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

2019-04-20 7页 doc 21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 行对策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思维”概念的兴起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我国互联网行业出现了迅猛的发展。2017 年 1 月22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6.95 亿,占比达95.1%,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
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 行对策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思维”概念的兴起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我国互联网行业出现了迅猛的发展。2017 年 1 月22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6.95 亿,占比达95.1%,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 亿。可见,绝大部分网民有着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也从商品的流通、交易模式,消费者的消费、支付习惯等商品、资本流通的多个方面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仅仅十年间,互联网信息技术就从单纯的被银行作为一种内部信息化渠道发展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支付、消费与融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重视作为其基础支撑的“大数据技术”的优化整合,具有操作便捷高效、客户体验优越、平台开放共享等许多新特点。在这种模式下,金融业的信息壁垒被打破,市场参与程度大大加深,互联网金融市场有效的拓宽了传统金融市场的服务渠道,使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金融服务,并从中获益。同时,基于互联网基础发展的各种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有效的激发金融市场的活跃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硕士毕业论文辅导老师Q : 1966715440的成功,并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目前正在借鉴互联网企业金融业务创新的优秀经验,积极布局渠道、电商平台的构建与优化,结合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在这轮互联网金融浪潮中领航争先。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积极融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变革之中,以互联网技术为“武器”的银行业同业竞争也将逐步展开,从过去的“双方对战”变成“多方厮杀”,商业银行面临的局面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1.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从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角度出发,阐述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渊源与发展现状,剖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多方面影响,揭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策略、方法和SWOT 评估,探讨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能够采取的策略方向和应对举措。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明确研究思路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国外互联网金融概述。本章对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具体可分为欧美互联网金融(国外又称为电子金融)的业态、国外征信行业的发展现状两个方面。 第三章,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本章简要描绘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四章,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所产生的复杂影响,本章立足于 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利用SWOT 分析法,归纳当前商业银行融入互联网业务的举措。 第五章,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的策略分析。剖析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可行策略,总结商业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方向。 最后,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 2 欧美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2.1 欧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90 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欧美金融市场开始创新其业务模式,一批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金融企业或金融业务纷纷显现,包括1992年创立的最早的电子券商E*Trade、1995 年成立的全球首家网络银行:第一安全网络银行(SFNB)、1995 年成立的全球首家保险电子商务网站INSWEB 以及1998 年Paypal 开辟的网络基金销售业务等等,这些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雏形,并在十多年的实践中走向完善。21 世纪以来,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逐步开始普及,电子商务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由此引发的更大的巨大市场需求带来金融业对于新服务的探索;同时,电子商务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开始基于自身平台,涉足金融业务。 当前,互联网支付、互联网银行、P2P 网络借贷、互联网证券、众筹、融资以及互联网保险,是美国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尽管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金融业务理念与模式主要还是借鉴于国外互联网金融。相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在不断的摸索当中,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更加健全、业务模式更加合理,配套法规更加科学完善,所以本节从支付、间接融资与网络资产管理三个方面去解读欧美国家的互联网金融现状,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1.1 支付领域 Brett King 在其2013 年的著作《Bank3.0》中,对部分国家的移动支付服务的时间进行总结:随着云计算技术与全新基于IP 的零售POS 服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户将会接受使用手机支付,这使他们不必限制在VISA、美国运通与万事达信用卡的使用中,他预测这一现象将使得消费者与零售商在未来占据支配地位,并且P2P 支付以及云计算POS 系统对商店的冲击将使VISA、美国运通与万事达信用卡等产品丧失实际价值。并且一旦满足条件的支付技术条件成熟出现,那么基于实体卡的支付模式将被迅速取代,到那时,围绕“移动”为中心打造的金融生态系统将会成为金融行为的重要核心。Brett King 清晰的指出了未来支付的发展方向:从基于“卡介质”及其“相似介质”的支付方式正向无卡/无钞情景支付模式的转变。 ............................. 2.2 欧美互联网金融征信现状 美国信用体系分为商业信用与个人信用,对应的征信体系分为机构征信与个人征信,本段在这里主要介绍个人征信现状。美国在早期,由于对于信用数据的处理能力有限,对融资方的选择往往是其“资质”更易于统计、量化与处理的商业客户,形成了商业信用。当时,整个社会对个人信用的规范十分不到位,欺诈现象普遍。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存储与处理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直至1860 年,美国第一家信用局在纽约诞生,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开始发展。在150多年的发展与整合过程之中,当前美国个人征信市场主要以艾可飞(Equifax)、益百利(Experian)和环联(TransUnion)三大信用局为主,呈现三足鼎立的市 场结构。 FICO 模型美国是信用评分体系的,是美国信用局对个人信用评分是最广泛运用到的评分模型,因其开发公司Fair,Isaac and Company(费埃哲公司,简称FICO)而得名。尽管美国很多公司开始尝试引入外部数据以加强其评分模型的评价能力,但是其模型的核心指标还是依赖于FICO 而设。 FICO 评分模型的核心原理是:将用户信用的历史记录与自身数据库中的全部信用记录相比较,检查目标信用记录与那些经常违约、恶意透支乃至申请破产的那些陷入财务困境的信用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相似性,如果存在相似性,那么目标信用记录在未来有可能变得更坏,向该信用拥有者借款风险会比较高。FICO评分模型所关注的个人行为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以往偿还历史(past paymenthistory)、信贷欠款数额(amount owed)、立信时间长短(length of credit history)、新开信用账户(new credit)以及信用组合类型(type of credit use)。可以说,FICO 关心的个人以往行为产生的信用信息,并且对于近期发生的行为会赋予更好的权重。FICO 评分模型实际上是基于上述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对个人标准化信用信息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 .................................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7) 3.1 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17) 3.1.1 第三方支付 (17) 3.1.2 互联网融资 (19) 4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SWOT 分析 (28) 4.1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SWOT 分析法 (28) 4.2 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29) 5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的策略分析 (40) 5.1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可行策略 (40) 5.1.1 围绕客户需求,加强渠道建设 (40) 5.1.1.1 线下业务线上化 (41) 5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的策略分析 5.1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可行策略 5.1.1 围绕客户需求,加强渠道建设 渠道建设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整合商业银行的柜台、客户经理、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形成统一的渠道网络。借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样化渠道与客户产生联系,并且通过渠道的选择减少业务操作的重复性。渠道建设在银行业早已有之,但是并没有受到重视,国内商业银行一直将之看作是物理网点的延伸,其对于金融产品营销渠道的认知与互联网企业截然相反。商业银行追求“大而全”的物理网点,利用员工面对面的营销实现产品的销售,通过网店的分布,实现“物理空间”转化为利润;而互联网企业,依托于互联网平台,从客户角度出发,通过创造良好的“客户体验”吸引与凝聚客户,实现“用户粘性”创造利润。 随着互联网已经覆盖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社会走进了“渠道为王”的时代,对于营销渠道的精准解读直接决定者成败。以淘宝、京东为代的线上B2C 电商平台的成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灵感,即依托于自身强大的线下渠道,拓展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因而,传统商业银行需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现有业务和管理,推动自身互联网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不断扩大客户服务口径,开拓新渠道。 .............................. 结论 互联网金融起源于欧美国家,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较早就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与研究,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欧美国家有着较成功的商业案例、健全的征信体系、以及包容的监管体系。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国内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创造出了许多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服务。在此背景下,发展势头迅猛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对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传统稳固地位产生了挑战,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服务模式等方面,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与改进。 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互联网投资等形式,并且正在开辟重视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的更多新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信用中介的金融中介职能被弱化,撼动了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还带来了用户消费习惯、金融竞争格局等商业银行所面临商业环境的大幅改变。 运用SWOT 分析法发现,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具有资金规模优势、网点渠道优势、银行业牌照优势、风险管理与控制优势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具有体制僵化、人才流失严重,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产品集成度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储存与处理能力整体落后等方面的劣势。从外部来看,商业银行具有把握政策优势、稳固领先地位,以及发力移动金融、卡位客户资源的外部机会,以及金融脱媒加速、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思维颠覆银行商业模式与商业环境等外部风险。因而,商业银行应当科学研判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从重视客户需求、加强渠道建设、抢占支付市场、发力供应链金融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举措。 综合来看,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未对商业银行造成致命威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采取的策略方向,就是稳固自身在企业端的优势地位,并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有益之处,抢占个人客户市场,保证自身持续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略)
/
本文档为【企业管理硕士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对策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