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

2019-08-06 40页 doc 201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8035

暂无简介

举报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第一章 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君]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佐]杏仁:降利肺气 [使]甘草:调和诸药,缓和峻烈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 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汤去桂枝: 【麻黄、杏仁、甘草】 【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风寒轻证,没有明显的头身疼痛) 【辨证】鼻塞声重,语声不出,咳嗽胸闷。 ...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
第一章 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君]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止痛 [佐]杏仁:降利肺气 [使]甘草:调和诸药,缓和峻烈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脉浮紧。 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汤去桂枝: 【麻黄、杏仁、甘草】 【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风寒轻证,没有明显的头身疼痛) 【辨证】鼻塞声重,语声不出,咳嗽胸闷。 华盖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汤去桂枝,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 【辨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桂枝汤 《伤寒论》 [君]桂枝:1.散风邪2助卫阳 [臣]白芍:1.益营阴2敛汗出 [佐]生姜:助君药散邪兼和胃止呕 大枣:益气补中,健脾生津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辨证】恶风发热,汗出,舌淡红苔白,脉浮缓。 [佐使]甘草:1.助桂枝生姜以辛甘化阳以实胃,助白芍大枣以酸甘化阴以和胃2.调和诸药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君]羌活:发散风寒湿邪,止痛 [臣]防风:风中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苍术:发汗祛湿,善祛太阴寒湿 [佐1]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 [佐2]生地、黄芩:轻泄里热,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辨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脉浮。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君]麻黄:发散风寒 桂枝:宣肺平喘化饮 [臣]干姜:温肺化饮 细辛:帮助君药散寒 [佐1]白芍:合营养血,制约麻黄,以防发汗太过 [佐2]五味子:敛肺,防止肺气耗散 半夏:和胃止呕,止咳化痰 [佐使]甘草:理气和中,调和诸药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辨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 【配伍特点】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止嗽散 《医学心悟》 [君]紫菀、百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止咳化痰,新久咳嗽皆宜 [臣]桔梗、白前:一宣一降,化痰止咳 [佐]荆芥、陈皮:疏风解表,理气化痰 [佐使]甘草:合桔梗利咽止咳,又可调和诸药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肺气不宣证。 【辨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一、辛温解表 二、辛凉解表 银翘散 《温病条辨》 [君]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透表 [臣1]荆芥穗、淡豆豉:助君药散邪 [臣2]薄荷、牛蒡子:助君药散邪,解毒清利咽喉 [佐]桔梗:宣肺 芦根:利咽生津 竹叶:清心利水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利咽,调和诸药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邪郁肺卫。 【辨证】初起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脉浮数。 桑菊饮 《温病条辨》 [君]桑叶、菊花:清肺肃肺,清肝平肝 [臣]杏仁、桔梗:宣肺降气 [佐]连翘:清热透邪 薄荷:清热解毒,清利头目,透表 芦根:清热生津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与桔梗清利咽喉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犯肺轻证。 【辨证】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配伍特点】用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用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君]麻黄:疏表散邪,宣肺平喘 石膏:清肺生津,解肌透邪 [臣]杏仁:降利肺气,平喘咳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寒温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辨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君]葛根:清阳明里热,生津 柴胡:散半表之邪 [臣]白芷:眼眶、眉棱骨(阳明),散表止痛 羌活:辛散解表(太阳) 黄芩:清里热(少阳) 石膏:清里热(阳明) [佐]桔梗:宣肺利咽 白芍、大枣:敛阴养血 生姜:协助散邪 [使]甘草:调和诸药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辨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 升麻葛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升麻 [臣]葛根 [佐]芍药 [使]炙甘草 【功用】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辨证】疹出不畅,舌红,脉数。               三、扶正解表 败毒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羌活、独活:祛除一身风寒湿邪,止痛 [臣]川芎:增强止痛,活血 柴胡:使半表之邪外散 [佐1]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畅通气机 [佐2]前胡:降气化痰,止咳嗽 茯苓:健脾渗湿,治生痰之源 [佐3]人参:助正气鼓邪外出,同时防御外邪,防止重感 [佐使]甘草:助人参益气,调和药性 生姜、薄荷:疏散表邪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 【辨证】恶寒发热,肢体酸楚疼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 ◆逆流挽舟法 参苏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紫苏叶:发散风寒、理气 [臣]葛根:解肌发表 人参:助正祛邪,益气补虚 [佐1]半夏、陈皮:与茯苓、甘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茯苓、前胡:健脾渗湿、除湿化痰 [佐2]桔梗、枳壳:畅通气机 木香:增加行气力量 [佐使]甘草:助人参益气,调和诸药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调和营卫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辨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苔白,脉弱。 【配伍特点】 散补并行,使散不伤正,补不恋邪 津气并调,使气行痰消,津行气畅。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君]麻黄:发散风寒 [臣]附子:温肾助阳 [佐]细辛:既助麻黄发散,又助附子温肾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阳虚外感风寒,表里俱寒。暴哑。 【辨证】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 加减葳蕤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君]生葳蕤、苏薄荷 [臣]葱白、淡豆豉 [佐]桔梗、白薇、红枣 [使]炙甘草 【功用】滋阴解表。【主治】阴虚外感风热证。 【辨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第二章 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一、寒下(适用病证:里热积滞实证)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君]大黄:泻实 [臣]芒硝:软坚 [佐]厚朴:除满 枳实:消痞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实互结于胃肠。 【辨证】痞满燥实。便秘或下利不畅,腹痛拒按,舌苔焦黑而干,脉沉实。 小承气汤 《伤寒论》 大黄、厚朴、 枳实 【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辨证】痞满实而不燥。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大黄、甘草、 芒硝 【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辨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痛,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君]大黄:泻下通腑、化瘀 丹皮:活血化瘀、凉血 [臣]芒硝:泻下通腑 桃仁:活血化瘀、通腑 [佐](冬)瓜子:祛湿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辨证】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温下(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君]附子、大黄:温里祛寒,泻下通腑 [臣]细辛:助附子祛寒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 【辨证】腹痛便秘,手足逆冷。苔白腻,脉弦紧。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君]大黄、附子 [臣]干姜:与附子温里驱寒 芒硝:增强大黄攻下 [佐]当归、人参 [使]甘草:助参补气,与姜附温补,调和药性,调和寒热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辨证】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弦。         三、润下(适用病证: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 麻子仁丸 《伤寒论》 [君]麻子仁:润肠通便 [臣]杏仁:润肠,降肺气,通腑气 白芍:润肠,益阴养血,缓急止痛 [佐]枳实、大黄、厚朴:泻下通腑(小承气汤) [佐使]蜂蜜:润肠清热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辨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济川煎 《景岳全书》 [君]肉苁蓉:温肾阳,补肾精 [臣]当归:养血,润肠 牛膝:补肝肾,壮腰膝,引药下行 [佐]泽泻:升脾胃清阳,泄肾浊 枳壳:降气 升麻:与泽泻配治便秘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辨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配伍特点】标本兼顾。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四、逐水(适用病证:水饮雍盛于里之实证) 十枣汤 《伤寒论》 [君]甘遂:善于泄经隧的积水 [臣]芫花:驱胸膈的伏饮痰癖 大戟:治脏腑的积水 [佐]大枣:缓解毒性,不伤脾胃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腹水。 【辨证】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五、攻补兼施(适用病证:里实正虚的大便秘结证) 黄龙汤 《伤寒六书》 [君]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臣]当归、人参 [佐]桔梗 [佐使]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 【辨证】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第三章 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君]柴胡:散半表之邪,疏理气机 [臣]黄芩:清半里之热,清泄胆火 [佐1]半夏、生姜:和胃降逆,疏通水道 [佐2]人参、大枣:与甘草益气扶正 [使]甘草 【功用】和解少阳,调和胆胃。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证。 【辨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 ◆柴胡重用,柴胡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君]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臣]大黄、枳实:内泻热结 [佐]芍药:益阴缓急止痛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 [使]大枣:(+姜)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辨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黄,脉弦数有力。 ◆清、疏、通、利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君]青蒿、黄芩:和解少阳,侧重于清里 [臣]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清化痰热 (与甘草,温胆汤、二陈汤) [佐]滑石、青黛:与甘草合为碧玉散,清利湿热 [使]甘草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辨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滑数。           二、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君]柴胡:透邪外达,疏肝解郁 [臣]白芍:敛阴养血柔肝,和柴胡为调肝常用的组合,又可制柴胡耗伤阴血之弊 [佐]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和柴胡一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和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 【辨证】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 逍遥散 《和剂局方》 [君]柴胡:疏肝理气 [臣]白芍:与柴胡调肝,益阴养血 当归:养血、活血,与柴胡疏通气血 [佐]白术、茯苓、煨生姜:健脾,调整水液 薄荷:疏肝,清热 [使]甘草:和白朮茯苓相配,增强健脾、补脾作用,又能调和诸药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辨证】胁痛、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 [君]白术:健脾祛湿 [臣]白芍:和白朮相配调整肝脾功能 [佐]陈皮:理气化湿 [佐使]防风:散肝疏脾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辨证】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         三、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君]半夏:辛温散结,和胃降逆 [臣]干姜、黄芩、 黄连:降泄邪热 [佐]人参、大枣:益脾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与姜枣辛甘化阳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辨证】心下痞,升降失常,苔腻而微黄。 ◆“辛开苦降”法       第四章 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 一、清气分热(适用病证:热在气分证) 白虎汤 《伤寒论》 [君]石膏:清热透热,间接生津除烦 [臣]知母:清热滋阴 [佐使]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保护脾胃,甘草调和诸药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辨证】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君]竹叶、生石膏:清热透热,清心除烦 [臣]麦冬、人参:益气养阴生津 [佐]半夏:麦冬制约半夏的燥性,半夏制约麦冬的滋腻 粳米:与甘草养胃气 [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气分热盛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辨证】身热多汗,气短神疲,烦渴喜饮,气逆欲呕,舌红少津,脉虚数。         二、清营凉血(适用病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营汤 《温病条辨》 [君]犀牛角:清营分热,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臣]生地、麦冬:常配的清热养阴药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佐]银花:透邪达外 连翘:透邪达外 竹叶:透邪达外,清心除烦 黄连:增强解读作用 丹参:补益阴血,凉血使全方凉而不瘀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人营分证。 【辨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犀角地黄汤 《小品方》 [君]犀角:清热凉血,活血 [臣]生地:清热养阴 [佐使]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散血化瘀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蓄血发狂证。 【辨证】各种出血,斑疹紫黑,烦躁谵语,舌绛起刺,脉数。         三、清热解毒(适用病证:各类热毒证候)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君]黄连:清热燥湿,清热解毒(中焦) [臣]黄芩:清热解毒燥湿(上焦) 黄柏:清热解毒燥湿(下焦) [佐]栀子:清热利水(三焦)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实热火毒证。 【辨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连翘: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 [臣]黄芩、栀子: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 大黄、芒硝:釜底抽薪,清热泻下 [佐]薄荷:清散 竹叶:清散,清心 [使]甘草:保护胃气,调和诸药 白蜜:1.缓和药性,保护脾胃2.润肠通便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辨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配伍特点】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两者结合。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君]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臣]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向外疏散风邪,解毒 [佐]板蓝根、马勃、玄参、桔梗:清利咽喉,增强解毒 陈皮:理气化湿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散火,引药上行 甘草:保护脾胃,调和药性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辨证】头面红肿焮痛(形容它很烫),恶寒发热(初期),舌红,苔白兼黄(里热),脉浮数。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君]银花:清热解毒 [臣]白芷、防风:增加银花透邪透散的作用,防风除湿 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佐]贝母、天花粉:贝母化痰,天花粉散瘀 穿山甲、皂刺:溃坚排脓 陈皮:舒展气机,化湿 [佐使]生甘草:清热解毒,保护脾胃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辨证】红肿掀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四、清脏腑热(适用病证:邪热郁在某一个特定的脏腑所产生的热证)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君]生地:清新凉血,养阴 [臣]木通、竹叶:清心,利水 [佐使]生甘草梢:清热,止痛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辨证】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君]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臣]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栀子利水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下焦湿热,清热利水 [佐]生地:清热凉血,养阴 当归:活血 柴胡:梳理气机 [佐使]生甘草:保护胃气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辨证】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配伍特点】泻中有补,清利并用。 左金丸 《丹溪心法》 [君]黄连:清心火,清胃热 [臣(佐使)]吴茱萸:疏肝,降逆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 【辨证】胁痛泛酸,舌红苔黄,脉弦数。 苇茎汤 《外台秘要》 [君]苇茎:清肺热,排脓 [臣]苡仁、(冬)瓜子:利水排脓 [佐]桃仁:化瘀排脓止痛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 【辨证】胸痛咳嗽,吐腥臭黄痰,或者脓血,苔黄腻,脉数。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君]桑白皮:滋润,既能降肺气,止咳平喘,又能清肺热而不燥 [臣]地骨皮:养阴,既针对肺热,又能补充肺热伤津的正虚 [佐使]炙甘草、粳米:培土生津来养肺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中伏火,肺热喘咳证。 【辨证】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清胃散 《脾胃论》 [君]黄连:清胃泻火,燥湿 升麻:清热解毒,疏散郁热,引经 [臣]生地:凉血,养阴 丹皮:凉血,清血分的郁热,养血,活血散瘀 [佐]当归:活血止痛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辨证】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玉女煎 《景岳全书》 [君]石膏:清热泻火,清阳明之热 [臣]熟地:滋肾水 [佐]知母:增强石膏的清阳明经热的作用,滋阴 麦冬:增加熟地的养阴作用 [佐使]牛膝:引热下行,补肝肾,壮腰膝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辨证】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面干。 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 [君]葛根:解肌透邪,升脾胃清阳 [臣]黄芩:清热燥湿 黄连:清热燥湿,厚肠胃 [使]甘草:养胃气,调和药性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 【辨证】身热下利,苔黄脉数。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君]黄芩、黄连:清热燥湿 [臣]芍药、当归:活血止痛 木香:行气止痛 槟榔:下气导滞止痛,疏通水湿 [佐]大黄:泻下积滞 肉桂:使寒凉方凉而不郁,防止药病格拒,温化津液 [使]炙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 【辨证】便脓血,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赤白相兼,苔腻微黄,脉弦数。 ◆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 寒热共投,重在“热者寒之”。 白头翁汤 《伤寒论》 [君]白头翁:凉血 [臣]黄柏、黄连:清热解毒 [佐]秦皮:收涩津气,清热解毒凉血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辨证】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                 五、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君]鳖甲:滋阴清热(清邪伏阴分之热) 青蒿:清热透散 [臣]生地、知母:滋阴清热 [佐]丹皮:辛散透热(血中之热,虚热)活血散瘀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辨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第五章 祛暑剂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香薷:外散风寒,芳香化湿 [臣]厚朴:行气,辛散芳香化湿 [佐]白扁豆:芳香化湿 [使]酒少量:帮助药力的分布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辨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胸闷,苔白腻,脉浮。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君]西瓜翠衣:清解暑热 西洋参:益气养阴 [臣]麦冬、石斛:养阴清热 荷梗:清解暑热,行气 [佐]黄连:清解暑热 知母:清解暑热,滋阴 竹叶:清心利水 粳米:益气养胃,补充津液 [佐使]甘草:益气养胃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辨证】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         第六章 温里剂(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一、温中驱寒(适用病证:中焦虚寒证) 理中丸 《伤寒论》 [君]干姜:温中阳 [臣]人参:温补脾胃 [佐]白术:健脾 [使]甘草:助人参补气,调和药性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中焦虚寒证。阳虚失血。 【辨证】四肢不温,腹中绵绵作痛,呕吐,便溏(吐利),舌淡苔白,脉沉细。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君]饴糖:祛寒养血 [臣]桂枝:温里驱寒 白芍:益阴养血,缓急止痛 [佐]大枣、生姜:协助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佐使]甘草:补气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辨证】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 【配伍特点】阴阳并调,温中为主。肝脾同治,补脾为主。 吴茱萸汤 《伤寒论》 [君]吴茱萸:温胃暖肝,行气止痛,降逆止呕 [臣]人参:益气健脾 [佐]生姜:温胃祛寒,降逆止呕,宣散水气 大枣:益气健脾 【功用】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主治】胃寒呕吐,厥阴头痛。 【辨证】颠顶头痛,半夜转剧,天明渐减,痛时欲吐,四肢欠温,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迟。       二、回阳救逆 四逆汤 《伤寒论》 [君]附子:温壮元阳,回阳救逆 [臣]干姜:温中祛寒,助阳通脉 [佐]甘草:益气补中,缓和姜附的辛烈,调和药性,使作用持久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辨证】四肢厥逆,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微细。       三、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君]当归:养血活血 桂枝:温经散寒,温助阳气 [臣]细辛:温经散寒,温助阳气 白芍:滋阴养血,缓急止痛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辨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欲绝。 [佐]通草:通利血脉,制桂、辛之温燥 [使]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养血,调和诸药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君]熟地、鹿角胶:温阳补血 [臣]肉桂:温通血脉 炮姜:温助阳气 [佐]白芥子:化痰除湿 麻黄:宣通毛窍 [使]生甘草:调和药性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 【辨证】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       第七章 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一、补气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人参:补脾肺气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 [佐]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使]甘草:助人参益气,调和药性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辨证】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人参、白术、茯苓:补脾 [臣]山药:补脾润肺固肾 莲肉:补脾 白扁豆、苡仁:强补脾除湿作用,化湿利湿 [佐]砂仁、陈皮:化湿和胃 [佐使]桔梗:开宣肺气助化湿,补脾养肺 甘草:帮助益气,调和药性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辨证】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培土生金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君]黄芪:补脾肺气,固摄 [臣]人参、白术:补气 [佐]当归:养血活血 陈皮:理气化湿 升麻、柴胡:升发清阳 [佐使]甘草:益气,调中和胃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中气下陷证。 【辨证】食少体倦,少气懒言,面色萎白,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生脉散 《医学启源》 [君]人参:益气 [臣]麦冬:与人参配气阴双补 [佐]五味子:敛阴止汗,敛肺止咳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两虚证。 【辨证】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君]黄芪:益气固表以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 [佐]防风:祛风、御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辨证】自汗恶风,面色晃白,舌淡脉虚。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君]白术:燥湿运脾 山药:补脾,固肾 [臣]人参、苍术、白芍:四君子汤基础 车前子:泌别清浊 [佐]陈皮:理气化湿 柴胡:疏肝,升清阳 黑芥穗:疏肝收涩 [使]甘草:益气,调和药味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肝郁脾虚,湿浊下注证。 【辨证】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               二、补血 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君]熟地:补血填精 [臣]白芍:滋阴养血 当归:补血,活血 [佐]川芎:活血,行气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辨证】面色无华,心悸头晕,唇甲色淡,舌淡脉细。【配伍特点】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君]黄芪: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固摄浮阳 [臣]当归:养血合营 【功用】补气生血,固表留阳。【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辨证】肌热,口渴喜温饮,面赤,脉大而虚,重按无力。 归脾汤 《正体类要》 [君]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四君子汤+黄芪, 人参黄芪同用,补脾肺之气,补气生血 [臣]当归、龙眼肉:补血为主,龙眼肉也养心 酸枣仁、远志:酸收,常用安神定志,酸枣仁也能养(肝)血 [佐]木香:疏通气机 [使]生姜、大枣:调和气血,调和脾胃 甘草:调和药性,帮助益气补脾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辨证】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 【配伍】心脾同治,重点补脾.气血并补,补气为主.佐以木香,补而不滞           三、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复脉汤) 《伤寒论》 [君]生地黄:养阴 [臣]炙甘草:调和阴阳 人参、大枣:阳 阿胶、麦冬:阴 [佐]桂枝、生姜:阳 [使]清酒:布散药力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阳气阴血不足,心失失养证。虚劳肺痿。【辨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       四、补阴 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君]熟地:滋阴填精补髓 [臣]山萸肉:滋肾补肝 温精敛汗 三补(补肾肝脾三阴之不足-治本) 山药:滋肾补脾 收涩肾精 [佐]泽泻:利湿泻浊防熟地之滋腻 丹皮:泻相火 三泻(泻虚火湿浊之有余-治标) 茯苓:健脾渗湿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辨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肝、脾三阴并补 左归丸 《景岳全书》 [君]熟地 [臣]山茱萸、山药、枸杞、鹿角胶、龟板胶 [佐]菟丝子、川牛膝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 【辨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君]熟地:填精补髓 龟板:滋肾填精 [臣]黄柏:降虚火,退虚热 知母:滋阴清热 [佐]猪脊髓:赋形剂,以髓补髓 [佐使]蜂蜜:赋形剂,调和药性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辨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 [君]生地:滋肝肾之阴,清虚热 [臣]当归:补血活血 枸杞:养肝血,滋肾阴 沙参:养肺胃之阴(侧重肺) 麦冬:养肺胃之阴(侧重胃) [佐]川楝子:行气疏肝,使全方滋而不腻,止痛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辨证】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弦。 ◆针对肝阴不足证,采取滋水涵木,佐金制木,培土益木三法。             五、补阳 肾气丸 《金匮要略》 [君]附子:温阳祛内寒 桂枝:温通,温化水液 [臣]地黄、山茱萸、山药:肾肝脾三阴并补,阴阳双补 [佐]泽泻、茯苓:利水渗湿 丹皮:制约温燥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辨证】腰痛脚弱,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淡而胖,脉来尺脉沉弱。 ◆阴中求阳,少火生气       六、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 《圣济总录》 [君]熟地、山茱萸:填精补髓,滋补肾阳 肉苁蓉、巴戟天:补肾精,侧重在温肾阳,温壮肾阳 [臣]附子、肉桂:温阳 石斛、麦冬:养阴 五味子:酸收,温摄浮阳 [佐]菖蒲:祛痰开窍(化湿) 远志:祛痰开窍(祛痰) 茯苓:祛痰开窍(健脾,祛湿消痰) [佐使]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药引子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辨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配伍】标本兼顾,上下并治。治本治下为主。       第八章 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 一、固表止汗 牡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牡蛎:1.滋阴潜阳 (针对心阳失潜,心阴不足)2.收涩止汗 [臣]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针对气虚自汗) [佐]麻黄根:止汗 小麦:养心气,养心阴(气阴兼顾的) ,敛汗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 【辨证】汗出(自汗盗汗皆可)、心悸、短气、舌淡、脉细。       二、敛肺止咳 九仙散 《卫生宣鉴》 [君]罂粟壳 [臣]五味子、乌梅、人参、阿胶 [佐]款冬花、桑白皮、桔梗、贝母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主治】久咳肺虚证。 【辨证】久咳不已,甚则喘而自汗,脉虚数。       三、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罂粟壳:固涩,涩肠止泻 [臣]肉豆蔲:温脾胃,涩肠 诃子:涩肠,敛气,涩血、涩精 [佐1]肉桂、人参、白术:温阳益气健脾,恢复脾胃功能 [佐2]当归、白芍:补血 [佐3]木香:梳理气机,止痛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增加补气作用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脾胃虚寒,泻痢日久,肠滑失禁病证。 【辨证】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 四神丸 《内科摘要》 [君]补骨脂:温肾 [臣]肉豆蔻:温脾涩肠 [佐]吴茱萸:温肝肾,又能疏肝(使肝木不克伐脾土) 五味子:收敛涩肠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滑证。 【辨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       四、涩精止遗 桑螵蛸散 《本草衍义》 [君]桑螵蛸:补肾止遗 [臣]龙骨:涩精止遗,收摄肾精心气 龟甲:涩精止遗,滋阴补肾,收涩潜阳 [佐]人参:补五脏安神定志 茯苓:安神 当归:配人参益气养血补虚 [使]菖蒲、远志:交通心肾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心肾不交证。 【辨证】尿频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       五、固崩止带 固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君]山萸肉:补养肝肾经血 [臣1]龙骨、牡蛎:收涩 [臣2]黄芪、白术:补脾健脾,加强固摄作用 [佐]白芍:益阴养血,也酸收 棕榈炭、五倍子:收涩药 海螵蛸、茜草:止血不留瘀 【功用】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辨证】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固经丸 《丹溪心法》 [君]龟板、白芍(炒):固本,益阴养血 [臣]黄芩(炒)、黄柏(炒):澄源,清热泻火 [佐]椿根皮:塞流,收涩 [佐使]香附:疏通气机,使全方凉而不郁 【功用】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之崩漏。 【辨证】(血热证)血色深红,甚或紫黑黏稠,舌红,脉弦数。 ◆固本、澄源、塞流三法并举         第九章 安神剂(重镇安神、补养安神) 一、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内外伤辨惑论》 [君]朱砂:清心、镇心 黄连:清心 [臣]当归:养血 生地:养阴 [佐使]炙甘草:保护胃气,缓和毒性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辨证】失眠、心悸、心烦,舌红,脉细数。       二、滋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 《校注妇人良方》 [君]生地:增液汤(养阴清热) [臣]天冬:滋补肾阴 麦冬、玄参:增液汤(养阴清热) [佐1]酸枣仁、柏子仁、当归、丹参:养血安神 [佐2]人参:补五脏,安神定志 茯苓:养心安神 远志、五味子:收敛心神 朱砂:镇心安神 [使]桔梗:载药上行 【功用】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辨证】心肾阴虚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滋阴补血治其本,养心安神治其标,标本兼顾,治本为主。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君]酸枣仁(炒):养肝血,酸收,收敛安神 [臣]茯苓:宁心安神 知母:清心除烦 [佐]川芎:活血调血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保护脾胃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辨证】虚烦失眠,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细弦。         第十章  开窍剂(凉开、温开) 一、凉开(适用病证:邪热内闭心包证) 安宫牛黄丸 《温病条辨》 [君]牛黄、犀角、麝香 [臣1]黄连、黄芩、栀子 [臣2]郁金、冰片 [佐]雄黄、朱砂、珍珠、金箔 [使]蜜 【功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主治】邪热内陷心包证。 【辨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或绛,苔黄燥,脉数有力。 紫雪 《外台秘要》 [君]犀角、羚羊角、麝香 [臣1]生石膏、寒水石、滑石 [臣2]玄参、升麻 [佐1]沉香、丁香、木香 [佐2]朱砂、磁石 [佐3]朴硝、硝石 [使]炙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熄风止痉。 【主治】温热病,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证。 【辨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厥,舌红绛,脉数有力。 至宝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麝香、牛黄、犀角 [臣]安息香、冰片、雄黄 [佐]玳瑁、琥珀、朱砂 【功用】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痰热内闭心包证。 【辨证】神昏谵噢,身热烦躁,痰盛气短,舌绛苔黄,脉滑数。         二、温开(适用病证:中风、中寒、气郁、痰厥等属于寒邪痰浊内闭之证) 苏合香丸 《外台秘要》 [君]苏合香、麝香、安息香、冰片 [臣]木香、香附子、丁香、沉香、白檀香、乳香 [佐]朱砂、诃子、荜茇、水牛角、白术 【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主治】寒闭证。 【辨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苔白脉迟。       第十一章 理气剂(行气、降气) 一、行气 越鞠丸 《丹溪心法》 [君]香附:行气解郁,针对气郁 [臣佐]川芎:活血止痛,针对血郁 栀子:清热泻火,针对火郁 苍术:健脾燥湿,针对痰湿郁 神曲:消食,针对食郁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辨证】胸膈痞闷(气郁),脘腹刺痛或胀痛(血郁),饮食不消等。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君]瓜蒌:宽胸行气,又能化痰 薤白:偏温,通胃阳,也宽胸(温通胸阳) [臣]枳实:降气,导滞(有助于消痰) 厚朴:降气,行气宽胸,苦降(辛苦温) [佐]桂枝:温通胸阳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辨证】胸中痞满,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君]半夏:降逆袪痰 厚朴:宽胸行气,降逆 [佐]茯苓:健脾除湿,消除生痰之源 生姜:制约半夏的烈性毒性,助袪痰,和胃降逆 苏叶:理气宽胸,疏通气血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辨证】咽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天台乌药散 《圣济总录》 [君]乌药:温散寒邪 [臣]小茴香、良姜:增强乌药的散寒止痛作用 木香:行脾气 青皮:行肝气 [佐]巴豆:袪寒,制约川楝子的苦燥 槟榔:下气、破气 川楝子:性苦寒,防止温燥太过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气滞寒凝证(寒疝腹痛)。 【辨证】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脉沉弦。 暖肝煎 《景岳全书》 [君]肉桂:温里散寒(温阳祛寒) 小茴香:温里散寒(侧重于散寒止痛) [臣1]当归:温补,养血活血 枸杞子:补肝肾饮血 [臣2]乌药:行气散寒止痛(治寒疝常用) 沉香:行气止痛,温下焦之寒 [佐]茯苓:舒展津液 生姜:舒展津液,散寒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主治】肝肾不足,寒滞肝脉证。 【辨证】少腹疼痛,(寒疝腹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二、降气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君]苏子:降气平喘,温化寒痰止咳 [臣]半夏、厚朴:行气化痰兼顾(宽胸) 前胡:降气又化痰,助苏子降气化痰 [佐]肉桂:温阳化气,温肾纳气,畅通血行 当归:配合肉桂,治气调血,防止气病及血,润燥 生姜、苏叶:药引子,散表 大枣:(姜枣)调气血,和营卫 甘草:补气安中,调和药性 一方有陈皮:理气化湿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辨证】喘咳痰多而稀白(偏寒饮),胸膈满闷,呼多吸少,苔白滑,脉滑。 【配伍】上下并治,标本兼顾,治上治标为主。 定喘汤 《摄生众妙方》 [君]麻黄:辛温,散风寒 白果:性平,收敛肺气,润肺 [臣]半夏、冬花、苏子、杏仁:温化痰饮 [佐]黄芩:清肺热 桑白皮:清肺热,降肺气,化痰 [使]甘草:养胃气,调和诸药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辨证】哮喘咳唾,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 【配伍】散收合方,宣降协同。表里同治,寒热并用。(治里为主)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 [君]旋覆花:降气化痰 [臣1]代赭石:和胃降逆 [臣2]半夏、生姜:化痰降逆兼顾 [佐]人参:补脾益气 大枣:配生姜,调和脾胃 [佐使]甘草:增强人参补气,调和诸药,防止代赭石伤胃气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辨证】呕吐或嗳气频作(胃气上逆突出),或呃逆,兼心下痞硬,苔白腻,脉缓或滑。 橘皮竹茹汤 《金匮要略》 [君]橘皮:理气和胃 竹茹:清泄胃热,和胃,还能清胆热 [臣]人参:补气 生姜:增强和胃,降逆止呕 [佐使]大枣:调和脾胃 甘草:增强人参补气,调和诸药 【功用】益气清热,降逆止呃。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辨证】呃逆,呕吐,舌红嫩,脉虚数。       第十二章 理血剂(活血祛瘀、止血) 一、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伤寒沦》 [君]桃仁:活血化瘀 大黄:荡涤下焦实热,活血化瘀 [臣]芒硝:配大黄,增强通腑泻热 桂枝:配桃仁,增强活血,使全方凉而不郁 [佐使]甘草:保护胃气(缓和硝、黄的泻下力量),调和诸药寒热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辨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君]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臣]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牛膝:活血,引瘀血下行 [佐1]当归:活血养血,养阴补血 生地:活血清热 [佐2]桔梗:开宣肺气(升气) 枳壳:降胸、脘、腹之气 柴胡:疏理肝气,和枳实相配,调整气机、肝脾兼顾 [使]甘草:养胃气,安定中气,配合芍药止胸痛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府血瘀,气机郁滞证。 【辨证】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配伍】气血并治,活血为主。祛瘀养血,邪正兼顾。升降兼顾(行气方面)。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君]黄芪:补气,固摄经络之气 [臣]川芎、赤芍、红花、桃仁:活血祛瘀 归尾:通络 [佐]地龙:通经络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辨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质暗淡(血行不畅),苔白,脉缓无力。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君]大黄:酒制,入血分活血化瘀,通腑泻下,逐瘀血下行(降) 柴胡:疏通肝经经络,行气(升),引入肝经 [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络 穿山甲:通络 [佐]当归:止痛养血 瓜蒌根:生津润燥,散瘀(散瘀生新),清血瘀所化之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脾胃 【功用】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辨证】胁肋瘀肿疼痛。(瘀血阻滞,外伤引起肿胀疼痛) 温经汤 《金匮要略》 [君]吴茱萸:温散肝肾之寒 桂枝:温通经脉,温阳气行血 [臣]当归:活血止痛,养血,化瘀 川芎:活血止痛,化瘀(血中之气药) 丹皮:化瘀,清虚热 [佐1]阿胶:(补益阴血)滋养阴血,止血 白芍:(补益阴血)益阴养血,止痛 麦冬:(补益阴血)清热润燥 [佐2]人参:益气 [佐3]半夏、生姜:1.使得滋而不腻2.通阳明,和冲任3.转输津液 [使]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脾胃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辨证】月经不调,经血夹有瘀块,小腹冷痛,时发烦热,舌暗红,脉细涩。 【配伍】温经祛瘀并用。温中寓通,温中寓补,温中寓清。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君]全当归:既能生血,又能化瘀 [臣]川芎、桃仁:活血化瘀止痛 [佐]炮姜:温经止痛,止血 黄酒:帮助药力布散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养胃气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辨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配伍】养血活血兼顾的。寓生新于化瘀之内。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灵脂: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力量明显 蒲黄:活血化瘀止血 米醋:帮助活血,帮助散结 黄酒:帮助药力布散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证。【辨证】心腹刺痛,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君]桂枝:温通血脉,温阳化气 [臣]桃仁:活血以消癥 [佐1]丹皮:散瘀,制约桂枝的辛温 芍药:益阴养血,缓急止痛,防止过于温通 [佐2]茯苓:温阳化气,利水消痰 [使]白蜜:调合,缓和药性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血阻滞胞宫证。 【辨证】少腹有癥块,出血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 【配伍】寒温并用,通因通用。               二、止血 十灰散 《十药神书》 [君]大蓟、小蓟:凉血止血 [臣1]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止血凉血 [臣2]棕榈皮:收涩止血 [佐]丹皮:凉血散瘀,防止凉而气郁 大黄:清热泻下,引火下行 栀子:清热利水 藕汁、萝卜汁:清热,通气,助热向下 京墨:吸附,止血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辨证】血色鲜红,来势急骤,舌红苔黄,脉数。 【配伍】集凉血、清降、化瘀于一方。以凉血止血为主。 咳血方 《丹溪心法》 [君]青黛:清肝火,擅长清肝胆之火,止血 栀子:清三焦火,利水,止血 [臣]瓜蒌仁:宽胸,清热化痰 海粉:清化痰热,又能软坚 [佐]诃子:止血,收敛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辨证】咳血(主证),伴有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中。 小蓟饮子 《玉机微义》 [君]小蓟:直接凉血止血 [臣]生地、藕节:增强小蓟的止血作用 蒲黄:增强小蓟的止血,凉血不留瘀 [佐1]滑石、木通、竹叶:利水通淋 [佐2]栀子:清热泻火 当归:养血止痛 [使]甘草:调和诸药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血淋热结下焦证。 【辨证】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配伍】止血之中寓以化瘀,使血止不留瘀,清利之中寓以养阴(生地当归的养血),使利水而不伤正。 槐花散 《普济本事方》 [君]槐花:凉血止血,擅长治便血,燥湿 [臣]侧柏叶:凉血止血 [佐]荆芥穗:疏通,散风,升散 枳壳:宽肠下气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辨证】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黄土汤 《金匮要略》 [君]灶心土:温涩止血 [臣]白术、附子:温阳健脾 [佐1]生地:养阴养血,制约温燥 阿胶:养血补血,制约温燥,止血 [佐2]黄芩:清肝止血 [使]甘草:益气补中,和附子配,针对虚寒,温补结合。调合诸药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辨证】血色暗淡(虚寒出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配伍】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           第十三章 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
本文档为【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