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2018-04-09 8页 doc 23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9226

暂无简介

举报
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标题】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黄 祥 蓉 【关键 词】白居易;叙事诗;艺术特色;影响 【指导老师】李 胜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中唐是古典叙事诗的又一繁荣时期,白居易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叙事诗具有别样的风采,为叙事诗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将中唐叙事诗推向了高峰,不仅影响着中唐社会,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的影响。在中唐文学的研究中,白居易仍然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日本、台湾的一些学者较多关注白居易。其诗现存三千余首,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即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在分类时他并未将...
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标】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黄 祥 蓉 【关键 词】白居易;叙事诗;艺术特色;影响 【指导老师】李 胜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中唐是古典叙事诗的又一繁荣时期,白居易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他的叙事诗具有别样的风采,为叙事诗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将中唐叙事诗推向了高峰,不仅影响着中唐社会,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的影响。在中唐文学的研究中,白居易仍然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日本、台湾的一些学者较多关注白居易。其诗现存三千余首,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即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在分类时他并未将叙事诗分门别类的地列出,但纵观其作品就会发现他在创作时却频频提到 事: 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新乐府序》)[[]1] 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牵于内,随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1] 贞元,元和之际,予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秦中吟十首》序)[[]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2](p4) 由此可知,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已经溶入了“事”这样一个因素。白居易所处的时代较特殊,经理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故其作品中所涉 及到的事纷繁复杂,包罗万象,有时事,政事,各项杂事,个人之事及民间传说之事。按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可将白居易的叙事诗分为三大类:时事类、言情类、 寓言类。 时事类叙事诗以反映民生疾苦和讽喻时政为其内容特征。白居易这类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多事之秋使得唐王朝政治、军事等严重失控,兵乱与难民处处皆见。真实的生活迫切需要在文学上得到反映,与此相 关的点点滴滴也就自然成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来源。 白居易此类叙事诗的内容无不与国家的兴衰?,政治的得失,社会的动乱,民生 的疾苦 相联系,如《观刈麦》,通过割麦一个简单的情节,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揭露了造成这种苦难的原因即是赋税的繁重,把抨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兼并土地使农民破产的腐朽的封建剥削。《新封折臂翁》则通过老翁对亲身经历的自述,反映了广大人民在唐王朝这几次开边战争中所蒙受的巨大苦难,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追求边功,穷兵黩武的罪恶,强烈地谴责了不义战争。又如《采地黄者》、《重赋》等均反映了中唐广大农民在统治阶级地残酷剥削压迫下的痛苦悲惨生活。《轻肥》、《歌舞》等将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和宦官们的飞扬跋扈揭露得淋漓尽致。《西凉伎》等将贪兵害人,边将营私等严重的边防问题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尽现读者眼前,这类诗歌反映的 社会生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展现出来的生活画面色彩斑斓。 言情类叙事诗多写皇帝妃子的享乐,才子佳人的恋爱等,多与上层社会和个人私生活联系较多。其中有描写艺人怀才不遇的,如《琵琶行》,作者在对主人公人生遭遇进行叙述时往往交织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有以历 史传说、神怪等为叙述内容的,如《长恨歌》就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故事。将李杨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将“长恨”之“恨”写得十分生动感人,让人唏嘘不已。还有的诗作通过记游来言情,如《大林寺桃花》通过对所见景色的描绘,让他感到远离了风波险恶的官场宦海之喜悦与自由。《钱唐湖春行》记叙了他第一次经历杭州的美好风景,流露出他的真实 感受,对湖光山色的沉醉。 寓言类叙事诗通常以动物取喻,以此来赞美或讽刺一定的社会现象。白居易常借 助虫、鸟之类的形象来寄托感情,表达思想。 《鹦鹉》以能言语明是非而被困于囚笼的鹦鹉,比喻受压迫束缚不得畅所欲言的谏官,实际上是作者的自况,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前期从政中的志向和苦闷。《秦吉了》中选取多种动物作比。燕子和鸡比拟社会最下层的平民百姓,长爪鸢和大嘴乌代表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雕与鹗是可以监察惩治贪官污吏的上层官员,鸾鹤象征地位很高、位居清流的官员,秦吉了是御史、拾遗之类的谏官,凤凰是百鸟之王,自然是皇帝了。全诗通过燕子与鸡的不幸反映了下层民众饱受欺凌,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告的现状,包括皇帝在内的层层统治者并不把民众的生死放在眼里。诗中“鸟世界”里的“弱肉强食”,正是人间官吏豪强对无辜民众残酷 迫害的真实写照。生动贴切,嬉笑怒骂。 一、卓越辉煌的艺术 白居易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无论其思想和艺术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配合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尤其是叙事诗,别具匠心。现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其叙事诗的艺术特色。 (一)强烈的抒情性 诗歌的传统主流在于抒情,通过其内蕴的情思来影响、感染读者。正如白居易所说的:“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3]?(p143)故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他的“情”。白居易的叙事诗往往以事传情,通过对 艺术形象的细腻刻画来打动读者。 白居易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目的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3](p134)于是他在创作的时候恨不得将社会的不平、人民生活的困苦、宦官阶层的荒淫腐朽一股脑地搬出来。在叙述这部分事件时情辞急切,常在叙事中掺和说理,以便更有效的抒发其感情,使得情与事、情与理融会贯通。《红线毯》一诗描写的是宣州太守用红线毯进贡的事。宣州太守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去讨好皇帝,却自夸“为臣能竭力”。他确实竭尽全力去讨好效忠皇帝,竭尽全力去剥削劳动人民的劳动力和生活资料。将宣州太守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在结尾处便直接用斥责的口吻写到“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表面看来像是劝告,实则警告,义正言辞,声色俱厉。特别是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人感情的高峰,很富有感染力。在白居易所处的时代,“伤农夫之困”是社会普遍的现象。诗人善于着眼现实,选取典型事件来寄予自己的情思。《杜陵叟》描绘了一幅酷旱连月、禾苗枯焦、农民破产、官吏暴敛,借以升官,里胥玩忽,迟误诏书等图画,揭示了整个君恩虚伪性的全过程,这都是中唐社会真实的,典型的反映。这些叙述中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蕴涵着强烈的义愤,甚至带着辛辣的讽刺。《卖炭翁》、《采地黄者》在深刻地描写和冷静地叙述中融入对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上阳白发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让上阳宫女倾诉内心的凄苦,有利于主观情感的抒发。作者对宫女寄予深切的同情,控诉了封建帝王霸占摧残无辜宫女的罪恶,卒章显其志。更有被人称为“字字从 肺腑中流出”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叙事诗篇。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白居易的叙事诗也注重意境的描绘,寓情于景。《琵琶行》未入题便先渲染了凄冷苍茫的气氛。“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侵月。”枫叶和荻花的萧索景象构成了离别时的凄清。景是凄凉景,情是寂寞情,足以烘 托出人物“天涯沦落”的心情。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秦妇吟》以长安妇的倒叙为线索,把义军占领长安,义军营中三年的生活以及逃亡路上的见闻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篇章,通过美丽女子被摧残来达到表现封建王朝沦亡惨痛的心理效果。《长恨歌》容纳了纷繁的历史事件和多样的生活内容,形象是缤纷多彩的。马嵬事变中,杨贵妃死去。“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裘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悲戚的秋景,处处勾起唐玄宗刻骨的相思之情,使得情景交融、感人 肺腑。 (二)独特的比兴手法 比兴是诗人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诗之风生于比兴,其诗婉而多风,无物不入,油然而感人心,善于比兴者也。”[[]4]由此可见,比兴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白居易的叙事诗就用了不少的对比。总体看来,在他的诗歌中,大抵有三种情况的对比[[]5](p109)。第一种是用同一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对比。如《观刈麦》中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两个比较:一是割麦人和拾麦人的对比,突出反映了一部分农户的悲惨遭遇;二是诗人自己和农夫的对比,他感到自己一无“功德”,二“不事农桑”,却年俸“三百石”,而农民一年到头“少闲月”,却食不饱肚,深感惭 愧。这个对比发人深省,不仅表现了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心情,而且对揭露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及其不合理性起到了很到的作用,更显其思想的深刻性。第二种是用诗人自己的饱暖舒适和人民的饥寒交迫想对比。如《新封折臂翁》中运用多个对比来突出主题:以自己的稳暖对天下寒人的不稳暖,以裘暖对天寒,以肢体的和暖舒适对心境的不宁静,以兼济对独善,以理想对现实。《母子别》种有人物对比,如丈夫和旧人;人与鸟类的对比;场景的对比。在这些对比中,诗意得到发展,人物形象得以塑造,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真可谓处处有对比,句句见形象。第三种是用人民的痛苦和统治者的荒淫奢侈作对比。《歌舞》一诗中,先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充分揭露出来,再用“岂知阙乡狱,中有冻死囚”收场,将“囚犯”的悲惨遭遇同统治者的奢侈糜烂相对照,更衬托出“囚犯”的下场,只一个惨字了得。《买花》中,诗人将长安贵子耽花色的豪奢场面铺就后,把笔锋转至一个在狂热的人流中独自叹息的“田舍翁”身上。“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并站在“田舍翁”的立场写出了“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震惊之笔。三两株牡丹便抵得上十个农民一年的赋税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数字,多么强烈的对比,在这个数字的对比中, 两个阶级的对立也就更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三)出色的语言艺术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自唐而下,毁誉不均。读其指责最多的就上一个“俗”字。然而,白居易的俗并不是唾手可得的。清朝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这样的记载:“白香山,诗似平易,观所间存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3](p146)足以看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严谨与勤奋。俗,正是他叙事诗语言上的一大特色。平易精纯,自然流畅,很少用典,韵律和谐婉转是他独创性 的艺术风格。语言平易作为一种艺术追求,实现起来并非易事。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亦非易到。”[[]5](p64)白居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言浅意深,生动传神。《红线毯》通篇运用通俗的俚语,不用典,不修饰,朴实无华,读起来自然上口,言浅而意明,能令“老妪解之”。《母别子》一诗中,通篇看不到作者雕琢拼凑的典故,也看不到他炫耀学问,追求词藻华丽的词句。而是熟练地运用大众的口头语,朴实无华。《采地黄者》也是平实稳妥,无难解之字,无拗口之词,在如泣如诉的叙述中,在“朱门”、“肥马”、“白面郎”的映衬下,突出了希望得到马吃剩下的饲料充饥的劳动者干瘦的形象和他们可悲的生活境遇。白居易通俗的语言也能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轻肥》一诗中,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由远而近,迅速移动着的镜头:大队人马浩浩荡荡飞驰而来,她们手中高扬着驱人净路的皮鞭,胯下骑着光耀璀璨的鞍马。路上行人一边紧张地避让,一边悄悄地打听是何人如此威风。人马靠近了,画面上推出一个巨大的特写镜头:来者原来是“正承恩”的大夫、将军。最后镜头又渐渐拉开,如云似的赴宴队伍越去越远。整个画面清晰鲜明。这些口头语,都是经诗人提炼加工过的,往往带有弦外音,味外旨,主要在于白居易在平淡的语言中运用了警句来推波助澜。如《长恨歌》中“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里枝。”,《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琵琶行》中“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 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诗句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四)鲜明的小说性 唐代的传奇小说较为繁荣,诗歌的创作也从中受到新鲜的刺激,白居易的叙事诗 更是具有鲜明的小说化倾向。 《长恨歌》以唐皇帝重色――求色――纵色为线索进行布局,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结构紧凑,脉络清晰。李杨因马嵬事变贵妃之死而诀别,后因唐明皇的深情感动了道士,于是“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才有了贵妃的思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里枝”,合而分,分而合,纵横驰骋,丰富了诗歌的叙事内容,使情节更为复杂。又如《卖炭翁》中先直接交代卖炭翁常年辛苦和生活的孤独与贫困,他卖炭也就是为了维持起码的生活,所以尽管身上衣着单薄还是希望天气寒冷使炭能卖个好价钱。虽然“夜来城外一尺雪”,老翁的炭能 否卖掉还是个
/
本文档为【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特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