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2009.doc

2018-01-14 22页 doc 55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2009.doc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2009.doc 跟痛症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解剖生理】 跟骨近似长方形,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在人体站立时至少有50%的体重需要跟骨与距骨来负担。为了行走和吸收震荡,足部形成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一、二、三跖骨组成,外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在足的前部,三个楔骨和五个跖骨基底部背宽阳窄呈拱桥式...
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2009.doc
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2009.doc 跟痛症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 【解剖生理】 跟骨近似长方形,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在人体站立时至少有50%的体重需要跟骨与距骨来负担。为了行走和吸收震荡,足部形成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一、二、三跖骨组成,外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在足的前部,三个楔骨和五个跖骨基底部背宽阳窄呈拱桥式排列,组成所谓横弓。足弓能起弹簧作用,以缓冲人在行走、跳跃及跑步时所产生的震荡。 跟骨与距骨组成纵弓的后臂,以负重为主。通过跟距关节可使足有内翻、外翻或外展、外旋的作用,以适应在凸凹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跟骨结节为跟腱附着处,其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贝累氏角),为跟距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此角常因跟骨骨折而减小、消失或成负角,从而减弱腓肠肌的力量及足的弹簧作用(图5-33)。 1 足底是三点负重,足跟部负重约50%,拇趾和小趾球部联合负重约50%。由于第一跖骨一般比其他跖骨长,而且还有二个子骨垫在它的头下,因而拇趾球部的负重比小趾球部为多。 跟骨体的后面呈卵圆形隆起,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光滑;中部为跟腱起止部,跟腱止点上方的前方与后方均有小的滑囊;下部移行于跟骨结节,有拇展肌、趾短屈肌及距腱膜附着,起维持足弓的作用。跟骨结节的下方亦有滑囊存在。足跟部皮肤是人体中最厚的部位,其皮下组织由弹力纤维和致密而发达的脂肪构成,又称脂肪垫。 跖筋膜呈三角形,后端狭窄,厚约2mm左右。起自跟骨结节内侧突的前方,其深面与趾短屈肌密切结合,向前逐渐增宽、变薄,于跖骨头处分成五束,分别伸向1,5趾,止于足底前端皮肤和移行于各趾腱鞘。跖腱膜有保护足底肌肉、肌腿、支持足弓等作用。 【病因病机】 (一)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2 (二)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三)跟骨骨骺炎:本症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本病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四)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五)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跟痛症常见的压痛点,见图5-34。 【临床现】 (一)跟腱止点滑囊炎:在跟腱附着处肿胀、压痛。走路多时可因鞋的摩擦而产生疼痛。冬天比夏天严重,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 3 检查:在跟骨后上方有软骨样隆起。表面皮肤增厚,皮色略红,肿块触之有囊性感及压痛。 (二)跟骨下脂肪垫炎:站立或行走时跟骨下方疼痛,有僵硬肿胀及压痛,但无囊性感。 (三)踉骨骨骺炎:多见于6,14岁的儿童。主诉足跟部疼痛,走路可现跛行,运动后疼痛加剧,跟骨结节后下部疼痛,有轻微肿胀。X光片显示:跟骨骨能变扁平,密度呈不均匀的增高,外形不规则,呈波浪状或虫蚀状,骺后线增宽。 (四)跖筋膜炎: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尤其在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刚开始走路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 (五)肾虚性跟痛症:站立或行走时双侧足跟部酸痛乏力,但局部无明显压痛。 X光片显示:跟骨本身稍有脱钙外无明显的异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可作诊断。但应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一)跟骨骨髓炎:跟骨骨髓炎虽有跟痛症状,但局部可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感染的征象,严重 4 者伴有高烧等全身症状。化验和X光片检查可确立诊断。 (二)跟骨结核: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局部症状明显,肿痛范围较大,全身情况差,并有低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化验及X光片检查可鉴别之。 【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二)取穴与部位:三阴交、阴陵泉、太溪、照海、然谷、昆仑、仆参及患部周围。 (三)主要手法:点、按、压、揉捻、捋顺、侧击等手法。 (四)操作方法: 1.跟骨下止点滑囊炎: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60?,医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跟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对准滑囊用力侧击。手法的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或使滑囊破裂、液体吸收。 2.跖筋膜炎: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者先用点按法点按穴位,然后以一手拇指或"丁字器"点按、揉捻痛点,再以擦法及捋顺法沿阳筋膜走行方向进行推擦及捋顺,并使足底发热。 5 【注意事项】 (一)跖筋膜炎患者在急性期间应注意适当的休息,减少负重,控制剧烈运动。症状缓解后,逐渐进行足底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的肌力。 (二)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按语】 临床跟痛症常伴有骨刺形成,但足跟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不成正比,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如骨刺斜向下方则常有疼痛,若骨刺与跟骨平行,可没有症状。引起跟痛症的原因虽有多种,但主要的病因是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推拿治疗本病的机制主要是剌激骨刺部的软组织,促使其增生物引起的炎症消散,而不是使骨刺消失。临床治愈的病人,虽跟痛症完全消失,但骨刺依然存在。 对于跖筋膜炎患者,可采用矫形鞋垫,以垫高跖骨头近端,使跖骨头少持重,并作跖趾关节的跖屈及背伸运动。 跟痛症是指患者因长期站立工作或长期从事奔跑、跳跃等;或因扁平足、足弓塌陷致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的症候。临床表现: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至足底,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开始,行走时疼痛更明显,活动一段时 6 间后疼痛反而减轻,压痛点在跟骨负重点稍前方的足底腱膜处,X线可见跟骨底有骨刺形成。临床一般可分三类。 (1)跟后痛,主要有跟腱滑膜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痹证性跟痛症。 (2)跟下痛,主要有足底腱膜炎、跟骨下滑膜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骨髓炎。 (3)跟骨骨痛,如跟骨骨骺炎、跟骨骨髓炎、骨结核,偶见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 西医疗法: (1)冲击波通过局部能量释放,起到深部“按摩”作用,使受累肌腱、韧带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促进正常组织生成。由于筋膜、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与其所附着骨的声阻抗不同,冲击波还可松解组织粘连。冲击波直接作用于局部神经,可引起神经封闭而止痛。 (2)封闭治疗:在足跟压痛点注射了“盐酸得多卡因及醋酸泼尼松龙”和局麻药。 中医疗法: 现代医家在治疗跟痛症时多以中药外治法为主,辅以内服药或手法或小针刀法等。 (1)手法推拿结合针刺拔罐、神灯照射的综合治疗。 7 手法治疗能松解粘连(炎症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改善组织营养代谢,促进变性组织的改善和恢复,并可提高局部组织痛阀,使气血通畅,达到止痛的目的,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小针刀加手法配合熏洗 (3)内服与外洗、外敷并用:内服矾芎散,外敷跟骨散。或内服方由熟地黄、牛膝、杜仲、补骨脂、川木瓜、白芍、田七组成;外洗方由雷公藤、花椒、桂枝、威灵仙、朴硝、毛冬青、皂角刺组成。 (4)中药方剂: 方1 消肿止痛饮 组成:生米仁根30克,赤豆30克,木瓜9克。 用法:将生米仁根、赤豆、木瓜分别洗净,一并放人沙锅中,加水500克,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次饮服。 功效: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刺痛,行走后尤剧,踝部肿胀。 附注:生米仁利水渗湿,赤豆利湿,木瓜舒筋活络。 来源:民间验方。 8 方2 牡蛎茯苓饮 组成:生牡蛎50克,茯苓25克。 用法:生牡蛎研细,布包;茯苓洗净,切成块,一并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再煮1小时,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功效:软坚散结,止痛利湿。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压痛,远行后尤剧。 附注:生牡蛎软坚散结止痛,茯苓淡渗利湿。 来源:张天安(蔬菜的食疗与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154 方3 百花酿茄子 组成:茄子2个(约250克),虾胶100克,蒜茸、精盐、白糖、生抽、鸡精适量。 用法:茄子去蒂洗净,斜切连刀件,往夹缝处拍人生粉,酿人虾胶,用油锅煎至两面呈焦黄色时盛起,炒锅下油,爆香蒜茸,加入煎茄子炒匀,调入味料及适量汤水煨熟,用湿生粉打芡,炒匀上碟。 功效:散瘀止痛。 9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 来源:张天安(蔬菜的食疗与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45 方4 三色龙骨汤 组成:枸杞子20克,首乌20克,猪脊骨500克,姜、葱、黄酒、精盐等调料。 用法:将枸杞子、首乌分别洗净,猪脊骨切成块,共置入锅,加清水1 000毫升,姜、葱和人,急火煮开,去浮沫,煮3分钟,再加黄酒,精盐等调料,文火煨1小时,分次服用。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属肝肾亏虚型,足跟疼痛,伴腰膝酸软无力者。 附注:枸杞子养阴补血,首乌补肝肾、强筋骨。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01 方5 肉桂米粥 组成:肉桂20克,粳米50克。 10 用法:肉桂洗净,粳米淘清,置锅中,加清水1 0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分次服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属肾阳虚型,足跟疼痛伴四肢不温者。 附注:肉桂温中助阳,散寒止痛。 来源:民间验方。 方6 大蒜炖鳖肉 组成:大蒜25克,鳖1只(200克),姜、葱、黄酒、精盐。 用法:将鳖活杀,去内脏,冼净,大蒜去皮压碎,置锅中,加黄酒、姜、葱等,隔水炖熟,约1小时左右,分次服用。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属肾阴虚型,足跟疼痛,伴有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者。 附注:鳖有大补阴血之功。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3 11 方7 黄豆猪蹄煲 组成:黄豆200克,猪蹄4只,姜、葱、酒。 用法:将黄豆洗净浸泡12小时,猪蹄去皮毛、爪壳,斩成块,将黄豆和猪蹄置锅中,加少许清水、姜、葱、黄酒,急火煮开5分钟,文火煲l小时,分次服用。 功效:益精血,壮筋骨。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足跟疼痛,痛程较长,腰膝无力。 附注:猪蹄补血益精养生。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7 方8 红花羊骨汤 组成:红花20克,羊骨500克,姜、葱、酒。 用法:将羊骨洗净斩成块,开水浸泡lo分钟,再浸于冷水中;将红花、羊骨置锅中,加清水1 000毫升,加姜、葱、黄酒等,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1小时,分次服用。 功效:补肾强筋,活血止痛。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足跟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固 12 定不移者。 附注:红花有活血止痛之功,羊骨有补肾强骨之效。 来源:薛秀娟,等(大众药膳(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2 方9 芝麻胡桃散 组成:黑芝麻500克,胡桃肉500克。 用法:黑芝麻、胡桃肉洗净凉干,热锅中炒熟,研末,加白糖拌匀,分次食用。 功效:滋肾养阴。 主治:跟痛症属肾阴虚型,足跟疼痛,伴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者。 附注:黑芝麻味甘性平,养血益阴。胡桃肉有补肾强腰之效。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4 ’ 方10木耳芝麻汤 组成:黑木耳50克,黑芝麻50克。 用法:洗净的黑木耳炒黑,略带焦味;黑芝麻炒香。 13 将木耳、芝麻置锅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文火煮20分钟,纱布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滋肾阴而润肠。 主治:跟痛症伴大便秘结,头发早白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4 方11 苦瓜拌豆腐 组成:豆腐150克,苦瓜150克。 用法:苦瓜去子洗净后切成薄片,用花生油将苦瓜炒至七成熟后放人豆腐,加入盐、味精调味,再煮15分钟后即可食用。每日1次,连服2周。 功效:清热降糖。 主治:跟痛症伴有糖尿病者。 附注:苦瓜有清热祛湿解毒作用。 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 2009-01-03 12:11 提要: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病、多发病,它的产生严重影响中老年正常行走,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14 一、跟骨骨刺是如何形成的? 其特征为患者不能落地行走,呈锥刺痛,由于不能正常行走活动,使中老年人其它疾病的产生随之增加,同时跟骨刺又是骨科治疗学上的疑难病。过去对本病认识一直认为是由于长途行走和长时间站立而引起的退行性变造成的。但这一理论对很多因骨质增生而产生的临床表现无法做出确切的解释。经过多年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探索。运用生物学原理对很多骨质增生疾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证实了跟骨骨刺这一病理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人体"足部力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造成跖长韧带。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与筋膜的纤维就会不断地被撕裂,与此同时人体自身就会通过代偿机制的保护作用,把大量钙与磷输送到被撕裂的韧带与筋膜的附着点处。以加强韧带和筋膜的附着点处不被拉伤或拉脱。久而久之这些大量聚集的钙质与磷会使韧带与筋膜附着点钙化骨化。从而产生足跟骨骨刺这一病理现象。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 骨骨刺 二、跟骨骨刺的临床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1、是跟部疼痛,行路时压力加重后疼痛加剧。2、因局部疼痛,行路时足跟不敢着地,有踮脚现 15 象。3、足跟部的拇指触压时,有时有压痛。跟骨骨刺 跟骨 诊断: 在详细体检后,跟骨骨刺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如有骨刺存在,压迫跟骨中央会产生疼痛。X 光乃可以帮助确诊。 三、跟骨骨刺的治疗: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要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可用针 刀、理疗、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 1.特色药物“太白草药”外敷散: 本品采用名贵太白山中草药,精工制成,采用外敷传统中医疗法,疗效显著,是一种消除跟骨骨刺疼痛的较好 方法。在百度搜索<太白草药>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跟骨骨刺疼痛. 用法:取药品一包,加食用米醋20毫升,搅拌均匀,外敷于跟骨处,外面用塑料薄膜包裹。时间用2个小时后 取下。不可多敷~一般3,5日后见效。 本药为外敷药,不可口服~~~ 2.经验方:生乌头10克,细辛3克,冰片3克。三药合在一起研磨成细粉末,装入纱布袋内,垫在鞋后跟 16 处,每周调换一次。在外用药的同时,坚持每天早晚用米醋温热泡脚30分钟,可以起到协同发挥疗效的作用。一般可用米醋500克,温水1000克,倒入容 器中搅和,浸没脚踝处。 四、跟骨骨刺的预防: 1)选择合适的鞋子:对年轻人来说,应尽量少穿或不穿跟过高的鞋子。因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负担,使足底的跖腱膜趋于紧张,张力升高,容易诱发或促使“骨刺”的产生。对于中老人,应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 少足底与鞋子的磨擦。 2)使用厚软的鞋垫:厚软的鞋垫可缓冲足与鞋之间的摩擦,减轻疼痛。足跟有较明显的骨质增生者,为了减少疼痛,可将厚鞋垫部分挖空,使“骨刺”不与鞋底 直接接触。 3)减少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跳、跑等,是诱发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经常运 动者,从事较剧烈的活动要循序渐进。 常做足的跖屈运动。跖屈是将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动,使足背皮肤紧张。典型的足跖屈是芭蕾舞演员用足尖站立的演出姿势。足跖屈时使跖腱膜放松,张力减小,可以缓解“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的损伤,有利于无 菌性炎症的消退,从而预防和减轻疼痛。 17 跟骨骨刺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增生的骨刺压迫血管神经可导致脚部剧痛行走困难甚至瘫痪骨质增生症已成为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疑难杂症之一 跟骨骨刺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腓肠肌弹性伸缩练习和夜晚夹板,通常能有效去除疼痛,应被鼓励贴橡皮膏(类似于矫正器)可减轻足底筋膜张力和骨膜牵拉性疼痛,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为首选足跟内注射局部麻醉药通常有效当伴有炎症症状和体征,如轻度发热,肿胀,继往跳痛史(跟骨下滑囊炎)时,注射不溶性及可溶性固醇混合液能控制症状,注射针头由足跟内侧垂直刺入,然后再转向足跟中心部的痛点 跟骨解剖特点 1, 跟骨是足部最大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 2, 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有三个关节面,即前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图33-21)。三者分别与距骨的前跟、中跟、后跟关节面相 18 关节组成距下关节。中与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外侧开口较宽的沟,称跗骨窦。 3, 跟骨前方有一突起为跟骨前结节,分歧韧带起于该结节,止于骰骨和舟骨。跟骨前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4, 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前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其后下方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5,跟骨內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陷。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其骨皮质厚而坚硬。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跟骨内侧有血管神经束通过。 6, 跟骨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其跖侧面有两个突起,分别为内侧突和外侧突,是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起点。 7,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为固定的两组,即压力骨小梁和张 19 力骨小梁。两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一骨质疏松的区域,在侧位X光片呈三角形,称为跟骨中 央三角(图33-22)。 8, 跟骨骨折后常可在跟骨侧位X光片上看到两个角改变。跟骨结节关节角(Bolher角),正常为25?~40?,由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由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145? 跟骨骨刺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1)选择合适的鞋子:对年轻人来说应尽量少穿或不穿鞋跟过高的鞋子因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负担使足底的跖腱膜趋于紧张张力升高容易诱发或促使骨刺的产生对于中老年人应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少足底与鞋子的磨擦 2)使用厚软的鞋垫:厚软的鞋垫可缓冲足与鞋之间的磨擦减轻疼痛足跟有较明显的骨质增生者为了减少疼痛可将厚鞋垫部分挖空使骨刺不与鞋底直接接触 20 3)减少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跳跑等足诱发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经常运动者与从事较剧烈的活动者要循序渐进常做足的跖屈运动跖屈是将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动使足背皮肤紧张典型的足跖屈运动是芭蕾舞演员用足尖站立的演出姿势足跖屈时使跖腱膜放松张力减小可以缓解"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伤有利于无菌性炎症地消退从而预防和减轻疼痛但上述方法只是起到预防与缓解疼痛的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治疗必须使用"康尔贴"与内服"骨痹"系列方药 足跟疼痛是为何, 读者疑问: 湖南张先生: 最近我的双足跟疼痛难耐,长距离步行后疼痛更加明显,有时甚至会在睡觉时痛醒。医生怀疑我足跟骨头长骨刺,但X光照片检查却没有发现骨刺。请问足跟疼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么治疗, 21 专家解答: 张读者,跟痛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病因很多,其中跟骨骨刺是常见的一种,其他病因包括足跟脂肪垫萎缩、跟骨高压等。 跟骨高压是由于跟骨血液微循环不好,局部淤血,导致骨内的压力增高,从而引起足跟疼痛。跟骨高压引起的疼痛,往往发生在深夜人体血流缓慢时,可同时有跟骨酸胀感。 你的X光照片检查没发现有骨刺,结合你的症状来看,不排除你的足跟痛是跟骨高压引起的。早期的跟骨高压引起的疼痛,可通过抬高患肢休息,使疼痛减轻或消失。病情严重的,可行跟骨局部减压治疗。 跟骨高压症如何治,,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62 问题描述:脚跟自今年8月以来不明原因的疼痛,活动着还好,一闲着歇着就更疼,在我们县医院骨科检查,说是肌腱炎也说是神经疼,后到市医院检查说是跟骨高压症,医生也没开药,只让吃消炎止疼药,如再疼的 22 厉害就打封闭针,如再不行就手术.请问各位专家,我这病就真的没个方治吗?? 你好: 可以中医中药辩证治疗,需要根据病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内服的中药和外用的膏药.内服的中药是胶囊,由五十多味中药组方,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骨骼功能代谢,恢复正常骨骼功能.外用的膏药四十多味中药组方,主要功能是拔出阻碍骨代谢的血栓,贴在患病部位,药效直达.具体的比量需要了解病情才可以下方.采用此法治疗,一般4--20天会见效,四个月左右可以彻底治愈.祝早日康复! 1.每天晚上少许盐,花椒,开水冲后泡脚.同时自我按摩脚底的涌泉穴5分钟.涌泉穴在脚心中上三分之一的凹陷处 2.口服芬必得.扶他林外敷 *&*经验方 中药熏蒸治疗:羌活12g防风12g牛膝12g鸡血藤10g骨碎补12g伸筋草9g海风藤12g千年健12g寻骨风12g桑寄生12g杜仲12g桂枝12g.上药置于锅内,用一半水,一半醋做熬的材料.水醋合剂浸泡中药 23 30分钟左右,然后开始熬,将疼痛的部位置于锅上50公分左右处,主要使蒸汽持续熏蒸患处,在锅上置一布袋,以防蒸汽外漏,但是也要注意过热时放开一点布袋,以免烫伤.注意熬时随时加水醋混合剂,以免熬干锅.一般每日一剂,每次1小时. 熬中药的锅只要不是铁锅就可以. ***可于温水浴足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患者可渐渐感到足跟部难受感慢慢消失.推顶方向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拿揉,提捏小腿肚及跟腱.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并按揉踝尖后跟腱前的内外凹陷处. ***还可以找个高尔夫球踏在脚下,取坐位,在脚心与足跟间慢慢滚揉. 24 3.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4.必要时到医院骨科做跟骨减压术. 跟骨高压症~ 骨高压症,这个骨高压症国内是河南医学院我的老师许振华首先提出了“骨内高压症”的概念,其特点为:患处具有典型的休息痛或夜间痛,骨内压增高,钻孔减压可以使休息痛立即缓解或消失...现在很多骨科疾病都和骨高压有关系跟骨高压症有别于跟骨骨刺、跟下滑囊炎、跟下脂肪垫损伤、跖腱膜孪缩等疾病。该病症主要是由于跟骨骨内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而造成跟骨内压力增高所产生的临床症状。行骨内减压,原理是基于骨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作用在于阻断血液循环障碍及骨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通过钻开骨皮质,使密质的骨髓腔开放,骨内减压的孔道作为相邻骨小腔的缓冲室及排出骨内滞的通道,随着骨髓的溢出,骨内压力降低,静脉排出增加;同时钻孔开放了许多骨内小管,刺激了血管生长,骨微循环恢复了正常。而且减压后不仅压力降低,炎性代谢产物堆积也减少,因而也可解除营养脉的痉挛,增加血供,促进坏死和炎性 25 组织的吸收,与此同时钻孔减压也可排出部分坏死组织。总之,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骨减压后由于血液循环的畅通,加速了病变部位炎性坏死组织的吸收与修复,是该疗法取得显著效果的理论基础。 跟骨高压症的钻孔减压治疗,只要符合诊断标准,定位准确,钻孔方法正确,压力高的骨髓引流充分,疗效均满意。我们治疗的疗效良的4例,主要是在钻孔引流时的不彻底所致,经2周后再次钻孔引流后痊愈,对1例疗效差者,是因在诊断跟骨高压症,同时患有跟下脂肪垫损伤所致,后经针刀再次治疗而痊愈,此方法治疗跟骨高压症,不需住院,费用低,疗效确切,深受患者的欢迎。(本空间内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本空间转载这些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人的右脚后跟外侧近半年来一直断断续续的疼痛,这段时间里大概隔个10天半月就会痛,特别是在跑完步或者打完篮球等脚跟接触地面较多的运动时候,疼痛肯定加剧,导致后跟不能着地,只能以前脚掌支撑。但是坐着,躺着的时候不会痛,只有站立和行走的时候才痛。前几天本人打篮球时候, 右脚单脚落地,随即感到右脚跟疼痛难忍,脚跟一触地即痛,只能以右前脚掌着地(而且只能是前脚掌的内侧,外 26 册着地也会导致后跟痛感加剧)搞得我这几天只能像个跛子一样一瘸一拐的走路。 去医院,医生让我做了血常规、测了骨密度、拍了X光,最后医生说我这是跟骨高压症。让我做关节腔灌注治疗,开得药是:萘丁美酮分散片0.5gx16片x1盒 用法:1g 口服 一天一次;曲安奈德注射液 1mlx40mgx1支 用法:1ml 局部封闭 ;利多卡因注射液 5ml:0.1gx1支 用法:5ml 局部封闭。 跟骨高压症临床诊断标准 1.跟骨以晨间下地负重时最明显,并有明显的静息通 或静息时跟骨酸胀感。 2.跟骨压痛广泛,无固定压痛点。 3.发病早期患肢抬高休息可使跟痛减轻或消失。 4.跟骨内压大于2.67KP. 5.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其排出标准: 27 跟骨脂肪垫炎、跖腱膜炎、跟骨刺、与心血管、糖尿病有关的跟骨高压症、月经期妇女、孕妇、老年 性痴呆、硬皮病、、长期吸烟嗜酒者均预排除。 摘要:目的:探讨针刀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通过25例患者临床护理,阐述针刀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的治疗前中后护理。 结果:25例患者27足,治愈:20足,好转:6足,无效:1足,感染:无。结论: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协助医生治疗同时做好治疗前中后护理,可有效缓解病员紧张情绪,减轻病患痛苦,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感染和复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针刀减压 跟骨高压症 护理体会 跟骨高压症是由于跟骨骨内静脉回流不畅,造成跟骨内压力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为主,跛行,休息后缓解,行走时进行性加重。抬高患肢,平卧后可以缓解。X片显示:无显著改变或跟骨尖部骨刺样改变。因该病影响病员日常生活,严重时影响休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等。通过针刀减压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对保证治 28 疗效果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如下,仅供参考。 1.临床资料 2007年6-12月的25例跟骨高压症患者, 年龄在35-75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6例。 2.针刀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护理方法: 2.1治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针刀减压治疗部位在足跟部,病员第一是恐惧疼痛,护理人员要给病员耐心解释,帮助病员缓解紧张情绪。 2.1.2 皮肤护理:因足部皮肤角质层厚,治疗前应先清洁护理,如洗脚,去除死皮。对有严重真菌感染者或血糖过高患者因待控制感染或血糖后再治疗。 2.1.3 针刀准备:跟骨减压治疗应选择针柄较为粗的?型平刃针刀。 29 2.2治疗中护理 2.2.1 治疗前沟通:治疗开始前护士应与病员保持有效沟通距离,可站于病员身旁,适当采用轻拍病员背部,给病员鼓励,以缓解病患紧张情绪。 2.2.2 术前皮肤消毒:根据跟部皮肤特点,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可用碘酒消毒2次,待干后酒精脱碘2次。消毒范围应包括足部及踝关节5cm以上为宜。并用无菌治疗巾铺设无菌区域。 2 .2.3 治疗中配合:医生治疗时,护士应主动与病员交流,观察病员的治疗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2.2.4 术毕:创可贴覆盖针孔。嘱患者一周局部不湿水。每日更换鞋垫,袜子,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3治疗后护理 2.3.1 健康教育:嘱患者卧床休息2周,同时抬高患肢45度。一周以后可温水浴足,促进局部炎症消退和血液回流。半月后复查。 30 3.疗效标准 痊愈:一月后,症状消失,行走无障碍,随访半年无复发。 好转:症状明显缓解,但行走时有疼痛。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结果:25人中痊愈20足,好转:6足,无效:1足,感染:无。 4.讨论 针刀减压治疗跟骨高压症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较手术减压治疗方便快捷,治疗效果也肯定。但因为治疗的部位深入骨髓腔,任何一个小环节疏忽都会给病员带来伤害,因此对护理就提出了更高的。护理重点就是要保证整个操作处于无菌过程。护理人员应把针刀减压治疗的无菌要求按手术无菌要求执行。同时做好治疗前中后的护理,才能保证病员疗效,同时避免感染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脚跟疼是何因 有的老人走路时间长了脚后跟就疼,这可能患了 31 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跟痛症。跟痛症也称足跟痛,中医学科之为“气落谎”。疼痛轻者尚可行走,重者步履艰难,甚至难以入眠。该病诱因多为长途跋涉、长久站立、肥胖、受伤、冷水浸泡、遭受湿冷等。发病机理归因于血循不畅、跟骨骨内压增高。 跟痛症可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轻、中、型病人等行走、站立时疼痛,足跟不着地不疼,不走路休息时不疼,夜间睡觉时不疼,亦称之为跟骨内高压症前期。重型病人疼痛严重,晨起或久会后站起时,足跟疼痛难忍,坚持行走数步或忍疼踩足跟几下可使疼痛减轻,继续走一段路后则疼痛又重,被迫坐下休息;疼痛不能立即消失,至少持续疼痛数分钟不能慢慢消失,或可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甚者足跟不着地也疼,坐下、躺下也疼,日夜疼痛,此为休息痛,亦称之为跟骨内高压症。 治疗此病应针对其病因病理,方法有: (1)非手术疗法:?醋热水泡足:1/3盆热水加入1/3碗食醋,将患足先熏后泡,其后水温变低即加入热水,持续泡足30分钟以上,每晚睡觉前一次;?用一热水袋,裹几层干布或毛巾,放置于痛处(足跟底或足跟后部),次日起床时去除;?休息时抬高患肢;?药物:复方丹参片,1次3片,1日3次,口服。疼痛重者可以服用止痛药3-天;?自我按摩:将足跟疼处在硬物上摩压;?注意休息、勿久走久站,勿受冷湿,肥胖者减肥;?疼痛重者可试行局部封闭治疗。 (2)手术疗治:病程长久时多成为顽固性跟痛症,痛苦难忍,可行跟骨钻孔减压术,疗效良好。 32 33
/
本文档为【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2009&#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