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2017-11-29 16页 doc 31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doc】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doc】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鲁迅,汪曾祺和余华 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李俏梅 [提要]本文首先指出鲁迅的《铸剑》,汪曾祺的《复仇》和余华的《鲜血梅花》这三部复仇题材 的先锋小说有着极为相似的基本故事元素,却表现出迥异的精神内蕴和审美风格;然后从三部小说借 用的传统文化资源,所受的异域影响及作家本人生命体验与气质的不同Y-g-面来论析它们各自独特性 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传统资源异域影响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1206[文...
【doc】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doc】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鲁迅,汪曾祺和余华 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 李俏梅 [提要]本文首先指出鲁迅的《铸剑》,汪曾祺的《复仇》和余华的《鲜血梅花》这三部复仇题材 的先锋小说有着极为相似的基本故事元素,却表现出迥异的精神内蕴和审美风格;然后从三部小说借 用的传统文化资源,所受的异域影响及作家本人生命体验与气质的不同Y-g-面来论析它们各自独特性 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传统资源异域影响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6)O1—0137—06 复仇,是最富有恒久魅力的文学母题之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亦出现了三部引人注 目的复仇题材的短篇小说,即鲁迅的《铸剑》,汪曾祺的《复仇》和余华的《鲜血梅花》,分别写 于20年代,40年代和80年代.三部小说有不少显而易见的相似之处,比方说都采用了仿武侠的 形式,且基本的武侠元素极为相同,都是讲述一个柔弱的年轻人在寡母的激励下为父复仇的故 事.然而三部小说在最终皆呈现出与武侠小说完全不一样的思想精神与审美风格,既不是"快意 恩仇",也无关乎"英雄美人",在思想与艺术品格上都远远超越和反叛了他们所仿拟之物,而成 为它们所处时代最具先锋性的代表之一.这是它们的共同之点.正是这共同之点造 成了它们可比 性的基础. 但是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它们的相异之处:如果说鲁迅的《铸剑》是一曲对复仇的礼赞之歌, 那么汪曾祺的《复仇》就是对复仇的怀疑和化解,而余华的《鲜血梅花》则根本远离了复仇的主 题,只剩一个复仇的故事空壳;如果说《铸剑》中的复仇者堪称一个"大写的人",那么《复仇》 的主人公就是一个"犹疑的人",《鲜血梅花》的主人公则是一个"空心的人";如果说《铸剑》 是瑰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的杂糅,那么《复仇》就是地道的现代主义品格,而《鲜血梅 花》则是后现代主义文本实验难得的范本.这一切根本的相异是如何在大致相同的故事元素中抵 达的?是作家主体什么样的相异的生命体验和文化资源铸成了这一切不同的基础?这是本文将要 137 论究的问题. 一 ,小说借用的传统文化资源不同 作家动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事实上构成了现代作家主体与传统文化资源之间的一种思 想与艺术的对话.我们说三部小说最基本的故事元素极为相同,那么是什么使得它们在叙事的征 途上分道扬镳,抵达最终的殊异的呢?首先我们发现,相同的基本故事元素在展开成具体的小说 时,所依凭与借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实是很不一样的,这是使故事的内在精神和审美形式发生变 异的原因之一. 《铸剑》取材于相传为曹丕所着的《列异传》,所以有的论者如袁良骏先生甚至认为它是 "正宗的历史小说,而严家炎先生则将其列为"现代武侠小说","黑色人"是充满"原侠"(布 衣之侠,与墨家关系密切)精神的一位侠士?.他们之间曾有过论争,我们并不完全同意他们的 看法,但鲁迅的《铸剑》的确是在挖掘民族传统中充满血性的复仇精神,古为今用,为已赢弱和 奴化的民族注入新的精神活力.而当"黑色人"——即"宴之敖者"身背眉间尺的头颅来到王宫 为眉间尺复仇时,他所体现的正是荆轲,高渐离等一流人物精神的回响,鲁迅借之唱出了一曲弱 势者反抗强权者,平民抗击暴君的悲壮颂歌. 与此相对照,《复仇》讲的是一个自撰的复仇故事,汪曾祺称主人公为"他",小说设置的主 体背景是佛寺.汪曾祺将佛寺描写得十分静美,尤其是里头有一个老和尚,小说写他不但慈善, 简直有点庄子笔下之"至人"的味道.尽管和尚对于这个客人的复仇使命似无所知,也未置一 词,然而正象"宴之敖者"对眉间尺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和尚也在"不言之教"中对复仇 者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小说的最后,复仇者就在这个寺庙的绝壁里找到了他的仇人,但他没有 两滴眼泪闪在庙里白发杀他,而是一起开辟向另一面的路.看到这一幕,小说写道:" 的和尚的 眼睛里."可见,和尚其实是最清醒的旁观者,他早就期盼这么一个泯灭恩仇,化干戈为玉帛的 美好结局了.而这,正是佛教精神的体现.据说汪曾祺到晚年才阅读佛典,但不读佛 典并不等于 不受佛教影响,他自己也承认说"是不很自觉地受了佛教的'冤亲平等'思想的影响的."? 如果说,《铸剑》在基本的故事框架中加入了"侠客"的正义,《复仇》加入了佛教的慈悲, 那么《鲜血梅花》的主人公阮海阔接触的一流人物就带有道教的"邪门歪道"色彩了.阮海阔在 寻访杀父仇人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江湖人物是天下第二毒王"胭脂女",第二个江湖人物是 "黑针大侠",这些描写充满了游戏的笔墨.还有对阮海阔来说非常重要的"青云道长"和"白雨 潇"也是带有神秘道教色彩的一路人物.不过道教精神并未对阮海阔产生影响,余华用对道教世 界的戏仿仅仅造就了语言的趣味和快感. 在这些复仇故事中,"侠","佛","道"等传统资源都渗入了小说的精神指向和美学趣味, 使它们显出各个不同的风格.这三部小说的先锋性就体现在它们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改 造.在改造中,西方的现代思想资源和审美资源极其强烈地渗入到其中. 二,铸就小说先锋性的异域文化资源不同 首先,鲁迅的《铸剑》中就有着其中有深刻的来自异域的火.早在1907年鲁迅就写下了 《摩罗诗力说》,鲁迅之主张否定与反叛旧秩序的恶魔精神,主张现世的复仇而不是来世的报应, 实与摩罗诗人的影响有关,而尼采又是影响鲁迅最着的人之一.尼采的幽灵在《铸剑》中时时隐 138 现,如"黑色人"与眉间尺之间的对话: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 "啊,你不要用这称呼来冤枉我." "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 "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 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债鬼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 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尼采自称"非道德者",他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过道德者"也还是要报酬的","道德便是其本 身的报酬";他清楚看到"还有许多人为他们一小撮正义骄傲,为此之故,对于一切事胡调,倒 使世界陷溺于他们的无正义.""他们欲以其道德抉其仇敌之眼"?. 尼采的怀疑精神深深启示了鲁迅,而他们对道德的看法简直如出一辙.所以他的复仇英雄拒 绝这些"美誉".他的复仇与任何外在的名利无关,只源于其内心的要求,自己的憎恶: "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复仇.你的就是我的;他 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鲁迅把尼采读成一个"个人主义者",称赞他为"个人主义之至雄桀者",而《铸剑》中的"黑 色人"也是一个非常富有现代个人主义气质的复仇英雄.他孤来独往,仅凭一个人的力量设计, 策划和实施了整个复仇计划的全过程,的确像是"尼怯之所希冀"的"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 -IJ精神,憎恶被"人我所加的伤"和不断的复仇所人"(Z),但他亦有深刻的自我Jstt~ 必然扭曲异化 的自我,坦然接受恶魔般的自我与恶魔般的敌人同归于尽的命运. 所以"黑色人"的形象已经是熔铸了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现代反抗者的形象.而在塑造这个 形象的时候,鲁迅用的是极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手法.这种想象力是建立在结实的细节想象的基 础上的,如写眉间尺的头如何"嫣然一笑",如何"做神奇的团圆舞",如何三头相搏,是以写实 的笔调写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与《铸剑》义无返顾的复仇精神相反,汪曾祺的《复仇》最终是反复仇的,但主人公最后的 放弃复仇却不仅仅是因为佛教教义的感化,而是主人公对于个人生命意义的长久探寻使他走到了 和宗教殊途同归的境地,而他对于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却是非常现代的. 汪曾祺曾说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最喜读翻译小说,在那个时期他读过纪德,阿左林,也读过萨 特,伍尔夫和普鲁斯特.他说:"我的小说有一个时期明显地受了意识流方法的影响."这也是 写《复仇》等小说的时期.《复仇》是典型的意识流手法,主人公"他"的所见,所感,所思, 所梦就是全篇的和组合方式.形式就意味着内涵.连绵不断的意识的流动,感觉的叠加的确 是表现主人公的犹疑,反思最为相称的手法.在犹疑和反思中,复仇的举动被无限悬置,直到最 后一刻——决断的一刻来临. 小说一开篇引入的就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用主人公看到禅房里的半罐野蜂蜜引起的联想来 引入:"他的胃口很好.他一生没有呕吐过几回.一生?一生该是多久啊?我这是一生了吗?"这 l39 "这个词攫住了.因为他的一生是特个不像武人,更像诗人和哲人的人,立刻被"一生 殊的一 生.他是个遗腹子,一出生父亲仇人的名字就刻在了他的手臂上,可以说他就是为复仇而生的. 多少年来风餐露宿,他一直在寻找这个仇人.有多少年了?小说写只记得他出发的时候母亲还很 年轻,可以当"现在的他"的妹妹了,"母亲——妹妹"之间的幻影和时间差就是他为复仇所付 出的生命时间.人生只为这一事而生,而老,而死,是否有点残酷?所以当"一生"这个词和 "复仇"这件事合而为一,等量齐观的时候,主人公的内心出现了不平衡.尤其是这"仇"其实 不是生长于他的内心,而是由于血缘的关系强落到了他的肩头,那么复仇的荒诞感就日益凸现: "他一生中没有叫过一声父亲.他没有听见过自己叫父亲的声音. 父亲和仇人,他一样想不出是什么样子." " …… 有时候他更愿意自己被仇人杀了." "他"与眉间尺不同的根本即在此:眉间尺迅速将父母的仇恨转化为了自己的仇恨,有了复 仇的内在动力;而对"他",复仇始终只是一种外加的使命.小说甚至没有给我们提供父辈之仇 的具体原因,这就使复仇带上了一种荒诞性质.更深一步看,这种荒诞已经成为他的生存方式的 荒诞:仇人成了"他"的生命之累,也成了"他"的价值之源!所以,当他最终在山崖中找到仇 人,拔剑在手的时候,他忽然放弃了复仇."他忽然相信他的母亲一定已经死了."母亲死没死不 得而知,但母亲已经不具有约束他整个生命的魔力,他自己的意志重新主宰了他的行动,同时生 命上升到另一境界,那是生命中一个新的开始,新的自由境界,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也,达到了与宗教殊途同归的境地. 与《复仇》一样,《鲜血梅花》亦表现了对于复仇的怀疑,两位主人公的共同点是对于仇人 都没有真正的仇恨,复仇纯粹是母亲的命令和心愿,而最终的复仇并未亲手实施.但与《复仇》 不同,《鲜血梅花》首先在形式上造足了武侠小说的"势",然后却"金蝉脱壳",远离了对于复 仇主题的思考,完成了极富后现代特征的"能指"与"所指"的脱节. 《复仇》中的主人公是有强烈的自我心理意识的,他有自己的感觉,自己的价值观并最终有 自己主动的选择,总之是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的;但《鲜血梅花》的主人公阮海阔最大的特征却 是他的被动性.在母亲的愿望中,"没有半点武艺的阮海阔,肩背名扬天下的梅花剑,去寻找十 五年前的杀父仇人."在多年被动而茫然的寻觅中,他既没有坚定自己的信心,也没有怀疑复仇 的价值.小说这样描述他的"寻找":"此刻的十字路口在傍晚里接近了他."连十字路口这个本 来是物的东西在被动的阮海阔的面前都呈现出某种主动性.小说呈现的是阮海阔莫名地遇见了胭 脂女,记住了她要打听的人;又莫名地遇见了黑针大侠,记住了他要打听的人;然后又莫名地再 次相遇.仇也是莫名地报了的,因为这两人要打听的恰恰是阮海阔的杀父仇人.阮海阔遇到的人 和事都带有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冥冥之中,一个浑浑噩噩的人竟然实现了他的使命,这不 是一件很荒诞的事吗? 余华要表达的就是人的这种生存状态.正如福柯所认为的,人的主体性只是一种幻觉与虚 构,"人只是近期的发明",而且"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这大海就是非理 性.余华通过这个夸张的故事,把人的被动性和非理性表现到了极端.偶然与宿命决定了我们的 人生,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忽略了,但余华把它放大了,达到了一种"片面的深刻".所以整个小 140 说的主题其实已经不是复仇,而是对人的存在问题的思考.事实上余华的许多小说,都可以看成 《鲜血梅花》的另一个版本. 作家的气质和生命体验不同 郁达夫曾说,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都是他本人的"自叙传",不是说作品人物的所作所为都 是作家的行状,而是说作品是作家的产儿,当然打上了他本人的精神胎记.说到底这一点非常关 键,作家气质和生命体验的不同,作家所处时代的不同,决定了他以何种方式,接受何种外来影 响或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他在接受传统与外来影响的时候又形成何种独特的风格.这三部小说看 起来与作者本人的经历都相去甚远,都是想象性强的作品,但其实都与作家气质及生命体验有着 至深的关系. 不少学者指出"黑色人"就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就算从外貌上看,"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 也正是鲁迅的特征,"宴之敖者"还是鲁迅在1924年用过的一个笔名.他的"严冷",对人对己 的洞彻以及彻底的复仇精神也正是鲁迅本人的精神特征.这些我不否认,"黑色人"的确是鲁迅 心目中理想复仇者的形象,也深深打上了他自我的烙印.但在我看来,"黑色人"还不能代表鲁 迅精神的全部,鲁迅精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应该从整个《铸剑》来看,《铸剑》从头至尾是鲁迅 的精神自传.首先,从个人的精神发展过程来看,一个人的"严冷",洞察力以及恶魔性不是天 生的,是由于岁月的磨砺,"人我所加的伤"才造成的,鲁迅年轻的时候,一定也如眉间尺一样 有着一颗柔软的心,对人事有着过多的温情和热爱,有激情却没有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它代表的 是人的稚嫩而美好的阶段.而第二个阶段是"换头"之后的阶段,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和成熟,在 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换头",由于阅历,由于创伤的经验,更由于一种异质精神的冲击,正如 鲁迅之接受异域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达到质变的阶段,对于鲁迅来说,就是类似于"黑 色人"的阶段.鲁迅是用笔来进行复仇的"精神界的战士",如果以笔喻剑的话,他的笔就是干 将莫耶所铸的雄剑.但鲁迅的精神世界还不止于此,还包括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深刻的怀疑.小说 的最后一部分正是鲁迅这一心态的写照,钱理群对此曾作过着名的分析.复仇是必然的使命,但 付出了血的代价的复仇依然不能改变世道人心分毫!这就是鲁迅根本的矛盾和痛苦所在.怎么 办?依然选择复仇.正是这绝望与反抗绝望的心态造成了《铸剑》在美学上奇怪的分裂状态,匍 匐的写实与刚健,瑰丽的浪漫主义笔法的链接.它们是鲁迅内在精神世界的写照. 而汪曾祺的个人气质与鲁迅可以说截然不同.他是个比较温柔敦厚的人,总是想着写作要有 益于世道人心.他曾经说:"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 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我们可以看他基 本上所有小说的结尾,都是比较温暖的,诗意的,给人以安慰和希望的.80年代后的小说如 《受戒》,《大淖纪事》等如此,《复仇》其实也如此.他说"《复仇》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最后 两个仇人共同开凿山路,则是我对中国乃至人类所寄予的希望."所以《复仇》中表现出来的情 感态度和美好愿望其实是他一生人生态度的写照,尽管有那么现代的形式和个性化的生命感觉; 尽管写了武侠,依然是最柔软的不象武侠的武侠."文如其人"在《复仇》中得到了完全的印证. 余华多次讲到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偶然性,说明他对于自己人生的体会的确是带有几分阮海 阔性质的.他原本子承父业,在浙江海盐县城做着牙医,牙医在当年的地位一点也不高,余华说 他完全象个江湖上的手艺人.仅仅因为羡慕文化馆那些人的"游手好闲",他才想起了弄文学. 141 最初的文学资本不过是认得6000来个汉字,还有中学课本上学过的几篇课文.就象阮海阔"毫 无半点武艺"竟然要踏上为父报仇的道路一样,余华为他的文学长途所作的准备的确薄弱.但他 后来与川端康成偶然相遇(在一家小书店买到他的书),读了三年的川端,学会了"细 部"描写; 正在陷入川端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又偶遇了卡夫卡,是卡夫卡解放了他的想象力,使他成了一个先 锋作家.当然现在的余华已经不知道读过多少经典了,但这两位大师对余华的成长却有着决定性 的意义.余华不知高低深浅地走上了文学的道路,遇上了"一个最好年代的尾巴"— —编辑们还 在认真看自由来稿,两年后他们就不看了——在他的描述中,一切是那么偶然,他遇到了这样的 年代,这样的作家,这样的评论家(如李陀),使他成全了一个作家的梦想.当然余华并不如阮 海阔一样茫然和毫无主动性,但有些事的确没法预料,想起来就感到偶然中潜有的宿命力量.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阮海阔的复仇之路就是余华的文学道路或人生道路的一个形象说明,而余华 那种常有的玩世不恭的语调正是自认为窥破了世界和人另一面的秘密之后的正常反应. 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三位作家如何从基本相同的故事元素出发,最终却写成了完全不同 的作品.由于他们为作品铺垫的传统文化背景不同,由于他们在不同时代深受的异域影响不同, 面对的问题不同,由于他们各自的气质和人生体验不同,终于沉淀为完全不同的思想精神和审美 趣味,从而形成了从相同的起点出发,走向全然不同的独特性的美学特色. ?《古小说钩沉》,《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3年. ?袁良骏:《(铸剑),(断魂枪)都是武侠小说吗》, 《中华读书报》2000年8月23日. ?严家炎:《为(铸剑)一辩》,《中华读书报》2001 年8月8日. ?《捡石子儿》,《汪曾祺全集?五》,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8年,第245页. ?尼采:《苏鲁支语录》,徐梵澄译,商务印书馆, 1992年,第90—9l页. ??鲁迅:《文化偏至论》,《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 民出版社,1994年,第17页,第18页. ?《汪曾祺全集?四》,第288页. 142 ?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第506页.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汪曾祺全集? 三》,第301页 ?《捡石子儿》,《汪曾棋全集?五》,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8年,第245页. ?参看余华《我的文学道路》,《"-3代作家评论》2002 年第4期. 作者简介:李俏梅,广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广州510006 [责任编辑陶英]
/
本文档为【【doc】鲁迅、汪曾祺和余华三部复仇小说之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