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跳吧!跳吧!音乐教案

2017-09-28 5页 doc 16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跳吧!跳吧!音乐教案跳吧!跳吧!音乐教案 《跳吧~跳吧~》音乐教案 许宁 教学内容:《跳吧跳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跳吧跳吧》又名《土风舞》~主要表现人们载歌载舞庆 贺丰收的热闹场面。 2、能用热烈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 3、能和着音乐跳一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欣赏录像片段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录像选自那部电影作品, 选自《宝莲灯》中的“望月节”土风舞片段。 ? 录像中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热闹场面。 2.由以上内容引出本课《跳吧~跳吧》,又名《土风舞》。...
跳吧!跳吧!音乐教案
跳吧!跳吧!音乐 《跳吧~跳吧~》音乐教案 许宁 教学内容:《跳吧跳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跳吧跳吧》又名《土风舞》~主要现人们载歌载舞庆 贺丰收的热闹场面。 2、能用热烈奔放的情绪演唱歌曲。 3、能和着音乐跳一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欣赏录像片段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录像选自那部电影作品, 选自《宝莲灯》中的“望月节”土风舞片段。 ? 录像中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表现了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热闹场面。 2.由以上内容引出本课《跳吧~跳吧》,又名《土风舞》。 二(新课教授 1.简介歌曲 《跳吧~跳吧》是一首载歌载舞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歌,以波尔卡舞曲节奏写 成,故被称为《土风舞》,过去主要表现了人们唱起歌儿,跳起舞蹈庆贺丰收的 热闹场面。 2.音乐欣赏——歌曲《跳吧~跳吧》(感受丰收的喜悦心情) 问?: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 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从歌词、旋律入手) 生:( X X?X X?X X X?X X X?)切分节奏鲜明 ( X?X?X X?X? X?X X?)衬词部分情绪热烈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1. 再次欣赏,加深体验 2. 学唱旋律 ? 节奏练习X X?X X?X X X?X X X? X?X?X X?X? X?X X? ? 视唱旋律(注意切分节奏和七度音程的音准) 3. 学唱歌词,用歌声表现情绪 ? 按节奏读歌词 ? 填词学唱 ? 用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 分组讨论、交流,简单了解土风舞的有关内容。 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Flok Dance 而来的,它的形成受地形、气候、生活习 惯、历史背景等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舞姿。它以诗歌和舞蹈表现各国人民风俗 习惯的一种综合艺术,这项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团体间的互动关系,还可达到活动 联欢的效果。其音乐风格大多节奏轻快、性格活泼、旋律简单、流畅。 三.实践(分组根据音乐创作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 1. 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 2. 在大家搭建的临时舞台中进行表演。 (可以教大家学跳一下:波尔卡:感受欢乐的情绪) 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补充内容: “波尔卡”Polka 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尽管它应该是由捷克民间舞发展过来的,但波希米亚的史学家们却认为它是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了自娱而发明的。 1833年,波尔卡首次进入布拉格舞厅。 1840年,布拉格的舞蹈教师在巴黎表演波尔卡一举成功,从而使波尔卡一下子闯进了巴黎的沙龙和舞厅。一场来势迅猛的波尔卡热唤起了许多与跳舞无缘的青年人。所有的舞蹈院校一齐上阵教授波尔卡,但照样不能满足人们的学舞要求。 19世纪中叶,波尔卡传到英美,与华尔兹一道取代了乡村舞和科蒂林舞。波尔卡热使得其它中欧舞蹈也开始流行,如舞步相对比较简单易学的加洛普、波洛奈兹、雷多瓦、玛祖卡、斯科蒂克等。 加洛普的舞步与华尔兹、波尔卡相似,但节奏与波尔卡相近,是2/4拍,舞伴们舞步迅疾,只偶尔才有些旋转。 波洛奈兹的主要牲是3/4拍,速度适中。它是庄重雄伟的队列舞蹈,常用于化装舞会的开场。但可能正是由于它的队列形式,所以一直没有在以对舞为主的舞厅里流行起来。 波希米亚的雷多瓦是由追赶步、普通华尔兹步和两速华尔兹步三种基本步伐构成的。它的音乐采用的是慢速华尔兹。 玛祖卡原是波兰民间舞,使用华尔兹音乐,但第二或第三拍上常有重音。舞步包括跳步、滑步与脚跟相击等三种基本成分,动作组合比较复杂。 斯科蒂斯克是德国民间舞,由滑步和跳步两种舞步组成,节奏为2/4和4/4拍子。由于这些舞蹈的流行和普及,舞厅里还出现了一些由上述舞蹈按不同顺序、不同比例组合起来的舞蹈,大大丰富了舞厅舞的品种和样式。 任何舞蹈都难免有兴有衰。波尔卡即使是中欧舞蹈中寿命最长者,也难免终有一落。 20世纪的拉格泰姆、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崭新的活力和面貌压倒了波尔卡。 如今在波兰以外的国土上,我们只能在美国的波兰移民范围中和在一些古典芭蕾舞剧里一睹波尔卡的风采。 波尔卡已不再流行于舞厅中了。 波尔卡 波尔卡是十九世纪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波尔卡在波希米亚语中是“半”字的意思,说明这种舞的舞步比较碎,是以半步为基础的。从这点上,也可以想象出波尔卡是一种活泼欢快的舞蹈。 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子的对舞。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 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 主要的舞步有两种: 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 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见乡村舞)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 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 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3,4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有名。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
/
本文档为【跳吧!跳吧!音乐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