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2017-09-19 9页 doc 43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现代著名作家研究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鲁迅☆☆ 一、《呐喊》《彷徨》 ㈠《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色彩。 三方面主题,内容: ⒈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怀旧》(文言小说),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祝福》(神权)(迷信);《风波》张勋复辟,集体无意识;《狂人日记》;《长明灯》; ⒉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阿Q正传》Q—老中国儿女;《药》;《风波》;《示众》;《离婚》主人公“爱姑”,被“休”之后的“反叛”,怕官的国民劣根性。 ⒊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
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鲁迅☆☆ 一、《呐喊》《彷徨》 ㈠《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色彩。 三方面主题,内容: ⒈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怀旧》(文言小说),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祝福》(神权)(迷信);《风波》张勋复辟,集体无意识;《狂人日记》;《长明灯》; ⒉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阿Q正传》Q—老中国儿女;《药》;《风波》;《示众》;《离婚》主人公“爱姑”,被“休”之后的“反叛”,怕官的国民劣根性。 ⒊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伤逝》青年男女爱情婚姻;《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shū)属于“先觉者”,从“激进” →“颓唐”;《孔乙己》;《白光》陈城。 ㈡《呐喊》《彷徨》在艺术上的创新。 ⒈题材开掘的深刻性。(提示灵魂的深)。 《这也是一个人》童养媳 ⒉情节、结构的独特性。 “看/被看”模式。(《示众》《药》);“去—归—去”模式(《一件小事》) ⒊叙事艺术的独特性。 ①结构(横断面结构,线性结构)②叙述角度③叙述者 ㈢鲁迅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 ⒈鲁迅对现代主义的接受。 尼采,超人学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厨川百村《苦闷的象征》 ⒉鲁迅小说的象征主义色彩。 《狂人日记》《长明灯》《药》《风波》 ⒊鲁迅小说的心理分析色彩。 《阿Q正传》《不周山》《弟兄》《肥皂》(四铭)《高老夫子》(高老夫子)(高尔础) 二、《野草》 ㈠《野草》的产生背景。 《野草》连同“题辞”共24篇,写于1924-1926年间。①五四运动落潮,新文化阵营发生分化。②“兄弟失和”。③与人论战。陈西滢。④官司缠身。章士钊。⑤爱情悄悄降临,情感与责任冲突。 ㈡《野草》的多重主题。 ⒈对于现实社会:政治及文化的批评。 《秋夜》《复仇》《复仇(其二)》 ⒉在哲学的层次上,对于某些普遍问题的哲学思考。 《影的告别》《求乞者》《风筝》《过客》 ⒊在情感道德的层次上,现情爱与道德责任感之间的两难。 《秋夜》《影的告别》《我的失恋》《复仇》 ☆ ☆张爱玲☆☆ 一、 生平与创作。 张爱玲(1921-1995),曾外祖父是李鸿章,所谓贵族出身,父亲是封建遗少式的人物。母亲是新派人士。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玛利女校和香港大学。香港沦陷,于1942年返沪。为了生计,开始写作。1943年张爱玲崛起于上海文坛。“一夜之间红遍上海滩”。1944年8月,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初版2000册,4天内销售一空。1944年12月,散文集《流言》以个人名义出版发行。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创作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被搬上银幕。上海解放后,先后在上海《亦报》副刊连载《十八春》和《小艾》。1952年7月,离开大陆赴香港。先后发表反共小说《秧歌》《赤地之恋》,后赴美生活,至去世。 二、 张爱玲“红遍上海滩”探析。 ⒈生逢其时——众人皆默我独鸣。 ⒉四面出击,天女散花搏得满堂彩。 ⒊媒体的包装,宣传。 《杂志》《天地》主编苏青《结婚十年》 ⒋作家本人“传奇”的挖掘与传播。 潘柳黛;贵族出身;与胡兰成的倾城之恋。 三、 张爱玲笔下的“双城记” ㈠上海故事。 《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色戒》 ㈡香港传奇。 《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 四、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 大致分为四种: 1 碰到花花公子,坏男人,可是她还是爱。(痴女)《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 2 碰到坏男人,花花公子,她抗拒,最后弄得自己变态。(怨女) 《金锁记》曹七巧 3 碰到的男人说不清好坏,男人喜欢你,可你对他不满意。 《留情》敦凤 4 碰到的男人不知好坏,然后和他战斗,把一个花花公子改造成一个长期饭票。 《倾城之恋》白流苏 五、 张爱玲笔下的男人。 1 堕落风流。(乔琪乔,长白,姜季泽) 2 归国华侨。(范柳原,童世航) 3 好男人。(《封锁》中吕宗桢;《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 六、 《金锁记》 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中认为:“《金锁记》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金锁记》—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 ㈠曹七巧形象。 曹七巧是一个在黄金枷锁的压制下人性被扭曲的悲剧人物。 ①    火辣辣的生命在错配门户的机缘中煎熬。 ②    在黄金枷锁的压制下情欲的被禁锢,人性的被扭曲。 ③    自虐而又虐人,在扑杀他人幸福中显示的人性丑。 作品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旧时代妇女的不幸,对人性的剖析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㈡对曹七巧的心理分析。 1 性变态是曹七巧最深层的心理。 2 仇视与嫉妒心理。 3 寡居者的护犊心理。 七、 雅俗之间——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㈠俗。 题材:两性关系,饮食男女。 人物:小市民。 叙述方式 语言 意象 月亮 ㈡雅——精神分析的娴熟运用。 ⒈心理透视中的“人性恶”。 对畸形人生和畸形人性的表现和批判。 ⒉丑陋的亲情与堕落的性关系。 ⒊人性审丑的深度。 ☆ ☆曹禺☆☆ 一、 曹禺生平与创作概括。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㈠创作前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准备。 ㈡创作分期。 曹禺戏剧创作可分三个时期: 1 成熟的起点—从《雷雨》到《原野》。(1937年《原野》) 2 抗日战争至胜利以后的话剧创作。 《蜕变》(1941年1月出版) 《北京人》(1941年2月出版) 《家》(1942年12月出版) 3 建国后为第三个时期。 《明朗的天》(1954年发表) 《王昭君》(1978年11月发表) 二、“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㈠《雷雨》 ⒈《雷雨》的思想意蕴。 1 现实主义视野中“社会问题剧”主题,通过周鲁两家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 现代主义视野中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表现,表现生命的“郁热”“挣扎”和“残酷”。 ⒉人物分析。 1 周朴园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形象。 在家庭生活中他简直是一个暴君,这突出表现在他和繁漪关系中的专横暴戾,刚愎自用。 在情感方面,他冷酷无情,虚假伪善。这突出表现在他和侍萍的关系上。 在阶级层面上,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剥削者,和工人关系中表现出反动的阶级本性。 作品通过这一人物塑造,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并透过人物人格的变化,提示了封建文化所具有的强大渗透力。 2 繁漪形象。 这是一个思想性格复杂而又富有深度的人物。 封建婚姻的不幸者。 对压迫的反抗者,对人的意志自由的追求者。 反抗的局限性。 意识深处有传统的影响和软弱、妥协的性格因素。 繁漪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家庭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女性命运的同情和思考。 ㈡《日出》 ⒈“人像展览式”的结构方法。 “有余者”潘月亭 “不足者”黄省三,翠喜,小东西。 串线人物:陈白露,方达生。 ⒉主题。 1 社会批判主题。 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②现代主义主题: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继续思考和表现。(人物都受到命运的“拨弄”。“金八”象征命运。) ㈢《原野》《日出》之比较。 1 题材。 前者表现家庭,后者转向社会。 2 主题。 前者通过家庭悲剧揭露家庭罪恶。后者通过阶级对立批判社会。 3 结构。 前者是回溯式结构。后者是“人像展览式”结构。 4 风格。 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与常态。由“太像戏”转向简洁的世情勾勒。 ㈣《原野》对表现主义手法的借鉴。 金子 ⒈主题。 (仇虎 —— 焦阎王)家庭斗争。 1 现实层面的复仇故事。 2 心理层面的人物心灵冲突的悲剧。 ⒉对《琼斯皇》的借鉴。 尤金·奥尼尔《琼斯皇》 洪深《赵阎王》 第三幕的幻觉描写。 三、《北京人》 ⒈《北京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清算与反思。 曾皓 曾文清 ⒉《北京人》所反映的曹禺戏剧风格的变化。 在朴实中求深刻。 在浓郁的抒情气氛中提示生活的真理。 具有淳厚的清新而又深沉的艺术风格。 四、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①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 ②在人物形象方面,人物性格鲜明。 3 语言个性化,具富有动作性。 4 浓郁的抒情性。 5 象征性意蕴。 象征性意象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以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二是以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三是由作品命名构成的象征性意象。 五、曹禺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①《雷雨》《日出》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②塑造了周朴园、繁漪,陈白露和愫方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 3 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为话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老舍☆☆ 一、 总述。 ㈠生平与创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6)《二马》(1929) 1930年3月,老舍回到祖国。三十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黄金时期:长篇小说《离婚》;寓言体长篇小说《猫城记》;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短篇小说《微神》。 抗战时期:《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 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㈡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们和价值。 1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二马》《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2 对于北京市民艺术世界的成功营造。 老派市民—老马,祁老者,张大哥 表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新派市民—张天真,祈瑞丰 理想市民—钱默吟,韵梅 底层市民—祥子 3 作品的“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 老舍“京味儿”的内涵: A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B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C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D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㈢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⒈“老派市民”,主要通过提示其精神病态,批判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⒉“新派市民”主要写其虚荣、浅薄、堕落,蕴含有对西文文明包括“五四”后引进的“新潮”所进行的反思与批评。 ⒊“正派”或“理想市民”,又常常体现老舍倾向传统的道德观。 ⒋“底层市民”,流露作者对其不幸的同情、控诉和揭露社会的黑暗。 二、《骆驼祥子》分析 《骆驼祥子》连载于1936年9月至1937年10月的《宇宙风》 ㈠《骆驼祥子》的多重主题。 1 对于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 2 对于现代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探讨。 3 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艺术探讨。 ㈡祥子形象。 三、《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㈠《四世同堂》的思想。 1 对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及觉醒斗争的广泛深刻的反映。(生活史) 2 是异族侵略者统治下灵肉遭受折磨凌迟的痛史。 3 是憎恨侵略者,憎恨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 4 也是激励人民起而斗争,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的壮史。 ㈢人物。 ⒉祈瑞宣 新旧兼容的人物。 既是旧文化的负担者,又是新文化的追求者。 瑞宣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即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清除国民精神弱点的过程。 ※※※※※※※※※※※※※※※※※※※※※※※ 型: 一、 单项选择。 二、多项选择。 1.张爱玲笔下男性形象:乔琪乔,长白,姜季泽 佟振保,吕宗桢,范柳原,童世航; 2.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葛薇龙,曹七巧,白流苏,敦凤 3.老舍小说中老派市民:老马,祁老者,张大哥 三、填空。 《金锁记》的主人公:曹七巧 四、简答。 老舍京味儿内涵? 答:A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B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C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D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五、论述。 1.曹禺剧作艺术特色。 答:①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 ②在人物形象方面,人物性格鲜明。 6 语言个性化,具富有动作性。 7 浓郁的抒情性。 8 象征性意蕴。 象征性意象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以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二是以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三是由作品命名构成的象征性意象。 2.鲁迅小说现实主义的成就。 答:三方面主题,内容: ⒈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怀旧》(文言小说),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祝福》(神权)(迷信);《风波》张勋复辟,集体无意识;《狂人日记》;《长明灯》; ⒉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阿Q正传》Q—老中国儿女;《药》;《风波》;《示众》;《离婚》主人公“爱姑”,被“休”之后的“反叛”,怕官的国民劣根性。 ⒊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伤逝》青年男女爱情婚姻;《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和《孤独者》中的魏连殳(shū)属于“先觉者”,从“激进” →“颓唐”;《孔乙己》;《白光》陈城。 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雅俗之间——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 ㈠俗。 题材:两性关系,饮食男女。 人物:小市民。 叙述方式 语言 意象 月亮 ㈡雅——精神分析的娴熟运用。 ⒈心理透视中的“人性恶”。 对畸形人生和畸形人性的表现和批判。 ⒉丑陋的亲情与堕落的性关系。 ⒊人性审丑的深度。
/
本文档为【现代著名作家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