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2017-11-07 7页 doc 21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44?~g'4t-?崽684J《中国医刊》2006年第41卷第11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纪爱萍,冯曼玲,阴桢宏,王非,甘绍伯,郭增柱,黄敏君,栗绍刚,吴赵永,王婧,郑晓燕,齐海宇,李小丽,汤雯,林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对2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发病前均有生食淡水螺肉史,潜伏期2—30天.以...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44?~g'4t-?崽684J《中国医刊》2006年第41卷第11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 纪爱萍,冯曼玲,阴桢宏,王非,甘绍伯,郭增柱,黄敏君,栗绍刚,吴赵永,王婧,郑晓燕,齐海宇,李小丽,汤雯,林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对2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4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发病前均有生食淡水螺肉史,潜伏期2—30天.以头痛,颈部僵直感,皮肤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头痛剧 烈而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周围血象,脑脊液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者分别为15例,l7例.l6例患者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在软脑 膜部位可见长条形或结节状异常信号.用阿苯达唑,地塞米松治疗7—10天,病情控制.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累计中枢神 经系统,经系统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 中图分类号:R5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70(2006)l1—0044—02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为一 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 幼虫的生或不熟的螺肉而感染,病变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为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膜炎,脑脊液内出现大量嗜酸 性粒细胞.自1935年我国陈心陶教授首先在广州褐家鼠的肺 动脉中检出病原体以来,至1986年世界上已报道3000多例, 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各国,日本及我国台湾,香港特区.1997年 l1月,浙江省温州市发现一组广州管圆线虫病所致嗜酸粒细胞 性脑膜脑炎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温州市为新发现的广州 管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l4,也是本病在国内大陆地区首次 出现的一个小流行点.2006年6月中旬至8月底,北京市小范 围局部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现将本院收治的24例患者的临 床特征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于2006年6月至8月收治24例因头痛, 颈部僵直感,皮肤感觉异常等先后入院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 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3—51岁(38.63?9.17岁). 按病情严重度划分,中型12例,重症12例. 1.2诊断?流行病学史:近期进食了生的或不熟的 螺肉;进食了生的或不熟的转续宿主(鱼,虾,蟹,蛙,蛇等)的 肉;吃了未清洗干净的蔬菜.?临床表现:起病较急,有(或无) 发热,头痛(程度较重),颈项强直感等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 及不同部位的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针刺感,烧灼感 等);或有面部或肢体麻痹,畏光,复视等表现.?血常规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增高.?脑脊液的压力多增 高,脑脊液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学检查:本虫抗体或 循环抗原(CAg)阳性可做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 片及头颅CT和MRI如有前述阳性所见可支持诊断.?病原学 检查:如在脑脊液内或眼内等部位查见本虫幼虫或成虫.具备 第?一?项可做临床诊断.具备第?项为病原学诊断.第? 及第?项为辅助诊断项目. 1.3观察指标24例均有流行病学史,经血常规,血生化脑脊 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分类及弓形虫,风疹,巨细胞,单纯疱 疹等九项病毒抗体检测,并进行头颅磁共振,胸片(必要时加做 CT),B超等检查. 通信作者:阴祯宏E?mail:modscn@yahoo.tom.cn 2结果 2,1流行病学史24例患者发病前均曾在北京某酒店进餐, 食用该酒店新近推出的未熟透的福寿螺肉.我们在该饭店采 集的10只福寿螺中有2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 2.2临床症状与体征17例患者的潜伏期为2—30天(13.28 天-I-6天).另外6例患者因多次食用螺肉潜伏期无法统计. ?发热:早期多有发热,热度不等,体温多在37.5—38%,24例 患者发病期间,低热10例,高热1例(38.1?).?头痛:为最 常见和最重要的症状,全部患者均出现头痛,呈持续性,搏动 性,胀痛或针刺样疼痛,阵发性加重.9例患者出现全头痛;14 例为局部疼痛,多在额部,其次为枕部和颞部,亦可同时出现在 多个部位,且头痛位置不固定.4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非喷 射状.(4例患者均有颈部僵直感,但病理反射阴性. 17例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如刺痛,灼痛,麻木感等.其 中1例疼痛剧烈,伴局部皮肤痛觉过敏,如:触摸疼痛加剧,甚 至连微风吹拂也不能忍受.1例儿童患者温度觉感觉减退,患 者右侧躯干和肢体呈明显温度觉减退.一过性嗜睡,一过性近 期记忆力减退各1例,复视1例.体检无眼睑浮肿,无肌肉压 痛,无皮疹,无游走性皮下肿块. 2.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19例,4例轻 度升高[(1O.42—12.82)×10/L];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正常8 例,升高16例,范围为(0.53—3.81)×10/L(1.37×10/L-I- 0.95×10/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正常8例,16例升高,范围为 5.7%一39.41%(16.79%?10.64%). 外周血生化:入院检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6例,范围为 43—135U/L(83.17-I-37.64U/L),谷草转氨酶(AST)升高3例,范 围为41~71U/L(52.33-I-18.77U/L).5例患者超敏感C一反应蛋白 升高,范围为3.1—11.98ms/L(6.49?3.66ms/L),所有患者均出现 乳酸增高,范围2.46—4.64mmol/L(3.46s0.67rumor/L). 脑脊液:?颅压升高14例,其中4例?330mmH20,其余为 180—33o咖flH20(282~46.63mmH2O);?常规:白细胞正常2例,16 例升高,范围为(10—700)×10./L[(205.63?221.36)×10/L); ?生化:蛋白含量正常2例,增高21例79.24?34.03mmol/L, 潘氏实验d例阳性,4例弱阳性,未测定5例,余阴性;氯化物降 崽J《中国医刊》2006年第41卷第11期 低6例(117.00?2.10mmol/L),余均正常;葡萄糖降低4例, 升高2例,余无异常.?细胞学分类:17例患者嗜酸粒细胞增 高,范围为2%,74%(365%?21.34%),2例未见嗜酸性粒 细胞,5例未进行细胞学分类. 2.4影像学检查23例行头颅磁共振检查,16例可见局部线 状强化,为脑膜炎表现,1例脑实质异常强化,5例无明显异常. 胸片检查肺部异常表现6例,3例进一步进行CT检查,可见肺 部有小结节影,斑片状毛玻璃影改变.B超检查除了2例患者 有既往脾大,余无异常. 2.5治疗病原学治疗:24例均给予阿苯达唑治疗,剂量 20mg/(kg?d),分3次服用,视病情变化连续7,1O天治疗,24 例患者平均用药9.76天,同时辅助采用地塞米松静点,每日5 , 20Illg.病情较轻者可口服,每日3次,每次1.5mg. 对症治疗:颅压高者静滴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根据病情 决定用药次数.头痛严重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剂.给予神经营 养药物,可用如维生素B,钴宾酰胺,吡拉西坦等. 药物反应: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肝损害,转氨酶 升高.用药前,24例患者19例ALT正常,6例轻度升高,43— 135U/L(83.16?37.64U/L).疗程结束后,18例患者复查肝功 能,15例ALT升高,范围为49,299U/L(105.69?66.23U/L). 3讨论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人类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颈 部僵直感等,部分患者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复视,以及各种脊神 经根刺激症状等,本组病例均脑膜刺激征缺乏,病理反射阴性, 成为本病的特点之一.周围血象,脑脊液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 高,与虫体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原作用有关. 本组病例头颅磁共振呈现脑膜炎表现,与本院既往研究结 论一致J.本组3例患者肺部CT见小结节或毛玻璃状影,提 示广州管圆线虫可引起肺部病变. 本病患者超敏感c?反应蛋白是一种机体应答炎症感染和 组织创伤时迅速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尤其可应用于鉴别病毒 感染和细菌感染.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微量,感染能使其在 一 天内成百倍的增加,对细菌感染时可早期作出判断,比白细 胞快速而准确.本病患者c.反应蛋白有所升高,提示患者体内 存在炎症反应,为虫体或虫体分泌抗原引发的炎症反应,随着 原发病的控制而逐渐降低. 乳酸是葡萄糖无氧代谢的终产物,在还原型NADH及乳酸 ?论着?4,5 脱氢酶的作用下由丙酮酸还原而来;正常时,肝外组织产生的 乳酸大部分由肝脏摄取,肝脏为摄取和处理乳酸的主要场所, 在有氧条件及NAD存在下,迅速转化为丙酮酸.在内脏血管 床及肝动脉血流减少的情况下,它却变成了产生乳酸的器官. 从而引起高乳酸血症(血乳酸?2mmol/L).本组患者均出 现乳酸增高,考虑可能与肝脏损害,发热,高代谢等方面有关,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阿苯达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在体内代谢为亚 砜类或砜类后,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 竭,或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使寄生虫无 法存活和繁殖.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与药 物在肝脏代谢,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转氨酶升高有关.因此,我 们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加用保肝药物,减轻肝脏负担,减少药物 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由于杀灭虫体的过程中可造成异性蛋 白的释放,可引发一系列不适表现,如头痛加剧,发热,皮肤瘙 痒等,联合应用激素治疗,能明显减少上述症状的发生.Tu WC等研究证实,阿苯达唑联合激素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能 够提高临床治愈率,能够降低脑脊液总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本组患者经过15天左右治疗,病情基本控制,已康复出 院.个别患者仍遗留有局部皮肤疼痛,感觉异常等表现,我们 将进一步进行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阴赦宏,王婧,甘绍伯.广州管圆线虫病II缶床诊治与预防[J].中国 医刊,2006,41(9):4—6. [2]梁洁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概述[J].中华流行病学杂 志,1986,7:61—63. [3]潘长旺,凌洪博,梁韶晖,等.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I临床及 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3):204—205. [4]潘长旺,梁韶晖,黄慧聪,等.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 [J].温州医学院,2002,32(6):341—343. [5]阴赦宏,甘绍伯,冯曼玲,等.广州管圆线虫病I临床诊疗[N].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9—14(21). [6]靳二虎,马大庆,梁宇婷,等.广州管圆线虫病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的磁 共振影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2):121—124. [7]TuWC,Laisc.hngio6trongyluscantonensis:efficacyofalbendazole—dex- flxnetha,~)neco??therapyagainstinfection??inducedpl~minogenactivators andeosinophilien1eIlingitis[J].ExpParasitol,2006,113(1):8—15. 收稿日期:2006—09—18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于1972年创刊,为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卫生专业期刊,系中华人民共 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精品期刊阵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内容以面向基层,突出实用性,规范继续教育为特色(与中国医 师协会培训部共同主办继续教育栏目,答题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分),为没有进修机会的医务工作者搭筑一个适宜自学提高的学 习平台.主要栏目有:专家专论,专题笔谈,讲座,继续医学教育园地,论着与经验交流,综述,名老中医临床荟萃,不合理处方分析, 思考病案及病案讨论,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问题解答等. 《中国Il缶床医生》为月刊,大16开本,64页;邮局订阅代号2—48,每册定价6.00元,全年72.00元.国内外发行,全国各邮局均 可订阅.编辑部电话:010—67617342.E—mail:jephysician@sohu.com
/
本文档为【广州管圆线虫病24例临床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