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节未完成的课

2018-03-30 16页 doc 34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一节未完成的课一节未完成的课 一节未完成的“课”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活动(课堂教学)实录 一、赛前: (一)10月14日12点50分到金华15中7(5)班:(和学生简短的接触,约5分钟。) 师:同学们,后天老师会到我们班级来和大家一起搞活动,现在我想打听点情况。 生:(好奇的听) 师:(展示同学们的问题)我想知道同学们这么多奇妙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生1:好象前两天。 生2:好象是昨天的昨天。 师:昨天的昨天,那应该是哪一天呢,(扳手指思考) 生:前天~ 师:这么多问题都是前天想出来的吗, 生:是~ ...
一节未完成的课
一节未完成的课 一节未完成的“课”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活动(课堂教学)实录 一、赛前: (一)10月14日12点50分到金华15中7(5)班:(和学生简短的接触,约5分钟。) 师:同学们,后天老师会到我们班级来和大家一起搞活动,现在我想打听点情况。 生:(好奇的听) 师:(展示同学们的问题)我想知道同学们这么多奇妙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生1:好象前两天。 生2:好象是昨天的昨天。 师:昨天的昨天,那应该是哪一天呢,(扳手指思考) 生:前天~ 师:这么多问题都是前天想出来的吗, 生:是~ 师: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吗, 生:知道~ 师:原来上过这个课吗, 生:(议论。) 师:(展示小组问题表格)同学们知道自己在哪个组吗, 生:知道~ 师:这个课很有意思的~那我们后天也就是明天的„ 生:明天~~ 师:再见吧~ (二)赛前和同行教师的探讨意见: 1、因为大赛提供了本活动前一环节的活动资料: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以要用好这份资源,做好和该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衔接。 2、金华的教师在这一块做得很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理念,我们要站在比较高的对课程理解的角度展示活动。 3、我们来学习交流,展示我们一贯的理解和做法是我们来的目的,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东西,不要带有功利性,这是组织这次活动的意义。开幕式上省教研员伊老师的观点和我们不谋而合,证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4、“综合实践活动”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需要再多一门“课”了。 课程的编写者们一定不是想学校、老师再增加一门“课”。所以我不是来上“课”。我们不把这次活动当成“课堂教学评比”。至少我不是这样去做,我不是来上“课”,也不是来上“研究性学习课”,我要开展活动,而且要在“课堂”上发出这样的声音。 5、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体现”这个东西有时是形式上的,有时是暂时性的。一节课结束,我要问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吗,我多少次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了学生,我多少次教条式的在灌输自己的理念,我有没有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6、什么是“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我的理解是: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是一个论证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1、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要探究什么,2、问题值不值得去探究的思考,3、是不是具备探究的能力和条件的论证,4、根据以上逐步对一些问题做一定调整。5、在充分论证以上几点后,确定该问题要不要进一步探究,把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为“研究课题”。以上的整个论证 ,是对下一步开展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过程才是“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主体 义同时是研究前必须要完成的活动。是这次课堂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去论证、思辩的探究活动。而“完善问题的陈述”可以在探究活动的各个阶段甚至结题阶段去做,应该是对“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完善。虽然这个环节也极有活动价值,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活动的长期衔接,真正有可操作性和对下一阶段活动具有指导价值的在于转化过程的论证。其实学生愿意的话直接把问题的文字作为课题题目也未尝不可。我真的很想把这个环节去掉,下课前补充一句:人们在研究课题时总是喜欢清晰的叙述自己的研究课题,比如把问题“×××”描述成“×××的研究”,同学们可以去了解一下,将来在探究过程中给自己的课题取个好名字,如果你喜欢,就用你问题的文字也行~(第一处准备承担风险的地方:可能会和评委的理解产生分歧。) 7、要充分的论证问题是否可以转化为研究课题,就要论证问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对于“研究价值”教师不要轻易主观的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暗示学生。我们要先设定学生提出问题都是可贵的、有价值的。鼓励学生去论证、去探索、去具体的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才是我们为了正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点要考虑的,所以论证问题的“可行性”是学生下一步能否自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要充分的论证“可行性”,指导下一步探究活动,应该充分的设想各种探究方向(当然方向和方法不容易区别),思考在这些活动中可能碰到的具体困难,分析这些困难能否克服、如何克服。这样才能在学生经验范围内客观的 论证“可行性”。如果不去简单的预设一些活动方向而主观的列举需要的“研究条件”是脱离活动实际的。(第二处准备承担风险的地方:觉得我在论证怎么做,是在讨论研究方法。) 8、在前面的历次比赛中我都没有很好的去“收”,学生的参与度导致了课堂时间经常性的失控,我想我不是不能“收”,我思考比赛时到底要不要“收”,我和同行教师以及市教研员表达了态度:我今天能来到这里,也是因为我坚持不去“收”的结果,因为我在展示我想要的东西,而且被大家认为是“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东西。我坚信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9、要不要采用原先的教学,原先的教学设计有教师预设的东西,这是我熟悉和容易掌控的模式。但是采用原先的设计就会和学生前一阶段活动的衔接产生一些裂痕。而且不能彰显学生的活动成果。最后决定完全采用学生的东西开展活动,利用现有的问题进行活动的拓展和生成,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问题开展。 (三)课件和活动设计的修改,将教师预设的两个问题删除,用学生最普遍提到的问题取代。 二、16日上午第2节活动前:(引导学生按照以前合作小组的人员编排分9个活动小组坐下)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因为前面上课的时候发现如果同学们声音不够大的话其他人听不清楚,请大家等会发言声音大点好不好, 生:好。 师:好不好,~(大声的) 生:好~(大声的) 师:在上课前老师想给同学们看样东西。 (多媒体展示本班同学提出的所有问题,其中学生最关注的3个问题标注数字,代表提出这个问题的小组数。——设计意图:完全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活动,用学生最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标注数字是留个小小悬念,活跃学生思维,完全采用学生的问题组织活动是要坚决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这些是什么, 生:我们提出的问题。(饶有兴致的观看、议论) 师:你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吗, 生:找到了~(开心的) (教师来到小组中和同学们简单交流,了解同学们提出问题的一些背景情况。——设计意图:拉近师生的距离,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珍视学生的思想成果,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三、课堂活动过程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指向投影)这是同学们给我的惊喜,我没有想到我们5班的同学这么善于观察,这么有想法,能够提出这么多精彩的问题,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希望能够和同学们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家愿意吗, (备注:我想强调我是学生活动的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的角色。) 生:愿意~ 师:刚才有同学好象发现了什么,(示意发现者发言) 生:有些问题前有数字。 师:这位同学看得很仔细啊,同学们发现没有, 生:发现了。 师:有谁能猜到这些数字可能有什么含义, 生:„(为难的) 师:猜不出没关系,你马上就能找到答案。我们先来选一个问题吧,就选最大的 ~(多媒体展示带有7的问题:有7个小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人为什数字7 么会近视) 生:(了解了数字的含义轻声议论,) 师:有7个小组的同学都提到了相同的问题:人为什么会近视,我想知道是哪几位同学提到了这个问题。 生:(问题的提出者举手,有十多位同学举手,有些小组有多位同学共同提出这个问题) 师: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呢,(示意生1发言) 生1:因为我近视。 师:哦,因为你近视所以想知道人为什么会近视。(示意生2发言) 生2:因为我想知道近视是怎样产生的。 师:哦,你想知道近视发生的原因。(示意生3发言) 生3:我想知道这个答案可以让不近视的人预防近视。 师:(惊喜)哦,这位同学想法非常好,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让视力正常的人可以预防近视。大家想想,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有没有价值。 生:有~(师生交流到这个节点已经达到了教师目的,但是为了充分呵护学生表达的意愿仍然让其他几位举手发言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类似的观点。让每一位有参与愿望的同学表现自己是我坚持的,坚决陪着学生走,保护他们来之不易的活动 热情。在以下的各个环节我也是这么做的,每一位举手的同学和感觉想发言的同学都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师:我知道还有两个小组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但是既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么有价值,我们就大家一起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也意识到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正经严肃的研究,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尽量控制“研究”出现的频率,避免让学生觉得活动乏味。) 生:好~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人近视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在以下这个漫长的环节中,我意识到一定会引起争议,因为从表面上看我似乎是在探究“怎么做”,是在进行研究方法的学习,是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是这么看的,就会觉得我“上课”离题了,虽然我觉得我是在搞活动。)(示意生1发言) 生1:我觉得可能和看电视、玩电脑有关。 师:哦,你说得很有道理。(示意生2发言) 生2:我觉得可能和眼睛过度疲劳有关 师:哦,你觉得可能是眼睛疲劳了。(示意生3发言) 生3、我觉得总结起来说应该是和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一些影响有关。 师:你很厉害,给我们概括了一下,(面向全体学生)他觉得人近视有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因素,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此时有点冷场,可能教师的表扬起了暗示作用,学生觉得前面同学的说法很厉害,不愿再发表意见了)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冷场,师观察几秒钟后边发言边转身板书学生观点,同时留意有没有学生有发言欲望) 师:刚才几位同学分析了可能和近视有关的因素,我们先来看看用眼过度等后天的因素,我们同学能不能来探索这些因素和近视的问题, 生:能, 师:可以怎么做,(示意生1回答) 生1:我可以去询问近视的人。 师:这个办法不错~(示意生2回答) 生2:我们可以找两个人做实验,让一个人一个礼拜眼睛放松的,一个人让他看电视、电脑,这样一个礼拜后看一看。(此时学生有窃窃私语现象) 师:(犹豫的)哦,你觉得可以用实验的办法,用一个礼拜(语气强调)的时间来做个实验。一个眼睛得到休息,一个眼睛让他疲劳是不是,(学生点头)这个 想法是很好啊~,(可能又是教师带有明显肯定意味的即时评价起了导向作用,没有学生继续有反对的表现。此时我没有就这个想法征求学生意见和评价,我觉得处理的不好。)(示意生3回答) 生3:我们可以调查近视的人。(在这里我感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除了没有新的教师期望的观点提出以外,学生在直播的课堂气氛里有点拘谨) 师:(谨慎的)大家觉得我们调查询问多少人比较好,(我想演示一个充分细致的论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确会去设想很多探究的途径,但我们不深入讨论做的细节,而是着重来论证学生执行这些探究方法的可行性,如果脱离这些实际可能遇到的具体内容,我们来主观的想象能力和条件是虚浮的表面文章,对下一步活动实实在在的开展没有准确的参考价值。) 生:(议论纷纷)20;10到100„„ (我注意到一个学生的观点,示意其发言) 生4:我觉得人越多越好~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生4:这样结果准确一点。 师:你的想法很好,可是我们这样一个个去询问很多人,你们觉得做得到吗, 生:我们可以发调查表 师:发多少调查表 生:200份;很多„„ 师:大家觉得发调查表格这件事我们做不做得到, 生:做得到~ 师:我觉得可能做不到,你想,假如一份调查表我们设计10个栏目,假设我们要发1000张调查表,抄写这些调查表不是麻烦死了。 生:可以电脑打啊~ 师:你会不会用电脑设计调查表, 生:(摇头表示不会) 师:有没有同学会用电脑设计调查表,(一位同学举手表示会) 师:你会是不是, 生:(点头) 师:你真的很厉害,会用电脑设计调查表。那大家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个调查了。 生:是~ 师:我觉得还不能,调查表设计好了还要打印机打印,要打印机这样的设备,需 要很多钱吧,同学们能去做这个事情吗, 生:(简短的议论) 师:(示意生1、2发言) 生1:可以复印 生2: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很大的表格,把调查的项目抄下来,每个项目后面留出调查的地方,我们每调查一个人,就在这些问题后面打勾什么的。 师:这些办法真好,大家看,这样的话这件事我们能去做吗, 生:能做~ 师:我们再来看“先天因素”,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怎样找到先天因素和近视发生的关系呢,(观察,示意生1、2发言) 生1:我们可以去调查近视的人,看看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也是近视。 生2:我们可以去调查那些父母近视的人,要排除他们后天的因素,再来看他们有没有近视,这样就能知道遗传和近视间的关系。 师:说得非常好,尤其是这位同学想得特别周到,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这样我们能不能去做这件事情。(其实关于研究条件的论证还不够充分,但我的理念是,有些问题我们可以在下一步活动中去显现,去面对,去解决。学生保持活动中的兴趣和热情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有些事情,就算我们明知到学生会去犯错,会碰到困难,但如果学生真的有去探索的热情,鼓励他去做又何妨呢,) 生:能做~ 师:但是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同学们想想,我们要研究“人”为什么会近视,那我们再调查时,你怎么调查西藏人,内蒙古人怎么办,还有美国人,日本人,大家讨论一下,该怎么办呢,(在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转化过程中,明确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师到各小组参与讨论,收集案例) 师: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能不能去做这件事。 生1:我们可以到网上去调查。 师:这很难哦,你会吗, 生1:会。(底下不少同学表示也会) 师:你真厉害啊。(示意生2发言) 生2:我可以请各个地方的首领帮忙,让他们帮我去调查。(底下同学纷纷表示不可能做到。主要意见:你不认识这些首领、首领也不认识他啊、人家不一定会来帮你、你没钱到那个地方去„) 师:大家觉得很难啊,你做得到吗, 生2:(摇头) 师:请坐,你的想法很好,不过是有点难的,不过说不定能试试呢~(示意生3发言) 生3:可以开博客。 师:(惊奇的)博客你都会开吗, 生:会,我可以在博客上发帖子,让别人把意见集中起来。 师:我们同学真厉害啊,这些办法都很好,不过老师刚才还听到了一种不同的声音。(示意生4发言) 生4:我觉得这样太难了,我们可以调查周围的人。 师:这位同学觉得调查全人类难度太大,我们可以调查范围小一点,调查我们周围的人,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生(点头,有道理。) 师:还有一位同学有一个办法。(示意生5发言) 生5:我觉得我们可以调查某个年龄段的人,比如少年人。 师:大家觉得这个想法好不好~ 生:好。 师: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更容易去做, 生:是的。 师:那这样的我们可以把调查的范围也调整一下,变成调查„ 生:身边的人、周围的人、学生、初中设生„ 师:如果我们来调查初中生,那我们的问题还是不是“人为什么会近视”, 生:不是。 师:是什么, 生:初中生为什么会近视。 师:经过同学们的论证,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而且我们也有能力和条件去找到问题的答案。那我们今后就把解决这个问题这件事情做下去好不好, 生:好~ 师:(切换投影)有6个小组提到了和地震有关的问题,让我奇怪的是其中5个小组的问题都是“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而惟独这个小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是什么,”。我非常想知道是哪为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 (生举手) 师:你怎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呢, 生:因为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果可以通过地震的预兆预报地震,就可以减少损失。 师:你的想法很好,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可以预报地震,大家觉得有没有价值, 生:有价值。 师;可是老师真的不知道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地震前会有预兆,真的有预兆吗, 生:有的。 师:都有哪些预兆呢,(生踊跃发言,示意生1发言) 生1:地震前,那些动物都会很反常,鸡飞狗跳什么的。 师:真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电视上看到的。 师:哦,动物会有些反常的行为。(示意生2发言) 生2:地震发生前有报道说哪个井里的水会突然下降。 师:哦,还有这么奇怪的自然现象。(示意生3发言) 生3:会有那种地光这样的东西。 师:哦,也是奇怪的自然现象对吗。(示意生4发言) 生4:电视里放那个地震前老鼠会乱跑的。 师:老鼠也很反常。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前会有各种动物的反常行为以及一些奇怪的自然现象对吗,(转身板书) 生:是的。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能够找到地震前这些奇怪的现象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的答案吗,如果来调查地震前这些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收集即时案例。观察发现,学生探索的热情很高,对于能力条件有点不管不顾的味道,决定由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 师: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大家觉得我们能做这件事情吗, 生:(大部分)能~ 师:怎么做(示意生1发言) 生1:我们去调查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了解他们地震前发现了什么。 师:调查地震幸存者,这倒是的办法。你做得了这个事情吗, 生1:可以吧„ 师:(面向全体)大家觉得能做到吗, 生:能的。 师:大家觉得我们调查多少次地震比较好, 生:10次,越多越好„ 师:我们可以尝试去调查,这是一个办法。我还知道有位同学有都定好了。(示意生2发言。) 生2:我想把平时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拿出来,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到发生过地震的地方去调查。(学生善意的微笑议论) 师: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说不定你真的可以这样去做。(示意生3发言) 生3:我觉得我们可以模拟地震的效果来观察,我们把老鼠关到盒子里,摇盒子,模拟地震的样子,观察他们的行为。(下面同学议论,表示不支持。) 师:你有什么想法,(示意生4发言) 生4:那个模拟是地震发生时的,我们要探究地震发生前的。 师:哦所以你觉得这样不行。(示意生5发言) 生5:那不是真实的地震,没有用的。 师:哦,你觉得这样的结果不科学是吗。(生5点头表示认可) 师:(面向生3)他们的意见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生3:(微笑点头表示认可) 师:虽然这个办法好象没有用,但是实验的想法很好。其实刚才老师还知道也有一些同学有另一种想法,我们请他们说一说。(示意生6发言) 生6:我觉得这个问题现在对我们来说太难了,我们没有这样的钱和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今后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哦,你觉得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和条件来说,要研究这个问题太难了,大家觉得他这个想法有没有道理, 生:(认可的)有道理。 师: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到将来我们具备能力和条件后再来做这件事情。是不是, 生:是。 师:所以对于这个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有了两个选择,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调查,也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等将来我们具备了能力和条件再来做这件事情。这就让老师想到的一件事,(幻灯回到全部问题展示)我们有这么多感兴趣的问题,(幻灯到问题:我的每个问题都要探究吗,)是不是每一个我们感兴趣的问题都要去探究, 生:不要。 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师生共同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幻灯到:值不值得研究、能不能够研究)我们有那么 多感兴趣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一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寻找问题的答案前,我们要先来思考,我的问题值不值得研究,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去做这件事情。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生:是的~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展示4个小组提到的问题:),学校中可不可以带手机。哪几位同学提到了这个问题,(学生举手,示意其回答)你怎么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呢, 生:我想知道学校里为什么不让我们带手机。 师:原来你们是不可以带手机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已经有答案了,而我们同学想知道的也不是“可不可以”带手机,而是为什么不能带手机对吗, 生:是的。 师:那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改为„ 生:学校中为什么不能带手机。 (在接下去的几分钟里我没有处理好,本来到这一步就可以直接转到要点上,而我由于时间失去控制的紧张局面下居然又让学生讨论值不值得研究,虽然马上接学生普遍认为不值得研究这么一个极有争议的观点草草收手,但由我发起的这两分钟讨论明显是画蛇添足的。) 师:那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去探究。 生:(小声议论,普遍认为不能,但其中的感情可能比较复杂) 师: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值不值得我们去探究, 生:(相对统一的)不值得。 师:那我们这个问题放弃吧。(展示幻灯:研究课题) 师:对于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在明确了问题,比如刚才这个问题(指向手机的问题),准备探索问题的答案前,我们应该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我们有没有能力和条件去研究它。如果确定要研究,那么我们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的研究课题。(至此我认为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主要环节已经交代了,但知识点并不是我关心的,学生的参与度、活动体验才是我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完善课题的陈述。(由于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45分钟时间已经到了,所以不得不匆忙的将又一个知识点讲述一下,课后拓展的布置交代得不够具体。) 师:请各个小组课后领取这份表格,把小组问题梳理一下,一起讨论本小组的问题,把适合我们去探究的课题找出来。(综合实践活动也要体现时空的开放性,要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开展自主的实践活 动。) 师:时间总是过得很块,虽然老师非常想和同学们继续把这么多有趣的问题探索下去,可是现在只能结束了,我想,虽然上课时间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探究活动可以继续开展下去。我想留下我的电子邮箱,请同学们把你在探索活动过程中的收获、感想发给我,让我可以分享你们探索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和快乐。 师:同学们再见~ 四、活动感言: 在“上课”前,我有一个心愿,我希望听课的老师不会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我很可能出现的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和“课”的完整性上(事实上那也发生了),因为那会让我的努力失去意义。但是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们的探索不会没有价值,与我一起活动的同学们会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
本文档为【一节未完成的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