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17-09-15 45页 doc 81KB 6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 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 通知 教基〔200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部属师范大学: 为进一步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并就贯彻实施《纲要》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纲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纲要》的实施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认真抓好。 要积极利用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纲要》,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以及社会人士都能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认真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幼儿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学习和理解《纲要》,以有效地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 二、贯彻实施《纲要》,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制订本地贯彻《纲要》的实施。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切忌搞“一刀切”。各地可采取先试点的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实施《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各地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研究和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并及时反映给我部。 198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教 育 部 二??一年七月二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编辑本段]第一部分 总 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编辑本段]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 2 读和前书写技能。 7.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3 (一)目标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4 (三)指导要点 1.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编辑本段]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5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编辑本段]第四部分 教育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于1999年10月完成 第一部分总则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 二、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六、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 三、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7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二、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三、社会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一)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8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四、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二)教育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8(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9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三、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四、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的原则: (一)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三)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益: (一)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 10 (二)注意保持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非直接指导的活动的适当比例,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活动。 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 (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 八、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 (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 (三)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要;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九、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 (三)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十、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一)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二)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 第四部分教育活动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活动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四、教育活动评价应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五、幼儿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变化,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教育活动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 11 (二)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地发展; (三)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四)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和幼儿的经验。 七、评价教育活动时,凡涉及到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应该注意: (一)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二)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三)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四)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年,月,,日) 第一部分 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 12 安全感、信赖感。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 13 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4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 15 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童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 16 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1年08月15日 实施日期:2001年08月15日 (中央法规)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 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18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 19 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无边际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一)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 20 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 21 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内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作用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 22 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的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23
/
本文档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