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姜山寺

姜山寺

2020-03-08 3页 doc 14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姜山寺姜山寺的前世今生 文:六玄兴奘图:何永平野马 姜山寺:位于今岳池东部红10公里的大石乡境内,相传蜀汉姜维曾屯兵于此,因此得名。历史经过了上千年,但从这里的很多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历史的部分记忆,历史上,也曾有不少文人骚客曾姜山寺留下过著名的诗句。 如清朝驻岳池知县、诗人刘钧贻在其诗歌《姜山寺》中写道:蜀山多设险,汉将惯屯营/ 竹木层阴直,旌旗落日明/ 秋山随磬远,香室浣花清/ 徒令松楸下,空随野鸟鸣。 广安州王怀梅在《飞泉》一诗中是这样描写姜山寺的瀑布:暇日姜山寺,清樽对碧莲/ 竹高来彩凤,岩寂吐寒泉/ 凡骨追仙侣,尘寰...
姜山寺
姜山寺的前世今生 文:六玄兴奘图:何永平野马 姜山寺:位于今岳池东部红10公里的大石乡境内,相传蜀汉姜维曾屯兵于此,因此得名。历史经过了上千年,但从这里的很多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历史的部分记忆,历史上,也曾有不少文人骚客曾姜山寺留下过著名的诗句。 如清朝驻岳池知县、诗人刘钧贻在其诗歌《姜山寺》中写道:蜀山多设险,汉将惯屯营/ 竹木层阴直,旌旗落日明/ 秋山随磬远,香室浣花清/ 徒令松楸下,空随野鸟鸣。 广安州王怀梅在《飞泉》一诗中是这样描写姜山寺的瀑布:暇日姜山寺,清樽对碧莲/ 竹高来彩凤,岩寂吐寒泉/ 凡骨追仙侣,尘寰见洞天/ 随车便洗雨,弥满万家烟。 明朝永乐年间的举人石泉在其诗一首中描述姜山寺:/ 界破青山绕上方,石渠流处冷侵霜/ 源头想自星河落,派脉应同人世长/ 眼底乍观飞玉带,耳边时听响琳琅/ 几回煮茗呼僧汲,带得清凉满法堂。古诗人李光在其一首七言律詩中描写江山寺为:夢魂忽到姜山寺,竹徑松門夜不關/ 堂上千燈還閃閃,池中一水自潺潺/ 十年迥悟空心法,萬里歸尋葬骨山/ 欹枕覺來城角動,牀頭殘月尚彎環。 《岳池县志》清光绪版记载:“传三国蜀将姜伯约(姜维,字伯约)曾屯兵于姜山,山因姓而名,后人于山建寺,故又名姜山寺。旧志皆有记载。” 姜山位于岳池县大石乡晏家沟村,说是山,实为一座面积近200亩的山寨,整个山头高出周边数百米。 “姜山寺是很早就有了,可能有一千多年了吧。但现在的这个寺庙是村民自发筹资修建的。”站在山顶简陋的寺庙前,“虽然庙里塑了不少菩萨,也做得活灵活现,但却没有姜维像。” “门前的一对狮子是原来的,里面还有青狮白象,也是原来的。”笔者仔细端详了庙门前的一对石狮,狮高约0.5米,口微闭,口角悬一绶带,其态可掬。很明显,这是南派狮雕,雕刻时间至少是在明代,因为,从清代开始,张牙衔珠、貌容威严的北京石狮便受到了满清王朝的青睐,并最终流行于全国。 进入庙内,直奔青狮、白象处。青狮、白象雕刻较为精美,身长约1.5米,皆作伏状,憨态可爱。其身分乘文殊、普贤菩萨像,中间则为观音坐莲台像。料理庙内事务的一位当地老妇介绍:“青狮、白象,还有观音,都是从地里找出来的,文殊、普贤菩萨是在修庙时补上的。”她还介绍,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一外地人愿拿几十万元买走青狮和白象,但村民坚决不同意。“即便拿几百万我们也不得卖。”老妇继续说道。 出得庙来,沿坡而下,突遇约一米长、0.5米宽的石雕卧于土中,老董也不认得。笔者和老董小心翼翼地把石雕扶立起来,原是一蛇雕,仅雕头颈,其身隐于石中。从造型上看,此蛇雕也非独立造型,应为倚 物而雕。笔者也不觉惊异,在国内众多动物石雕中,蛇雕鲜见,此处蛇雕实为罕也! 再往下行,是一口五米见方的水池。“这是洗马池,长年不干,相传当年姜维便在此洗马,后人为了纪念姜维,还在前面不远的岩壁上刻下…汉氏英雄?四个字。拨开荆棘,来到刻字石壁下,“汉氏英雄”四字,字大如斗,但已极为模糊,若无人提示,几乎无法认得。 沿寨迂行到寨门口,寨门和寨墙都已不在,仅见一尊约1米高的石狮蹲立一侧,此狮仍为南派狮,但雕法又与庙门前的石狮有明显区别,其爪既不抚球,也不抚幼,无法辨其雄雌。狮子原是一对,另一只已毁,在石狮的背后,原来还有一个5米高的牌坊,上刻“汉室英雄”四字。 不多时,只见一个两米见方的大字刻于石壁之上,由于风雨剥蚀,字迹已较模糊。“这是个…泉?字,再那边是个…飞?字。”继续前行,来到“飞”字下,字迹同样模糊,大部分已脱落,但从其刻迹来看,其字隽永飘逸,实为上乘之作。两字相继约10米,由于不见落款,笔者也不知其为何代何人所刻。“据说以前,一股泉水从两字正中的岩上飞出十多米远,长年不断,看上去非常壮观,人们称之为…飞泉?。 在“飞”字的右边,又陆续有七八幅石刻,多为诗文,但因石层脱落,仅极少部分可认。石刻尽头,是一口径约1米的石槽,里面堆积着枯烂的树叶,被一些杂草遮掩着。“别看这小小的石槽,神奇得很呢!”老董介绍,以前,石槽的水总是满的,原因是岩上总有一根竹子将竹尖垂于石槽中,一股细小的泉水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不停地沿着竹尖滴到石槽 里,一旦槽里的水满了,竹尖也不滴水了,曾有有将滴水的竹子砍去,但不久又有一根竹子将竹尖垂于槽中,继续滴水。槽中的水非常清凉,在炎夏口渴之时,若在此喝上一口,顿觉甘甜爽口,凉从心来,于是人们把这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翠竹引凉”。 在石槽不远处,是一处整石开凿的石梯,非常陡,是当年姜维去练兵场的必经之地,尽管石梯笔陡,但姜维骑着白马却在石梯上快步如飞,所以后人便把石梯取名为石梯跑马,又叫跑马十八梯。姜维还经常将马牵到石槽处饮水,所以石槽又叫饮马槽。 大石乡已把姜山作为了旅游景点。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姜山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