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普通话研究论文 关于普通话的论文

2018-01-07 8页 doc 66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普通话研究论文 关于普通话的论文普通话研究论文 关于普通话的论文 普通话研究论文关于普通话的论文 普通话轻声“de”的分类探究 摘 要:轻声“de”是普通话中平常而又重要的组成元素。它具有多种分布特征、三种书面形式:“的”“地”和“得”,但语音形式却只有一种。依据语法功能并辅以语义,对普通话轻声“de”进行分类,建立一个普通话轻声“de”的层级体系,并对体系的基层单位作出细分。这种分类探究,将帮助我们对普通话轻声“de”这一熟悉而又模糊的语言现象,特别是对它的三种书面形式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将指导我们更准确地进行语言教学和应用。 关键词:轻声“de”...
普通话研究论文 关于普通话的论文
普通话研究 关于普通话的论文 普通话研究论文关于普通话的论文 普通话轻声“de”的分类探究 摘 要:轻声“de”是普通话中平常而又重要的组成元素。它具有多种分布特征、三种书面形式:“的”“地”和“得”,但语音形式却只有一种。依据语法功能并辅以语义,对普通话轻声“de”进行分类,建立一个普通话轻声“de”的层级体系,并对体系的基层单位作出细分。这种分类探究,将帮助我们对普通话轻声“de”这一熟悉而又模糊的语言现象,特别是对它的三种书面形式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将指导我们更准确地进行语言教学和应用。 关键词:轻声“de” 普通话 的 地 得 普通话中的轻声“de”(以下简称“?de”),书面上写作:“的”“地”或“得”。这三种书面形式,分别用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并逐渐形成了使用惯例。这说明,“?de”是有不同类别的,在教学和使用它的书面形式时也应考虑语用的惯例。那么,哪一类“?de”应该写作“的”,哪一类写作“地”,哪一类又写作“得”呢, 本文采用的分类原则是:首先,对处于不同语法层级和属于不同词类的“?de”进行层级划分和词性归类。其次,根据分布特征和语义功能,将言语实际中的各种“?de”纳入体系中作为基层单位。 一、“?de”的层级体系 “?de”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词,另一类属于不成词语素。其中,属于词的部分又分为属于助词的部分和属于语气词的部分。而属于助词 的部分包括5种不同的“?de”;属于语气词的部分指的是语气词“的”;属于不成词语素的部分指的是助词“似的”之语素“的”。“?de”均为后附性,不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其层级体系如图示: 二、“?de”层级体系基层单位的分类 (一)结构助词“的” 1.结构助词“的”附在一些词或句法结构后面,构成体词性结构,不能省略,在书面语中写作“的”。 2.结构助词“的”附在名词、代词、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动词、区别词、形容词和各种句法结构之后,构成“的”字结构。“的”字结构具有体词的基本功能,但不能像体词那样作定中结构的中心语,不能像有些体词那样作补语或状语。“的”字结构在修饰体词性成分时,与该体词性成分之间是定中关系而不是同位关系。 3.结构助词“的”本身不示概念,但它构成“的”字结构后,与构成成分一起表示以下意义: A.表所属 附注名词“汽车的轮胎”、代词“我的家”、处所词“这儿的风景不错”、方位词“上面的朋友你们好”、时间词“一点钟的太阳最猛”之后;插入到主谓结构之间,使谓词体词化,如“祖国的日益崛起让我们倍感自豪”“国足的出线是一件大喜事”“我们期待他的下次演出”。 过去,人们还曾用“底”字作为这一类结构助词“的”的书面形式, 通常置于代词或名词之后,多见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白话文著作,如:俞平伯《忆》:“„弟弟,你底(橘子)好,绣花的呢?”;钱玄同书信:“„六经?底大部分固无信史底价值,亦无哲理和政论底价值”;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B.表强调 置于动宾结构之间,被“的”强调的成分须重读,通常用于表述过去发生的事情:“我昨天进的城”“他去年去的美国”“是他打的人”“这是吃剩的饭”。 C.表区分 附在区别词后面,如“中等的质量”;附在动词后面:“散步的人”;置于动宾结构之间,如“她织的毛衣很漂亮”“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开他的玩笑”“找我的麻烦”。 D.表状态、性质 附在形容词后面,如“红的”“男的”“这小孩怪可怜的”“红彤彤的脸蛋”“有上顿没下顿的”“铁一般的纪律”;附在状中结构、述补结构后面,如“正在散步的人”“吃剩的饭”。 4.结构助词“的”基本可用“是”来检验:“的”字结构与其所修饰的成分之间有“是”的,将“是”前后成分对调,没有“是”的加入“是”再进行对调,看“是”的前后部分是否具有等同意义,表达是否通顺。具有等同意义、表达通顺,则说明这里的“的”是结构助词。例如:将上文中的例句改成“这轮胎是汽车的”“毛衣是她织的”“纪律是铁一般的”。 (二)状语助词“地” 1.状语助词“地”附在其前的词或结构上共同构成状语,书面语中写作“地”。 2.状语助词“地”可以与以下几类词和句法结构结合成与副词功能相同的状语: 副词:迅速地,猛地一回头。 叹词和拟声词:“啊地一声叫了起来”“咚咚咚地跑下来”。 部分形容词:“她委屈地眨了眨湿润的眼睛”“太阳热辣辣地照在屋顶上”。 部分名词:“本能地”“戏剧性地”。 部分动词:“会心地笑了笑”“我不禁忏悔地流下了眼泪”。 部分句法结构:“有地”“面对面地”“不分青红皂白地”“脸色阴沉地”。 3.状语助词“地”在有些句法结构中省略后,不影响状语的性质和语义,如“他突然(地)停下了脚步”。 (三)状态结果助词“得” 1.状态结果助词“得”出现在述语和补语之间,附在述语之后,后跟表示状态或结果的补语(“饿得我发昏”“把我饿得发昏”“我被饿得发昏”)。在特定的语境中,补语可以省略不说(“瞧这孩子乐得~”)。状态结果助词“得”在书面语中写作“得”。 2.状态结果助词“得”的语义功能是:引出(述语所代表的)动作、 情状的状态或结果(由补语表示),如“他笑得很开心”“饭吃得差不多了”“他吃得差不多了”“他气得我快炸了”“把演出安排得满满的”“这笑话把他笑得肚子都痛了”“他被这笑话笑得肚子都痛了”“计划被他们实施得很顺利”。 (四)能够助词“得” 1.能够助词“得”分为两类,在书面语中写作“得”。 2.第一类能够助词“得”出现在述语和表示结果的补语之间,构成“述语+„得?+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这种结构表示的语义是:述语代表的行为能够或可能达到补语所代表的结果。述语由动词充当,补语由表示结果的词或语素充当,如“看得见”“看得出来”“想得到”“上得去”“出现得了”“做得好”。 3.第一类能够助词“得”与状态结果助词“得”有时出现在相同的述补结构中,但它们起到的语义辅助作用不同:“述语+能够助词„得?+结果补语”表示能够达到述语的结果,如“做得好”,表示的语义是:“能够做好”;“述语+状态结果助词„得?+状态或结果补语”表示述语具有某种状态或实现了某种结果,如“做得好”,表示的语义是:“做的过程(方式、状态)不错”或“做的效果不错”。 4.第一类能够助词“得”构成的句法结构 (1)否定式 A.述语前加“不能(够)”“没能(够)”“不可(以)”等,可以省略“得”,如“没能看(得)见”; B.省略“得”后对补语进行否定,如“做不好”,非“做得不好”,后者中的“得”是状态结果助词。 (2)疑问式 A.述语前加“能不能(够)”“可不可(以)”等,可以省略“得”,如“能不能看(得)见,”; B.增加述语的否定式构成疑问,如“做不做得好,”,非“做得好不好”,后者中的“得”是状态结果助词。 5.第二类能够助词“得”,如出现在部分表示结果的单音节动词(“认得”“懂得”)、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值得”)或部分表示结果的不成词语素(“觉得”“了得”“晓得”)之后,与这些词或语素构成述补式复合词,充当述补式复合词中的补语成分。其辅助语义为“能够”。其否定式为:在述语前加否定词,如“不值得”“没有觉得”(个别例子除外,如“了不得”);这类“得”构成的复合词可以被状语修饰,如“深刻地懂得”,也可以带宾语和补语,如“认得我”“觉得很好”。 (五)允许助词“得” 1.允许助词“得”出现在述语后面,作补语。它所构成的“述语+允许助词„得?作补语”结构不带宾语。结构语义是:人为允许做某事或条件允许做某事。允许助词“得”在书面语中写作“得”。 2.“述语+允许助词„得?作补语”结构的否定式是“述语+„不?+动词„得?”。在肯定句式中,“述语+允许助词„得?作补语”结构的述语一般由单音节动词(“吃得”“看得”)充当;在否定式中,述语可以由部分 双音节词或结构充当(“耽搁不得”“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大意不得”“马虎不得”)。 (六)语气词“的” ”出现在一些句法结构和句子后面,辅助句子表达某种 语气词“的 语气,在书面语中写作“的”。语气词“的”分为两种: 1.第一种语气词“的”出现在以下几种偏正结构之后,构成话题句,引起主题句,如“大白天”“大热天”“大过年”“大年三十儿”等。 这种语气词“的”的语义功能是:表示话题句所陈述的时间、天气或情境与主题句所描述的情况在情理上有冲突(“这大过年的,你唱那么悲凉的歌干嘛,”)。 2.第二种语气词“的”出现在句末,可以表示肯定(“是的”“他吃了饭的”)、舒缓(甲:“我可以在这抽烟吗,”乙:“不可以的”。甲:“你去一下吧,” 乙:“好的”)或强调(“我特地来接你的”“这鞋还能穿三四年的呢~”)等语气。带这种语气词“的”的句法结构与“的”字结构可能同形。二者的区别是:前者中的语气词“的”可以省略而不改变结构的功能和意义;后者的结构助词“的”不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则结构的性质、功能和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七)助词“似的”的语素“的” 1.助词“似的”的语素“的”是不成词语素,与语素“似”共同构成助词“似的”,不能省略。 2.助词“似的”是后附性助词,附在一些词或句法结构后面,如“一 只钢笔似的话筒”“一架黑色大鸟似的飞机”“赶鸭子上架似的逼他们做这个高难度动作”“发疯似的跑了起来” 构成与状态形容词功能相同的结构。这一结构前面可以加 ”。 “像”“好像 参考文献: [1]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周国光,张林林.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3. [3]陈颖.助词“的”的语法功能述评[J].现代(语言研究), 2007,(5). [4]刘雪梅.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分析[J].现代语文 (语言研究),2006,(12). [5]陈汉君.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之我见[J].天津科 技,2009,(6). [6]王迪.谈谈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J].语文天地,2010, (8). [7]王晓.“的”的语法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8]张林.汉语“的”的句法、语义功能及逻辑语义表达[J].语文学 刊,2009,(4). [9]张华莉.也谈现代汉语“的”字的用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 报,2009,(7). [10]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8,(4). [11]于冠深.话说“的”“地”“得”[J].青年记者,2009,(8). [12]李振中.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分合问题研究[J].山西师 大学报,2008,(5). [13]车庆欣.“的”字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1). [14]张小斌.五四时期“底”和“的”的互通性流变[J].中国教育 创新,2008,(20).
/
本文档为【普通话研究论文 关于普通话的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