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曾经沧海难为水

2017-10-18 3页 doc 14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7.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官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遣悲怀(其三) 这首七律是中唐诗人元稹,为纪念亡妻韦丛而写的悼亡 诗.韦丛是诗人的元配,出身于宰相门第,贤慧美丽,而元 稹虽然于贞元九年(793年)就明经及第,但在时人眼中是狂 猖之士,仕途坎坷,生活清贫.一个小公务员娶了高干的千 金,但韦丛却甘愿与诗人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遗憾的 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年仅27岁的韦丛就去世了.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7.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官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遣悲怀(其三) 这首七律是中唐诗人元稹,为纪念亡妻韦丛而写的悼亡 诗.韦丛是诗人的元配,出身于宰相门第,贤慧美丽,而元 稹虽然于贞元九年(793年)就明经及第,但在时人眼中是狂 猖之士,仕途坎坷,生活清贫.一个小公务员娶了高干的千 金,但韦丛却甘愿与诗人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遗憾的 是,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年仅27岁的韦丛就去世了.诗 人怀念亡妻,写了六十三首有关韦丛的悼亡诗(据陈寅恪考 证),然而流传最广,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当属《遣悲怀》 三首. 这是最后一首,诗的大意是:闲坐着因为思念你又使我 悲伤,人生在世能有多少时日?"邓攸无子"是一个典故, 晋代邓攸在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这里作者用邓攸自 况,也就是说,自己也快五十岁了.晋代诗人潘岳以善作 《悼亡诗》闻名,即便潘岳再世,也难表达我这份悲痛之 心.即使同穴也难望哀情相通,梦想再生之缘更加虚幻无 期,惟有夜夜孤眠,铭心怀念,才能报答你一生辛苦,愁眉未 展."终夜长开眼",指整夜不寐,相传鳏鱼常不闭眼,旧 时有称无妻为"鳏",此处语义双关,说明自己夜里不能成 眠,还表示自己今后终身不娶. 而事实上,也就是在作《遣悲怀》的当年,即元和六 年,元稹便纳妾安氏,元和十年,又续娶裴氏(据刘逸生 《读诗小札》).诗人元稹和喜欢他的读者开了个不大不小 的玩笑,他非但没有践行自己的承诺,且一娶再娶,日子过 得满"滋润".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难道作者是虚情假意 吗?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主张言行一致,也就是人们常说 的"为文先做人",而反对那种"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 复见为人"的作派.所以,一般的注解对元稹续妻纳妾之事 要么语焉不详,要么顾左右而言他.但是,清代的选家蘅塘 退士却大胆将这首悼亡之作选入《唐诗三百首》,而未选入 被文学史家公认的代表作《连昌宫词》.不难看出,历代文 人都喜欢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情韵,但面对诗人的言行不统 2oo6.12 一 ,是颇有微词的. 那么,今人又该如何看待元镇的作品与情感呢? 据史载,元稹是一个正直的文人,曾赋诗明志:"达则 济亿兆,穷则济毫牦,济人无大小,誓不空济私".(《酬 别致用》)诗人抱着积极的入世态度,在元和五年,由于弹 劾贪客,触怒了宦官,由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司曹.诗人不但 仗义执言,而且重情讲义,元稹与白居易惺惺相惜,更是千 古佳话.当元稹遭贬时,时为左拾遗的白居易上疏救援,为 元稹鸣不平.同样,当白居易遭贬时,时在贬所的元稹也十 分悲伤,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残灯无焰影憧憧,次夕 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 乐天授江州司马》)因此公允的说,元稹在历史上,是不大 有恶名的,人以文传,文以人贵,人,文相得益彰,这也是 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吧. 依笔者之陋见,元镇的情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正 如《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所言:"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 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虽然诗人生活在不大重 视门第的唐朝,但是,一个贵族小姐肯青睐于一个穷小子, 甘受清贫生活,在夫妻的爱恋之情外,元镇对其应当有更多 的感激之情在内,而"诚之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见《遣悲怀(其二)》),更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没有 真挚情感的牵发,诗人是无法写出此感人之语的. 当然作者在韦丛去世后,似乎没有践行自己的承诺,用 "平生未展眉",但要知道,在韦丛 "终夜长开眼"去报答 去世那年,作者才30岁.在我们今天,30岁还可以算是毛头 小伙子,即使在古代,30岁也算不得什么大岁数.作为有血 肉之躯的元稹,没有必要去殉什么"道",因为这个道,首 先是不人道.倘韦丛有知,通情达理的她,也未必忍心丈夫 "终夜长开眼". 中国的文统与道统历来相互纠缠,正所谓文以载道,但 道有合理之道,也有不通情达理之道,所以,在分析古代文 学作品时,不妨用一些更现代的眼光,用更宽广的心胸,来 评价一些人和事,这样对于史我们可以有多元化的思考,而 且对于当下生活而言也不无现实意义. (本文的翻译参阅了顾复生先生的《唐诗三百首新 注》) (杜凤英,张家1:2市教育学院)
/
本文档为【曾经沧海难为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