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2018-02-02 5页 doc 16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摘要:广昌“孟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因此,本文从“孟戏”曲牌的声腔为例进行分析,主要论述高腔曲牌在“孟戏”声腔中的特点。 关键词:孟戏 声腔 曲牌 特点 广昌一向有“戏窝子”之称,同治六年修的《广昌县志》记载:“新春……少年子弟,沿门扮演春戏或朱裳鬼面以为傩”的习俗。因此,广昌孟戏,又名盱河戏,俗称“孟戏”,主要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广昌县境内赤溪曾家、大路背刘家、舍溪...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 摘要:广昌“孟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因此,本文从“孟戏”曲牌的声腔为例进行分析,主要论述高腔曲牌在“孟戏”声腔中的特点。 关键词:孟戏 声腔 曲牌 特点 广昌一向有“戏窝子”之称,同治六年修的《广昌县志》记载:“新春……少年子弟,沿门扮演春戏或朱裳鬼面以为傩”的习俗。因此,广昌孟戏,又名盱河戏,俗称“孟戏”,主要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广昌县境内赤溪曾家、大路背刘家、舍溪(舍溪孟戏于20世纪60年代湮灭)等地。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唱了五百余年。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 一、曾家“孟戏”与刘家“孟戏”声腔特点 曾家“孟戏”始于明代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属两夜连台本,共64出,需9个小时演完。唱腔多有古南曲,艺术价值独特。刘家孟戏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之后,属3夜连台本,共70出,需11个小时演完。唱腔属多声腔的曲牌体系,以高腔为主,其间有弋阳、乐平、徽青阳等腔以及海盐腔的遗音和曲牌,音乐价值弥足珍贵。曾、刘两家的孟戏音乐结构都属曲牌体,两路孟戏剧本保留曲牌140余支。许多唱腔腔句较多,即一字多音,旋律较为平缓,多在中音区回旋,用本嗓演唱,有时到唱句末尾或加入帮腔时,曲调才突然翻高,用假声(窄声)行腔。许多曲牌末句旋律由低到高结束。演唱形式为干唱(无管弦伴奏,拍板为节拍,只以小锣小鼓过门)。曲调没有固定的调高,大都根据艺人嗓音来唱。以广昌官话演唱为基础,也有一些“滚唱”。帮腔腔句较短,一般帮后半句,只有几板,也有最后一句重句帮腔,帮腔中无锣鼓伴奏。在表演中动作独特,通过身段表演特技,粗犷洒脱,有浓郁的傩舞遗风,以前剧中角色戴面具,后为演出方便改为化装。孟戏的行当由三生、三旦、三花脸组成“九门楼”,以后,生、旦、花脸三行中各增一角色发展为“十二门”。舞台道具非常简单,一桌二椅,以布幔代城楼的装置。声腔主要包括高腔、弹腔、昆腔和杂腔,以高腔和弹腔为主。 二、“孟戏”声腔中的高腔特点 1.声腔中的多句声腔 孟戏高腔无管弦伴奏,源于明代南戏声腔,属曲牌体,目前保留的约140余支曲牌主要在《孟姜女》一戏(俗称“孟戏”)里。其特点具有“不叶宫调,不托管弦”,“一人唱而众人和”即有帮腔,“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和“杂白混唱”。在一段唱腔中,往往是唱几句之后夹杂几句道白,再唱几句,接着帮腔,有唱有念,然后小锣、小鼓过门,其音调悠雅,用字行腔,旋律一般在中音区婉转,旋。刘家“孟戏”曲词较文雅深奥,曾家“孟戏”曲词较土俗浅显,两曲牌高腔都包含有南曲和北曲。曲牌由腔句和滚调结合组成。腔句从字中出腔,用字行腔,句式比较严谨。滚调以滚唱为主,句式比较灵活。有部分曲牌只有腔句无滚调,每句腔由一句或数句唱词组成,也有一句唱词分成两腔的情况,或由一句或数句腔句组成一支曲牌,小曲牌至少有一二句腔,大曲牌多达十多句甚至数十句腔。有些曲牌由若干个长短句组成;也有的是上下句结构,上下句重复或变化重复。腔格往往重复曲牌末句的词和腔作为结束,也有的反复唱同一曲牌。还有些曲牌分成若干小段“杂白混唱”,唱和白循环往复进行。 如:刘家“孟戏”[下出虎]起句。(见例1) 2.声腔中的特殊腔句 即是在几个连续重复的短音型之后突然翻高用段声(老艺人称为“窄声”)唱“唱,”音,此“,”音可长可短,视情绪而定。然后跟着小鼓、小锣过门,用作曲牌起腔或另一乐段的开始(见例2)。同时,高腔中的曲牌有正格和变格之分。正格曲牌有严谨的词曲格式,如[驻马听][点绛唇]等。变格曲牌较多,它们是从正格的曲牌中加以变化发展而成,有的曲牌中加“滚调”,如[驻云飞]等(见例2)。这种手法运用最广,有的将原曲牌中的乐句、乐段增加或减少,如[桂枝香]等。还有的滚唱句采用移调等手法用色彩的变化来推动旋律的发展,如[下山虎]等。 三、“孟戏”声腔中的曲牌特点 1.“孟戏”高腔曲牌中以板腔体为主 板眼有散板、无眼板(1/4)、一眼板(2/4)第紧打慢唱等板式,其中包括散板、正板和滚调等。有的曲牌是单一板式,有的曲牌是综合板式,在同一支曲牌中板眼变化不多。 2.曲牌运用 在“孟戏”高腔中曲牌的运用有曲牌联套体式、主曲体式和单曲体式。曲牌的联套有南曲联套和北曲联套、南北合套,也可分为联曲体式和主联体式。主联曲体式是在一折戏中,以一支曲牌为主,联用或犯用其他曲牌,或有[引子]、或有[尾声]、或[引子]与[尾声]俱全。主曲体式是在一折戏中只用一支曲牌,采用正格和变格的反复运用,贯穿整折戏。单曲体式往往是单曲叠用,在一折戏中各曲牌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单独出现和使用。此外,也有的曲牌是采用犯调的手法形成新的曲牌――集曲。 3.联套的曲牌 南曲联套所用的皆是南曲曲牌,比较灵活,像过曲前后有[引子]和[尾声],较完整的联套比较少见。一般套数不定,每支曲牌的段数也不定,字数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有的无[引子]和[尾声],有的只省去[引子]或省去[尾声]。 (1)北曲联套在盱河戏高腔中很少见。只有在刘家“孟戏”《老君上寿》一折中有昆曲化了的北曲联套。如[新水令][折桂令][收江南][沽美洒][清江引]等。 (2)南北合套的曲牌也不多,如在刘家“孟戏”《板桥遇兄》一折戏中有[新水令](北曲)、[步步桥](南曲)、[折桂令](北曲)、[江儿水](南曲)、[雁儿落](北曲)、[侥侥令](南曲)、[沽美洒](北曲)、[尾声](南曲)。南曲为该剧中主角演唱,北曲为配角演唱,但这些北曲的音调有别于《老君上寿》中的北曲音调。 4.“孟戏”高腔曲牌的风格特征 有的曲牌优雅动听、缠绵婉转,以字行腔带有拖腔,旋律优雅婉转、优美动听,有板式的变化,还有明显的“杂白混唱”的特点,帮腔主要在下句的后半句,有时也有部分是重句帮腔,滚唱较少,如[桂枝香][红衲袄]等主曲体式曲牌、[山坡羊][下山虎][宜春令]等主联曲体式曲牌。有的曲牌近似说话,特别表现一些滚唱的曲调;有的像咒语,如[胡捣练];有的曲调还融进了广昌本地方言;有的曲调与民歌小调很接近,如[划船歌]等。 5.调式特点 “孟戏”高腔曲牌的调式多为羽调式、商调式、徵调式。基本上是多行当共用,一般都是男女同腔,只有极个别曲牌为男女分腔。如[山坡羊]类曲牌,用不同的行当唱法表示其不同的情绪。参见[山坡羊]类曲牌。 6.曲牌分类 在盱河戏高腔的曲牌中按音乐素材、调式特征及表现手法等特点,两路高腔均可分为 若干大类,有的大类还可分为若干小类。见上表。 参考文献: [1]张天彤.江西古镇中的戏曲活化石,J,.中国音乐,2006,(01). [2]流沙、钱贯成主编.论江西海盐腔音乐,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本文是江西社科规划项目“广昌孟戏音乐原生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9WX202。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地方戏剧资源研究中心)
/
本文档为【广昌“孟戏”高腔曲牌的声腔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