碑”。碑的右上角为“牂羊”、“玄鸟”图。其余图案分别显示为“百越”民族的“鱼图腾”,牂牁氏族所祀的“八方圆轮”,伏羲八卦的核心“太极图”。其太极却与一般不同。一般的太极为圆圈里划一条弧线,形成两条鱼而代阴阳两极就成了,而碑上的太极似鱼而长,似 蛇有腮。相传人类始祖伏羲氏有“蛇神”之称,其图倾向于蛇。 类似皇家垴井边的石碑,古夜郎城其它地方也有。1975年河坝场乐洄江东岸的普子村“移房造田”时,将原先居住在江岸普子大坝上的百十户人家,移到靠山边居住,以其地基建造农田。造田时发现地下的遗物甚多,诸如民用陶器、石器、汉砖、石基、石天井等。也有如同上述“神碑”的石刻,惜皆散失(参见石阡文化馆1982年版《石阡文物》)。 在万寿山下的乐乔谷地中,偶然出土的石棺葬也很多。有多达四五十棺的。一般石棺内还有一层朱红色的木棺,棺内殉葬品最多的是有碗口大小的铁饼,有的还有刀、剑、袖珍七星剑、装饰品、祭祀用品等,惜皆散失。1974年寨杨村因修水碾烧石灰,在山边取石发掘出一具棺木,周围用土碗装石灰相合使棺垫空,棺内有水泡着一具栩栩如生的女尸。村民们以为是活人,当即向本庄区医院报告抢救。当院长来的时候,尸体已经变黑,验无结果而掩埋。在乐乔村前,有一巨石堆积百米见方的景观,当地《王氏族谱》命名为“琼书堆案”。有关人士估计,在巨石之下的土地深处,可能埋藏着比一般家族的石棺群更为可贵的文物。2008年,河坝场乡村山中,又发现1048座古墓。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载:牂牁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下辖十七个县,户口有二万;到晋的时候,下辖八个县,户口只有五千。晋愍帝时(公元313—316年),牂牁郡分为牂牁、平夷、夜郎三郡。牂牁郡辖万寿、且兰、广谈、毋敛四县。“万寿县,郡治。有万寿山。汉本有盐井,汉末时夷民共诅盟不开,今三 郡皆无盐。”平夷郡辖平夷、鄨县两县,户口一千。“夜郎郡,故夜郎国也”。辖夜郎、谈指二县,户口一千。“夜郎县,郡治。有遯水通广郁林。有竹王三郎祠,甚有灵响也。” 上述记载中的万寿县、夜郎县与今石阡县相关联。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石阡府,“汉为夜郎国、牂牁郡地,晋分牂牁置夜郎郡,宋、南齐因之。”讲明白了,晋夜郎郡在石阡境内。 晋夜郎郡是不是在今石阡本庄、河坝场呢?不是。晋时的牂牁郡由且兰县搬到万寿县。万寿县有万寿山,万寿山在今本庄河坝场。今本庄、河坝场是晋牂牁郡驻地。 晋夜郎郡不在本庄、河坝场,石阡境内其地“有遯水通广郁林”,剩下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龙底江所在的石阡府和县治了。石阡府治,就是晋夜郎郡治。虽然晋夜郎郡只是个千户小郡,但它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夜郎郡,故夜郎国也。”即汉夜郎国都,也就是后期的夜郎国都所在地。那里有祭祀竹王和他三个儿子的神庙。当地人传说神庙十分灵验。 万寿山在今石阡县。《黔记?山水志?石阡府山川》说:“万寿山,在(石阡)乐乔,亦名文笔,势极高耸。”《贵阳志》引《贵阳府志》也说:“万寿山,在石阡府治西(百)二十里乐乔,晋万寿县当在其左右,或即今石阡府也。” 《贵阳府志》掉了个“百”字,将石阡府治与乐乔距离缩短了百里,作出了“晋万寿县,当在(万寿山)其左右,或即今石阡府也”的推断。晋万寿县“当在万寿山其左右”是对的。“或即今石阡府也”,应留给晋分牂牁所置夜郎郡。夜郎郡“即今石阡府也”是合理的。其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神秘的夜郎国 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