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

2019-06-19 11页 doc 33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122

暂无简介

举报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二〇一四年四月 二十三日 文博人才资源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国家文物事业发展、确保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完善,为文物事业发展起到了 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二〇一四年四月 二十三日 文博人才资源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国家文物事业发展、确保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文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工作和机制不断完善,为文物事业发展起到了 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开拓创新,把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文物事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保障文物事业再创辉煌,实现文化强国。 为此,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2020 年文物事业发展目标体系》以及《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文博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 指导思想、 基本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 遵照党管人才原则,建立聚集人才的体制机制,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遵循文物事业人才工作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走一条“大文博”之路的发展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建立人才集聚体制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金鼎工程”为载体,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发挥各方力量,改革、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加大文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为国家文物事业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 基本方针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从加强各级文物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文物博物馆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入手,构建与现代文物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文博人才的创造活力。 ——高端引领,整体提升。以行业领军人才为龙头,充分发挥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岗位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博人才结构布局,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多层次、多门类、多专业人才的整合和溢出效应,在保持人才总量有机增长的同时,实现文博人才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服务发展,以用为本。根据文博事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工作重点, 根据人才开发需求优化人才制度,以事业发展成效作为检验人才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调动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把用活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搭建人才平台、充分调动人才潜能、有效发挥人才价值,大力激励各类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干事创业。  ——强化协调,形成合力。妥善处理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基础性人才、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提升素质与改善结构的关系,促进人才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实力增强与效能提升相统一。有效整合体制外的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文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开放用人渠道、探索多元用人方式,壮大文博人才队伍力量。  (三)发展目标 文博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紧密结合文物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积极实施“大文博”人才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人才优先发展。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文博人才队伍,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遗产强国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到2020年文物行业从业人员规模从现有的 12.5 万人增至13.0万人,文博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0.3万人增至 10.7 万人,年均增长 0.48%,基本满足文物事业发展需要 ——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 年,人才队伍梯次逐渐合理、 知识结构更加多元、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各类人才在不同机构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分布更加合理。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 2: 3: 5。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 所占比例达到75%以上。领军人才、专业团队不断涌现;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及志愿工作者结构优化,人才发展布局与文物行业发展布局相适应、相协调。 ——人才素质能力明显提升。到 2020年,全国文物行业从业人员中, 专业技术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重达到 45%以上;包括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在内的高中级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的比例达到 5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不断提高, 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优势不断增强。 ——人才发展环境更加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 激励保障等制度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市场在文博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确立,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基本完善。人才投入大幅增加,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环境基本形成,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显著增强。 到 2020 年,文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量化目标如表 1 所示:  表 1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总量预测    单位: 万人 年份 从业人员 人才总量 专业技术人才 行政执法人才 经营管理人才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建设文化遗产强国和文博事业各领域发展目标的要求, 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文博人才队伍整体发展。 (一)突出培养高层次文博领军人才 围绕文博事业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依托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以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博专家、专业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高水平专业团队,带动文博人才队伍整体发展。 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领军人才,数十名专业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上百名高端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技术人才,数十个高水平专业团队。  制定加强文博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依托国家重大科研、工程和保护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机构,建设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文博综合实验基地和研究发展基地,形成高层次创新型文博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实施文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重点单位和优势领域组建由一流专家领衔的文博事业发展团队和专家工作室。健全有利于高层次考古、鉴定、修复专家,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发挥作用的选拔、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文博行业特点的创新团队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度。 (二) 加快开发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 以重点领域、重点专业为切入点,切实加大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力度。到2020年,在文物考古、鉴定、修复,博物馆展陈策划与设计、藏品存储,文化传播、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等专业领域新增数百名专业骨干人才,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传统工艺的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满足文博事业可持续发展对急需紧缺人才的基本需求。以文物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文博行业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的文博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培养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计划。鼓励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及其它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文博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研究制定《文博行业重点人才开发目 录》。建立特殊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重点吸引、培育和稳定一批处于干事创业活跃期的青年骨干人才。 建立社会化人才评价、使用和开发机制,健全适应行业需求, 体现行业特点的职业资格制度。 (三)大力培育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 适应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田野考古和可移动文物修复等重点业务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以提升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打造一支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骨干,以高级工为主体,数量充足、技艺精湛、门类齐全,能够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技术人才队伍。到2020年,在文物保护和修复、考古发掘、古建修缮等相关领域,培养数百名熟悉文博行业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以及大批掌握传统和现代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工艺的技术工人,形成规模稳定、新老人员衔接有序的技能人才队伍。制定有效吸纳和使用社会人才的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培育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计划,健全和完善以文博行业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中高等职业院校和行业实训基地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文博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文博行业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开发。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文博传统与现代技术、工艺、设备的技能培训,着重提升文博技能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文博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评定模式,改革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方式,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在考古挖掘、古建修缮、文物保护修复、文物鉴定、复制拓印等重点领域设立行业荣誉制度,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和技能专家工作室,完善师承制,充分发挥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在技术攻关、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社会化、开放式的文博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文博技能型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贯通技能型技术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研究文博志愿工作者资质认定管理制度,深度开发志愿工作者资源。 (四) 统筹推动各类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走“大文博”发展之路和建设世界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以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为核心,以复合型管理人才和行政执法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到 2020 年,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和服务能力、高素质、复合型文博行政管理人才;努力推动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行政人才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能够满足文博事业发展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健全管理人才培训常态、长效机制。依托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建立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实施提升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力计划,通过轮岗、 多岗锻炼、跨地区交流、到境外培训学习,提升管理干部素质能力。加强县级文物部门负责人、博物馆( 纪念馆) 馆长、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培训,提高基层管理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健全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评价、 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培育高素质行政执法人才,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人员知识技能专培训计划。  三、重点工程 全面加强文博人才队伍整体建设,实施培养文博人才“金鼎工程”。 ——造就文博领域领军人才计划 围绕文物保护、修复、文物鉴定等重点领域,培养文博行业领军人才。 1.到 2020年,具有国际声誉的领军人才达到10-20 名; 具有国内权威、行业公认的学术技术专家100-150 名 。 2.依托 30个行业重点科研基地、10-15个行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培养数十个具有技术特色的专家团队。 3.以重点或重大项目为支点加大科研或专项资金投入。 ——培养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计划 着眼于打造一支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素质过硬的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重点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到2020 年,培养 500名左右科研能力拔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 2.实施中青年优秀专业人才重点培养项目,入选计划 者可享受一定额度经费支持和重点科研基地或平台科研基础资源支持。 3.设立文博人才国际交流专项基金,建立国内外人才常态交流机制,积极推动相关人才赴海外学习培训。 4.建立文博人才专项培训基金,每年定期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拓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范围,在文博专业设置等方面探索文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培育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计划 满足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增长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一大批熟悉传统工艺、掌握现代技术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能人才。 1.每年新增100 名左右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到 2020 年,新增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能人才700名左右。 2.建立一批技能专家工作室,完善名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 3.鼓励各级文博单位为职业技术院校优秀学生提供专业见习岗位,考核优秀者可优先聘用。 ——提升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力计划 建设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复合型管理和行政执法人才队伍。 1.到 2020年,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文物事业发展,管理素质较高的复合型文博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2.定期实施文物部门负责人、博物馆(纪念馆)馆长、 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综合培训,提高相关人员能力素质。 3.培育高素质文物行政执法人才,定期实施专题培训。 四、保障机制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改革体制机制,在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充分保障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推进文博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完善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激励适当、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文博事业单位岗位特点和专业需求的人员聘用指导性意见。开放市场,和培育文博相关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资质资格、水平评价制度,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加入文博事业。推动规范省级、加强地级、完善县级文物机构建设,适时成立各级文物执法组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创立企业型文博组织,广泛吸纳社会各类人才。建立健全志愿工作者的选拔、培训、准入、激励、使用、退出长效机制。  (二)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会商相关部门,推进文博专业岗位设置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 探索制定“考古探掘师”、“文物修复师”等国家职业技术标准。建立融合职业资格、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一体的文博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改革以论文和专著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粗放式人才评价标准,创建符合文博人才岗位特点, 以工作实绩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文博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以业内专家评价为主,侧重能力和业绩; 文博行政执法人才以社会公众评价为主,侧重依法履职和执法效率;文博经营管理人才以市场评价为主,侧重任期目标和经营效益。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文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健全院校文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文博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实习实践渠道,培养与文博事业发展相衔接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建立基于各区域文博资源禀赋特点的互补型人才培训开发体系,健全分类分层的人才培训制度,建立文博人才培训基地。加强政、产、事、 学、研紧密合作,建立“文博人才培养联盟”,制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兼职制度,推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建立基于重大项目 的人才培养制度。实施文博人才对口支援计划和重点区域援助计划。 建立师承制, 发挥专家工作室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建立文博人才预警、 储备和动态调控机制。  (四)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研究制定特殊岗位津补贴办法,建立健全文博系统特殊职业、特殊岗位人才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文博人才荣誉制度,逐步设立相关荣誉称号。 (五)强化人才投入机制 改变重物轻人的投入模式,确立人才投入优先的理念,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博人才发展投入机制,为文博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争取在文博部门预算中设立文博人才科目,增加对文博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在国家文博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中, 明确一定比例的人力资本投入,并作为项目验收(结题)的重要依据。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单位倾斜文博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促进文博人才均衡发展。建立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支持建立文博人才发展基金, 用于文博人才的奖励和培养,形成支持文博人才的发展合力。 加强人才发展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六)建立人才资源整合机制 充分调动和运用市场力量,走“大文博”之路。 即引 推动建立社会第三方组织,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手段,购买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市场化、开放式文博人才集聚机制和第三方社会评价机制,推动中介服务组织大发展。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发展和服务的规制体系,授权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和部门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或部门设立文博专业人才市场。 五、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国家文物局成立相关组织机构, 负责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 制定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及相应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 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本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实际,编制人才发展规划,形成文博系统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并以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为重点,分解落实方案,提高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二)夯实基础建设 加强文博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建立文博人才资源统计、需求分析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文博人才信息平台和数据库。 建立人才资源动态变化预警机制,形成文博人才监测评估体系,促进文博人才合理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逐步将文博人才资源纳入行业统计体系。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 开展规划实施的过程评估。 2017 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0 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三)营造良好环境 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认真做好本规划的宣传解读工作,大力宣传文博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各地、各级和各类文博机构人才工作的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大力宣传文博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有利于规划实施的政策法规环境、管理体制环境、市场机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广泛动员 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帮助文博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有利于文博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
本文档为【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