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三章 针灸作用的特点

2017-09-19 12页 doc 68KB 1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三章 针灸作用的特点 ※ 第一节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2.针灸刺激是一种,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  ,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 3.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各器官功能几乎均能发挥 、 、的综合调节作用。 4.无论对机体正常状态或病理状态,针灸都提高了体内调节系统的,增强了 ,但对不同机体状态表现不同。对病理态呈现;而对正常态呈现 ,表现为对随后受到干扰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偏离度显著减少。 5.穴位功能特异性主要表现为、、。 6.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以一步及 。 7.影...
第三章 针灸作用的特点
※<第一节 习> 第一节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习题及 一、填空题 1.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2.针灸刺激是一种,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  ,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 3.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各器官功能几乎均能发挥 、 、的综合调节作用。 4.无论对机体正常状态或病理状态,针灸都提高了体内调节系统的,增强了 ,但对不同机体状态表现不同。对病理态呈现;而对正常态呈现 ,表现为对随后受到干扰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偏离度显著减少。 5.穴位功能特异性主要表现为、、。 6.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以一步及 。 7.影响针麻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8.穴位主治功能的相对性主要表现为、。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针刺麻醉手术既可以镇痛,又能增强机体相关的调节机制,还能调节免疫,体现了针灸作用的什么特点:( ) A.双向性调节 B.整体性调节 C.综合性调节 D.自限性调节 E.品质性调节 1.天枢穴既可通便,又可止泻,体现了针灸作用的什么特点:( ) A.良性、双向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功能性 E.早期性 2.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部分失神经支配者比完全失神经支配者效果好,体现了针灸作用的什么特点:( ) A.良性调整作用 B.双向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E.综合性 3.大椎穴可以退热,曲池、合谷也可退热,说明腧穴功能具有:( ) A.特异性 B.相对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E.良性调整作用 4.足三里穴较其他腧穴有明显的促防卫免疫作用,可使白细胞吞噬指数上升,吞噬能力提高,说明腧穴功能具有:( ) A.特异性 B.相对性 C.功能性 D.早期性 E.良性调整作用 (二)B1型题 A.个体差异 B.心理因素 C.腧穴特异性 D.针灸作用的功能性 E.针灸作用的整体性 1.循经感传的差异对针灸作用的影响反映了。 2.暗示对针灸作用的影响体现了的作用。 3.针灸治疗面瘫对部分失神经支配者比完全失神经支配者好,体现了。 4.针灸治疗急性心梗,既可缩小梗死范围,提高心肌收缩力,也可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体现了。 A.腧穴的功能特异性 B.腧穴的相对性 C.个体差异 D.良性调整作用 E.针灸作用的综合性 5.足三里穴主治胃肠病,但还可治疗高血压、休克、心律失常等,体现了。 6.天枢穴可以通便,还可以止泻,体现了。 (三)X型题 1.针刺麻醉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 ) A.情绪 B.暗示 C.精神 D.分心 E.入静诱导 2.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通过什么来体现:( ) A.情绪反应 B.循经感传程度 C.自主神经功能的稳定程度 D.痛情绪成分 E.躯体神经 3.机体对针灸效应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 ) A.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 B.自主神经功能类型 C.皮肤的电敏感性 D.疾病证候 E.痛阈和耐痛阈的高低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包括:( ) A.穴位特异性 B.得气状况 C.个体差异 D.时间因素 E.心理因素 5.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有:( ) A.良性、双向性 B.整体性、综合性 C.功能性、早期性 D.单向性 E.暗示性 三、改错题 1.腧穴功能具有特异性,在对膀胱收缩的影响方面,膀胱俞、次髎、中极穴没有三阴交、阴陵泉、阴谷穴有效。 2.肺经腧穴可以治疗肺系、咽喉病变,太渊、列缺穴侧重于咽痛,少商、鱼际穴侧重于治疗咳嗽。 3.正常生物体的针灸效应具有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循经感传越显著者,针刺镇痛效果越好。 4.不同证候患者,其针刺效应有差别。 5.心理因素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但躯体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6.针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不受暗示的影响。 7.分心可影响针刺镇痛效果。 8.针灸效果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 四、简答题 1.何为针灸耐受? 2.简述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 3.简述心理因素对针灸作用的影响。 4.简述腧穴特异性对针灸作用的影响。 5.简述个体差异对针灸作用的影响。 6.简述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 7.简述针灸作用的良性调整作用。 五、问答题 1.试析心理因素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2.如何理解穴位特异性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3.试析针灸得气的临床意义 5 ※<第一节 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 2.非特异性刺激,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 3.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 4.调节品质,调节能力,双向调节作用 5.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经脉上的穴位,同经不同穴 6.腧穴特异性,得气与否,个体差异,心理因素以及针灸时效和量效等。 7.情绪变化,心理暗示,精神心理状态,分心 8.腧穴主治范围的相对性,腧穴与脏腑相关的相对性。 二、选择题答案及 (一)A1型题 1.B 2.答:A.天枢穴既可通便,又可止泻,体现了针灸良性、双向性作用的特点. 3.答:D.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部分失神经支配者比完全失神经支配者效果好,体现了针灸作用具有功能性的特点. 4.答:B. 大椎穴可以退热; 曲池、合谷穴也可退热,说明腧穴功能具有相对性作用的特点. 5.答A. 足三里穴较其他腧穴有明显的促防卫免疫作用,也可使白细胞吞噬指数上升,吞噬能力提高,说明腧穴功能具有特异性的作用. (二)B1型题: 1.答:A. 循经感传的差异对针灸作用的影响反映了针灸作用的个体差异。 2.答:B. 暗示对针灸作用的影响体现了针灸的心理作用的因素。 3.答:D. 针灸治疗面瘫对部分失神经支配者比完全失神经支配者好,体现了针灸作用的功能 4.答:E. 针灸治疗急性心梗,既可缩小梗死范围,提高心肌收缩力,还可减慢心率,改善微循 环,体现了针灸作用的整体性。 5.答:B. 足三里穴可治胃肠病,也可治疗高血压、休克、心律失常等,体现了腧穴的相对性作用。 6.答:D. 天枢穴可以通便,还可以止泻,体现了腧穴的良性调整作用。 (三)X型题: 1.答:ABCD .针刺麻醉受心理因素包括:情绪、暗示、精神状态、分心等因素的影响. 2.答:ABCD . 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是通过情绪反应、循经感传程度、自主神经功能的稳定程度、痛情绪成分等来体现的。 3.答:ABCDE.针灸效应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自主神经功能类型、皮肤的电敏感、疾病证候、痛阈和耐痛阈的高低性。 4.答:ABCDE. 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包括穴位特异性、 得气状况、个体差异、时间因素、心理因素。 3.答:ABC.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有良性、双向性 ,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 三、改错题答案及分析 1.答:错。正确应为腧穴功能具有特异性、在对膀胱收缩的影响方面,膀胱俞、次髎、中极穴较三阴交、阴陵泉、阴谷穴有效。 2.答:错。正确应为肺经腧穴可以治疗肺系、咽喉病变,太渊、列缺穴侧重于咽痛,少商、鱼际穴侧重于咽痛。 3.答:对。 4.答:对。 5.答:错。正确应为心理因素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同时躯体运动功能也受到影响。 6.答:错。正确应为针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受暗示的影响。 7.答:对。 8.答:错。正确应为针灸效果不仅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 四、简答题答案 1.针灸耐受是指长时间或反复多次针灸过程中出现的针灸效应降低的现象。 2.答: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状态、个体差异、心理因素等。 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些穴位对某病或某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疗效。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效果,而且是医生用作判断患者体质强弱、正邪盛衰、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与个体间针灸效应的不同称为个体差异。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由于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其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等心理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影响针灸效应。 3.答: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由于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其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等心理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别。 ①心理因素对机体机能有影响。由于情绪不同,可发生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反应,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可表现为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和躯体运动功能(如肌系张和肌肉运动增强)的变化。 ②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有影响。情绪可影响循经感传的显著程度、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稳定性等。从而影响针灸效应。 ③心理因素可影响针刺效果,其中包括情绪、暗示、分心等。 4.答: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些穴位对某病或某系统疾病具有疗效。穴位作用明显,而非穴位大多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穴位的针刺效应和其所属经脉的络属规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经穴位对其所属脏腑器官的影响较异经穴位明显。同经的不同穴位,其主治病证的范围也有所差异,针灸的效应确实存在差异。 5.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体与个体间针灸效应的不同称为个体差异。正常生物体由于其体质、年龄、性别、种族等的不同,其循经感传、针麻效果以及针刺效应有明显差别。而在机体功能在偏离正常状态的情况下,针灸具有促进恢复正常的功效。因此即使使用同样的针灸方法,刺激同样的穴位,对亢进的功能状态,针灸呈现的是抑制性效应,而对低下的功能状态出呈现兴奋效应。 6.答:针灸作用具有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等基本特点。 所谓针灸作用的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当针灸适宜刺激作用于机体后,在通常情况下,使特定病理变化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即使体内失调、紊乱的代谢过程或功能状态得到调整并恢复正常,从而使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协调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和统一。所谓针灸作用的双向性是指针灸作用在方向上具有兴奋或抑制的效应,即在机体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而功能状态亢进时,针灸又可使之降低。所谓针灸作用的整体性就是指其作用的范围具有整体性,即是指针灸机体特定穴位,可对多个脏腑的功能产生影响。而针灸对某一脏器功能的调整作用,是通过对该脏器所属系统甚至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调整而实现的。所谓针灸作用的功能性系指针灸对于功能性失调的疾病具有治疗优势;而针灸作用的早期性是指针灸对于疾病早期或新病的疗效显著。 7.答:所谓针灸作用的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当适宜的针灸刺激作用于机体后,在通常情况下,使特定的病理变化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即使体内失调、紊乱的代谢过程或功能状态得到调整并恢复正常,从而使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协调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和统一。 五、问答题答案 1.答:心理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由于所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不同,其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应变能力等心理因素会有很大的差别。情绪(即情志)是人类的一种短暂的情感反应,属于心理现象。疼觉、视觉、嗅觉、听觉、干渴及饥饿都可诱发情绪活动,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变化,包括自主神经功能、躯体运动功能和内分泌方面的变化,这些统称情绪反应。情绪安定时,循经感传显著程度可以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也较稳定,因而针灸效应大为提高。可见,通过控制情绪,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针灸效应。心理因素对针麻效果也有影响。一般而言,情绪紧张者针麻效果差,情绪安定者针麻效果好。此外,对针麻的认识和信赖程度、思想准确状况、暗示感受性等与针麻效果也有一定关系。 2.答:腧穴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即某些穴位对某病或某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疗效。腧穴特异性首先表现在穴位与非穴位在针灸效应上的差异。穴位作用明显,而非穴位大多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穴位和穴位之间比较在功能作用上同样存在特异性。穴位的针刺效应和其所属经脉的络属规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经穴位对其所属脏腑器官的影响较异经穴位明显。同经的不同穴位,其主治病证的范围也有所差异。针灸的效应也存在差异。 3.答:针灸得气是指针刺穴位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包括受针者的针感和施针者的手下感。针灸得气与针刺疗效关系密切。针刺疗效应包括疗效的有无、疗程的长短和预后的好坏。《灵枢·小针解》指同:“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进一步指出:“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这均指出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效果,而且是医生用作判断患者体质强弱、正邪盛衰、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针灸得气是针刺施术技术的标志得气是施针者的针刺操作技术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应采取何种后续手法的基本准则。  5 ※<第二节 习题> 第二节 针灸作用的时效特点习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 1.针灸时效是指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以及针灸效应产生的。针灸量效是指与其所引起效应的关系。 2.针灸时效与针灸量效不能截然划分,因为、、等都是决定针灸刺激量的因素。 3.运用的时间节律取穴进行针灸的方法就是传统针灸学的主要思想。后世创造了多种以时间为条件的针灸方法,如、、、 和 、择时耳穴法等。 4.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与时间的关系称为,可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称。根据这一曲线,可将针灸效应的时间过程分为、和、、。 5.针灸刺激穴位的时间长短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和治疗过程中。 二、 选择题 (一) A1型题 1.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几小时之间为宜。 A.1~3 B.3~6 C.7~9 D.10~12 E.12小时以上 2. 在手法中,施术所持续的时间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亦是手法量学的核心。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几分钟之间为宜。 A.1~3 B.3~6 C.7~9 D.10~12 E.12~24 3.影响针刺效应的决定因素是( ) A.机体的机能状态 B.针刺的刺激量 C.是否得气 D.针刺时机 E.穴位功能特异性 (二) A2型题 1.据实验研究,用电针刺激人体时,哪一种波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 A.疏密波 B.连续波 C.断续波 D.声电波 E.调制脉冲波 2.近似昼夜节律是指周期为24±4小时的生物节律。下列哪种生理活动不完全是近似昼夜节律的 A.尿量 B.血压 C.呼吸 D.核心体温 E.营卫气血运行 (三)B1型题 A.1~3 B.3~6 C.7~9 D.10~12 E.12~24 1.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几小时之间为宜。 2.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几分钟之间为宜。 (四)B2型题 A.1 B.5 C.10 D.30 E.60 F.120 1.据研究,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是不同的。许多实验研究已证实,在急性损伤中留针以几分钟左右为宜。 2.许多实验研究已证实在慢性损伤中留针以几分钟左右为宜。 (五)C型题 A.艾灸 B.电烙灸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实验证实施灸于“曲泽”穴10分钟,穴位表皮温度为42℃,上述何种方法可抑制家兔急性心肌损伤模型心率减慢反应。 A.2Hz B.100Hz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2.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中枢释放不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何种频率的电针,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 3.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何种频率的电针,可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脑啡肽含量不变。 (六)K型题 ①疏密波 ②连续波 ③断续波 ④声电波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实验表明,对小鼠的镇痛效应明显的电针波形为 2.实验表明,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明显的电针波形为 3.临床上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筛选的最佳波形为 (七)X型题 1.古代时辰针灸研究的方法有 A.子午流注针法 B.灵龟八法 C.飞腾八法 D.纳甲法 E.纳子法 F.养子时刻注穴法 2.子午流注针法包括 A.纳甲法 B.纳子法 C.飞腾八法 D. 日运法 E. 灵龟八法 F. 养子时刻注穴法 3.决定针刺治疗间隔时间和次数的因素有 A.气血运行 B.天时季节 C.病性 D.病程 E.患者的体质 F.穴位 4.从艾灸的温度刺激来说,主要影响艾灸刺激参数的因素有 A.艾灸的壮数 B.每壮艾灸的持续时间 C.每壮艾灸的间隔时间 D.温度的幅值 E.温度的升降速度 F.温度的作用面积 5.针灸效应强弱变化和维持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影响针灸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针灸刺激穴位的时间长短,包括 A.单次针灸时间 B.行手法的时间 C.施术次数 D.施术时机 E.两次针灸间隔的时间 F.患病前曾针刺的时间 三、改错题 1.针灸作用的时间过程中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效出现的时间称为潜伏期,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无明显针效,因此针刺尚未发生作用。 2.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对某些器官功能的影响,如对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所致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主要是由于艾绒药性所致。 3.实验证实在临床上,灸量与灸效的关系是灸量越大灸效越好。 四、 简答题 1. 什么是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和后效应? 2. 什么是针灸的时限性?试举例说明。 3. 影响毫针手法量效的因素有哪些? 五、 问答题 1. 电针与手法运针在量效上的差异。 针灸时效研究对针灸施治时间长短有何指导? 5 ※<第二节 答案> 一、 填空题答案 1. 时间因素 时间规律 针灸刺激量 2. 针刺时机 留针时间的长短 间隔时间 3. 气血流注 按时分经 子午流注针法 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日运法 4. 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 时间效应曲线 潜伏期 上升期 高峰期 下降期 5. 一次施术时间 针灸间隔时间 治疗过程中重复施术次数 二、 选择题答案及分析 (一)A1型题 1.答:B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3~6小时之间为宜。故本题所选答案为B。 2.答:A 在手法中,施术所持续的时间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亦是手法量学的核心。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1~3分钟之间为宜。 3.答:A (二)A2型题 1.答:D 据实验研究,用电针刺激人体时,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声电波和调制脉冲波中,声电波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 2.答:C 近似昼夜节律是指周期为24±4小时的生物节律。人体的尿量、血压、核心体温和营卫气血运行基本符合周期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而呼吸的节律低于20小时。 (三)B1型题 1.答:B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3~6小时之间为宜。故本题所选答案为B。 2.答:A. 在手法中,施术所持续的时间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亦是手法量学的核心。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1~3分钟之间为宜。 (四)B2型题 1.答:D 根据研究表明,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人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进行留针观察,结果发现,在急性损伤中,以留针30分钟疗效最佳。 2.答:E 根据研究表明,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人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进行留针观察,结果发现,在慢性损伤中,以留针60分钟疗效最佳。 (五)C型题 1. 答:C 用垂体后叶素经耳静脉注射,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随机用艾灸、电烙灸施灸于 “曲泽”穴,穴位表皮温度为42℃,持续10分钟,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抑制实验模型心率减慢反应,故答案C: 两者均可为正确答案。 2. 答:A 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2Hz的电针刺激,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 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A正确答案。 3. 答:B 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100Hz的电针刺激,可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脑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B正确答案。 (六)K型题 1. 答:D 2. 答:A 3. 答:B 分析:人体容易适应规律脉冲波(连续波)所产生的电刺激,调制脉冲波(疏密波、间断波等)则可相对减少上述电刺激的适应现象,而用不规则的声电波(音乐、语言等)电针刺激人体则不易产生适应现象。应用规律脉冲波、调制脉冲波、声电波电针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声电波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而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则明显优于声电波。故第1题正确答案为D;第2题为A疏密波、连续波和断续波。临床上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筛选的最佳波形为疏密波和断续波两种,即B。 (七)X型题 1.答:ABCDEF,古代时辰针灸研究的方法有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日运法和择时耳穴法,子午流注针法又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F。 2.答:ABF,子午流注针法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等。故ABF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3.答:CDE,两次针刺间隔的时间和针刺次数(疗程)可反映针刺刺激的频率和量的积累。针刺治疗间隔时间和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①病程长短:以中风为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针刺疗效较好,6个月以内者次之,6个月以后者疗效较差,且均有统计学意义。②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说,急性病来势凶猛,症状严重,机体受致病因子的干扰破坏严重,需增加每次针刺时间和缩短针刺间隔时间。而慢性病变,机体受致病因子的作用时间较长,产生的病理变化比较持久,甚至造成陈旧性损害,这时就需要较长的治疗过程,积累针灸的调整效应,改善偏盛偏衰的状况,逐步消除损害。③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和年龄,针刺间隔时间和疗程也不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病性、病程和患者的体质,即CDE。 4.答:ABCDEF,以艾灸的温度刺激来说,主要影响艾灸刺激参数的因素有温度的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艾灸壮数、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等。故ABCDEF皆为正确答案。 5.答:ACE,针灸效应强弱变化和维持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针灸刺激穴位的时间长短也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针灸时间长短包括了一次施术时间、针灸间隔时间和治疗过程中重复施术次数。故正确答案应为ACE。 三、改错题答案及分析 1.答:针灸作用的时间过程中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效出现的时间称为潜伏期,并不等于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没有发生作用,事实上针灸刺激信号在机体的神经系统内积极地进行传导、整合等各种复杂活动,以动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之由弱到强,从量上逐渐积累,为针效显现提供物质准备。 2.答: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对某些器官功能的影响,如对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所致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主要是由于艾灸温热性刺激所致,而艾绒药性在灸疗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 3.答:实验证实,灸量与灸效的关系在临床上并非都是灸量越大灸效越好,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灸量。 四、简答题答案 1.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其效应过程表现为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即先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潜伏期,然后针效迅速上升,在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后,便逐渐下降回落至针前或比针前略高的水平,这一针灸效应随时间而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而针灸效应的时间过程包括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针灸后效应则指停止针灸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 2.答:针灸的时限性指机体对针灸的的敏感性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临床上一些疼痛性疾病如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等,针灸的止痛效果良好,但当针灸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病情又多次反复,甚至有的患者针则止痛,停则痛发。坚持者疗效较好,而不能坚持者疗效不满意。这些均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有关。 3.答:影响毫针手法量效的因素有:⑴作用力方向是决定补和泻量效的重要因素,⑵捻转补泻与作用力大小有直接关系:施行补法时,术者手指轻轻捻转,然后自然退回,形成一个有节奏的捻转频率,达到一定量,以达到徐徐地激发经气的作用,而施行捻转泻法时,术者手指、腕及全臂协调用力,其作用力大,量效容易产生并能迅速激发经气,以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⑶捻转手法持续时间最佳参数,实验已证实,其穴位操作最佳施术参数为每穴1~3分钟,⑷捻转补泻手法作用持续时间最佳参数也与量效有关。 五、问答题答案 1.答: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的刺激方法。电针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仪,通以微量脉冲电流来兴奋穴位组织: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来达到使穴位组织感受到刺激量的作用而引起兴奋。两者针感与传入纤维类别均不同,电针以麻感为主,主要经Ⅱ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Ⅲ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因两者的刺激量不同,其效应也不尽相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对与前阿皮素有关多肽的影响方面较手法运针为佳,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凝集素效价、对动物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以及内脏“痛反应”的抑制效应等电针效果也优于手法运针;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癫痫样放电、降低癫痫患者升高的大脑皮质乙酰胆碱和K+浓度提高降低的Na+浓度等方面均较电针为佳。 2.答:针灸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针灸刺激穴位时间长短是一重要因素。针灸时间长短包括了一次施术时间、针灸间隔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重复施术次数。对于不同针灸效应,施术最佳时间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病情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针刺时间长短、每日次数和疗程长短。⑴留针:是针刺手法操作的重要环节,可使针刺效应得以持续。留针时间的长短可依据气血的运行、天时季节、患者的体质、病情与病程、留针禁忌等情况决定,如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体质强壮者可留针;病久者、正虚者、寒者宜留针,而热证、个别穴位不宜留针。研究也证实,留针最佳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佳,这与古人认识基本一致;⑵针灸间隔时间和重复次数:两次针刺间隔时间和针刺重复次数(疗程)可反映针刺刺激的频率和量的积累。针刺治疗间隔时间和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①病程的长短:病程短者,针刺次数少,疗程应短,反之,针刺次数多,疗程宜长,②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说,急性病来势凶猛,症状严重,机体受致病因子的干扰破坏严重,需增加每次针刺时间和缩短针刺间隔时间。而慢性病变,机体受致病因子的作用时间较长,产生的病理变化比较持久,甚至造成陈旧性损害,这时就需要较长的治疗过程,积累针灸的调整效应,改善偏盛偏衰的状况,逐步消除损害。③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和年龄,针刺间隔时间和疗程也不同。⑶电针的时效:电针的时间不同其产生的针刺效应也不相同。这为制定电针疗程和次数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本文档为【第三章 针灸作用的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