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选择题集锦

2019-08-15 29页 doc 48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选择题集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选择题集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包括()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A课程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 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 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的是()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 A展示型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 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 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规格 E教科书 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 A典型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发展性 E具体性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A教育实验实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习惯 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 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 A作品意义的说明 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C系列作品 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 一、单选(20题 2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成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A.被动学习 B.主动学习 C.机械学习 D.他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激发学习动机 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 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A.范围 B.范围和性质 C.性质 D.范围或性质 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 A.展示型 B.理想型 C.评价型 D.课堂型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 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的是() A.语文 B.数学 C.政治 D.体操 1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A.内容 B.手段 C.方法 D.程序 1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教师培训》 C.《学校质量》 D.《今日之教师》 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2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 D.教师培训 二、多选题(5题 10分) 2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取原则是() A.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与学生的经验联系 B.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C.鼓励动手,重视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相联系 D.注重综合,注意各科知识相联系 E.便于考试得高分 22、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包括() A.国家 B.地方 C.农村 D.城市 E.学校 23、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 A.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入 B.通识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C.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D.教师对自己在学习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 E.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的标准 24、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征有() A.自主 B.探究 C.合作 D.默写 E.死记 25、“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具体实施包括() A.为实践者的知识保密 B.收集资料和理清情境 C.形成行动策略 D.实施与检验行动策略 E.寻找研究的起点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B 12、A 13、C 14、A 15、B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二 (四川2008年10月自考试卷) 一、单选(20题 2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成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A.被动学习 B.主动学习 C.机械学习 D.他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激发学习动机 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 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A.范围 B.范围和性质 C.性质 D.范围或性质 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 A.展示型 B.理想型 C.评价型 D.课堂型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 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的是() A.语文 B.数学 C.政治 D.体操 1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A.内容 B.手段 C.方法 D.程序 1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教师培训》 C.《学校质量》 D.《今日之教师》 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2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 D.教师培训 二、多选题(5题 10分) 2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取原则是() A.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与学生的经验联系 B.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C.鼓励动手,重视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相联系 D.注重综合,注意各科知识相联系 E.便于考试得高分 22、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包括() A.国家 B.地方 C.农村 D.城市 E.学校 23、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 A.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入 B.通识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C.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D.教师对自己在学习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 E.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的标准 24、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征有() A.自主 B.探究 C.合作 D.默写 E.死记 25、“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具体实施包括() A.为实践者的知识保密 B.收集资料和理清情境 C.形成行动策略 D.实施与检验行动策略 E.寻找研究的起点
/
本文档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选择题集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