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木心与比较文学——以木心口述《文学回忆录》为例(可编辑)

2017-09-01 11页 doc 28KB 8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木心与比较文学——以木心口述《文学回忆录》为例(可编辑)木心与比较文学——以木心口述《文学回忆录》为例 第26卷第5期 7>2013年5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chnn Universi~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26 No.5 Mav.2013 木心与比较文学 以木心口述 《文学回忆录》为例 ? ? 汤梦颖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 要] 木心被认为是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2013年1月,木心口述...
木心与比较文学——以木心口述《文学回忆录》为例(可编辑)
木心与比较文学——以木心口述《文学回忆录》为例 第26卷第5期 7>2013年5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chnn Universi~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26 No.5 Mav.2013 木心与比较文学 以木心口述 《文学回忆录》为例 ? ? 汤梦颖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 要] 木心被认为是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2013年1月,木心口述、陈丹青笔录的 《文学回忆录》问世。 通过阅读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比较文学思想。具体而言,其比较文学思想可概括为:1亦庄亦谐;2具有宏观视 角;3关注世界文学的共同性;4着眼于中国文学的弊端;5寻求自我定位、自我教育。《文学回忆录》可读性极 强,极具学术价值,值得国内学术界的重视。 [关键词] 木心;文学回忆录;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 I 10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汤梦颖 1989一,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 木心在中国大陆并非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正像 历史上的诸多大家一样 ,直至生命临近消逝时才渐为人知。 终其一生,木心一共出版了12部小说、散文及诗集。木心的 画作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唯一一位被该博物馆 收藏的中国画家 ,他的散文则与海明威 、福克纳一起被收入 《美国文学史》 。 2006年,在上海作家陈村和画家陈丹青的大力宣传下, 木心的八集作品终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时,越 来越多的读者认识了木心,将他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性大师,是一位善于美术思维、美术判断的作 英人物和传奇 家 。 ,唯一相近 木心一生并未发任何比较文学研究的专著 的书稿便是于 2013年 1月出版的千余页的《文学回忆录》。 然而,事实上,这也称不上木心的研究专著 ,而仅是木心在上 世纪90年代初在纽约给几个中国画家讲授世界文学史时的 口述。木心生前并不允许学生的笔记出版,无奈逝世后广大 读者强烈央求曾聆听这堂课的陈丹青公开笔记 ,这本书才违 背先生意愿得以问世。在《文学回忆录》中,木心在详细讲述 各国各流派的文学作品之余,对其中不少国家的代表性作品 进行了极具学术价值的比较性评论。笔者依据对《文学回忆 录》一书的阅读 ,尝试在本文中对木心与比较文学这一话 进行一番解读。 一 、亦庄亦谐的比较文学评论 木心一生从未进行过任何专业的比较文学研究,也从未 走上过学术讲坛,甚至他的第一身份都不是学者,而是一位 蜚声海外的杰出画家、工艺美术师。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 《文学回忆录》一书中,极具学术价值的比较文学评论比比皆 是,其广度、深度、思想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圈内的绝大多数学 术研究。 例如,在第二十八讲“中国古代戏剧一”中,木心深入 地探讨了为什么中国戏剧出不了世界性的大作品。木心提 ,首先,“剧作家缺乏高度”。木心说:“中国剧作家的创作 观念是伦理性的”,“不在人性上深挖深究。儿女情长,长到 ;英雄气短 ,短到大团圆,不再牺牲了。作家没有多 结婚为止 大的宇宙观,世界观,不过是忠孝仁义,在人伦关系上转圈 ,都是和莎士比亚精神背道而驰的”。木心认为,莎 圈。这些 士比亚有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因此他能“退得很开”,“是 仅次于上帝的人”,“剧中也有好人坏人,但他关心怎么个好 法 ,怎么个坏法,所以他伟大”。接着 ,木心提出了另一个颇 有见地的观点,即“地理上 自我隔绝”。木心说 :“中国与西方 完全隔绝”,“所以中国人的视野的广度很有限”,“莎士比亚 写遍欧洲各国,中国人写不到外国去。莎士比亚心 中的人 性 ,是世界性的,中国戏剧家就知道中国人。中国人地方性 的局限,在古代是不幸 ,至今 ,中国人没有写透外国。”最后, 木心从艺术特色的角度指出,中国戏剧“文白不协和”。木心 说 ,中国戏剧“唱有诗意,念则俗意。莎士比亚的唱词、念白, 通体是诗。罗密欧、朱丽叶在阳台上的对话,是世界上最美 的情事 ,全世界都听得懂”。 】3 反观国内学术界 ,研究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差异的文章 数不胜数,然而能与木心的思维高度相媲美的见解实不多见。 另一方面,木心的课堂从不过于冷峻、严肃,因为先生时 不时便会发表一番妙趣横生的比较文学评论,正如陈丹青在 后记中所言:“待我们闻声哄笑 ,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 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一句 ? ? 随即收回目光 ,接着往下说。” ” 例如,木心曾如是比较卡夫卡和林黛玉:“卡夫卡像林黛 玉,肺病,也爱焚稿,应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 。又如, 木心在讲完荷马史诗后,居然加上了这么一段比较性评论: 悄悄注意:每次战后,都描写大吃大 “你们以后读荷马史诗, 喝。希腊人真是健全、诚实,吃饱喝足才能打仗呀,打九年 ,不吃不喝怎么打得动。假如中国也有史诗 ,恐怕不会像 哪 荷马那样去写吃喝的。”_3-s 诚然 ,诸如此类的妙论恐怕难登学术的大雅之堂。然 后,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能如此进行比较文学评论的也 独此一家。假如把这些评论也看作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 】26? 思维的灵敏性和创新性恐怕也不容小觑。 二、具有宏观视角的比较文学评论 木心在教导学生读书时,曾提出要“不断不断地一览众 山小”。用现代的话语来说,便是要具有“宏观视角”。也就 是说,要通过饱览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作品,建立起世界文 学的整体观 ,然后站在这个制高点上 ,“平视”甚至是“俯视” 世界文学;我们读书,便是一个不断寻求新的制高点,俯视一 片又一片“群山”的过程。木心自己便是一个“少年时期就把 自己放在这个整体性”中的人 :他自幼便几乎读遍了世面 上所有优秀的世界文学,到了后来,他的阅读经历不仅是数 目多,更是遍数多,有的书籍 ,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他甚至读了 逾百遍。因此,当他年逾花甲,开始讲述这堂“世界文学史” 时,可以想见先生身处的高度和视野的广度。 例如,在《文学回忆录》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心时不 时就开始给世界各路的文学家“论资排辈”。比如,在木心看 来:“艺术家、诗人的悲哀痛苦,分上下两个层次,一个是思想 的心灵的层次 ,对宇宙、世界、人类 、人性的绝望 ,另一个是现 是对社会、人际、遭遇的绝望。高尔基、鲁 实的感觉的层次, 迅、罗曼?罗兰,有下面的一个层次,而对上面的那个层次,未 ,一旦听到看到共产主义可以解决社会、生活、人际关 必深思 系、个人命运,就欣欣然以为有救了。所谓一流的大师,上下 两个层次同时在怀,莎士比亚只在怀于上面这个层次也许 就是这一层 ,鲁迅不在乎莎士比亚 ,尼采也只就上层次而发 言音乐家呢,先天限制他只有上一层次o~[31637-638 如今学界的比较文学研究主要着眼于“影响研究”和“平 行研究”,能拥有像木心这样的宏观视角的评论实在是难能 可贵。对于一位普通的学术研究者而言,木心的“排序”能激 起学术研究的灵感 ,有助于后辈循着先生的思路进行比较文 学研究。而对于学生或是文学爱好者而言,木心的“指点江 山”无疑提供了一份优秀的书单。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引用的这一段文字中彰显了木心的 一 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即宇宙观。这个观点既是木心的毕生 体会 ,也是先生评判世界各路文学优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 准。依笔者的理解,所谓宇宙观便是要以宇宙、天、地、人类 共通的人性等为哲学思考或是艺术创作的起点,而不是拘泥 于一时一地的社会历史境遇。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克服 自 己的时代性 ,创作出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作品。在木心眼 中,老子的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便体现了他心目 中的宇宙观。 三、关注世界文学共通性的比较文学评论 木心在指出世界文学的种种不同之处时,也从未忘记关 注世界文学的共通性。在《文学回忆录》一书中,提及世界文学 而且还往往独具新意,发人深省。 的相似性的评论随处可见, 例如,木心在讲课时,常常是在讲一个作家或文学阶段 ,信手拈来 ,举出别国与之相当的作家和阶段。例如 ,他曾 时 在讲欧洲中世纪文学时有如下一番妙论:“以现代观点来看, 《神曲》是立体的《离骚》,《离骚》是平面的《神曲》。”[3]24f其语 言之精美 ,思维之灵动,真乃非常人所及。又如,在论及文艺 复兴时,木心如是说 :“凡一国正式或非正式的文艺复兴 ,都 是浪漫的、人文的、重现实的、异端的。中国的文艺复兴,一 是春秋战国,一是唐代,另一或可说是五四运动。” 有时 ,木心则干脆摈弃了具体的举例,上来直接以“人 类”开头,径直概述世界文学的共通性。比如木心说:“整个 人类文化就是 自恋 ,自恋文化就是人类文化。人类爱 自己, 想要了解 自己。人类爱照镜子 ,舍不得离开 自己。” 诸如 此类的评论也体现了木心对人性的共通性的挖掘。在木心 看来,文学即人学,好的文学作品应对人性有深刻的剖析。 因此,对人性共通性的探讨也是木心比较文学评论的特色之 一 。 从广义上看 ,先生对文学创作技巧 、文学形式共通性的 分析也体现了人性的共通性。同时,这也是木心“宇宙观”中 的一块重要内容。 值得补充的是,木心心 目中的“互通”绝不仅仅局限在文 学作品,文学思潮内部,他的所谓“互通”更打破了艺术门类 的界限。例如,先生认为《离骚》能与瓦格纳、勃拉姆斯、西贝 柳斯、法郎克媲美,哪吒是尼采的先驱,是武功上的莫扎特 等,初看不免惊奇,思之却有着某种意外之喜。_4 如此的言论, 恐怕也只有从真正的艺术家木心口中听到。在当今愈来愈 “术业有专攻”的时代,木心的这番评论无疑能给我们某种启 ,即:要成为大家 ,应该有开阔的视野 ,对多种学科都有比 示 较深刻的认识,即所谓“功夫在诗外”。 四、着眼于中国文学弊端的比较文学评论 木心先生 自1982年起便旅居美国,其作品最初也只由台 湾的出版社出版,直至2006年,在故乡领导的竭力请求下,先 生才终于返还故里。但木心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木心的爱 国主义一方面体现在他 自己的创作绝不为时局政治所左右, 始终言人之不敢言,另一方面,从比较文学的视角来看,木心 的爱国主义还体现在他在进行比较文学评论时,几乎是时时 刻刻心怀祖国,常常在谈及外国作家作品思潮时便立即举出 相当的中国文学,然后不无感叹地指出中国文学的弊端 ,热 诚地希望后人能在某些方面弥补缺憾。具体而言,木心眼中 中国文学的弊端可以归纳为两种 :一是中国文学相较之于外 国文学的劣势,二是中国文学所缺失的某种成分。 首先,木心认为,与外国文学相比,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神 话还是中国的现代文学都存在种种劣势。例如,在比较中西 神话时,木心曾有过如是精辟的分析:“中国神话,好有好报, 恶有恶报,太现实。神权、夫权、谁管谁,渗透神话,令人惧 怕。希腊神话无为而治 ,自在无为。” ” 又如,对于中国现 代文学 ,木心曾就乡土文学评论说:“中国文学不也写农村 吗?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写,极其概念化。屠格涅夫用的是人 性的观点、人道的立场,至今还有高度。” 其次,木心还提出了不少中国文学缺失的成分。比如 , 木心认为中国缺少像《少年维特》、《简爱》、 从文学内涵来看, 《茶花女》、《冰岛渔夫》等健康的爱情教科书。 。 从文学思潮 ,木心注意到“西方每隔一阵就回一回古典传统,源流不 来看 断。中国自‘五四’之后 ,就断了??中国古代 ,也常回古典 传统??这文化沙漠会长久沙下去”。 。韶 最后,木心还指出, 优秀的文学批评对文艺复兴至关重要。中国的“翻译是很旺 盛”,“然而到现在还没有出一个正面的大批评家”。[3]469 在这些白纸黑字之后,我们很容易看见一位老人拳拳的 赤子之心。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是整部《文学回忆录》中极 具“实用价值”的一部分:既然木心提出了中国文学,尤其是 ? ? 127?? 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种种问题,那么相关的从业者是否可以借 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着力克服这些问题?例如,我们是否 可以开拓 自己的视野 ,创作一些地地道道反映人性的乡土文 学作品,而不是整天绕着“下乡”等经历团团转?对于每一个 中国人而言,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认识“五四”运动,从 自己做 起,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教育,弥补文化断层莎士比亚的精神上的儿子。 可是这位父亲一点也不通私情, 冷静看他儿子表演。” 这段引言表明,木心认为作家应保 持客观,与角色保持距离,让角色 自由发展,而不是硬要使角 色做 自己的传话筒。 笔者认为,木心的上述言论能给任何有志于文学创作的 人带来启迪。 五、寻求自我定位、自我教育的比较文学评论 六、结论 除了“宇宙观”外 ,木心的另一重要思想是艺术家的自觉 ,艺术家心里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我是艺术 性。也就是说 家!”换言之,艺术家要学会公正地衡量自己。与之而来的便 自我定位 、自我教育的过程。笔者认 是一个艺术家如何寻求 为,这也正是木心的比较文学评论的另一大特色。作为一名 创作者,木心本人孜孜不倦地汲取世界文学的养分,“为自己 的创作生涯与志趣寻求到了立足于世的基本取向”。L3]x 例如,木心首先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找到了中意的文学创 作精神。他借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之名,高呼“一定要飞 出迷楼,靠艺术的翅膀。宁可摔死”。 也就是说,一个艺术 家应该敢于摆脱世俗的条条框框的束缚 ,超越欲望,投奔艺 术的理想。 其次,木心探讨了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例如,他曾生动地说:“一个艺术家要三者具备,头脑、心肠、 才能”,假如三者不均衡的话,“正是每个人的风格所在。说 开去??托尔斯泰,才能、心肠好,头脑不行。瓦格纳,才能、 头脑好,心肠不行。柴可夫斯基,头脑学习、心肠好,才能不 行”0[3]226 再次,木心还总结了不少文学创作手法。比如 ,他认为: “许多作家喜欢死乞白赖地赖在角色身上,喜欢靠角色来说 自己的话??用这个准则对照大批著名文学家,也不例外。 可是莎士比亚、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司汤达、哈 代、巴尔扎克,从不和剧中人发生暧昧关系??胡姆雷特是 通过对《文学回忆录》的阅读,笔者总结出了木心评论比 较文学的五大特色,即:1亦庄亦谐;2具有宏观视角;3 关注世界文学的共同性;4着眼于中国文学的弊端;5寻 、自我教育。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概括的特 求自我定位 点根本无法涵盖木心所有的比较文学思想。例如 ,除此之 ,木心还探讨了中国文学的优点,中国文学独具的特色等。 外 木心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艺术家。在海外和 台湾,木心享有盛名,可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至今依然鲜有 人评论木心。此外,由于木心在近几年出版的几乎都是纯文 学作品,目前国内的评论也仅限于对木心文学创作本身的探 讨。无疑,2013年 1月,这本《文学回忆录》的问世能给喜欢 木心的读者和国内学术界打开一扇认识先生的新窗户。 概言之,《文学回忆录》是一部可读性极强、极具学术价 值的好书。除了笔者谈及的木心的比较文学观外,这本书尚 有许多丰厚的内容值得学术界挖掘。 参考文献: [1] 木&,[EB/OL].htp://baike.baidu/view/986833.htm. [2] 孙郁,李静.读木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文学回忆录[M].桂林:广西9币范大学 出版社,2013. [4] 评木心《文学回忆录》[EB/OI ].hvtp://.sczjw/spxb/ 201301/14946.htm1. 上接第96页 三积极开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系统更新人力资源管 理的单项制度 1.构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预测和规划制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就是指对未来一定时期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需求质、需求结构和公共部门 并制定规 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推测,划。 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岗 位上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过程。有效 的预测和规划能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把人本管理运用于各个 环节和各项活动。 2.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着眼在于提高公务人 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教育与培训体 系,进行合理的教育与培训,实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更深 层次的开发。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学习型部门, 提高公务人员的自身修养,增强部门凝聚力,提高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3.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选拨与使用,配置与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是相辅相 成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选拔与使用,通过一定的程序识 人,把符合要求的人才选拔进来,然后加以使用人才,给予人 才响应的职责和权利,使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仅有选 拔优秀人才是不够的,在使用人才上要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 岗位,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 ,并加以科学化和法律化的管 理。避免用非所长,用非所学 ,发挥专才专用,通才通用,大 才大用,小才小用,形成“人才链”,“人才团”。 参考文献: [1] XlbJ,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2] 叶海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I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社 ,2002:60. ]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H版社,2011:324. [3 [4] 刘建国,王锦容.浅谈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 [J].法治与社会,2010. 制 [5] 张晨爽.浅析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Jl经济论坛, 2010. [6] 陈天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M].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8:89. 】28?
/
本文档为【木心与比较文学——以木心口述《文学回忆录》为例(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