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六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

2017-09-02 8页 doc 21KB 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小学六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 [认识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欣赏故事] 巧 对(两则) (一) 清代初,连山莲塘人彭希商,号会斋,十三岁时即在当时县学就读,学使来查员生的业绩与才学,信口出了一上联曰:“诸肉不如猪肉味”求下联。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时应对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学使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为秀才,据说从此彭族开始成为“书香门第”之家)。后来彭希商由拔贡授...
小学六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
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 [认识对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欣赏] 巧 对(两则) (一) 清代初,连山莲塘人彭希商,号会斋,十三岁时即在当时县学就读,学使来查员生的业绩与才学,信口出了一上联曰:“诸肉不如猪肉味”求下联。彭希商略一思索即时应对曰:“百花怎比柏花香”学使听了非常高兴,称赞这孩子有出息,以此正式名列泮庠(即成为秀才,据说从此彭族开始成为“书香门第”之家)。后来彭希商由拔贡授福建泉州府教授(学政官)颇有声望。 (二) 清代中叶,连山和睦乡的邓维森,据说自幼聪慧,进入私塾读书前就能吟诗作对,远近闻名。有一次,外地江右来了一位名士,听说邓维森是个神童,便来和睦乡来找他,正巧和邓维森在村头池塘边相遇,江右名士便出一联曰: “一池浮萍,许多鱼虾藏底下。” 邓维森听了,毫不困难地对道: “两株乔树,若干鸟雀宿其中。” 江右名士听后非常欣赏,赞扬道:“好对,好对~” “头落地”对“角朝天” 从前,有位书生赶路上京考试,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不知从那条路走好。刚好看见有位老大爷在河边大石上磨斧头,他走上去向老大爷问路。老大爷抬头看看书生,想了想,就说了几句话:“磨斧头,上山头,砍木头,头头落地”。他说:“如果你对得上,就指路给你。”书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妻子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又走回来,”书生只好将路上遇见老大爷,问路出对的情况告知妻子。叹了口气说:“你别着急,明天一早我就帮你想出来,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觉吧~” 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来,叫书生跟着她去,看她做工。她走出门外,就折起一边衫角,直走到塘边,坐上小船,到塘里摘菱。书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于是,辞别妻子赶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爷,他对:“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老大爷听了,高兴地指路给他前去。 内容] 《巧对》两则,分别讲了彭希商和邓维森两人对对子的故事,故事内容真实、生动有趣且充满智慧。彭希商因对对子而成为秀才,邓维森因对对子大受江右名士称赞,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故事中的两对对联无论在字数、平仄、词性、内容方面都对得很工整。 第一则中的对联,属于异字同音对,即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字排在一副对联内。如“诸”和“猪”同音,“百”和“柏”同音。上下联都是七个字。上联末字音调是去声,属仄声;下联末字音调是阴平,属平声,符合对联的仄起平落,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也对得十分工整,如“诸肉”对“百花”(名词对名词),“不如”对“怎比”(虚词对虚词),“猪肉”对“柏花”(名词对名词),“味”对“香”(形容词对形容词)。并且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联讲的是所有的肉类都不如猪肉的味道,下联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所有的花都比不上柏花香。 第二则中的对联,上下联都是十一个字。上下联末字分别是“下”和“底”,同样符合对联“仄起平落”的要求。且词性也对得十分工整,如“一池”对“两株”(数量词对数量词),“浮萍”对“乔树”(名词对名词),“许多”对“若干”(副词对副词),“藏”对“宿”(动词对动词),“底下”对“其中”(副词对副词)。上联讲的是在浮萍下藏着许多鱼虾,下联讲的是在乔树中宿着若干鸟雀,内容也相关。 《“头落地”对“角朝天”》讲了一个书生问路应对的有趣故事,对联同样充满智慧。此联属复字对,即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如对联中的“头”和“角”字。除此之外,在字数、平仄、词性、内容上也对得十分工整,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 [ 研讨与练习] 一、细阅读故事中的三副对联,请你说说对联都有那一些特点。 二、读了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结合实际上谈谈你自己的切身体会。 三、利用课余、寒暑假时间,收集出现在你身边、生活中一些对联,如行业联、装饰联、春联、寿联等。并拿回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欣赏。 五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 语言交际——采访的一般提问 训练提示: 1.进一步有目的地去了解一个人;培养先想后说的习惯,提问要有针对性及学习提问的技巧,并在提问中注意文明礼貌。 2. 要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职业,运用不同的形式,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训练自己采访他人的能力,要求能先拟好采访提纲,注意采访时的语气,使采访在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努力让采访有好的成效。 训练要求: 1. 采访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应因人而异,有的可以单刀直入,有的则要兜圈子慢慢地切入主题。 2. 掌握采访的一般方法,运用不同形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应变能力。 逐项训练: 1.去采访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中前三名的××同学: 例文: (1)问:您好~老师同学公认你是一名好同学,学习很突出,尤其在学习上有很好的方法,我要把你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想问你几个问题好吗, (2)问:您喜欢学习吗,您感到学习乏味吗,平时您是如何来学习的,请您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几个方面来谈谈。 (3)问:预复习有必要吗,进行预复习有什么好处呢, (4)问:学习上您遇到过困难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呢,请用具体例子说明一下。 (5)问:最后请您给那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说几句话,好吗, 2.采访先进学生,可以用敬佩、羡慕的语气,采用提问式进行采访。 例文: 你好,××同学~在本学年中,你被评为了我们江阴市的文明少年,这是你本人的荣誉,也是我们青阳实验小学的光荣,作为《蓓蕾电视台》的记者我想向你提个问题,好吗, 你被评为市的文明少年后有些什么感想, ××同学,我想你平时一定是讲文明讲礼貌的,我想问平时你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有些同学妒忌你,你将如何对待呢, 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 3.采访后进学生,则要用关心亲切的语气,采用谈心式,进行采访。 例文: 呀,××同学,你怎么样啦,脸红红的,身体不舒服吗, 哦,家庭作业没有做,被老师批评了。作业没做,被什么耽误了呢, 因为玩没有做家庭作业这是第一次吧,常常这样就不对了,那放学你玩些什么呢, 这些事是很吸引人,我也很喜欢做,但我要在做好作业以后才玩。只有做好 -10- 作业,玩起来才有劲,没有后顾之忧。××同学,你说对不对,希望你以后专心认真做作业,高高兴兴玩~ 训练要求: 1.一般提问的方法,在同桌进行提问练习达到自己采访目的。采访目的: 提的问题: 2.采访老师或同学。 课外作业: 1.注意观看《焦点访谈》节目采访者的语气和问题。 2.模拟采访:营业员、个体户。 四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 演讲与口才训练第一步——亮相训练 [认识演讲] 所谓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闻,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演讲与口才的能力是可以训练的。中外历史上,有些演讲家原本是口吃,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经过刻苦训练终于成功,由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我们来看有关演讲家的一些小故事吧~ [演讲小故事]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演讲家。1919年,他在清华大学上学的时候,曾在一篇日记中检讨:“近来演讲课练习又渐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后。”“演说降到中等,此大耻奇辱也。”随后几天,他在日记中连续记载:“夜出外习演讲十二遍。”“演说果有进步,当益求精致。”“夜到凉亭练演说三遍”,回宿舍又“温演说五遍”。从这寥寥数语,可见闻一多当年苦练演讲的功夫。 [演讲小妙招:亮相训练] 亮相训练即演讲者上场后开口前的态势语训练。聪明的演讲者从上台到下台,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人以完美的印象。 1. 仪表——服饰整洁、得体。 2. 走进会场: 表情——精神饱满、落落大方:从容镇定、面带微笑。 走姿——轻快、稳健,上身略前倾与步伐协调一致,目视前方。 3. 演讲开始: ?先鞠躬——上身前倾45度目视下方点头,然后抬头起身目视前方。然后不要急于开口,暂停几秒钟,以亲切、尊敬的眼光环视一下观众,表示招呼的意思,起到组织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深呼吸一口气,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紧张。 ?站姿——抬头、挺胸、收腹,两肩自然垂于身体两侧。较好的有两种:一是丁字步式站法,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足成45度角,身躯微向前倾,给人一种振奋、向上的感觉。一种是自然站式法,即两足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给人一种注意力集中,精神抖擞的印象。一般来讲女同学:丁字步;男性,自然站式法。 ?演讲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间为合适。这可以统观全场,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听众的情绪,使处在不同位置的听众都能从各自的角度听到演讲者的表演。 [练一练] 以同桌作为你的镜子,以《在心中拔河》作为你的演讲内容,开始你的亮相训练吧~ 注意,同学们别忘了认真倾听、提出合理建议。 [点击名家] 离开家乡的告别 朋友们,任何一个人,不处在我的地位,就不能理解我在这次告别会上的忧伤心情。我的一切都归功于这个地方,归功于这里的人民的好意。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从青年进入老年。我的孩子们生在这里,有一个孩子还埋在这里。我现在要走了,不知道哪一天能回来,或者还是不能回来。我面临着的任务比华盛顿当年负担的还要艰巨。没有始终伴护着华盛顿的上帝的帮助,我就不能获得成功。有了上帝的帮助,我决不会失败。相信上帝会与我同在,也会与你们同在,而且永远是到处都在。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希望一切都会圆满,愿上帝保佑你们,就像我希望你们在祈祷中会求上帝保佑我一样。我向你们亲切告别~ [点评] 这是林肯就任美国总统职位离开家乡时发表的即兴演说。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林肯一一跟前来送行的家乡父老拥抱道别。临上火车前,本来没有打算演讲的林肯转过身来,取下礼帽,说出的一番感人肺腑的告别演说。 演说中满含着浓浓的惜别之情。开头就道出了我就要离开家乡的忧伤心情,情景交融,听众被感染了,离愁别绪油然从心底升起。 回忆能增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林肯以一句话过渡道对往事的回忆。他并没有细说哪些往事,只说了:“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从青年进入老年。”仿佛往事历历在目,竟“无语凝噫”在这缓慢低沉的声调中,听众的思绪飘向过去的岁月,想起林肯从贫苦农家孩子到当上美国第16任总统的过程中走过的艰难道路。一句“我现在要走了,不知道哪一天能回来,或者还是不能回来。”表达了林肯对家乡的眷恋,深厚情谊令送别的人唏嘘不已。 林肯没有任伤感的情绪发展下去。他不能忘记自己现在的职责,他是美国总统,他肩负这重要的使命,他坚信自己不会失败,相信他的人民和他一起“满怀信心的希望一切都会圆满”。坚定的信念使人民毫不怀疑他们拥有了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因此,这篇即兴告别演说“以情致胜”,人情味十足,就像亲朋好友在依依惜别。 [读一读] 口才是打开交际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中央台电视节目主持人 孙小梅 耳聪脑灵,胆大心明,“口”方能成才。 ————上海台电视节目主持人 唐 蒙 [课后作业] 练习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坚持练,你会不断进步的~
/
本文档为【小学六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对联趣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