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2017-11-28 38页 doc 64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352

暂无简介

举报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期:一兰:竺. 率聋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苏州大学学位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期:一兰:竺. 率聋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 在??年一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口 :?年. 日 期: 论文作者签名:盎雏 导师签名:中文摘要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中文摘要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成员之一,大陆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及 思想史方面,对其文艺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性思想、艺术精神论以及“追体 验’’的文艺研究,但对他所论及的古典文论中的某些重要范畴给予的重视不够。 事实上,对范畴的探讨是徐复观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徐 复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针对于此,本文选取了徐复观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的范 畴之一??“文气”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其文气理论做一系统阐述,揭示其理 论贡 献,探索其对当下创作的指导意义。 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介徐复观的生平、研究现状 及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追溯徐复观文气观的渊源,指出其文气 观的形成主要是古典文论的熏陶和个性气质的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章揭示徐复 观文气观的内容,指明其文体论的研究背景和“风”、“骨”两方面的艺术内容。第三 章探讨徐复观文气观的特性,指出其两点表现:消解形而上学性和道德性。第四章分 析徐复观文气观的价值,包括他对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贡献和对当下文艺创作的指导 意义。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关键词:徐复观文气文体风骨消解形而上学性德性 作 者:霍伟 指导教师:侯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第一节古典文论的熏陶.. 一、孟子“养气”说的启发? 二、魏晋文气论的浸润 三、唐宋、明清文气论的沾染 第二节个性气质的影响 一、浓郁的乡土情结.. 二、激扬的批判意识.. 第二章徐复观文气观之内容?. 第一节由文体论引发的“气”问题? 一、徐复观文体论简述??.. 二、“气”与情性之关系第二节风骨:文气之形相一、源于“气”的“风’’、 “骨”?一 二、“气”之“风”、“骨的涵义呈现三、“气”之“风”、“骨”形成的必要途 径 第三章徐复观文气观之特性?. 第一节消解形而上学性 一、生命基底:文气的物质性??一 二、现实品格:文气的实践性??.. 第二节德性之气 一、道德意识的渗透一 二、艺术境界之培养.. 第四章徐复观文气观之价值?. 第一节对古典文论研究的贡献一、承续了《文心雕龙?风骨》的研究?.. 二、沟通了古典文论中的“气”理论??.. 第二节徐复观文气观的现代价值一、人格修养意义?.. 二、文学创作意义?.. 三、文学鉴赏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引言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引 言 发端于世纪年代的现代新儒学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在面 临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时代背景下,这个学派的成员本着对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热爱和维护,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及自由主义的西化派进行了持 久、激烈的论争,表现出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建国后,新儒家的活动主要集中 在港台和海外。时至今日,现代新儒家历经了三代人的薪火相传,主要代表人物有梁 漱溟、熊十力、钱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本文选取有“勇者型的新儒家” 之称的徐复观作为研究对象,拟对他文艺思想中的文气观做一考察,以期蠡测现代新 儒家的文艺思想。 一、徐复观生平简介 徐复观?,湖北浠水人,原名秉常,字佛观,其师熊十力后为他改名 为“复观”。徐复观有着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被称为“学术界一位传奇人物。” 年徐复观出生于浠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年徐复观考入湖北省立国学馆。三年后,有幸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年, 徐复观去重庆金刚勉仁学院向熊十力问学,得到了熊十力起死回生的一骂,这成为他 人生的转捩点。他的读书生活也穿插着军政事件。年,北伐军攻占武昌,徐复 观投入到时代的激流当中。年他因“九?一八”事变参加抗议日本的活动,被 日本当局驱逐回国。年成为国民政府黄绍兹的幕僚。年底,得到蒋介石提 拔,成为当时国民党政治圈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几年的高层政界生活,让徐复观 对国民党备感失望。抗战胜利后,他开始了学术生涯。自年月起,徐复观成 为一名学者。年执教于台湾省立农学院,年执教于台湾东海大学中 文系。教学之余,他凭借深厚的国学功底,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研究,产 生了一大批学术硕果。年赴香港新亚研究所,与唐君毅、牟宗三等提倡新儒学, 对港台地区新儒学思潮的推动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奠定了他在世纪现代新儒 学思潮发展中的重要学术地位。年病逝于台北。 徐复观一生阅历颇丰,他秉持着儒家思想者的一颗挚诚之心,在激荡的时代浪潮 中,带着挖掘儒学思想中有价值的部分造福中国文化的弘愿,苦行僧般地在学术与政 启良:《新儒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引 言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治之间跋涉。其主要代表作有《两汉思想史》、《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国文 学精神》、《中国艺术精神》等,这些著作大体上从政治文化、道德伦理、艺术精神等 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疏释,体现出他独到的研究视角和深厚的研究功夫。 二、研究现状及本课题创新点 徐复观的学术思想在港台早己受人瞩目,大陆学术界直到世纪年代才开启 对他的研究。著名的研究学者有:刘刚纪、李维武、胡晓明、王守雪等人。 这些研究 大致分为三类:徐复观文化思想研究;徐复观政治及思想史研究;徐复观文艺思想研 究,鉴于此部分研究成果与本文意旨联系紧密,遂对其做具体介绍。 对徐复观文艺思想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可分为三类: 其一,对他的文艺思想进行具体阐评的:著作有侯敏的《有根的诗学一现代新儒 家文化诗学研究》、王守雪的《人心与文学一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耿波的《徐复观 心性与艺术思想研究》等。硕士论文有年山东师范大学孙文婷的《论徐复观“为 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想》、年西南大学王丽的《徐复观艺术精神论》、年 湖南师范大学夏涛的《徐复观艺术论研究》、年中南大学肖辉的《徐复观对“中 国艺术精神”的追寻》等;文章有卢善庆的《中国古代文化中艺术精神的探源溯流一 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李维武《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刘建平《不 同世代的精神共鸣一“现代艺术论战”中的徐复观与刘国松》、张重岗《心性诗学的 再生一徐复观与现代知识人的文艺对话》等。 其二,对他的文艺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著作有肖鹰的《体验与历史一走进艺 术 之境》、张晚林的《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文章有章启群《怎样探讨中国艺术精 神一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几个观点》、刘桂荣、宋薇《“追体验”的解读?徐 复观美学思想的思维理路探索》、刘毅青《中国思想的内在特性与创造根源一徐复观 论功夫体验》、刘依平《“仁”、“乐”的会通与疏离一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冲突和建 构》等。 其三,从美学角度审视其文艺思想的:著作有张毅的《儒家文艺美学一从原始儒 家到现代新儒家》、刘桂荣的《徐复观美学思想研究》等;论文有年台湾国立成 功大学郑雪花的硕士论文《徐复观美学思想研究》、年山东大学张宏的博士论文 《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等;文章有林朝成《自然、形象与性情?通过现代 画论战重看徐复观的美学思想》、侯敏《徐复观心性美学思想探论》、张宏《论徐复观 美学思想中“第二自然’’概念的理论渊源及当代意义》等。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引言 通过阅读上述研究成果,笔者发现,研究者们主要是系统地探讨了徐复观的“心 性”思想、艺术精神论以及“追体验的文艺研究方法,但对他所涉及的古典文论中 的某些重要范畴给予的重视不够。事实上,对范畴的探讨是徐复观中国古典文艺思想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他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涉及了孔子的“仁”与“乐”、 庄子的“游”及中国画论和文论中“气韵”、“逸”、“远”、“淡”等范畴;在《中国文 学精神》中他详述了“比”“兴”、“境界”等范畴,并以万字的长文阐释了古典文 论中的“气”范畴,也是我们研究徐复观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沿着他对中国 古典文论范畴独特的治思路向,我们不仅可以“找到开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这个魅力 无穷的文艺园地之门的钥匙”,还可以管窥他对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所做出的理论贡 献。此外,目前学术界对徐复观文气观的研究,只停留在零星、片面阶段。王守雪先 生虽然在《人心与文学》一书中深刻论述了徐复观文体与文气说的关系,但对徐复观 的文气观并未做系统全面的研究;耿波先生在《徐复观心性与艺术思想研究》 中,虽 然注意到徐复观的文气理论,但只把它作为研究其文体论的一部分;山东大学张宏先 生在其博士论文《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述评》中,虽然从美学的角度对徐复观的 文学思想进行了全面、广泛的研究,但当他论及文气时,也是为了阐释徐复观的文体 论等。总之,以上论者都把对徐复观文气论的研究覆盖上了文体观的阴影,这就忽略 了对徐复观文气观做系统、独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文气观对中国古典文 论研究的贡献。 鉴于此,本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前人略述的地方入手,选取 了徐复观古典文论范畴研究中的“文气”范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文气观做系统、 全面的考察,揭橥出徐复观古典文论范畴研究的方法、特色和价值,以期对当下文艺 创作有所补益。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徐复观文气观具体内容、特性.的揭示。旨在 表明,徐复观文气观中“气”与情性的关系,“气之“风”、“骨”的涵义呈现与其 形成的必要途径。通过研究进而指出,徐复观文气观的最重要特点在于其消解形而上 学性与德性,这些对当下的文艺创作都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邓国军:《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表现”范畴及命题研究》,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的渊源有二:一是涵泳古典文论时的触发,在激荡的时代氛围中, 徐先生游艺于古典,对中国思想史的人性特点、儒家学说的“心性”内涵、中国艺术 精神的老庄主线都有所揭示,并赋予它们以现代品格。他的文气观也不例外。二是他 “勇者型”的个性气质。下面,笔者就从这两方面加以梳理。 第一节古典文论的熏陶 一、孟子“养气”说的启发 “气”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原指水气、雾气、云气等自然现象,后 被古人用来阐释万物的生命之基与变化动因,如“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气” 《管子?枢言》。古人还把“气”用于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如说“精气为人,粗气 为虫”《文子?十守》,并进一步用“气’’解释人的情感,将它引入到对个 体生命精神的关照,如《管子?内业》中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 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至孔子, “气”衍生出了与人体生理机制相关 的“血气”观念,至《庄子?知北游》所言的“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此意甚为明显。把“气”从生理机制深化到精神境界的是孟子。徐复 观对“气”思想的有关研究,就始于对《孟子?知言养气章》的阐释。 《孟子?知言养气章》中说: 公孙丑问日:“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 也,配道与义;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可以看出,孟子超越了“气”的物质层面,而将它提升到了人“至大至刚”的精 神境界。这一过程是人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实现这种提升的主要方法是“养气”, 宋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养的方法则是“配义与道”,他强调以儒家的价值规范与道德理想熏陶并建构作为主 体的人的精神,通过个人的修养功夫达到对主体人格之美的塑造,形成溢于人之形与 神的“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就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主观精神力量,是一种勇 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为徐复观所推崇,他认为孟子“气”的特殊之处在 于,它是一种由生理作用而上升为可判断是非、寓诸行动的“义理之勇”。他将孟子 的“浩然之气”阐释为“是经过塑造而向志升华后的生命力”、“是人格向上的统一, 完成的一种气象”、“是对道义的担当、对于人类命运的担当”,这就抓住了孟子“养 气”说的精髓所在。 结合对“养气”的阐发,徐复观又对孟子的“知言”进行了解读。孟子自言:“何 谓知言日,诚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 子?知言养气章》重在强调只有拥有了辨别语言真伪的洞察力,才能在面对不义之 事时有言说事理的能力,“理直气壮”地据理力争、大胆论证。徐复观结合所处现实 认为,孟子所谓的“知言”是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发出的对社会生活具有推动 作用的思想言论,它能够判断是非、拨乱反正。这一点可以说是徐先生毕生的实践。 他一生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跋涉,弃政从文之后,又以如椽巨笔激扬文字、批判现实。 他敢于为了维护中国文化的尊严,大骂当时学术界巨子胡适为“中国人的耻辱,东方 人的耻辱”,敢于在激荡的时代中,为中国文化的自强自立慷慨寄语一一这些都体现 在他笔锋犀利、尖锐凌厉的杂文中,这些文章气势逼人、论证严谨,不仅有孟子恢弘 激扬的辩论之气,也有孟子“机彀重重”的作文之风。徐先生在作文实践中继承了孟 子的衣钵,间接地影响到了他有关文气的论述。 二、魏晋文气论的浸润 第一,对曹丕文气理论的批判性继承。“气”思想在魏晋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首先,曹丕正式将“气”纳入了文学范畴,建立了“文气”说。他在?《典论?论文》 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 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个“气” 偏指作家先天的气质和禀赋, “文以气为主”旨在强调作家的先天才性对文章 风格的制约作用,这一点“颇能显示建安时代个体自觉的精神”。与孟子重“养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徐复观文集》第一卷,湖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陈伯海: 《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气”不同的是,曹丕认为文气“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认为气是不可培 养的。 徐复观汲取了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认为“气”是具有个体特色的 作家气质,是不同作家具有不同精神气质的生理根源。此外,他还指出了曹丕 文气观的不足,认为它“容易使人误解只凭气即可创造文学,这便与文学创造 的能力与历程并不相符合”,在徐复观看来,“气’’不是进行创作的唯一先 天 条件,也不是不可培养的。他也不赞成曹丕以音乐的清浊来论具有文学意义 的 “气”,认为这样“未免陈述得太不便巧”。徐复观对曹丕文气观的批判性继 承,是他文气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对刘勰文气理论的创造性阐释。刘勰是继曹丕之后将“文气”说进 行发展的重要文论家。他在《文心雕龙》中对“文气”的阐释主要包括四方 面 内容:一指作家构思时思想道德蕴涵的铺垫,如《神思》篇:“神居胸臆,而志 气统其关键”,认为作文快慢的关键在于积于胸中的思想的厚薄。二指作家的才能之 一,刘勰认为“才”、“气”、“学”、“习”是形成不同文体的主要因素,“气”是最重 要的因素,他说“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体性》,即作 家性情的形成和变化都来源于其血性气质。这就指出了作家的个性与文体之间的联 系,比曹丕“文以气为主”更具体地揭示了文气与作品的关系。三指作家写作时的精 神状态。他认为如果作家“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气衰虑者密以伤神”,此时 就要注意“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养气》,要“素气资养”、 “务盈守气”,即保养、融汇自己的精气,才能在写作时从容宽舒、悠游不迫,作品 才会产生“气号凌云、“气截云蜕”《原道》的气势。此外,刘勰认为文气是可以 培养的,作者的精神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这就与曹丕所言“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截然不同。四指作家的才能构成的精神气质。《风骨》篇说,文章清新有力,来自 “缀虑裁篇,务 “结言端直”的“文骨”和“意气骏爽”的“文风”,因此, 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情与气偕,辞共体并”。认为“气”是决 定文章“风骨”的。另外,刘勰注意到了文气的形成还受音韵声律等因素的影 响。可以说,文气的内涵至刘勰已有了较深入的拓展。 徐复观文气观的框架建立在他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研究之上,内容主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要见于他对《文心雕龙?风骨》的疏补中。在《中国文学中的气的问题》一文 中,他着重考察了文气与“风”、 “骨”的关系,认为“‘风骨’,乃是气在 文章中的两种不同的作用,及由这两种不同的作用所形成的文章中两种不同的 艺术的形相。”这是徐氏文气观内容的精髓所在。他还通过对《文心雕龙?声 “气”与“学”、 “养” 律》篇的解读阐明了“气”与“声’’的关系。此外, 的关系也是徐氏文气观的重要部分。可见,没有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关文气 的论述,就没有徐复观文气观的具体建构。 徐复观文气观还汲取了《世说新语》中对人物进行品评时所谈论到的“气” 的内涵,也摄取了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等范畴,这主要体现在他《中国 艺术精神》一书中《释“气韵生动”》一节的写作上,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三、唐宋、明清文气论的沾染 徐复观文气理论的形成还受到唐宋、明清时期文气论的影响。于唐,主要接受了 韩愈“气盛言宜”说的有关内容;于宋,主要承续了程朱理学,尤其是朱熹有关“气” 理论的浸润。于明,主要受到宋濂养气观的影响;于清,则接受“桐城派”的理论较 多。 首先,韩愈“气盛言宜”说的影响。唐中期,“古文运动”中的韩愈等对文气观 的发展贡献较大。韩愈以继孟子之后的道统自居,论文“重要之点,即在于提出两个 问题:一是‘道’的问题,一是‘气’的问题。”他认为学习古文的前提是学习古道, “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答李秀才书》,学习古道就要研 读儒家经典《答李翊书》,继承古先贤文道之衣钵。由此,他提出了“气盛言宜” 的理论。这个“气”与孟子所说的“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一脉相承。另外,他 指明了培养“气”的途径??“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答李翊书》, 认为作者具有了一定的思想积淀后,文章才会沛然有气势,正如水和浮物一样,“气, 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也,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 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徐复观对韩愈文气说的接受主要体现在 对韩愈“养气”说的赞同上。他认为韩愈的养气方法“是由儒家人格的修养以 言养气,当然比刘彦和所说的养气内容更为扩大、充实。”其次,徐复观在说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明“学”与“养”的关系时,还援引了韩愈《答李翊书》中的有关内容,这足 以证明徐氏对韩愈文气理论的接纳和运用。 其次,朱熹“气”思想的浸润。南宋理学兴起,“气”的概念逐渐被学者们结 合 “理”来探讨,其哲学意义的弥漫远远超越了文学意义的显现。朱熹认为“理、气不 离’’,“理”与“性”有时又是相等的,所以“性”与“气”有诸多联系。他说“性是 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朱熹《答刘叔文》即是“理”为形上,“气为形下。 这一点在本质上与徐氏的看法暗合。徐复观研究中国文化所秉持的观点是,中国文化 研究的是具体的存在,与由信仰或思辨所建立的某种形而上的东西不具有相同的特 点,所以,徐复观“比起唐君毅、牟宗三等形上论者来,思想少于冥玄”。在他看来, 中国文化是属于“形而中”的具体见第三章,是具体的、具有实践性的。这一点 渗透到他的文气观中,使之呈现出消解形而上的特性。详见第三章第一节 换言之,徐复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主要是从实践的角度切入的徐氏自言“形 而中”,对朱熹“气论的接受和推崇也是按照这一理路进行的。此外,朱熹在《孟 子集注》和《朱子语类》中有关“气”的论述,成为徐氏阐释孟子“知言养气”说时 所援引的重要材料。比如,徐复观认为,养气的重要途径是道德与仁义的浸润 与填充, 在《孟子知言养气章试释》中就援引了朱熹“气配道义。有此气,道义便做的有 力”、“气由道义而有,而道义复乘气以行”《朱子语类》五十二等来论证这一观点。 再者,朱熹的人格魅力对徐复观文气观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朱元晦的最后》 一文中,流露出徐氏对朱熹敢于直言精神的赞美,还透露出他对朱熹治学精神的钦佩 ??“他最后所流露出的对学问、对学生尽心竭力的情形,使我感到自己该是多么卑 微渺小。”这虽言说朱熹,也是徐复观的自况。 明代文气论总体来说有复古与革新两条主线,前者主要以宋濂及前后七子为代 表,后者主要以“公安派”及汤显祖为标志。对徐氏文气观影响较多的是宋濂的文气 说。宋濂论气注重与道的结合,主张以“道德”来培养“气”,认为有道德蕴藉的文 章才有不可遏制的气势。他说:“圣贤之心,浸灌乎道德,涵泳乎仁义,道德仁义积 而气因以充,气充,欲其文之不昌,不可遏也。”《文说》此外,他还注意到“养气” 不仅使作者的情变得深厚,也能使文章的表达条分缕析,达到“气盛而化神”《文 原》的艺术境界。徐复观看出了宋濂此主张受孟子养气思想的影响,也赞成 启良: 《新儒学批判》,上海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他的这种“养气”理论。 清代桐城派对徐氏文气观影响较大。徐复观与桐城派有着相当深厚的渊源。早在 湖北师范与国学馆读书时他就接触到了大量的桐城古文,在桐城古文的熏陶下,他的 文章形成了简练揣摩之风。此外,他的老师也大多为桐城派遗子,如王葆心、刘风章 等,这让他对桐城派情有独钟。他曾说桐城派古文“在中国文学史中必然要占崇高的 一席”。具体到文气观,桐城派的诸多理论也熏染着他。 清代对文气论做进一步推演的是刘大樾和姚鼐。他们置换了前代文论家论气的场 域,从具有艺术性的“义法”的角度标榜“神气”兼举,区分了文气的阴柔、阳刚属 性。刘大樾认为“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 神远 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论文偶记》强 调作为作家人格面貌的“神”,对激荡于文中的气势的主导作用,指出了总体精神人 格通过文章气势体现出来的事实。徐复观称赞其“体验精到”,认为他的“神”实际 上是一种文学心灵活动,“在此种活动状态中,实赖气在其中的鼓荡之理,所以神与 气常绵邈而难分”,“神气兼举,立说较为周衍”,这实际上是对刘大樾文气观的进一 步剖析。姚鼐提出了文气阴柔与阳刚的属性之分:“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复鲁絮非书》认为文章是阴阳二气所发, 阴气充斥则成柔美之文,刚气充溢则成刚健之篇,二者互相补充、调剂,不宜偏废。 此外,姚鼐把文章艺术的要素归结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古文辞类纂?序目》, “气”在此构成文学艺术美的因素之一。姚鼐的文气论不仅影响了徐复观分析文气在 文章中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启发他从文章的艺术因素即从“声”、“色”以求 神气 的观点参见第二章。 综上,文气滥觞于孟子,始创于曹丕、刘勰,发展于明清的诸多文论家。在此过 程中,文气从简单的生理机制演变为蕴藏道德底蕴的作家素养,从玄奥神秘的论人的 精神状态发展为清晰明朗的论文的方法规则。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宽泛到精致的发展历 程。其中,对徐复观文气观影响颇深的是孟子、曹丕、刘勰、韩愈、桐城派诸人等。 正如著名学者胡晓明在探讨徐复观文气理论时所说的: “作者指徐复观一一 笔者注以《文心雕龙?风骨》为核心,上接汉魏、先秦生命力的气血气, 下通唐代古文家、清代桐城派有关艺术性的气辞气、神气,由此显露出一个传统。”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徐复观独具特色的文气观正是在古典文论的熏陶中建构、丰富起来的。 第二节个性气质的影响 徐复观文气观形成的主观因素是他的个性气质,这可以从两方面来阐释??浓郁 的乡土情结和激扬的批判意识。这种个性造就了他勇者型的学术品格,形成了他文气 观以“风骨”为主要内容并倾向于“骨”凌厉峻峭、激昂澎湃的特点。 一、浓郁的乡土情结 徐复观出生于湖北浠水的凤形湾,这里虽贫瘠困苦,却给徐复观留下了难以磨灭 的记忆。记忆里的痛苦与美好共同形成了他浓郁的乡土情结。 第一,贫苦生活铸就的文化良知。徐复观的家庭人口众多,收入微薄。清贫的生 活让他对农民的辛苦、农村的凋零有着深切的感受和同情,贫困生活中的争吵也让他 对农村生活中的家庭矛盾有着切实的体会。农村的凄苦生活让徐复观一生都对农民、 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农村,是中国人土生土长的地方。一个人、一个集团, 一个民族,到了忘记他的土生土长中吸取一滴生命的泉水,则他将忘记一切,将是对 一切的无情,将从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真正的生命。这种个人、集团、民族的运命,大 概也会所余无几了。”这既是徐复观的一种强烈的根源意识,也是触发他以文化救中 国、改变中国前途的最根源的动因。农民所具有的坚毅、质朴性格和敢于担 当的精神 培养了徐氏勇猛精进的性格、敢于仗义执言的脾性。 第二,美好回忆浇注的感恩情怀。农村生活让徐复观感受到了自然环境与人际关 系的质朴之美。经过与城市生活、官场生活的对比,他更珍惜和怀念农村的质朴之美。 直到晚年,他不仅怀念故土的山峦、荒野,更怀念那份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情怀。经 过几十年的流亡飘零,览尽人事后的徐复观也对农村质朴的人际关系有着深深的眷 恋,《春蚕篇》以优美的笔调回忆了村里姊妹们养蚕时欢天喜地的情景,并对姊妹们 的养蚕活动进行了诗情画意的。他说“蚕”是“由中国女的心,由中国女儿 们的魂,所共同塑造成的最高艺术,是中国女儿们纯洁高贵的心与魂的具像化”,而 被经济学家算计之后的养蚕活动在他看来是不值得回忆的。 农村生活既留给徐复观许多痛苦的往事,也给予他诸多美好追忆。两者一起构成 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人的生命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了徐复观浓郁的乡土情结。“正是这种农村生活,使徐复观获得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 最初的同时也是根源性的体验”,此后不管他身居何处,他都以“真正的大地的儿子” 定位自己,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之所在。对于农村的终身眷恋,成为徐复观学术 思想的最深刻的根源,他自己也曾说过:“文学家以人生意义为主题,也必由与他血 肉关连的具体人们生活的洞察,发其端绪,所以文学中的乡土气,也是构成文学特性 专??” ?‘.一 徐复观文气观强调情感的铺垫,除了个人的一己之情,他更强调对社会、对国家 的大公无私之情。他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这即是浩然之 气,即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无穷动力。”他的情是国族之情的凝结,也是对国族之难的 担当,而这凝结与担当的根源在于他浓郁乡土情结的心理铺垫。笔者认为,徐复观浓 郁的乡土情结也是形成他文气观的深层底蕴和原始动因。正是因为他的乡土情结,他 的文气观才会显现出关注家国兴衰荣辱、批判社会风气的现实感详见第三章第二节。 二、激扬的批判意识 人们形象地把熊十力的三大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誉为“智者、仁者、勇 者”。徐先生的“勇”主要体现在他坚硬性格和独立精神所造就的激扬的批判意识方 面,这种性格是他赞成偏向“骨的文气理论的重要因素。 徐复观的批判意识首先体现在他为人处世的风格上。有论者指出“徐先生??有 一种勇猛无畏的性格和作风”,我们可在此略举几例。世纪年代,他到任湖北 建始施宜师管区司令后,发表了一份痛言兵役弊端的文告,表示要厉行改革,此举引 来上司的点名批评,他旋即愤而辞职。年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去世,追悼会上, 徐复观听到一些对林的不公正评价,出于一时愤慨他要求登台答复,组织者说了一句 “今天没有安排徐参谋发言的节目”,他即为此绝食表示抗议。世纪年代后期, 徐复观任教的台湾东海大学由于教会学校的背景,要求以基督教文化为主要 教授内 容,但他坚持中国文化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愤而向校方表示抗议,并因此同校领导 决裂,受到排挤出走香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新亚研究所。至此,我们可以感受 到徐复观面对强力,坚持己见、独立不拘的个性,以及刚猛无畏甚至有些偏激的人格, 这都体现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特点,一个“硬汉”形象赫然显现在眼前。 ’李维武编:《徐复观与中国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王允亮:《徐复观的霸道》,《寻根》,年第期。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徐复观激扬的批判意识还主要体现在创作上。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徐复观说的 最多的是自己的“感愤之心”。“我以感愤之心写政论性的文章,以感愤之心写文化、 评论性的文章,依然是感愤之心,迫使我作闭门读书著书的工作、“我的这些文章, 都是在时代激流之中,以感愤的心情所写出来的”。感愤之心是促使徐复观在面临 国族沦丧、生民涂炭时,本能地倾吐慨叹、思考造成巨变的原因,也是他绝不写那些 与现实无关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文章的主要原因。他的一系列杂文指责时政、鞭策当局, 创作中鼓荡着凛凛的生命力,他的目光也深入到当时的国际关系和中国的世界地位问 题,他以一个知识人的胆量和气魄书写着元气淋漓的痛快文章,思考着国族的命运、 国人的生存。徐复观的这种感愤之心主要体现在对学术界浮躁学风的针砭上。徐氏在 做学问上一直提倡“敬”的态度,指出在治学活动中要忠于研究对象,保持客观公正, 消除自我的主观成见。年徐复观在《两汉思想史》卷一停笔之际,叙述此书 的创作动机时说:“江藩著汉学师承记??自是以后,谬说相承,绩非成是;而两 汉学术的精神面貌遂隐没于浓烟瘴雾之中,一任今日不学之徒,任意涂傅。所以我在 六年以前,发愤要写一部两汉思想史。’’可见,徐复观对学术问题的责任感和执着精 神是促使他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动机。但这种精神有时不免偏执和苛刻,如年 殷海光在《自由中国》上发表了《重整五四精神》一文,该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 抨击,徐复观十分憎恶“五四”以来动辄言民主科学而鄙薄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派,闻 讯后立即撰写《历史文化与自由民主??对于辱骂我们者的答复》进行还击,两人也 由多年好友一变而为论敌,关系迅速恶化。年月,美国国际开发总署主办“亚 东区教育科学会议”,胡适在开幕式上用英文演讲《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改革》,说东方 文明“属于一个人类体力衰弱,头脑迟钝,感到自己无力相抗衡的时代,徐复观知 道后写了《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进行回应。其言词之强硬、语气之肯定, 弥漫着一股压倒一切的气势和一腔汹涌的激愤,火焰之烈让人不堪消受。 徐复观坚硬的处事风格中闪耀着一颗“为生民立命”的赤诚之心,“感愤”的创 作态度中展现着一份“为往圣继绝学”的真挚之情。正因此,他才赞赏、偏向具有凌 厉气势之风的文章,如他说殷海光的文章“挺拔振踔,很合我的脾胃”他的学术 品格才会严肃凌厉。 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第一卷,湖北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李山等:《现代新儒家传》,山东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第一章徐复观文气观之渊源 综述之,古典文论的熏陶是徐复观文气观形成的理论渊源,其中,刘勰《文心雕 龙》为他提供了阐释场域;浓郁的乡土情结和激扬的批判意识是形成徐复观文气观的 主观因素,乡土情结是其文气观注重社会责任、道德担当的重要原因,批判意识是他 文气观偏于注重刚劲凌厉、落脚现实的渊源所在。第二章徐复观文气观之内容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第二章徐复观文气观之内容 本章我们先探讨文气在徐复观文体论中的作用,再从“风骨”的角度考察文气在 文章中的表现,梳理出徐氏文气理论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由文体论引发的“气”问题 徐复观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研究引发了他对文气问题的关注,因而,我们有 必要对他的文体论有所把握,以便在此基础上肃清其文气理论的来龙去脉。 一、徐复观文体论简述 年月,徐复观在《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 心雕龙》,广义地说,全书都可以称之为我国古典的文体论。”随后,他阐述了自己 别具一格的文体论,并与当时台湾学术界进行了较为强烈的论争。 首先,徐复观从人的因素的角度对“文体”和“文类”进行了区分,认为“文体” 指“文学中的艺术的形相性”,它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蕴含作者的经验、人格精 神等因素,其形式变动不拘;“文类”指“文章中由题材不同而来的种类”,是根据 题材性质或表现方式的差别而区分的文章种类,它是文学作品的客观存在,不涉及或 很少涉及作者个人的因素,其基本形式相对稳定。但在中国古典文论中,自南宋章樵 升之《古文苑序》后,“体”与“类”已有了混淆的势头,导致后人在论及文体时错 讹不断,使得一些论者将《文心雕龙》的上篇自《明诗》篇以下的二十篇称为文体研 究,自《神思》篇以下的下篇称为与之相对的创造论、修辞论研究,徐复观认为这是 不符合刘勰愿意的。 在厘清“文体”与“文类的区别后,徐复观重点对自己的文体理论进行了建构。 “文体”在徐复观那里是一种“形相”,他说:“文学中的形相,在英国法国,一般称 之为,而在中国则称之为文体。”这种“形相”是文学的语言、思想、技法等全 部因素组成文章后的整体效果,是用来“表征一个作品的均调统一的”,也是沟通作 者和读者情感的桥梁。正如王守雪先生所说“他说的形相带有个性的、情感的,由作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第二章徐复观文气观之内容 品向作家、由形式向内容贯通的特征。”这种“贯通”显示的是文章的总体性和统合性。 在完成“文体”涵义的探寻后,徐复观又把《文心雕龙》的“文体”分为三个次 元??体裁文类、体要、体貌。最低次元的文体是“体裁’’或“体制”,即“文 类”,这种“低次元的形体,是由语言文字的多少长短所排列而成的”,因为体裁未 含有太多人的因素,所以必须要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艺术形相,否则就只是一堆无条理、 无结构、无意义的文字排列。较高层次的艺术形相包括“体要”之体和“体貌”之体 两方面,它们以“体裁’’为基底。二者的区别在于,“体要”之体是以说理、议论等 具有实用意义内容为主的艺术形相,它偏重文学创作中人的理性品格的表现,所以“在 体要中而始可看出人的智性经营之迹’’;而“体貌”之体则指以抒情、达意等具有审 美意义内容为主的艺术形相,它偏重文学创作中人的感性性情的舒展,所以“在体貌 中而始有作者的性情,有作者的精神状貌”。“体要”、“体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 割的。具有内在情性的“体貌”是使“体要”避免干枯滞涩、流于说教的重要途径, 具有理性品格的“体要”是使“体貌”摆脱流于辞采、虚而不实的关键所在。对于三 者之间的关系,徐复观认为,“《文心雕龙》中‘文体’一词,里面含有体裁、体貌、 体要三方面的意义,乃是通过升华作用而互相因缘,互为表里,以形成一个统一体的。” 其中,体貌和体要是文体中的重要因素,作者人的因素在这重要因素中又最为 显著。由此,他推论出《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核心是人,是人的情性,即所谓“文体 出于情性’’。 至此,徐复观完成了他文体论的初步建构。文体出于情性,情性表现为文体,但 是情性借助什么落实于外在的文体之上呢针对这一问题,徐复观指出“气乃由内在 之情性通到外在之文体的桥梁”,这就通过“气”,把文体与情性紧密结合了起来。徐 复观认为“中国文学理论中特别强调气之观念,??此为中国文学理论中最特出的一 点”,还认为“指明作者内在的生命向外表出的经路是气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学艺术 理论中最大的特色”。随后,他重点探讨了中国文学中的“气”问题。 二、“气’’与情性之关系 徐复观在探讨中国文学中的“气”问题时,首先阐述了“气”与情性的关系,解 决了“气”的来源问题以及它与文艺创作中作者的“才”、“志”、“学”等因素的关系 问题。 王守雪:《人心与文学??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一一 第二章徐复观文气观之内容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徐复观所说的“气”有两种涵义:总体上说,它指由作者的生理生命力和文学的 艺术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文章的艺术格调,是不同个性的人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而 整体的艺术风貌,即“形相”:分解地说,指由作者的品格、气概所给予作品中力的、 刚性的感觉,常用“骨”字加以象征,这是一种生理之“气”升华到理性、德性之“气” 后,文章所表现出的激扬澎湃的艺术风格。 徐复观认为“气”首先是人生理的生命力。他说“气是作者‘生理的生命力’, 作者把自己的情、意贯注于文字之上,使文字中有作者生命力的跃动,这在中国便称 之为‘气’。如在论述“气’’与“学”的关系时,他强调“学是对具有生理作用 的“气”的提升和塑造;在论述“风”、“骨”时认为二者是作者两种不同的生理之气 灌注于作品中所形成的艺术形相。 徐氏认为,这种生理的生命力是?隋性”的一部分,它通过虬隋性”中其他因素 的塑造而得以升华。他说:“情性即《神思》篇‘神’之具体化。彦和并将 情性分解 为才、气、学、习”,然而《神思》篇的“神”又意在何处呢他说:“《神思》篇的 ‘神’,指的是心灵,思即是心灵的活动”,这样看来,情性即是心灵活动的具体化, 这种具体化的结果是“才”、“气”、“学”、“习”等。“情性在徐复观看来,不仅指 的是生理的生命力,同时也包括了心知、理性的生命力。他论述了作为先天质素的 “才”、“气”与作为后天质素的“学”、“习的关系: 原始的情性只含有艺术的可能性,欲将此种可能性加以实现,则原始之情性,必 经过学与习之塑造,给予才及气以内容,于是仅有可能性、冲动力之情性,因学与习 而加入一种构造能力到里面去,而始成为有实现性的创造的冲动。所以刘彦和全书皆 强调情性为文学之根源,但他所说的情性,必须是经过塑造的情性,因此,一说到情 性,便常说到学与习。 可见,“气”是作为“情性”中的重要因素存在的,它不是纯粹的具有生理功能 的“气”,也不是原始性的毫无秩序、毫无来由的“气”,而是在与“学”、 “习”等因 素相互作用后承载了观念、感情、想象力等主体因素的“气”。从这方面说,畅广元 先生所说的:“就古代典籍所谈的‘气’来看,可以分为‘物质态’和‘精神态’两种。 文气当然属于精神态”无疑是正确的。 文气与虬睛性”中的其他因素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徐复观认为,“气”是“情性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畅广元:《文气论的当代价值》,《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年第期。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第二章徐复观文气观之内容 的一部分,它的作用,要与“学”、“志”、“才”等因素相联系时才有所显现,即是他 说的:“说到情性中的某一因素时,必以其他因素的相应活动为背景”。 “气’’是人的生理作用,是每个人所独有的禀赋,但如果不通过“学把外在的 知识融化为涵养做底蕴,在表现时就要遭遇阻碍,“有如一个口吃的人与人发生争执 时,再有很大的气在鼓荡,也没有方法有力地说出自己的理由”,这也是历代文论家 如此重视“养气”的原因。“气”的充实厚重决定于人所具有的意象规范与 引导性能 的“志”,有了“志”就克服了“气”本身的盲目性,使“气”在落实为言辞时有具 体的方向性。“才”也是一种生理作用,它是接引、消化、吸收外在学识的能力,又 是表达学识以形成文体的工具,具有内外贯通的作用。这种作用与“气很相似,所 以,二者时常统称“才气。 徐复观是结合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 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来阐释“气”与“学”、“志”、 “才”之间的关系的。虽然他旨在阐明“文体出于情性”这一以贯之的论点,但在论 证时也为我们明晰了“气”与情性内部其他因素之间的联系,使我们对于他所言的“气” 有了一定的把握。 总之,徐复观有关“气”问题的阐发源于他的《孟子知言养气章试释》,而真 正开启他的文气研究的是《文心雕龙的文体论》。具体而言,他在阐释文体论时认 为文体出于情性,而“气”是由内在的情性通到外在的文体的桥梁。他认为正是“气” 在中国文学观念中的强调,才有了“文体即是人”的理论,才把文体与人有机联合了 起来。徐复观对文气的研究并没有止步于探讨它的来源与其他外部因素的关系上,在 《中国文学中的气的问题??文心雕龙?风骨篇疏补》一文中,他进一步探讨了 “气”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在《中国艺术精神?释气韵生动》一节里又对文气在中 国画中的表现予以了揭示,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他的文气观,我们将在第二节里重点 介绍徐复观的这部分文气理论。 第二节风骨:文气之形相 论证完文气是情性通向文体的桥梁后,徐复观对文气落实于文体的具体表现进行 了阐释。他认为,文气在文章画中表现为“风”、“骨”两种艺术形相,又分析了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徐复观: 《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陈伯海: 《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第页。 第二章徐复观文气观之内容 徐复观文气观研究 “气”
/
本文档为【徐复观文气观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