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药颗粒剂的思考

2019-01-26 5页 doc 16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药颗粒剂的思考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发展 一.前言 中药是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也是中国的国宝,随着中国药材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药药效的进一步开发,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道地药材的深加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中药饮片剂型的相对滞后一直是影响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药颗粒型饮片是在中药饮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我国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中药颗粒剂的发展趋势 中药向颗粒方向发展是明确的。从大体积生药“浓缩”成小体积颗粒,绝对是个进步。中药颗粒剂:顾名思义是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过...
中药颗粒剂的思考
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发展 一.前言 中药是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也是中国的国宝,随着中国药材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药药效的进一步开发,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道地药材的深加工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中药饮片剂型的相对滞后一直是影响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药颗粒型饮片是在中药饮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我国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需要。 二.中药颗粒剂的发展趋势 中药向颗粒方向发展是明确的。从大体积生药“浓缩”成小体积颗粒,绝对是个进步。中药颗粒剂:顾名思义是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过程中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特点,利用超声提取,水蒸气蒸馏,超微粉碎等先进,把以前单一的中药饮片形式加工成为饮片型颗粒剂或浸膏颗粒剂,其特点是把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尽可能的保存下来,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中药饮片面临的中药浸出成分多、服用繁琐、不方便携带等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在中药剂型上面作了许多探索,进行了从传统饮片、小饮片、煮散、原生药材颗粒,到中药单味颗粒剂,即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生产、贮运、携带,服用方便,即人们常说的“三小三效五方便”,以便使中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应用。 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中药饮片越来越现实其缺点和不足,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原始饮片煎煮的汤药,早在八十年代广大的医药界专家就已经在研制 开发中药颗粒剂了,据专家估计测算,中药配方颗粒将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替代80%左右的传统中药饮片,目前我国有2400多家中医院,每年使用中药额为8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医院中药销售额的10%计算,则中药剂颗粒在中国医药市场每年可实现8-10亿元的市场份额。在国外,国际植物药市场目前为400亿美元,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中药颗粒市场潜力至少在80亿美元以上,但国外的中药颗粒剂市场现在主要由日本、台湾占领。 三.中药饮片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的对比 无需置疑,中药颗粒剂在很多方面比中药饮片有优势,无论是水提取,浸膏,还是超微粉碎,都能大大提高中药中有效成分与溶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有效成分的提取能够充分,在《中成药》1989年的第11期中《中药汤剂的研究──不同粒度和制法对主成分煎(浸)出量的影响》一文中蒙光容等将黄连、黄芩、地榆、当归4种药材的传统饮片与颗粒型饮片在同等煎煮条件下,各味药的总煎出量与单一有效成分的煎出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颗粒型饮片比传统饮片的煎出量有明显提高,提高率由19%~20.4%不等;在《中草药》杂志1992年第23期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颗粒型饮片及原饮片煎出率》一文中杨凯等对24种中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饮片与原饮片煎出率,分析结果表明,以颗粒型饮片代替原饮片入药的煎出率可平均提高25.58%,明显提高了药材利用率。《河南中医》1990年第10期《中药煮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药材不同粒度入煎总煎出物的比较》一文中董霄汉对10种中药材不同粒度入煎总煎出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颗粒饮片总煎出物约为原饮片的1.8倍左右。等等大量文献资料表明中药颗粒饮片的优势是明显的, 三. 中药颗粒剂的优点及其问题 “新、便、效、广” 是中药颗粒剂的4大显著特点,就方便而言:中药颗粒剂仓储方便、药房配药方便、服用方便、紧急用药方便、保存方便和携带方便等。就疗效而言:中药颗粒剂保持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特色,随证处方;质量稳定,疗效可靠;10多年来,经数亿人次临床应用,其疗效与传统饮片汤剂无显著差异。就应用范围而言:能用于临床各科中医配方与临床科研,可组方内服、外洗、灌肠、外敷,可作为丸、片、膏、胶囊、合剂等各种剂型的原料,也可用作医疗保健、滋补食疗、美容减肥等与健康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因此很容易被医患者所接受。 四.但浓缩颗粒剂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1. 忽略了混煎与单煎的区别。中药汤剂配伍。因有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的用药理论,相互配伍,起到相生相克的作用,中药汤剂在临床疗效往往体现在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和整体作用上。在传统调制“共煎”的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增强疗效,缓和药性,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之目的,充分发挥中医方剂中各药物的配伍作用,而中药饮片颗粒剂因为是单味药方,因此一般复方混煎的效果好于单煎,如“生脉散”中,在合煎过程中产生一种三个药材人参,五味子,三七中没有的新成分5-HMF(单一五味子水煎后有微量存在),它具有抗心肌缺血的活性,有利于提高该处方的药效。说明复方中的物质基础不等同于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相加,而是有其特异性。 中药颗粒剂的疗效问题是中医药界争论的焦点,单煎与共煎、解毒增效、缓和药性等问题十分复杂,科学地阐明需要时间和手段。这也许是近十年来中 药颗粒剂不能大规模发展的根源所在。但在喜欢中医药的日本、韩国主要是以汉方颗粒剂为主。处方多选用古典传统方剂, 重视方剂及单味中药的复合作用,从多方位、多环节严格控制颗粒的内在质量, 在质量上与汤剂进行化学、药理、生物学等方面的比较, 又在粒度、稳定性、包装材料等方面严格要求,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作为中药颗粒剂的原药材,因产地、采收季节、植物部位、干燥及贮存方法等不同对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影响, 如《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大黄、甘草、石苇等有多种植物来源,有的甚至是科属种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含量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的炮制加工方法也能对大生产中的中药颗粒中有效成分产生影响,所以用于生产配方颗粒的原料质量标准不能统一,亦不可能生产出质量稳定的配方颗粒。加之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中药制剂进行的含量测定。 3.包装规格固定,制约剂量加减;药味太浓,口感不好,部分患者还出现呕吐、反胃现象,尤其是有腥味、刺激性成分的中药更易发生上述情况;价格偏高;这些方面是目前配方颗粒剂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认为中药颗粒中药的临床运用方面有优于饮片的地方,是中药饮片的一种合理的补充形式。它保持了中药饮片的药性和中药饮片具有相应的范围和使用方法,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饮片,但是在药物经济学上其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安全、方便、卫生方面却不能与饮片等值而论。故暂时不可能取代传统的中药饮片,单味中药颗粒应成为作为对饮片应用的一种合理补充,前景亦十分广阔,也是传统中医药发展的希望所在。 五.关于中药饮片颗粒剂能否作为原料药申报的思考 关于中药颗粒剂的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早在2001年已经专门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剂的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从2001年12月1日起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但同时说明在未启动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前仍属科学研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选择试点企业研究、生产,由试点临床医院使用。试点结束后,中药配方颗粒的申报及生产管理将另行规定。所以迄今为止中药配方颗粒仍处于试点运行状态,一直未实行批准文号管理,而且据了解也一直未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可以说现在对该类产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的许可与管理尚处于不明确状态,在我看来,造成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法律与监管止步不前的原因是对疗效的争议。 但我们不能认为政策法规的滞后而停止科学研发的进程,我们应坚持既要遵从中医药理论,又要有所创新的原则。因为中药配方颗粒剂首先是为了中医临床,出口需要不是根本,更不是为按西医的药理药效使用。虽然中药复方汤剂所含成分与单味颗粒剂合并后成分不同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唯一特点,因为复方中药制剂还有散剂、水丸、蜜丸等,这些长期使用的剂型不见得有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或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不搞中药饮片的剂型改革。配方颗粒不仅是为汤剂的配方所用,也为其他剂型的配方所需。中医药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
/
本文档为【中药颗粒剂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