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

2019-09-17 10页 doc 26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 金素梅1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摘要:河南省在全国高薪人才争夺战中面临着高层次人才不足,科技人才资源在区域、城乡、产业间的分布不合理等现象。要改变现状,缩小省际差距,开发利用好人才必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调控管理,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培育的教育体系,创新科技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工程,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才能达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开发创新研究 进入21世纪后,国际...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
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 金素梅1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摘要:河南省在全国高薪人才争夺战中面临着高层次人才不足,科技人才资源在区域、城乡、产业间的分布不合理等现象。要改变现状,缩小省际差距,开发利用好人才必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调控管理,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培育的教育体系,创新科技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才能达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开发创新研究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竞争已经集中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人力资源核心部分的人才成为各省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近年来,河南在全国高薪人才争夺战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人才培养的总量虽逐年增多,但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且每年都有大批重点院校的河南籍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流失。鉴于上述情况,河南要开发利用好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营造科技人才培养和开发利用的良好环境,扩大本省的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一、河南科技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 从广义上来看,“科技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促进、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1] 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这对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河南科技人才的行业分布情况及地区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科技人才资源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河南省科技人才主要集中于企业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力量日益壮大,主要分布于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领域,科技人才分布情况如表1-1所示。“2003年河南省全部科技活动人员146364人,在全国排第10位。其中,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科技人员总数占全部科技人员总数 1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NO.200810478031)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金素梅(1968—),女,河南项城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从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的比重分别为50%、11.2.%、10.6%。2007年底,河南科技活动人员已达到19.2万人,大中企业科技人才的比例高达63.2%;科研机构占比例为8.11%;高等院校占比例为6.93%。而在全国科技人员454.4万人中,2007年,这三种机构的科技人员220.2 、47.8、54.4占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4%、10.5%、11.9%;北京450331万科技人员人中,三种机构科技人员50520、111320、46988的比重分别为:11.2%、24.7%、10.4%。”(数据摘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河南统计年鉴2008》《北京统计年鉴2008》)。 表1-1河南省科技人才分布情况(单位:人) 由表1-1和以上数据可见,我省科技人力主要集中分布在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的科技人员分布较少,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稍有差距,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从科技人才集中在企业分析,有利有弊,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不利于技术创新信息的传递,“并最终影响科技创新,影响科技成果的产出,并最终影响科研理论或成果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转化[2]。” (二)我省科技人才资源在区域、城乡、产业间的分布不甚合理 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的现有状态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地区分布上,河南省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南阳、焦作等中心城市, 信阳、商丘、三门峡、鹤壁等边远地区较少,分布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河南省科技人才地区分布情况(单位:人) (数据摘自《河南统计年鉴2008》) 从我省科技人力资源地区分布来看,有利于大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我省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科技人才资源专业结构失调 河南科技人才资源的一部分靠河南各高校输送,从河南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来看,文史、数学、财经、外语等常规专业人才偏多,而急需的应用专业如工程技术、新产品开发、数控技术与应用等专业人才紧缺,说明河南高校人才培育落后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基础性专业过多,而急需的应用专业设置比例偏低,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造成毕业生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人才过剩与人才紧缺并存的现象,人才结构性矛盾失调现象突出。 (四)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不足 河南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大,《2008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在《大学》杂志发布数据显示,河南共有院士13人(不包括外籍院士和兼职院士),而(湖北、山东、陕西分别是67、34、53人)。徐光春在2009年召开院士专家赴河南咨询服务活动见面暨省情介绍会上指出“河南人多但人才还不够多,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严重缺乏。”河南经济发展落后于周边省份,究其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归根结底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这与环境、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培养和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关。河南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打破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僵局,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 河南省应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机会,及时开展河南科技人才资 源的培养开发机制研究,比较分析河南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的措施,加大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以各类科技项目为载体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河南省科技人才的有效培养开发,优化科技人才资源结构,发挥科技人才资源的功效,促进河南经济飞速发展,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创新能力的高低是由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决定的,对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必须通过政策的调控,的创新,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等策略,才能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资源,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真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调控管理,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1.实施科技人才流动办法,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河南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城及省城周边中等城市,靠市场机制来促进科技人才的流动,很难有显著效果,必须依靠政府制定政策调控。首先,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需要,加大对落后地区资金、项目投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科技人才到落后地区干事创业;其次,在科技人才使用上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本省范围内建立科技人才互派交流制度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共享制度。在重大科研项目上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专家可以相互调用,使得知识和技能相互通融,科技成果共享;最后,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心人才,对到落后地区创业的科技人才给予精神鼓励和资金强有力支持,有效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地区流动和合理配置。 2.立足企业实际,对企业科技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河南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企业,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认为国有企业社会地位高,工作有保障,导致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剩或闲置,使得社会需求和科技人才资源配置相脱节。政府一方面要引导有关部门立足企业实际、满足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人才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严格要求,严格选拔,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科技人才的分流,委托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各种急需、紧缺的专业后备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同时领导干部要有胆有识,爱才聚才,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效益,科技人才的结构、数量、质量等因素,对企业科技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才进其用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科技人才培养开发的激励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针对激励问题所做的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20%~30%,而如果实施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3]为了更好的使用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激发其潜质,从而保证工作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给人才真挚的关爱和热情、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提高其满意度,减少人才流失。 1.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开发机制。首先,要建设专业性的科技人才市场及信息库,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合理流动,为开发、利用和管理科技人才资源提供保障;其次,要创新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扩大服务功能,制定保障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再次,政府应建立开放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管理得天独厚的功能,要在科研、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关键岗位引进一定数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幅度提高河南省科技人才的水平。 2.创新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对科技人才的评价要客观地反映创新成果的潜在和实际经济效益,杜绝简单地以成果数量进行评估的粗放方式。首先,尊重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合理构建科技人员评价标准。在对科技人员进行评价时,不仅测算科技人员的近期的、显性的价值,还要关注科技人员长远的、潜在的价值实力,避免科技创新价值的短期行为;其次,对科技成果的评价,要以获得发明专利作为评价的标准,引导科技人员到科研和生产一线去获得科研成果,真正让有实力者得实惠,能者上庸者下,形成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活力机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持续发展。再次,“在设计评价模式时,要注重研究人员对创新实际贡献的评价,改变目前按照课题组排序进行奖励的做法,以促进科研人员协作关系的构建和研究团队的形成。最后,在运用评价结果时,要依据考核结果对科技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切实保证科技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4]。” 3.建立能够吸引科技人才激励政策。要留住科技人才,必须遵循科技人才的价值规律,在科技人才的薪酬政策上,设立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开放的由人才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人才的报酬。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可以采取长期薪酬激励、股票期权激励、项目提成激励、设立津贴激励、事业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 (三)教育要以科技为先导,创造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 河南省在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中原崛起”发展规划的历史进程中,教育要以科技为先导,科技人才培养必将成为河南崛起的重要智力基础和战略支撑,创造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温馨推荐 您可前往百度文库小程序 享受更优阅读体验 不去了 立即体验 1.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注重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探究能力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现科技与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为科技发展提供足够的、多元化的人才保障。鼓励教师真正把新课改理念贯穿于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积极鼓励学校办学方式多元化,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竞争机制。 在高等教育阶段,要重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重要影响。通过合理的专业研究课程的学习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研究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基础研究过程中得到锻炼,直至成为科技研究的新生力量。 2.不断加强科技人才的专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的使用开发具有持续性,通过学习和工作,科技人力资源能够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自我丰富,这就要求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要注重终身教育,特别是加强后期培训与开发,本着“学习—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循环模式,做到使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技能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是不断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源泉,提高科技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四)为科技人才引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引进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吸引外部人才的制度,创造一个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软、硬环境,这对为人才资源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活力、提高效能有着直接作用。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但科技人才比重却远远拉后,主要因为河南经济落后,缺乏对高科技人才的吸纳能力,缺乏凝聚人才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等硬环境的建设,“缺乏科技人才价值实现的宽松软环境,如交通环境、生态环境等,因此,河南省必须加强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等“人才凝聚点”的建设,形成对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5] (五)加快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程 河南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已成为共识,要想应对河南省两院院士和高层次人才紧缺的态势,在科技人才竞争中获胜,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注重引进和留住省内外及国外科技创新人才。主要措施包括以政府或民间基金吸引省内外各名校的学生和学者;重金聘用甚至高价收买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使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高于他现处的水平。第二,设立各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或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立人才培养项目和计划,如“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科学基金这应是促进河南科技人才有效开发的道路,是促进 河南经济发展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杜谦,宋一]J-国.科技人才定义及相关统计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4,(5):136一140 [2] 林涛.欧盟的14项科技评价指标,[J]全球科技经济燎望,2002(12),7一9. [3]陈海秋,韩霞,杨健安,我国科技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4). [4]陈丹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宏观构建与微观实施,企业经济,2006(10):34-36. [5]刘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与评价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8.
/
本文档为【河南省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机制的创新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