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孙权劝学

2017-09-25 3页 doc 1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说课稿 广福初级中学 邓宏娟 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文章,把握文意,并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复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白学习对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广福初级中学 邓宏娟 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文章,把握文意,并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白学习对成长的重大作用,获得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如何从人物语言中分析人物的性格。 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用一课时对本课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个性,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 1(教法:诵读法 2(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正确的诵读 ( (2)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动口、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第一步) (1)学生刚学了《伤仲永》一课,对文中的方仲永由于后天不学习而“泯然众人”记忆犹新,扼腕叹息。因此,我趁热打铁,提出如下问:方仲永不学习的事例让同学们感到可惜,遗憾,体会到学习对人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还 要学习一片古人的文章,再次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2)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补充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文章中的有关内容,积累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第二步) (1)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默读 (4)分角色朗读 3、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第三步) 根据文章内容,教师设置问题 (1)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2)有几次对话, (3)孙权如何“劝”,鲁肃如何“叹”,吕蒙如何“答”, 分别体现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4、学生小结,教师补充(第四步)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5、拓展练习(第五步) 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文体、字数不限。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提升情感价值观。 6、板书设计(第六步) 板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艺术性。 本课板书设计本着从实际出发,力争凸显这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条理清楚,让学生一目了然。其中的字词都是由学生质疑时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的。 板书: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一、作者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二、作品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宋神宗因其“鉴 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 三、字词 1、读音 卿 qīng 更 gēng 孰 shú 遂 suì 2、字意 谓 :对……说 岂 :难道 但 :只 见:了解 耳:罢了 及:到了……时候更:重新 乃 :就 过:到 邪:通“耶” 四、内容 孙权 吕蒙 鲁肃 善劝 听劝 爱才 关心部下 学有所成 敬才 六、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根据文言文教学的需要,我选用了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当然,不容忽视,本节课还有一些缺失,课堂容量偏大,节奏偏快,因此导致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不够丰满。
/
本文档为【孙权劝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