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

2017-11-13 9页 doc 25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doc】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doc】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 ?江涟文史 152 合肥,地处皖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 城市.”合肥”二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是南北交通要 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向来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自秦汉置县以来,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这200O余年间, 朝代在更替,历史在前进,而合肥的地名演变,行政区划更替, 地方官员轮换,也都在随着进行.这一切从何而了解呢?虽然 有着浩瀚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查询,但是最好的证明却是来自 地下出土文物的自述...
【doc】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
【doc】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 ?江涟文史 152 合肥,地处皖中,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 城市.”合肥”二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是南北交通要 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向来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自秦汉置县以来,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这200O余年间, 朝代在更替,历史在前进,而合肥的地名演变,行政区划更替, 地方官员轮换,也都在随着进行.这一切从何而了解呢?虽然 有着浩瀚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查询,但是最好的证明却是来自 地下出土文物的自述,那才是最有力的佐证.20o3年在合肥西 北郊出土的一方墓志,就有力地佐证了合肥的一段历史. J暮专饷出土 墓志发现于2003年8月16日,出土于合肥市西北的三十 岗乡古城村之东.当地一农民在兴建房屋开挖地基时发现的. 合肥市文物部门闻讯后赶到现场时,这座砖室墓已经被破坏, 墓中挖出的一块石板放在了农民家中,经文物部门查看,原来 是一方墓志,后来还在墓中发现了墓志的底座,但是未见其他 东西出土,墓志就成了该墓的惟一出土物.文物工作者经过仔 细释读墓志上的文字,才发现这是一块非常有价值的文物,特 别是对研究合肥 地名演变,区划 变更,城址变迁, 官员任职具有非 常高的历史价值. 该墓志高87 厘米,宽48厘”丁府君之墓志”志额 米,志额呈弧形,志额上阳刻有篆书”丁府君之墓志”6字,围 以祥兽.志文用楷书,20行,每行31字,字行间有界格,共有 界格620个,最后一行没文字.志文字迹清晰,刻工细腻圆润, 字体妍美秀丽,骨力遒劲,结构紧密,从中可见二王之遗风,又 可见颜柳之端倪.这也是此碑刻于隋中期的缘故.隋代虽只有 38年,但在统一中国,开启盛唐方面,功绩可谓不小.同样, 对整个文化而言,隋代将北方的质朴和南方的艳丽,用新兴的精 神融合起来,形成新的文化,为唐代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 书法方面,南北朝时期的石刻文字所显示的是隶书向楷书转变, 书法各呈固定形式,末期出现了杂乱,但由于隋代的政治统一, 南北融合,使得书法具有整齐的结构和舒畅的精神.新的表现形 式出现,在文字上更是推动楷书的发展,以至唐代楷书发展到顶 端.所以,该墓志的文字作品,处在我国书法史上的两大阶段之 间,有着独特的书法审美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墓志内 容如下(文中”/”标志转行): 隋故陈饮飞将军给事中丁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护 字保德谯国人晋司徒口之后也家累万石宗口八俊或飞轩 戚里或振/翮天衢或着孝流名或推封挺拔人物之盛罕之 口京祖顺梁天监五年除文德/主帅父道生梁东宫直后检 校江左游军事有折冲之才当揣摩之学汉南独/少讵之拟 议江左清通差相连类君幼彰颖脱长尚廉隅皎洁波澜森踩 153 ?江淮文史 154 节干克/宣六德直道为先聿修五典孝仁居最十室诚信物 望攸归百步兰荪是馥/仕齐宣威将军散骑常侍于时地在 疆场界接齐陈百里奚之去虞终成秦业陆/仕衡之入晋卒 相平原陈太建五年授殄虏将军给事中内奉文槐外参武略 俄/迁安西孙场府参军事寻转饮飞将军汝阴县令亟参戎 柞屡典兵符苗贲皇之/识楚师伯州犁之观晋乘察机应变 多纵谟略然武骑之任相如非君好也志在/优游乡曲政令 闺口训之以孝慈道之以仁义家门肃穆色养孜孜抑君之教 也/而上善居口逍遥纵性不干于物无迕于人既而梁坏闻 歌玫瑰在梦春秋七十/有一大业四年四月廿六日卒于园 舍粤以八年岁次壬申十月丁未朔廿七日/酉葬于新城之 东岗庭鹤投刺吊罢翔空旅鹰御声双飞夹枢哀哀抟慕望 口/抑而极号冷冷清口杂口歌之悲响呜呼哀哉乃为铭 曰/显允报宗多英哲于口祖祢恢武雄烈口叶重光芳芬靡 绝堂构无爽诞兹人/杰良玉比润澄口共洁愠喜不形在淄 无涅接交诚信临戎留史放旷情抱宁拘/小节月岁易推俄 然大耋奄遭雾露松雕桂折穗帷徒下兰口空设窀穸长归 横/涂乃撤丹旌摇扬风松凄切霜鹰夜哀轻冰晓结玄门一 掩芳徽永诀 本墓志遵循一般墓志的固定文体,与南北朝时期以及唐代墓 志相比,在格式上大同小异,都是首先叙述死者姓名,籍贯 以及家世谱系,再记其生平事迹,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 行,最后记其卒葬年月和葬地,志文后为四字韵语的”铭”.该 墓志刻于隋代,墓志上不署撰者以及书者的姓名,只有唐代以后 才在标下写撰者的姓名和官衔.该墓志特别之处是没有盖,志 盖合一,形同墓碑,还有底座.墓志盖在南北朝时期还不普遍, 但到了隋唐以后志盖相合,成为定制.和本墓志同一时期的安徽 毫县隋墓,山东嘉祥隋墓,西安东郊隋墓出土的墓志都是墓志志 文一方,志盖一 方,山西襄垣隋 墓的墓志虽是两 块志文,并且放 在石制龟体内, 龟背为墓志盖, 但仍然是志文, 志盖分开的,而 本墓志的外形却 还如同墓碑一 般,这一点比较 特殊. 通过墓志内 容,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到,该墓的墓主人姓丁名护,生于南北朝 时期的梁,在陈太建年间任过汝阴县令,死于隋大业四年(608 年)四月二十六日,享年71岁,大业八年十月二十七日下葬在 新城之东岗.通读全文未见”合肥”二字,那为何要说与合肥有 关系呢?文中所说的这个丁护是何许人也?汝阴,新城又与合肥 有什么关联呢?下面就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考证,释读该 墓志. J家1l}虿厦宙职 丁护及其先祖,史书上均没有记载,《南史》中记载了梁武 帝有位妃子姓丁,生有一子,即梁简文帝.丁妃之父名道迁,也 是谯国人,其事迹与墓志中所述的丁护之父的内容却不吻合.丁 护之父名道生,从两人名字看,有可能是同一宗族之人.墓志中 说丁护”谯国人”.谯国,即谯郡,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的毫州 155 ?江淮文史 156 市,东汉三国时期毫州最着名的人物是曹操和华佗.从墓志可以 看出,其为”司徒口之后也”,晋时司徒相当于丞相.《同典?职 官》中说:”晋惠帝永宁三年置丞相复置司徒,(元帝)永昌元 年罢司徒,而丞相则与司徒不并置矣”.两晋时期,丞相为极品, 八公之内又有司徒,为第一品,可见其先祖位高权重,所以墓志 中说”家累万石,宗口八俊,或飞轩戚里,或振翮天衢,或着孝 流名,或推封挺拔,人物之盛罕之口京”.丁护的祖父名顺,曾 在梁天监年间任文德主帅;他的父亲名道生,曾是梁东宫直后. 丁护自己,则任殄虏将军,给事中,以及参军,1次飞将军,汝阴 县令等职.南朝时期,战事频繁,军事占首要地位,所有身任要 职的多半带将军称号,并且将军名号繁多,梁时将军之称就有 125号,特别繁芜混乱.给事中,汉魏时期是加官,晋始为正 官,是门下省的职官,掌顾问应对.参军为诸王及将军开府者的 幕僚,墓志中说是安西孙场府的参军事,南朝时期将军以征, 镇,安,平为序,征东征西为显贵,安西则靠后了.孙场此人在 《陈史》上却有记载,其为吴郡吴县人,太建四年(572年)三 月初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汝阴县令,地方文官,南朝时期, 郡下设县,县按户数多少分大小,大县为令,小县为长,品级为 七品.从中可见汝阴当时人口较多,地位重要,是大县,因而称 令.丁护所任官职比较普通,不像其祖上那般显赫.此人人隋以 后,大概没有为官,因为墓志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并且墓志之首 也只说到他在陈任过的做飞将军,给事中之职.他在隋灭陈时已 经50多岁了,大概年事已高,又改朝换代,故退隐回乡,并且 不是回到谯郡,而是回到曾为官的合肥,且在此终老而死,还葬 在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合肥的眷恋之情.因为他在任汝阴县令 时,”志在优游乡曲,政令闺口,训之以孝慈,道之以仁义,家 门肃穆,色养孜孜,抑君之教也.”可见他在当地官绩还可以. 但是他葬在新城的旁边,离隋合肥城比较遥远,不知是什么缘 故,也许是怀念那段征战岁月吧. J阴与舍肥沾名童亚 汝阴县,秦时设置该县,故址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市,1977 年在阜阳市郊区双古堆发现汝阴侯墓,该墓中有”汝阴侯”字样 的铭文.但这个汝阴与合肥相隔遥远,有啥关系呢?合肥自秦汉 置县以来,直至南北朝时期一直名”合肥”.西晋灭亡以后,晋 室南迁,战乱不休,时以淮河为界,时以长江为界.安徽淮北之 地基本上为北方先后建立的北魏北齐等政权所据,淮河以南则南 北政权交替占据.北方汉族大量南迁.此时南方汉族政权为安置 这些移民,在原来的行政区划中大量侨置州,郡,县,行政建制 变化频繁.南朝刘宋政权期间,在今合肥地区设南汝阴郡,因在 原汝阴郡之南故名.该郡下辖五县,其中郡治就设在合肥,并更 名为汝阴县.《宋书》中说南汝阴太守汝阴令”所治即二汉,晋 合肥县”.可见,此 时合肥开始叫汝阴. 此后,合肥地区虽 然时属南方政权, 时属北方政权,但 名字仍为汝阴.清 嘉庆《合肥县志》 记载,直至隋一统 天下,开皇元年 (581年)在合肥地 区设庐州,并将州 治所在地去汝阴之 名,恢复旧称,也志文图片之二 157 ?江淮文史 158 就是”合肥”.至此,合肥又恢复原有的名称,一直到现在,同 时别称庐州也在此时出现.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在今安徽境 内有两个汝阴,一个在淮北的阜阳,一个在江淮之间的合肥.那 么,为什么说丁护所任的就是今天合肥的汝阴县令呢?墓志中说 丁护”陈太建五年授殄虏将军……寻转做飞将军汝阴县令”,太 建五年,也就是573年,据《南书》记载,陈宣帝正是在这一年 北征,时属北齐的淮南州,郡,次第降下.也就是说淮河以南的 地方又归陈了.丁护在这一年授殄虏将军,应该表明他参加了北 征,并在战争中立下功劳,所以又改授做飞将军,并任命为汝阴 县令,该汝阴应是北征攻下的淮河以南的汝阴,也就是今天的合 肥.但是时间不长,579年,淮南之地又尽为北周所有.所以 说,丁护是南朝时期合肥县令,汝阴也并非阜阳独有,合肥也有 一 段时间叫过此名.这块墓志就是合肥地名变迁的有力证明. J辫锨与舍肥碱的童(垒 合肥位于江淮之间,其所依托的南淝河(属长江水系)之发 源地离城区较近,河之源与属于淮河水系的东淝河之源不远,属 同源异流之河.古代劳动人民在此开凿出一条人工运河,以便沟 通长江淮河,所以称”江淮运河”.因而合肥成为南北漕运的中 心,经济,军事,交通地位非常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合 肥城位于今天城区中心的西北,在南淝河与其支流四里河汇合之 处.到了三国初期,据《三国志?满宠传》记载,扬州都督满宠 在青龙元年(233年),于合肥西北30里更筑新城.合肥西北30 里即在今市区西北的三十岗乡境内,此地距南淝河之源更近,满 宠在此筑城,就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控制运河通道,方便保存实 力有效打击东吴军队,因已有一城,此城便称新城.该城主要用 于屯兵,战时也供老城百姓避难.新城现仍残存夯土城墙,周围 3余里,共18个土墩,高大可见.城内多次发现大量的铁箭镞, 铁撞车头等实用兵器,城外还发现冶炼残渣.东吴政权多次攻打 新城都未攻下,可见城池坚固.西晋统一后,南北军事对峙结 束,新城使命完成,渐渐沦为一片废墟.丁护的墓就发现在该城 址东面距离不远的一个岗地上,墓志中说”葬于新城之东岗”, 与此正好吻合.这表明,虽然新城已不用了,但是它的名字却一 直流传下来.今天,称其为”三国新城遗址”,并且是安徽省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丁护任县令之时,合肥城既不在新城, 也已不在汉城位置上了.因为,5o6年即梁天监五年,梁与北魏 大战,梁将韦睿围攻合肥汉城,设计用南淝河水倒灌合肥城,之 后,该城也废弃不用,而是向东迁往南淝河南岸高地之上营建. 此后,城市一直以这里为中心进行发展.可以看出,.丁护任县令 时的合肥城,应已在今合肥明清城中. 综上所述,虽然丁护此人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但这方墓志所 提供的内容,弥补了历史的漏洞,填补了史书和地方志的空白. 最为关键的是,这块墓志的出土,不但对研究合肥的名称演变, 城址变迁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和墓志演变也 有着极高的价值,更是研究古代江淮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习 俗的重要资料. (作者系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 159
/
本文档为【【doc】 从一块出土墓志看合肥地名变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