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2017-12-28 50页 doc 520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第一节 综合资金成本 本节要点: 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二、资金的边际成本 本节题型可以出客观题或主观题 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P199 狭义资本结构来考虑权重。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企业全部长期资金的总成本,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 定的。 1、计算公式P199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个别资金成本×个别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即权重) 2、权重的选择P200 教材P200例8,2 教材P200例8,3 例题:在下列各项中,不能用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第一节 综合资金成本 本节要点: 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二、资金的边际成本 本节题型可以出客观题或主观题 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P199 狭义资本结构来考虑权重。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企业全部长期资金的总成本,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 定的。 1、计算公式P199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个别资金成本×个别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即权重) 2、权重的选择P200 教材P200例8,2 教材P200例8,3 例题:在下列各项中,不能用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是( )。 (2007年) A.市场价值权数 B.目标价值权数 C.账面价值权数 D.边际价值权数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211页。计算加权资金成本时权数是指个别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通常是按账面价值确定~也可以按市场价值或目标价值确定~分别称为市场价值权数、目标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是指债券股票以市场价格确定权数~目标价值权数是指债券股票以未来预计的目标市场价值确定权数。 二、边际资金成本 1、含义:P202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理解:筹措新资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要点:资金的边际成本需要采用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其权数应为市场价值权数,不应使用账面价值权数。 2、资金边际成本的计算: (1)假设前提:企业始终按照目标资金结构追加资金。 例题参照教材P202.【例8-4】 (2)计算步骤: , 确定目标资金结构 长期债务20%; 普通股80% , 确定不同筹资方式在不同筹资范围的个别资金成本。(找出个别资金分界点) 债务:个别资金 6% 7% 8% 0 10000 40000 ? 6% 7% 8% 总资金 50000 200000 ? 普通股:个别资金 14% 15% 16% 0 22500 75000 ? 14% 15% 16% 总资金 28125 93750 ? , 计算筹资总额分界点 个别资金分界点 目标资本结构 , 计算边际资金成本 将筹资总额分界点由小到大排序,划分不同的筹资范围,计算各范围的边际资金成本。 (万元) 筹资总额范围 0 28125 50000 93750 200000 ? 长期债务(20%) 6% 6% 7% 7% 8% 普通股(80%) 14% 15% 15% 16% 16% 例题:A公司200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为40:60。该公司计划于2006年为一个投资项目筹集资金,可供选择的筹资方式包括:向银行申请长期借款和增发普通股b公司以现有资金结构作为目标结构。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如果A公司2006年新增长期借款在40000万元以下(含40 000万元)时,借款年利息率为6,;如果新增长期借款在40000,100000万元范围内,年利息率将提高到9,;A公司无法获得超过100000万元的长期借款。银行借款筹资费忽略不计。 (2)如果A公司2006年度增发的普通股规模不超过120000万元(含120000万元),预计每股发行价为20元;如果增发规模超过120 000万元,预计每股发行价为16元。普通股筹资费率为4,(假定不考虑有关法律对公司增发普通股的限制) (3)A公司2006年预计普通股股利为每股2元,以后每年增长5,。 (4)A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要求: (1)分别计算下列不同条件下的资金成本: ?新增长期借款不超过40000万元时的长期借款成本; ?新增长期借款超过40000万元时的长期借款成本; ?增发普通股不超过120000万元时的普通股成本; ?增发普通股超过120000万元时的普通股成本。 (2)计算所有的筹资总额分界点。 (3)计算A公司2006年最大筹资额。 ( (4)根据筹资总额分界点确定各个筹资范围,并计算每个筹资范围内的资金边际 成本。 (5)假定上述项目的投资额为180 000万元,预计内部收益率为13,,根据上述计 算结果,确定本项筹资的资金边际成本,并作出是否应当投资的决策。 答案: 新增长期借款不超过(1)? ,6%×(1,33%),4.02% 40 000万元时的资金成本 新增长期借款超过? ,9%×(1,33%),6.03% 40 000万元的资金成本 增发普通股不超过2? , ,5% ? 15.42% 120 000万元时的成本20×(1,4%) 增发普通股超过2? , ,5% ? 18.02% 120 000万元时的成本16×(1,4%) 40 000(2)第一个筹资总额分界点, ,100 000(万元) 40% 120 000第二个筹资总额分界点, ,200 000(万元) 60% 100 000(3)2006年A公司最大筹资额, ,250 000(万元) 40% 或: 602006年A公司最大筹资额,100 000,100 000× ,250 000(万元) 40 (4)编制的资金边际成本计算表如下: 边际成本计算表 筹资总额的 个别资金成序号 筹资方式 目标资金结构 资金边际成本 范围(万元) 本 长期负债 40% 4.02% 1.61% 0,100 000 普通股 60% 15.42% 9.25% 1 第一个范围的资金成本 10.86% 长期负债 40% 6.03% 2.41% 100 000,200 普通股 60% 15.42% 9.25% 2 000 第二个范围的资金成本 11.66% 长期负债 40% 6.03% 2.41% 200 000,250 普通股 60% 18.02% 10.81% 3 000 第三个范围的资金成本 13.22% 或: 第一个筹资范围为0 ~100 000万元 第二个筹资范围为100 000 ~ 200 000万元 第三个筹资范围为200 000 ~ 250 000万元 第一个筹资范围内的资金边际成本,40%×4.02%,60%×15.42% ,10.86% 第二个筹资范围内的资金边际成本,40%×6.03%,60%×15.42% ,11.66% 第三个筹资范围内的资金边际成本,40%×6.03,60%×18.02% ,13.22% (5) 投资额180 000万元处于第二个筹资范围,资金边际成本为11.66% ,应当进行投资 第二节 杠杆原理 一、基本概念(熟悉) 二、经营杠杆计量(掌握) 三、财务杠杆计量(掌握) 四、复合杠杆计量(掌握)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固定费用(如固定生产经营成本或固定的财务 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 度变动。 所谓固定费用包括两类:一是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是固定的财务费用。 两种最基本的杠杆:一种是存在固定生产经营成本而形成的经营杠杆;还有一种是 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而引起的财务杠杆。 一、几个基本概念P205,207 (一)、成本习性: 1、含义: 成本总额 依存关系 业务量 变动成本 总额 bx 单位成本 b x x 2、成本分类 固定成本 a a/x x x 混合成本:(最终可以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表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需 要的成本,这个成本是必须的。 要点: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从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入手。 ?酌量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属于企业“经营方针”成本。 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方式:在预算时精打细算,合理确定这部分成本。 注意: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都要研究“相关范围”问题,也是要讨论特定的时间, 特定业务量范围,这样才能保证单位的变动成本不变,成本总额是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 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混合成本虽然随着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 ?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 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成本 业务量 半变动成本 ?半固定成本 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但增 长到一定限度后,就变了。 成本 业务量 半固定成本 混合成本是一种过渡性的分类,最终混合成本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成本。混合成本最终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块,所以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可以分成两部分,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3、总成本的直线方程: y=a+bx (二)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之前的关系 1、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P、207公式:M=px-bx=(p-b)x=m?x 式中:M为边际贡献;p为销售单价;b为单位变动成本;x为产销量;m为单位为际贡献。 2、息税前利润:是指不扣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生产经营成本 (注:一般对于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简称为固定成本。) 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EBIT=M-a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a为固定成本。 二、经营杠杆 (一)经营杠杆的概念 经营杠杆: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理解: 息税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 EBIT,(p-b)x-a 其中固定不变a(在相关范围内)不变,单位变动成本b不变,单价p不变;如果产销量x增长一倍,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业务量x,这时利润究竟有多大取决于业务量x。 (二)、经营杠杆作用的衡量指标 由于存在固定经营成本,销量较小的变动会引起息税前利润很大的变动。 (1)、DOL的定义公式:(P208)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2)、计算公式(参照教材P208):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DOL,M/EBIT ,M/(M-a) (3)、结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杠杆作用(即销量较小的变动会引起息税前利润很大的变动)。 例题:经营杠杆能够扩大市场和生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 )(2007年) 答案:? 解析: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利润不稳定的根源。但是,经营杠杆扩大了市场和生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利润变动的影响。 ?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 ?影响因素:P209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边际贡献越大(即销量提高、单价提高、变动成本下降),经营杠杆系数越小 例题:在P210【例8-7】中验证了利用经营杠杆系数和利用离差衡量风险的结论是否一致。 计算结论:无论是用经营杠杆系数,还是利用标准离差(或率),风险衡量的结果一致(注意这里A和B公司的EBIT期望值是相同的,所以用标准差)。 三、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含义P211 财务杠杆:由于债务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反映的是每股收益变动要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 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 /普通股股数 EPS=【(EBIT-I)×(1-T)】/N 其中:I、T和N不变 EBIT的较小变动会导致EPS较大的变动。 (二)、财务杠杆作用的衡量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1)定义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2)计算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 DFL=EBIT/【EBIT-I】 (3)结论:P212 例题:某企业某年的财务杠杆系数为2.5,息税前利润(EBIT)的计划增长率为10%,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该年普通股每股收益(EPS)的增长率为( )。 (2007年) A.4% B.5% C.20% D.25% 答案:D 解析: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即2.5,每股收益增长率/10%,所以每股收益增长率=25%。 教材例题P213例8-8 (三)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参照教材P214【例8-11】: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结论和利用标准差(或标准离差率)衡量风险的结论一致。 四、复合杠杆 (一)复合杠杆的概念 复合杠杆: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复合杠杆的计算 1、定义公式: 复合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每股收益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2、计算公式: 复合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 DCL=DOL×DFL 3、结论 (1)只要企业同时存在固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的利息费用等财务支出,就会存在复合杠杆的作用。 (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 (3)影响因素 例题:在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企业复合风险的有( )(2004年) A. 增加产品销量 B. 提高产品单价 C. 提高资产负债率 D. 节约固定成本支出 答案:ABD 【解析】衡量企业复合风险的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在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A、B、D均可以导致经营杠杆系数降低,复合杠杆系数降低,从而降低企业复合风险;选项C会导致财务杠杆系数增加,复合杠杆系数变大,从而提高企业复合风险。 P219教材【例8,14】 P220教材【例8,15】 P222教材【例8,17】验证风险 第三节 资本结构 本节要点: 一、资本结构的概念(了解) 二、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了解) 三、资金结构理论 四、资本结构优化决策 一、 资本结构的概念:各种资金的构成及比例。 广义与狭义P226: 广义资本结构: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狭义资本结构: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二、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P、227(了解) (1) (2) (3) (4) (5) (6) (7) (8) (9)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 三、资本结构理论P228-229 资金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净收益理论 负债程度越高,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月大。负债程度为100% 时,企业价值将最大; 净营业收益理负债多少与企业价值无关;不存在最佳资金结构。 论 MM理论 在不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风险相同的企业,其价值不受负债 程度的影响;但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价值 越大。 代理理论 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 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 等级筹资理论 其中心思想首先是偏好内部筹资,其次如果需要外部筹资,则 偏好债务筹资。 例题:在下列各种资本结构理论中,支持“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观点的有( )。(2007年) A.代理理论 B.净收益理论 C.净营业收益理论 D.修正的MM理论 答案:BD 解析:净收益理论认为负债程度越高,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就越低,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修正的MM理论认为在考虑税的情况下,由于存在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着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 例题:甲公司设立于2005年12月31日,预计2006年年底投产。假定目前的证券市场属于成熟市场,根据等级筹资理论的原理,甲公司在确定2006年筹资顺序时,应当优先考虑的筹资方式是( )。(2006年) A.内部筹资 B.发行债券 C增发股票 D.向银行借款 答案:D 解析:等级筹资理论认为,从成熟的证券市场来看,企业的筹资优序模式首先是内部筹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但本题甲公司2005年12月31日才设立,2006年年底才投产,因而还没有内部留存收益的存在,所以2006年无法利用内部筹资,因此 ,退而求其次,只好选向银行借款. 四、资本结构优化决策 (一) 含义:P230使企业价值最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 例题:最优资本结构是使企业筹资能力最强、财务风险最小的资本结构。 ( )(2004年) 答案:× (二) 确定方法 1、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1)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含义: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息税前利润水平。 每股收益= (EBIT,,)(,,,) , 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上, 无论是采用负债融资,还是采用权益融资,每股收益都是相等的。有: =EPS (2) 计算公式: EPS权益负债 (EBIT,,)(,,,) (EBIT,,)(,,,) 原大 , , 大原 N,I,N,I2112上式可简化为:= N,N21 N,I,N,I大大小小理解公式:= N,N大小 能使得上述条件公式成立的EBIT为每股盈余无差别点EBIT。 (3)决策原则:当预计的EBIT高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EBIT时,运用负债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当预计的EBIT低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EBIT时,运用权益筹资可获得较高的每股收益。 教材:P231例8,19 P233例8-20 (4)缺点:没有考虑风险的影响。 教材:P233例8-21、已知某公司当前资金结构如下: 筹资方式 金额(万元) 长期债券(年利率8%) 1000 普通股(4500万股) 4500 留存收益 2000 合计 7500 因生产发展,公司年初准备增加资金2500万元,现有两个筹资可供选择:甲方案为增加发行1000万股普通股,每股市价2.5元;乙方案为按面值发行每年年末付息、票面利率为10%的公司债券2500万元。假定股票与债券的发行费用均可忽略不计;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要求: (1) 计算两种筹资方案下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2) 计算处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乙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 (3) 如果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为1200万元,指出该公司应采用的筹资方案。 (4) 如果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为1600万元,指出该公司应采用的筹资方案。 (5)若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上增长10%,计算采用乙方案时该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 答案: (1) 计算两种筹资方案下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 (EBIT,1000,8%),(1,33%)(EBIT,1000,8%,2500,10%),(1,33%, 4500,10004500 EBIT=1455万元 (2) 计算处于每 股利润无差别点时乙方案的财务杠杆系数。 EBIT1455DFL= ,,1.29EBIT,I1455,330 (3) 如果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为1200万元,指出该公司应采用的筹资方案。 由于预计的EBIT(1200万元)小于无差别点的EBIT(1455万元),所以应采用追加股票筹资,即采用甲方案筹资。 (4) 如果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为1600万元,指出该公司应采用的筹资方案。 由于预计的EBIT(1600万元)大于无差别点的EBIT(1455万元),所以应采用追加负债筹资,即采用乙方案筹资。 (5)若公司预计息税前利润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上增长10%,计算采用乙方案时该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 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1.29×10%=12.9% 教材:P2,,例8-,, (5)需注意的问题P2,, 用销量表示:P224例8-18 2、比较资金成本法 决策原则:选择加权平均成本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题:教材235页例8-23 [计算分析] (1).年初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个别资金成本和权数。 Kb=10%×(1-33%)=6.7% Ks=1/10+5%=15% Wb=Ws=50% (2).计算甲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Wb1=8000/20000=40% Wb2=4000/20000=20% Ws=8000/20000=40% Kb1=10%×(1-33%)=6.7% Kb2=12%×(1-33%)=8.04% Ks=1/8+5%=17.5% 甲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40%×6.7%+20%×8.04%+40%×17.5%=11.29% (3).计算乙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Wb=50% Ws=50% Kb=10%×(1-33%)=6.7% Ks=1/10+5%=15% 乙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50%×6.7%+50%×15%=10.85% (4).计算丙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无所谓新股票老股票,因为股票同股同酬,同股同利。 Wb=8000/20000=40% Ws=(8000+4000)/20000=60% Kb=10%×(1-33%)=6.7% Ks=1/10+5%=15% 丙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40%×6.7%+60%×15%=11.68% 按照我们比较资金成本法决策的原则,我们是要选择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因此,最优方案是乙方案。 缺点:因所拟定的方案数量有限,故有把最优方案有漏掉的可能。 [例]、 某公司目前拥有资金,,,,万元,其中,长期借款,,,万元,年利率,,,;普通股,,,,万元,上年支付的每股股利2元,预计股利增长率为5%,发行价格,,元,目前价格也为,,元,该公司计划筹集资金,,,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33%,有两种筹资方案: 方案1:增加长期借款,,,万元,借款利率上升到,,,,假设公司其他条件不变。 方案2:增发普通股,,,,,股,普通股市价增加到每股,,元,假设公司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该公司筹资前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用比较资金成本法确定该公司最佳的资金结构。 答案:(,)目前资金结构为:长期借款,,,,普通股,,, 借款成本,,,,(,,,,,),,.,, 普通股成本,,(,,,,)?,,,,,,,,.,,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 方案1: 原借款成本,,,,(,,,,,),,.,, 新借款成本,,,,(,,,,,),,.,,, 普通股成本,,(,,,,)?,,,,,,,,.,, 增加借款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6.7%×(800/2100)+8.04%×(100/2100)+15.5%×(1200/2100)=11.8% 方案2: 原借款成本,,,,(,,,,,),,.,, 普通股资金成本=[2×(1+5%)]/25+5%=13.4% 增加普通股筹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6.7%×(800/2100)+13.4%×(1200+100)/2100 =10.85% 该公司应选择普通股筹资。 3、公司价值分析法 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五、资本结构的调整 (一)存量调整。其方法主要有:债转股、股转债;增发新股偿还债务;调整现有负债 (二)增量调整。其主要途径是从外部取得增量资本,如发行新债、举借新贷款、进行融资租赁、发行新股票等。 (三)减量调整。其主要途径有提前归还借款,收回发行在外的可提前收回债券,股票回购减少公司股本,进行企业分立等。 例题. 下列资金结构调整的方法中,属于减量调整的是( )。 A. 债转股 B. 发行新债 C. 提前归还借款 D. 增发新股偿还债务 答案:C 解析:AD属于存量调整;B属于增量调整。 本章要点 1(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2(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量方法, 3(最优资本结构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分析法 4(资本结构理论及资本结构的调整方法, 5(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 6(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其与风险的关系。 第九章 收益分配 1( 一、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一般章,主要介绍收益分配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平均在5 分左右,题型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可能出计算题,甚至和其他内容结合出综合题。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年 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合 计 2007年 2题2分 1题2分 1题1分 — — 4题5分 2006年 2题2分 1题2分 1题1分 — — 4题5分 2005年 2题2分 1题2分 1题1分 1题5分 — 5题10分 2( 二、本章内容与其他各章的主要联系 第七章讨论的是各种筹资方式(主要是外部筹资方式),本章主要讨论内部筹资方式。 三、本章主要 1.收益分配的原则(客观题); 2.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客观题); 3.股利理论(客观题); 4.各种股利政策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客观题、计算题); 5.股利分配的程序(客观题、计算题); 6.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客观题); 7.股票股利对有关项目的影响和优点(客观题、计算题); 8.股票分割对有关项目的影响及作用(客观题、计算题); 9.股票回购的法律规定、动机、影响及方式(客观题)。 3( 第一节 收益分配概述 4( 一 收益分配的含义与基本原则 (一)含义 企业的收益分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企业的收入和收益总额进行分配的过程;狭义的收益分配则是指对企业净收益的分配。本章讨论企业净收益的分配。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分配原则 企业的收益必须依法进行。 2.资本保全原则 不允许用资本金分配。 3.兼顾各方面利益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应当统筹兼顾,维护各利益相关团体的合法权益。 4.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企业的收益分配必须坚持分配与积累并重的原则.应当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之间的关系。 5.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收益分配应当体现“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的原则。 【例1?多项选择题】企业的收益分配应当遵循的原则要求( )。 A.不允许用资本金分配 B.优先考虑投资机会 C.体现“谁投资谁受益”、收益大小与投资比例相适应 D.分配与积累并重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分配、资本保全、兼顾各方面利益、分配与积累并重和投资与收益对等,所以,B不对。 二 确定收益分配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一)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约束(支付股利不能减少资本,目的在于防止企业任意减少资本结构中的所有者权益的比重,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偿债能力约束(要考虑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3.资本积累约束(按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 4.超额累积利润约束(防止为大股东避税) 【例2?多项选择题】下列项目中,资本保全约束规定不能用来发放股利的有( )。 A.原始投资 B.股本 C.留存收益 D.本期利润 参考答案:AB 答案解析:资本保全约束要求企业发放的股利或投资分红不得来源于原始投资(或股本),而只能来源于企业当期利润或留存收益。 (二)公司因素 1.现金流量(净收益不等于现金流量) 2.投资需求(投资机会与股利支付水平成反比) 3.筹资能力(筹资能力与股利支付水平成正比) 4.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差的公司往往支付较低的股利) 5.盈利的稳定性(盈利越稳定,股利支付水平越高) 6.筹资成本(筹集权益资金,首先应利用留存收益) 7.股利政策惯性(股利政策调整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8.其他因素(行业因素会影响股利支付水平,如朝阳行业可能支付较多的股利。另外,企业通过支付较多的股利来提高股价,使已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尽快地实现转换,从而达到调整资本结构或兼并、反收购等目的) 【例3?多项选择题】下列哪些情况下,公司一般会支付较少股利( )。 A.盈利不够稳定 B.筹资能力强 C.投资机会不多 D.现金流量较少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筹资能力强、投资机会不多,一般应支付较多的股利。 (三)股东因素 1.稳定的收入(靠股利度日的股东要求支付稳定的股利,认为资本利得具有不确定性的股东会倾向于多分配股利) 2.控制权(持有控股权的股东希望少分股利) 3.税赋(资本利得税率较低,低股利政策会使股东获得更多纳税上的好处) 4.风险(取得股利比获得资本利得风险小,要求多发股利) 5.投资机会(留存收益的再投资报酬低于股东将股利收入投资的报酬,则股东倾向于多发股利) (四)债务契约与通货膨胀 1.债务契约(债权人会通过借款合同、债券契约以及租赁合约等限制公司股利的发放)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时期,为了弥补货币购买力下降而造成的固定资产重置资金缺口,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往往偏紧) 【例4?判断题】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取偏松的收益分配政策。(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通货膨胀会带来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固定资产重置资金来源不足,此时企业往往不得不考虑留用一定的利润,以便弥补由于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而造成的固定资产重置资金缺口。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取偏紧的收益分配政策。 三 股利理论 (一)股利无关论(MM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定下,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由公司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而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 该理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的,其假定条件包括: (1)市场具有强式效率; (2)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 (3)不存在任何筹资费用(包括发行费用和各种交易费用); (4)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影响投资决策)。 (二)股利相关论(股利分配影响股价) 1.股利重要论(“在手之鸟”理论) 该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增大。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而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 【例5?单项选择题】认为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公司的股票价格会随之上升的股利理论是( )。 A.代理理论 B.MM理论 C.“在手之鸟”理论 D.信号传递理论 参考答案:C 2.信号传递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来讲,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支付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三)所得税差异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例6?判断题】根据所得税差异理论,资本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与股利支付水平呈反向变化,而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水平呈正向变化。(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低股利支付政策有利于股票价格的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利支付水平较高时,股票的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报酬率(即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所以权益资本成本与股利支付水平呈正向变化的情况。 (四)代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方面,较多地派发现金股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管理者过度投资或进行特权消费,从而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较多地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了内部融资,导致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使公司经常接受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督,减少代理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因此最优的股利政策应当是两者成本之和最低。 【例7?单项选择题】某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以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化为标准。该企业所依据的股利理论是( )。 A.“在手之鸟”理论 B.信号传递理论 C.MM理论 D.代理理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代理理论认为最优的股利政策应使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 5( 第二节 股利政策 6( 一 剩余股利政策 (一)依据 股利无关论(MM理论)。 (二)内容 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权益资金需求(由目标资本结构决定的资本预算中权益资本的数额),如果还有剩余,则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剩余,则不派发股利。 (三)优缺点 1.优点 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筹集权益资金时,留存收益成本低于普通股成本),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2.缺点 (1)股利发放额就会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 (2)不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与支出; (3)不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四)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公司初创阶段。 【例8?单项选择题】企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进行收益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 A.有利于稳定股价 B.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C.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 D.增强公众投资信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剩余股利政策的优点是有助于降低再投资的资金成本,保持最佳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二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一)依据 股利相关论。 (二)内容 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比率逐年稳定增长。 (三)优缺点 1.优点 (1)传递公司经营状况稳定、管理层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信号,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股价。 (2)有利于吸引那些打算作长期投资的股东,以便他们安排各种经常性的消费和其他支出。 2.缺点 (1)股利支付与盈利相脱离; (2)可能会侵蚀公司留存收益,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甚至侵蚀公司现有的资本,最终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适用范围 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公司。 三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一)依据 股利相关论。 (二)内容 公司将每年净收益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派给股东。在这一政策下,只要确定了税后利润,也就确定了派发的股利额。 (三)优缺点 1.优点 (1)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地配合,体现了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股利分配原则。 (2)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从企业支付能力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稳定的股利政策。 2.缺点 (1)传递的信息容易成为公司的不利因素。 (2)容易使公司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利润多不等于现金多)。 (3)缺乏财务弹性(无法选择其他股利政策)。 (4)合适的固定股利支付率的确定难度大。 (四)适用范围 比较适用于那些处于稳定发展且财务状况也较稳定的公司。 四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一)依据 股利相关论。 (二)内容 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正常股利额,每年除了按正常股利额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外,还在企业盈利情况较好、资金较为充裕的年度向股东发放高于每年度正常股利的额外股利。 (三)优缺点 1.优点 (1)赋予公司一定的灵活性,使公司在股利发放上留有余地和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有利于完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 (2)有助于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 2.缺点 (1)股利派发缺乏稳定性,容易给投资者以公司收益不稳定的感觉。 (2)当公司在较长时期发放额外股利后,额外股利可能会被股东误认为是“正常股利”,一旦取消,容易导致股价下跌。 (四)适用范围 盈利水平随着经济周期而波动较大的公司或行业。 【例9?多项选择题】下列依据的是股利无关论的股利政策是( )。 A.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剩余股利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剩余股利政策的依据是股利无关论,其他三种股利政策的依据是股利相关论。 【例10?多项选择题】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股价的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 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有利于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股价。 【例11?单项选择题】主要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和养老基金管理人最不赞成的公司股利政策是( )。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主要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和养老基金管理人都希望公司能多派发股利。剩余股利政策下,公司即使有盈利,也不一定会分配股利。而在其他几种股利政策下,只有公司有盈利,股东就有股利收入。 【例12?计算题】(2005年)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1日,200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5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50万元(所提盈余公积均已指定用途)。2004年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不考虑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的因素)。2005年计划增加投资, 所需资金为700万元。假定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自有资金占60%,借入资金占40%。 要求: (1)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计算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和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 参考答案: 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700×60%=420(万元) 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从外部借入的资金额=700×40%=280(万元) (2)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剩余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参考答案: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净利润-2005年投资方案所需的自有资金额=900-420=480(万元) (3)在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计算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和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 参考答案: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上年分配的现金股利=550(万元) 可用于2005年投资的留存收益=900-550=350(万元) 2005年投资需要额外筹集的资金额=700-350=350(万元) (4)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如果公司执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计算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和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参考答案: 该公司的股利支付率=550/1000×100%=55% 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55%=495(万元) (5)假定公司2005年面临着从外部筹资的困难,只能从内部筹资,不考虑目标资本结构,计算在此情况下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 参考答案: 因为公司只能从内部筹资,所以2005年的投资需要从2004年的净利润中留存700万元,所以2004年度应分配的现金股利=900-700=200(万元)。 7( 第三节 股利分配程序与方案 8( 一 股利分配程序 (一)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为当年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10%。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转增资本,但企业用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三)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四)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可以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例13?计算题】某企业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480万元,全年固定成本570万元(含利息),变动成本率55%,所得税率33%。年初已超过5年的尚未弥补亏损40万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比率为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40%,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计算2006年的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参考答案: 2006年税后利润=(2480-2480×55%-570)×(1-33%)=365.82(万元) 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365.82-40)×10%=32.58(万元)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365.82-40-32.58=293.24(万元) 应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293.24×40%=117.30(万元) 未分配利润=293.24-117.3=175.94(万元) 二 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 (一)选择股利政策 选择股利政策要综合考虑公司面临的各种具体影响因素,适当遵循收益分配的各项原则。此外,还要考虑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初创阶段和公司衰退阶段一般应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快速发展阶段一般应采用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 稳定增长阶段一般应采用固定或稳定增长型的股利政策; 成熟阶段一般应采用固定支付率股利政策。 【例14?单项选择题】选择股利政策要与其所处的公司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剩余股利政策适用于公司的( )。 A.初创阶段 B.稳定增长阶段 C.快速发展阶段 D.衰退阶段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初创阶段和公司衰退阶段一般应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二)确定股利支付水平应考虑因素 1.企业所处的成长周期; 2.企业的投资机会; 3.企业的筹资能力及筹资成本; 4.企业的资本结构; 5.股利的信号传递功能; 6.借款及法律限制; 7.股东偏好; 8.通货膨胀等因素。 (三)确定股利支付形式 常见的有以下四类: 1.现金股利 公司选择支付现金股利时,除了要有足够的留存收益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 2.财产股利 以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它公司的有价证券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3.负债股利 负债股利是以负债方式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有时也以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支付股利。 4.股票股利 (1)含义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我国实务中通常也称其为“红股”。 【提示】发放股票股利, “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增加。在我国,“未分配利润”减少数=增发的股数×股票面值,“股本”增加数=“未分配利润”减少数。发放股票股利,导 致股数增加,每股收益、每股市价可能下降,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变化,但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股东持股比例、持股的市场价值总额不变。 (2)发放股票股利的影响 有影响的项目: ?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变化; ?股数增加; ?每股收益下降; ?每股市价可能下降。 无影响的项目: ?面值不变;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股东持股比例、持股的市场价值总额不变。 【例15?判断题】企业发放股票股利会引起每股利润的下降,从而导致每股市价有可能下跌,因而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也将随之下降。(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并未改变,因此,每位股东所持有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仍能保持不变。 【例16?单项选择题】发放股票股利会对有关项目产生影响。发放股票股利会导致( )。 A.股东财富的增加 B.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C.公司资产的流出 D.负债的增加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公司派发股票股利,从理论上来说,不会导致股东财富的增加,也不会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出和负债的增加,但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3)公司发放股票股利的优点 ?既不需要向股东支付现金,又可以在心理上给股东取得投资回报的感觉。 ?可以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促进公司股票的交易和流通。 ?可以降低股价,从而降低日后公司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可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降低每股市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东,使股权更为分散,可有效地防止公司被恶意控制。 三 股利支付日程 (一)预案公布日 公司董事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分红预案时间。 (二)宣布日 公布正式分红方案及实施的时间。 (三)股权登记日 在此日之后取得股票的股东无权享受已宣布的股利。 (四)除息日 在除息日,股票的所有权和领取股息的权利分离,股利权利不再从属于股票,在这一天购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不能享有已宣布发放的股利。 (五)股利发放日 在这一天,公司按公布的分红方案向股权登记日在册的股东实际支付股利。 第四节 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一 股票分割 (一)股票分割的含义 股票分割,又称股票拆细,即把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提示】股票分割后股票面值降低,股份数增加,每股市价和每股收益下降,但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不变。 (二)股票分割的影响 1.有影响的项目 (1)股数增加 (2)面值降低 (3)每股市价降低 (4)每股收益降低 2.无影响的项目 (1)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2)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不变 (3)股东持股比例、股东持股市场价值总额不变 【提示】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不同点和相同点总结如下: 内容 股票股利 股票分割 (1)面值不变 (1)面值变小 不同点 (2)股东权益结构变化 (2)股东权益结构不变 (3)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3)不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1)普通股股数增加(股票分割增加更多); (2)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降(股票分割下降更多); 相同点 (3)股东持股比例不变,股票市场价值总额不变; (4)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不变。 9( 【例17?多项选择题】发放股票股利和进行股票分割都会导致( )。 A.普通股股数增加 B.股东持股比例上升 C.资产总额增加 D.每股收益下降 参考答案:AD 答案解析:发放股票股利和进行股票分割会导致普通股股数增加、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 降,但股东持股比例不变,股票市场价值总额不变,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不变。 (三) 股票分割的作用() 1.使公司股票每股市价降低,促进股票的流通和交易。 2.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发展前景良好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3.利用股票分割降低股票价格,可以促进新股的发行。 4.有助于公司并购政策的实施,增加对被并购方的吸引力。 5.股票分割带来的股票流通性的提高和股东数量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公司股票恶 意收购的难度。 二 股票回购 (一)股票回购的含义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的流通在外的股票以一定价格购买回来予以注销或 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二)股票回购的法律规定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2.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3.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4.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三)股票回购的动机 1.现金股利的替代 对公司来讲,股票回购不会对公司产生未来的派现压力。对股东来讲,需要现金的股东可以选择出售股票,不需要现金的股东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股票。 2.提高每股收益 股票回购可以减少股份数,从而提高每股收益。 3.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 股票回购降低权益资本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整体资金成本。 4.传递公司的信息以稳定或提高公司的股价 一般股价被低估时,公司进行股票回购,股票回购传递的信息有利于稳定或提高公司的股价。 5.巩固既定控制权或转移公司控制权 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回购股票,可以巩固大股东既有的控制权。如果法定代表人不是大股东的代表,为了保证不改变在公司中的地位,或在公司中实现自己的意志,也往往采取股票回购的方式分散或削弱原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以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6.防止敌意收购 股票回购可以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数变少,股价上升,从而使收购变得更为困难。而且股票回购可能会使公司的流动资金大大减少,财务状况恶化,降低对方收购公司的兴趣。 7.满足认股权的行使 既不会稀释每股收益,又能满足认股权的行使。 8.满足企业兼并与收购的需要 可以用公司的库藏股来交换被并购公司的股权,减少公司的现金支出。 【例18?单项选择题】(2007年)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增加普通股股票发行在外股数,但不改变公司资本结构的行为是( )。 A.支付现金股利 B.增发普通股 C.股票分割 D.股票回购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支付现金股利不能增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增发普通股能增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但是也会改变公司资本结构;股票分割会增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而且不会改变公司资本结构;股票回购会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三)股票回购的影响 1.股票回购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1)股票回购需要大量资金,容易造成资金紧张,资产流动性降低,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 (2)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无异于股东退股和公司资本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 (3)股票回购可能使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更注重创业利润的兑现,而忽视公司长远的发展,损害公司的根本利益。 (4)股票回购容易导致公司操纵股价。 【例19?多项选择题】股票回购可能会导致( )。 A.公司操纵股价 B.公司股票的市价下降 C.巩固既定控制权 D.削弱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 参考答案:ACD 答案解析: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可以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稳定或提高公司的股价,所以B不正确。 2.股票回购对股东的影响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仅可以节约个人税收,而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股东对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没有是否接受的可选择性,而对股票回购则具有可选择性,需要现金的股东可选择卖出股票,而不需要现金的股东则可继续持有股票。 (四)股票回购的方式 1.公开市场回购 公司在股票的公开交易市场上以等同于任何潜在投资者的地位,按照公司股票当前市场价格回购股票。公开市场回购容易推高股价,增加回购成本,另外交易税和交易佣金也是不可忽视的成本。 2.要约回购 公司在特定期间向市场发出的以高出股票当前市场价格的某一价格,回购既定数量股票的要约。这种方式赋予所有股东向公司出售其所持股票的均等机会。要约回购通常被市场认为是更积极的信号(要约价格存在高出股票当前价格的溢价)。溢价的存在,也使得回购要约的执行成本较高。 3.协议回购 公司以协议价格直接向一个或几个主要股东回购股票。协议价格一般低于当前的股票市场价格,尤其是在卖方首先提出的情况下。 【例20?判断题】协议回购通常被市场认为是更积极的信号,溢价的存在,使得协议回购的执行成本较高。所以,协议价格一般高于当前的股票市场价格。( )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要约回购的要约价格大于股票当前价格,溢价的存在,也使得回购要约的执行成本较高。而协议回购的协议价格一般低于当前的股票市场价格,尤其是在卖方首先提出的情况下。 第十章 财务预算 本章考试的总体要求为掌握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 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流程和编制方法;掌握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 编制方法;熟悉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及定期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了解财务预算的 含义与功能及其在财务管理环节和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节 财务预算体系介绍(了解) 本节要点: 一、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 二、财务预算的含义和内容 三、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中的地位 一、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 P260 经营决策预算 特种决策预算(专门决策预算) 针对特定决策 投资决策预算 全面预算 日常业务预算 针对日常经营活动 现金预算 财务预算 针对价值指标 财务费用预算 预计财务报表 二、财务预算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包括的内容 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 债表等内容。 功能 功能。 【例题1】在下列各项预算中,属于财务预算内容的有( )。 (2006年) A.销售预算 B.生产预算 C现金预算 D.预计利润表 答案:CD 解析: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属于日常业务预算的内容。 【例题2】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日常业务预算的有( )。 (2007年) A.销售预算 B.现金预算 C.生产预算 D.销售费用预算 答案:ACD 三、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中的地位 地位: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经营期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亦称为总预算。其他预算则相应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 【例题3】:财务预算管理中,不属于总预算内容的是()。 (2003年) A.现金预算 B.生产预算 C.预计利润表 D.预计资产负债表 答案:B 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财务预算又称为总预算。生产预算是日常业务预算。 第二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二、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三、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一)固定预算的含义、缺点P261 含义 缺点 又称静态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固适应性差、可比 性差 (二)弹性预算 1.含义、优点、业务量范围P262-263 含义 优点 业务量范围 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是指为克服固定与固定预算方法相比,弹一般可定在正常生产能预算方法的缺点而设计的,以业务量、成本性预算方法具有预算范围力的70,—120,之间,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宽、可比性强和便于考核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的优点。 和最低业务量为上下限。 适应多种情况预算的一种方法。 【例题1】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为惟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 法称为()。(2003年) A.零基预算 B.定期预算 C.静态预算 D.滚动预算 答案:C 解析: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 实现的某一固定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水平作为惟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 法。 【例题2】在下列预算方法中,能够适应多种业务量水平并能克服固定预算方法缺点的是( )。(2007年) A.弹性预算方法 B.增量预算方法 C.零基预算方法 D.流动预算方法 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280页。弹性预算又称变动预算或滑动预算,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适应多种情况预算的一种方法。 2.弹性成本预算编制方法(两种方法优缺点)P264、265 【例题3】弹性成本预算编制方法的公式法的缺点在于( ) A.编制工作量大 B.不能直接查出特定业务量下的总成本 C.按细目分解成本比较麻烦 D.误差较大 答案:BCD 3.弹性利润预算编制方法(两种方法适用范围、编制) (1)因素法 P265例10,4 适用范围:P265 (2)百分比法 P266例10,5 【例题4】某企业按百分比法编制弹性利润预算表,预算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变动成本为60万元,固定成本为30万元,利润总额为10万元;如果预算销售收入达到110万元,则预算利润总额为( )万元。(2006年) A.14 B.11 C.4 D.1 答案:A 解析:销售收入百分比,110/100×100,,110, 预算利润总额,110-60×110,-30,14(万元) 适用范围:P266 二、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1.增量预算(含义P266、假定P266、缺点:P267) 含义 假定 缺点 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假设前提:(1)现有业务活动(1)受原有费用项目限制,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是企业必需的;(2)原有的各可能导致保护落后; 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项开支都是合理的;(3)增加(2)滋长预算中的“平均主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有费用预算是值得的。 义”和“简单化”; 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 (3)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种方法。 2.零基预算P267(含义、优缺点、适用范围) 含义 优缺点 适用范围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优点:不受现有费用开支产出较难辨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将所有的预水平限制;能够调动各方认的服务性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有部门费用预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助于企业的发展。 算的编制。 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缺点:工作量大,不突出,编 制时间较长。 教材P267例10,6 【例题6】不受现有费用项目和开支水平限制,并能够克服增量预算方法缺点的预算方法是 ( )。(2006年) A.弹性预算方法 B(固定预算方法 C.零基预算方法 D(滚动预算方法 答案:C 解析:零基预算方法的优点是:(1)不受现有费用开支水平的限制;(2)能够调动企业各部门降低费用的积极性;(3)有助于企业未来发展。零基预算方法的优点正好是增量预算方法的缺点。 【例题7】企业在编制零基预算时,需要以现有的费用项目为依据,但不以现有的费用水平为基础。( ) (2002年) 答案:× 解析:本题的是零基预算的含义。零基预算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为零为出发点。 【例题8】某公司预对销售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预算编制人员提出的预算年度开支水平如下表所示: 费用项目 开支金额 业务招待费 200万元 广告费 180万元 办公费 80万元 保险费 50万元 职工福利费 40万元 劳动保护费 30万元 合计 580万元 假定公司预算年度对上述费用可动用的财力资源只有500万元,经过充分论证,认为上述费用中广告费、保险费和劳动保护费必须得到全额保证,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和职工福利费可以适当压缩,按照去年历史资料得出的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和职工福利费的成本效益分析如下表所示: 费用项目 成本金额 收益金额 业务招待费 1 6 办公费 1 3 职工福利费 1 1 要求:(1)确定不可避免项目的预算金额 (1) 确定可避免项目的可供分配资金 (2) 按成本效益比重分配确定可避免项目的预算金额 答案:(1)不可避免项目的预算金额=180+50++30=260万元 (2)可避免项目的可供分配资金=500-260=240万元 6 (3)业务招待费预算额=240×=144万元 6,3,1 3办公费预算额=240×=72万元 6,3,1 1 职工福利费预算额=240×=24万元 6,3,1 三、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P268 含义 优缺点 定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期(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预算编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其缺点远预制的方法。 期指导性差、滞后性(灵活性差)和间断性算 (连续性差)。 滚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与传统的定期预算方法相比,按滚动预算方动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法编制的预算具有透明度高、及时性强、连预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续性好,以及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等优点。 算 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 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例题9】永续预算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预算的执行结果。()(2003年) 答案:× 解析:滚动预算,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 年度脱离。而定期预算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预算的执行结 果。 第三节 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 教材例题 P272-294 要搞清楚预算表中每一项数据的来源。 【例题1】 某公司甲车间采用滚动预算方法编制制造费用预算。已知2002年分季度的制造费 用预算如下(其中间接材料费用忽略不计): 2002年全年制造费用预算 金额单位: 元 项目 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度 合计 度 度 度 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小11400 12060 12360 12600 48420 时) 变动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费用 50160 53064 54384 55440 213048 水电与维修费用 41040 43416 44496 45360 174312 小计 91200 96480 98880 100800 387360 固定制造费用 设备租金 38600 38600 38600 38600 154400 管理人员工资 17400 17400 17400 17400 69600 小计 56000 56000 56000 56000 224000 制造费用合计 147200 152480 154880 156800 611360 2002年3月31日公司在编制2002年第二季度-2003年第一季度滚动预算时,发现未来的四个季度中将出现以下情况: (1)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将上涨50%; (2)原设备租赁合同到期,公司新签订的租赁合同中设备年租金将降低20%; (3)预计直接人工总工时见“2002年第二季度-2003年第一季度制造费用预算” 表。假定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等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1)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计算下一滚动期间的如下指标: ? 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 ? 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 (2)根据有关资料计算下一滚动期间的如下指标: ? 间接人工费用总预算额; ? 每季度设备租金预算额。 (3)计算填列下表中用字母表示的项目(可不写计算过程): 2002年第二季度-2003年第一季度制造费用预算 金额单位: 元 2002年度 2003年度 合计 项目 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一季度 度 度 度 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小12100 (略) (略) 11720 48420 时) 变动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费用 A (略) (略) B (略) 水电与维修费用 C (略) (略) D (略) 小计 (略) (略) (略) (略) 493884 固定制造费用 设备租金 E (略) (略) (略) (略) 管理人员工资 F (略) (略) (略) (略) 小计 (略) (略) (略) (略) (略) 制造费用合计 171700 (略) (略) (略) 687004 答案: (1)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计算下一滚动期间的如下指标: ?间接人工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213048/48420)×(1+50%),6.6(元/小时) ?水电与维修费用预算工时分配率,174312/48420,3.6(元/小时) (2)根据有关资料计算下一滚动期间的如下指标: ?间接人工费用总预算额,48420×6.6,319572(元) 评分说明:如果因为(1)中的?计算错误,导致本步骤计算错误,不给分。 ?每季度设备租金预算额,38600×(1-20%),30880(元) (3)计算填列下表中用字母表示的项目(可不写计算过程): 2002年第二季度-2003年第一季度制造费用预算金额单位:元 2002年度 2003年度 合计 项目 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第一季度 度 度 度 直接人工预算总工时(小12100 (略) (略) 11720 48420 时) 变动制造费用 间接人工费用 A79860 (略) (略) B77352 (略) 水电与维修费用 C43560 (略) (略) D42192 (略) 小计 (略) (略) (略) (略) 493884 固定制造费用 设备租金 E30880 (略) (略) (略) (略) 管理人员工资 F17400 (略) (略) (略) (略) 小计 (略) (略) (略) (略) (略) 制造费用合计 171700 (略) (略) (略) 687004 补充例题见轻松一的,,,,的第,题 【例题2】特种决策预算包括经营决策预算和投资决策预算,一般情况下,特种决策预算的数据要纳入日常业务预算和现金预算。 ( )(2005年) 答案:× 解析:特种决策预算包括经营决策预算和投资决策预算,经营决策预算需要直接纳入日常业务预算体系,同时也将影响现金预算;投资决策预算除个别项目外一般不纳入日常业务预算,但应计入与此有关的现金预算与预计资产负债表中。 第四节现金预算与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一、现金预算 1、编制依据:日常业务预算和特种决策预算 2、编制原则:收付实现制 3、现金预算的编制方法 教材例题:P295例10-23 总结: 销售预算(起点) 现金预算 期初余额 经营现金收入=当期含 生产预算(数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税现销+收回前期应收日 量) 算 账款 常 经营现金支出: 业 应交税金及附加支出 制造费用预人工预材料预算 务 材料采购支出=当期含算 算 预 税采购付现支出+支付算 前期的应付账款 汇产品生产成本预算(期末存货预人工支出=直接工资总 总) 算 额,预计福利费现金 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 支出 制造费用支出=预算数特种决策预算 经营决策预算 -非付现成本 投资决策预算(资本支出预算) 销售、管理费用支出= 预算数-非付现成本 汇总编制 其他支出 现金预算 财务 资本支出 预算 财务费用预现金余缺额 算 余:运用 缺:筹集 预计报表 【例题1】、 ABC公司2006年度设定的每季末预算现金余额的额定范围为50-60万元,其中, 年末余额已预定为60万元。假定当前银行约定的单笔短期借款必须为10万元的倍数,年利息率为6,,借款发生在相关季度的期初,每季末计算并支付借款利息,还款发生在相关季度的期末。2006年该公司无其他融资计划。 ABC公司编制的2006年度现金预算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2006年度ABC公司现金预算 金额单位:万元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全年 度 度 度 ?期初现金余额 40 * * * (H) ?经营现金收入 1 010 * * * ?可运用现金合计 * 1 396.30 1 549 * 5516.3 ?经营现金支出 800 * * 1 302 (I) ?资本性现金支出 * 300 400 300 ?现金支出合计 1000 1 365 * 1602 4353.7 ?现金余缺 (A) 31.3 -37.7 132.3 1200 ?资金筹措及运用 0 19.7 (F) -72.3 加:短期借款 0 (C) 0 -20 5553.7 减:支付短期借款 0 (D) 0.3 0.3 * 利息 0 0 -90 (G) * 购买有价证券 0 * * ?期末现金余额 (B) (E) * 60 (J) 项 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全年 度 度 度 ?期初现金余额 40 * * * (H) ?经营现金收入 1010 * * * 5516.3 ?可运用现金合计 * 1396.30 1549 * (I) ?经营现金支出 800 * * 1302 4353.7 ?资本性现金支出 * 300 400 300 1200 ?现金支出合计 1000 1365 * 1602 5553.7 ?现金余缺 (A) 31.3 -37.7 132.3 * ?资金筹措及运用 0 19.7 (F) -72.3 * 加: 短期借款 0 (C) 0 -20 0 减:支付短期借款0 (D) 0.3 0.3 * 利息 购买有价证券 0 0 -90 (G) * ?期末现金余(B) (E) * 60 (J) 额 说明:表中用“*”表示省略的数据。 要求:计算上表中用字母“A,J”表示的项目数值(除“H”和“J”项外,其余各项必须列出计算过程)。 答案: A,40,1 010,1 000,50 B,50,0,50 C,0,(-20),20 或: 6%C,19.7?(1,),19.7?0.985,20 4 6%D,20× ,0.3 4 E,31.3,19.7,51 F,0,0.3,(-90),89.7 G,-20,0.3,(-72.3),52 H,40 I,40,5 516.3,5 556.3 J,60 【例题2】已知:某公司2004年第1,3月实际销售额分别为38000万元、36000 万元和41000万元,预计4月份销售额为40000万元。每月销售收入中有70%能于当月 收现,20%于次月收现,10%于第三个月收讫,不存在坏账。假定该公司销售的产品在流 通环节只需缴纳消费税,税率为10%,并于当月以现金交纳。该公司3月末现金余额为 80万元,应付账款余额为5000万元(需在4月份付清),不存在其他应收应付款项。 4月份有关项目预计资料如下:采购材料8000万元(当月付款70%);工资及其他 支出8400万元(用现金支付);制造费用8000万元(其中折旧费等非付现费用为4000 万元);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1000万元(用现金支付);预交所得税1900万元;购买 设备12000万元(用现金支付)。现金不足时,通过向银行借款解决。4月末现金余额 要求不低于1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4公司月份的下列预算指标: (1) 经营性现金流入; (2) 经营性现金流出; (3) 现金余缺; (4) 应向银行借款的最低金额; (5) 4月末应收账款余额。 (2004年) 3.答案: (1)经营性现金流入,36000×10%,41000×20%,40000×70%=39800(万元) (2)经营性现金流出,(8000×70%,5000),8400,(8000,4000),1000,40000 ×10%,1900 ,29900(万元) (3)现金余缺,80,39800,29900,12000,,2020(万元) (4)应向银行借款的最低金额,2020,100,2120(万元) (5)4月末应收账款余额,41000×10%,40000×30%=16100(万元) 二、 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 教材P297例10,24 例10,25 【例题3】在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时,对表中的年初项目和年末项目均需根据各种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预计数据分析填列。 ( ) (2006年) 答案:× 解析:预计资产负债表中年初数是已知的,不需要根据日常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预计数据分析填列。 【例题4】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编制预计财务报表的正确程序是:先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然后再编制预计利润表。( ) (2007年) 答案:× 解析:参见教材317页。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中“未分配利润”项目需要利润表中的数据作为基础,因为:“未分配利润,年初的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预期支付的股利”,而净利润需要根据预计利润表的数据来填,所以不可能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然后再编制预计利润表。 【例题5】某企业200,年1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部分数据如下(单位:元) 现金 35000 应收账款 79200 存货 160000 固定资产 250000 资产总计 524200 补充资料如下: (1) 销售收入预算:2月份100000元,3月份120000元; (2) 预计销售当月可收回货款60%,其余款项可在次月收回 (3) 每月购货为下月计划销售额的70%,均为当月付款。 (4) 预交所得税5000元 (5)每月用现金支付的其他费用为5000元,每月发生的各种非付现费用为15000元。 (6)公司适用的消费税率为8%,增值税率为17%,城建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假设流转税均需在当月支付,所得税率为33%,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200,年2月份预算的现金期末余额。 (2) 若销售毛利率为30%,200,年2月份的预计税后利润总额。 (3)200,年2月28日的应收账款额。 (4)200,年2月28日的未交所得税税金 答案: (l)200,年2月份预算的现金期末余额为: 期初现金余额: 35000 本月经营现金收入=本月含税销售本月收回数十收回前期应收账款 =100000×(1+17%)×60%+79200=149400元 购货现金支出=120000×70%×(1+17%)=98280元 支付的其他费用=5000元 应交消费税=100000×8%=8000元 应交增值税=100000×17%-120000×70%×17%=2720(元) 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8000+2720)×10%=1072 现金期末余额 ,期初现金余额十本月经营现金收入—本月购货数—支付的其他费 用-应交税金和附加-预交的所得税 ,35000+149400-98280—5000—8000-2720—1072-5000,64328(元) (2)200,年2月份的预计税后利润额为, 预计利润总额 ,本月实现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费用 ,100000—100000×70,-(8000+1072)—20000,928元 预计税后利润额=928×(1-33%)=621.76(元) (3)200,年2月份的应收账款总额是 应收账款净额,100000×(1+17%)×40,=46800元 (4)未交所得税金=应交税金-已交税金=928×33%-5000=-4693.76(元) 总结 1、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与优缺点 2、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及定期预算的优缺点 3、现金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方法 4、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5、财务预算的内容以及在财务管理环节和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 财务成本控制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基本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 (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 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 列控制活动。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4.资产的安全完整;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例1?多项选择题】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目标应包括( )。 A.资产的安全完整 B.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C.环境保护 D.企业战略 【答案】ABD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2?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中的控制措施是( )。 A.授权控制 B.风险应对 C.预算控制 D.绩效考评控制 【答案】B 【解析】风险应对属于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中的风险评估。 二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原则与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具体包括:1.合法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重要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制衡性原则;6.合理性原则;7.适应性原则;8.成本效益原则。 (二)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 1.职责分工控制 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授权控制 3.审核批准控制 4.预算控制 5.财产保护控制 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6.会计系统控制 7.内部报告控制 8.经济活动分析控制 9.绩效考评控制 10.信息技术控制 【例3?判断题】在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中,职责分工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 【答案】× 【解析】以上表述是授权控制要求。 第二节 财务控制 一 财务控制的特征、基本原则、种类 (一) 财务控制的含义 财务控制是指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和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 (二) 财务控制的特征 (1)以价值形式为控制手段; (2)以不同岗位、部门和层次的不同经济业务为综合控制对象; (3)以日常现金流量控制为主要内容。 (三)财务控制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2)充分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认同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客观性原则;(7)灵活性原则;(8)适应性原则;(9)协调性原则;(10)简明性原则。 (四)财务控制的种类 分类标类 别 应掌握的要点 准 对企业财务活动赖以进行的内部环境所实施的总体控制。包括组织一般控制 财务控控制、人员控制、财务预算、业绩评价、财务记录等内容。 制的内 直接作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具体控制。包括业务处理程序中的批准容 应用控制 与授权、审查与复核以及为保证资产安全而采取的限制措施等措施。 预防性控为防范风险、错弊和非法行为的发生,或减少其发生机会所进行的 制 控制。 侦查性控为了及时识别已存在的风险、已发生的错弊和非法行为,或增强识 制 别风险能力所进行的控制。 财务控 制的功纠正性控对那些由侦查性控制查出来的问题所进行的调整和纠正。 能 制 指导性控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进行的控制。 制 补偿性控针对某些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制 为防止财务资源在质和量上发生偏差,而在行为发生前所实施的控事前控制 财务控制。 制的时事中控制 财务收支发生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 序 事后控制 对财务收支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考核。 【例4?单项选择题】在财务控制中,为防范风险、错弊和非法行为的发生,或减少其发生机会所进行的控制是( )。 A.指导性控制 B.预防性控制 C. 补偿性控制 D.侦查性控制 【答案】B 二 责任中心含义、特征与类型 (一)含义 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二)特征 1.是一个责权利结合的实体; 2.具有承担责任的条件; 3.责任和权利皆可控; 4.具有一定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活动; 5.便于进行责任会计核算。 (三)类型 根据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的权责范围及业务活动的特点不同,责任中心可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三 成本中心的类型、特点和考核指标() (一)成本中心的含义 成本中心是指只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它不会形成以货币计量的收入,因而不对收入、利润或投资负责。成本中心的应用范围最广,企业内部只要有成本发生,需要对成本负责,并能实施成本控制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成本中心。 【例5?判断题】企业职工个人不能构成责任实体,因而不能成为责任控制体系的责任中心。( ) 【答案】× 【解析】从一般意义出发,企业内部只要有成本费用发生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成本中心。工业企业上至工厂一级,下至车间、工段、班组,甚至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成本中心。 (二) 成本中心类型 成本中心分为技术性成本中心和酌量性成本中心。 1.技术性成本中心 技术性成本是指发生的数额通过技术分析可以相对可靠地估算出来的成本,如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这种成本的发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物资成果,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弹性预算予以控制。 2.酌量性成本中心 酌量性成本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数额多少是由管理人员的决策所决定的,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这种费用的发生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专业服务,一般不能直接产生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结果。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控制应着重于预算总额的审批上。 (三)成本中心特点 1.只考评成本费用而不考评收益。 2.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 可控制成本具备四个条件:可以预计、可以计量、可施加影响和可落实责任。 【提示】 (1)成本可控与不可控是与责任中心所处的管理层次的高低、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的大小和经营期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2)成本不仅可按可控性分类,也可按其他标志分类。一般说来,成本中心的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成本中心的直接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而间接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 【例6?单项选择题】对成本中心而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类中心特点的是( )。 A.只考核本中心的责任成本 B.只对本中心的可控成本负责 C.只对责任成本进行控制 D.只对直接成本进行控制 【答案】D 【解析】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直接成本并不一定是可控成本,所以它并不一定是责任成本,因此只有D选项不是成本中心的特点。 (四)考核指标 成本(费用)变动额, 实际责任成本(费用)–预算责任成本(费用) 【提示】 上面两个公式中,不论是实际责任成本,还是预算责任成本,都是指实际产量下的,预算责任成本(费用)是指实际产量下的预算责任成本(费用),即:“预算责任成本(费用)=实际产量×预算单位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变动率,成本(费用)变动额/预算责任成本(费用) 四 利润中心的类型、成本计算及考核指标() (一)利润中心的含义 利润中心是指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二)利润中心的类型 利润中心分为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 自然利润中心是指可以直接对外销售产品并取得收入的利润中心。 人为利润中心是指只对内部责任单位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取得“内部销售收入”的利润中心。 成为人为利润中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中心可以向其他责任中心提供产品或劳务;二是能为该中心的产品确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实现公平交易、等价交换。 (三)利润中心成本计算及考核指标() 成本计算 适用条件 考核指标 只计算可控成本,而不无法实现共同成本合理分摊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 分担不可控成本(不分或无须共同分摊。人为利润中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 摊共同成本)。 心适合采用这种计算方式。 可控成本(变动成本)总额 (1)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 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 中心变动成本总额 (2)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共同成本能够合理分摊或不不仅计算可控成本,也额,该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存在共同成本分摊。自然利润计算不可控成本。 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中心适合采用这种计算方式。 (3)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该 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 该利润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 本 【提示】考核利润中心负责人的经营业绩最好的考核指标是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 【例7?单项选择题】作为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是( )。 A.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总额 B.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C.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总额,该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D.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总额,该利润中心可控固定成本 【答案】C 【解析】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销售收入总额,该利润中心变动成本总额,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该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该利润中心固定成本。 五 投资中心含义与考核指标() (一)投资中心的含义 投资中心是指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 【提示】 (1)投资中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2)投资中心必然是利润中心,但利润中心并不都是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没有投资决策权,而且在考核利润时也不考虑所占用的资产。 (二)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相对数指标 绝对数指标 从股或,资本周转率×销售成本率×成本费用利 东角润率 度 上式中,投资额用投资中心净资产期初期末=投资额×(投资利润率-预期的最 的平均数,利润是净利润,所以投资报酬率低的投资报酬率) 也可称为净资产利润率。 从全 部投 资人=总资产占用额×(总资产息税前利 角度 润率-预期的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 剩余收益=净利润-投资额×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投资额×投资利润率-投资额×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投资额×(投资利润率-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提示】投资利润率具有横向可比性,但用这个指标考核投资中心的业绩,会导致投资中心只顾自身利益而放弃对整个企业有利的项目,使投资中心的近期目标与企业长远目标背离;剩余收益可以克服投资利润率指标的这个缺点,能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 【例8?单项选择题】已知ABC公司加权平均的最低投资报酬率20%,其下设的甲投资中心投资额为200万元,剩余收益为20万元,则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为( )。 A.40% B.30% C.20% D.10% 【答案】B 【解析】剩余收益,投资额×(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公司加权平均最低投资报酬率),20,200×(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20%),所以,该中心的投资利润率,30%。 【例9?计算题】已知某集团公司下设三个投资中心,有关资料如下: 指 标 集团公司 A投资中心 B投资中心 C投资中心 净利润(万元) 34650 10400 15800 8450 净资产平均占用额(万元) 315000 94500 145000 75500 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10% 要求: (1)计算该集团公司和各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并据此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 (2)计算各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并据此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 (3)综合评价各投资中心的业绩。 【答案】 (1)投资利润率: ?集团公司的投资利润率,34650/315000×100%,11% ?A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10400/94500×100%?11.01% ?B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15800/145000×100%?10.90% ?C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8450/75500×100%?11.19% ?评价:C投资中心业绩最优,B投资中心业绩最差。 (2)剩余收益: ?A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10400-94500×10%,950(万元) ?B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15800-145000×10%,1300(万元) ?C投资中心的剩余收益,8450-75500×10%,900(万元) ?评价:B投资中心业绩最优,C投资中心业绩最差。 (3)综合评价: 由于以投资利润率作为评价标准存在很多局限性,而采用剩余收益为评价标准可以克服投资利润率的某些缺陷,所以,当投资利润率的决策结果和剩余收益的决策结果不一致时应当以剩余收益的决策结果为准,因此,总的说来B投资中心业绩最优,A投资中心次之,C投资中心最差。 【例10?单项选择题】在投资中心的主要考核指标中,能使个别投资中心的利益与整个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指标是( )。 A.投资利润率 B.可控成本 C.利润总额 D.剩余收益 【答案】D 【联系】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比较: 责任实际应用权 利 考核范围 考核办法 组织形式 中心 范围 只以货币形式 成本最小(只有可控计量投入,不以最广 可控的成本费用 一般不是法人 中心 成本的控制权) 货币形式计量 产出 利润较大(有经营成本费用、收入、不进行投入产可以是法人,也较窄 中心 权) 利润 出的比较 可以不是法人 最大(不仅有经投资成本费用、收入、进行投入产出最小 营权,还有投资一般是法人 中心 利润、投资效果。 比较 决策权) 六 责任预算、责任报告和业绩考核 (一)责任预算的含义、指标和编制程序 1.责任预算的含义 责任预算是指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可控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为对象编制的预算。它是企业总预算的补充和具体化。 2.责任预算指标 (1)主要责任指标:各个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 (2)其他责任指标:劳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出勤率、材料消耗率、职工培训等。 3.责任预算的编制程序 适用范编制程序 优缺点 围 自上而下,层优点是便于统一指挥和调度,不足之处是可能会遏制责任中心的集权组 层分解 积极性和创造性。 织结构 由下而上,层优点是有利于发挥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其不足是可能会冲击企分权组 层汇总 业总体目标、工作量大、协调难度大、编制时间长。 织结构 【例11?单项选择题】在分权组织结构下,编制责任预算的程序通常是( )。 A.自上而下、层层分解 B.自上而下、层层汇总 C.由下而上、层层分解 D.由下而上、层层汇总 【答案】D 【解析】在分权组织结构下,编制责任预算的程序通常是由下而上、层层汇总。 (二)责任报告 1.含义:责任报告是指根据责任会计记录编制的反映责任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揭示责任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差异的内部会计报告。将责任预算、实际执行结果及其差异用报表予以列示是责任报告的基本形式。 2.作用:通过编制责任报告,可完成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和考核。 3.编报:责任报告是自下而上逐级编报的,随着责任中心的层次由低到高,其报告的详略程度从详细到总括。 【例12?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应当属于责任报告内容的是( )。 A.责任预算 B.实际执行结果 C.责任预算与实际结果的差异 D.责任预算的编制过程 【答案】ABC 【解析】责任报告的形式主要有报表、数据分析和文字说明等,将责任预算、实际执行结果及其差异用报表予以列示是责任报告的基本形式。 【例13?判断题】责任报告是自下而上逐级编报的,随着责任中心的层次由低到高,其报告的详略程度从简单到复杂。( ) 【答案】× (三)业绩考核 业绩考核是指以责任报告为依据,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实际情况,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借以考核各责任中心工作成果,实施奖罚,促使各责任中心积极纠正行为偏差,完成责任预算的过程。 七 责任结算与核算 (一)内部转移价格 1.内部转移价格的含义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责任结转时所采用的价格标准。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原则 (1)全局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重要性原则。 3.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 类 应用的前提条件 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型 一般假设各责任中心处于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的市场价格是指以市场价格作为立自主的状态,可自由决定从市场基价的价格。一般用市场价格扣除了销售费、广告外部或内部进行购销,同时产价格 费、运输费、销售税金等作为内部转移价格。 品或劳务有客观的市价可采 用。 责任中心转移的产品应有在 协商非竞争性市场买卖的可能性,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当 价格 在这种市场上买卖双方有权产品或劳务没有适当的市价时,采用议价方式确定。 决定是否买卖这种中间产品。 双重价格两种形式: (1)内部转移的产品或劳务(1)双重市场价格,即供应方采用最高市价,使用有外部市场; 双重方采用最低市价; (2)供应方有剩余生产能力,价格 (2)双重转移价格,即供应方以市价或议价作为基而且其单位变动成本要低于础,而使用方以供应方的单位变动成本作为计价的市价。 基础。 成本价格的三种形式: (1)标准成本:有利于调动双方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2)标准成本加成:能分清责任,但带有主观随意 成本性。 制定准确的标准成本 价格 (3)标准变动成本:明确揭示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 便于考核业绩,利于经营决策,但不能反映劳动生 产率变化对固定成本的影响,不利于调动各责任中 心提高产量的积极性。 【例14?单项选择题】各责任中心相互提供的产品,采用协商定价的方式确定内部转移价格时,其协商定价的最大范围应该是( )。 A.在单位成本和市价之间 B.在单位变动成本和市价之间 C.在单位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以上,市价以下 D.在单位变动成本加上合理利润以上,市价以下 【答案】B 【解析】协商价格的上限是市价,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 (二)内部结算 1.内部结算的含义 内部结算是指企业各责任中心清偿因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按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债 权、债务。 2.内部结算的方式 种 类 适用范围 特 点 适用于收、付款双方直接见内部支票面进行经济往来的业务结双方责任明确。 结算方式 算。 手续简便,结算及时,但因转账单是单向发转账通知适用于经常性的质量与价出指令,付款一方若有异议,可能拒付,需要交单方式 格较稳定的往来业务。 涉。 直观,可强化各责任中心的价值观念、核算观念、内部货币适用于小额零星往来业务。 经济责任观念,但携带不便、清点麻烦、保管困结算方式 难。 【例15?判断题】内部支票结算方式主要适用于企业内部收、付款双方直接见面进行经济往来的业务结算( )。 【答案】? (三)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1.含义 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责任转账)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因不同原因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由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对实际发生或发现损失的责任中心进行损失赔偿的账务处理过程。 利用内部转移价格进行责任结转有两种情形: 一是各责任中心之间由于责任成本发生的地点与应承担责任的地点不同,因而要进行责任转账。如因供应部门外购材料的质量问题造成生产车间超定额耗用成本;因生产车间生产质量问题造成的销售部门降价损失。 二是责任成本在发生的地点显示不出来,需要在下道工序或环节才能发现,这也需要转账。如因上一车间加工缺陷造成的下一车间超定额耗用成本。 2.目的 为了划清各责任中心的成本责任,使不应承担损失的责任中心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 3.方式 (1)直接的货币结算方式:以内部货币直接支付给损失方。 (2)内部银行转账方式:在内部银行所设立的账户之间划转。 【例16?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需要利用内部转移价格在有关责任中心之间进行责任结转的有( )。 A.因供应部门外购材料的质量问题造成的生产车间超定额耗用成本 B.因上一车间加工缺陷造成的下一车间超定额耗用成本 C.因生产车间生产质量问题造成的销售部门降价损失 D.因生产车间自身加工不当造成的超定额耗用成本 【答案】ABC 【解析】D选项要由生产部门自身来负责,不存在责任结转. 第三节 成本控制 一 成本控制的含义和类型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经营,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环节。 狭义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日常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类型 1.按照成本形成的过程,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成本控制(投产前)、事中成本控制(生产过程)和事后成本控制(完工后); 2.按照成本费用的构成,成本控制分为生产成本控制和非生产成本控制。 二 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 (一)标准成本的含义 标准成本是指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的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成本,是根据产品的耗费标准和耗费的标准价格预先计算的产品成本。 (二)标准成本控制的含义 标准成本控制是指以标准成本为基础,把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提示】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事前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分析、确定责任归属和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则与成本的事中和事后控制相联系。 【例17?多项选择题】下列成本控制工作中与成本的事中和事后控制相联系的有( )。 A.成本差异分析 B.确定责任归属 C.标准成本的制定 D.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答案】ABD 【解析】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事前控制相联系。 三 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 (一)标准成本种类 种类 含义 说明 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理想标准成本 优的成本水平。 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具有客 观性、现实性、激励性和稳定性等特以历史平均成本作指过去较长时间内所达到的成点。通常,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为标准成本 本的实际水平。 准成本,但小于历史平均成本。正常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标准成本被广泛地运用于具体的标正常标准成本 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准成本的制定过程中。 【例18?单项选择题】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具有客观性、现实性、激励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的标准成本是( )。 A.现行标准成本 B.以历史平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理想标准成本 【答案】C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1.标准成本基本公式 标准成本,价格标准×用量标准 2.标准成本种类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耗用的第i种材料的标准成本,材料i的价格标准×材料i的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材料i的价格标准×材料i的用量标准]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标准工资率 【提示】 ?在制定工时消耗定额时,要考虑到生产工人必要的休息和生理上所需时间,以及机器设备的停工清理时间。 ?当采用计时工资时,标准工资率就是单位工时标准工资。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当采用计件工资时,标准工资率就是标准计件工资单价。此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计件工资单价=标准工资率。 【例19?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工时用量标准”组成内容的是( )。 A.由于设备意外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B.机器设备的停工清理时间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D.由于外部供电系统故障产生的停工工时 【答案】B 【解析】A、C、D选项为意外或管理不当所占用的时间,不属于工时用量标准的组成内容。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 【提示】制定制造费用标准时,应分别制定变动制造费用的成本标准和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标准。 四 成本差异的含义和类型() (一)成本差异的含义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二)成本差异的类型 1.按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分为以下类型: 类型 含义 说明 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所算出的差异纯差异 通常混合差异不单独列示,而就是纯差异。 包括在价格差异中,用量差异 混合差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是纯差异。 异 的剩余差异。 成本差异图示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成本差异由三个部分:纯用量差异、纯价格差异和混合差异。混合差异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将用量差异、价格差异、混合差异分别列出;二是把混合差异并入价格差异中。因为,价格差异因素常常表现为不可控因素,而用量差异比较容易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为了正确考核用量差异,应使它尽可能不受价格因素影响,所以通常把混合差异并入价格差异中。 2.按形成过程分 类型 含义 说明 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差异 产生的成本差异。 ×标准价格 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等要素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不一致而产生的成差异 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本差异。 【提示】变动生产成本差异的通用公式: 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 上式中“标准用量”是指“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 3.按数量特征分 类型 含义 说明 有利差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 异 节约差。 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 大越好。 不利差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 异 超支差。 【例20?判断题】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有利差异越大越好。( ) 【答案】× 【解析】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4.按是否可以控制分 类型 含义 说明 可控差可控差异是控制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 异 的。 不可控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 差异 异,又叫客观差异。 五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总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实际总成本-实际产量下直接材料标准总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二)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的计算及形成原因 成本主要责公式 形成原因 差异 任部门 直接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工人用料的责任心强弱、工人技术状况、材料生产部量下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废品率的高低、设备工艺状况、材料质用量门 准用量)×标准价格 量状况、材料规格的适应程度等。 差异 直接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如市场价格的变动、供货厂商变动、运材料采购部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下输方式的变动,采购批量的变动等。 价格门 的实际用量 差异 六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一)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总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的计算及形成原因 主要责任成本差异 公式 形成原因 部门 直接人工效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工人技术状况、工作环境差异(用量差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生产部门 和设备条件的好坏等。 异) 工时)×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工资制度的变动、工人的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劳动人事率差异(价格升降级、加班或临时工的资率)×实际产量下实际人工工时 部门 差异) 增减等。 七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一)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计算及形成原因 成本差异 公式 形成原因 责任归属 变动制造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工人技术状况、工作环境和设备条件主要是生 费用效率,(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的好坏等。 产部门 差异(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 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预算或标准估计有误、实际变动制造变动制造(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费用的发生额与预计数发生偏差、间费用耗费由部门经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接材料价格的变化、间接人工工资的差异(价格理负责 配率)×实际产量下实际调整、间接材料质量的低劣、其他各差异) 工时 项费用控制不当等。 【提示】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 【例21?多项选择题】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 )。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答案】AB 【解析】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应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 【例22?判断题】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的乘积之间的差额。( ) 【答案】?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23?计算题】某企业使用标准成本法,某一产品实际产量800件,预算产量1000件,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和单位产品实际成本见表1、表2: 表1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项 目 金 额 直接材料 0.2吨×100元/吨 20元 直接人工 5小时×4元/小时 20元 变动制造费用 4000元/1000件 4元 表2 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项 目 金 额 直接材料 0.22吨×90元/吨 19.80元 直接人工 5.5小时×3.9元/小时 21.45元 变动制造费用 4000元/800件 5元 要求:对该产品进行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答案】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0,100)×800×0.22,–176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800×0.22–800×0.20)×100,16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760,1600,–160(元) 即由于直接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直接材料成本降低1760元,但由于材料用量超过标准,使直接材料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降低16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9–4)×800×5.5,–44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800×5.5–800×5)×4,160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440,1600,1160(元) 即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工资率,使直接人工成本降低440元,但由于实际耗费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16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4000?(800×5.5)–4000?(1000×5)] ×(800×5.5),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00×5.5)–(800×5)]×[4000?(1000×5)],32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480,320,800(元) 即由于实际制造费用分配率高于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320元。两者相加,变动制造费用总共上升800元。 八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一)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提示】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与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都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二)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 1.两差异法 两差异法是将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部分。 (1)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工时标准×标准分配率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式中: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 【速记】耗费差异等于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减预算数,能量差异可用总差异减耗费差异得到。 2.三差异法 三差异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能力差异(又称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种。其中耗费差异与两差异法中的耗费差异概念和计算都相同,三差异法将两差异法中的能量差异分解为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1)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3)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速记】将能量差异公式分解可得到产量差异(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在上式括号中减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再加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则有: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将上式中变形为: 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实 际工时,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产量差异,效率差异 【例24?计算题】A企业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有关资料如下: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 2500小时 实际耗用工时 3500小时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 3200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 8960元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8000元 要求: (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2)采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各种差异,并说明是有利差异还是不利差异。 【答案】 (1)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000/2500,3.2(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8960–3200×3.2,–1280(元) (2)耗费差异,8960–8000,960(元)(不利差异) 产量差异,(2500–3500)×3.2,–3200(元)(有利差异) 效率差异,(3500–3200)×3.2,960(元)(不利差异) 三项差异之和,960,3200,960,–1280(元),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例25?计算题】(2007)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元,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答案】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5,10(元)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8,16(元)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600,12000×2)×5,,120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160/21600,5)×21600,2160(元)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00,10000×2×8,90000(元) (6)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0×2,12000×2)×8,,32000(元) 九 作业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ABC法)() (一)作业成本法控制含义 作业成本法控制又称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计算和控制产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导致间接成本的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纽带。 (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 作业成本法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分 配作业 产品 对间 象 接 费分先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去;先将间接费用归集到制造费用、辅用 配然后再将作业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助生产等项目中,然后再以产量等方动因和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 为基础分配到各产品中。 法 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 【例26?判断题】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同,在作业成本法下,各项费用按各自的成本动因和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 ) 【答案】× 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的分配对象是作业,间接费用按照各自的成本动因和作业的耗用数量分配到各产品。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 十 质量成本控制 (一)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 质量成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预防和检验成本;(2)损失成本。 种类 含义 预防成本 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预防和检 验成本 检验成本 为评估和检查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 指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包括产品在生产过内部质量程中出现的各类缺陷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弥补这些缺陷而发生损失成本 的各类费用支出。 损失成本 外部质量指产品销售后,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 损失成本 【提示】预防和检验成本属于不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会不断增大;损失成本则属于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逐渐降低,产品质量 的高低通常以产品的合格品率来表示。 【例27?判断题】预防和检验成本属于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 逐渐降低。( ) 【答案】× (二)最佳质量成本模型 确定最优质量成本的方法可参考合理比例法,此方法将质量总成本情况分为三个范围:改善区、 适宜区和至善区。 如果产品质量处于改善区,说明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损失成本高,企业应尽快采取措施,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如果产品质量处于至善区,产品质量水平很高,甚至超过用户的需要,出现了不必要的质量成本损失,此时也是不可取的。理想的质量水平区域是适宜区,在这一区域内,质量适 当,成本低,效益高。 十一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一)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涵义和内容 1.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含义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也称使用成本,是用户为取得并实现所需产品或劳务的功能所付出的代价。 2.使用寿命周期成本的内容 使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原始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两部分。 (1)原始成本:包括设计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 (2)运行维护成本:售后与使用该产品有关的消耗成本及维修成本、保养成本等。 【例28?多项选择题】使用寿命周期成本中的原始成本包括( )。 A.保养成本 B.设计成本 C.开发成本 D.维修成本 【答案】BC 【解析】维修成本、保养成本属于运行维护成本。 2.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1)生产者角度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从生产者的角度,就是一切为用户着想,千方百计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减少用户的支出, 从而达到扩大销量,争取更多用户,增加利润的目的。 【提示】对于生产者来讲,控制寿命周期成本只是促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像产品成本控制那 样纯粹是为了控制成本。 (2)使用者角度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从使用者的角度,就是在决定是否购买某一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售价,而且还要考虑该 商品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 十二 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简称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结合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 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以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可用来控制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生产环节的资金运作等。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 财务信息需求者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内容 (一)财务信息需求者及分析 1.企业所有者:关心其资本的保值和增值状况,较为重视企业获利能力指标。 2.企业债权人:关注其投资的安全性,更重视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3.企业经营决策者:要求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理财的各方面,包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 4.政府:因其所具身份不同而异。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2.运营能力分析;3.获利能力分析;4.发展能力分析。 【例1?单项选择题】债权人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最为关心的是( )。 A.企业获利能力 B.企业偿债能力 C.企业发展能力 D.企业资产运营能力 【答案】B 【解析】企业债权人最关心的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以保证其债务本息能及时、足额偿还。 二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资料来源的局限性(数据缺乏可比性、缺乏可靠性和存在滞后性等); (二)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三)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 趋势分析法 (一)含义 又称水平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 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二)运用方式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对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有两种方法: 2.会计报表的比较 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及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以会计报表中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指标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 (三)应用趋势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1.所对比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 2.应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 3.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做分析。 二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 比率指标主要有三类: (一)构成比率 (二)效率比率 (三)相关比率 【例2?单项选择题】下列指标中,属于效率比率的是( )。 A.流动比率 B.资本利润率 C.资产负债率 D.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 【答案】B 【解析】效率比率指标反映了所费和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成本利润率、销 售利润率以及资本利润率等。 (三)应用比率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计算时间和范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对比标准有:预定目标、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和公认标准等)。 三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 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因素分析法具体的两种:一是连环替代法;二是差额分析法。 (一)连环替代法 设某一分析指标F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 划)指标为: 报告期(实际)指标F,A×B×C 1111 基期(计划)指标F,A×B×C 0000 在测定各因素变动对分析指标F的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 基期(计划)指标F,A×B×C(1) 0000 第一次替代 A×B×C(2) 100 第二次替代 A×B×C(3) 110 第三次替代 F,A×B×C(4) 1111 (2),(1)?A变动对F的影响。 (3),(2)?B变动对F的影响。 (4),(3)?C变动对F的影响。 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F,F,F,A×B×C,A×B×C 10111000 【提示】 (1)各因素的排列顺序: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基础指标在前,派生指标在后;实物 指标在前,货币指标在后。排列顺序一般题目中会有说明。 (2)固定时期:按先后顺序分析,分析过的固定在报告期(或用实际数),未分析过的固定在 基期(或用计划数)。 (二)差额分析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R的影响。 (A,A)×B×C?A变动对R的影响。 1000 A×(B,B)×C?B变动对R的影响。 1100 A×B×(C,C)?C变动对R的影响。 1110 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一 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 应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流动比率高,不等于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或存款用来偿债。 (2)从债权人角度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从企业经营者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下降。 (3)流动比率是否合理,不同行业、企业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评价标准是不同的。 【例3?多项选择题】如果流动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 A.存在闲置现金 B.存在存货积压 C.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D.偿债能力很差 【答案】ABC 【解析】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因此,该题答案应该是ABC;而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所以,D选项不是答案。 2.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说明:报表中如有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和其他应收项目,可视情况归入速动资产项目。 应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速动比率越高,企业偿还流动负债能力越强。但速动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现金及应收账款占用过多,从而增大企业的机会成本。 (2)不能认为该比率较低的企业流动负债到期绝对不能偿还。 【例4?多项选择题】流动比率为120%,则赊购材料一批,将会导致( )。 A.流动比率提高 B.流动比率降低 C.流动比率不变 D.速动比率降低 【答案】BD 【解析】赊购材料使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增加相同的金额,因为流动比率为120%,100%,说明分子大于分母,当分子、分母增加相同金额时,将会导致分母的变动幅度大于分子的变动幅度,所以该指标将会变小。同时,赊购材料一批,速动资产不变,流动负债增加,所以,速动比率降低。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应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 (2)该指标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获利能力不强。 (3)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更谨慎。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 应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从债权人来说,该指标越小越好;从企业所有者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 2.产权比率 应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也就越低。 (2)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对评价偿债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 【提示】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速记】资产负债率、资产权益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关系: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总资产×100% 资产权益率,所有者权益/总资产×100% 资产负债率,资产权益率,1 权益乘数和资产权益率互为倒数 权益乘数,1/资产权益率,1/(1,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产权比率,1 如权益乘数为4,则资产权益率为1/4(即25%),由于资产权益率,资产负债率,1,因此,资产负债率为75%。产权比率,权益乘数,1,3。 【例5?单项选择题】与产权比率相比,资产负债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侧是( )。 A.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 B.揭示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 C.揭示主权资本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D.揭示负债与长期资金的对应关系 【答案】B 【解析】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相比较,资产负债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侧是揭示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 3.或有负债比率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金额,对外担保金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金额(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或仲裁),其他或有负债金额 或有负债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所有者权益对或有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 4.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应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已获利息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一般情况下,已获利息倍数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2)从长期来看,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大于1。 【例6?单项选择题】已知经营杠杆系数为2,固定成本为4万元,利息费用为1万元,则已获利息倍数为( )。 A.2 B.4 C.3 D.1 【答案】B 【解析】根据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以及“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可知: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本题中,2,(EBIT,4)/EBIT,所以,EBIT,4(万元),已获利息倍数,EBIT?I,4?1,4。 5.带息负债比率 带息负债金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 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偿债(尤其是偿还利息)压力越低。 【例7?计算题】某企业2006年末产权比率为80%,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40%。有关负债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该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负债项目 金 额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2 000 应付账款 3 000 预收账款 2 500 其他应付款 4 50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 000 流动负债合计 16 000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12 000 应付债券 20 000 非流动负债合计 32 000 负债合计 48 000 资料二:该企业报表附注中的或有负债信息如下:已贴现承兑汇票500万元,对外担保2000 万元,未决诉讼200万元,其他或有负债300万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所有者权益总额; (2)流动资产和流动比率; (3)资产负债率; (4)或有负债金额和或有负债比率; (5)带息负债金额和带息负债比率; 【答案】: (1)因为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80% 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总额/80%,48000/80%,60000(万元) (2)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总资产,40% 所以,流动资产,总资产×40%,(48000,60000)×40%,43200(万元)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43200/16000×100%,270%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48000/(48000,60000)×100%,44.44% (4)或有负债金额,500,2000,200,300,3000(万元) 或有负债比率,3000/60000×100%,5% (5)带息负债金额,2000,4000,12000,20000,38000(万元) 带息负债比率,38000/48000×100%,79.17% 二 运营能力指标() (一)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 (二)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 (1)应收账款周转率 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公式中的应收账款包括会计核算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全部的赊销账款在内。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 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分子、分母的数据应注意时间的对应性。 ? (2)存货周转率 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存货周转率高,表明存货变现速度快,周转额较大,资金占用水平较低。 ?在分析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是否一致。 ? 【例8?多项选择题】某公司当年的营业利润很多,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为查清其原因,应检查的财务比率包括( )。 A.资产负债率 B.流动比率 C.存货周转率 D.应收账款周转率 【答案】BCD 【解析】B属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C、D属于反映流动资产变现质量的指标,会影响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属于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不属于考查范围。 【例9?单项选择题】某公司年末会计报表上部分数据为:流动负债60万元,流动比率为200%,速动比率为120%,营业成本100万元,年初存货为52万元,流动资产由速动资产和存货组成,则本年度存货周转次数为( )。 A.1.65次 B.2次 C.2.3次 D.1.45次 【答案】B 【解析】由于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因此,200%,流动资产?60×100%,可求得期末流动资产为120万元,又由于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因此120%,(120,存货)?60×100%,可求得期末存货为48万元,则本年存货周转次数,100?[(48,52)?2],2(次)。 (3)流动资产周转率 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 ? 2.固定资产周转情况 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 ? 3.总资产周转情况 用这一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 ? 4.其他资产质量指标 【速记】 (1)在周转率的公式中,分子是时期指标,分母是时点指标,一般来说,为了使口径一致,分母要用平均数。 (2)上表的周转率公式中,除存货周转率分子是“营业成本”外,其他指标分子都是“营业收入”,分母是“××资产的平均余额”,如总资产周转率,分子为“营业收入”,分母为“总资产平均余额”。 (3)周转天数,360?周转率(次数) 【例10?计算题】某公司××年度简化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公司 ××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资 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货币资金 50 应付账款 100 应收账款 长期负债 存 货 实收资本 100 固定资产 留存收益 100 资产合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其他有关财务指标如下: (1)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 0.5 (2)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之比: 0.9 (3)存货周转率(存货按年末数计算): 9次 (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按年末数计算,一年按360天计算): 18天 (5)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按年末数计算): 2.5次 要求:利用上述资料,填充该公司资产负债表的空白部分(要求在表外保留计算过程)。 【答案】 资产负债表 ××公司 ××年12月31日 单位:万 元 资 产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货币资金 50 应付账款 100 应收账款 50 长期负债 100 存 货 100 实收资本 100 固定资产 200 留存收益 100 资产合计 4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400 计算过程: (1)所有者权益,100,100,200(万元) 长期负债,200×0.5,100(万元)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200,(100,100),400(万元) (3)资产合计,负债,所有者权益,400(万元) (4)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营业收入?400,2.5(次) 营业收入,400×2.5,1000(万元) 营业成本,1000×0.9,900(万元)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900?存货,9(次) 存货,900?9,100(万元) (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360?营业收入,18(天) 应收账款,1000×18?360,50(万元) (6)固定资产,资产合计,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 ,400,50,50,100,200(万元) 三 获利能力指标() (一)营业利润率 【提示】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零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四)总资产报酬率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例11?单项选择题】用于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中的“报酬”是指( )。 A.息税前利润 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 D.净利润 【答案】A 【解析】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五)净资产收益率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越高。 (六)资本收益率 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年初数),(实收资本年未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这里“资本公积”是指“资本公积中的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七)每股收益 1.基本每股收益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时间 已发行时间、报告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份简化计算。 【例12?计算题】A上市公司2006年净利1362.5万元,公司没有发行优先股,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0万股,3月1日新发行4500万股,12月1日回购15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则该上市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1元。( ) 【答案】? 【解析】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股数,10000×12/12,4500×10/12,1500×1/12 ,13625万股,基本每股收益,1362.5/13625,0.1元。 【提示】当年内普通股股数没有增减变化,且没有优先股时,基本每股收益公式: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将基本每股收益分解为若干因素的乘积与因素分析法结合,可出计算题或综合题。 【例13?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展开式中不等于每股收益的是( )。 A.总资产净利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B.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C.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D.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答案】A 【解析】每股收益,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每股净资产 ,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例14?计算题】(根据教材例12-23改编)某公司2005、2006、2007年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净利润(万元) 2400 2520 营业收入(万元) 18800 21200 年末资产总额(万元) 19000 20000 23000 年末股东权益总额 13000 14600 16500 年末普通股股数(万股) 12000 12000 12000 要求: (1)计算2006、2007年的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 (2)采用差额分析法依次分析2007年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平均每股净资产变动对每股收益产生的影响。 【答案】(1) 2006年 2007年 资产平均总额 19500 21500 平均股东权益总额 13800 15550 营业净利率 12.77% 11.89% 总资产周转率 0.96 0.99 权益乘数 141.30% 138.26% 平均每股净资产 1.15 1.30 (2)2006年每股收益,12.77%×0.96×141.3%×1.15,0.2(元); 2007年每股收益,11.89%×0.99×138.26%×1.3,0.21(元); 2007年每股收益比2006年每股收益提高0.01元,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营业净利率变动的影响,(11.89%,12.77%)×0.96×141.3%×1.15,-0.014(元); 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11.89%×(0.99,0.96)×141.30%×1.15,0.006(元); 权益乘数变动的影响,11.89%×0.99×(138.26%,141.30%)×1.15,-0.004(元); 平均每股净资产变动的影响,11.89%×0.99×138.26%×(0.3-0.1.15),0.025(元)。 2.稀释每股收益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需要计算稀释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是在考虑在普通股稀释性影响的基础上,对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后再计算的每股收益。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前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股票期权等。 【例15?多项选择题】(2007年)企业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考虑的稀释性潜在的普通股包括( )。 A.股票期权 B.认股权证 C.可转换公司债券 D.不可转换公司债券 【答案】ABC 【解析】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前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股票期权。 (八)每股股利 (九)市盈率 市盈率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 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买该公司股票。但是,某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十)每股净资产 四 发展能力指标()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 (二)资本保值增值率 (三)资本积累率 (四)总资产增长率 (五)营业利润增长率 (六)技术投入比率 (七)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 (八)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五 综合指标分析含义、特点和方法 (一)含义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与分析。 (二)特点 综合指标分析的特点体现在其财务指标体系的要求上。综合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指标要素齐全适当;(2)主辅指标功能匹配;(3)满足多方信息需求。 【例16?多项选择题】(2006年)一个健全有效的企业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指标数量多 B.指标要素齐全适当 C.主辅指标功能匹配 D.满足多方信息需要 【答案】BCD (三)方法 综合指标分析方法主要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六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一)净资产收益率的分解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分解为两因素乘积和三因素乘积。 1.两因素乘积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2.三因素乘积 ? 总资产净利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提示】杜邦分析体系中的权益乘数和资产负债率应按照平均数计算,即资产负债率,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杜邦分析体系中各指标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1.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系统的核心,反映了所有者投入资金的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该指标的高低取决于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 2.总资产净利率是营业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一指标要从销售成果和资产运营两方面来分析。 3.营业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提高营业净利率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营业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 4.总资产周转率揭示出企业资产总额实现营业收入的综合能力。 5.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同总资产的关系。权益乘数提高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也需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压力。 【例17?计算题】已知某公司2007年会计报表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表项目 年初数 年末数 资产 8000 10000 负债 4500 6000 所有者权益 3500 4000 利润表项目 上年数 本年数 营业收入 (略) 20000 净利润 (略) 500 要求: (1)计算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下列指标(凡计算指标涉及资产负债表项目数据的,均按平均数计算):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净利率(保留三位小数); ?营业净利率; ?总资产周转率(保留三位小数); ?权益乘数。 (2)用文字列出净资产收益率与上述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式,并用本题数据加以验证。 【答案】 (1)?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净利率, ?营业净利率, ?总资产周转率, ? (2)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5.556%×2.4,13.33%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5%×2.222×2.4,13.33% 第四节 业绩评价 一 业绩评价指标() 业绩评价指标由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 (一)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1.营业利润率 1.净资产收益率 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企业盈利能力 2.总资产报酬率 3.成本费用利润率 4.资本收益率 1.不良资产比率 1.总资产周转率 企业资产质量 2.流动资产周转率 2.应收账款周转率 3.资产现金回收率 1.速动比率 1.资产负债率 2.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企业债务风险 2.已获利息倍数 3.带息负债比率 4.或有负债比率 1.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1.销售(营业)增长率 企业经营增长 2.总资产增长率 2.资本保值增值率 3.技术投入率 【例18?多项选择题】下列属于财务业绩定量评价中评价企业资产质量的指标有( )。 A.应收账款周转率 B.不良资产比率 C.总资产增长率 D.资本收益率 【答案】AB 【解析】总资产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增长的评价指标,资本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评 价指标。 (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 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8个方面的指标。 二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档次) 国内行业标准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 优秀、良好 、平均、较低和较差。 国际行业标准 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标准 优、良、中、低和差。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 财务业绩定量 运用功效系数法的原理,以企业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企业所处行业(规 评价方法 模)标准值,按照既定的计分模型进行定量测算。 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法的原理,根据评价期间企业管理业绩状况等相关管理业绩定性因素的实际情况,对照管理业绩定性评价参考标准,对企业管理业绩指评价方法 标进行分析评议,确定评价分值。 【例19?判断题】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方法是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法原理,以企业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企业所处行业(规模)标准值,按照既定的计分模型进行定量测算。( ) 【答案】× 【解析】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方法运用的是功效系数法原理,而不是是综合分析判断法原理。
/
本文档为【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