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2017-12-08 6页 doc 19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摘要:平板电脑和应用软件作为课程整合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工 具出现,将引起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结合某小学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与科学课整合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的模式,并结合具体的实施过程给出了五步循环模型,以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并最终提升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双向课程整合;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平板电脑;QQ群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和应用软件的同步发展,它们有可能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技术运用的主流,并最终...
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摘要:平板电脑和应用软件作为课程整合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工 具出现,将引起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结合某小学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与科学课整合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的模式,并结合具体的实施过程给出了五步循环模型,以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并最终提升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双向课程整合;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平板电脑;QQ群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和应用软件的同步发展,它们有可能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技术运用的主流,并最终引起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1]而作为移动终端载体的平板电脑成为未来课程整合的关键技术。笔者围绕着科学课中的协作学习,尝试构建了基于平板电脑和QQ群的信息技术课与科学课双向课程整合模式。 ? 平板电脑与QQ群及其结合的教学功能 1.平板电脑的教学功能 在目前的教学研究中,平板电脑是一种认知工具,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对知识进行转变、加工、表达、探究、对知识进行协同。平板电脑进入课堂核心的作用在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不仅拓展课堂的广度和课堂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2] 2.QQ群的教学功能 QQ群是为QQ用户中拥有共性的小团体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协作性, 可以为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创设和谐、美好、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愉快的信息化交流学习平台, 神和创造能力。[3] 3.平板电脑结合QQ群的教学功能 简单,使用方便 (1)操作 QQ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在各种系统的平板电脑和台式机上运行。 (2)快速分享和交互的功能 在平板电脑中利用QQ群进行协作学习时,可以实现协作小组内、协作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使用视频、照片等学习阶段性成果进行分享,从而实现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创造一种开放的协作交互的学习环境。 (3)随时随地交流学习 平板电脑小巧易携带,便于学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 (4)方便学习过程的监控 QQ群中的聊天记录可以随时保存,从而记录学生的协作学习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群中的记录回顾小组内的学习过程,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协作的深度和广度。 ? 与实施过程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上开展了基于“平板电脑+QQ群”为协作学习工具的双向课程整合教学试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 实现信息技术课与科学课的双向整合、实现学生在两门学科中的信息环境下学习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师和科学教师一起,针对科学课一个既定的主题进行基本学习活动的分析,进而研究学习活动与技术的关系,确定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学习需求及相对应的技术需求,并重新建构了信息技术课、设计了科学课。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和调查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以改进对课程的设计。针对双学科双向整合模式的试验研究,笔者设计了相应的整合模型,以下为设计中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求同 我校将此试验的年级初步定在高年级的科学实验课。科学课的实验一般以6人为协作小组展开,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包括组长、技术员、实验员、汇报员、记录员。由于实验过程的不确定性,各协作小组的实验数据往往不统一,如果有的实验环节不成功,会影响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以往教师解决的办法是由各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缺点是花费课堂大量时间,教学实效性不高。因此,科学教师将平板电脑作为学生学习认知和协作学习的工具,在各协作小组内和协作小组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达到快速收集、分享数据、形成科学观点的目的,将移动技术深度融入到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中。 科学教师列出活动需求后,信息技术课以平板电脑和QQ群作为学习目标,而科学课将其作为支持学习活动的技术载体。为此,科学教师选取了五年级的三个班作为试验的班级,确定了使用“平板电脑+QQ群”作为学生协作学习的平台。 第二步:设计 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多是从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整合的研究视角进行的,而平板电脑的出现不仅变革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作为学习环境的和认知用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4]基于这样的认识,首先由科学教师从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协作学习的技术需求出发确定学习目标、设计一节科学课。 科学教师选取了《岩石》一课中“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的实验,在科学课上,学生进行实验的一般是:?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教师设计了学生在环节?进行实验时的学习情境。例如,学生做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协作小组中的一部分成员进行实验,一部分成员用平板电脑来拍照、录像,记录数据,并在班级QQ群中分享这些,实验完毕后学生在班级群中浏览各组上传的内容,提出问题,有时还要通过讨论进一步查证等以便达到对实验结果的共识。 学生使用平板电脑查看、分享学习成果时,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一次只能一组汇报的单线程操作,全班学生可以同时分享、查看多个组的学习结果,提升了协作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步:重构 (1)与协作学习活动建立联系,提炼技术点 当科学教师初步设计好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协作学习活动环节后,信息教师开始从活动中提炼出学生需要具备的技术操作以及前期需要具备的基础操作(如表1)。 (2)与学生已有技术储备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立联系,精选技术 点 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QQ软件的基本操作。同时,对五年级实验班的学生是否使用过平板电脑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平板电脑的操作,但由于使用的操作系统不同,所以需要对新系统进行适应。QQ软件在Windows系统、安卓系统和IOS系统下的界面变化不大,学生能够很容易迁移操作。最终,针对科学课中的协作学习活动,确定了如表2所示的信息技术知识点。 (3)迁移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信息技术课 以科学协作学习活动为载体的信息技术课要做到与科学课的有效衔接,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技术进行学习,在活动中提升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信息教师将科学协作学习活动的框架迁移到信息技术课上,要选取类似的科学活动主题,将技术点包含到活动中。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一节信息技术的新授课知识点不易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当的活动任务中去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乃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所以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导的平板电脑教学分三次进行。其中,前两节课针对学生未具备的技术操作,并将已掌握的技术包含其中,第三节课则完全迁移科学协作学习活动的框架――由科学教师设计一个以“我的笔袋有多重”为主题的认识弹簧秤的学习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则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综合使用技术去学习,作为科学课活动的模拟课。 第四步:实施 学生信息化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掌握活动所需的技术操作,因此此次试 验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按照先信息技术课后科学课的顺序进行。 作为双学科双向整合的试验研究,对方学科的课堂应该成为本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所以科学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既是本学科教学的主讲教师,又要走进对方课堂、成为对方学科的助教。 第五步:评价 在第一轮的课程整合实践后,两门学科授课教师进行反思,授课班级进行调查问卷和课后小测验。这些将成为下一步如何操作的方向标,如果学生能够适当使用信息技术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则由科学教师继续进入新一节课的学习,如果学生由于某项技术掌握不佳而影响了学习活动,则由信息教师针对问题讲授信息课。 随着科学课借助平板电脑开展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会产生新的技术需求去支持学习活动,此时课程转入信息技术课,信息教师围绕新的学习活动开始设计新的教学活动。 ? 收获与反思 此次是笔者基于“平板电脑+QQ群”实现信息技术课与科学课双向课程整合模式的首次研究,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该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课与科学课的整合实效性,实现了两学科的无缝衔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双学科实现共赢。从学生的情况看,通过平板电脑及QQ群的协作学习平台,扩大了交流的范围,提高了分享的速度,促进了协作知识的建构,综合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迁移能力等有显著提升。笔者还发现学生主动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有显著提高,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主动将课堂上未完成的学习活动通过协作学习平台延 伸到课堂外进行,提高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QQ群的网络环境下,由于课时限制,学生交流时话题不够深入。?个别学生协作学习意识不强,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课与科学课双向整合缺乏全学段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按年级制定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发展目标,以便教师有依据、有层次地培养学生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以满足未来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卢秋红,徐靖程,余胜泉,等.平板电脑进课堂 教育规律为主导[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5):11-12. [3]刘芝.利用QQ进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J].软件导刊,2007(6):69-70. [4]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
本文档为【基于平板电脑+QQ群的双向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