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00429教育学名词解释

00429教育学名词解释

2018-01-04 9页 doc 24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00429教育学名词解释00429教育学名词解释 一 1双轨制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两者的师资、设备、升学的机会有很大的差别 2.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3.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4.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即现代教育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
00429教育学名词解释
00429教育学名词解释 一 1双轨制指在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两者的师资、设备、升学的机会有很大的差别 2.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3.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4.现代教育的公平性即现代教育要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实际上的公平。 二 1.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制也称学校制度。是指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贯通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生活、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 3.学校文化是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4.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一种文化~学校规范是针对学校成员的~不同的规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因而构成不同的文化。 5.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 6.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 7.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8.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内容的文件。 9.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等。 10.管理手段是指管理者在完成管理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一般包括该组织系统的组织机构、为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以及通过这一机构和制度所实施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等。 11.管理效果是指管理主体预期目标的实现状况~包括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等。 12.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课程编写和审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科用书。教科书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法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学校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因此具有法 定拘束力。 三.学生 1.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演变过程。 2.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3.个体差异性是指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4.成熟优势论是指没有成熟作为基础~儿童的学习对其发展的影响作用很小。而有了成熟的准备后~儿童的学习就可以对其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力。 5.学习优势论是指儿童发展的巨大潜力能否变为现实~决定性因素是后天的环境条件和在这种条件下儿童所接受的学习和训练指导。 6.辐和论认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7.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臵~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8.教师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第五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教育。 3.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4.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6.体育是指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7.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8.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9.德育的政治功能指在阶级社会中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民主化、完善和改革服务。 10.德育的经济功能指学校德育通过提供一定品德的劳动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1.德育的文化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在一定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学校德育在不同文化形态中所起的作用。 12德育的享用功能是指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13.智力就是指人的智慧能力~它可以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各种认识方面能力的综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系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综合心理能力。 14.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15.实质美育是指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七 1..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2.教堂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学校应设臵的学科、各门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 3.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4.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涉及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等范畴。 5.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6.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7.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8.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9.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10.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误复杂的关系提出来的。 11.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1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13..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14.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臵、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5.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16.谈适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7.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8.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9.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臵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20.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工作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21.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22.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0. [名解]狭义“群体”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社会活动和交往需要而结合起来的具有组织特征的联合体~参加到这种联合体之中的人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发生组织上的相互联系和接触。 第十章班集体与集体活动 1.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2.班级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臵的教师职务。 4.共青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简称~是由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共产主义学校。 5.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1.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2.缺陷矫正是指对于极少数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已经积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的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矫正。 3.早期干预是面向少数学生进行的~他们可能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就可能演变为严重的障碍。 4.问题预防就是指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 1.]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测验仅指一份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 2.教育测验是测量的一种形式~主要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特点。 [名解]考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如期中、期末考试。 3.成就测验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常结合具体学科而设~如语文测验、算术测验。 4.]学能测验又称学能倾向~它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与学业成就有较大关系。 5.区分度是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试题的区分度也称为鉴别力~表示某道题目能够将不同程度的学生鉴别开来的能力。 6.教育评价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教育评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评价包括对于教育活动一切方面的评价~狭义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又称为学生评定。 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 8.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价活动效果。 9.安臵性测验是指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 10.]形成性测验是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 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11.诊断性测验是指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12.]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测验考核的内容比较广泛~形式比较正规~测验成绩或用来评判教学质量~或用于人才选拔。 13.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引用现代测验原理编制的。 14.常模参照性测验是在所定教学内容中~选出一些能区分出学生水平的题目~它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应该能拉开分数距离。题目难度以中等为宜~特别难和特别简单的题目要少一些。 15.标准参照性测验是针对某几个特殊的知识而设计~题目覆盖面广~并尽可能把所学的重要知识都反映出来。 16.评价是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某种属性的价值判断。 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 1.教育法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协调教育部门内部以及教育部门与其他社会部门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制定教育部门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教育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在法律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是由于违反教育法规定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 3.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以及虽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4.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5.教师申诉制廑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6.意外事件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偶然发生的事故。不可预见性、偶然性不可避免性是意外事件的基本条件。
/
本文档为【00429教育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