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

2017-11-15 4页 doc 17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中学数学论文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 四川省泸县二中(646106)熊福州四川省汶川中学(623100)张龙跃 在教学中,认真读了文\[1\]P111阅读不思考《笛卡尔不解析几何》中的一段:他(笛卡尔)曾计划写一本书《思想的指导法则》,在书中他大但地提出了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案:把一切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把一切数学问题归结为代数问题,把一切代数问题归结为方程,最后得到关于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可能不久他自己发现这个设想过于大胆,根本无法实现,这本书没写...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中学数学论文 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 四川省泸县二中(646106)熊福州四川省汶川中学(623100)张龙跃 在教学中,认真读了文\[1\]P111阅读不思考《笛卡尔不解析几何》中的一段:他(笛卡尔)曾写一本《思想的指导法则》,在书中他大但地提出了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把一切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把一切数学问题归结为代数问题,把一切代数问题归结为方程,最后得到关于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可能不久他自己发现这个设想过于大胆,根本无法实现,这本书没写完就搁下了,在他去世后人们将它出版,,他的这个方案虽然失败了,但确有很多问题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在读这段话以前,已在一些期刊上见过相似的叙述,如文\[2\]的述:“一切问题都可数学化,化归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化归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化归为方程问题,有了方程理论就可解决一切问题”,于是顺着这个理论,根据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得出了文\[3\]的结论,即把笛卡尔的“最后得到关于一个未知数的方程”推广为“最后得到关于一个未知数或多个未知数的方程”,那么,笛卡尔的解题理论至少在中学数学是正确而不失败的。因此,数学教学应返朴归真于基本的方程中。 实际上,在中学数学中,仸何表示实数的字母(未知数)进入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其取值(实解)范围就是自然确定了的,只要能解出一个字母(分离变量)就得到一些显函数(显函数就是代数式,即多元方程实解的表达式),求显函数的定义域(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好想不好做)或值域(直接求代数式值的范围,好做不好想)就可求得字母的取值范围,也就可判定方程有无实解,有多少实解,实解的分布等,反 映在不之等价的图像(方程的图像就是方程解集的另一等价表现形式)上,就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不图像有无交点,有多少交点,交点分布的那部分函数值域问题,因此,数学问题的本质是方程的解集,在坐标系上就是方程的图像。其它的都是方程解集的衍生物,如均值不等式等。 例1(2011年全国高考浙江文16)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a2+b2+c2=1,则a的最大值是。 :本题是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未知数多于方程个数,但次数不高,易消元化为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就可求出解集(取值范围)。 解:由a+b+c=0得c=,(a+b),代入a2+b2+c2=1得a2+b2+(a+b)2=1,即2b2+(2a)b+2a2,1=0,解得b=,a?2,3a22,求定义域得2,3a2?0,解得,63?a?63。 注:判别式法实质是求分离变量得到的函数的定义域。 例2(2011年全国高考浙江理16)设x,y是实数,若4x2+y2+xy=1,则2x+y的最大值是。 分析:本题的基本思路是从4x2+y2+xy=1中解出一个未知数如y=,x?4,15x22,代入2x+y得2x+y=2x+,x?4,15x22,求这两个函数的值域之幵,很繁难,换元2x+y=t得方程组4x2+y2+xy=1, 2x+y=t,则问题就为三个未知数两个方程,消去一未知数就是两个未知数一个方程,利用换元产生的方程,代入消元就变得简单易行。 解法1:令2x+y=t,则y=t,2x代入4x2+y2+xy=1得4x2+(t,2x)2+x(t,2x)=1, 即6x2,3tx+t2,1=0,解出x=3t?24,15t212,求定义域得24,15t2?0,解得 ,2105?t?2105。 解法2:令2x+y=t,4x2+y2+xy=1为(2x+y)2,3xy=1,即(2x+y)2,32(2xy)=1, 即(2x+y)2,32?(2x+y)2,(2x,y)24=1,即5(2x+y)2+3(2x,y)2=8,即5t2+3(2x,y)2=8,即3(2x,y)2=8,5t2,?3(2x,y)2?0,?8,5t2?0,解得, 2105?t?2105。 注:此解法2就是均值不等式法,柯西不等式法等的源。 例3关于x的方程x2+(m,3)x+m=0的二实根满足下列条件,分别求m的取值范围。 (1)有二正根;(2)有二负根;(3)有一正根一负根;(4)二根都小于1;(5)二根都大于12;(6)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一般都有四个解法,二次函数图像性质法;根不系数关系法;分离主元法和分离参数法(通称分离变量法,分离变量后就求是函数定义域和值域问题)。二次函数图像性质法最好做,但不好想,要注意数不形的等价,或熟悉常见分布结论;根不系数关系法比较麻烦,既不好想,也不好做,也要注意等价;分离主元法,最好想,但要解无理不等式,不好做,但只要会解无理不等式也好做,分离参数就既好想,也好做,下面用分离参数法解。 解:由x2+(m,3)x+m=0解出m=3x,x2x+1=5,(x+1+4x+1),作出图像(如图1), 由图1得(1)0m?1;(2)m?9;(3)m0;(4)m?9;(5)56m?1;(6)m1。 图1图2例4解关于x的不等式(a,1)x2,4x+a,10。 解:方程(a,1)x2,4x+a,1=0的根为x=2?3+2a,a2a,1(a?1),解出a4xx2+1+1,令f(x)=4xx2+1+1,其图像如图2,由图像知: (1)当a?,1时,解集为 ; (2)当,1a1时,解集为 (2+3+2a,a2a,1,2,3+2a,a2a,1); (3)当a=1时,解集为(,?,0); (4)当1a3时,解集为(,?, 2,3+2a,a2a,1)?(2+3+2a,a2a,1,+?); (5)当a=3时,解集为(,?,1)?(1,+?); (6)当a3时,解集为(,?,+?)。 例5,2013年全国高考湖北理13,设x,y,z?R,且满足x2+y2+z2=1,x+2y+3z=14,则x+y+z=。 解:设x+y+z=t,不x+2y+3z=14,联立解出x=z+2t,14,y=2z+t,14,消去x,y得 (z+2t,14)2+(2z+t,14)2+z2=1,即6z2+(8t,614)z+(2t,14)2+(t,14)2,1=0, z=614,8t?(8t,614)2,24,(2t,14)2+(t,14)2,1,2×6=314,4t?,14(t,3147)26,由,14(t,3147)2?0得(t,3147)2?0,所以t=3147,即x+y+z=3147。 注:换元使问题进入方程(组),消元使问题在一个尽量少元的方程中,在中学一般是一元方程或二元方程,一个元的方程一般是求值,有限解集,,两个元的方程一般是求取值范围,无限解集,,这是最自然的解题思路。它不但能避免技巧,还能发现技巧。如在例5的解中,当t=3147时,x=1414,y=21414,z=31414,所以已知方程组 x2+y2+z2=1, x+2y+3z=14等价于三元(x,y,z)方程(x,1414)2+(y,21414)2+(z,31414)2=0,即命题者就是由此设计出例5的,对一般解题者而言,是不易想到这个绝技的。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007,2。\[2\]陈振宣。解析几何技巧漫话。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1996,6。\[3\]熊福州。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换元法。河北理科教学研究,河北,。2000,4。
/
本文档为【数学问题的根基本质是方程的解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