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歌曲

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歌曲

2017-12-26 16页 doc 126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歌曲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歌曲 摘 要 张家界阳戏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部分,是流行于张家界一带的地方小戏。 它经历了“二小”(小丑、小旦)、“三小”(小丑、小旦、小生)及多行当的形成、衍变和发展阶段,音乐上吸收当地的民歌、花灯、傩戏等音乐元素。本文从阳戏的生态环境、简史、传承谱系入手,对阳戏的旋法、唱腔和伴奏音乐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进行阐述;希望能增加对阳戏的感性认识,为其传承和保护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亦为笔者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地方小戏;张家界阳戏;阳戏乐队;金线吊葫芦 I E...
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歌曲
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歌曲 摘 要 张家界阳戏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部分,是流行于张家界一带的地方小戏。 它经历了“二小”(小丑、小旦)、“三小”(小丑、小旦、小生)及多行当的形成、衍变和发展阶段,音乐上吸收当地的民歌、花灯、傩戏等音乐元素。本文从阳戏的生态环境、简史、传承谱系入手,对阳戏的旋法、唱腔和伴奏音乐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进行阐述;希望能增加对阳戏的感性认识,为其传承和保护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亦为笔者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地方小戏;张家界阳戏;阳戏乐队;金线吊葫芦 I Exploring the Tea Song of Xinyang Abstract Zhangjiajieyangxi is a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it is a playlet which is very popular in Zhangjiajie. Zhangjiajieyangxi is a drama evolved from t he folk songs and dances ,and it has went through many businesses’ transformative stages of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periods of "Er xiao" (clown, XiaoDan), "San xiao" (clown, XiaoDan, niche) and so on.Zhangjiajieyangxi absorbed different kinds of elements such as ballads, festival lanterns and NuoXi .Zhangjiajieyangx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jia culture arround Zhangjiajie. This thesis base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rief history, and inheriting lineage of Zhangjiajieyangxi . It is trying to analyze its raotary methods, tone, rhythm beats, singing and accompaniment music and so on, and elaborate its unique arts in ca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voice skills. The author made a great number of interviews with experienced actors and troupes, and also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Zhangjiajieyangxi truly and objectively. Therefore, the thesis aims at enhancing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is unique art and doing some preparations for Zhangjiajieyangxi’s protection and succession, and also assisting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Local opera;Yangxi orchestra; Zhangjiajieyangxi;Gold thread hanging gourd II III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1 张家界阳戏的自然文化环境及发展 .....................................................1 2 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征及唱法 ................................................ ............2 2.1 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征 ........................................................ ............2 2.1.1 构造组成 ............................................................................ ............2 2.1.2 旋律 ................................................................................................2 2.1.3 表演特征 ............................................................................ ............4 2.2张家界阳戏的唱法................................................................. ............7 2.2.1 真声唱法 ............................................................................ ............7 2.2.2 假声唱法 ............................................................................ ............7 2.2.3 金线吊葫芦 ................................................................................. ....8 2.2.4 呼吸技巧...............................................................................................9 3 关于张家界阳戏现状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 ..........10 3.1张家界阳戏的现状................................................................. ..........10 3.2张家界阳戏的保护措施 ....................................................................11 4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 ..........13 致 谢 ................................................................................................14 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 一、张家界阳戏自然文化环境及发展 在美丽的张家界地区有一种地方戏,在民间广为流传,来源于本地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外坛所唱傩戏,所以得名张家界阳戏。解放初期,这种地方小戏种一度成为当地人民茶余饭后主要的社会文化生活,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至今活跃在张家界民间。张家界阳戏也就因此成为了张家界这个著名风景区一道亮丽的乡土文化景观。 张家界阳戏又称大庸阳戏、杨花柳、北河阳戏或北路阳戏。有关张家界阳戏的这个称谓众说纷纭,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张家界位于澧水之北,亦为澧水之阳,所以取名叫“阳戏”;二则说戏为阳春人(既庄稼人)所唱,故名“阳戏”;另一则说以酬神和驱邪为主的称为“阴戏”,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称为“阳戏”。对以上说法,笔者从多方面搜集张家界阳戏的资料对其产生做了一些研究,并对老艺人和剧团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和探讨,经过调查,笔者认为第三种说法更加符合张家界阳戏的这一称谓。在明万历《慈利县志》[1] (大庸卫属慈利县)中有记载:“秋冬,夜排门户设素斋会邻,凭老师(即巫师)降三圣神以询吉凶,谓之做鬼,一曰续神。瓦鼓铃刀之神,不绝长夜。” 张家界阳戏属于地方阳戏中的一种,二阳戏本身是傩戏的一种,傩戏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山西、河北等省广为流传,傩戏分为傩堂戏、低戏、阳戏三种,由于每个地方的历史背景和所接受的艺术影响不同,所以各地阳戏也再分别由各地地名开始再分小的阳戏戏种。阳戏演出多是反映当时的民间生活,湖南地区的阳戏唱腔大多吸收了花鼓花灯这些民间小戏的唱腔,这些也就符合了张家界阳戏的基本概况;再者,张家界的曲调大多是为湖南的花鼓调,放走也采用了大同;最后,张家界阳戏常常与当地傩戏的面具进行表演,可以说在张家界地区二者是“异曲同工”的双生子。 张家界阳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约两百余年的历史,属于本土草根文化。一个艺术品种的延续和流传有赖于传承,而传承的载体是人,音乐不可能脱离人的音乐行为而独立存在,因此对传承的研究要着眼于对人的研究。所 以笔直以搜集到的资料为基础,概述张家界阳戏的传承情况。张家界阳戏传承谱系,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康熙年间,阳戏的孕育与形成;第二阶段,清乾隆中、后期至 20 世纪 20 年代,为剧种独立发展、成熟阶段;第三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今,为完善、繁荣时期。 二、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征及唱法 张家界阳戏是中国戏曲与当地土家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积累了中国戏曲和楚湘文化许多历史层面的艺术创造,凝聚了历代文化知识分子与艺人的智慧和创作才能。张家界阳戏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本身特殊的唱腔艺术跻身于中华民族戏剧之林,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一)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征 1.构造组成 构成张家界阳戏音乐特点和风格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包含着土家族民歌、傩戏、花灯等民间音乐元素。张家界阳戏的旋法、调式、节奏节拍等特点是构成张家界阳戏音乐特色的基础,本地方言与其他方言的差别,也相应地形成大庸阳戏音乐独特风格。此外,如旋律装饰方法、演唱特点、伴奏特点等,也都对大庸阳戏音乐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风格以影响。大庸阳戏除了用不同的曲牌来塑造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外,它还通过各种节奏、节拍的变化,以各种不同的板式(如慢板、导板、散板等)的连接和变化来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反映剧情的发展。 2.旋律 张家界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这里汉族、苗族、白族与土家族都有属于自己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大庸阳戏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土家文化结合起来,记载着张家界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承载着张家界人的希望与理想,也因与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结合而产生了不同的旋律特征。 土家族的音乐富含多种民间音乐元素,因为土家族人能歌善舞,所以土家人将阳戏与本民族的文化和音乐元素相结合,从而产生张家界阳戏这种独特的戏曲 形式。张家界阳戏的旋律与当地的傩堂戏、花灯戏、民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深受这些音乐元素的影响。现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张家界阳戏的旋法特点。 张家界阳戏的唱腔因受到土家族民歌的影响,所以同音交替、重复在旋律中出现的较多。主要采用级进形式的同音交替、同音重复来改造、发展旋律,丰满音乐形象。因为此类阳戏音域不宽,音调变化不大,接近自然言语,所以艺人们在演唱时多采用吟诵唱腔,与当地的语言结合相当紧密,曲调清新婉转。如谱例1: 《男磨子歌》中的“三个妹子三,呀呀儿哟”,附在唱词后面,既扩充了音乐长度,又突出了前句的本意,衬句的句幅有时还超过唱词,长衬句增加了唱词的文字色彩,丰富了表演手法,其效果使人轻松清逸。 张家界阳戏没有节拍定式,表演中艺术家的唱腔都可以根据自己演唱经验与对音乐作品即兴地升华、创作,而在需要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没有乐器的伴奏使得情绪的转变较为突然,这个时候就需要演唱者把握好节拍来贯穿上下曲,做好连接工作,使得节拍非常随意与多样。在张家界阳戏音乐的进行中,唱腔总是从板起唱。在张家界阳戏的开始起唱时,不管伴奏音乐有多么动听、多么热闹,所有的伴奏乐器必须开始突显其伴奏和拖腔保调的作用,不管是弦乐器、打击乐器还是吹管乐器都必须以唱为核心,节奏的变化是视剧情需要而改变。 由于多变的节拍,致使张家界阳戏的节奏也是复杂多变的。在张家界阳戏唱腔中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为主,组合成等分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和切分音符的节奏型。在旋律的进行中等分节奏型、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交替使用,使节奏多变、旋律更加优美。 3.表演特征 张家界阳戏在表演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1)独特的唱腔 张家界阳戏有着自己独特的唱腔。它的唱腔是由正调和小调组成,其中,“金线吊葫芦”的真假嗓结合最为代表,它被誉为是“三湘一绝、五溪奇葩”、“土家族文化中的艺术荟萃”,将土家山歌很好的融进戏曲,同时也体现了土家人粗犷豪放的性格。而润腔是中国戏曲中为了表现唱腔的活力,旋律只是作曲家构想并将其下来的一个符号而已,要使这个符号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只有通过演员的二度创作,使音乐音调精彩传神,而这种使音乐音调“活起来”并更具有地方韵味的方法就是采用的一种对音乐旋律进行特殊加工的润色方法,换句话说就是给旋律线加上装饰音或者是一些表情符号使得唱腔更加优美生动,从而更有韵味。张家界阳戏之所以有代表性,和润腔技巧是 分不开的,主要表现在大庸阳戏中常用的装饰音中。而张家界阳戏有倚音、滑音、波音、颤音等,运用的最多的就是三度前倚音和滑音。 谱例2: (2)独特的戏曲语言 张家界阳戏还有着自己的戏曲语言。因为张家界阳戏属于张家界本地小戏种,于是张家界阳戏便用自己的本地语言作为舞台语言,俗语俚次才贴近生活,让观众们听起来感觉亲切、亲密也亲近。张家界本地语言的特点是平仄音分明,儿化韵比较多,阴、阳、上、去、入五声具备。正因为这样的语言特色(如谱例3),使张家界阳戏独具自己的个性,带着独特的韵味,得以在张家界这片土地广为流传,成为喜闻乐见的地方小剧种。 谱例3: (3)悲剧剧目 张家界阳戏有着自己所擅长和适应的悲剧剧目,让张家界阳戏更具有民众性,也更富有人情味。 悲剧能够把崇高毁灭给观众。从欣赏角度来看一定会激发观众的情绪。悲剧被人们认为是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点心术”。悲剧中的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往往能够让观众有强烈的悲痛感,因此,阳戏也就变得有人情味了。 阳戏剧目多以反映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有完整的故事,还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鲜明;歌颂了人间的善良,也鞭挞着社会的丑恶,是有血有肉的剧目,有魂有魄,十分生动,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也就成为了张家界阳戏历经百年还得以流传发展的重要因素。 (4)浓郁的乡土气息 张家界阳戏还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湘西北古时交通闭塞,其经济、文化、风俗、语言与外界的交往也的少,于是有了这些反映当地生活的剧目题材,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表演技艺大多来自于明见歌舞身段和词汇,还有花灯的手法、步法身段组合和场面调度。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劳作的艺术提炼,如彩线、打捻头、挑花、编织女红、哭嫁、开荒种地等,很多情节都几乎是按照生活习惯来演,于是有了些山野味的乡土气息。 (5)优美的自然环境 张家界阳戏有着独特的地域美。有句俗话是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吸。”张家界有着举世罕见、异彩呈的自然风光,可谓是美不胜收,张家界阳戏也以其独特的唱腔风格和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其人 物形象的地方化,将角色变为地方人,把戏中故事演变成地方故事, 穿戴土家服饰扮演角色,让人物形象光彩照人,把张家界的山山水水搬上舞台也使得舞台更加绚丽多彩,充分体现了张家界人的大棱大角,张家界人生活故事的大转大折,张家界情的大喜大悲,张家界风味的大土大俗。一脉脉乡情,一曲曲乡音,一幅幅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舞台画面,逐步搭建了张家界阳戏特殊的地方情和地域美。 (二)张家界阳戏的唱法 唱腔是构成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唱腔对于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戏曲情节进展和矛盾冲突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加之乐器伴奏,并结合特定的舞台场景来表现特定的人物情感、性格特征及剧情。论文将从正调、小调和伴奏音乐这三个部分对阳戏的唱法进行论述。 1. 真声唱法 真声也叫“大本嗓”、“本音”。这种演唱方法特点主要是接近于人声的自然音域,也是平时我们在生活中的用嗓。真声是在自然说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饰与美化。所以大庸阳戏的演唱发声,男声、女声演唱不分行当和角色,大多以“本音”为主,因为这种发声方法完全基于人的自然生理条件,能给人真实、自然质朴,亲切之感。真声唱法口腔共鸣较多,胸腔和头腔共鸣运用的较少,所以在音乐表现上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声音比较直白,气息控制比较僵硬,相对来说音域较窄,在中低音区发音较自然,咬字清楚,但到唱高音时就比较困难,声带造成紧张,就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唱久了容易使嗓疲劳。 2.假声唱法 假声也叫“细声”、“边音”。在大庸阳戏唱腔中假声唱法用的比例相对较少,因为受到音域的限制,艺人们在演唱中遇到旋律中的音太高致使用大本嗓唱不上去,或者是音高演唱到位,但会出现音色干燥、刺耳等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使音色听起来动听、圆润,就需要扩展音域,因此假声唱法就应运而生了。假声 唱法多运用头腔共鸣不需要很大的音量,但要求气息悠长,控制力好,能使声音柔和、悠长动听。 3.金线吊葫芦 大庸阳戏最主要的特色就在于“金线吊葫芦”唱法。“金线吊葫芦”唱法也就是真假声结合唱法。但大庸阳戏的“金线吊葫芦”唱法又区别于一般的真假声唱法。据老一辈艺人介绍,“金线吊葫芦”唱法与张家界土家族山歌有关。土家族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每一段山歌唱完之后,歌者习惯用小嗓打一声吆喝,并且这声吆喝需要打的悠扬婉转,表示向对歌的另一方发起“挑战”。老一辈艺人将其运用在大庸阳戏唱腔中,这也是大庸阳戏在全国各类剧种中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与其它阳戏区别的关键所在。“金线吊葫芦”用嗓又分为“夹咙”和“窄咙”两类。“夹咙”是真假嗓结合演唱,唱词部分用真嗓,拖腔用假嗓,音域可高达原音的两个大度,唱腔起伏跳跃较大,明亮而具有音韵的穿透力,适合生角、老旦演唱。“窄咙”即假嗓,俗称“小嗓子”。其特点是每句腔开头两字用真嗓,其余部分用假嗓演唱,唱腔多用高音区,适合旦角及小生演唱。“夹咙”假声又分为“急扬法”、“缓扬法”和“综合法”三种。“急扬法”是词句的尾部旋律急速上扬进入假声,多用于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 谱例4: “缓扬法”是继唱词后,唱腔旋律先下行,后上扬进入假嗓,适于叙事或表现悲伤情绪。 谱例5: “综合法”即在表现复杂情绪的大唱段中,把上述两种唱法混在一起使用,或上急下缓或上缓下急,这种真假嗓的巧妙结合,使得声腔宏亮,韵味无穷。 谱例6: 4.呼吸技巧 在张家界许多优秀的艺人都有扎实的呼吸基本功。现在不论哪种唱法都对气息的用法非常讲究,对气息的控制与调节予以高度的重视,将气息视为一切歌唱的动力之源。在大庸阳戏的演唱中气息运用的正确与否占有重要的地位。气息运用好,就能演唱出动听、完整的曲调。演唱时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正确地吸气。 如何很好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气息,做到用气自如,气音结合呢,听起来容易,可要做到这一点,却有一定的难度。在吸气过程中,不能有多余的动作(如耸肩、提肩等)阻碍吸气的正常进行。演唱时,喉咙放松不使劲,气息控制自如,形成呼吸和歌唱的支点,这样既能使气息均匀的往外走的同时又保持了喉器的稳定,为唱拖腔时得到明亮、松弛、有穿透力的声音打下了基础。 在演唱张家界阳戏中仅仅只有丹田之气来支撑是不够的,还得轻松自如的控制和保持气息,掌握气音结合的气口。在张家界阳戏演唱中多运用慢呼、偷气、换气、断气、控气、吐气等技巧。慢呼就是在保持吸气的状态下,让呼吸肌肉群慢慢地、有控制地放松,是气息畅通无阻的呼出,呼出的气息均匀且有节制。在开唱之前必须先用鼻、口把气深深地吸足,用丹田之力运气,随着声腔和动作缓慢而均匀地吐送出来,所以气息就不会僵硬,演唱的曲调自然就会婉转动听。换气一般是在长句中,或是节奏比较慢的地方,当感觉一口气已经用完四分之三时就吸一口气进行换气,使丹田下增加气的储存。所谓偷气,就是在气息不够用时,不露痕迹的快速吸气填充气口,偷换气息。偷气一般出现在句中或是音阶较密、节奏较紧之处,在一拍之下,快速地且不动声色的在行腔中口型不变的情况下吸半口气,以补充气的不足,要给人一气呵成的音乐形象。换气、偷气都要轻、要快,忌重、忌慢。随着剧情的不断变化中还有声断气不断,气断声不断的气息用法,这是对气息的一种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断气。断气在演唱时声音突然止住,能获得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下一步的音乐突起做准备。这种状况出现后,其后通常都是一个小高潮的到来,唱腔伴随着激烈的伴奏把观众引入情绪的高潮。控气,是对气息强弱的控制。在戏曲角色内心震惊、激动,但又不便于表达出来时,通过对气息的控制,极轻柔的唱出缠绵委婉的唱段。要求气息、气势、音量都要适度,这种弱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易与观众产生内心的共鸣。这些呼吸的方法用在演唱中能更好的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这些演唱技巧保存且流传在老一辈艺人中,张家界阳戏的演唱无论是润腔行腔,还是演唱处理都有其独特的风格韵味和民族魅力,我们需要认真地研究、学习、继承和发扬。 三、关于张家界阳戏现状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一)张家界阳戏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多元文化的冲击,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张家界阳戏虽然得以幸存,但还是元气大伤,如:当代民风民俗对张家界大庸阳戏的依附性不复存在,流行音乐的盛行,广大青少年对张家界阳戏一无所知,使张家界阳戏的受众群锐减,张家界阳戏的许多宝贵资料流失。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虽对张家界阳戏进行几度抢救和复兴,但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主要有以下四种现状:一是,技艺失传,人才流失 ;二则,观众群体减少 ;三,演出场地的破坏;最后,资料还是得到了重视。 (二)张家界阳戏的保护措施 张家界阳戏 2006 年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 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时代里,我们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以坚持正确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理念为前提,着实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依赖剧团里仅有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政府的帮助和社会各行各业及各界人士的参与,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措施。根据张家界阳戏的现有现状,解决实际问题,且做到可持续发展,笔者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采取保护措施: 一,国家立法保护; 二,收集整理资料,逐步完善资料 ; 三,应当多推出优秀且符合人民口味的新作品 ;四,加强剧团建设;五,对传承人的保护;六,提高张家界阳戏艺人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七,加强外界交流;八,加大张家界阳戏的宣传力度。 四、结论 本文的第一节通过阐述张家界阳戏自然文化环境及发展;第二节旨在揭示张家界阳戏音乐的“原貌”,即从七个方面论述,着重分析张家界阳戏的音乐特征;第三节是笔者在对张家界阳戏音乐现状进行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张家界阳戏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于张家界阳戏今后如何发展提出的一点。 张家界阳戏是张家界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是一种发展较为完整的地方小戏。张家界阳戏音乐是张家界人民音乐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对张家界阳戏的历史与发 展、形态特征以及唱腔音乐进行分析后,虽然它不如京剧发展的那么完善,但依然让我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张家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奇山秀水的地方,张家界阳戏是对这山水人情的提炼与升华,体现土家族人民的审美心理,也对张家界的旅游业具有推动作用。在张家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张家界阳戏作为张家界民族音乐艺术的一部分,是发展张家界民族音乐文化旅游的基础资源,是文化旅游的吸引物。这样既为它自身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又为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张家界阳戏源流及其唱腔音乐的探析以及对伴奏音乐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张家界阳戏以及它为民众群体所带来的社会功能意义深远。笔者研究探讨张家界阳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把握阳戏音乐的发展规律,使张家界阳戏更好地发扬光大,开拓进取。通过它的音乐形式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审美,让人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感受到土家人的质朴与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做实地考察、拜访老艺人、搜集资料文献时,才发现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处于极其可危的地步,它的传承正处于尴尬状态,它的原始形态受到破坏。 作为一个张家界人,为祖先给我们留下这丰富的音乐财富而感到骄傲,也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份瑰宝而担忧,虽然政府对张家界阳戏的保护有所关注,但力度不够。只有在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继承和革新才能使大庸阳戏发展的道路正确。继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革新必须建立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张家界阳戏走的更远。在张家界阳戏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地吸收、扬弃、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才能把这民族产业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淑萍.论湘西南路阳戏的唱腔特征[J].中国音乐,2001,(4):28-30. [2]陈素娥.论湘西阳戏的的传承及审美特性[J].作家,2008,(2):16-20. [3]熊晓辉.湘西阳戏略考[J].戏曲艺术,2008,(1):5-8. [4]吴海华罗卉.湘西阳戏探析[N].怀化学院学报,2002-6(B2). [5]舒达.论张家界阳戏的传承与发展[J].学术交流,2011,(4). [6]刘建军.漫谈湘西阳戏[J].艺海,2006,(4). [7]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5-1,6-8. [8]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1,10. [9]姚艺君.中国传统声乐卷: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9-1,21.
/
本文档为【浅谈张家界阳戏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歌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