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2017-12-08 17页 doc 34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 影响 2007年5月 第34卷第3期 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May,2007 Vo1.34No.3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李本义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 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 影响 2007年5月 第34卷第3期 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May,2007 Vo1.34No.3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李本义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 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他多次到台湾,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台湾人民开展革命 斗争,决心使沦陷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抗 日救国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台湾人民积极投 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 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了海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关键词]孙中山;台湾;回归祖国;实践;影响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7)03—0056—05 孙中山对祖国宝岛台湾满怀深厚的感情,时刻不忘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并在领导中国民主 革命的进程中,致力于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革命事业,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多次奔走台湾,致力于抗日救国的革命活动,旨在促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 复兴大业.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尚书》等许多中国典籍开始对台湾进行 了大量记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的吴王派万余水军到达台湾,开始了对台湾的战略开发.公元607— 610年,隋炀帝三次派将士到台湾,经营台湾事务,抚慰当地居民.宋元以来,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就在澎 湖,台湾设治,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行政管辖.13351340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作为正式的官 方机构,负责管理台澎庶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政府正式管辖台湾.明朝为守土抗 倭的需要,加强了台澎一线的国防防卫,并先后将侵台日军,荷兰军驱逐出台湾.1683年,清廷福建水师 提督施琅率军入台,使在抗击外辱基础上建立的台湾郑氏政权归顺清政府,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权统一 管辖之下,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加强对台湾的有效治理,1684年,康熙帝下诏按清制设置台湾府,隶属 于福建省之下.1885年,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安全上的重要,在台湾正式设立行省,台湾成为清政府第 20个行省,并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综观古代到近代历届中国政府对台湾有效管制的事实证明,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近代以降,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台湾这颗镶嵌在祖国东方海上的明珠,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垂 涎欲滴的猎物.1895年,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 约》,强占台湾和澎 湖列岛达50年之久.但是台湾同胞始终没有停止与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祖国大陆人民始终心系台湾, 坚决支援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始终没有忘记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归中 国版图.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问题只是历史遗留(即内战)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与 台湾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势力,不受他国控 制和干涉. 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同地质构造.首先,台湾文化源于大陆.无论是在本岛有文字记载之前还是 [收稿日期]2006—08—20 [作者简介]李本义(1966一),男,湖北潜江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史研究. 第3期李本义: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57 有文字记载之后,台湾文化基本上都源于大陆.由于台湾人无论是从几万年前的古人类还是近百年来的 台湾人,基本上是大陆移民和大陆人的后裔,因此他们的文化自然源自于大陆.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 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台湾都与祖国大陆一致,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 次,台湾人都是中国人.已有学者分别从化石考古,血缘分析,文化特质,民族构成等方面对台湾人作过 专门研究,指出无论是几万年前的古人类,还是几千年来的早期居民,以及数百年中移民去台湾的大陆 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早期大陆人移民台湾,产生了台湾土着先民.在现有台湾的2300万人口 中,除几十万原住民,都是千百年来在不同背景下从大陆移民去的中国人,这几十万原住民,也系早期大 陆移民台湾形成的土着先民;第三,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与大陆自然地理联系密不可分. 台湾本与祖国大陆连为一体,由于在第三纪至第四纪期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冰川作用,才形成台湾 岛.台湾岛,台湾海峡和中国东南沿海属于同一地质构造,是大陆地形自然延伸的一部分.因此,从地质, 民族,文化等方面来看,台湾同样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是孙中山传播革命思想较早的地区之一.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 台湾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蹂躏下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而作为当时中国人民伟大代的孙中山,一直 心系台湾,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致力于抗日救国的统一事业,决心使沦陷于日本 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这不仅体现了孙中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而且顺应了台湾人 民和祖国大陆人民企盼良久的统一宿愿. 1.成立兴中会台湾分会,领导台胞开展革命斗争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 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割让 台湾的消息?传出,就遭到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1895年春,孙中山和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人在 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随即派杨心如到台湾,宣传革命主张,发展壮大台湾的革命组织,指导台湾的抗日 革命斗争.1897年11月,孙中山又派革命党人,得力助手陈少白到台湾,在台北良德洋行与杨心如,吴 文秀,容祺年,赵满年等抗日志士设立"兴中会台湾分会",领导台湾同胞开展革命斗 争.此后,孙中山曾 4次到过台湾,宣传抗日救国革命思想,指导台湾的革命斗争,使台湾的民族民主运动与祖国大陆的革 命运动融为一体. 2.在台湾领导惠州起义,唤醒台胞的救国民族意识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两省蓬勃兴 起,国内反清起义风起云涌.为了领导国内的起义斗争,孙中山于9月28日独自从日本神户经马关抵台 北,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他在台北市长沙街设立惠州起义指挥中心,筹划国内惠州起义;宣传革命思 想,动员台胞支援祖国大陆的革命斗争;组织革命同志开展征集武器装备,运送军械和武装人员及经费 回国,支援祖国大陆的武装起义;"约请华南同志,观察华南局势"【J1l4,俟机潜返内地,支援国内起义.1O 月,郑士良以会党为主力,聚集六百壮士,在惠州三洲田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在台得知起义爆发后,积 极准备内渡指挥和筹运军械支援.1O月中旬,清广东地方政府派兴中会叛徒陈廷威到香港诱降,杨衢云 企图与之"议和",孙中山指示陈少白等人要继续坚持反清斗争,对杨衢云严加防范329o但由于事先准备 不周,以致粮械失继,起义军陷于困境.为了解决武装起义所需要的资金弹药,孙中山求助于日本朝野人 士或日本政府,援助"洋铳万杆,野炮十门",助起义军一臂之力进取广#1t]瑚. 由于一些假装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政客从中阻挠破坏,准备运给起义军的械弹全是废铁.同时,日 本此时正大力推行瓜分中国的侵略政策,继任的新首相伊藤博文政府断然拒绝孙中山的全部请求,由于 害怕孙中山在台湾的革命活动危及它的殖民统治,不准孙中山在台从事革命活动,不准台湾总督与中国 革命党人继续保持联系,严禁军火出口.因此,孙中山当时及其以后几年的多次求援全部落空,而且原定 在台拓展革命活动的计划也成泡影,惠州起义在孤立无援下最后失败.孙中山本次在台湾停留44天,他 在台湾的革命宣传和以指挥惠州起义为核心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包括台湾民众 在内的国民的同情和支持,唤醒了台胞的救国民主意识. 3.指导台湾革命活动,支持台胞光复台湾的武装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为了寻求新的革命力 58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 量,孙中山拟到海外拓展革命势力.1913年8月4日,遂携胡汉民从福州乘船取道台湾东渡日本,途中 在台湾停留,住在台北市"梅屋敷"酒店.孙中山住台期间一方面深人了解台湾的风俗民情,游览名胜古 迹,另一方面积极会晤翁俊明,杨心如等台湾革命党人,指示他们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孙中山此次赴台,正值台湾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发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维护祖国统一的苗栗大起 义,孙中山给予苗栗起义以极大的支持和指导.为推动台湾的革命活动,1912年8月,孙中山和黄兴指 示罗福星率领十二志士前往台湾开展革命斗争.罗福星到台后,积极从事抗日活动,组织"华民联络会 馆",筹划台湾起义.1913年3月15日,罗福星在苗栗发动起义,发表以"赶走日本,恢复台湾"为宗旨的 《大革命宣言》,参加起义的人员达九万五千多人f41.由于日本殖民当局惧怕孙中山深人宣传革命思想,进 一 步唤醒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因而采取名为热忱接待实为警备森严封锁其与台胞 直接见面的方法,使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在台作短暂停留后,孙中山非常郁闷地离开台湾. 4.护法运动失败后,再次深入台湾宣传爱国统一思想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职 务离开广州,并于1918年6月6日携胡汉民等人从汕头乘船前往日本,途经台湾,并于次日下午抵达基 隆.在启程去日本前夕,他便得知台湾人民自辛亥革命以来革命情绪高涨,回归祖国的呼声越来越强,因 此,他准备前往台湾,和台湾同胞见面并宣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张和统一思想,以唤醒台湾人民的 民族意识.据随行的戴季陶称,中山先生原拟在台湾稍作停留,藉机向台胞"发表意见,宣传主义,唤起民族 意识,鼓吹爱国精神,台湾同胞也很喜欢,以充分的热诚,准备欢迎.然而台湾总督府,用尽阻挠方法,不使 我中山先生与台湾同胞晤谈.总理一到台湾,台湾官宪即派员到船中,招待总理一行;直驱到台北,翌晨便 开船向神户去."151"由于日本殖民当局害怕孙中山宣传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唤起台胞抗日救国斗 志,蛮横无理的拒绝了孙中山上岸的请求.孙中山看到近在咫尺的祖国领土却不能上岸,心情十分沉痛,只 得在基隆港作短暂停留后并于次日转赴日本.孙中山与台湾人民失之交臂,他怀着对台湾骨肉同胞的深情 厚意,遗憾地离开了基隆港,给台湾同胞留下无限遗憾. 孙中山每一次到台湾,都给日本铁蹄下的台湾同胞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在孙中山革命实践,理论 演说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台湾民众抗日救国意识日益觉醒,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志越发高涨,他们 投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 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 抗日本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果. 1.在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的影响和指导下,台湾抗日救国武装起义不断高涨辛亥革命的胜利,给 台湾人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他们奔走相告,欢呼大陆革命的成功,当时歌颂革命和新思想的《新三字 一 经》,描写辛亥革命的通俗小说《孙逸仙演义》,《辛亥革命演义》等纷纷传人台湾,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的 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民众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的高涨. 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影响和指导下,台湾人民自191:2年至1915年,先后在南投,嘉义,台 中,台南,苗栗和台北等地,多次发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与此同时,罗福星,林祖密等一批台 湾同胞在孙中山先生的鼓舞下回到祖国大陆参加辛亥革命,并在台湾领导抗日运动.1912年8月,受孙 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党人的指示,罗福星再次回到台湾,经常往来于台北苗栗之间从事抗日活动,组建"中 国同盟会台湾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就秘密发展了500余人;积极筹划台湾起 义,并于1913年领导台湾同胞在苗栗发动抗日复台的武装起义.由于起义泄密,有1211名起义者被_日 本警方拘捕,罗福星和其他20多位革命志士慷慨就义,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与 此同时,余清芳,蔡清琳,林启桢,李阿齐等人纷纷领导和发动了台湾民众的抗日起义和武装斗争. 虽然这些抗日武装起义和抗日斗争都先后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日本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但这不仅 表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影响力已深人到台湾民众的内心深处,而且进一步 唤醒了台湾民众的民 族意识,增强了他们同日本殖民统治者作坚决斗争的决心,表达了他们心系祖国大陆以及要求回到祖国 怀抱的强烈愿望. 2.孙中山革命思想及其伟大实践,鼓舞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投身中国革命事业在孙中山伟大革命 第3期李本义: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59 思想和革命实践的影响下,一批台湾同胞摆脱Et本殖民统治,毅然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参加孙中山领 导的中国革命.台胞林资铿在甲午战后把变卖的全部家产献给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本人回到大陆加入 中华革命党,1925年在闽南被军阀孙传芳部下杀害.1924年,台北人李友邦回到大陆参加黄埔军校第2 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此外还有一批台湾青年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悄然来到 祖国大陆,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并于1926年底成立了"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后改组为"台湾革命青 年团",号召台湾青年投身中国革命运动,以达到打倒殖民台湾的日本军国主义的目标,有力推动了台湾 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台湾大部分抗日志士如林薇阁,蔡惠如,林祖密,罗福星,许南英,蔡胃水,翁俊明 等人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的影响,积极投身中国革命,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渴望台 湾早日复归祖国,奔走于台湾,大陆和日本东京等地,发展革命同志,组织革命团体,开展革命斗争,其中 大部分人在孙中山逝世后都壮烈牺牲. 这些爱国志士,只是台湾同胞中的典型代表.在内忧外患,大敌当前的特殊时期,在孙中山革命事业 的影响下,大批台湾同胞满怀抗日救国,祖国统一的壮志,来到祖国大陆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为中国的民 主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志士英雄是台湾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为中华民族 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真切表达了台湾人民对孙中山和对中华民族的真情实感,以及他们为维护祖国统 一 而英勇奋斗的坚强决心. 3.为扞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军民浴血奋战,为台湾回归祖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打败日本法西 斯,取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是全体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尽管台湾当时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但 台湾同胞为了祖国的统一,同祖国大陆人民一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掀起了台湾人民武 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高潮. 1895年6月至10月,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为反对割让台湾给日本,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日本侵略 者的武装斗争.台湾各族人民纷纷组织义军,徐骧,姜绍祖,吴汤兴等人领导的义军,大小20余战,歼灭 大量日军.爱国将领刘永福被举为义军首领,亲率义军坚守台南,并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积极领导全台 人民的抗日斗争.各路义军在饷械短缺,清政府严酷封锁救济物质等十分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凭着满腔 忠愤,与日本侵略者坚持了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台湾军民的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却经过5个多月的激 烈战斗,打了大小一百多仗,英勇地抗击了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个海军舰队的进攻,打死打伤日军 三万二千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6]z3o.此后,台湾军民的抗日斗争--N也未曾停息,而且在 1907,1915年间举行了10余次规模较大的抗日武装起义,其中着名的有:1907年11月蔡清琳发动的新 竹北埔起义;1913年12月罗福星发动的苗栗起义;1914年5月罗臭头发动的嘉义六甲起义;1915年7 月余清芳,江定发动的噍吧年起义等.在日帝殖民统治的前20年中,台岛起义烽火连绵,此起彼伏,沉重 地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英勇抗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保家 卫国的可歌可泣的悲壮一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日益 高潮,并与祖国大陆革命斗争密切联系,成为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1年,台湾知识分 子创办"台湾文化协会",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成为台湾抗日民主运动的主力.1922年,台湾青年纷纷 内渡,在广东,北京,武昌,上海,南京等地着手组织革命团体,积极筹谋台湾革命,推翻日本在台湾的殖 民统治,呼吁大陆同胞关注台湾,使台胞在祖国援助之下,发展革命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台湾各 地工会和农会纷纷建立.1928年4月,台湾籍共产党员林木顺,谢雪红等人在上海成立台湾共产党.此 时,台湾各种政治力量迅速组合,首次出现台湾历史上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局面.台 湾高山族同胞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屠杀,于1930年10月举行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捣毁10余 处日寇警察所,毙伤日寇百余人.台湾的民族民主运动虽然遭到日本殖民统治者的全面镇压,但台湾人 民并没有被征服,继续以各种形式同日寇展开斗争.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高潮 中,台湾同胞一方面在岛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另一方面组织5万多人的台湾义勇总队,渡海翻山,回到 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 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止过,有65万余台湾同胞为抗击日寇 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4卷 而牺牲,有数以百万的台湾同胞被日寇杀害.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维护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O年的浴血苦斗,宝岛 台湾终于从日寇的铁蹄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四 综观台湾的历史,就是一部台湾人民为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就是 一 部台湾回归祖国,重新纳人中国版图,用事实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历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饱受近代列强侵略的中国人民将誓死扞卫国家领土主权,决不容许任 何分裂国家领土的行为,决不容许自己失而复得的神圣领土得而复失.台湾光复的历史表明,台湾同胞 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和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两岸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必 将成为促进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历史已经证明,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O年间,日本企图永久霸占台湾的 "皇民化"殖民主义统治,始终未能泯灭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意识,始终未能改变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认 同;今天,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决 不可能让"台独"势力 "去中国化"和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历史将再次证明,日本殖民时期的"去中国化" 未能成功,"台独"分 子在台湾推动"去中国化"的努力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孙中山集外集补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孙中山.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费毓龄.孙中山三次赴台的革命活动【N].解放日报,1981—10—08 【5]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1. 【6】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责任编辑:雷丹,罗炽】 HistoricalPracticeandPromotion:OnDrSunYat-sen'SRoleinAccelerating Taiwan'SReturntoChina LIBen-yi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HubeiUniversity,Wuhan,Hubei430062,China) Abstract-Tounifythecountry,SunYat-senpaidmuchattentiontoTaiwanpeoplewhowereunderJapanesegovernmentin everyminuteinhisleadingChinesedemocraticrevolution.He,regardingTaiwanasoneofkeybasesforhisrevolutionary undertaking,enteredtheislandofTaiwantointroducehisrevolutionarythoughtsandledthepeopletocarryoutrevolutionary fighting.SunYat-SellmadesteadydecisiontohberateTaiwanfromJapanesegovernment.Hisrevolutionarythoughtsandpractice evokedTaiwanpeople'Sconsciousnessofnationalityanddemocracy,stimulatedtheirrevolutionarycombativeness,and acceleratedthecomingoftheirliberatingclimax.TaiwanpeopleactivelyjoinedthefightingagainstJapanesewithchina'S mainlandpeople,andfinallyachievedthegreatliberation.IthadwrittenabrilliantchapterofTaiwanandmainlandpeople fightingforreunificationinthehistory. Keywords:SunYat-sen;Taiwan;reunification;practice;impact
/
本文档为【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