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7-09-27 50页 doc 95KB 5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 第一章 认识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运用数学的方法对组织的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化处理,以支持企业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一种集成的人机系统。 2、信息源:系统输入信息的来源,也就是信息的产生地。 3、整体性:管理信息系统不是若干要素和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是各部分通过一定的规则组成整体以后显示出整体的形态、整体的特征和整体的行为、功能。 4、职能结构:是一种按...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 第一章 认识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运用数学的方法对组织的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化处理,以支持企业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一种集成的人机系统。 2、信息源:系统输入信息的来源,也就是信息的产生地。 3、整体性:管理信息系统不是若干要素和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是各部分通过一定的规则组成整体以后显示出整体的形态、整体的特征和整体的行为、功能。 4、职能结构:是一种按照组织现有部门和结构来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也是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5、相关性: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联系。 6、涌现性:由部分组成整体以后所产生的一些本质上全新的系统特性和行为,一旦把整体还原为部分,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因而部分特性的简单相加和汇总并不能代表整体的特性。 7、开放性: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使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8、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支持一群决策者获得有效决策结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除此还有决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9、战略信息系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 二、单选题 1、信息从战略决策层向战术管理层及业务层流动的方向是(B ) A、由下向上流动 B 、由上向下流动 C、水平流动 D、都不是 2、依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把系统划分为(B ) A、自然系统 B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C、人造系统 D、实物系统和概念系统 3、信息系统结构的内部环境是指( A ) 1 A、企业和组织 B 、政府 C、客户 D、市场竞争者 4、负责信息的加工、存储、传输,为各类相关人员提供必要信息服务的是信息系统的是(B ) A、信息源 B 、信息处理器 C、信息用户 D、信息管理者 5、 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D )(B) A、计算机系统技术、数据通信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式程控交换技术 C、文字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 D、以上例举的都是 6、以下属于战略管理系统功能的是( D ) A、资金监控 B 、人员培训 C、作业调度 D、品牌战略 7、以下属于基层业务处理系统功能的是(C ) A、资金监控 B 、人员培训 C、作业调度 D、品牌战略 8、以下不属于经营管理系统功能的是( C ) A、资金监控 B 、人员培训 C、作业调度 D、资源的获取与组织 9、以下不属于多机网络式结构的是( A ) A、主机终端式 B 、局域网PC,LAN C、户机/服务器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0、事务处理系统的缩写是(A ) A、TPS B 、OAS C、MIS D、KWS 11、决策支持系统的缩写是(D ) A、TPS B 、OAS C、MIS D、DSS 12、ERP是指(C ) A、管理信息系统 B 、事务处理系统 C、企业资源计划 D、制造资源计划 13、系统由部分组成整体后产生一些本质上全新的系统特性和行为是系统的(A ) A、整体性 B 、层次性 C、涌现性 D、开放性 14、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属于( D ) A、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B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C、政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D、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15、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属于( B ) A、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B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C、政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D、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2 三、判断题 1. 信息源可以分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T 2. 管理信息系统硬件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主机终端式结构和多机网络式结构。 T 3.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支持较低层次脑力工作者的系统。T 4.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单纯的软件系统 。F 5. 整体的观点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 。T 6.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可以分为战略计划层、经营管理层和业务操作层。T 7. 战略计划层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制定企业战略计划提供参考; F 8. 业务操作层信息系统主要为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服务 T 9. 层次结构和功能结构结合, 分为横向多极结构、纵向多极结构和纵横综合的多极结构。F 10. ESS既使用系统内部数据也使用系统外部数据和行业数据。T 11. DSS能够为用户提供检索和抽取信息的能力。T 12.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T 13. Internet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工作模式。T 14. 综合结构是职能结构和层次结构的综合,具有两者的优点。T 15. 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属于战略信息系统。F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的全面应用;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涌现性;开放性。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组成。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外部环境。 3、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职能结构;层次结构;综合结构。 4、根据管理层次划分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作业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 5、根据系统的服务对象划分,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政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 信息系统。 6、多机网络式结构可以划分为哪几种模式, 3 传统的局域网PC-LAN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五、问答题 1、论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P21-24 电子数据处理;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知识工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经理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 2、论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P24-25 管理思想现代化;系统应用网络化;开发平台标准化;业务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集成化。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意义的数据,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资料和知识。 2、管理:指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3、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4、系统: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5、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二、单选题 1、信息( C )。 A.是形成知识的基础 B.是数据的基础 C.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D.具有完全性 2、数据( C )。(D) A.就是信息 B.是信息加工的结果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经过解释称为信息 3、信息( B ) 4 A.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符号。 B.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事务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资料、数据和知识。 C.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事物了解、识别、理解后,上升为理性的东西 D.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事实,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概念的描述。 4、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 C )。 A.必须全部得到才能做决策 B.有可能全部得到 C.不可能全部得到 D.是不分主次的 5、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 D )。 A.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 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 C.厂级、处级、科级 D.战略级、策略级、执行级 6、(A )是信息的首要的基本性质。 A .事实性 B.等级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7、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必须在前一天提前预报,否则就不成为预报了,体现了信息的( C )。 A .事实性 B.等级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8、信息按存在方法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 C )。 A.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B.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C内储信息和外化信息 D.可供传递信息和不供传递信息 9、秘密档案属于( D )。 A.内储信息 B.外化信息 C.可供传递信息 D.不供传递信息 10、以下( A )不能作为信息存储的介质。 A.铅笔 B.纸张 C.磁带 D.光盘 11、以下哪项不是信息维护的目的,(C ) A.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B.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C.保证信息的共享性 D.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12大气系统属于( A )。 A.自然系统 B.人造系统 C.封闭系统 D.开放系统 13、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体现了信息系统的( C )。 A.输出功能 B.处理功能 C.控制功能 D.存储功能 14、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 C )。 5 A. 数据资料中数据的多少来确定的 B(数据资料的多少来确定的 C. 消除不确定程度来确定的 D(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来确定的 15、下列不属于战略级信息的特性的是(A )。 A. 来源于系统内部 B. 寿命长 C. 加工精度低 D. 使用频率低 三、判断题 1、数据是记录信息的一种形式,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FT 2、数据加工后就形成知识。F 3、等级性是信息的首要的基本性质。F 4、按存在方法可将信息分为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F 5、信息生命周期就是从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消亡的一个全过程。T 6、信源指信息的接受者。F 7、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T 8、如果事先就确切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包含的信息量是一百。F 9、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T 10、信息管理也属于管理活动。T 11、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T 12、依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实物系统和概念系统。F 13、开放系统是指与外界环境之间没有任何交换的系统。F 14、领导者运用影响力激励员工以便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体现了管理的计划职能。TF 15、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可分为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虚拟办公室五种类型。T 16、战略级信息的使用频率较高。F 17、组织是信息系统的设计者、使用者和开发者。T 18、信息系统对组织的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其对组织信息处理的重要的技术支持。T 四、简答题 1、 简述信息的生命周期有哪几个阶段组成, 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 6 2、 简述信息的性质。 事实性;等级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传输性;可存储性;可加工性;增殖性;扩散性;可压缩性。 3、 简述管理的基本职能。P38 计划:就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组织:服从计划,并反映着组织计划完成目标的方式。 领导:领导者运用影响力激励员工以便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与员工沟通组织目 标和鼓舞员工树立起谋求卓越表现的愿望。 控制: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监督,判定组织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并在必要的时候及 时采取矫正措施。 4、 简述系统的性质。P40 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适应性。 5、 简述信息系统的功能。 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控制。P41 五、应用题4 1.某装置的正常工作温度保持在35~40?C间。在35?C以下时停止使用,等待升温;在40?C以上时也停止使用,进行强制冷却。已经25%的时间在35?C以下;5%的时间在40?C以上,请计算这时以下三种生产报告所具有的信息量是多少, “不能使用” I=log2(1/0.3)=1.7 “能使用” I=log2(1/0.7)=0.515 “因为装置在冷却中不能使用” I=log2(1/0.05)=4.322 六、问答题 1.数据、信息两者之间的有何联系与区别,P27 联系: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区别: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的加工。 2、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信息搜集,各适用于什么情况,P32 大范围的调查适合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企业领导的调查适合单独访问法;业务繁琐,难以描述清楚,可以亲临实际,亲自体验工作过程。 3、为什么说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是双向的互动关系,P42 一方面,由于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的对应性,组织的结构形式决定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行,信息系统要为组织服务,这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出发点。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对组织结构的变 7 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组织的运作机制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4、信息系统通过哪几方面如何影响着社会经济,P45-46 信息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影响;对科研与教育的影响;对法规与政策的影响。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未来的企业组织不再是以纵向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形式,而是通过建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横向价值流小组和工作团队,把传统的企业员工之间的纵向关系在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平等关系,从而消除了纵向各部门之间的障碍和壁垒,企业把任务托给基层的价值流小组和工作团队,同时把权力也下放到面向顾客的基层工作团队。 2.组织结构虚拟化:未来的企业组织结构不再是一个以产权关系为基础,以资产为联系纽带,以权威为基本运作机制的由各种岗位和部门组成的实实在在的企业实体,而是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为基础和支撑,以分工合作为联系纽带,结合权威控制和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的运作机制的一个动态企业联合体。 3.信息的输入:将信息经过一定校验后,以一定的格式整理和录入在某种介质上。 4.信息的存储:将输入的信息安全可靠地存储在计算机内和系统外的存储器上。 5.信息的加工: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将使信息增值。 6.信息的传输: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和系统外的传输,实质是数据通信。 二、单选题 1.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中操作层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 )。 A、跟踪企业的销售、开支、物流等日常活动 B、帮助企业收集新的知识 C、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监控和决策服务 D、面向企业高层的宏观调控 2.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中知识层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B )。 A、跟踪企业的销售、开支、物流等日常活动 8 B、帮助企业收集新的知识 C、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监控和决策服务 D、面向企业高层的宏观调控 3.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中管理层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C )。 A、跟踪企业的销售、开支、物流等日常活动 B、帮助企业收集新的知识 C、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监控和决策服务 D、面向企业高层的宏观调控 4. 安东尼金字塔模型中战略层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D )。 A、跟踪企业的销售、开支、物流等日常活动 B、帮助企业收集新的知识 C、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监控和决策服务 D、面向企业高层的宏观调控 5.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包括现有企业间竞争强度、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供应者的侃价能力、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 D )五种竞争力量。 A、竞争对手的威胁 B、合作伙伴的威胁 C、仿冒品的威胁 D、替代品的威胁 三、判断题 1. 扁平化是从分工与合作方式的角度来描述未来的企业组织。(F ) 2. 虚拟化是从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形式的角度来描述未来的企业组织。(F ) 3. 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管理科学化和决策习惯的改变。( T) 4. 管理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不仅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入新的管理观念,形成现代化管理理念与优秀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良好局面。( T ) 5.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向企业提供全面的价格领导地位、产品分异、恰当的市场定位三种全面竞争战略。( T ) 6. 管理信息系统只能给企业内部运营和管理带来竞争优势,难以给企业外部环境带来战略优势。( F) 7. 收集和管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数据是传统管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任务。( T ) 8.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就是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及信息的有效组织和分析,以最有效的方式将其结果提供给管理工作。( T ) 9 9. 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完成企业日常结构化的信息处理任务。(T ) 10. 管理信息系统呈现的只是信息本身,而不包括其产生的原因。( T ) 11. 管理信息系统能代替人去决策。( F ) 12. 管理信息系统可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与知识进行有效流动,并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最大化。(T ) 四、简答题 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 1数据的收集和传输; ? 2分散或集中地对整个企业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并相应地建立分布的或集中的数据库系统; ? 3按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 ? 4对数据和信息有效地利用并尽可能地应用于决策支持。 ? 2.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要应重点抓好哪几项工作, 建设高质量的人机系统; 控制适宜的信息量; 建立最短的信息流程; 提高信息的信息处理能力,努力提高信息质量; 改善信息输出形式,注意信息使用者的反馈。 3. 根据安东尼金字塔模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如何划分, 战略层、管理层、知识层、操作层。 4.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处理功能、辅助决策功能。 5.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高企业效率;帮助企业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向知识经济转化;帮助企业提升战略 决策能力; 五、问答题 1.试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运营管理变革的影响。P60-61 管理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六横的变革。 2.试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P63-63 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虚拟化。 10 第六章 数据资源管理 第六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技术,数据库技术是在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4、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组成的系统。 5、关系数据库: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 6、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库中相互关联数据的集合,是多媒体文档的汇集。 7、数据仓库:是一种企业应用目标一致的数据存储体,通过将多种数据源中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而构建,为统一的历史数据分析提供坚实的平台,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支持。 8、数据挖掘: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9、并发控: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 10、数据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二、单选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奠定数据库技术基础的三件事,( D ) A. 196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B .1969年10月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的数据库任务组发表关于网状模型的DBTG报告。 C. 1970年美国IBM公司的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 D .1997年西门子公司构建和利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体系。 2、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这类功能称为( D )。 A(数据定义 B(数据管理 C(数据操纵 D(数据控制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和( A )。 11 A.面向对象型 B.星状型 C.树状型 D.环状型 4、下列哪项不是数据管理处于人工管理阶段时的特点( B )。 A.数据不保存 B.数据结构化 C.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营理 D.基本上没有文件概念 5、对某些特定对象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构成( D )。 A.数据库 B.文件 C .文件系统 D.数据结构 6、以下哪一项不是层次模型的主要特征,( A ) A.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B.仅有一个无双亲的根结点 C.根结点以外的子结点,向上仅有一个父结点 D.根结点以外的子结点,向下有若干子结点 7、以下哪一项不是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 D ) A.关系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最基本的单位。 B.每一竖列数据项是同属性的。列数根据需要而设,且各列的顺序是任意的。 C.每一横行记录由一个个体事物的诸多属性项构成。记录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D.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个双亲。 8、以下哪一项不是E—R图的要素?( C ) A.实体 B.属性 C.关键码 D.实体之间的联系 9、以下那一项不是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的类型( C ) A.一对一联系 ,.一对多联系 ,.多对一联系 ,.多对多联系 10、关系模式化的最起码的要求是达到第一范式,即满足( D )。 A(每个非码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主码 B(主码属性唯一标志关系中的元组 C(关系中的元组不可重复 D(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 11、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 A )。 A.程序设计语言 B(面向过程语言 C(面向问题语言 D(描述数据模型语言 12、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 B ) A(层次结构 B(关系结构 C(网状结构 D(链表结构 13、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编译系统等)、 数据库和(D )构成的系统。 A(大型机 B(通信系统 C(服务器 D(用户 12 1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B ) A .CPU B.操作系统 C.显示器 D.内存 15、( C )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 A.数据文件 B.记录 C.数据库 D.用户 1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数据库用户,(D ) A.终端用户 B.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库经销商 17、以下哪一项不是数据仓库的主要特征,( A ) A.环境适应性 ,.面向主题、数据集成 C.数据的不可更新性 D.随时间变化 18、以下哪一项不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所具有的特点( C ) A.物理分布性 B.逻辑整体性 C.环境适应性 D.站点自治性 19、数据库设计时第一步应(A ) A.确定所需要的表。 B.确定每个表所需要的字段。 C.确定各个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D.形成表的结构。 20、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属于( B )。 A(第一范式 B.第二范式 C.第三范式 D.第四范式 三、判断题 ( F )1、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但是程序与数据的独立性低。 ( F )2、关系模式中元组的每个属性可以再分。 ( T )3(概念模型最常用的表现方式是实体—联系法。 ( F )4(关系的第三范式指的是关系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 ( F )5、数据的共享性好、数据的独立性好是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 T )6、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是应用程序通过文件系统,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存取和加工。 ( F )7、文件系统使得的数据结构化,即不同文件的记录之间互相联系,反映了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F )8、关系模型的表格中,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字段。 ( T )9(从用户的观点来看,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就是一张二维表。 ( T )10、E—R图是描述概念世界,建立概念模型的实用工具。 ( T )11、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统一的非过程化语言,可用于所有用户的数据库活动类型。 13 ( F )12、记录是数据存取的最小单位。 ( T )13、关键字能唯一确定表的一行的属性(字段)或属性组(字段组合)。 ( T )14、索引以物理顺序存取窗体上的数据。 ( T )15、常规的多维数据分析的数据准备一般包括数据规划、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验证等工作。 ( F )16、数据挖掘仅限于数据仓库的分析。 四、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2、简述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数据的结构化;数据共享性好;数据独立型好;数据存取粒度小;DBMS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 3、简述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 实体联系图(E-R图);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 4、简述数据库系统及其构成。 硬件、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用户。 5、简述结构化查询语言的功能。 查询数据;在表中插入、修改和删除行;建立、修改和删除数据对象;控制对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的存取;保证数据库一致性和完整性;它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 五、问答题 1、关系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关系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最基本的单位;每一竖列数据项是同属性的;每一横行记录由一个个体事物的诸多属性项构成;一个关系是一个二维表,不允许有相同的字段名,也不允许有相同的记录行。 2、管理多媒体数据,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扩展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多媒体数据库。 3、从当前的客观需求和研究状况来看,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可以执行分布式处理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可以处理复杂对象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可以处理多媒体海量数据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可以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多维和历史分析的数据仓库技术、可以支持长事务和协调处理的工作流数据库技术、可以存储空间位置信息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可以支持个 14 人应用的移动数据库以及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等。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系统开发方法 第七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初装阶段:单位购置 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2.业务过程重组:在业务过程定义的基础上,找出哪些过程是错误的,哪些过程是低效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优化处理,还有哪些不适合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应当给予取消。 3.数据类: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 4.对象: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是封装数据和操作的实体。 5.消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所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6.OO方法:有关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单选题 1.初装阶段大多发生在单位的( A )。 A.财务部门 B.管理部门 C.人事部门 D.销售部门 2.( C )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阶段,一般发展较慢。 A.初装 B.蔓延 C.控制 D.集成 3.诺兰阶段模型中的数据处理时代是从( B )。 A.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 4.诺兰阶段模型中的信息技术时代是从( D )。 A.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 B.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 D.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 5.诺兰阶段模型中的网络时代是从( D )至现在。 A.20世纪60年代后期 B.20世纪70年代后期 C.20世纪80年代后期 D.20世纪90年代后期 6.定义业务过程又称管理功能组或企业过程是( A )的核心。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C.关键成功因素法 D.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7.材料库存控制、产品预测等业务处理活动或决策活动属于( A )。 15 A.业务过程 B.销售过程 C.处理过程 D.决策过程 8.( D )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开发方法,它是在生命周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C.关键成功因素法 D.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9.在采用( A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建立和修改原型,需要利用多种软件开发工具。 A.原型法 B.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C.关键成功因素法 D.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0.面向对象方法是( D )发展起来的最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语言开始,产生了对象的概念,随后才有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的兴起与发展。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1.企业中的员工、产品、设备、材料和订单属于(B )。 A.类 B.对象 C.继承 D.属性 12.( A )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规划和协调,由长期到近期,由全面到局部,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 D.以上都不正确 13.( B )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情况出发,首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渐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 D.以上都不正确 14.( D )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 A.主机终端模式 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客户/服务器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5.( C )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崭新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它的发展尤为显著。目前,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应用系统都是基于这个体系结构开发的,其应用的范围涉及教育、科研、企业、通信、航空、国防、金融证券等众多领域。 A.主机终端模式 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客户/服务器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三、判断题 1.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蔓延”阶段。( T ) 2.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短期发展的规划。( F ) 16 3.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T ) 4.诺兰先生认为,控制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阶段,一般发展较快。( F ) 5.“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高层、中层、基层等不同管理层次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T ) 6.企业流程重组实际上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手工方式下形成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再设计。( T ) 7.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F ) 8.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是William King在1988年提出的。( F ) 9.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T ) 10.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方法有很多,通常将它们分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CASE开发方法。( T ) 11.系统分析主要任务是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理清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处理,并且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通过对功能数据的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 T ) 12.原型法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的详细调查与分析。(F ) 13.面向对象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最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F ) 14.类的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值。( T ) 15.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普遍使用于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但是,它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之前的开发环节。( T ) 四、简答题 1.简述诺兰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初装;第二阶段,蔓延;第三阶段,控制;第四阶段,集成;第五阶段,数据管理;第六阶段,成熟。 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 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3.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模块化、结构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4.简述系统设计阶段。 17 为了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物理模型,其主要内容包括代码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和编写程序。 5.简述面向对象方法的不足。 需要一定的软件基础支持才能够应用,而且在开发大型系统的过程中不经过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而仅仅只是直接进行自底向上的面向对象开发往往会造成系统结构的不合理。 6.简述客户/服务器模式(C/S模式)的组成。 一个数据服务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 五、应用题 请图示原型法建立的四个基本阶段。 六、问答题 1.原型法开发系统的优点是什么,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由于有用户的直接参与,系统更加贴近实际;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应变能力强。 2.面向对象方法有哪些特点, 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动态链接性、多态性。 3.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领导是否重视;用户是否参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化。 第八章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第八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结构 :一个组织的组成结构,包括人员组成和机构设置等。 2、组织结构图:描述了在组织边界之内,各部分之间的主要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情况。 3、组织/功能分析:对组织各部门所承担的业务功能进行分析,是组织的功能进一步理顺,提高管理效率。 4、业务流程图: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用一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管理、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 5、数据流程图:企业或组织中信息流动过程的抽象,是用特定的几种符号综合反映出企业管理实 18 践中信息的流动、传递、存储和处理过程的图形。 6、外部实体:独立于系统以外的人或事物。 7、数据流:与所描述的信息系统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信息的载体,是各个加工环节处理和输出数据的集合。 8、数据存储:需要信息系统设置保存的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环节。 9、数据字典:给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10、数据项: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 11、完备性检验:对具体的数据项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和至少一个使用者,功能则必须有产生或使用发生。 12、一致性检验:对具体的数据项/类必须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 二、单选题 1、适用于需要向许多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的调查方法是( A) A、发调查表 B 、访问 C、开调查会 D、参加业务实践 2、对具体的数据项必须有一个产生者(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U),是指U/C矩阵的(A ) A、完备性检验 B 、一致性检验 C、无冗余性检验 D、以上都不是 3、对具体的数据项/类必须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是指U/C矩阵的( B ) A、完备性检验 B 、一致性检验 C、无冗余性检验 D、以上都不是 4、U/C矩阵表中不允许有空行空列,是指U/C矩阵的( C ) A、完备性检验 B 、一致性检验 C、无冗余性检验 D、以上都不是 5、 以下不属于技术可行性分析的是(D ) A、人员和技术力量 B 、设备是否符合系统需求 C、软件是否满足开发需要 D、领导是否持支持态度 6、在绘制数据流程图时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和载体,体现了其( A ) A、抽象性 B 、综合性 C、简单性 D、多样性 7、以下不属于数据流程图构成部分的是( D ) A、外部实体 B 、加工处理 C、数据流 D、功能模块 8、为减少层次,每张数据流程图的加工分解最好不要超过( B )个子加工。 A、6个 B 、8个 C、4个 D、10个 9、一个数据被分解后,既不增加成分,也不丢失成分,体现了数据流图分解的( C ) A、逻辑完整原则 B 、加工独立性原则 C、数据守恒原则 D、自顶向下原则 19 10、在数据字典中,最小的组成单位是( A ) A、数据项 B 、数据结构 C、数据流 D、数据存储 11、在数据字典中,表示数据的来源和去向的是( C ) A、数据项 B 、数据结构 C、数据流 D、外部实体 12、数据/功能分析的主要工具是( C ) A、数据流程图 B 、业务流程图 C、U/C矩阵 D、数据字典 13、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基础是( B ) A、组织结构图 B 、业务流程图 C、U/C矩阵 D、组织/功能联系表 14、生成数据字典的方法有(C ) A、手工方式生成 B 、计算机辅助生成 C、A和B两种 D、以上均不对 15、以下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使用到的工具的是( D ) A、业务流程图 B 、数据流程图 C、U/C矩阵 D、E-R图 三、判断题 1.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一般会导致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T 2. 组织结构图描述的是组织边界之内,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来往 。 F 3.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不可能一次完成。T 4. DFD的分解是以加工处理为中心的,划分子系统的时候应该平均划分。F 5. 在数据流程图的分解中,要保持各层加工处理的逻辑完整性。 T 6. 每张数据流程图的加工分解最好不要超过8个子加工。T 7. 系统的逻辑模型就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T 8. 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不能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F 9. 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T 10. 业务流程重组是U/C矩阵分析的基础。F 11. 数据字典中的数据项可以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单位。F 12. 绘制数据流程图应该坚持自顶向下的原则。T 13. 数据流程图中可以出现重复的外部实体。T 14. 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T 15. U/C矩阵的求解过程中,应通过调整使得矩阵中,尽量靠近对角线。T 四、简答题 1、可行性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20 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2、简述可行性分析的步骤。 初步调查;可行性分析;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论证。 3、简述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 组织结构和功能业务的调查;业务处理状况调查;线性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和用户需求调查;信息流程调查;数据功能分析;系统运营环境分析。 4、简述系统调查的方法。 发调查表征求意见;访问;开调查会;直接参加业务实践;使用各种图表。 5、需求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概述;系统需求分析;现行系统的主要目标、功能;现行系统的组织结构图;现行系统的组织业务流程说明;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6、简述数据流程图的组成。 外部实体;加工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 简述绘制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原则。 7、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合理安排分解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加工处理的逻辑完整性;加工独立性原则;数据守恒原则。 8、简述U/C矩阵的主要作用。 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五、问答题 1、论述系统分析报告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 系统概述;系统目标;开发的可能性;现行系统的运行状态;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2、论述新系统逻辑方案的主要内容。 新系统拟定的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工作方式;新系统拟定的数据指标体系和分析优化后的数据流程,以及计算机系统将完成的工作部分;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或模型;与新的系统相配套的和运行体制的建立;系统开发资源与时间进度估计。 21 六、应用题 1、请绘制下述流程的业务流程图。 某高校的学生申请学籍变动处理的业务流程如下。学生的跳级、休学、自动退学、复学、转专业等都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系部审查初步同意后,报教务处复核,然后报学校领导批准,而后由教务处负责执行,并记入学生情况档案。 2、请绘制图书借阅业务流程图。 系统说明:读者将索书单交给借书员,核实之后,书库管理员取书并修改书库文件、登记借阅台帐,接着把书递给借书员。还书员接受读者的还书条后核对借阅台帐、修改书库文件。 第九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第九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的要求和组织的实际情况来对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形式和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的一种宏观、总体上的设计和规划。 2、代码 :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他以简短的符号形式代替具体的文字说明。 3、模块:把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彼此间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一定联系,能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组成部分。 二、单选题 1、下列哪项属于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A ) A.网络设计 B.代码设计 C.数据库设计 D.输入设计 2、下列哪项不属于系统设计原则( D ) A.实用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技术性原则 3、下列系统划分方法中最好的是( C ) A. 过程划分 B. 时间划分 C. 功能划分 D. 环境划分 4、B/S结构是一个( C )层的结构。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5、下列哪个数据库系统软件不适合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B ) A.Oracle B.FoxPro C.Sybase D.SQL Server 6、可用于局域网的数字通信协议是( B ) 22 A. X.12协议 B. 802.3协议 C. X.12协议 D. ANSI X3T9.5协议 7、下列不受电磁干扰的传输介质是( A ) A. 光导纤维 B. 同轴电缆 C. 双绞线 D.电话线 8、全国行政区邮政编码是属于( D ) A. 助记码 B. 区间码 C. 顺序码 D. 分组码 9、( A )是指对输入数据的取值范围进行检验。 A. 界限检验 B. 格式校验 C. 控制总数检验 D. 合理性检验 10、下列耦合度最高的是( C ) A. 数据耦合 B. 控制耦合 C. 非法耦合 D. 公共环境耦合 11、下列聚合度最高的是( D ) A. 偶然聚合 B. 逻辑聚合 C. 过程聚合 D. 功能聚合 12、( C )不属于模块应具备的要素。 A. 程序代码 B. 内部数据 C. 外部文件 D. 处理功能 13、在模块结构图中,带实心圆点的箭头表示( A ) A. 控制信息 B. 数据 C. 调用 D. 模块 14、IPO图是由( B )公司发起并完善起来的一种工具。 A. 微软 B. IBM C. HP D. 联想 15、系统开发中解决“系统怎样去干”的问题是( D )阶段。 A. 系统分析 B. 系统规划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设计 16、系统设计是( C )的基础。 A. 系统分析 B. 系统规划 C. 系统实施 D. 系统运行 17、下列哪项不属于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B ) A. Unix B. Windows VISTA Home C. Netware D. Windows 2003 Server 三、判断题 1、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施制定蓝图。T 2、具体来说,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性能设计两个大的部分。F 3、在适用Internet、维护工作量等方面,C/S结构比B/S结构要强得多。F(相反) 4、Unix操作系统的缺点是系统维护困难、系统命令枯燥。T 5、FoxPro在小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选用较多。T 23 6、网络协议是网络的核心。T 7、ANSI X3T9.5是一套用于高速星型网络上的协议。F(环形) 8、区间码的每一个代码由固定的区段组成,每一区段表示一种特征。F(分组码) 9、数据的分类中,暂存数据是指在数据处理中需要保存的中间结果。F(中间数据) 10、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存储设计乃至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核心。T 11、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实体联系模型方法。T 12、实体间是一对多联系时,将“多”方所对应的实体的关键字加入“1”方对应的实体的关系中作为外部关键字。F(相反) 13、菜单是信息系统功能选择操作的最常用方式。T 14、模块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是模块的内部特性。F(外部特征) 15、聚合度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F(耦合度) 16、在模块结构设计中耦合度越高越好。F 17、模块的扇出系数越大越好。F 18、HIPO图由模块层次图和IPO图两部分构成。T 四、简答题 1、简述系统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2、简述系统划分原则。 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耐性尽量小;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3、简述代码的作用。 识别、分类、排序、专用含义。 4、简述代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唯一性、规范性、柔性、兼容性。简短性、可识别性。 5、简述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的内容。 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取路径的选择和调整;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确定存储分配的参数。 6、简述常用的输入方式。 键盘输入、键盘-磁盘输入、数模/模数输入、条码输入、用扫描仪输入、传感器输入。 7、简述模块划分的原则。 24 低耦合,高聚合;保持作用范围应在控制范围内;使用合理的模块扇入数和扇出数;采用合适的模块大小。 8、简述模块结构图的主要成分。 模块,调用,数据,控制信息。 五、应用题 1、设有如下库存环境:在一个仓库里可以存放多种零件,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一个职工只能在一个仓库工作,一个仓库有多名职工。一个职工可以保管所在仓库的多种零件,由于一种零件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中,当然可以由多个职工保管。试用分别用E-R图表示这三种关系,并导出关系模型。(注:仓库的属性包括仓库号、仓库地址、容量;零件的属性包括零件编号、名称、型号;职工的属性包括职工号、姓名、性别) 2、设产品出库量的计算方法是:当库存量大于等于提货量时,以提货量作为出库量;当库存量小于提货量而大于等于提货量的5%时,以实际库存量作为出库量;当库存量小于提货量的5%时,出库量为0(即提货不成功)。请表示出库量计算的决策树和判断表。 3、公司对成交额20万元以上,近3个月无欠款优惠10%;近3个月有欠款但与公司来往10年以上则优惠7%,否则优4%;如果成交额不超过20万元,但与公司来往10年以上则优惠4%,否则优惠2%;画出优惠决策树和判断表。 4、设原代码为6752489,请分别用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和质数法计算其校验码。(模数为10) 六、问答题 1、阐述数据存储的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子系统的划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网络和设备的配置,新系统计算机处理流程。 第十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第十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实施:把系统的物理模型转换成实际运行系统的全过程。 2. 程序设计:又称编码,其任务是使用选定的程序设计语言,把系统设计所得到的各模块的信息处理功能和过程描述转换成能在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程序源代码。 25 3. 程序效率:计算机资源能否被有效的使用,也是指系统运行时应尽量占用较少的空间,却能用较快的速度完成规定的功能。 4. 健壮性:又称鲁棒性,软件对于规范要求以外的输入情况的处理能力。 5.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采用程序流程图设计方法,是程序设计中引用最为广泛的算法描述方法。 6.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以客观世界中的对象为中心,其分析和设计思想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设计的结果与客观世界的实际比较接近,分析和设计的界限并不明显,它们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能方便地从分析阶段平滑过渡到设计阶段,容易被人们接受。 7. 系统测试:在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数据和操作条件对程序进行测试,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使之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8. 系统转换: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后,采用某种方式在某一时刻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工作。 二、单选题 1. ( B )是系统设计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A、系统规划 B、系统实施 C、系统分析 D、系统维护 2. ( A )是系统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A、程序设计 B、系统调试 C、系统转换 D、系统验收 3. 系统长期平稳运行的基本前提是( C )。 A、可维护性 B、可靠性 C、健壮性 D、可理解性 4.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采用( B )方法设计程序。 A、甘特图 B、程序流程图 C、决策树 D、数据字典 5. 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任何程序逻辑都可以用( A )这3 种程序流程图的基本结构来表示。 A、顺序、选择、循环 B、顺序、选择、跳转 C、分支、选择、循环 D、顺序、分支、循环 6. 程序流程图表示程序中的操作( C )。 A、过程 B、步骤 C、顺序 D、流程 7. 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步骤中( A )环节往往是在用户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 A、有效性测试 B、集成测试 C、单元测试 D、系统测试 8. 程序员设计程序和编写程序时,主要依据下列( A )资料进行。 A、系统流程图 B、程序流程图 C、程序编写说明书 D、处理流程图 26 9. DO—WHILE语句属于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中的( B )。 A、选择结构 B、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 D、网络结构 10. DO—CASE语句属于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中的( A )。 A、多分支结构 B、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 D、网络结构 11. 按照系统测试规模和内容的不同,可将测试分成( B )、应用软件测试、系统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几种类型。 A、系统平台测试 B、有效性测试 C、模块测试 D、系统数据测试 12(( C )是集中测试软件设计的最小单元——模块。 A、有效性测试 B、集成测试 C、单元测试 D、系统测试 13. ( B )组装方式先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再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组装在一起进行测试,最终得到所要求的软件系统。 A、增殖式 B、非增殖式 C、渐增式 D、集聚式 14. ( C )转换方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同时新系统立刻投入运行。 、逐步方式 C、直接方式 D、并列方式 A、平行方式 B 15. ( C )转换方式是指分阶段、按部分完成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该部分。 A、平行方式 B、逐步方式 C、直接方式 D、并列方式 三、判断题 1. 系统实施可分为程序设计阶段、系统调试阶段、系统转换阶段、系统验收阶段4 个主要阶段。( T ) 2. 系统分析阶段的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阶段的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实施的最基本依据。( T ) 3. 系统实施阶段的输出文档包括程序设计文档和系统实施报告两大类。(F ) 4. 系统测试的目的就是在系统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 T ) 5. 系统调试是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步骤,是对系统规格说明、设计、编码和集成的最后复审。( T ) 6.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入口和单出口。( T) 7. 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按执行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有效性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F ) 8. 单元测试是检查各个程序模块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 T) 9. 集成测试就是根据设计信息,按照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将已经过单元测试的程序模块组装起来,对正确性和程序结构等方面进行测试。( T ) 27 10. 有效性测试就是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F ) 11. 系统测试就是把已经经过确认的软件放入实际运行环境中,与其他系统元素一起进行测试,以保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协调运行。( T ) 12. 应用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 “破坏”已经建造好的软件系统。(F ) 13. 人工测试的目的是通过对程序动态结构的检查,找出编译时不能发现的错误。( F ) 14. 机器测试一旦发现错误的症状,就能对问题进行定位。( F ) 15. 黑盒测试可以实现穷尽测试。( F ) 四、简答题 1(在系统实施前,必须做好哪几项系统实施的基本任务, 制定系统的实施计划;组织好系统的实施队伍;软、硬件与配套设施的准备。 2. 程序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争取性,效率,健壮性。 3.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管理系统所处理问题的性质;计算机软、硬件和所选语言在相应机器上所能实现的功能;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分析。 4.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系统测试方法有哪些, 目的是发现程序的错误。方法有数据测试、穷举测试、操作测试、模型测试。 5. 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一般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测试、系统测试。 五、应用题 1. 绘制“输入10个数,打印出其中正数”问题的程序流程图。 2. 绘制“输入50个数,统计出不及格人数”问题的程序流程图。 六、问答题 1. 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标示符的命名;程序的注释;数据说明;语句构造;输入和输出。 2. 常见的系统转换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直接方式、平行方式、逐步方式 28 第十一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第十一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甘特图:一种按照时间进度标出工作活动,常用于项目管理的图表。 2、适应性维护:为了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维护工作。 3、信息系统文档管理: 4、系统的: 5、信息系统维护: 6、项目进度计划: 7、网络计划法: 8、信息系统的文档:是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描述系统从无到有整个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各个 状态的所有文字资料。 二、单选题 1、在项目管理中,主要需协调( C )之间的矛盾,并要采取措施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A、系统设计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 B、领导和计算机技术人员 C、系统分析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 D、系统设计人员和编程人员 2、系统开发中要强调编号文档的主要目的是(A) 、便于开发人员与维护人员交流信息 B、提高效益 A C、便于绘制流程图 D、增加收入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使用的投资效果系数应(A) A、高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 B、低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 、等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 D、稍低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 C 4、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中有(B) A、文件和数据库设计 B、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 C、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D、制定设计规范 5、系统实施后的评价是指(A) A、新系统运行性能与预定目标的比较 B、确定系统失败原因,进行适当调整 C、在系统切换前进行评价 D、a、b和c 29 6、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子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决定项目计划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下各对子系统中,前者应计划在先的是(A) A、订单管理系统和销售计划管理系统 B、会计报表管理系统和帐务处理系统 C、车间作业计划系统和生产计划系统 D、原材料库存管理系统和物料目录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大都无法按时完成,其主要原因是(B) 7 A、合作方未按要求完成进度 B、有较多的细节要求在开发过程中才能得到明确,增加了系统方案的修改与开发工作量 C、我国还缺乏得力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D、需要非常大的投资,往往超出预算而难以满足经费需要 8、如果企业信息系统开发项目过程中已经发现时间上的延误,那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将进度拉回来,但以下措施中(A)是不可取的。 A、再分解工作的内容,增加开发人员来承担 B、经常性地与用户交换意见,及时地明确项目计划中遗留的不确定问题 C、适当调配或增加开发人员,解决延误工作 D、在不影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删减个别子项目或减低局部的功能指标 9、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大都要有向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系统知识培训的安排,在以下各种安排中正确的是(A) A、各层次管理人员和系统建设各阶段 B、各层次管理人员和系统投运前 C、应用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和系统建设各阶段 D、应用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和系统投运前 10、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企业对此内容的培训由不同程度的认识,其中(D)的认识是恰当的。 A、意义不大,有没有这些知识无所谓 B、为了使知识相对完整,有必要培训这方面的知识 C、作为信息化知识,必须普及,否则不能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D、因为要参加项目,所以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11、系统运行的异常情况应该记录下来,以便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关于记录方式由人工和自动两种。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以下对此评述中(C)是不恰当的。 A、自动记录省力高效但不利于我们对异常引起重视 30 B、手工记录繁琐但有利于于我们了解异常问题的细节 C、自动记录目前还难以做到 D、手工记录操作起来容易流于形式 12、信息系统的适应性维护以系统运行情况记录与日常维护记录为基础,有许多工作内容,但以下不属于信息系统适应性维护的是(D) A、系统运行与日常维护记录的分析 B、系统结构的调整、更新与扩充,系统功能的增设、修改 C、系统文档的更新和增添 D、信息系统新项目的方案制定 13、以下是关于信息系统文档作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 A、系统的把握依靠系统文档 B、经过改进,随着时间推移,系统日趋稳定,系统文档的作用将降低 C、系统的当事人,如开发者或提供商无法联络时,系统文档作用就真正体现出来 D、系统文档价值与所花费的代价无法相比 14、信息系统的文档非常重要,如果信息系统没有文档,那么会发生(C)情况。 A、系统无法开发下去 B、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C、系统无法进行维护 D、系统无法更新换代 15、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由多种原因造成,随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普及,这些原因也在发生变化。在目前阶段看,最主要的是(D) A、自然现象或电源不正常引起的软硬件损坏与数据破坏 B、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破坏 C、病毒侵扰导致的软件与数据的破坏 D、对系统软硬件及数据的人为破坏 16、为安全和保密起见,某企业将信息系统的工作站点集中在一处管理。这种做法是(B) A、有效的 B、落后的 C、无效的 D、可行的 17、信息系统的评价内容有系统性能、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系统性能又由许多指标表示。以下不属于性能指标的是(C) A、可操作性和处理速度 B、可靠性和稳定性 C、可复制和可推广性 D、可扩展和可维护性 18、信息系统的诸多评价目标或指标中,有些较为重要。从以下内容看,其中(D)是最重要的。 31 A、直接的经济效益指标 B、可靠性性能指标 C、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D、对企业变革所起的重要性 19、信息系统的折旧率取决于其生命周期。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在(B) 、2-3年 B、5-8年 C、10-15年 D、20-30年 A 三、判断题 1、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系统日常运行记录。F 2、对信息系统评价的基本准则是能为高层次决策提供支持。F 3、系统实施后的评价是确定系统失败的原因,进行适当的调整。F 4、系统评价可以从分散和集中式角度来进行。F 5、与直接经济效益有关的指标为改进管理。F 6、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指标中,与间接经济效益有关的指标是企业形象的改善。T 7、层次分析法不是系统评价常用的方法。T 8、信息系统的维护应在刚建成时进行。F 9、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硬件设备维护。F 10、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维护、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F 11、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费用最高和人力投入最多的阶段是编制程序。F 12、对用户提出的新要求,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属于适应性维护。F 13、由于管理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对系统中某些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属于纠错性维护。F 14、一般说来,占维护工作比例最高的是预防性维护。F 15、老系统应该在新系统的生命周期开始时结束其生命周期。 16、系统运行中,出现局部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可由用户自己处理,不必找系统的开发人员解决。 17、在MIS建设的各个阶段,最能获得效益的阶段是系统实施。 四、简答题 1、系统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多指标评价体系, 2、简述系统维护的类型和内容。 内容:硬件的维护;数据维护。 类型: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3、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和指标有哪些, 32 指标:系统性能指标;直接经济效益指标;间接经济效益指标。 目的: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 4、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运行始终并存, 因为企业为适应环境进行的变革,企业信息系统自然也要做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一个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缺陷和错误,必须及时地予以解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克服本身的不足,要使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始终并存。 5、请解释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的说法。 文档是记录人们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图文资料,信息系统的文档时描述系统从无到有整个大战演变过程及各个状态的图文资料。系统的开发要以文档描述为依据,系统实体的运行与维护更需要文档来支持,因此可以说,系统文档是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 6、信息系统的开发作为一项工程项目,与一般的技术系统的开发相比,有哪些差别,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一般的技术系统的开发相比,在信息系统细节的确定性方面、系统内容的稳定性方面较不理想,即一些内容要到项目过程中才能明确,一些内容可能已完成后要求又发生变化,这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7、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的,除了针对于信息系统的管理外,还有什么其他有针对性地管理内容, 信息管理部门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组织内部的新管理部门。一般认为信息管理部门的责任是引入和配置信息技术,开发和组织信息资源,为所在组织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因为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现状和发展情况,信息管理部门是一个要害部门和机要部门。 五、应用题 1、请根据以下工序和活动时间画出网络计划图,并求出关键路径。 工序 1-2 2-3 2-4 3-4 3-5 4-6 5-6 5-7 6-7 7-8 活动3 4 5 0 6 4 0 2 1 7 时间 2、表11-1是一个关于客户定制软件的任务清单,请根据此绘制相应的甘特图。 表11-1 客户订制软件的任务清单 可能开始 任务 持续时间 任务类型 依赖于 的时间 33 1(高级分析 第1周 5天 连续型 2(硬件平台的选择 第1周 1天 连续型 1 3(硬件的安装和代理 第3周 2周 平行 2 4(核心模块的详细分析 第1周 2周 连续型 1 5(支持软件的详细分析 第1周 2周 连续型 4 6(核心模块的编程 第4周 3周 连续型 4 7(支持模块的编程 第4周 3周 连续型 5 8(核心模块的质量认证 第5周 1周 连续型 6 9(支持模块的质量认证 第5周 1周 连续型 7 10(核心模块的培训 第7周 1天 平行 6 11(会计报告的形成 第6周 1周 平行 5 12(管理报告的形成 第6周 1周 平行 5 13(管理分析的形成 第6周 1周 连续型 5 14(详细的培训 第7周 1周 连续型 1-13 15(形成文档 第4周 2周 平行 13 六、问答题 1、某企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等方面需要变革,相应地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量也很大。由于该企业没有重视系统文档管理工作,尽管信息管理部门也随着业务的增加而新招聘了不少信息人才,但信息系统维护工作仍然不能使企业各层管理人员满意。该状况已经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更谈不上继续开发和购置新的信息系统。企业高层领导和信息主管已注意到这一问题,正研究如何改变局面。请你根据该企业信息系统维护工作现状,指出信息系统文档方面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十二章 信息道德与信息系统分析员的修养 第十二章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犯罪: ?未经授权使用、仿问和破坏硬件、软件、数据及网络资源:?未经授权的信息 34 发布:?未经授权的软件复制:?拒绝终端客户使用自己的硬件、软件、数据或网络资源:?使用或密谋使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以非法获取信息或无形资产。P305 2、计算机滥用:指的是以计算机从事也许不犯法但却不道德的行为。P305 3、道德:指的是关于正确和错误行为的传统信仰,正确的道德行为是社会行为的基础。 P299 伦理:是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指导性的信仰、标准或理想。P300 4、 5、隐私权:是个人要求独处,不受他人或组织甚至政府的监督或干扰的一种权利。P302 6、知识产权:指个人或公司所发展的无形资产,包括软件、音乐、视频、图像、文章、书籍、及其他书面作品。P303 7、商业秘密:任何知识工作的成果如果不是由公开方式可以获得信息,不管是一个处方、设计、流行样式或数据的编辑,只要用在商业用途,就可以归类为商业秘密。P303 8、著作权:又称版权,是依据法律授予知识财产创造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P303 二、单选题 1、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人员对于企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职业道德也极其重要,不良的职业道德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以下损失中后果最严重的是(B) A、选用计算机系统时不将性能价格比放在首位 B、将所知的商业机密出卖给其他企业或个人 C、为图省事而少考虑或不考虑长远的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 D、非法使用有版权的软件而引起法律上的麻烦 2、计算机在违法活动有两种主要用途,他们是(A) A、作为违法活动的工具和目标 B、作为违法活动的主体和目标 C、作为违法活动的授权和必要条件 D、作为违法活动的工具和必要条件 3、知识产权在法律制度下有三种不同的保护方式,包括(B) A、商业秘密、著作权、隐私权 B、商业秘密、著作权、专利权 C、著作权、隐私权、专利权 D、商业秘密、隐私权、专利权 4、企业在确保以伦理道德的方式实施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时,可以遵循以下伦理道德准则。(B) A、匀称原则、知情和同意原则、公正原则、合作原则 B、知情和同意原则、公正原则、风险最小化原则、合作原则 C、公正原则、风险最小化原则、合作原则、知情和同意原则 D、匀称原则、知情和同意原则、公正原则、风险最小化原则 5、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会产生许多健康问题,此问题有望通过(D)方法解决。 35 A、职业道德与规范 B、人类工程学 C、人类健康学 D、企业人性化管理 三、判断题 1、人类工程学的目标是设计健康的工作环境,让人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从而提高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T) 2、计算机滥用指的是以计算机从事也许不算犯法,但却不道德的行为。(T) 3、任何知识工作的成果如果不是由公开方式可以获得的信息,不管是一个处方、设计、流行样式,或数据编辑,只要用在商业用途,就可归类为商业秘密。(T) 4、垃圾信息是计算机犯罪中最常被使用的形式。(F) 四、简答题 1、信息系统分析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p308 1.需求分析能力,2.项目设计和流程处理能力.3.复用设计和模块化分解能力。4.整体项目评估能力,5.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2、信息系统分析员应具备哪些知识结构,P310 包括企业管理知识、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和理论,信息技术等。还须包括会看、愿听、能说、善写的基本功。 工作中的互联网滥用行为包括哪些,P306 普通的电子信息邮件滥用,非授权使用和访问,侵3、 权版权和剽窃,在新闻组发帖子,传播机密数据,色情问题,黑客攻击,与工作无关的下载和上传,利用互联网来休闲,使用歪脖互联网服务商的服务。从事第二职业。 4、计算机犯罪的一般手段有哪些,P305在计算机系统中添加、删除或改变输入、通过修改或开发计算机程序,进行作案、修改或改变用于本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文件、通过某种方式操作计算机系统来计算机犯罪、转移或滥用有效的计算机系统输出量、窃取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计算机设备时间等资源、在因特网上出售价值的产品。通过威胁发布有害信息来勒索主管人员、通过威胁删除信息来勒索公司。 5、企业伦理文化建立的一般步骤,300 1.建立公私信条。2.建立伦理刚要。3.建立公司规则。 五、问答题 1、阐述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 目前知识产权在法律制度下有三种不同的保护方式、即商业秘密、著作权和专利权详情见p303 第十四章 企业流程再造 第十四章 练习题 36 一、名词解释 1、业务流程340 2、业务流程再造343 3、再造342 二、单选题 1、( A )率先对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 A. 迈克尔?波特 B. J?佩帕德 C. 法约尔 D. 泰勒 2、下列哪项不属于J?佩帕德和P?罗兰对流程的分类。( D ) A.战略流程 B.经营流程 C.保障流程 D.安全流程 3、根据J?佩帕德和P?罗兰对流程的分类,会计统计属于( C )。 A.战略流程 B.经营流程 C.保障流程 D.安全流程 4、( B )首先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 A. 迈克尔?波特 B. 迈克尔?哈默 C. 法约尔 D. 泰勒 5、下列不属于BPR要素的是( B )。 A. 目标 B. 方法 C. 人 D. 技术 6、( C )要对整个流程再造的项目负责。 A. 重组技术指导团 B. 企业高层领导 C. 再造工作小组 D. 系统设计小组 7、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是将( A )满意放在第一位。 A.顾客 B.领导或上司 C.供应商 D.竞争对手 8、下列不属于直线职能制结构特点的是(D ) A.决策权集中 B.管理层次较多 C.职能部门独立 D.员工不需对上级负责 9、再造理论的奠基之作是指( A ) A.企业再造:公司管理革命宣言 B.企业流程再造 C.不要自动化改造―― 彻底铲除 D.再造战略 三、判断题 1、 BPR主张企业业务以“流程”为中心,而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T) 2、 直线职能制组织围绕流程进行专业化分工。(F) 3、 直线职能制组织是一种复杂而无人负责的结构。(T) 4、 传统组织理论中的劳动分工之类的概念纵使在现在的企业里都应该抛弃。(F) 5、 BPR强调“流程为组织而定,而不是组织为流程而定”。(F) 37 6、 建立适度的危机意识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成功的起点。(T) 7、 流程再造可以有三个层次,即作业合理化——工作集成化——企业转型化。(T) 8、 第一个实施流程再造的是IBM。(F) 9、 直线职能制组织是一种对只上级负责的结构。(T) 10、 迈克尔?哈默把业务流程这个概念第一次运用在“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之中。(F) 四、简答题 1、 简述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的特点。337 2、 简述流程再造的目标。345 3、 简述流程再造实施的时机。347 4、 简述流程再造的原则。347 5、 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344 五、问答题 1、 试分析直线职能制结构的局限性及衰落的原因。338 2、 阐述流程再造实施的步骤。350 38
/
本文档为【管理信息系统学习指导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