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

2018-02-02 22页 doc 111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 目 录 目 录 ........................................................................................................................................................I 1. 产业园概述.....................................................................................
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
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 目 录 目 录 ........................................................................................................................................................I 1. 产业园概述.......................................................................................................................................... 2 1.1 产业园简介 .................................................................................................................................. 2 1.2 产业园发展历程 ........................................................................................................................... 3 1.3 创办背景 ...................................................................................................................................... 3 2. 产业园区位分析................................................................................................................................... 6 2.1 周边环境 ...................................................................................................................................... 6 2.2 基础设施 ...................................................................................................................................... 6 2.3 其他配套 ...................................................................................................................................... 7 3. 产业园定位及功能分区 ........................................................................................................................ 8 3.1 产业园定位 .................................................................................................................................. 8 3.2 发展规划 ...................................................................................................................................... 8 3.3 整体规划布局 ............................................................................................................................... 9 3.4 功能分区现状分析 ...................................................................................................................... 10 4. 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入驻企业情况分析 ................................................................................................. 14 4.1 产业结构及其规模 ...................................................................................................................... 14 4.2 经济效益分析 ............................................................................................................................. 14 I 苏州工业园 1.产业园概述 1.1 产业园简介 苏州工业园是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0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园区运用“两先两后”(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遵循土地资产流转为核心的新加坡式的商务运作模式,规划将80 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开发区划分为3个分区,一区布置中心商贸区;二区布置行政文化区、出口加工区及居住区;三区布置信息产业园及软件园。十余年来,园区通过借鉴新加坡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形成了富有园区特色的城市规划理念及模式,在这些理念及模式指导下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已告别初创步入繁荣。 目前苏州工业园在原有产业以及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业体系基础上,正逐步打造四个示范区以及六大产业基地,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更进一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 ,软件出口工程试点基地,高新科技示范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服务示范区,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示范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生态示范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苏州工业园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更高,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建设,以期多领域实现在全国的以六大产业基地为基础,苏州工业园正在领先示范作用。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地、外商投资的密集 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园区坚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为了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苏新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三产业占州工业园区组建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GDP比重逐年提升,引进了沃尔玛、家及公共服务机构,在园区的招商引资、乐福等10多个知名商业品牌,吸引了众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多国际物流公司、中外资银行、事务所要作用。等专业机构。 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0%的注册外资、28%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进出口总额。苏州工业园不仅成为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也创新地发展了一种工业园模式,为其它城市的工业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1.2 产业园发展历程 1.3 创办背景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关起门来搞建设已经成为死胡同,广泛运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是人们的普遍共识。即使是当时已如日中天的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也不例外。因为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面积很小,在国内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迫切想到国外一个合适的地方搞开发,既发展经济,又能为他们的优秀人才和行之有效的“软件”发挥用武之地。中国和新加坡都是华人文化,总体条件不错,于是想到中国的一个适宜的地方搞开发。后来在中国和李光耀先生的多次接触中,他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新加坡人民中大多是华人,他们血管里流的是华人的血。”。他还特别感谢邓小平同志号召中国人民向新加坡学习。他说为了回报邓小平先生,新加坡也应为中国做点事。 经过经济秩序的治理整顿之后,为了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央于1990年4月宣布了 3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讲话,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政府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均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谈话,在新加坡高层引起积极反响。在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推动下,新加坡方面首先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这个项目的设想。 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3.1 开发时间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1994年2月26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决定在苏州古城东侧7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合作开发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2月11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的批复》;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1.3.2 发展成果 一、 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规划体系。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 二、 建立了新的开发和管理体制。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是园区的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有实力的私人公司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联合组成。管委会是园区的管理主体,下设15个职能局(办),工作人员面向全国招聘,并通过树立“亲商亲民”理念、增强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等途径,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和“科学、规范、透明”的法制化环境。 三、 建设了高水准的基础设施。 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基本完成70平方公里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其中30平方公里 4 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水准,建设了首期60万千瓦发电厂、日供15万吨自来水厂、日供15万立方米燃气厂、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每小时供气40吨集中供热厂等基础设施源厂,其中日供20万吨的水厂二期和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厂二期将分别于2005年9月和12月完工。在开发过程中,园区十分注重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在引进项目质量、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单位投资强度上下工夫,开创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新模式,避免挖废耕地1.5万多亩;通过取消农村宅基地审批,将原先20平方公里的农村宅基地和村庄用地规划为6平方公里的集镇社区和居住新村,节约用地14平方公里。 四、 引进了高质量的投资项目。 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累计吸引合同外资1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投资上亿美元项目55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14.8亿美元,英飞凌、三星、日立等50余家跨国公司设立了研发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累计注册内资51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58亿元,初步构筑了国资、民资、外资齐头并进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五、 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合作区累计开发各类商住房800万平方米,新建绿地12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试点认证,空气、水体、土壤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具有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邻里中心和一批学校、银行、宾馆、商店、公园、医疗诊所、体育设施相继建成投用,园区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起点上发展、方兴未艾。目前,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50多项地面实事工程启动,环金鸡湖地区将建设成为苏州市最重要的现代商业商务文化中心。 六、 提高了社会和谐文明程度。 按照区域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社会功能,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基本实现了乡镇“两水两气”管网到企入户。目前,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园区所辖四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区的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 七、 强化了借鉴创新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园区结合国情,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 5 等方面,积极借鉴新加坡经验,累计派出1460多人次赴新学习,编制实施了68项新的管理规章和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2.产业园区位分析 2.1 周边环境 图 1苏州工业园周边环境 资料来源:网络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区东部,以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世界各主要城市相连。 轨道交通20分钟到达上海、60分钟到达南京,与沪、宁、杭融入同城轨道化生活。 在苏州市新制定的城市总体中,明确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双城双片区”格局中的“苏州新城”地位,即把园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和商务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2.2 基础设施 供电:电源来自三个方向,双回路供电,电力充足,稳定可靠,拥有华能电厂和蓝天热电厂专门配套供电,总规划发电量360万千瓦。 自来水:水源取自太湖湖心,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并达到饮用水国际先进水平,日供 6 水设计能力为110万吨。 供气:已全面使用天然气,热值在8000大卡以上,并建有特种气体专供渠道,可提供不同纯度等级的工业气体。 供热: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目前每小时可供蒸汽量为290吨。 排污及危险废物处理: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量平均每日达20万吨,区内100%进行污水收集,污水处理100%达标排放,设计规模达日处理90万吨;园区建有多家专营的固废处理企业,拥有先进的处理设备和能力,目前固废处理和填埋率达100%。 电信服务:可提供国际直拨长途电话、全球互联漫游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国内主要城市电视和电话会议、传真通信、ISDN、LAN、ADSL等公用数据网络通信业务以及DDN数字数据电路等业务。 邮政服务:有专门邮政企业和中外速递公司,可提供快捷的邮政信函与速递服务。 防灾救灾:拥有专门对化工、电子等灾害事故进行处理和救助的机构和设备,并建有严密的治安管理和报警系统,技防监控实现了全覆盖。设有急救中心、外资医院和“境外人员服务24小时热线电话”,随时提供各种应急服务。 2.3 其他配套 2.3.1 社会保障 苏州工业园借鉴了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公积金管理中心,建立了工业园“公积金”制度,每个员工月薪的22%作为“公积金”账户,其中的95%是个人账户,包括普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另外5%进行统筹,作为社会公济。这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园区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为企业的良性运作提供了保证。 2.3.2 人力资源 苏州工业园建立了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借鉴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采用“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按照园区产业布局设置专业,有机电一体化、紧密加工、磨具设计、工业电子、现代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微电子制造技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此外,该学院还聘请了多位来自外企的、经验丰富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主管,把最新的企业需要及时传递给学生,促进了学院以企业需要为办学目标的模式,为园区培养了适销对路的人才。 7 3.产业园定位及功能分区 3.1 产业园定位 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十年来,在中新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效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大幅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2004年,园区以中央领导多次视察园区和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成立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从和主动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在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42%;进出口总额达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19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99%;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39%;新增合同外资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分别增长96%和50%;新增注册内资174亿元,成为了国内开发速度较快、协调发展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开发区之一。 3.2 发展规划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已进入“实践科学发展、塑造国际品牌”的重要阶段。园区将加快推进以转型升级为引领的”二次创业“,力争实现创新型经济的领跑示范,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园区。 一是全力塑造先进产业品牌。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来抓,以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重点,推进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坚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产业发展之路,加快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体系。力争形成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4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软件及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融合通信等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度和竞争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创新品牌。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聚焦科技跨越计划,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推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快打造生物纳米园、光电产业园、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基地,着力推进企业上市,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50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载体、6-8个百亿级新兴产业,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以上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创新型科技园区。 8 三是全力塑造国际都市品牌。抓住苏州建设“三区三城”的有利时机,积极融入中心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设计、完善功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重点加快环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板块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外包经济、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经济、物流会展经济、旅游文化经济五个特色现代服务业,力争3年内服务业年均增速超3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国际技术产业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终维护发展好中新合作优势,与时俱进加强双向学习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机制,巩固提升园区项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舰”地位。充分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机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强先行先试探索,努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考评机制,完善“精简、统一、效能”的管理体制,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继续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谐社会品牌。以社会民生为根本,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对接、产业对接、建设对接、管理对接”的思路,提升区镇协调发展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积极塑造多元多彩、开放包容的园区文化,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间新天堂”。 3.3 整体规划布局 3.3.1 “外围一核心”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紧邻苏州市区,以城市为依托使园区的启动和发展有较强的支撑,此外,以城市为依托还可以节约市政管线及部分服务设施投资,有效地利用城市资源。这种依托城市发展的模式,从一开始就降低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成本,与跳跃式相比,依托式更具有其优势。 对于一个城市或城市组团的发展而言,其核心便是就业岗位的创造,园区通过吸引工业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以岗位吸引人口,以一定人口规模有效地支撑商业服务的发展,使该城市或区域走向繁荣。基于此园区在整体布局上由无污染及轻工业区围绕着居住区,商业区设于中轴线上,居住区围绕着商业区。这样的功能布局可以使生活区有效地连接就业与休闲娱乐,缩短生活与就业、休闲娱乐的交通距离。通过这种由外围向核心开发的模式,使土地不断提升价值,使土地的运营进入良性循环,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 9 3.3.2 组团式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采用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以功能合理的组团式用地组合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使城市得以分组团有序推进,有效应对城市化高速发展条件下土地市场需求膨胀对城市空间扩展施加的压力。在此过程中,组团在功能上应是较为综合的,且组团内应预留一部分灵活用地以应对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对组团内工业、居住、商业等各种城市功能用地的需求和使用现时的合理安排使各种城市功能相对集中,并使各功能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向,以保证各种功能的用地在不同发展时期依据既定规划延续拓展空间,使得园区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失区域空间的有序性,并使组团内超前的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方式重视土地的市场价值,通过组团内城市功能的合理匹配去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对城市功能用地的新需求。 3.4 功能分区现状分析 园区采用一种结构独特的功能用地布局。在首期开发区,采用了由西向东“轴向布局”的形式: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南北两侧,由内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 图 2苏州工业园总体规划图 资料来源:网络 10 3.4.1 居住区 (1) 分层次居住开发理念 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的土地利用价值和景观价值,设置相应的住宅类型。把有较好景观或有方便服务的高品质用地都用作生活性用途,住宅用地规划分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三个层次,如:金鸡湖周边的居住密度大体随距湖越远而越高,以使尽量多的住户能够享受湖景。居住用地在园区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居住用地的分层次开发可以最大限度的盘活居住用地,同时又可以兼顾居住景观效益,有利于土地资产的良性流转。 (2) 分阶段居住邻里建设理念 新城大厦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第一代邻里中心,设有超市、银行、邮政、餐饮店、洗衣店、美容美发店、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店、文体活动中心、生鲜连锁和卫生所12项必备功能;其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带动住宅的开发,园区陆续建设了贵都大厦、师惠大厦、沁苑大厦等第二代邻里中心,在第一代邻里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了商务办公、酒店等功能;随着湖东的开发建设,园区建设了第三代邻里中心——湖东大厦,它是一座区域性、综合性商业服务大厦,功能较第一、二代邻里中心更为综合。分代居住邻里建设理念是与“外围一核心”模式相匹配的建设模式,这两种模式的良性互动将有效地推动各自更好的发展。 3.4.2 工业区 (1) 注重城市设计的工业布局理念 比邻主干道及河道的工业用地为园区内较佳的工业地块,这些地块除享有较高的地价外,对其外观及厂房素质也应该有较高的要求。尽量让高层厂房面向主要公路,使它们得到较高程度的关注,拥有良好景致和在主要道路旁的工业用地,发展高科技产业,较佳地段的工业用地给跨国企业兴建厂房。注重城市设计的工业布局有利于在生活区域与一般工业之间形成一条高科技工业隔离带,可以有效地防止一般工业对居民的不利影响,保护园区环境塑造高品质工业园区。 (2) 工业区规划模式 A. 工业小区模式 依据专项工业的概念设置工业小区,集中相关工业于一区以达到相辅相成及有效利用基础设施与土地资源的目的。通过工业小区的设置可提高招商的号召力,有利于规划与环保的控制以及生产性设备的共用,加强相关工业的协调与动力。 B. 工业坊模式 11 园区提供标准现成厂房,以满足一部分厂家的需求,使他们能立刻投入生产,缩短启动时间。区内预留工业用地的8,,10,的土地作各类型现成厂房建设之用,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 求。 工业用地相对于城市其他功能用地而言具有较大的变动性,在工业区内或临近城市边缘的区域建设工业坊,利用工业坊空间的灵活性不仅可以使工业坊运行过程中的某些商务活动内部化,还可以在用地功能调整时适时地将其改造成为饭店、体育、休闲娱乐设施或部分居住等用途。在此过程中,工业坊的开发应由政府主导,以使资源在整体层面协调。 3.4.3 景观休闲区 占地约12 km2的金鸡湖是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眼睛”,环湖周边22 km为开放式公共绿带,以道路分隔后才是低密度住宅。规划基于公共利益先导理念(即金鸡湖是市民的金鸡 湖,湖滨是城市的公共资源),立足于公共资源受益者首先应该是公众,不允许其以任何方式私有化或被少数人占有,只有让市民时刻感受到自己是这里的主人才能激发起创造、工作的激情。 3.4.4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园区公共设施配套的规划理念是减少居住区内部零星商业,集约建设商业及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商业设施按城市级、区级、邻里级三级配套,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央核心地带, 用于发展密度较高的办公楼、购物中心、饭店(宾馆)和娱乐消闲中心;居住区以邻里中心的方式集中设置社区主要的配套设施,集商业、文化、社区服务于一体,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功能的服务;工业区以综合性便利中心的形式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设置商业便利服务设施。 3.4.5 绿地 以道路网和水网为依托,形成以道路为骨架的“道路绿线”和以河流为依托的“水网绿线”,以线性绿化作为网络绿化系统的主要形式,以公共块状绿地作为网络型绿化系统的节点,让整个园区处处有绿化。网络型绿化充分发挥道路及河流绿地的联系功能,使各种类型的绿地一体化,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3.4.6 规划弹性用地 引进新加坡“白地”的理念,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强化规划的灵活性。所谓“白地”,指在规划用地图上并没有某种特定的功能用地颜色来限定其用地性质的土地,其土地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市场需求而调整。白地的用地性质需与周围地块的性质相协调,或为 12 周围地块提供配套服务,可以根据市场条件融入周围地块,尤其是湖、河、公园、景观带、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重点地段。居住区内预留今后集约化发展的白地,有利于配套发展目前未想到的其他功能。 “弹性绿地”是在用地性质确定的情况下,由于建设实际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用地过度状态。“弹性绿地”的一边或两边是不同性质的用地,在规划建设的前期由于实际建设的需要以绿地形式加以保留,随着建设的推进,“弹性绿地”可以慢慢压缩,最终成为一个小型绿化带。 3.4.7 四个示范区 (1)创建“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 科技示范区以加快南部科教创新区开发为重点,加大亮点培育、扶持引导、人才聚焦力度。 2008年-2010年目标:R&D投入占GDP比重达5%,创新载体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研发机构超200家,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超1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70%,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授权数达80件,建成全国科技创新先导区和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 (2)创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十个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大软件开发、动漫创作、研发设计、金融后台服务及人力资源服务等外包项目引进培育力度。 2008年-2010年目标:引进名列世界百强的服务外包企业超20家,通过CMM/CMMI认证软件企业超40家,服务外包营业收入超200亿元,其中离岸业务超过2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8万人,建成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与发包地、国家“千百十工程”的重要示范基地。 (3)创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 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依托,叠加功能、优化政策、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全国最先进、最便捷的物流运营和通关体系。 2008年-2010年,完成综合保税区整体开发:集聚物流企业超100家,贸易公司超300家,实现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商品销售额超500亿元,监管进出口货值超1000亿美元,建成物流高度发达、贸易市场繁荣、配套设施完善的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基地。 (4)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为重点,通过重点扶持和典型示范,加快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能源利用等亮点项目。 2008年-2010年目标:单位GDP能耗水耗、COD和SO2排放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区 13 绿地覆盖率达5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超98,实现规划建设全过程生态化,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全覆盖,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示范区。 4.产业园产业分布及入驻企业情况分析 4.1 产业结构及其规模 科技创新集群推进 截止2008年6月底,园区集聚了海内外科技人才创办的科技型创新企业7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机构100多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0家。 集成电路产业 园区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18%。园区已集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40多家,“IC设计与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产业集群试点。园区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软件产业 园区软件企业300家,其中1家产值超10亿元,8家超亿元,2家入选“中国软件出口20强”,2家入选“中国软件外包20强”,5家入选“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10强”。 游戏动漫产业 园区有游戏动漫企业40多家,其中游戏公司近20家、动漫公司近30家,50%以上的企业主要从事原创作品生产和营销,每年原创动画生产能力超过5000分钟。 生物医药产业 园区医药企业产值达80亿元。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创业企业50多家。5家企业位居“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百强”前列;2家企业位居“全国卫生材料工业企业50强”前列;3家企业位居“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0强”前列。 新材料产业 园区新材料产业产值达45亿元。园区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 在纳米新材料领域,由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开展以纳米电子与器件、纳米生物与纳米医学及纳米仿生技术为重点方向的研究。 4.2 经济效益分析 2011年,园区聚焦转型升级,加快创新突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0亿元,比上年 14 增长13.5%。园区连续两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居全省第一位。 近年来,园区转型发展初显成效。启动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金融产业三年翻番、纳米技术产业三年双倍增、金鸡湖双百人才、生态优化、文化繁荣、幸福社区建设等“九大行动计划”,着力集聚新人才,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大力开展择商选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内投资了145个项目,欧美项目约占一半;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及动漫游戏、生态环保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011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06.4亿元,增长36.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8%,居苏州市第一;园区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去年新增纳米项目50个,实现产值60亿元,增长50%。 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了和舰、中科、晶方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企业,形成了从IC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具备0.13,0.35微米工艺设计制造能力。2006年园区芯片产能位居全国前三,成为国内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基地之一。 光电产业。围绕三星、日立、友达光电等旗舰型企业,聚集了数百家原材料供应商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2006年,全区TFT-LCD实现销售超200亿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基地之一。 航空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区内共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与研发企业60余家,2006年销售超100亿元,其中金龙客车为国内第二家产销超万辆的客车企业。航空零部件产业集聚了美西航空、新宇航空等国际知名企业10余家,是国内波音、空客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地之一。 软件产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支持下,苏州软件园已集聚软件企业180多家。其中,国家认定软件企业近100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5家,通过CMMI认证企业8家。2006年,园区软件产值突破50亿元,外包销售实现翻番超过8000万美元。 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研发、医疗器械、保健器材等企业40余家。其中,列入全国同行业百强的企业有5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企业10家。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出口创汇近5亿美元。 内部 资料, 请勿 外传~ 15 精品 资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 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精品 资料 16
/
本文档为【苏州工业园调查分析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