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2017-11-28 14页 doc 33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第38卷第6期 2010年12月 气象科技 METE0R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V01.38,No.6 Dec.2O1O 引言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王学良刘学春史雅静 (湖北省防雷中心,武汉430074) 统计分析了武汉地摘要采用武汉地区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云地闪电资料, 区云地闪电特征及其直击雷防 护效率,为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表明,...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第38卷第6期 2010年12月 气象科技 METE0R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V01.38,No.6 Dec.2O1O 引言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王学良刘学春史雅静 (湖北省防雷中心,武汉430074) 统计分析了武汉地摘要采用武汉地区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云地闪电资料, 区云地闪电特征及其直击雷防 护效率,为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程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明,武汉地区年平均云地闪电 次数为45693次;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0,平均负闪电强度为32.6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4.0%,平均正闪 电强度为38.3kA.4—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6.9,其中7,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7O.8,9月至次 年3月闪电仅占全年闪电总数的3.1.正,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l0n50kA,平均陡度为12kA/"s左右.通过 统计分析,拟合出适合武汉地区大于某一雷电流幅值累计概率方程.武汉市新洲区西南部与黄陂区东南部交接地 区和江夏区东部地区是闪电高密度中心,年平均闪电次数在8.5次/km以上.武汉地区建筑物直击雷保护范围 按照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其绕击率分别为1.3,3.3和l1.5,反击率分别为0.1,0.2,1.6. 关键词云地闪电雷电流幅值绕击率反击率防护效率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被称 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 8月2628日3天时间,湖北省境内发生9起雷击 灾害,造成19人伤亡,其中死亡11人,重伤3人,轻 伤5人.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雷电及其危害的研 究日益重视.冯桂力等口利用1998--2000年山东 地区雷电探测网获取的云对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 日变化,闪电的强度,闪电密度,极性等方面研究了 山东地区的雷电分布特征.刘岩等基于浙江省闪 电探测网获取的地闪资料,从闪电的空间分布,日变 化,强度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浙江地区梅雨期的闪 电分布特征.余建华等利用2004--2007年江西 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取的雷电数据资料,分析了 江西省雷电强度,陡度的分布特征.何晖等利用 2000--2003年北京地区云地闪电资料研究了北京 地区闪电分布特征.王学良等L5采用2006年3月 至2008年2月探测到的云地闪电资料,从闪电的极 性分布,闪电的日变化,闪电的月变化,闪电的强度, 闪电密度等方面研究了湖北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 特征.本文采用武汉地区2006年3月至2009年2 月监测到的137079次云地闪资料,对其闪电的分布 基本特性,闪电强度,陡度及闪电密度等进行统计分 析,并根据该地区的闪电特性分析了雷电防护效率, 为武汉地区防雷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 参考. 1资料来源与统计 文中所采用的闪电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空间 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提供的ADTD雷击探测定位 系统,该系统由分布于湖北不同地理位置的13个 ADTD雷击探测仪组成,主要探测云地闪电.每个 闪电资料包括闪电时间,地理位置(经纬度),极性 (正,负闪电),陡度和闪电峰值电流强度5个主要 参数. 根据武汉地区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36 个月探测到的云地闪电资料,统计分析正,负闪电次 数及其所占闪电总数的百分比;按照间隔10kA,把 闪电强度小于等于200kA的闪电分成2o个闪电强 度段,分别统计各闪电强度段内的闪电次数及占其 闪电总数的百分比,并统计大于各个闪电强度段的 累积频率.一天中,按照整点时段(如OO:OO一 01:O(],01:O0一O2:O0,…,23:()()一.0:00)统计逐小 时内闪电次数,一年中各月闪电次数采用近3年平 均数;根据单位面积的年平均闪电次数求出某一地 作者简介:王学良,男,1962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雷电防护技术和方法研 究,Email:wxlwh@tom.coin 收稿日期:2009年12月20日;定稿日期:2010年6月24日 8O6气象科技第38卷 区年平均闪电密度(次/(km?a)). 2结果与分析 2.1闪电分布特性 统计近3年的闪电资料表明,武汉地区年云地 闪电次数在3万次至7万次之间,年平均云地间闪 电45693次.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共监测到 云地闪电137079次,平均负闪电强度32.6kA,平 均正闪电强度为38.3kA;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 96.0,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4.0%.主要原因是 大多数积雨云上部带正电荷,云体下部主要带负电 荷],因此,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绝大多为负闪 电.武汉地区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百分比,与王学良 等]研究的湖北地区2006--2007年正闪电占闪电 总数的3.8基本一致,但与山东,北京等地正闪电 百分比在12左右l_】"]有较大差别. 2.2闪电次数日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武汉地区闪电次数的日变化 基本上呈双峰型,即主峰在l7:O0,平均每小时闪电 次数在4200次以上;次峰在夜间O4:O0,平均每小 时闪电次数在2000次以上.12:O0和23:()O相对 较少,在1000次左右.l2:OO一17:O0,依次快速增 加,16:00—2O:00是闪电高发期,说明武汉地区此 段时间是对流性雷电天气相对集中发生期,也是雷 电防御的关键时段.04:O0闪电次数相对较高,可 能与西风带系统云系活动有关.一般锋面云系中的 锋面云系闪电过 对流活动在夜间比白天活跃得多, 程的强盛期主要出现在后半夜j. 5000 4500 4000 35D0 蠢3000 髫2500 2000 l500 1000 500 0 量量量量搴搴暑量oo..量量量 8窖苫兽害2= 图1武汉地区闪电次数日变化 2.3闪电次数月变化 统计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武汉地区云地 闪监测资料表明,武汉地区年平均云地间闪电 45693次,4—8月闪电44285次,占全年闪电总数的 96.9,其中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8%;7—8月闪 电32358次,占全年闪电总数的70.8.9月至次 年3月闪电仅占全年闪电总数的3.1,其中正闪 电占其闪电总数的8.9.说明气温较高的季节, 对流云发展旺盛,云层顶部较高,云层上部的正电荷 击穿空气对地放电几率减小,因此,正闪电占闪电总 数百分比较低,反之较高. 2.4闪电密度分布特征 为了进一步了解武汉地区闪电密度分布状况, 将武汉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网格,以便得出单位 面积上的闪电次数.在区域网格划分过程中,考虑 到闪电监测经纬度定位误差在1km左右,本文采 用0.02.×0.02.经纬度网格,若将此经纬度看作直 线,可以近似得出此网格的径向长为2.224km,纬 向长为1.926km,即每个区域网格的面积为 4.283km..将各区域网格内近3年闪电次数绘制 图2(见图版).从图2可以看出,江夏区大部分地 区,蔡甸区南部,汉南区新洲区南部和黄陂区西南部 地区,闪电密度较大,一般年平均在7次/kin.以上, 尤其在新洲区西南部与黄陂区东南部交接地区和江 夏区东部地区,分别有一个闪电高密度中心,年平均 闪电次数在8.5次/km以上,而在武汉城区和蔡甸 区的东部地区,闪电密度较小,年平均闪电次数在3 次/km以下.造成上述差别的原因,除了下垫面的 影响因素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2.5闪电强度分布特征 2.5.1闪电强度百分率分布 雷电监测资料显示,武汉地区4站算法监测到的 最大正闪电强度达430.7kA,发生在2007年8月26 日武汉市江夏区境内;最大负闪电强度340.6kA,发 生在2006年8月26日武汉市黄陂区境内.图3(见 图版)给出了武汉地区闪电强度在100kA以下,各闪 电强度出现的次数占其闪电总数的百分率.由图3 可以看出,负闪电与总闪电百分率曲线变化几乎完全 一 致,但正,负闪电分布曲线变化差异较大,其主要原 因是负闪电次数占总闪电次数的96以上.正闪电 强度在10,20kA时出现最多,百分率最大值为 30.4;负闪电强度在20,3OkA时出现最多,百分 率最大值为32.6.闪电强度在20~50kA时,负闪 电百分率大于正闪电百分率.闪电强度大于50kA 以上的正闪电百分率大于负闪电百分率,说明在正, 第6期王学良等: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8O7 负闪电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大于50kA以上的正闪电 次数要多于50kA以上负闪电次数.图3所示,正, 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O,50kA,约占闪电总数的 83.5,因此,在雷电防护方面应重点加强对此强度 范围内闪电的防范. 2.5.2闪电强度累计概率分布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一直是国内外防雷界非常 重视的雷电参数之一,在绕击和反击防雷计算中占 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内外的雷电流幅值分布表达 式不同].根据武汉地区近3年的闪电监测资料, 绘制出大于某一雷电流幅值的累积概率,如图4(见 图版)中"监测曲线"所示. 文献E83给出的Anderson根据Berger实测数 据提出的雷电流幅值分布公式: 南?1+f二1 式中:P为大于某一雷电流幅值的累积概率(%); 为雷电幅值电流;a为中值电流,即雷电流幅值大于 a概率为5O;6(6>1)为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 拟合指数,体现曲线变化程度,相当于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b值越大表示幅值概率曲线下降程度越快,电 流幅值集中性越强l8].当口一28.0,6—3.3时,根据 式(1)计算,绘制图4中的"拟合曲线".从图4可以 看出,式(1)计算的曲线与实际监测曲线基本相同, 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高达0.99997. 在实际防雷工程设计中,可根据方程: 因此, 高1+(). 计算武汉地区大于某雷电流幅值的累积概率. 2.5.3闪电陡度分布 统计资料表明,武汉地区正,负闪电平均陡度为 12kA/us左右;陡度在30kA/us以上的正闪电占 其闪电总数的6.2%,负闪电占其闪电总数的 1.3,正,负闪占闪电总数的1.5左右.从图5 (见图版)可知,负闪电和总闪电陡度百分比分布几 乎相同;正闪电陡度主要集中在5,10kA/us之 间,负闪电和总闪电陡度主要集中在5,15kA/us 之间,说明一般情况下,负闪电平均陡度大于正闪电 陡度,但闪电陡度大于20kA/us以上时,正闪电百 分比大于负闪电百分比. 3雷电防护效率探讨 3.1绕击率 绕击是指雷电击中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被保 护物上的雷击现象.雷电先导的发展起初是不确定 的,直到先导头部电压足以击穿它与地面目标间的 间隙时,也即先导与地面目标的距离等于击距时,才 受到地面影响而开始定向.《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_9提供的电气一几何模型如下: h一101.(2) 式中:为雷闪的最后闪络距离(击距),也可 为滚球半径;I是指与h相对应的得到保护的最小 雷电流幅值(kA),即比该雷电流小的雷电流可能击 到被保护的空间. 根据式(2)可以计算出,第1,第2,第3类防雷 建筑物所对应的得到保护的最小雷电流幅值分别是 5.4,10.1,15.8kA,也就是说当雷电流幅值小于上 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被保护物体,有可能 述幅值时, 遭受直击雷的危害.统计武汉地区闪电资料显示, 雷电流幅值小于5.4,10.1,15.8kA的概率分别是 1.3,3.3%,11.5.由表1可知,武汉地区建筑 物直击雷保护范围按照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 可能会有1.3,3.3和11.5的绕击率发生;也 就是说,武汉地区第1,第2,第3类防雷建筑物直击 雷防护效率为98.7,96.7,89.5左右.对于 特别重要的场所,如需进一步提高直击雷防护效率, 在直击雷防护保护范围计算时,可以根据需要减小 滚球半径h值,以进一步减小绕击率. 表1不同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保护范围内的绕击率与反击率 808气象科技第38卷 3.2反击率 为了防止雷击电流流过防雷装置时所产生的高 电位对保护物的建筑物或与其有联系的金属物发生 反击,应使防雷装置与这些物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 全距离.安全距离按电阻电压降和电感电压降相应 求出的距离相加而得].地上部分的安全距离为: , d s一+ Lon — xdt(3) uaT1{T\u, 式中:为地上部分安全距离(m);为雷电流幅值 (kA);R为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Q);ER为电阻 取值为500kV/m;L.为引下 电压降的空气击穿强度, 线或避雷针的单位长度电感;取值为1.5/1H/m;h 为被保护物或计算点的高度(m);di/dt为雷电流陡度 (kA/t~s);EL为电感电压降的空气击穿强度(kV/m), 其值为EL一600(14-1)(kV/m),T1为雷电流波形波 』1 头时间(s). 根据式(3)就可推导出不同防雷类别建筑物的 地上和地下的安全距离S和S(其中S一IR/ ER,但是如果雷电流幅值大于200kA,150kA和 100kA时,首次雷击雷电流幅值所对应的防雷类别 的地上和地下的安全距离要求将会发生变化,此时 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_9进行安全距离设计, 将有不同程度的反击风险发生.从表1可以看,当 雷电流幅值大于200kA,150kA和100kA时,武 汉地区第1,第2,第3类防雷建筑物反击率分别在 0.1,0.2,1.6.例如:2008年8月6日监测 到武汉市黄陂区境内的负闪电强度为263.4kA,陡 度为66.1kA/t*s,根据式(3)就可求得地上的安全 距离s.因为di—I , 即萼一66.1,T=== 3?98(/~s);EL600(1+)?751(kV/m),所以 s:+一0.528R.f0.132h--4--.当50051,=一—一=IIaj'l…x.] R,一8Q,h一10ITI时,S一5.5m. 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1类防雷建筑物 地上部分的安全距离计算:当h<5R,时,S?0.4 (R.+0.1h),将R,一8Q,h一10m代人得S.? 3.6m,S一S1—1.9m. 也就是说在这种雷电流击中防雷装置时,地上 的安全距离应在5.5m以上,如果按照《建筑物防 雷设计规范》第1类防雷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安全距 离为3.6m,因安全距离过小,将会发生雷电反击. 同样按照2007年8月26日发生在武汉市江夏 区境内的最大正闪电强度为430.7kA来计算地下 部分的安全距离l_9]: Sol一一_o.8eR_一一—丽一一u?- 而第1类防雷建筑物地上部分的安全距离S? 0.4Ri,前者是后者的2倍以上.同理,这种情况下 将会在地下发生雷电反击. 4结论与讨论 (1)统计近3年的闪电资料表明,武汉地区年闪 电次数在3万次至7万次之间,年平均云地间闪电 45693次.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0,平均负闪 电强度为32.6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4.0,平 均正闪电强度为38.3kA.闪电次数的日变化基本 上呈双峰型,即主峰在17:OO,次峰在O4:O0—12:O0 和23:()()闪电次数相对较少;16:OO2O:.0是闪电 频次高发期,也是雷电防御的关键时段. (2)武汉地区4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 96.9,其中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3.8;78月闪 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70.8.9月至次年3月闪电 仅占全年闪电总数的3.1,其中正闪电占其闪电 总数的8.9.说明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对流云发 展旺盛,云层顶部较高,云层上部的正电荷击穿空气 对地放电几率减少,因此,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百分比 较低,反之较高. (3)武汉市新洲区西南部与黄陂区东南部交接 分别有一个闪电高密度中 地区和江夏区东部地区, 心,年平均闪电次数在8.5次/km以上,而在武汉 城区和蔡甸区的东部地区,闪电密度较小,年平均闪 电次数在3次/kin以下.其他地区一般年平均在 3,7次/kin.左右.造成上述差别的原因,除了下 垫面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4)武汉地区正,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 5OkA,约占闪电总数的83.5;正,负闪电平均陡 度为12kA//as左右,负闪电和总闪电陡度主要集 中在5,15kA/~s之间,陡度大于等于30kA//2s 以上的占闪电总数的1.5左右. (5)统计资料显示,武汉地区雷电流幅值小于 5.4,10.1,15.8kA的概率分别是1.3,3.3, 第6期王学良等: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809 11.5,因此,武汉地区建筑物直击雷保护范围按照 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绕击率分别为1.39/6, 3.3,11.5,即第1,第2,第3类防雷建筑物直击 雷防护效率分别为98.7,96.7,89.5左右. 雷电流幅值大于200,15O,100kA的概率分别是 0.1%,0.2,1.6,因此,按照第1,第2,第3类防 雷建筑物安全距离计算时,将分别会有0.1, 0.2,1.6左右的反击率发生. E23 [3] [43 [5] [6] [7] 致谢:凌舟,徐海舟同志参加了部分闪电资料的统计 工作,谨致谢意![8] 参考文献 [1]冯桂力,陈文选,刘诗军,等.山东地区闪电的特征分析[J].应 [9] 用气象,2002,13(3):347—355. 刘岩,王振会,张慧良.2007年浙江地区梅雨期闪电特征的分 析EJ].气象科学,2009,29(2):225—229. 余建华,邹金生,李杉.江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探测数据分 析[J].气象科技,2009,37(1):102—105. 何晖,李宏宇.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J].气象科技,2005, 33(6):496—500. 王学良,黄小彦,刘学春,等.2006--2007年湖北地区云地闪电 时空分布特征分析EJ].暴雨灾害,2008,27(4):359—362. 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95—96. 林开平,林宗桂,易燕明,等.各类云系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J].热带气象,2005,21(4):383—392. 陈家宏,童雪芳,谷山强,等.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 分布特征口].高电压技术,2008,34(9):1893—1897. 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M].北 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LightningCharacteristicsandProtectiveEfficiencyinWuhanArea WangXueliangLiuXuechunShiYajing (HubeiProvincialLightningProtectionCenter,Wuhan430074) Abstract:ThelightningcharacteristicsandprotectiveefficiencyintheWuhanareaareanalyzed statistically,basedonthecloud— groundlightningdatafromMarch2006toFebruary2009.Theresults indicate:theannualmeannumberofcloud— groundlightningflashesintheWuhanareais45693;the negativelightningaccountsfor96.0ofthetota!andtheaveragenegativelightningintensityis32.6kA: thepositivelightningaccountsfor4.0ofthetotalandtheaveragepositivelightningintensityis38.3 kA.ThenumberoflightningflashesfromApriltoAugustaccountsfor96.9oftheannualtotal,and thatfromJulytoAugustaccountsfor70.8,thatfromSeptembertoMarchofnextyearfor3.1%.The positiveandnegativelightningintensitesaremostlywithintherangeof10kAto50kA,andtheaverage steepnessisabout12kA/us.Theaccumulationprobabilityequationforthelightningcurrentbiggerthan certainamplitudeisformulatedbyseveralstatisticalmethods.Theborderareasofthesouthwestern XinzhouandsoutheasternHuangpiandtheeasternJiangxiaarehigh—densitylightningcenters,wherethe annualmeanlightningnumberoflightningflushesisabove8.5/kin.Accordingtothethree—grade lightningprotectioncategory,theshieldingfailurerateis1.3,3.3and11.5,andthecounter—attack rateis0.1,0.2,1.6,respectively.Theresultscanbeusedasreferencesinlightningprotection engineeringdesignandlightningriskassessment. Keywords:cloud—groundlightning,lightningcurrentamplitude,shieldingfailurerate,counter—attack rate,protectiveefficiency 《 {》iL6O 墨碡;4O 20 0 王学良等: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 2-j 闪电强度/kA 图2武汉地区闪电密度分布(次/kin)图3武汉地区不同强度的闪电次数占闪电总数的百分比 闪电强度/kA 图4雷电流幅值概率曲线 陡度(kA/~s) 图5武汉地区不同陡度的闪电占闪电总数的百分比 ?加坫0 \丑隶忸赫馥叵 加?? ??坫0 96\求陋籁赵匣
/
本文档为【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