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

2017-11-10 50页 doc 83KB 9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 教材简介 1 目 录 第一章 人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1)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2) 第二节 人体体格测量与评价„„„„„„„„„„„„„„„ (6) 第三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21)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30)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42) 第六节 骨龄的测定„„„„„„„„„„„„„„...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
人体运动能力与评定 《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 教材简介 1 目 录 第一章 人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1)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2) 第二节 人体体格测量与评价„„„„„„„„„„„„„„„ (6) 第三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21)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30)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42) 第六节 骨龄的测定„„„„„„„„„„„„„„„„„„„ (50) 第七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55) 第二章 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68) 第一节 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68) 第二节 呼吸机能测量与评价„„„„„„„„„„„„„„„ (92) 第三节 运动感觉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105) 第四节 人体血液及尿液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105) 第三章 身体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150) 第一节 速度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150) 第二节 力量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159) 第三节 一般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181) 第四节 柔韧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189) 第五节 灵敏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201) 第六节 一般运动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210) 第七节 平衡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227) 第八节 运动可塑性的测验与评价„„„„„„„„„„„„„ (232) 第九节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施行办法及评价„„„„„„„ (234) 第十节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 (239) 第11节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 (241) 第12节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儿部分) ( 242) 第四章 运动心理测量与评价„„„„„„„„„„„„„„„ (245) 第一节 运动员神经类型的测试与评价„„„„„„„„„„„ (245) 第二节 运动员个性心理及特性的测试与评价„„„„„„„„ (252) 第三节 运动员智力水平的测验与评价„„„„„„„„„„„ (286) 2 第四节 运动员焦虑品质与焦虑状态测验与评价„„„„„„„ (316) 第五节 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测验与评价„„„„„„„„ (321) 第六节 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验与评价„„„„„„„„„ (339) 第七节 运动员注意品质的测验与评价„„„„„„„„„ (344) 第八节 运动员情绪的测量与评价„„„„„„„„„„„ (352) 第九节 运动员情绪紧张度测验与评价„„„„„„„„„ (358) 第十节 处世能力测验与评价„„„„„„„„„„„„„ (361) 第五章 运动项目的机能测定与评价„„„„„„„„ (365) 第一节 中长跑与马拉松„„„„„„„„„„„„„„ (365) 第二节 自行车„„„„„„„„„„„„„„„„„„ (371) 第三节 划船„„„„„„„„„„„„„„„„„„„ (374) 第四节 游泳„„„„„„„„„„„„„„„„„„„ (376) 第五节 花样游泳„„„„„„„„„„„„„„„„„ (384) 第六节 跳水„„„„„„„„„„„„„„„„„„„ (388) 第七节 潜水„„„„„„„„„„„„„„„„„„„ (391) 第八节 冰雪„„„„„„„„„„„„„„„„„„„ (395) 第九节 竞走,短跑与跨栏跑„„„„„„„„„„„„ (405) 第十节 跳跃„„„„„„„„„„„„„„„„„„„ (414) 第十一节 投掷及全能„„„„„„„„„„„„„„„„ (419) 第十二节 举重„„„„„„„„„„„„„„„„„„„ (426) 第十三节 摔跤与柔道„„„„„„„„„„„„„„„„ (432) 第十四节 摩托车„„„„„„„„„„„„„„„„„„ (436) 第十五节 体操„„„„„„„„„„„„„„„„„„„ (439) 第十六节 射击„„„„„„„„„„„„„„„„„„„ (446) 第十七节 足球„„„„„„„„„„„„„„„„„„„ (451) 第十八节 篮球„„„„„„„„„„„„„„„„„„„ (456) 第十九节 排球„„„„„„„„„„„„„„„„„„„ (461) 第二十节 羽毛球„„„„„„„„„„„„„„„„„„ (466) 第二十一节 乒乓球„„„„„„„„„„„„„„„„„„ (470) 第二十二节 手球„„„„„„„„„„„„„„„„„„„ (474) 第二十三节 水球„„„„„„„„„„„„„„„„„„„ (476) 第二十四节 棒、垒球„„„„„„„„„„„„„„„„„ (480) 3 第二十五节 登山„„„„„„„„„„„„„„„„„„„ (483) 参考文献 (488) 第一章 人体形态测量 人体形态(structure),系指人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Physique)、体型(body type(somatotypy)和姿势(posture)。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 形态测量的内容较多,将国际体力标准化委员会所规定的主要项目见表1-1。 表1—1 形态测量的国际标准项目 A(有关形态的测量 前臂围 (必测项目) 大腿围 体重 小腿围 身高 胸 围 差为下肢长 坐高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辅助性项目) 肱二头肌皮褶厚度 肩峰高 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差为上肢长 中指尖高 髂骨上皮褶厚度 肩宽 四肢除脂横径(计算) 腰宽 四肢除脂体积(计算) 胸廓横径 B(有关身体组成成分的测量 胸廓前后径 脂肪总量 肱骨下端横径 水分总量 股骨下端横径 钾总量 上臂放松围 体比重 上臂紧张围 有关成熟度的测量 成熟阶段的判定 注:肩峰高与中指尖高系指离地面的高度 (引自日本体育协会《体力の診斷と評价》大修館書店1981) 通过形态测量,不但可以提供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数据,而且也为个体发育特征和评价个体发育水平提供不可缺少的依据;同时还为运动员选材工作提供重要信息。由于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对人体形态特征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从事篮球、排球、跳高等运动的运动员身材要高;举重、体操运动员身材要矮一些;花样滑冰、艺术体操,要求运动员身体各方面的比例要匀称等。选材标准往往根据身高、体重及身体各环节的围度、长度等形态指针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体型特点来确定。因此,形态测量对于体育工作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人体测量学最基本的内容。形态测量时,必须依正确的姿势定位和人体测量点,使用专门的测量器材,按标准化的测量方法,严格遵守形态测量的各规则施测,才可能获得精确的测量数据资料。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正确的测试姿势 二、人体主要测量点 人体测量点主要是通过骨结节、隆凸和骨骺的边缘等骨性标志确定的。也有一些是依据皮 4 肤的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的。体育领域中常见的人体测量点见图1-1。 三、测量主要事项 体格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重量所进行的测量。它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以及体质发展水平,对运动员的选材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一、体格测量 (一)重量测量 1.体重 2.瘦体重 3.体脂重 (二)长度测量 1.身高 2.坐高 3.指距 4.手足间距 5.上肢长 6.上臂长 7.前臂长 8.手长 9.下肢长 10.小腿长 11.小腿长十足高 12.跟腱长 13.足长 (三)宽度测量 1.肩宽 2.胸廓横径 3.胸廓前后径(矢状径或纵径) 4.骨盆宽 5.手宽 6.足宽 (四)围度测量 1.胸围 2.上臂紧张围和上臂放松围 3.前臂围 4.腰围 5.大腿围 6.小腿围 7.踝围 二、体格评价 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形态指数是考虑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用形态指数进行身体发育水平的评价时,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族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评价建立在对等条件和同一客观尺度的基础上,比使用绝对值更能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使相互之间的比较更具有科学性。因此,形态指数被广泛运用在评价身体生长发育和运动员选材等方面。 (一)重量指数: (二)长度指数 (三)宽度指数 (四)围度指数 (五)营养指数(充实度指数) 第三节 身体成分测量与评定 人体的成分主要是水、脂肪和固体成分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各种成分组成了人体的总重量,既体重。人体各成分的相对平衡,对有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维持健康水平是极为重要的,对身体成分的测量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在体育领域中,主要对人体脂肪成分进行测量与评价。同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的人,其身体成分并不一定相同。脂肪成分过少的人,说明营养不良或有某种疾病。而脂肪成分过多的人,则表明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或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的疾病。通过身体成分的测量评价,对了解人体的营养状况,科学指导膳食和预防某些疾病均有重要的作用。 身体成分的测量可分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主要用于尸体解剖分析人体脂肪含量。活体脂肪成分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测量。身体成分的间接测量法主要有水下称重法、电阻抗法、超声波法和皮褶厚度法。目前,高科技发展普及的先进国家,已经采用CT法、核磁共振法等进行身体成分的测量。在进行群体测量时,水下称重计算体密度的方法有效性和可靠性较高,常作为效标用来检验其他身体成分间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本章主要介绍水下称重法和皮褶厚度法。 一、水下称重法 5 (一)水下称重 1.测量仪器 2.测量方法 (二)计算方法 二、皮脂厚度测量法 (一)皮脂厚度测量 (二)计算方法 (三)评价方法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定 一、测量体型的意义 人体测量学,早期被用以研究由于运动所引起的肌肉体积的变化。近代则倾向于体型与生长发育、体育锻炼及选材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不仅有助于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同时也有助于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体型为肥胖型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尽管这种名称不尽科学,但不无道理。经研究证明,许多专项运动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体型,它在提高或限制人的运动能力中是起作用的。坦尼尔(Tanner)发现奥林匹克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中胚层型或外—中胚层型;跑800米距离以上的竞赛运动员多为外—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趋向于内—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 从体质人类学角度而言,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称体型。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根据来自胚胎的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的组织成分所占的比例,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三种。 (一)内胚层型—肥胖型 (二)外胚层型—细长型 (三)中胚层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三、休型的测量方法 (一) 摄影观察法 (二) 麦德佛尔(Medford)体型推测公式 (三)分级指数法(尼尔森—科尔兹分级指数法) (四)希斯一卡特(Heath,Garter)评价法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姿势(posture)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正确的身体姿势不妨碍内脏器官的机能,减少肌肉的疲劳,表现出人体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外部标志。生长发育期身体姿势变化较大,性成熟期以后基本定型。因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少年来说,姿势测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为纠正 6 错误姿势,培养良好身体姿势提供客观依据。 姿势的测量可分静态与动态姿势测量。动态姿势的测量,一般采用影象分析法。静态姿势的测量,有观察分析法、图谱对照法、照片分析法等。本节主要介绍静态姿势测量方法。 一、局部姿势测量 (一)躯干部 1.脊柱前后弯曲测量 2.脊柱侧弯测量 (二)臂部 1.欠伸 2.直伸 3.过伸 4.后伸 (三)腿部 l. 直型腿 2. X型腿 3. O型腿 (四)足弓 1.简易法 2.纸印法 二、整体姿势测量 整个人体姿势的测量是通过从背面及侧面,对人体十三个部位进行综合性观察给以评分的办法进行评价。 (一)场地设备 (二)测量方法 (三)评价 第六节 骨龄的测定 一、骨骼年龄的概念 人体骨组织的形成过程叫骨化。骨化分膜内骨化和软骨内骨化两种。以属于后者的四肢骨为例:从骨化中心的出现到骨化完成,并与骨干愈合,都是按一定时间顺序进行的。在X线摄象片上,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骨骼愈合的年龄,称为骨骼年龄,简称骨龄。某个体(儿童)骨化中心的出现数目、大小或愈合情况与骨龄标准相对照,与此相对应的年龄即为孩儿童的骨龄。通过骨龄可以判断个体发育的生物年龄。 二、骨骼年龄与成熟度 三、儿童少年时期的骨骼X线解剖特点 (一)骨干 (二)干骺端 (三)骨骺 (四)骺板(线) 四、骨骼年龄的测定 第七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 我们在进行教学或科研工作时,常常希望了解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现状,以便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安排教学和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发育特点及发育规律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为此,不仅需要对有关指标进行测量,而且还必须掌握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生长发育评价方法有:指数法、曲线图法、体型图法及相关评价法等数种。 一、对个体的评价 (一)指数法 (二)曲线图法 (三)体型图法 (四)相关评价法 二、对集体(群体)的评价 7 (一)平均数比较法 (二)发育等级百分数法 第二章 身体机能的诊断与评定 第一节 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其功能反映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及运动训练的水平。体育运动中常用的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是心率和血压。因其测量方法简单易行,又能较客观地反映循环系统机能水平,是运动实践中了解运动强度、运动量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后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要对循环机能做客观的评价,应注意安静状态和运动负荷状态下的不同反映。因为一般人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及运动员处于安静状态时,其循环系统机能难于看出显著性差异,只有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负荷时,才能显现出明显的差异。体育运动实践中,用心率和血压测定循环系统机能,一般采用定量负荷、定量分析的方法。 一、安静状态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安静时心率的测量与评价 (二)安静时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二、运动负荷状态循环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运动负荷心率与血压的测量 (二)采用负荷手段对循环机能评价方法及参照标准 三、其他心血管机能指标 ,一,克兰普顿,Crampton,血液下垂法 ,二,贝拉克,Barach,能量指数 ,三,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 ,四,耐力指数 第二节 呼吸机能测量与评价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排除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人体需氧量取决于身体生理状态,运动强度增大时需氧量相应地发生改变,安静时每分钟需氧量200~300毫升,剧烈运动时每分钟需氧量可以增加20倍以上。人的摄氧能力有一定限度,一般用最大摄氧量衡量。 一、安静状态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二)5次肺活量试验(洛金塔里试验) (三)时间肺活量 (四)最大通气量的测量 (五)安静状态下的闭气试验 (六)重复闭气试验 8 二、运动负荷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与评价 (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法与评价 (三)定量负荷后5次肺活量试验 三、无氧功能测定 (一)、屏息试验 (二)、纵跳试验 (三)、跑楼梯试验(Margaria,Kalamen力量试验) (四)、Wingate无氧自行车试验 (五)、影响无氧功能的因素 第三节 第三节运动感觉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肌肉运动和平衡的差别感 受性,可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正确地形成用力感觉,改变提高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能力, 加快对各种感觉的适应能力,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知觉选择性的能动作用。 一、上肢定位测验 二、重量感觉机能的测量 三、用力感觉机能的测量 四、感知跳跃距离测验 五、感知滑木盘距离测验 六、动觉性运动障碍测验 第四节 人体血液及尿液指标的测定与评价 一、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对象 (二)测定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应用与评价 二、人体ABO血型的鉴定 (一)对象 (二)原理 (三)器材 (四)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应用与评价 三、人体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一)对象 (二)原理 9 (三)器材 (四)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应用与评价 四、血糖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器材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应用与评价 五、血乳酸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器材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注意事项 (六)应用与评价 六、血尿素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器材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应用与评价 七、尿肌酐的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仪器 (三)试剂 (四)操作步骤 (五)计算 (六)附注 (七)应用与评价 八、尿中酮体测定与评价 (一)测定原理 (二)试剂 (三)操作步骤 (四)附注 (五)应用与评价 九、尿蛋白测定与评价 ,一,磺基水扬酸法定性试验 ,二,比浊法半定量测定 ,三,双缩脲法定量测定 10 ,四,应用与评价 第三章 身体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能力素质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不仅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论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体质监测中,均把身体素质的测定与评价做为重要的一项指标。本章节主要提供身体素质测定的内容和方法,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第一节 速度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 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的快慢;动作速度指完成单个或成套动作的快慢;位移速度指人体通过一定距离所需时间的长短。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如跑、跳、投等都要求具有良好的速度作为前提。所以,它是人体重要的身体素质指标之一,对体育锻炼、竞技运动、体质监测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常以100m以内的短距离跑的成绩做为衡量速度素质的主要指标。 一、位移速度的测试与评价 (一)50m跑 (二)60m跑 (三)30m行进间跑(计时) (四)4s钟冲刺跑(计距) (五)6s钟冲刺跑(计距) 二、反应速度的测试与评价 (一)反应时测验 三、影响速度的因素 第二节 力量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力量是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机能能力,通常以肌肉收缩时所做的功或功率来表示。力量(肌力)是保证人体完成各种简单或复杂运动的主要素质。 11 力量分为静力性力量(肌肉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及动力性力量(肌肉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以肌肉快速收缩的形式所表现的动力性力量,亦称“爆发力”;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称肌耐力。静力性力量、爆发力及肌耐力、均为力量素质的测定内容。 一、静力性力量的测定与评价 (一)握力的测定与评价 (二)背力的测定与评价 (三)屈臂悬垂的测定与评价 (四)背肌耐力的测定与评价 (五)动力性(等张)肌力测验 (六)俯卧撑 (七)腹肌力的测定与评价 二、下肢爆发力 (一)立定跳远 (二)原地纵跳摸高 (三)坐蹲起 三、上臂肌及肩带肌耐力 (一)悬垂型 (二)支撑型 四、影响力量的因素 一般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第三节 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抗疲劳的能力。按其参与活动的器官系统,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按其代谢过程的特点,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按其参与活动的部位,可分为局部耐力和全身耐力;按其自身特点,又可分为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也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因此耐力的测定对于体质的评价及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12分钟跑 二、5分钟跑 800、1000、1500m跑 三、 四、50m×8往返跑 五、定时计距离跑 六、影响耐力的因素 第四节 柔韧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即取决于关节的骨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以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体展性。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 12 展性。 柔韧素质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劳动、体育训练以及有关职业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柔韧性的测量带有局部性的特点,其测量的方法和手段均涉及身体有关部位的关节。例如;肩关节、腰关节、铺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柔韧性的测量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一、踝关节柔韧性测验 (一)踝关节背屈测验 (二)踝关节伸展测验 二、髋关节和腰椎关节柔韧性测验 (一)立位体前屈 (二)坐位体前屈 (三)造桥测验 (四)俯卧背伸 ,五,劈叉 三、关节运动幅度的测量 四、肩关节柔韧性测验 (一)旋肩测验 (二)肩臂上抬测验 (三)纵臂叉 (四)转体 第五节 灵敏素质的测定与评价 灵敏素质,系指在各种条件下,精确而协调地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亦指快速的应变能力。它是速度、力量和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综合反映,因而是内容复杂的一项身体素质。 灵敏素质的测定,一般是通过快速运动中变换方向的能力来进行的,所以速度素质的成分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个人灵敏素质良好的标志,主要看在复杂变化条件下能否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应答反应。这对于日常生活、劳动、各种职业技能训练、运动训练等均有重要意义。 灵敏性的简易实用测量方法有: 一、立卧撑测验 二、反复横跨测验 三、十字辨向折回跑测验 四、40m迷路跑测验 五、十字跳测验 六、象限跳 七、“十字”变向跑(布梅兰跑) 八、10m×4往返跑 13 九、影响灵敏性的因素 第六节 一般运动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所谓基础运动能力,是指为满足日常生活、劳动所必需的走、跑、跳、投和攀爬等基本活动能力。它反映了身体运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征,而不是任何特殊形式的运动技术。因此,又可以把它理解为区别干竞技运动能力的一般运动能力。1964年巴罗(Barrow)把基础运动能力定义为;“先天固有的和后天获得的,完成一般的或基础运动技巧的能力,而高度专门化的运动或专门技术不包括在内”。这个定义,可以帮助我们从基本概念上区别基础运动能力和竞技运动能力的细小差别。 基础运动能力又与身体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和制约。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基础,综合运动能力又反映了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水平。有时同是一项测验,它既能反映出某一素质的发展水平,又能反映某种运动能力。例如,50m跑、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测验,它们既能分别反映出速度、爆发力和快速力量素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快速奔跑能力、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因此,对有些测验而言,究竟属于身体素质测验,还是属于一般运动能力测验,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 一、跑的能力测验 (一)短距离跑 (二)长距离跑 二、跳跃能力测验 三、投掷能力测验 四、常用的攀爬能力测验 五、一般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测验项目 (二)测验内容与方法 六、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一)年龄分组与测验项目 (二)测验方法及评分标准见表3-54A、B、C、D、E。 第七节 平衡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平衡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特别是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平衡能力不仅与运动技能密切相关,而且显示平衡能力本身也是一种技巧。它在运动中往往表现为,以较小的支撑面,维持某种身体姿势的能力,如体操中的“手倒立”、“燕式平衡”等。从静力学观点分析,支撑面越小,重心越高,维持平衡就越困难。然而,人体自身的其他机能状态,如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分析器机能能力,对维持身体平衡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人体的平衡能力是上述各种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 人体的平衡能力,可分为静力性平衡与动力性平衡两种。静力性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动力性平衡,是指运动过程中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 14 平衡能力,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体育活动中,对于完成简单或复杂的动作,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机能能力。尤其是器械体操的平衡木、花样滑冰及滑雪等运动项目,均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所以平衡能力的测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一、静力性平衡能力的测定 (一)单足支撑站立(鹤立)测验 (二)踩木测验 二、动力性平衡能力的测定 (一)长平衡杠行走测验 (二)巴斯(Bass)氏动力性平衡测验 (三)特定姿势平衡测验 (四)侧跨跳平衡测验 第八节 运动可塑性的测验与评价 运动可塑性(general motor education),系指能够较容易和较好的学会运动技术动作的能力。这种测验,一般由受试者的不熟悉的一些简单动作构成。其中以布雷斯(Brace. 1927)和麦克勒根据布雷斯测验改良的伊哈哇——布雷斯测验最有代表性。下面介绍布雷斯测验的内容与方法。 本测验由2套20个动作组成,每套10个动作,以能否完成规定动作来评定分数。 一、第一套动作 二、第二套动作 第九节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及评价 一、总则 (一)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努力构建面向大众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激励和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20至59周岁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群。 (三)国家提倡上述人群按照《标准》的锻炼项目,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达标测试。鼓励和提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本《标准》所列锻炼项目以外的其他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 二、组织领导与管理 (一)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全国的《标准》施行工作;也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施行工作族、农业、卫生等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标准》的施行工作。各行业体职责范围内负责《标准》的施行工作。 (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把施行《标准》工作与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和比 15 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等工作来,广泛宣传施行《标准》的目的、意义,并定期收集和反馈实施《标准》的有关情况。 (三)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县、乡镇要把施行《标准》作为体育进社区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开展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为社区居民和广大农民参加《标准》锻炼创造条件,并结合实际开展达标测试。 (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社会团体要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开展经常性的《标准》锻炼,并定期开展达标测试。 三、分组和项目 (一)《标准》按照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女各八个组别。 (二)《标准》锻炼和测试的项目设五大类,男女各二十三项。 四、保障条件 (一)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施行《标准》的重要意义,把施行《标准》列人重要议事日程,采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 (二)施行《标准》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具备与所设锻炼项目相适应的体育器材和设施。 (三)各单位要充分保证施行《标准》所需的经费,把推行《标准》作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划,一并预算。 (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行《标准》中的作用,培养和建立一支《标准》测试人期组织和学习。 (五)推行《标准》的各部门和单位要具备对伤害事故进行处理的设施和条件。 五、奖 励 (一)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经过达标测试达到优秀和良好的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在《标准》施行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六、附 则 (一)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推行《标准》的实施细则。 (二)凡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参加达标活动:有严重疾病,医生认为不宜参加运动者;身体发育异常、身体畸形疾病无法参加达标活动者;近期患有急性疾病,体力尚未恢复者。 (三)本办法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解释 (四)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七、目录 不同年龄阶段及性别人群的测试项目(表3-59) 八、综合评价方法 (一)总分计算公式 (二)综合评价量表 第十节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 16 一、适用对象的分组 (一)分组和年龄范围 (二)年龄计算方法 二、测试方法 三、评定方法与标准 四、评价指标 第十一节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 一、适用对象的分组 (一)分组和年龄范围 (二)年龄计算方法 二、测试内容 三、评定方法与标准 四、评价指标 第十二节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部分) 一、适用对象的分组 (一)分组和年龄范围 (二)年龄计算方法 二、测试内容 三、评定方法与标准 四、评价指标 17 第四章 运动心理测量与评价 运动心理测定是指依据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一定的方法、手段,从心理素质方面对优秀运动员进行系统选拔。当前竞技体育运动已出现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日趋相近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发挥出运动员自身潜力,关键在于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一些国手中途夭折的教训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搞好心理方面选材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第一节 运动员神经类型的测试与评价 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遗传 二、《80.8神经类型测试量表》 (一)《80.8神经类型测试量表》编制的依据 (二)80.8神经类型测验结果的评定 第二节 运动员个性心理及特性的测试与评价 一、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与评价 (一)十六种个性测验的编制及测验方法 (二)卡氏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说明及试 (三)卡氏量表二元个性因素说明及其推算方法 (四)卡氏十六种个性因素高分与低分特征的评定 二、运动员性格测验与评价 (一)瑟斯顿性格测验的目的及要求 (二)瑟斯顿性格测题 (三)瑟斯顿的记分方法及评定标准答案 三、运动员气质类型的测量与评价 (一)气质类型测验说明 (二)气质类型测试题 18 (三)气质类型记分评定 第三节 运动员智力水平的测验与评价 一、儿童团体智力测验量表编制的依据与基本结构 二、实测说明及测试内容 (一)实测说明 (二)各项测验的内容与方法 三、测试记分方法与评定 (一)原始分 (二)与原始分等值的量表分 (三)与量表分等值的智力商数 四、智商(绘人法) (一)用具 (二)测试方法 五、智力测定 (一)目的 (二)材料 (三)测定内容 第四节 运动员焦虑品质与焦虑状态测验与评价 一、运动员焦虑品质与焦虑状态编制的简介 二、施测须知及测题 三、评分方法及评定 四、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测验与评价 第五节 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测验与评价 一、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简介 二、施测须知及测题 (一)测验实施方式 (二)记分方法 (三)测试指导语及试题 三、记分方法及评价 第六节 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验与评价 19 一、运动员意志品质调查表 (一)运动员调查问卷 (二)评分 二、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品质评价的调查 (一)调查问卷 (二)评分 三、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得分结果的处理、评价与注意事项 (一)结果处理 (二)评价 (三)注意事项 第七节 运动员注意品质的测验与评价 一、运动员注意稳定性的实验与评定 (一)施测须知 (二)结果评定 二、运动员注意分配实验与评定 (一)施测须知 (二)结果评定 三、运动员注意转移实验与评定 (一)施测过程说明 (二)结果评定 四、运动员注意干扰性实验与评定 (一)施测过程说明 (二)结果评定 五、运动员活动任务与注意干扰的实验与评定 (一)施测过程说明 (二)结果评定 第八节 运动员情绪的测量与评价 一、运动员情绪稳定性的测验与评价 (一)施测说明及测题 二、运动员赛前情绪测量与评价 (一)赛前情绪量表—T及评分方法 (二)赛前情绪量表—T—16,6及评分方法 20 (三)赛前情绪量表—T—16,4及评分方法 第九节 运动员情绪紧张度测验与评价 一、测验说明及测题 二、结果评价 第十节 处世能力测验与评价 一、测验要求及测题 二、计分与评价 第五章 运动项目的机能测定与评价 各运动项目中,评定的内容和方法虽略有侧重,但是都包含了该项目的特点,生理和形态的要求和评定的方法和内容。 客观了解人体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教练员和指导员制定合理训练计划的前提之一;而身体机能是运动员个体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生理基础。因此,及时而准确地掌握人体的身体机能状态,对配合训练,提高成绩,进行体育锻炼,防止过度疲劳等均有重大益处。 第一节 中长跑与马拉松 一、中长跑与马拉松跑的特点 中长跑和马拉松跑是周期性耐力性运动项目,从运动的强度而言,分别属于次最大强度、大强度的运动。除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技能外,还需要有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其有氧代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从运动特点来说,中长跑、马拉松跑程长、持续时间久,能量消耗大,因此在机能评定时必须注意到这些特点。 耐力是中长跑项目的特点,也是中长跑运动员素质的基础。此外速度也是长跑,特别是中跑运动员非常重要的素质。选择少年儿童运动员时应以这一基本特点出发,选取心肺机能好,耐力素质突出,支撑能力强,自然跑技术理想,意志品质好的少年儿童,其选材年龄一般在10,12岁为宜。 二、基本特征及其机能评定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三、专项素质 (一)心血管系统功能 (二)呼吸功能 21 四、心理因素 第二节 自行车 一、自行车运动的生理特点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下肢沿着圆周踏蹬的周期性运动。它既有公路,又有赛场;既有几天十几天的长途骑行,又有三、五百米的短途冲刺;既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的素质,又要求运动员具有机智、果断、勇敢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骑行中,由于躯干、上肢和颈部基本上进行静力性工作,而下肢绝大部分时间进行动力性工作,所以,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精确的空间感觉,特别是必须具有强大的腿部力量和强有力的心肺功能和良好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二、自行车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特征 三、自行车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指标和方法 四、主要指标的评价 第三节 划 船 一、划船运动的特点 划船运动项目包括赛艇、皮艇和划艇。赛艇比赛距离为2000m,皮、划艇比赛距离为500m、1000m和10000m。比赛受风向风速、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的影响极大,因而比赛均以到达终点的先后计算名次,而没有计时纪录。以赛艇为例,男子单人艇全程约耗时七分钟,八人艇全程约耗时六分钟。从比赛耗时来看,属于耐力性运动项目范畴。由于全程划行始终在相当高的强度对抗中进行,因此要求划船浆手具有很高的有氧能力和一定的无氧能力。 二、划船运动员的生理评定 第四节 游 泳 游泳运动属于周期性运动项目,由于它动作重复,姿势持续(一堂课挥臂划水可达万次左右),因此神经、肌肉系统常受重复单一的刺激,容易出现疲劳。心肺系统要不停顿的高水平的工作,负担也较大。目前日运动量已达1km—1.5km,年运动量已达1500(短距离运动员)—2500(长距离运动员)km左右,运动中的心率可达180—210次/分,加之水中温度比体温要低,人体散热增多,也使能量消耗加大,体内环境也有明显改变。如:强度训练时血乳酸可达8—12m mol/L,且时间长(一堂课3h,一天达5—6h)。 一、游泳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身体形态 二、基本生理指标的评价 三、身体机能的评价 (一)心血管功能 22 (二)呼吸机能 四、身体素质的评价 (一)柔韧性与关节灵活性 (二)力量素质 (三)速度素质 (四)协调素质 五、专项素质 (一)水感(粘水或水性) (二)力量和速度 (三)速度、速度耐力及耐力素质 (四)协调素质 六、特殊设备的检查 (一)心电图 (二)脑电图 (三)超声心动图 七、运动负荷条件下的测试 (一)游泳中的心率遥测 (二)牵引游泳 (三)最大摄氧量 (四)PWC170 (五)血乳酸测定 八、心理因素 (一)神经类型 (二)心理品质 (三)“水感”的心理指标 第五节 花样游泳 一、项目特征 花样游泳是技巧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奥运会女子水上项目。由于独特的运动环境与方式决定了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和机能的多方面要求。运动员在长50m、宽25m、深4m的水区比赛,长达5分钟的自选动作是飞腾、旋转和全力游、潜游的组合,肌肉爆发力及耐力与成绩相关。 最大摄氧量和屏息时间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由于水中阻力大,游速快,水温低于体温,运动员的热量消耗大,水的阻力与划水强度的感觉之间的关系,即“水感”,是与成绩有关的因素。运动员要有十分精细的感觉、触觉和平衡感觉,才能在浮力和重力,阻力和划水力等若干对力的平衡中获得平稳、柔和、准确、协调、优美的规定动作。在水中活动的瞬时及多向性要求运动员有正确清晰的空间定向知觉。还要求有“时间感”、“节奏感”、“想象力”,使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达到节奏优美,以及能创造适合自己特点的动作,并形成独特风格。 二、机能评定内容 23 (一)形态 (二)柔韧素质的优劣与造型美和专项技术关系 (三)心血管系统机能指标 (四)心肺功能 跳 水 第六节 一、项目基本特征 跳水运动是一种灵巧性的水上运动项目。它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 竞技跳水是以竞技为目的,按规则规定进行的跳水运动。运动员从三米板或十米台上跳起,在空中完成各种姿势及周数不同的翻腾或转体动作后,展直身体入水。一般竞技跳水比赛时都为头入水,并要求采用压水花的技术,使入水时只溅起少许水花甚至没有水花。 竞技跳水要求运动员完成动作舒展、大方、优美和准确。因此运动员应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有敏锐的时空知觉和本体感觉,能在空中辨别方向并善于控制自己的身体;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要有良好的弹跳力和腰腹力量。 (一)身高与体重 (二)体型 (三)身体机能 二、技能评价的内容 (一)一般体检 (二)形态特点 (三)眼科检查 (四)心理素质 第七节 潜 水 一、潜水运动的特征 利用潜水方式进行水下竞技活动,称为潜水运动。竞技潜水又被目前称为蹼泳,是潜水运动在游泳池内进行比赛的运动项目之一,蹼泳分为男子、女子共21个单项。除此之外,在游泳池内进行比赛的还有水下橄榄球、水下曲棍球、水下射靶等。在自然水域比赛中还有:水下定向、水下狩猎、水下摄影、长距离蹼泳。 潜水运动是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的体育活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专项技能。而且潜水运动具有负荷量大、高压、低温、相对缺氧等特点,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医务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二、机能评定 (一)腰部肌力 (二)腹部肌力 (三)下肢肌力 三、常用几项生理指标检查 (一)脉搏、血压 (二)体重 (三)联合机能试验 (四)心电图检查 (五)肺功能测定 (六)血红蛋白测定 24 (七)尿蛋白测定 四、潜水特殊疾病的防治 (一)肺气压伤 (二)潜水挤压伤 (三)缺氧症 冰 雪 第八节 一、冰雪运动的特征 冬季奥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有冰上运动的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雪上运动的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现代冬季两项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滑雪、雪车、雪撬等项目。 冰雪项目的运动特点是借助器材进行运动,对冰刀和雪板掌握需要较长时间,所以要从少年儿童时期就开始接触和熟悉冰雪运动的习性,优秀运动员大部分是从小学习滑冰和滑雪。一般达到优秀运动员的水平需要有十年以上的较系统的训练。 冰雪运动对身体机能要求较高,不同的专项其供能的方式不同。 速度滑冰、越野滑雪、现代冬季两项滑雪、北欧两项滑雪都是以有氧代谢能力为主的项目。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跳台滑雪、雪车、雪撬等除技巧、战术、艺术外主要是以无氧代谢能力为主的运动项目。 二、速度滑冰的机能评定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机能评定内容 三、各种项目所要求的机能特点 (一)速度滑冰 (二)花样滑冰 (三)冰球 四、越野滑雪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心理因素 五、主要机能指标的评定方法 (一)指标简易评定法 (二)综合评定方法 第九节 竞走、短跑与跨栏跑 一、竞走 竞走的特点是步子大、步频高,要求动作自然、协调、轻松省力、节奏感强,选材年龄一般为14~17岁。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25 (四)心理因素 二、跨栏跑 跨栏跑是在跑的途中设有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和固定高度的栏架,其特点为技术复杂、节奏感强,要选择身材较高、体质强健、短跑成绩好、弹跳力好、身体灵敏、柔韧性好、爱好跨栏项目并有跨栏意识和控制动作能力的少年儿童,其年龄在10岁左右为宜。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心理因素 三、短跑 短跑运动的特点为时间短、强度大、神经兴奋与抑制转换快、速度素质要求高。选材年龄男子10,11岁,女子9~ 10岁为宜。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心理因素 (五)短跑的主要生理特点 (六)机能评定指标与特点 第十节 跳 跃 一、跳跃运动的特征 田径运动中的跳跃项目分为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及撑杆跳高,均是非周期性的无氧代谢项目。各种跳跃动作结构复杂,都有30m左右的助跑以及以不同方式克服地心引力。所以,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素质。 (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 (二)跳高运动员 (三)撑杆跳运动员 二、技能评价内容及生理特征 (一)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 (二)跳高和撑杆跳运动员 三、机能评定方法 (一)情况调查 (二)极限负荷试验 第十一节 投掷和全能 一、投掷运动的特征 从事投掷运动,速度和力量素质至关重要。投掷时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推动自身体重快速运动,同时对投掷器械施加爆发性力量。在投掷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中力量和速度训练占很大比重。投掷运动员的肌肉活动以ATP—CP储备为主要能量来源。大强度全力单次投掷 26 或提高绝对力量的训练是短时间爆发性活动,心率可能增加或不增加;在日常训练中,爆发性用力是重复的,心率和血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总的说来,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不很大。 各项投掷的技能结构十分复杂,协调性要求很高,因此运动技能完善的过程较长。铁饼、链球运动员的前庭分析器要有很高的稳定性。 (一)投掷运动员的形态特征 (二)投掷运动员的心率和血压 (三)投掷运动员的心缩间期、超声心动图和心尖搏动图的正常值见表5—29 (四)标枪 标枪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速度力量,快速反应和大幅度协调用力。标枪运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非常全面,因此必须注意弹跳、速度、 耐力和意志品质的发展与培养。选材年龄:男子14~17岁,女子13—15岁为宜。 (五)铅球、铁饼 二、全能运动的特征 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综合性田径运动,具有项目多、技术性强特点。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心理因素 第十二节 举 重 一、举重运动的特征 举重属于力量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比赛时抓举仅需3—4秒钟,挺举10秒中左右)完成极限重量或接近极限重量的规定动作。在完成技术动作时,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神经系统机能,使运作准确、协调,便于肌肉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在10秒钟内的举重运动,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磷酸分解供应,故大强度训练后血乳酸含量不高;抓举后为35.91?9.04mg%;挺举后为50.31?13.47mg%。在1.5-2小时的训练课上举杠铃总重量高达16000kg的情况下,对机体的要求更高。因此,在训练时,除了重点发展快速力量,提高磷酸肌酸供能水平外,还应重视专项耐力训练。 二、基本形态 (一)身高 (二)体形 (三)体脂 (四)身体机能 (五)身体素质 (六)心理因素 三、常用测试指标 (一)脉搏 (二)血压 (三)心电图 27 (四)尿胶质 (五)血红蛋白 (六)握力 (七)背力 摔跤和柔道 第十三节 一、摔跤、柔道运动的特征 摔跤、柔道运动是激烈的直接对抗项目,是力量、技巧、智慧的较量,是速度、耐力、力量等多种运动素质的综合。摔跤、柔道属于无氧、有氧代谢混合交替,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 二、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应用 (一)脉搏 (二)血压 (三)血乳酸 (四)血红蛋白 (五)尿蛋白 三、机能评定内容 (一)形态及一般素质 (二)专项素质 第十四节 摩托车 一、摩托车越野赛运动的特征 (一)对抗性与应激能力 摩托竞赛始终争夺激烈,运动员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之中。如发车或超车前心率可达180—210次/分。要精力充沛,意志坚定,应激能力强的运动员才能临场不乱,在激烈的对抗中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二)技巧性与灵巧多变的适应能力 在越野路线上驾车通过各种障碍,须不断调整体位,控制重心。此外,场地、气候、对手情况多变,意外常难预料,要及时准确完成各种技术动作,避开对手失误,克服干扰,安全快速抵达终点。运动员还须感官正常,感知对手的活动,具有“时间感”、“距离感”,预测良好,运动感觉灵敏协调,判断力、适应力、自我保护力强,应变思维、操作思维(战术思维)敏捷,对自然环境(如风雨、酷热等)适应力强,要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原有素质的能力。 (三)大负荷与承受能力 摩托车比赛历时90分钟以上,是以耐力为主并兼有速度和爆发力的项目。加速度、震动、颠簸,噪音及反复出现的对抗既消耗精力,又消耗体力。良好的体格、体能是承受大负荷的生理基础。在经过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中,常见心跳缓慢与运动性心脏增大。运动员的力量,力量耐力及柔韧素质发展较高。 二、机能评定内容 (一)形态及一般素质 28 (二)专项素质 (三)心理素质 (四)综合素质评定 体 操 第十五节 一、竞技体操运动的特征 竞技体操(男子六项:自由体操、鞍马、跳马、吊环、双杠、单杠。女子四项:自由 体操、跳马、高低杠、平衡木)属于非周期性活动。它的动作各不相同,前后连贯,组成有 机的整体,要求动作协调、灵活、惊险、难度高。体操运动的发展将与艺术联系在一起,因 而在追求体操动作高、难、新的同时也在塑造动作的艺术性。 (一)动作技能形成过程长,动力定型不易巩固。 (二)由于体操运动要求肌肉收缩是动静交替出现,神经过程的高低强弱与接替, 均须按规定节奏建立起动力定型。 (三)对植物性机能要求高。 二、竞技体操运动员机能评定的内容和特点 (一)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脉搏、血压特点 (五)血红蛋白的变化 (六)运动创伤 (七)心理因素 第十六节 射 击 一、射击运动的特征 射击运动分为步枪、手枪、移动靶和飞碟四个不同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既有相同之 处,又有各自的特点。 (一)共同特点 (二)不同特点 二、身体素质和机能评定 (一)形态指标和评定 (二)生理指标和评定 (三)射击运动员的性格持征 (四)心理因素 第十七节 足 球 一、足球运动的特征 现代足球的特点是对抗激烈,运动量大、强度高,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技、战 29 术水平发展迅速,且要求能攻善守,并能适应球场上瞬息万变的要求。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足球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五)心理因素 二、机能评定的内容和特点 三、优秀足球运动员机能评定的参考标准 第十八节 篮 球 一、篮球运动的特征 (一)身体形态 根据篮球具有高空技术的特点,选材应主要从身高和体型两方面考虑。 (二)身体机能 篮球比赛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双方互相对抗,争夺激烈,因而对机体能力要求较高,应选出机能良好的少年儿童。 (三)身体素质 篮球运动是在双方对抗条件下进行的,运动员必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活动,这便要求运动员能够对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迅速而精确做出判断,并及时给予策略性应答。除具备一般身体素质外,选材时要特别注意速度、爆发力和灵敏素质,同时还应观察其弹跳素质。 二、机能评价 (一)心血管系统功能 (二)速度 (三)力量 (四)弹跳 (五)心理因素 第十九节 排 球 一、排球运动的特征 (一)身体形态 根据排球运动特点和“高、快、全、变”的发展趋势,应把身体高度选择放在优 先地位。 (二)身体素质 排球运动员除具备全面身体素质外,弹跳力为其主要素质,既下肢力量和起跳时的爆发力量。此外,挥臂速率、灵敏、反应、柔韧也是重要专项素质。 二、机能评价的内容 30 (一)身体机能 (二)心理因素 三、排球运动的专项特点 第二十节 羽毛球 一、羽毛球运动的特征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快”,二“全”。所谓“快”,即起动快,弹跳高,击球快,回位快。羽毛球飞行的最快速度为20m/sec,这比一个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还要快。但羽毛球运动形式的特点和周期性项目不同,时间短、强度高,时有间歇,因此,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的基础。比赛时所需无氧代谢能力主要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肌酸,ATP)的分解。 为了发展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在训练时,不宜采用高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训练手段。“全”是羽毛球运动的另一个特点。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攻防能力,高超的控制反控制能力,良好的体力和耐力。耐力素质的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是羽毛球比赛胜利的基础。一场高水平的比赛,有时要打一个多小时,但密度仅30%,60—70%的比赛时间却进行着有氧代谢过程。有氧能力愈强,能坚持比赛的时间愈长,取得比赛胜利的机会就大。 当代羽毛球运动愈来愈激烈,在大力发展耐力素质,有效提高警有氧代谢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心理素质的作用,大力培养运动员的拼劲、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与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的关系如下图: “快” 速度、速度耐力 无氧代谢能力 羽毛球的特点 身体素质的要求 生理机能的变化 “全” 耐力素质 有氧代谢能力 (一)身体形态 根据世界羽毛球运动员身材体型来看,选取修长匀称型为宜。其高度适中,矮了进攻时威胁不大,太高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一般进攻型运动员可以选高些,防守型运动员可选较矮些,而攻守兼备型则适中。 (二)身体机能 羽手球比赛场地较大,而且比赛不受时间限制,往往—个球需要打几个、十几个乃至更多个回合才能获得发球权,或者得1分,活动较为剧烈。在一场剧烈的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平均心率达18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可达200次,分以上,耗氧量接近最大耗氧量水平。这就对心肺功能提出较高要求。选材时宜选那些安静时脉搏次数少,负荷后脉搏增长次数相对较少而恢复时间较快者为好 (三)身体素质 根据羽毛球比赛特点,运动员需具备良好灵敏、力量及耐力等素质。 二、机能评定的内容 (一)速度、速度耐力素质 (二)耐力素质 (三)羽毛球运动以快为主的特点与眼病的关系 (四)简易生理指标的应用 (五)心理因素 31 第二十一节 乒乓球 一、乒乓球运动的特征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四)乒乓球运动的生理特点 二、技能评定的内容 (一)形态及一般素质 (二)专项素质 (三)综合素质评定 (四)心智因素 第二十二节 手 球 一、手球运动的特征 手球运动具有对抗激烈、连续性强、用力突然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对手球运动员的身体 素质、运动能力及心理生理各方面的机能评定内容。 二、身体形态及一般特征 三、心脏机能评定(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四、血红蛋白、肺活量及尿常规测定 第二十三节 水 球 一、水球运动的特征 水球运动是在水中进行的球类运动,兼有游泳和球类运动的特点。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很大,加上运动员不断阻截或反击,因此水球运动员的心血 管和呼吸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机能能力。 水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 均衡性和灵活性较高。 水球运动员阵地进攻和防守时,需直立踩水,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和爆发力。 近年来水球运动发展的趋势是“快速、灵活和身材大型化”,但速度和灵敏素质也是十分重 要的。 二、 运动员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身体形态 (二)身体机能 (三)身体素质 三、 技能评定的内容 (一)晨安静脉搏和血压 (二)安静时心电图 32 (三)闪烁值 (四)血红蛋白 (五)时差对水球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影响 (六)心理因素 棒、垒球 第二十四节 一、棒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 棒垒球是球类运动中最富有田径特色的项目,既有投掷、短跑的特点,又有接、传球的战术的运用。攻防队员要有充沛的精力,稳定的情绪,顽强、果断的作风和协调的动作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 进攻时,要求击球员对投手投出的多种变化的球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并能很快适应不同投手的投球特点,掌握好挥棒时、方向和力量。跑垒、偷垒、扑垒和滑垒要机智、勇敢、果断,要速度快,弯道技术好,有战术意识。 防守包括投手、接手及内、外场,游击等位置。投手投球要有力量和速度以及有方向和旋转的变化,对击球员的短打要反应迅速。接手接球要准确,又能敏锐察觉场上进攻队员的动向,其他防守队员应对球飞行的方向、速度及落点反应快、判断准,相互要配合默契,传球要准确到位,在战术上要机智灵活。 二、机能评定内容和特点 (一)身体形态要求 (二)生理机能要求 (三)身体素质要求 第二十五节 登 山 一、登山运动的特征 登山运动尤其是高山探险是在地球上最险恶的环境中进行的。恶劣的天气,复杂的地形,严重的低压低氧等自然危险构成了对运动员的严重挑战和威胁。 (一)低压低氧 (二)严重的体力消耗 (三)难以逾越的自然难关 二、形态及一般素质 (一)身高、体重 (二)视力 (三)心肺功能 (四)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 (五)登山高度的医务监督标准 三、专项素质 (一)低氧耐力 (二)负重行军耐力 (三)力量和力量耐力 (四)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33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测量评价》,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赵秋蓉等编著:《体育测量评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材偏写组:《体育测量与评价》人民体 育出版社 1999年版 [4] 王步标 华明 邓树勋:《人体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版 [5] 洪泰田 主编:《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6] 许豪文 冯炜权 王元勋 主编:《运动生物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7]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物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版 [8] 曾凡辉 王路德 邢文华等著:《运动员科学选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年版 [9] 周成林主编:《运动心理测量与评价》内蒙古文化出生社 2000年出版 [10] 《人类遗传学》编写组:《人类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11] 《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12] 浦钧宗 高崇玄 冯炜权等著:《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年 版 [13] 赵斌等:《运动员科学选材》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年版 [14] 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定及注意特征》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4
/
本文档为【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