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2018-08-29 7页 doc 21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doc】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郑丽丽 (华东师范大学俄语系,上海200241) 摘要:《日瓦戈医生》作为诺贝尔得奖作品,给我们人 类留下了一笔财富.涉及人性的各方面,这是不朽名作的原因 之一.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去解读《日瓦戈医生》,即使时代变 了,人性的探讨也永远是个不会过时的话题. 关键词:《日瓦戈医生》"诺贝尔事件"解读 一 ,历经"诺贝尔事件"的诗人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是苏联时期的作 家,1890年出生于萸斯科的一个艺术家家庭.在19...
【doc】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doc】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 郑丽丽 (华东师范大学俄语系,上海200241) 摘要:《日瓦戈医生》作为诺贝尔得奖作品,给我们人 类留下了一笔财富.涉及人性的各方面,这是不朽名作的原因 之一.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去解读《日瓦戈医生》,即使时代变 了,人性的探讨也永远是个不会过时的话题. 关键词:《日瓦戈医生》"诺贝尔事件"解读 一 ,历经"诺贝尔事件"的诗人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是苏联时期的作 家,1890年出生于萸斯科的一个艺术家家庭.在1958年因《日 瓦戈医生》获得了诺贝尔奖章.其获奖评语是:"在现代抒情 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尽管受苏联当局意识形态的排挤.但这部叙写历史和人性的 作品使得帕斯捷尔纳克登上了苏联乃至世界文坛.就像他所 写的:"别睡去,别睡去,艺术家/不要沉人梦乡./你在时代的 俘虏之中./身为永恒的人质".帕斯捷尔纳克孜孜不倦地追求 探讨人性. 帕斯捷尔纳克在早期发过一些文章.但是把他推向世 界文坛的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 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为其带来了诺贝尔大奖,同时也为他 带来了磨难.帕斯捷尔纳克从1948年就开始创作的.用长达8 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巨作.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E1瓦戈医 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这其中刻画出俄罗斯近45 年的历史."在这部历史巨作完成之初,他把手稿交给《新世 界》杂志编辑部,希望在国内发表.但《新世界》编辑部把手稿 退给帕斯捷尔纳克,还附有一封严厉的谴责信:"您的小说精 神是仇恨社会主义……小说中表明作者一系列反动的观点." 无奈之下1956年他把手稿交给了意太利出版商费尔特利内 利,费尔特利内利顶住了压力,并请人以最快的速度翻译成意 大利语,于当年l1月在米兰出版,随之被译成多种语言,受到 了广泛的好评.可惜的是俄罗斯大地母亲竞不是这部巨作的 第一见证人.1958年10月23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1958年度诺 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以表彰这部伟大的历史巨作, 而恰恰是西方这股日瓦戈热潮激起了苏联的愤怒.《新世界》 主编和七位编委联名给文写信,谴责帕斯捷尔纳克把手 稿交给外国出版社的行为玷污了苏联作家和公民的起码的荣 誉和良心.苏联作家协会将其开除会籍,并要求当局开除其苏 联公民权.更有甚者,高尔基文学院的学生在帕斯捷尔纳克门 前闹事,他的身心疲惫不堪.无奈之下帕斯捷尔纳克于12月20 日宣布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并写信给赫鲁晓夫希望不要 被"驱逐出境".帕斯捷尔纳克因这部心爱之作蒙受着不应有 的责难,最终于1960年5月3013病逝于莫斯科郊外的作家村. 在他死后这份迟到的荣誉才姗姗而至. 二,《日瓦戈医生》的解读 这是一部场面宏大的历史巨作.正如作者所说.这其中刻 画了俄罗斯近45年的历史.有评论家说"日瓦戈"一字近似于 俄文中的"生活",名有"生活的医生"之意.这也为我们打开 了一扇通向理解日瓦戈的窗户.一切都是为了好好活着.生活 才是我们的本原,揭开了盖在生活上覆盖物,我们发现生就是 奇迹,只有生在创造着奇迹.本文试图从几个视角来解读日瓦 戈医生,了解被卷进革命潮流中的人的信仰,爱情,还有他们 灵魂的思考 1.对生的追求.加缪曾说:"如果没有对生的绝望.就没有 对生的爱."《日瓦戈医生》一开场就为我们奏响了《安魂曲》, 映人眼帘的是日瓦戈妈妈的葬礼,此时死亡直逼我们的眼睛. 我们不懈探讨死的问题,其实是想通过探讨死的问题以求生. 日瓦戈作为一个医生.接触的是死亡的神秘和生命的玄妙在 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后.在这些历史潮流中,人总是有一种无力 感,而正是这些无力感又让我们渴望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我 们的价值在哪里.H瓦戈被游击队征去做军医,在与白军的战 斗中,怜悯之心不容许他朝他所同情,喜爱的青年们射击.走 到年轻的白军身边他不禁问自己:"我为什么打死他呀?"医生 的职责让他救活了奄奄一息的白军的年轻的生命.而不是用 阶级敌人的借口结束一个生命.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妨说胜 利的不是红军,也不是白军,而是人道主义,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场乱世中,看到信仰的幻灭,人们却超越死亡的恐惧和哀 伤,寄望于精神的永生.就像在他弥留之际希望的:"一切在好 转.我渴望生活,而生活就意味着永远向前,去争取并达到更 高的.尽善尽美的境界" 2.对革命的沉思.如鲁迅所说,革命是充满"血与火"的, 是摧毁和粉碎.但无可否认,"革命"确实也是底层通往自由 的必要途径,是底层的一种解放自我方式.可以说,"革命"符 合底层利益伸张的需要,但它和自由,平等,个人价值这些东 西形成完全的和谐却是几乎不可行的.正是这种相互的撞 击,使得战争中的人成为大写的人.又拿墨子的偷猪和攻城 略地来说.公输般认为偷猪是你强抢人家的东西,这是坏事, 但他觉得攻城是件好事.行为虽然都一样,目的却不同,你偷 人家东西,行为不好,目的也不好,可是攻城完成霸业,楚王 的这个目的却是天经地义的.而且是历来君王皆如此行之. 一 旦肯定了楚王的目的的正当性,那么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所用的手段,也就获得了正当性.其实想一想多少罪恶都是 在这种逻辑思想的支持下变得堂而皇之.战争就是如是.在 战争中杀戮是在所难免.日瓦戈在革命之初兴奋地赞叹道: "多么了不起的手术!巧妙的一刀.一下子就把多少年发愁的 烂疮切除了!痛痛快快.干净利索.一下子就把千百年来人们 顶礼膜拜,奉若神灵的不合理判了死刑."可是当他被游 击队强行征去做军医失去了自由,与妻儿失散,与恋人拉拉 想见又不能.家园被毁,人生的悲哀与凄凉便远远地胜过了 开始的兴奋. 日瓦戈在游击队中说道:"你们是俄国的光明和解放者, 要不是你们,俄国早已贫困愚昧而陷入绝境,但是我不管你们 那一套,这跟我没有关系,我不喜欢你们,你们都见鬼去吧.你 们的头头们开口总离不了谚语.但有一句最重要的却忘记了: 强暴并非美德."他的恋人拉拉.她的一生总伴随着苦难.丈夫 巴沙忠于革命,却被革命清洗而被迫自杀.她的心属于日瓦 戈.因道德两人无法相守,最后被科马罗夫斯基诱骗受辱,作 为反革命家科马罗夫斯基的太太被革命清洗.在革命的潮流 中,个人总是失去了自主性.萨特讲:"他人即地狱."可是在革 命中这个他人往往是被放大化的他们,一个渺小的人在巨人 面前总是无法平等,慢慢地失去了自己.就像日瓦戈信仰本身 是游离于两大阵营之外的,自我的迷茫更多.同时自我的思考 也更多. 3.爱的救赎.《日瓦戈医生》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个活生 31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叙事策略 王晓霞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海明威是20世纪着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 获得者,《永别了,武器》作为他举世闻名的一部力作向读者展 示了他精湛的叙事艺术.本文从叙事情境,叙事声音和距离, 叙事时序三个方面详细地剖析海明威的小说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叙事策略 一 ,引言. 海明威(1899--1961)是20世纪着名的作家,1954年,海明 威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得奖理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发表 于1929年的《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举世闻名的,部力作,标 志着海明威的思想和艺术均已走向成熟,也奠定了海明威在 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主要写了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美国青年军官亨利,他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在意大 利前线相识并邂逅,二人情投意合,关系日益密切,不久凯瑟 琳怀孕了.亨利伤愈归队,不料在一次撤退的途中被误认为是 德军奸细而被意军逮捕.他在被处决之前伺机跳河潜水逃跑, 到米兰找到凯瑟琳.一起流亡到中立国瑞士.他们向往和平安 宁得生活.可战争阻碍了他们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最后凯瑟 琳不幸死于难产.作为反战题材的作品,它深刻地描绘了战争 给人造成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创伤. 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具有自我治疗和拯救的作用.海 明威1918年入伍后以救护队司机的身分来到意大利参加了第 一 次世界大战,不幸身受重伤.并因此患上了失眠症.他根据 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写出了这部小说,可以说他"一生的 创作说为抗拒个人所道遇的生理和心灵创伤,寻求自我治疗 的生动案例".嗨明威通过高超的叙事艺术向读者描述了一 战中和一战刚刚结束后的生活.对人物心理复杂性作了极为 生动的描写. ,武器》的叙事策略 二,《永别了 (一)叙述情境 奥地利学者斯坦泽提出了"叙事情境"的概念:"构成叙事 情境的要素有三项,即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叙事方式."嗨明 威对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叙事方式极其敏感,在小说中高超 地变化着这些影响叙事效果的要素. 在叙事人称方面,海明威利用了各种人称的优越性,小说 行文的进展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的,"我"既是叙述者, 又是主人公.海明威在第一人称中融入了两种自我:"经验自 我"和"叙述自我",这两种自我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复杂的 戏剧张力.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受伤,得到漂亮的美国 护士艾格尼斯的精心护理.两人产生了爱情,这是海明威的初 恋,一辈子刻骨铭心,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把这段纯 洁的感情写出来,于是用第一人称挥笔写下了《永别了,武 器》.海明威的情感经历使小说增添了不少艺术感染力,假如 生的灵魂.同时它又是灵魂巨痛的年代.十九世纪尼采一句"上 帝死了"在欧洲大陆刮起了旋风.这场"上帝死了"事件深深地 影响了整个欧洲文学.既然真正的上帝死了,那么人要么成为 超人,成为尼采那样的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者;要么成为人神,以 某种名义蛊惑人们,让人们跟随新的神妄图建立人间天国.在 小说中,拉拉的丈夫巴沙,他追求的是社会主义,他们的神就是 社会主义的天国.科马罗夫斯基追求的是钱,权和享乐,他的神 就是利己学说.而日瓦戈和拉拉追求的是爱,不仅仅是男女之 爱,更是对人性的爱,这就是他们极力在自我的世界里搭建的 天国.既然上帝已死.帕斯捷尔纳克其实在小说中营造了这样 一 个爱的宗教用这个爱的宗教否定了其他的几种所谓的"天 国":巴沙被迫自杀.科罗马夫斯基也落得悲惨下场.就连开始 帕斯捷尔纳克醉心的革命在他内心爱的宗教的质疑声中也被 否定掉.在战争中人们最容易感觉到绝望与孤独.尤其像日瓦 戈和拉拉这两个相似的灵魂都是徘徊在两大阵营之外的,这两 颗不被认同的灵魂找不到自己的归属.主人公都在找什么样 的生活才叫意义.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愿意做一颗 螺丝钉.可是螺丝钉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没有灵魂,没有思 想,失去人的个性的工具,只有绝对的服从.巴沙就是像保尔一 样的形象.相反,帕斯捷尔纳克写的是爱,就像他所说的:"他们 的爱情在种种不寻常的境遇中产生.他们同是饱受现代典型 悲剧折磨的人,面对一样的恐怖摧残,一样的苦难忧愁,这些遭 遇使他们与旁人隔离.还有许许多多的共同爱好,使他们完全 与众不同.那是一种足以叫人对生命涌现新发现和新希望的感 情."但是这种爱更是大爱,是对俄罗斯母亲大地的爱.就像日 瓦戈的舅舅尼古拉所说的,精神的装备就在福音书中,是什么 样的精神呢?首先就是爱他人,这种爱是生命活力的最高形式. 正是爱的能力让我们穿越战争,穿越灾难,见证人性的光辉.爱 让人们在苦难中得以生存,并获得生命自我的意义. 《日瓦戈医生》就像散文诗一样,也许是作者的音乐和绘画 的才能所感染,作者写活了俄罗斯的大自然."春风把青天也熏 醉了.青天醉的迷迷糊糊的.蒙起一片片的云彩.树林上空漂 浮着一片片灰毡似的阴云.阴云的边儿垂得低低的.散发着泥 土芬香和汗水气味的温暖的春雨从阴云里倾斜下来.冲洗着大 地上结了一层黑黑的冰壳子的最后的雪块."通过日瓦戈的视 角我们探讨着生活,战争,爱情,生命,死亡,宗教,家庭……帕 斯捷尔纳克在那个时代发出了对人性的关爱,这给我们提出了 "该怎样生活才叫有意义"的问题.这也是只要地球上有生命就 不会过时的一个问题,这部作品也不是一场诺贝尔事件后就被 遗忘的作品,因为他摈弃了偏见,探讨人性光辉的作品.正如王 家新在他的诗作《帕斯捷尔纳克》中所写:"这就是你,从一次次 的劫难里你找到我检验我,使我的生命疼痛." 参考文献: [1][苏]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广西:漓江出版社, 1986. [2]李毓榛_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欧茵西.俄罗斯文学风貌.台湾:书林出版社,2oo7. 『41齐宏伟.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6. f5]王晓明,董丽敏,孙晓忠.文学经典与当代人生.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叶水夫.苏联文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俄语系研究生)
/
本文档为【【doc】帕斯捷尔纳克:沉思的灵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