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魂牵梦绕的地方

魂牵梦绕的地方

2018-03-14 8页 doc 59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魂牵梦绕的地方魂牵梦绕的地方 ——姜东瑞教研员来我校送课传经 龙珠中学建校不足两年,但学校领导、老师都憋着一股“苦练内 功,狠抓质效”的劲儿。因为学校校长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是学校 的生命线,于是建校伊始就准确而迅速地定位学校的教学思路:以提 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依托、以校本教研为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提 升教师的素质,力争在南山区此次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滚滚洪流 中,顺势而上,有所作为! 10月12日下午,南山区语文教研员姜东瑞老师受龙珠中学诚挚邀请,欣然来校送课传经,她质朴而又饱含激情地与龙珠师生分享她 的教学风采与教育人生。 ...
魂牵梦绕的地方
魂牵梦绕的地方 ——姜东瑞教研员来我校送课传经 龙珠中学建校不足两年,但学校领导、老师都憋着一股“苦练内 功,狠抓质效”的劲儿。因为学校校长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是学校 的生命线,于是建校伊始就准确而迅速地定位学校的教学思路:以提 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依托、以校本教研为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提 升教师的素质,力争在南山区此次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滚滚洪流 中,顺势而上,有所作为! 10月12日下午,南山区语文教研员姜东瑞老师受龙珠中学诚挚邀请,欣然来校送课传经,她质朴而又饱含激情地与龙珠师生分享她 的教学风采与教育人生。 河南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得者、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其中任何一项荣誉于教师而言,都可 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可我们眼前的这位老师,“山高人为峰”, 硬是将这四项荣誉悉数收入囊中,她就是南山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姜东 瑞老师。一件素色的外套、一袭花色的长裙,素面朝天的姜老师优雅 地站在初一(6)班学生与全体教师面前,自始至终保持着善性而得体的笑容。 姜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课文是鲁迅的《风筝》。鲁迅先生的文 章素以深刻冷峭见称,《风筝》一文也不例外。面对初次见面的学生, 姜老师以学情定教法,游刃有余地将学生引入课文,进行着有质量的 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纵观整个课堂,有几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镜头一:以课前齐唱、话家常的形式与学生展开情感互动,春风 化雨般地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随之活跃! 镜头二:以“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说的是你所熟悉 的哪位作家?”、“‘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说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哪位小英雄?”问题入手,把脉学情,果断调整 预设的,放弃了准备好的。从容不迫地用一支粉笔、一 个黑板、一张嘴成功地“拿下”这篇课文。 镜头三:以全班默写、两个学生台前默写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 的预习情况。反馈结果,姜老师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虐杀”的 “虐”字默写错。姜老师以“说文解字”的形式启发学生从会意字的 角度将“虐”字理解为躺着的老虎爪子朝外以保持警惕。学生们呵呵 一笑,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字形。紧接着,姜老师要求学生将“虐”字 再多写两遍,如此一来学生势必记得更牢。教学微环节,她一以贯之, 且行之有效。 镜头四:当姜老师准备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分别读课本的3、 4段时,敏锐的她发现有些学生在笑。她心领神会,于是笑吟吟地公 布了她的发现,改请愿意朗读的学生自愿站起。令所有人始料不及的 是,读第3段时,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朗读;读第4 段时,女生情况亦如此。有群体的效应的自发朗读,情绪的饱满与情 感的投入自然不言而喻,而这一“突发事件”源于姜老师的敏锐发现 与机智应变。 镜头五:姜老师范读第五段。当她一朗读课文,仿佛就是一位声 情并茂的优秀演员,抑扬顿挫的声调、瞬息变化的情紧紧抓住了每 一位师生的心。“练功力”三个字在此时分量很重! 镜头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学生质疑。姜老师语音刚落, 初一(6)班学生的手不断举起,如同雨后的春笋。是啊,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于初一学生而言费解的课文,同 时也被眼前这位姜老师深深迷住,课已结束仍围其左右、依依不舍。 姜老师一席结语“教学应使学生带着问题来,也应带着更深的问题走” 使在座的教师陷入了更多的沉思。 苏轼认为作文的第三重境界是“与绚烂于平实”,其实为人亦复 如此。作为姜老师的学生,我无力对姜老师的课作过多的置喙,但是 孟子认为“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 肢之于安佚也,性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相通。透过姜老师的 授课与随后的报告,我从她身上感受不到丝毫的花哨与矫情,迎面扑 来的满是她质朴的内心、娴熟的教学艺术与执著的事业追求。聊以姜 老师在报告中提及的一则自身成长的故事与同仁共享“有段时间,我 几乎丧失了提升自己的念头,繁重的家庭琐事压得我只想教好书即 可。可是有一天,我喜欢养蚕的儿子带回了一些蚕。看着蚕不停的进 食、不停的生长,随之通体透亮进而萌生了强烈的吐丝愿望。看着蚕 一点点用丝将自己包裹,直至它破茧成蝶。我突然领悟,蚕不是在作 茧自缚,而是在放飞生命。于是从化身为蝶的蚕身上,我获取了人生 的启迪与前进的力量”!从姜老师动情而又专注的珠玑言谈中,我感 触良多,信手拈来一句,权作小文的标题“讲台,魂牵梦绕的地方”。 姜老师此次来校授课及专题报告是我校一直践行校本教研的重 要组成部分。她以“青年教师从何处着力”为题现身说法,“挖潜力、 练功力、养定力、增魅力”等着力点深深地激励着年轻的龙珠教师迅 速成长。 小注:在仔细听取姜老师讲座时,我深深感动于她在讲述“那蚕、那情”时的投入与激 情,生怕自己言不及义,特从姜老师处索取《那蚕,那茧,那情》一文,与同仁共享! 放下儿子的电话,突然想起了 “作茧自缚”,又联想起了他上小 学时候养蚕的事。 那时,儿子才上小学一年级,正是养蚕的季节,儿子几乎天天嚷嚷着要养蚕,但是因为忙,实在顾不上那么多“嘴”,再者也不知道 到哪去给他找蚕子,所以也就没有当回事。有一天,儿子放学后比任 何时候都回来得早,还没进门就大叫:“妈妈,快来看,同学给我的 蚕子。”“好好好,那你就养着吧。”可能是儿子兴趣正浓吧,他丝毫 没注意我的态度,忙着去找盒子,去找棉絮,去营造蚕的“安乐窝” 了。 到底是个孩子,耐不住性子,起初一放学,儿子就先直奔蚕盒而去,把蚕盒子端到明亮的地方,打开一层层包裹着的棉絮,好像要完 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创设一件惊世的得意之作。有时候甚至边看 求情说:“蚕宝宝,你怎么还不出来呀,我好想看看你是什么样子。” 看着孩子那种期盼的样子,我也跟他一样,凑上前去观察一番,安慰 他说:“别着急,该出来的时候自然就出来了,不到出来的时候你急 也没用。要耐心的等待,不要天天看,它不出来就是你天天看的原因。” 听我这么一说,儿子似听非听、似信非信地把蚕盒子放好,做作业去 了。但是毕竟是孩子,虽然不像开始那样每天看几次,但还是禁不住 蚕的诱惑,每天都有惊喜的报告:这个蚕卵发点黄头了,那个蚕卵发 灰了,这个蚕卵变黑了,哇!小蚕儿出来了!蚕宝宝出来了,儿子一 连高兴了几天,给蚕换新鲜的桑叶,用羽毛小心翼翼地把蚁蚕轻轻地 挑到桑叶上,看着儿子颤抖的小手给蚕换新鲜叶子的样子,那庄重的 神态真不亚于母亲对爱婴的呵护。 蚕慢慢长大了,蜕了一次又一次的皮,但是儿子看蚕的次数也少了,最后连看都不看,更别说清理“蚕窝”换新鲜的桑叶了。这时, 无暇顾及蚕的我倒是代替了儿子的工作。从小看见虫子就害怕的我不 得不天天面对虫子似的蚕儿。没有桑叶,每天就去买来最新鲜的笋叶, 或者亲自满校园或家属院去找榆树上刚生出来的嫩叶,洗净、晾干, 清理,换叶,有时候我也会像儿子那样仔细地端起蚕宝宝的“小巢”, 审视了又审视,端详了又端详:用心倾听着蚕咀嚼桑叶的声音,仿佛 欣赏世间最美妙的音乐,看着蚕儿体液有节奏的一歙一合的“呼吸”, 又似观赏动物界最美妙的舞蹈。 有一天,儿子心血来潮又光顾起蚕宝宝,他突然大喊起来,“妈妈,快来,快来看呀,有两只蚕爬到外边了,另外几只还想往外爬呢!” 我放下正在批改的作业,赶紧起身:“噢,想来是蚕在寻找合适的地 方结茧了。”母子两个一阵忙乱,折了几支扫把上多叉的竹枝,洗干 净,擦干,放到蚕的小巢内,给蚕搭建了作茧的支架。然后叮嘱儿子: “不要惊动它,更不能触摸它。”“蚕是怎么结茧呢?”“不知道,我 们可以观察。”这时母子俩有了共同的“事业”,放学后,我们共同观 察蚕儿,带着希望,带着期盼,带着联想,带着想象…… 蚕在我们母子俩的祈祷中、祝愿中,终于吐丝了:一条条成熟的蚕拖着肥胖的、一碰甚至就会皮破的身体,寻找着多边多角地带,它 们不停地仰起头环顾周围,似乎在诉说,在翘望,在寻找。它们的身体最大限度的伸展着,最大限度的侧曲着,最大限度的仰合着,最大限度的探寻着——生命的精华“丝”就是这样在多边角的支架中一根根被拉出来,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从这一头到那一头,从这一点到那一点……。起初,一根根细丝,丝丝可见,小蚕儿有节奏的、有韵味的在支架间跳跃着柔软而有韧性的舞蹈。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再去看它时,薄如蝉翼的茧的轮廓已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可是再看那茧中的蚕儿,我和儿子不由得被震惊了,那蚕,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那白而透亮的躯体变得萎黄而毫无光泽,那释放着生命张力的躯体失去了弹性,但仍在在艰难的抽着丝,它宛如一个生命将尽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一豆灯光下摇曳着生命的挽歌。蚕儿,可爱的小蚕儿,你为什么把自己包裹起来?你为什么要作茧自缚?你为什么要制造昏天地暗?为什么?为什么?那一刹那,我觉得蚕好惨哪!尽管我知道蚕结茧并非是生命的完结,而是生命升华的炼狱过程……又过了一段时间,蚕蛹完成了生命的蜕变,变成美丽的了成蛾,一只只破茧而出,破茧而飞,他们荡起生命律动的双翅,双双跳起生命延续的舞蹈。多美啊!可爱的小生灵,是你告诉了我,什么是生命的升华,在生命升华之前又要经历怎样的生命的痛苦和磨难,这样的“作茧自缚”值得! 不由得又回想起儿子刚才的电话。儿子说,这一段考级忙得 天昏地暗;我也一样,工作上忙得地暗天昏,想一想咱们都是在作茧。蚕作茧是为了生命的繁衍,而我们的一次一次作茧为了什么?我想,我们没有白天晚上,我们正是为了生命中的那份充实,为了生命中的 那份价值,为了生命中的那份拼搏,为了生命中的那份意义……我们 的作茧自缚,正是为了积聚那破茧、破壳的能量,正是为了实现生命 价值的一次又一次的放飞,因此,这样的“作茧自缚”,不也很值得 吗?
/
本文档为【魂牵梦绕的地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