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

2017-12-28 6页 doc 19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 对折吸塑 摘要 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红字》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当地浓厚的宗教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逐渐形成了喜欢思考同时又十分多疑的性格,这在《红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正是通过《红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霍桑这种矛盾心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 人物塑造 矛盾心理 一 《红字》的情节概述 《红字》是以17世纪发生在波士顿一个真实故事为素材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以为自己的丈夫齐灵渥斯死于海难,于是和当地的牧...
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
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 对折吸塑 摘要 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红字》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当地浓厚的宗教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逐渐形成了喜欢思考同时又十分多疑的性格,这在《红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正是通过《红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霍桑这种矛盾心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 《红字》 人物塑造 矛盾心理 一 《红字》的情节概述 《红字》是以17世纪发生在波士顿一个真实故事为素材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以为自己的丈夫齐灵渥斯死于海难,于是和当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秘密发生了恋情,并且生下了女儿珠儿。但是为了维护丁梅斯代尔的名誉,她拒绝说出女孩儿父亲的名字。在当时宗教性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恋情被视为通奸,所以海丝特被迫戴上了具有侮辱性意味的红色A字,独自带着孩子顽强地生活。而两年后,海丝特的丈夫齐灵渥斯突然出现,看到自己的妻子受到侮辱,他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找出这个人,实施报复。当他慢慢发现丁梅斯代尔就是海丝特的情人时,他以医生身份慢慢接近他,并且旁敲侧击地提醒他,对他进行心理折磨。七年之后,海丝特决定和丁梅斯代尔一起逃走,临行前作为牧师的丁梅斯代尔做了最后一次精彩的布道,他决心向众人们坦白自己的罪行,当他做完这一切之后,自己却倒地而亡。齐灵渥斯也因为自己疯狂报复的行为而身败名裂,在不久之后死去。海丝特带着珠儿先是离开了新英格 兰,但是数年后又重新回到了这里,胸前还是佩戴着那个红色A字,她以自己的勤劳和善良,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二 《红字》中人物形象矛盾心理的描写 1 海丝特的矛盾心理描写 海丝特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在霍桑的笔下,她的容貌端庄,举止优雅,贤良淑德,几乎是一个完美女性的化身。其身上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她到底认为自己是不是有罪的。一开始的海丝特并不认为自己是有罪的,生下女儿珠儿之后,她被当地的人们视为是通奸,并且戴上了具有侮辱性意味的红色A字,而这一切都是外人所为,海丝特本身并不认为自己有罪。她可以站在刑台上怒斥逼她说出孩子父亲名字的人,她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和要带走孩子的人拼命,还可以鼓动自己的情人一起出逃,离开这个地方。可见她的内心中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十分坦然的,在她的心中十分鄙视那些清教的教义,她不信上帝,而是信自己的人性,自己的情感。然而矛盾之处就在于,当丁梅斯代尔死在道场之后,她带着珠儿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欲绝地方,后来长大的珠儿也在欧洲过上了十分美满的生活,她完全可以留在自己的女儿身边安度余年。但是她却又回到了那个曾经让她受尽了屈辱的地方,而且还在胸前戴上了那个红字A。这里,清教中的“原罪论”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清教教义中认为人生来都是有罪的,要靠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赎罪。海丝特回到故里,表面上是赎罪,其实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赎罪。而是她的人性和本性使然,她以一种宽容和坚韧的态度面对这里的人们,那个红字A就是她精神力量最大的支撑。海丝特从坚持自己无罪,到后来回到原地赎罪,无疑是一个矛盾的行为。霍桑的矛盾心理也可见一斑。一方面,霍桑承认宗教的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信仰宗教,但是对于宗教中一些不近人情的,非人性的做法存有质疑,甚至是极端反对的;另一方面,霍桑又认为所有人都是从属于宗教的,即使是曾经对宗教的一些要求做出过抗争,而在事情过去之后,人还是会自觉地祈求上帝的宽恕。因为霍桑自幼生活在一个十分浓厚的宗 教氛围中,宗教的各种传统思想难免会影响到他,特别是一些极端的、违背人性的思想和行为,给了他以很大的触动,所以他试图用人性和情感来挑战宗教,即使是血流不止也再所不惜。而当这种挑战看上去以成功告终之后,却又引发了他新的思考和感悟,这是一种超越之前的感悟,不是对宗教的妥协,而且对人性和情感的认同。霍桑本人、作品和作品的人物形象,也在这种新的思考和行为中得到了升华,让作品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2 丁梅斯代尔的矛盾描写 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年轻的、优秀的牧师,可以说,正是这个职业葬送了他的一生。作为一个牧师,他是宗教中各种清规戒律的宣扬者和绝对的践行者,起着一种表率和示范的作用,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爱戴。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犯下了通奸罪,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矛盾的事情。最初的丁梅斯代尔,作为一个神职的牧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欲,爱上了海丝特,并且偷吃了禁果,他从海丝特的身上尝到了凡间俗子的幸福和快乐。但是这种短暂的幸福和快乐过后,他又必须回归到自己原始的身份中去,并且陷入了一种悔恨和自责之中。而海丝特又是十分善解人意的,她看到了丁梅斯代尔身上的这种压力,所以对他予以了坚决的维护,即使是面对红字的处罚,也坚决不肯说出他的名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丁梅斯代尔的矛盾心理,特别是海丝特因为他而戴上了屈辱的红字之后,不得不远离人群,过着一种几近隐居的生活,而他却要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样子,身披牧师的法袍,继续传经讲义,帮助人们进行忏悔,其名誉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和影响。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丁梅斯代尔刻画成了一个自私、懦弱、虚伪的人。殊不知,他自己也生活在一种矛盾和纠结中。当齐灵渥斯以医生的身份主动跟他接触,并且旁敲侧击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真相后,丁梅斯代尔内心的痛楚更是到了极致。一方面他要去揣摩齐灵渥斯是不是真的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齐灵渥斯的每一句别用深意的话都深深刺激了他。而当海丝特提出要跟 他偷偷离开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再做一次布场,他的原意是要在这次宗教活动中向众人们坦白自己的罪行,即使受到再严厉的处罚也在所不惜,但却没有想到,他自己因为这种坦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丁梅斯代尔的遭遇也道出了霍桑对于宗教思考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上帝承认人的欲望存在的合理性,允许罪责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描绘了一个完美世界,作为诱惑和召唤,让人们远离尘世,一心信教。这种矛盾的根源自然就引出了丁梅斯代尔的悲剧。他本身是专心追随神性的,甚至是一个代表和楷模,但是在现实的生活面前,他越是虔诚,内心的反抗就越猛烈,一方是人性,一方是神性,他身在两方的中间,不断地被拉扯,直到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无疑是宗教和人性的一支哀歌。 3 齐灵渥斯的矛盾描写 齐灵渥斯的身上也具有明显的矛盾性特征。他的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从小生活在别人鄙视的目光中,但是他深信勤能补拙的道理,发奋学习,想要以自己的能力来掩盖生理上的不足。霍桑着重描写了他求学的经历,为了使自己的医术得到进步,他不惜通宵达旦地学习,抛家别妻,深入荒郊野外,颠沛流离,去寻找药材。在他看来,这种疯狂的学习正是对自己天生不足的弥补,而不是真正地为了追求知识本身,更不用说是想要用自己的医术来救死扶伤了。可以说,从一开始,齐灵渥斯就没有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直到他娶到了海丝特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家庭和妻子身上,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不忠于自己,和别人私通并生下了孩子之后,他的心性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他逐渐舍弃了自己的理想和善良,直到最后变为一个顽固和残忍的复仇者。在这个复仇过程中,他也是充满矛盾的。他开始以医生的身份主动接近丁梅斯代尔,并且有意识地在心理上折磨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完全丧失了理性。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不停地、心无旁骛地对丁梅斯代尔进行着摧残。看到丁梅斯代尔难过的样子,他甚至引以为乐,无疑是一个残酷、冷漠的、疯狂的魔鬼的化身。但是他在对待珠儿的时候,却又散发 出一种人性光芒。他把珠儿当成为自己的女儿,喂她吃药,哄她入睡。当他和珠儿交谈的时候,脸上总是会露出最为坦然和真诚的微笑,与丁梅斯代尔这个背后的父亲相比,齐灵渥斯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父亲。可见他的身上也是充满矛盾的。原本是自己费尽心机得来的妻子和家庭,却遭遇了妻子的背叛,此后的他完全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开始走上了一条复仇的不归路,在这条复仇的道路上,他的恶性逐渐吃掉了他的人性,只有面对珠儿的时候才会散发出一点微弱的光芒。到了最后,丁梅斯代尔以自己的死来获得解脱之后,齐灵渥斯也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复仇的快感,反而成为了众人所指的对象,随后他也在一种反思、不解和自责中死去,但是他在死后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了珠儿,这又显示出了其人性的一面。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不解、悔恨和矛盾。 4 珠儿的矛盾描写 珠儿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私生女,她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产物,是一种当时社会的清规戒律和人的自然情感之间的矛盾,在当时浓郁的宗教氛围下,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的恋情被视为通奸,那么这个孩子的出世必然是宗教道德和社会条件所不允许的,周围的人们说她是妖魔的产物,认为她有魔法俯身,甚至比巫婆还要厉害,不用扫帚就可以四处飞行。但是这种描写所用的笔墨并不多,反而是对其身上的自然性进行了着重的描写。她没有像周围人们预想的那样是一个怪胎,或者有着先天性的残疾,而是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力,永远都是生气勃勃的,喜欢在太阳下和森林里玩耍,甚至能和狼成为好朋友,甚至连她的母亲海丝特都感到诧异,珠儿到底是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其实霍桑正是用一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的矛盾心情。一方面,霍桑对周围人们对珠儿的看法是表示理解的,毕竟受到当时宗教环境的限制,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这种理解并不等于赞同。霍桑之所以着力对珠儿身上的自然性加以描写,实际上是想借珠儿表达对各种清规戒律和禁锢的不满。这样被视为是“妖魔”的女孩一样有着健康的 身体和生命的激情,一切世俗和偏见在她的面前都是无力和晦暗的。她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不同寻常的、叛逆的特征,其实是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身上自然性和人性的延续,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闪烁着一种生命的灵光,让那些所谓的忠实信徒们感到震慑和不安。珠儿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长大,既没有精神上的困扰,也没有物质上的窘迫,特别是齐灵渥斯将自己的遗产全部遗赠给她之后,她一度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后来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所以通过对珠儿的矛盾描写,体现出了霍桑的矛盾心理。作为一个为当地人们所不齿的私生女,甚至被视为妖魔的化身,她天性开朗,生命力旺盛,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最后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有了圆满的收获。霍桑的无疑是倾向于这种结果的,因为珠儿是他所追求的反抗宗教的束缚和禁锢,提倡尊重人性,人人都能追求幸福生活的象征、勇气、力量和希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红字》中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矛盾的人物和事件,跟宗教是分不开的。从小在一个宗教氛围十分浓厚的环境下长大的霍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宗教的影响,但是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完全屈从于宗教,而是敢于向宗教提出质疑,透过宗教看到了人性的一面、情感的一面,希望能够从宗教和人本身之间找寻一条两全的道路,这些矛盾的描写就是一个最好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质疑和探索,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厚重的道德感,并且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当我们折服于霍桑作品的同时,也应该体会到他本人所受到的折磨,正如他的作品中所描写出的那些矛盾一样,他本身也是十分矛盾的。但是可贵的是,他在这种矛盾中坚持了下来,并且实现了一种超越,所以他和他的作品,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思想性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本文档为【从《红字》的人物塑造分析霍桑的矛盾心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