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分析

2017-09-27 23页 doc 47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分析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分析 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分析 御宅族文献综述 张广楚 08124608 定义的界定和历史渊源 御宅おたく一词原义是做敬语指称他人房屋和家庭1982年在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中女主角以 おたく 作为第二人称敬语指称男主角一条辉随着这部动画片的风行 おたく 开始在动漫从业者中流传 御宅族指称对动漫游戏产品及文化极度痴迷的青少年族群在中国御宅族更多的是引申义涉及的人群很广他们可能是待业青年可能是大学生甚至可以是有稳定的工作状态的白领 表现方式 从积极的意义上御宅族在具有三方面特征虚...
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分析
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 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分析 御宅族文献综述 张广楚 08124608 定义的界定和历史渊源 御宅おたく一词原义是做敬语指称他人房屋和家庭1982年在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中女主角以 おたく 作为第二人称敬语指称男主角一条辉随着这部动画片的风行 おたく 开始在动漫从业者中流传 御宅族指称对动漫游戏产品及文化极度痴迷的青少年族群在中国御宅族更多的是引申义涉及的人群很广他们可能是待业青年可能是大学生甚至可以是有稳定的工作状态的白领 表现方式 从积极的意义上御宅族在具有三方面特征虚拟信息的收集机器"永不满足"的消费族群和文化价值的传播载体 从消极的意义上也有观点指出御宅族在以下四方面存在缺陷1厌恶外出却未必足不出户2不屑且不善交际 3现实的时间观念淡薄而虚拟的时间观念却截然相反4一部分宅男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原因 从技术原因来看在映像资讯全面爆发的21世纪中为了适应这个映像资讯的世界而产生 从建构主义来看"宅"是一个由映像符号构建的虚拟空间现代技术文明的发 展格式化了社会个体的身份表达机会疏离了传统社群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现实联系但又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更少约束但却完全虚幻的替代性手段 宅 从社会排斥来看性排斥文化排斥及人际交往排斥三种排斥交互作用导致青少年自我隔离 从消费主义来看御宅族对ACG产品的消费是吸收符号和被符号吸收的过程包括产品的所指和能指 社会 人们曾经片面地认为只有所谓的不良少年不务正业之人才会成为宅男但是事实上其涵盖了涉及了各类人群并不能仅作负面评价行走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御宅族群身上折射出了现代技术文明发展与传统社群组织及其个体身份表达方式之间的深刻矛盾 参考文献 张根强 "御宅族"的三重身份J中国青年研究208>0803 赵思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J科教文汇200904 李江静彭思雅社会排斥宅青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vol22 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 赵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904- 235- 02 摘要通过了解御宅族的心理活动并结合心理学的理论 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现象引导青年人进入 健康积极的生活 关键词御宅族社会性心理防御退缩机制 1 前言 2008年3 月份的一期《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写道广东出 现御宅族专家担心他们成为隐蔽青年这篇文章之后引起了 广泛关注这是首次在官方大众媒体出现御宅族这个词根据 《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合作的调查显示4610 人参与596,的 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在这次调查中471,的人为宅男 宅女们感到担忧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该报道从御宅族的行为表现心理特征为自己及他人带来的 一些负面影响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及外在的原因这几个方 面分析了当前的青年御宅一代的状况也希望通过对这种现象的 关注让大家理性面对这一现象帮助我们身边宅着的朋友们 早日进入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 2 什么是宅男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宅男 最初这个定义是从御宅族的连用法而来御宅族是指热衷于 动画漫画及游戏等次文化以至于足不出户的族群宅男的原 义就是男性御宅族后来就被引申为对某特定事情的爱好极端偏 执且不与人接触而窝在家里的人最初这个词带有明显的贬义 但目前普遍为各界人士使用趋于中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不 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宅男这个词进入中国以后多指的是引申义这群人沉迷于 电脑游戏网上聊天论坛甚至回家也沉湎于某一食物社会交往 不多的人都可以叫做宅男宅男曾经是被认为因为无法适应生 活而在电玩和动漫里寻找安慰的自闭一族但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一 种新的潮流随着日剧《电车男》等一系列作品的风靡大家开始逐 渐关注这一群体以下仅以宅男代指所有的御宅一族 人们曾经片面地认为只有所谓的不良少年不务正业之人才会 成为宅男但是事实上宅男涉及的人群很广他们可能是待 业青年可能是大学生甚至可以是有稳定的工作状态的白领也许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很多只是大家未曾意识到这已经是宅的__________状 态通过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在中国通常这一类人群的年龄通常 在20,36 岁之间其中以80 后为多数通过一些在网络以及身 边有这种倾向的朋友的了解把他们的特征做了一些简单归纳 第一厌恶外出却未必足不出户为了维持自己对业余爱好 的狂热程度无奈地出门工作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 薪水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周边产品有强大的购买力并有收藏癖 好需要说明的是那些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来维系自己的个人爱 好的人称之为尼特族在中国被称为啃老族或尼特族与御宅族有 着很大区别第二不屑且不善交际某君在本科期间有一同学偶 尔见其来上课与同学老师说话不超过10 句说也尽量缩短耗时 反正是能不张嘴就尽量闭着看到人或真心或违心的寒暄也没什么 反应闷骚是这类人的重要特点之一以自我为中心一部分人 与陌生人交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第三现实的时间观念淡薄 而虚拟的时间观念却截然相反他们呆在自己的房子中时常因为 沉醉于自己的世界而忘记时间对他们来说白天和黑夜并没有明 显区别生活消遣方式都需要依赖介质通常这种介质是网络或者 其他感兴趣的某类物质对于宅男来说现实中发生的事情他们 可能几乎没有关注而对于最新的动漫信息或周边产品的发布以 及网络更新却非常的了解第四一部分宅男心理处于亚健康状 态但是他们往往不以为然仍然乐在其中所以这类人可能存在心 里问题而人们往往不易觉察这也是为什么御宅族受人关注遭人 排斥的重要原因而长期的御宅生活会使人意志减退同时由于缺 乏与周围人的有效沟通社交能力退化容易造成社交恐惧 3 当今社会对御宅族的不同看法及造成此现象的外在原因 当前对御宅生活持否定态度的较多其中为下一代担忧操心 的父母师长占绝大多数或许是经历生活背景的差异使得长辈 们对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在他们看来御宅 生活其实是丧失理想避世的表现而一部分持赞成态度的人认为 这也是一种社会非主流文化只要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到他人任何 生活方式都无可非议任何人都有其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 当作者在收集关于御宅族的资料时曾被人问到看起来宅 男宅女和时下流行的SOHO 一族很像为什么后者很受推崇而前 者却受到排斥同时包括很多御宅族也认为他们自己所做的是正 常而且积极的事情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SOHO 指的是那些 利用互联网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工作的人们他们不受 地点时间制约不受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这类职业比如音乐制 作平面期货我们不排除御宅族中的部分人可能同时具 备SOHO 的一些特性但把御宅族和SOHO 混为一谈是一个认识 上的误区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选择宅生活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 缩在起作用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压力和失败在虚拟世界中 寻找胜利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行为可能由于在社会中受挫 或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同时也是社会性衰退的表现造成这种 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一出生就没挨饿一上学就没听课一毕业 就没工作可以说是80 后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一个写照 伴随着大学扩招企业改革这一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和生活压力当现实生活于心中期望发生冲突很多人选择了躲 避第二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御宅倾向的年轻人在童少年 时期很少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缺乏与人的沟通能力不知 不觉中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相对隔绝缺少正常的生活经验而在学 校生活中由于客观原因使得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意愿和能力方面 得不到重视久而久之使社会交往成为一种负担内心想法无法 及时与人沟通形成恶性循环第三大众传媒互联网的发展对宅 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上娱乐购物交易订餐对现 在的年轻人来说是轻车熟路无须迈出家门就能够满足日常需 求加之外来的各种关于动漫网络的信息和宣扬宅文化影视 作品也使得年轻人逐渐被这种气氛所影响因此现在很多人很乐 意称自己为宅男宅女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和称呼 似乎只有这样才够潮 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 赵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__ 上接第235 页 4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现象的原因及核心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成长的过程实际就 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成为一个非要重要 的环节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不依赖别人而独立存活下 来除了物质需要以外人类还需要精神和爱这些都需要通过与 人的交往来实现而恶劣的人际关系会带来了恶劣的情绪反应甚 至会引起心理疾病 御宅现象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呢人类的一切矛盾冲突精神 痛苦都是由于失去某种平衡的结果心理平衡点应怎样把握首 先要谈谈欲望与心态的关系欲望是指内心的一种需要一种不 满足感可以分为生理欲望感官欲望和心理欲望心理欲望是只 有人类才具有的特殊的欲望源于信念它的特性是自我超越性 对于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满怀热情准备在工作中尽情施展 才华却发现事与愿违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使之丧失了对原有 生活工作状态的信心加上其他一些外在因素使很多年轻人的注 意力逐渐转移到自己更加感兴趣并且能让自己获得更大满足感的 事情 其次对每一个人来说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失败和挫折这 种时候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自身的缺陷和失败的现实而是倾向于 借助某种机制来解除自己不适应和焦虑这就是防御机制或者调 整机制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境遇它威胁着我们心 理平衡的可能防御机制保护我们在这些关键时刻免遭可能有的 伤害 防御机制的范围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范围是不同的1当人们 经历挫折和冲突是自动抑制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这就是压抑作 用这是无意识的遗忘暂时地接触了焦虑但是在长时间的过程 中是有害的2另外一种防御机制就是退化作用指通过这种方 式个体渴望其生活中的更早期更快乐的时期以便更符合少年时 期的方式开始行动以保护自己免除挫折冲突焦虑或更紧张的 危险境遇一个求助于退化机制的人其性格是胆怯和缺乏自信 的只有在旧的和尝试过的境遇中才感觉到是最安全的事实上 每一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能够对危机有所防 御从而得到自我解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退缩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 现实中的我萎缩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方式来应对挫折从而获 得心理平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善交际而在游 戏博客中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敏锐和活泼而虚拟世界中的我不 断膨胀使得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逐渐减少如果我们能 够合理使用自我保护机制就可以使人在一种新的角色下相对轻 松的生活但如果过度依赖这种自我保护的武器就会使原本正常 的生活状态受到破坏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的时代在不损害他人群体利 益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社 会化和个性化是伴生的互相影响二者不可分割对于我们人类 自身发展来说个性化可以使我们具有超越现实的独特性和创造 性但是又不能忽视社会化所以一个理想的个人应该既可以较 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又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只要适度把握才能 是拥有健康积极生活的快乐的人只有走出有形的宅和无形的心 灵之宅才能看到窗外明媚的阳光 参考文献 [1] 陈选华吴支洁张洪根大学生心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 312- 01290- 6 [2] 何诚斌心理平衡点中国长安出版社ISBN- 7- 8017- 5342- 9 [3] 李伯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7- 5617- 0962- 5 [4] 申荷永高览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ISBN- 81029- 466- 0 [5] 孙时进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 987- 309- 03509- 4 [6] httpbigfishbloghexuncom4691339_dhtml [7]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064htm [8] httpnewssinacomcns2008- 03- 31071315261069shtml 责任编辑武孝 御宅族的三重身份 张根强 根据2008 年3 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 项关于御宅族的调查结果显示4610 名被调查者中 5685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就有御宅族群的存在4052, 预计自己在40 岁之前会成为御宅族〔1〕根据笔者对西安 市一所大学320 名08 级新生关于御宅倾向的调查问卷 6343的参调者对御宅族的生活方式表示理解2968 的参调者认为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时会选择成为御宅族 的一员御宅族的形成与ACG animation 动画comic 漫画game 电玩 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主要人群 是与电脑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可以预计 随着中国ACG 产业的发展御宅族群会日益庞大如 何认识这一新的族群为何这些正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 青年人会放弃传统的社群生活而加入御宅族这种选择 对于其自身对于社会有何种影响是对现代技术文明 的消极逃离还是重新发现自身后的积极选择御宅族身 份研究正是解答以上问题的第一步 一御宅释义 御宅 日语作おたく罗马拼音作Otaku 一 词的出现及意义衍化与日本动漫文化有莫大关系在 日语中おたく被作为敬语指称他人的房屋或家 庭1982 年在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中女 主角林明美以おたく作为第二人称敬语指称男主 角一条辉随着这部动画片的风行おたく开始 在动漫从业者中流传1983 年日本专栏作家中森 明夫在其系列文章《Otaku 研究》中提到在诸如河 森正治佐藤晴彦等动漫名人间以Otaku互称 已然非常普遍在这一时期Otaku主要指动漫作 品的创作者这些动漫产业的先驱人物对作品品质精 益求精富于创新精神开一代风气之先出于敬意 动漫迷们纷纷仿效这些创作者彼此以Otaku称 呼Otaku由此转而指称对动漫游戏产品及文化 极度痴迷的特定社会群体其成员以青少年为主 1989 年日本动漫迷宫崎勤连环杀人事件曝光后 御宅族群遭到媒体和大众的尖锐批评公众形象渐趋 负面为扭转颓势1996 年被称为日本御宅王 OTAKING 的冈田斗司夫发表了《御宅学入门》 创立了国际Otaku 大学IOU 等相关机构并在 日本东京大学讲授《Otaku 文化论》成为御宅文化研 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冈田斗司夫认为御宅族 是在映像资讯全面爆发的21 世纪中为了适应这个映 像资讯的世界而产生的新类型人种兼具三种特 质有着高度搜寻参考数据能力的拥有对这个映像 信息爆发的世界的适应力有跨领域的数据搜寻能力 对映像创作者所提示的暗号一个也不漏的加以解读 与研究永不满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现欲〔2〕 二御宅族的三重身份 1 虚拟信息的收集机器 所谓高度搜寻参考数据能力有跨领域的数 据搜寻能力强调御宅族必须是ACG 领域中百科全书 式的人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动漫爱好者的层面上 对御宅族而言全面深入掌握动漫游戏产业产 品及文化的信息是其生活的永恒主题一般而言御 宅族流连诸如日本东京秋叶原Akihabara district 之类ACG 产品集中地的时间远远多于与家人相处的时 间努力寻找各种最新产品玩偶模型海报的时 间远远多于参与其它社会活动的时间呆在家中观 看比较分析ACG 资料的时间也远远多于获取其他 知识的时间一物不知为学者之耻御宅族亦必对业 界作品及其衍生物兼容并收略无遗漏从社会心理 学角度而言一定的人际交往乃是维持个体精神心 理健康的重要养分御宅族把大量时间精力用于 ACG 产品的研读与虚构的物的交流在相当程度上代 替了与现实的人的交往久而久之这种生活方式往 往导致他们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社会交往的动机减 弱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反映御宅族生活的电影 《电车男》中男主人连与人接触时的最普通的寒暄 话都说得结结巴巴与女友约会时聊天的话题甚至 每一句答语都需要论坛上网友的帮助电影中这些逗 人发笑的情节如果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就不会让 人感觉那么滑稽而应该是一种社会生活的悲剧了 《南方都市报》曾经报道御宅少年杨明能准确地说 出上百本动漫书里的每个情节台词却不清楚自家 周围有什么小区超市他通常不接手机不知道 世界发生什么事情他也从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3〕 收集信息之后御宅族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工 作对映像创作者所提示的暗号一个也不漏地加 以解读与研究合格的御宅族应该注意到作品画面 的每个细节体察到创作者对角色属性设定的各种考 量能对作品风格流派的转演分化追本溯源澄清匪 伪之辩这样在普通的ACG 迷眼里的娱乐产品就 上升为一种需要加以深入研讨的科学课题尽管 他们研读的对象本身不过是各种映像符号不过是创 作者想象和虚构的产物这种仅仅基于映像符号的观 察几乎不可能真正触及作品的主要精神非惟如此 长期耽延于各种映像符号组成的虚拟空间可能阻滞御 宅族社会认知发展的正常进程这种虚拟空间成功 地超出了个人躯体的定位能力使他无法借助感知来 组织周围环境无法在一个原本可以图绘的外在世界 中理智地标定自身的位置〔4〕当虚拟之物被看作真 实的存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带给御宅族的往往是一种 欺骗感挫败感驱赶这些负面感受的最便捷的 选择就是再次躲进虚拟的宅中在缺少有效的干 预手段的情况下这种模式的多次重复将导致御宅族 思想鬼畜化而做出反社会的行为较为极端的事 件是1988 年至1989 年发生于日本东京都埼玉县的御 宅族宫崎勤连环杀人事件被害者为四名4-7 岁的女 童警方在搜查凶手的住所时发现了6000 多本动漫 画资料其中有相当部分涉及性变态与性虐待内容 2永不满足的消费族群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依赖于其特定的消费者群体 御宅族是ACG 产业最为热忱执着的消费族群所 谓永不满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现欲确当描述了御 宅族为了打造虚幻但能提供更多参与感创造感满 足感的宅不知餍足地去搜集和购买不同版本的 ACG 作品相关周边产品的狂热消费状态ACG 产品 对御宅族喜好的刻意迎合并不一定导致其狂热的消费 行为自我身份认同及强化在御宅族消费动机创造中 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御宅族的原产地日本ACG 产业在其国 民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2005 年ACG 业产值 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113,是农林水产业总值的5 倍还要多〔5〕御宅产业近年来增长更为迅速根据日 本media create 商业调查公司公布的《2008 御宅族产 业白皮书》2007 年御宅族的市场规模高达1867 亿 日元比起2006 年的1822 亿日元增加了25,〔6〕 《Japanese Times》的一篇题为《Wota Lota Love》的报 道详细描绘了日本的御宅族购物消费的情状〔7〕在御 宅族的麦加圣地日本东京的秋叶原电器街举行了 一场盛大的玩偶电影促销活动尽管促销的玩偶模特 只有16 岁这群严肃的青年人的数量却几乎是 在场孩童人数的三倍而且这些人放弃休假甚至正常 工作追随演出从乡间直到遥远的北海道他们是御宅 族的一个分支 Wota尽管这些举止怪异的御宅 族并不怎么招人喜欢但秋叶原的销售量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他们对ACG 产品的热忱和巨大的消费能力 御宅族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动漫游戏产 品的流行趋势并对尚未登堂入室的普通动漫 游戏爱好者的消费取向有极大影响2008 年在台湾 地区台北市举办了欲望与消费海洋堂与御宅族文 化展览各种仿制动画角色的战车机器人怪 兽动物妖怪美少女琳琅满目与当地消费水平 相比展品价格高得离谱但御宅族们的消费号召力 发挥了极大作用普通动漫游戏爱好者们跟随这些 资深人士蜂拥入场展览大获成功 与一般的收藏行为不同御宅族购买各种产品并 非谋求预期的经济收益也不同于一般的动漫迷游 戏迷御宅族的兴趣并非仅仅指向阅读欣赏过程所 能提供的愉悦感他们的消费动机更多地表现出消费 主义的特征在消费主义范畴中消费是享乐主义 的不再是劳动和超越的过程而是吸收符号和被符 号吸收的过程〔9〕所谓符号不仅包括产品之所 指即产品本身的性质功效更强调其能指 即消费者眼中产品所具有的其他价值而这种价值与 产品本身可能并不存在任何关联痛饮可口可乐被看 作是传递快乐健康的行为尽管可口可乐本身并非 健康食品万宝路香烟被看作男人味野性 的象征虽然香烟恰恰是在损害吸烟者的健康在这 种状况下社会文化或个人经验赋予产品的符号意义 或象征意义而非产品本身能更有效地解释此类消费行 为的动机对于御宅族而言消费行为的真正价值在 于完成御宅族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强化认同identity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相似性与其他御宅族消费 行为类似或趋同并彼此展开竞争御宅族从中可以 建构出某种类似普通社会群体的归属感二是相异 性御宅族消费对象及消费行为显然不同于其他的一 般的ACG 爱好者他们拥有最新最全的产品专辑 掌握最新最炫的流行信息熟稔所有的映像符号的 流派风格其观点在动漫迷游戏迷中享有毫无争 议的权威性甚至影响ACG 产业的创作者们对于 有些人来说尤其是那些自尊心较低的人这完全意 味着要成为某种人就必须购买某种东西〔9〕作为非 主流群体御宅族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焦虑通过拥有 更多的物成为所谓某个领域无所不晓的人 而得到舒解冈田斗司夫在其著作中对于御宅族近乎 赞美的描述正是为了迎合御宅族建构自身身份的需 求从这个角度看御宅族不过是现代消费主义与 ACG 产业运营者合谋的产物而其深层意义则在于 个体争取被工业文明格式化了的身份表达机会access to identity expression 的一种努力正是在这一 点上御宅族研究才体现出其普遍意义和现实价值 3 文化价值的传播载体 经济角度的考察尚不足以完整解读御宅族的身 份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ACG 所携载的文化 价值理念可能对长期浸染其中的御宅族尤其是对 思想尚处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御宅族的观念世界产生潜 在的长期的影响在这一意义上御宅族成为文化 价值传播的载体之一 有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一种以视觉为主 导的文化形态正在取代以语言为主导的文化视觉或 影像的符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文化生活中占据如 此重要的地位〔10〕这种以视觉为主导的文化胜出的 原因之一在于其娱乐性或易亲近性远远强于 其它传统媒介ACG 文化正是这样一种以视觉为 主导的文化形态在似乎只是给人带来愉悦的动漫 人物或游戏形象身上所携载的某些不真实的价值判断 内涵却可能在御宅族单纯追求娱乐的欣赏过程中完成 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潜移默化地改变御宅族的观 念与传统的电影电视相比动漫游戏的题材选 取更为自由作品虚构甚至扭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也往往能免受苛责在《一骑当千》中曹操孙权 竟然变为身材火辣的巨乳少女而这些人转世后竟然 都成为了日本人这样的情节如果发生在电视电影 作品中恐怕很难被社会认可但在动漫游戏中却 出现了大量这样的实例甚至刻意歪曲日本侵华历史 的漫画《中国入门》竟然也能在一定时期内极为流 行另外某种文化的特质往往集中体现在其所推崇 的英雄身上在动漫游戏作品中这些英雄形 象所可以教化于人的往往是权力崇拜暴力杀戮等等 负面特质《圣斗士星矢》中的美丽的雅典娜和英勇 的斗士们传达出的却是神道教和武士道的不灭幽灵 在游戏《征途》中驱动这个虚拟世界运转的动力是 人与人之间的仇恨能够不择手段消灭对手的玩家就 是游戏的英雄正是因为动漫游戏只是被看作 一种娱乐的手段一般研究者很少对其中故事的历史 性真实性细加考量很少深思所谓英雄身后潜 藏的价值判断遑论热衷于映像符号观察的御宅族 由于缺少对动漫游戏中价值观渗透的警觉大众也往 往只是把御宅族看作不爱出门的人而很少意识到整 日浸染在虚幻世界中御宅族的观念的改变 虑及ACG 产业全球化的大趋势御宅文化流行 还可能意味着对国家文化安全的挑战2004 年美 国经济学者加尔布雷思提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 不能光看GNP还要比较GNC gross national cool 即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长期而言后者的效果可 能更为长远更为重要在中国日本产动画比例高 达60,在欧洲日本动画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了 80在世界漫画市场上日本动画稳居半壁江山 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成功地将美国的价值 观传遍世界各地其功效甚至胜于官方举办的大规模 的国际文化交流而日本政府近年来使用这种柔性文 化传播手段重塑日本文化国际形象的努力也已渐显成 效本身就是漫画迷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2006 年曾 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 讲清晰地表达这一意图你们所做的事情已经抓 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年轻人的心这是我 们外务省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情〔11〕在我国御宅族们 经常光顾的御宅论坛等网站上很容易就能发 现他们的昵称不是某部日本动漫游戏中的角色名 称就是某个日本动漫名人的名字其惯用语也往往 表现出浓厚的日式文化特征他们应属这些被俘获的 年轻人中的中坚力量之一 三结语 御宅族之所谓宅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家 而是一个由映像符号构建的虚拟空间为舒解现实生 活中的身份焦虑御宅族不知餍足地搜集信息购买 产品为自己打造一个虚幻的宅但这一过程一定 程度上隔断了其与社会的交流阻滞了其社会认知的 发展甚至隐含着某种文化传播的危险现代技术文 明的发展格式化了社会个体的身份表达机会疏离了 传统社群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现实联 系但又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更少约束但却完全虚 幻的替代性手段宅御宅文化折射出的现代技 术文明发展与传统的社群组织方式及个体身份表达之 间的深刻矛盾及其对青年一代精神世界的复杂影响将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张根强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科系讲师 责任编辑 方奕 〔1〕 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你有御宅倾向吗〔DB〕http newssinacomcn c 2008- 03- 18 1459517 3905Shtml 2008- 03- 18 〔2〕Sharon KinsellaJapanese Subculture in the 1990sOtaku and the Amateur Manga Movement〔J〕Journal of Japanese StudiesVol24No2 〔3〕王凌廖卉广州御宅族青少年足不出户〔N〕南方都市报2008- 3- 13 〔4〕〔美〕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质的质 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45- 246 〔5〕景宏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64 〔6〕李柏日本御宅族惊人消费力扩及娱乐圈〔J〕商业周刊第1050 期 〔7〕Eric PrideauxWota lota love〔N〕The Japanese Times20053 〔8〕〔9〕左鹏我买故我在消费认同动机与企业营销策略〔J〕企业研究20076 〔10〕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95 〔11〕新华社专电日外相提出动漫外交欲靠通俗文化抓住中国人心〔N〕京华时报2006- 04- 30 青少年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 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现象及其引导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1051118 项 目负责人为李江静 收稿日期2009 - 05 - 06 作者简介李江静1988 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6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彭思雅1988 女广东深圳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6 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社会排斥宅青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李江静彭思雅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日益成熟和完善的功能依赖网络生存并且终日足不出户的宅青也应运而生并以其不断扩 大的人群引发了大众的关注由于受到社会制度排斥文化排斥以及人际排斥等因素影响宅青无法与社会融合并 且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探索 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生 活的轨道 关键词宅青网络社会排斥 中图分类号C913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8997 2009 03 - 0015 - 03 一宅青一个沉重的时髦词汇 2008 年网络热词排行榜上蹿红了一个新词汇 宅青它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和共 鸣 宅青也成为继抗压能力低的草莓族及储蓄为零 的月光族之后的又一个流行的现代族群近些年来 在网络推波助澜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 宅青行列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 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4 610 人中有 5619 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1] 不可否认 宅青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一支颇有实力的 亚文化力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乃至 生存方式 所谓宅青是指沉溺于家中的自由安逸而不愿与 外界接触的青少年他们日以继夜地躲在家中并形成 了依赖电脑和网络与现实隔离的生活方式所以 宅是这一新新人类的真实写照能不出门就不 出门送饭上门管饱就成首先 宅青涵盖的意义较 为广泛包括疯狂迷恋动画漫画和游戏的御宅族害 怕与社会接触的茧居族不工作不学习不进修的 尼特族等单纯以某一原因闭门不出的青少年族群大 多数在社会上饱受挫折并渴求家中安宁的青年人都可 以在这个新词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找到某种程度的归 属感宅诉说着这类青少年一种共同的生存状态反 映了他们面临的同样问题和困惑因此数量庞大的宅 青具备影响社会的潜在力量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一 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次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 期许多社会问题相继显现如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人 际关系淡漠不完善的社会制度导致社会不公正以及巨 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个人幸福感下降等都使得社会地位 相对边缘化的宅青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沉重压抑而 筑起自我孤岛的方式无疑是这个稚嫩的社会群体的一 种避难策略第三宅青虽然是一个刚刚崛起的族 群但其影响力和带动力却十分惊人正以燎原之势日 益扩大他们是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 代人承受了许多社会转型的代价远离社会既是他们 表达对社会不满的方式也是一种无声的控诉从这个 意义上说 宅青的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是整个 社会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二社会排斥宅青现象的根源 1974 年法国学者勒内?拉诺Rene Lenoir 首次提出 社会排斥的概念这一概念原先是针对大民族完全 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的这种偏见和歧视建立在一个社会 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主导群 体已经握有社会权力不愿意别人分享之[2] 现在这 个词的含义在社会政策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领域中已经 被泛化意指主导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 面上对边缘化的贫弱群体的社会排斥简而言之就是 反映个人无法与社会融合并且被排斥在主流文化及生 活秩序之外社会排斥有很多不同面向但若以青少年 为出发点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别即制度性排斥文化排 斥及人际交往排斥 1 制度性排斥迫使青少年自我隔离 欧洲共同体在《欧洲社会宪章》中曾指出在现行的 行政和法律制度劳动市场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家 庭和社区制度这四种机制中若有一个或多于一个不能 有效工作而使某些社会群体长期处于多方面匮乏的状 况社会排斥的现象便会浮现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社 会转型期旧的社会制度也处于不断地变革和重建过程 中一套科学完善的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 在主导群体握有社会权力的前提下处于边缘地位的青 年人被排斥在各个社会制度如教育训练就业及社会 福利等 的门槛之外造成了社会对青少年的显性制 度排斥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独立意识不断增 强渴望摆脱束缚的人生阶段具有特立独行和反叛性 的特征因而往往被视为各种反社会和不合社会规则的 始作俑者和问题制造者这样在一些看似平等的游 戏规则之下因为社会偏见而使青少年在游戏执行 过程中面临裁判者实际上的不公正造成了社会对青 少年的隐形制度排斥面对这些并不是由于个人的缺 陷或不幸而是结构性的社会制度性的原因造成的排 斥局面青少年无法加以控制便只好以自我隔离和自 我排斥的方法减少与现实生活的接触以逃避现实中 的挫败逐渐成为终日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 2 文化排斥导致青少年自我排斥 美国社会学家莫顿认为个人若是缺乏文化所包含的 目标以及社会所认可的手段那么就会产生退缩的心理 导致个人躲避任何与现实生活世界接触的机会拒绝任何 与社会做互动的平台这便是一种文化自我排斥的状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旧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 德体系逐渐消解新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体系还没 有建立起来社会没有一套科学明确的价值体系可以为人 们所接纳和内化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信仰缺失的危 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人尚且措手不及青少年更是无 所适从他们找不到社会中促使他们去追求特定文化目标 的诱因而自身也往往由于青春期追求独立张扬个性的 特点不愿意以社会认可的手段去实现目标进而选择脱 离现实生活世界追求自己超然脱俗的价值取向同 时成年人虽然承认青少年是前卫文化的开创者但更大 程度上却认为他们的文化是不入流的次文化他们的文 化活动也被定性为叛逆的根源致使青少年文化受到成人 世界或主流价值的排斥此外由于宅青的文化规模目 前仍然是少数因而对主流文化而言这类青少年就是一 个异端的次文化群体他们不仅得不到社会的关怀和理 解反而被视作离经叛道者而大受排斥和挞伐其结果 是将这些青少年进一步推向了宅居的封闭空间进而形 成一种恶性循环 3 人际排斥将青少年推向自我封闭 青少年正处于心态比较敏感和脆弱又渴望得到他人理 解的阶段他们感到孤独寂寞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与他人 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环境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 压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忙于竞争疏于沟通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淡漠和隔离越来越趋向表面化和事 本主义正是这种事本主义式的交往使得青少年与他人 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不免产生与他人的疏 远感以及强烈的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感在社会冷漠的背 景下一些青少年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不善于处理人际关 系往往会在交往中遭受人际排斥和孤立从而感到沉重 压抑内心深处产生了矛盾如果青少年内心的这一矛盾 长期缺乏社会支援加上自身持续地缺乏成功经验和正面 认同他们便会对现实生活丧失信心怯于与人接触与交 流转而以退缩在社交圈之外的方式来避免现实的打压和 歧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青少 年摆脱了现实中的角色限制也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体 现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享有话语权的舞台这就与部 分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受排斥被边缘化的命运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迎合了他们排斥现实 生活向往远离现实生活的需要于是在网络虚拟世界的 召唤和现实生活排斥的双重作用下青少年与现实生活 渐行渐远在宅生活中越陷越深 三对宅青现象的理性思考 宅青处于一种脱离社会的非正常状态给青少年 自身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 要理性地分析宅青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 索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途径 1宅青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其一 宅青造成青少年的社会焦虑不利于青少 年的成长发展宅为青少年避免现实的排斥与孤立 提供了一种响应策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压 力也调节了紧张的情绪但是随即会产生的问题是 当青少年习惯于这种离群索居并且自我封闭的调节方 式后加上缺乏有效的社会援助他们的社会真实感就__ 会减弱社会适应力也随之下降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 的能力就会减弱这不仅增加了青少年的社会焦虑感 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丧失信心而且会导致青少年无法在 外界找到归属感使他们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 的排斥与挫败进而形成对自我封闭生活和网络虚拟世 界的依赖长此以往 宅青就会形成虚幻的消极的 人格甚至产生抑郁焦虑怯于与人接触等不良心理 这对宅青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养成和个体社会化都会 造成不良影响 其二 宅青现象不利于社会整合最终影响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 1917 基于当时欧洲发生社会革命和动 荡的背景提出了社会整合的概念通俗地讲社会整 合是指按照某种规则或规范调整或协调社会上各自独 立又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要素使之成为统一体的过程或 结果20 世纪70 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其创立 的AGIL 模式中将整合 I 功能 看成是借以调整和协调 系统内部的各套结构防止任何严重的紧张关系和不一 致对系统的瓦解的过程[3] 时下 宅青形成的根源是 社会排斥这难免使这部分青少年产生与社会对立甚至 是反抗社会的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将导致社会系统内 部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整合这虽然不 至于引发社会的动荡但足以冲击社会的良性运行从 而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一定影响 2宅青问题需要青少年个体与社会共同解决 宅青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排斥解铃还须系 铃人因此只有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支持和关怀以 宽容的态度接纳这些宅男宅女重返社会他们才 能走上健康积极的生活道路首先要打破社会对青 少年的标签化认识如垮掉的一代草莓族问题青 少年等不能将问题单一地归因于青少年而是应当认 识到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增强学校家庭 社区等对青少年的关怀使他们对外界产生信任感和归 属感其次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进行引导时要以这类 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进一步挖掘他们的优点 通过不断的鼓励来降低其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找回重新 走向社会的信心和勇气第三要尽量畅通宅青与外 界接触的渠道提供相应的环境让有着相同经历和感 受的同辈群体走到一起进行交流和互动以引起相互之 间的精神共鸣认识彼此的个人素质和价值等在提高 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其交际圈 总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提供 社会支持才可能治愈青少年的宅居之症 当然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宅青世界还需宅男 宅女们自身的努力青少年是自身行为的决定因素 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能促使青少年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并为青少 年社会化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创造良好的个性条件因 此 宅青应当通过自身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正 确看待现实中的挫折主动尝试与外界沟通提高人际 交往能力同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参加本人擅长的活 动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精神的充实来替代宅居生 活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 参考文献] [1 ]宅青中国闪现闷居一族[ EBPOL] http PP cyol net 2008 - 03 - 31 [2 ]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10 版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45 [3 ]安东尼?奥勒姆 政治社会学导论[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114 Social Exclusion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ofOtakuPhenomenon LI Jiang - jing PENG Si - ya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et be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its functions being perfect theotakugroup who depend their lives on the internet and would not go out throughout the day have come into being The group has been noticed by the public because of its increasing amount Due to such elements as social system exclusion cultural exclusion and interpersonal exclu2 sion theotakugroup cannot emerge into the society and has brought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consider the phenomenon and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help the group come back to normal life Key words otakugroup the network social exclusion 责任编辑李梦燕 武汉实木地板踢脚线装修专家陈晨l5l724ll677烽火家美时尚广场205
/
本文档为【浅谈“御宅” 现象及其心理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