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清朝服装宫廷礼仪

2017-12-29 16页 doc 34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清朝服装宫廷礼仪清朝服装宫廷礼仪 篇一:浅谈清朝宫廷服饰文化 浅谈清朝宫廷服饰文化 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素质,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之外,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不一样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服饰,带代表着那个朝代独有的文化特色。正是以为丰富的衣冠服饰,让我们可以从服饰的演变中研究出历史的经济文化发展及其变迁,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让我们今天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其中清朝服饰文化也占据着历史服饰文化的重要地位。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其建...
清朝服装宫廷礼仪
清朝服装宫廷礼仪 篇一:浅谈清朝宫廷服饰文化 浅谈清朝宫廷服饰文化 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素质,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之外,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不一样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服饰,带代表着那个朝代独有的文化特色。正是以为丰富的衣冠服饰,让我们可以从服饰的演变中研究出历史的经济文化发展及其变迁,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让我们今天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其中清朝服饰文化也占据着历史服饰文化的重要地位。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其建立、强盛、衰弱及灭亡,也牵动着中华文化服饰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在中国服饰史上,清朝服饰是历朝服饰中最庞杂、最繁复、等级制最森严的一个朝代。在清朝服饰中,以清王朝宫廷服饰为主体,它不仅反映了清朝文化,更是代表了那个时期清朝 1 在纺织、刺绣等方面的高水平。 清朝的冠服制度按等级分为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额驸、公、侯、伯、子、男、将军、一直九品官等多层,每一级又各有冠、服、带、朝珠等规定。皇太后、皇后、嫔妃、公主、福晋、夫人等,他们的冠服、朝珠及其他配饰也有不同规定。无论日常生活还是上朝议事,服饰在清朝都被政治化,时刻体现着对皇权的维护。接下来就宫廷服饰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及分析。 (一)皇帝服饰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洲贵族建立,它帝王的服饰也独具特色,既保留了满族服饰的特征,又结合了历代帝王服饰的图案、章文,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清朝帝王服饰。清朝皇帝的服饰按用途分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 1、礼服分为朝服、端罩、衮服。朝服是在皇帝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等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由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组成,衣袖分两种,一种由袖身、熨褶素接袖和马蹄袖组成,一种由袖身和马蹄袖组成腰间有腰帷,上衣与下衫相接处有褶皱。冬季以棉、皮制成,春秋夏季以夹、单制成;端罩是清朝皇帝及各级官员冬季套在朝服、龙袍或蟒袍外的一种礼服。式样为对襟、圆领、袖长至腕、身长至膝、五个纽扣的一种毛朝外所穿的宽松式裘 2 皮服装;衮服也是皇帝的礼服之一,在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将衮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样式为圆领、对襟、平袖与肘齐,略短于朝服、吉服,长到与坐相齐,到晚请时长到膝下。 2、吉服就是每逢吉庆典礼时穿的一种服装。分为龙袍、衮服。龙袍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清代皇帝的龙袍为圆领、右衽大襟、窄袖和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衮服是套在龙袍外面的,为石青色,对襟、中袖、袖与肘齐,身长至膝。它是古代皇帝奉祀神明的礼服,皇帝在祭圜丘、祈谷、祈雨等场合穿的。 3、常服是皇帝平时宴居时所穿的衣服,常服分为常服袍常服褂。因为常服不是在正式场合所用的衣物,皇帝常服样式与皇室宗亲及品管所穿的常服大致相同。常服褂的款式为圆领、右祍、大襟、马蹄袖。一般多用于石青色。常服褂是日常用的衣服,样式为对襟,不设马蹄箭袖,长至膝下的外褂。 4、行服是一种专供出行骑马时所穿用的服装,一般由行褂、行袍、行裳组成。行褂是清朝常见的一种服装,圆领对襟、平袖、袖长及肘,长于坐齐,有五个纽扣相系,从皇帝、王公大臣到行者都可以穿,皇帝的行褂为石青色,根据季 节换穿棉、夹、纱、裘,圆领,用纽扣相系衣襟样式不同的短款外褂,身长至腰,便于骑射。行袍是皇帝出行所用的袍服与皇帝平时所穿的常袍服款式基本相似,只是为了上下 3 马时更为方便,右边的衣裾要比常袍服减短十分之一左右,故而行袍又叫缺襟袍。行裳俗名战裙,皇帝的行裳为左右各一片内直外弧的裙子,上用石青幅步缝连,横幅布两端有可以系于腰部的带子。 以上是皇帝的五种不同场合的服饰,皇帝的穿着都象征着吉祥富贵,他们在不同场合都有着能够体现身份及功能性的服装,显示出身份地位。从皇帝的服装变化,可以看出清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到康乾盛世时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皇子服饰 作为历代王朝的未来统治者,皇子的地位在其所在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是仅此于专治政治体制下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皇子的服饰也与皇帝的服饰一样讲究,象征着其特殊的身份地位。清代皇子的服饰与皇帝一样有朝服、吉服等。 1、皇子的朝服与皇帝朝服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纹样有所不同。皇子朝服纹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甓积行龙六,肩以五色云。一种是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冬加海龙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2、皇子的吉服又分为蟒袍和龙褂。蟒袍在清代也称作花衣或花袍,是吉服之一。它的款式、性质、用途几乎与皇帝龙袍一样,凡是皇帝穿龙袍、衮服的庆典活动时,全朝的文 4 武俱服蟒袍、补服。龙褂是皇子专用的服饰,穿于蟒袍之外的一种礼服,它的作用与补服相似,皇帝穿衮服的时候,文武百官与王公大臣们要穿补服,皇子此时外褂即为龙褂。 (三)后宫命妇服饰 清代满洲贵族妇女也有官府,和清代男子官府制度一样,也有朝服、吉服之分,并且同样依照穿着者的不同身份,分设不同的图案和各种饰物。清代后宫等级森严,后宫命妇自上而下可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在服饰方面一律严格遵守《大清会典》中服饰制度,按制度着装,不可逾越。皇后、皇太后的服饰和皇帝的服饰同样有着相应的服制,包括朝服、龙褂和常服。 1、皇太后、皇后的朝褂,它有四种样式,都是石青色,织锦缎或织金绸镶边,圆领、对襟、缺袖,后开叉,上身瘦下身宽松的长式背心,其中三款有甓积,一款为通体立裁,朝褂领后还垂明黄色的条,条上坠饰珠宝。皇太后、皇后的朝袍也和皇帝的一样分为冬夏朝袍,均为明黄色,冬有三种,夏有两种,基本款式为披领、护肩与袍相结合,护肩是由腋下至肩部缝制的上宽下窄的装饰物,在款式上区别于皇帝朝袍的一个部分,领后垂明黄条,上饰珠宝,领子为开领右袵,这也是区别于皇帝朝袍的一个部分,袖子由袖身、接袖、综袖、箭袖组成,上绣金龙、彩云、八宝平水。朝裙上面是右袵背心,下面为大摆裙,两部相连为一个裙子,中间有褶皱, 5 上为红色织金寿字缎,下为石青行龙妆缎。夏裙则以透气凉爽的纱为裙料,朝裙是穿在朝袍里面的,是贴身的衣服,外面虽看不到,但每次参加庆典时也必须认真穿戴,不得马虎。 2、皇太后、皇后的龙褂,龙褂样式为圆领、对襟、左右开叉,袖端平直的长袍。龙褂的纹式有两种类型,但北京故宫所藏实物则有三种类型,均为石青色。第一种饰五爪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各一团为正龙,前后襟行龙各两团,下幅八宝、寿山水浪江牙及立水纹,袖端各两条行龙及水浪纹。第二种只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及袖端不施文样。第三种饰五爪金龙八团,下幅加水浪江牙、寿 山、立水纹。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龙褂样式相同,但嫔所穿龙褂,两肩前后正龙各一条。 3、皇太后、太后的常服样式与满洲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另外,常服样式也比满洲贵妇服饰要宽松一些,特别是衣袖及下摆。 清代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本文以清朝宫廷重要人物的服饰为内容,相系介绍了清代皇帝、皇后等服饰特点。清代宫廷服饰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品种多样、制作精美、色泽绚丽、质地优良的特点,是服饰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对今后服饰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身上的衣着犹如一 6 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清朝服饰正是上述的集中体现。他对现代服饰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篇二:大清宫廷服装风格赏析 大清宫廷服装风格赏析 摘要:作为游牧民族,清朝服饰呈现出很强的游牧民族特色。作为封建王朝,清代的服饰也体现出繁缛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封建意识。长期的满汉文化交融对服装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本文对清朝服饰的特点以及服饰所体现出的政治内涵进行了详细梳理。 关键词:权力符号,色彩,典制,服装内涵,龙纹,补服,云纹 一.权力符号 (1) 龙纹 龙纹“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龙成为代表权势和等级的符号,龙袍成为天子的象征,龙成为代表皇室富贵与权利的符号之时,其面貌也转而变得威严、富丽堂皇起来。 体造型形式为曲线形,这种韵律的动感将帝王的威严与至高无上的权力展现的淋漓尽致。龙纹主要有“C”和“S”两种曲线形式,其中正龙、团龙纹样为“C”形曲线;行龙纹样为“S”形曲线且动感极为强烈。二是构成模式,据《大清会典图》规定:皇子,龙褂用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及前后各一团,间以五彩;帝服的龙 7 补,是胸前绣一正龙,即绣龙头正面龙身则盘旋成团,似乎是稳坐江山的象征,其意义要比历代升龙图案显得尊贵。因此可将构成模式大致分为:自由模式、对称模式、适合模式及组合模式。三是纹样的形式美法则,从视觉感受的角度来分析,龙纹的形态包含了诸多对立统一因素,在形态构成上融进了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在造型上以曲线为主,形体的主要部位则以优美的曲线构成,龙形在自由度上的“三弯九转”、“盘曲回旋”、“腾越潜伏”的运动姿态,形成了动静、刚柔的强烈对比,从而产生了庄严整齐的感觉。 (2)补服 补服图案作为清朝官员品级的徽识,体现了文官武将的等级差别。文官补服纹样为禽,武官补服纹样为兽。官员的品位是:文官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紫鸳;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鸟。首先,在造型方面补服纹样属于方形构图,整体造型非常规则。其次,补服纹样的整体构成模式是以具象生物为主体,不同等级的生物饰 有不同的纹饰。例如,清文二品官补子(盘金线补),锦鸡、海水、江涯、太阳(珊瑚珠绣)、祥云、曲水纹样(贯穿线状植物纹),清文五品官补子(盘金线补),白鹇、海水、江涯、太阳、祥云、曲水纹样(贯穿线状植物纹)。在构成模式上补服 8 纹样采用了对称模式、叠加模式、连续重复模式、组合模式。第三,补服纹样在造型模式和构成模式中采用了统一与变化、对称 与平衡、对比与调和的法则,使复杂的补服图案显得稳定、庄严、整齐。 (3)云纹在我国古代观念中,云行天空亦即为天。云为神仙驾乘飞升的工具,也是滋润万物的雨水来源,具有丰厚的文化意义。因此云素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有“祥云瑞日”之说。日趋精致和复杂的云纹形式演绎,在清代推出了铺张、繁复的叠云纹。尽管一些传统云纹样式,如卷云、朵云或团云等,在清代装饰中并不鲜见,但叠云纹却是最具时代感的。在团云纹的基础上,叠云纹以均匀细密的波折曲线、层叠重复的弧旋勾卷和自由多变、 态既保持着平面化结构、又表露出对“厚度”的追求,它体现在从内向外涟漪般层层推移扩张的同形反复,这种形式处理,巧妙地赋予图案化的云纹以叠加般的“立体感”。虽然清代云纹的组合形式自由多变,但总体模式却保持朵云的意象,以便强调云形云态的流转飘逸。 二.色彩特征分析 清朝宫廷服饰纹样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五色(即黑、白、赤、黄、青),其色彩表现是感性得和表象的,强调固有色的强烈对比,夸大了色彩的特性。从唐朝开始,赤黄色(赫黄为帝王所专用),黄袍也被视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并以品 9 级定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在清朝,官服除以蟒数区分官位以外,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 其次他们还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协调,并采用晕色法,利用明度高度的提高或降低取得纹样的统一色调。根据上述分析,清朝宫廷服饰纹样有三个鲜明的色彩特征:一是对五色的运用,二是鲜明色彩的对比运用,三是晕色法的运用。 三.穿衣典制 皇帝穿衣也有不顾典制而随心所欲的时候。按规定,皇帝吉服为最高的等级明黄色,皇子嫔等人的龙袍是香色(秋叶色)。典制中虽然服饰的颜色有等级、身份的差别,但乾隆却明确表示喜欢香色。乾隆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除夕,乾隆皇帝要在宫中神祖供像前行辞旧岁礼。是日晚,他照例沐浴更衣。当四执库太监捧出明黄色龙袍时,他却下旨要穿“香色刻丝黑狐面龙袍”。并且说,这件龙袍“着寻常日少伺候,留至每年十二月三十日沐浴后再伺候,以后每年是为例”。如果换了别人,穿着不符合身份的服装,肯定有违制之嫌。皇帝金口玉言,为所欲为,不受制度限制。另外,乾隆皇帝口口声声衣冠服制遵循古礼,可他在许多宫廷绘画中都以汉装出现。他曾说过,他的汉装像不过是“丹青游戏”。宫廷绘画多是写实的作品,水平再高的画家也不 10 敢为皇帝画像张冠李戴。由此可知,宫廷生活往往被政治化,更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清宫内设有尚衣监,存放皇帝的袍褂和服饰,又有专门的衣服库,管理皇帝平日常用的服和冠,还有一大群随时侍侯皇帝更换衣服的太监们。皇帝一天之中多次更换服饰,有时一天内更换二至三次。 四.服饰内涵 清代服饰不仅具有繁复的穿着作用,还有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从袍服两肩、袖口及披肩装饰上,不仅能找到象形满足马鞍、马蹄和弓的身影,而且把清人“马上得天下”的历史充分表现了出来。早在清入关之前,披肩领和马蹄袖作为满族的独特象征就已确定下来。清人袍服袖口有装有箭袖,以便骑马射箭,因其袖似马蹄,故称“马蹄袖”。平常袖口翻起,行礼时放下。这种服装是满族的服装特色,最初出现在入关之前,而后沿用于整个清代。一般士庶如穿无衩之袍作礼服时,也须另装一幅马蹄袖,用钮扣系在袖端,礼毕则解下。这种袖子叫“龙吞口”。另外,清代的龙吞口套马蹄袖的作用,除了御寒以外,另一功用是在夏季内穿吉服下裳而不服全套吉服时使用。 被大多数人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之说。在清代典章制度中,就有皇帝恩赏臣属五爪龙袍(或五爪龙饰品)时,受赏者必须先用针将龙爪挑去一爪才能穿用,其称谓也要变龙袍为蟒袍的明确规定。但更准确地讲,龙与蟒的属性首先是等级上的区别,其次才是纹样细部及颜 11 色上的差异。一件同样纹样的服装,穿在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其称谓则截然不同。比如:清代皇帝与皇子的吉服袍上,都饰有九条五爪龙纹样。皇帝穿得吉服才能称为“龙袍”;皇子穿得就只能叫做“蟒袍”。尽管皇帝龙袍 之上还饰有十二章还使用金黄色。但是纹样与颜色并不是决定龙、蟒之间属性的辅助因素。比如:清代皇太后、皇后和皇贵妃的明黄色吉服袍上就没有十二章,却也称龙袍,而皇帝的贵妃、妃和嫔们的吉服袍上,既无十二章,也同样使用了与皇子相同的金黄色和香色,但他们的吉服袍仍称为龙袍。也就是说,清代男性中只有皇帝的吉服袍称为龙袍;女性中只有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妃、嫔等女眷的吉服袍称龙袍,其余所有人等,即便他们是王公贵族、宗室成员的吉服袍,都称蟒袍。所以说,只有身份、等级才是决定其是龙是蟒的唯一。 五,总结 从整个服装发展的历史来看,清代服饰的形制,在中国历史服饰中最为庞杂,繁缛条文规章也多于以前任何一代,是中国服饰沉淀、固化的时期。而清代服饰是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又采纳了汉族服饰的某些服饰元素发展起来的。清代服饰文化的产生,与满族形成的历史及清入关前后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清朝服装盛行近三百年时间,并对近现代的服饰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我国服饰发展史的 12 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篇三:清朝宫廷服饰 清朝宫廷服饰 作者:陈正雄 今天下午,我准备向各位的一个讲是:清朝的宫廷服饰。也就是清朝时的紫禁城的宫廷服饰来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我这次报告是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第一手的实物资料与文献,两者一起来作为分析、研究的一个报告。 在谈到正题之前,我先把宫廷服饰和紫禁城的定义做一个解释,让各位先有一个概念,这样可能比较好一些。什么叫宫廷服饰呢,我们也许在服饰字典上查不到。但是我们研究的结果认为,可以这样给它下一个定义,所谓宫廷服饰,广义上讲包括皇帝、皇后、皇子、皇孙、亲王,这些皇室宫廷的或者是皇宫大臣的,他们在宫廷内外,日常活动上,所谓日常活动包括在宫廷,朝见大臣或者有什么节庆,或者是他们经常在家里穿的常服,甚至他们旅行时穿的衣服都算在内。也就是宫廷内外日常事务上他们穿着的袍服和佩件,也就是饰物,我们统统把它叫做宫廷的服饰。当然这些包括朝服、龙袍、龙褂、或者坎肩;那么佩饰包括他们的朝珠、荷包、腰带或者是顶翠、凤冠,能够做佩饰的这些装饰品我们把它当做饰物。 那么这些宫廷服饰最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宫廷帝王的这 13 种奢侈的生活,以及他们利用宫廷的服饰来作为统治管理的一种工具。因为宫廷的活动在清朝都集中在京城内的紫禁城和圆明园,还有热河的避暑山庄。这几个地方我个人都曾经做过很多次的调查,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大家都很清楚紫禁城是永乐二年始建,到永乐十八年,总共花了十六年时间,才把它盖完。它可以说是明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办理朝政或者居住的一个场所。因为紫禁城里面存放着大批的宫廷服饰及珍硕的国宝,这些珍贵的清宫物藏可以说是我们研究冠服制度以及中国的染织工业及织梭工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 也很可惜,因为在十九世纪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的东西烧掉拿走。鸦片战争也是一样,把这些宫廷里面的袍服、珍贵的制品抢劫、拿走。除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之外,还有一些英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假借文化考察,或者考古的名义到中国来又搜刮了一些很重要的宝物。所以根据目前的统计,大概遗落在海外的这些宫廷服饰,所谓 “遗落海外”,就是已经在世界其它重要各国的博物馆里面查出来的,私人收藏手里面,已经超过十万种以上。查不出来还没有算。所以这个数目相当庞大可观。目前故宫所保存的一部分东西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政局很乱,有些军阀、太监,偷偷拿出来卖。所以在海外流失的宝物相当可观。我相信不止十万种,这个数目恐怕一时没有办法统计出来。 14 故宫博物院从一九二五年改称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现在故宫所收藏的东西,也有相当重要的文物在里面,尤其是龙袍、龙褂。很可惜饰物方面,存放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面,“蒋中正总统”在一九四九年从大陆撤退的时候,把它拿到台湾来,但是龙袍、龙褂都没有拿过来。所以现在变成北京的故宫,对于宫廷的服饰,收藏的是袍服部分很多;饰物虽然也有,但收于台北更多,这样一种情况。所以真正要来好好欣赏宫廷服饰的话,要把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两部分合起来交流展览、来看,这样才可以大开眼界。 我们谈到宫廷服饰,不得不谈到它的冠服制度。谈到冠服制度呢,你也不得不提到《大清会典》。为什么呢,因为冠服制度,宫廷服饰就是从冠服制度过来的。清人在入关以前,就很重视冠服制度,而且他们也曾经把冠服制度大略地做一个整理。所以在入关之前,冠服制度已经有一个原形出来了。入关以后康熙皇帝时候曾经做过小小的修正;雍正也做过增订;乾隆更是厉害,他做了更大的修正,他是怎么一个修正法呢,乾隆二十四年时候,他特别命令礼部来编一部“皇朝礼器图述”,到乾隆二十六年,他又把有关的服装、佩饰的图,画进《大清会典》,把十二章的纹样列进冠服制度里面。十二章很早,两千年前就有,但一直到乾隆时,才正式把它列入《大清会典》。因为《大清会典》是研究清朝服饰特别是宫廷服饰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最重要的一个(转载 15 自:CspeNgBo.cOm 蓬 勃 范文网:清朝服装宫廷礼仪)文献。到康熙二十五年一本最完善的,规定最灵活、最丰富的《大清会典》大功告成。什么是《大清会典》,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大清会典》就是制定清朝冠服的一个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比如它讲皇帝的龙袍应该要穿明黄色,袍子上要绣九龙十二章,下面一定要有四个开衩。同时它的领口一定是圆形的,而且是右襟的。这种规定写得非常清清楚楚,它不但对皇帝的朝服、吉服、行服、常服,礼服都规定非常详 细、明确,甚至那些大臣百官、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也都做非常详细的规定,任何人都得遵守。因此我们可以说,清朝的冠服制度更是满族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的政权,把满族的民族服饰特色融入汉族的传统的服饰里面去;也可以说把满族的服饰和汉族的服饰做一个融合。因为这样满族管理者才能讨好一些汉族的贵族封建地主,所以用这种制度来做一个定尊卑分等级的统治的工具。这是冠服制度的一个来源和目的,就是任何要研究宫廷服饰的人必须了解的。事实上冠服的历史也有将近两千年,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只是清朝时规定得更为严格,更为明确。有了“冠服制度”,才有《大清会典》。 再来我们讲宫廷服饰的装饰的纹样、类型跟它的象征意义。装饰纹样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智慧的结晶。这个装饰纹样并不是清朝才有,明以前就有。但清朝把它集大 16 成,而且自己也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清朝的服装服饰纹样特别丰富。各位现在在店所看到的一些所谓装饰图样事实上都是清朝时候的。民国以后几乎都没有。那么这些装饰纹样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主要追求四样东西:富、贵、寿、禧。这些帝王、后妃,他们总是要追求长寿、富贵,所以想尽各种办法用装饰的纹样来表现。那么这种装饰的纹样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类型:第一个是十二章,十二章纹样在其它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尤其是十二,这是个很特别的字,十二章真正在清朝列入冠服制度里面是乾隆的时候,只有乾隆以后才有所谓的十二章,雍正跟康熙还没有十二章。除十二章外还有九龙,那么皇帝的龙袍必须有九条龙,这是因为“九”是单数中最大的阳数,“九”这个字从古代就有很深远的意义,夏禹治水也是九龙开九洲。在清朝的龙袍里面,九是代表君主专制的意义在里面,九龙十二章,这个九和十二是很特别的一个字,它有很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看故宫门有九个,不是八个,故宫辐射出去的道路有八条,但门是九个,而且门上有圆钉,圆钉是九个,不是十个、八个。因为他们认为“九”是君主专制的象征,所以都用九。 再来一个纹样是吉祥纹样,吉祥纹样有三种:一个就是八吉祥,佛教的八吉祥;再来就是道教的八仙;还有就是八宝,儒家的八宝;第四个纹样就是八宝立水;第五个纹样就是彩云纹;那么再下来也有用谐音来表示的纹样,比如说“平”代 17 表太平;“黻索”代表福气;第七种就是直接用汉字来表示的纹样,比如说双喜临门的“喜”或长 寿的“寿”,我们刚刚讲的这七种是宫廷服饰里面常用的赋有象征意义的装饰纹样。这些装饰的纹样也因为朝代的不同一直在变。 比如龙的造形,在清代早期时龙的头比较大,脖子比较高;后来头越来越小,越尖,龙的角、龙的鼻子、龙的嘴巴也会随着年代而不同。清代早期和中期的龙看起来比较健康;晚期的看起来觉得比较恐怖,很凶恶的感觉,好象健康不良的感觉,这是从康熙以后。 我们从这些装饰纹样的演变就可以断定这个龙袍或者这个朝服是什么年代。 清朝这些宫廷服饰到底在哪里做,清朝有一个御用的制造厂叫江宁织造局。这个江宁织造局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有三个厂,一个在杭州,一个在苏州,还有一个在南京。每个厂都有八百多台机器,员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九百人之多,三个加起来超过五千多人。这三个厂可以说是御用的纺织工厂,专门提供皇室各种各样的织品、刺绣,这里的工匠对这些东西是真正有研究的,如果他不知道什么是马蹄袖,什么是十二章,什么都不懂,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工匠文学造诣很深,因为他们谈得很多都是讲故事。为什么曹雪芹会有这么多关于服饰的描写,因为曹雪芹的太祖父以前就是江宁织造局的总监,他的祖先有三代 18 在江宁织造局工作,难怪他对宫廷服饰非常了解。所以他写出来的东西是没话讲。有些装饰纹样我们会对照《红楼梦》,第十四回、第二十回里面都谈到装饰纹样的内涵;还有《儿女英雄传》有一小部分涉猎到,也顺便提起。 那么我们现在借助一些幻灯片,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个宫廷服饰。事实上宫廷服饰件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它的绣品,它的材质都没有话说,尤其是乾隆时代,它的经济、政治都是太平盛世,所以它的文化水准跟工艺的水准特别高。到乾隆时候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织绣工艺的颠峰,以后慢慢走下坡路,光绪以后慢慢就不行了,直到最近为止,都没有什么突破。所以清朝宫廷服饰从整个中国的服装发展来看,它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从来没有一个朝代有这么重大的突破。它把满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特色融入汉人的传统服饰里面去,所以它有一种很独特的风格。到今天所流行的旗袍,事实上就是满人(或叫旗人)的袍子,叫旗袍。不是从西方来的,是中国本来就有的。 所以多多了解自己本土的民族艺术,能把民族艺术好好地吸收,好好地研究,我相信对于服装或者从事其它工艺设计方面,应有所帮助,从这里可以得到不少的灵感与启示。尤其是在服饰界想要进军国际,服饰界必须创新,你完全写洋人的东西是不可能扬眉吐气地在国外,一定要和人家不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那么可以从自己的民族艺术里面吸 19 取营养,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衣冠大国,衣冠的王国,但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了。所以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可以恢复这个声誉。我们先来欣赏欣赏这个宫廷服饰的美。 首先是清朝中期皇帝的龙袍。龙袍属于一种吉服,皇帝的衣服可以分成好几类,一类就是朝服、吉服、还有常服、行服、御服。那么龙袍是吉服一种,龙袍这个名称真正成为皇帝专用的袍子,是清朝才有,以前不叫龙袍。以前有宫服、礼服,虽然刺绣一些龙纹,但不算龙袍。因为龙上面的这些龙纹,在宫服时绣上四只金兽的龙纹,但是只是衣服,因为那时衣服跟裳并没有连起,所以只能讲龙衣。后来衣服跟裳连起来变成一种袍子,按照严格规定,请江宁织造局来做龙袍,是清朝的事情。那么我们看皇帝龙袍有几个必备的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九条龙,十二章。九条龙肩膀那里有两条龙;前面有三条龙,背后还有三条,总共有八条,还有一条在哪里,我们早晨已经讲过,还有一条并不是皇帝本人。皇帝很谦虚,他虽然是龙的化身,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龙,他没有这样想,他把另外一条龙绣在内襟里面。所以不要在外面看到类似这种东西就大惊小怪,尤其是皇帝的龙袍,事实上在民间所陈列的,像上海希尔顿饭店,或者是台北,都不是龙袍,是蟒袍,因为龙是有五爪的,蟒是四爪,而且龙是有角的,两个角;蟒只有一个角,有时没有角。所以这种五爪的龙九条,只有皇帝、皇后还有皇太子才可以用九条龙。至于皇子, 20 他也是龙种,他不可以用五爪的龙,他只能用四爪的九条蟒,这个是《大清会典》里严格的规定。所以我们从袍子上看,知道它是龙还是蟒,就知道是龙袍还是蟒袍,一般商店里卖的都是蟒袍,蟒袍大都是文官九品,七品、八品那就最多了。所以《大清会典》里面有规定皇帝、皇后、皇太子才可以穿龙袍。注意这个颜色,它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像这个颜色我们叫做明黄色,明黄色只有皇帝、皇后才可以用,皇太子能用的颜色是杏黄色,至于皇子只能用金黄色。因此皇帝的龙袍必须具备的条件除了颜色用明黄色,要有九条龙和十二章,十二章分布在龙的 21
/
本文档为【清朝服装宫廷礼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