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2017-12-23 31页 doc 58KB 1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 1(十灰散(《十药神书》)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4(四生丸(《妇人良方》)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11(抵当汤(《伤寒论》)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15(复元通气散(《正体...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 1(十灰散(《十药神书》)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4(四生丸(《妇人良方》)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11(抵当汤(《伤寒论》)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13(独参汤(《景岳全书》)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21(清营汤(《温病条辨》) 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 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25(黎洞丸(《医宗金鉴》) 26(七厘散(《良方集腋》) 27(八厘散(《医宗金鉴》) 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 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 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32(补筋丸(《医宗金鉴》) 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36(蠲痹汤(《百一选方》)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39(三痹汤(《妇人良方》)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48(归脾汤(《济生方》)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59(太乙膏(《外科正宗》)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61(四黄膏(《证治准绳》) 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陀僧膏(《伤科补要》) 64(金黄膏(《医宗金鉴》) 65(定痛膏(《疡医准绳》)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67(象皮膏(《伤科补要》) 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69(万灵膏(《医宗金鉴》)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78(透脓散(《外科正宗》) 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82(九一丹(《医宗金鉴》) 83(八宝丹(《疡医大全》) 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85(白降丹(《医宗金鉴》) 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 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88(冲和散(《外科正宗》) 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92(金黄散(《医宗金鉴》) 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 97(清骨散(《证治准绳》) 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99(桂麝散(《药蔹启秘》) 100(白虎汤(《伤寒论》) 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102(防风汤(《宣明论方》) 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104(宣痹汤(《温病条辨》) 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109(五痿汤(《医学心悟》) 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3(虎潜丸(《丹溪心法》) 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 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 (共计120首) 1.十灰散 (《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白茅根、茜草炭、荷叶炭、棕榈炭、栀子炭、大黄炭、牡丹皮炭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病机特点】火热炽盛,气火上冲,损伤血络,离经妄行。 【功效】凉血止血。 【歌诀】烧炭存性十灰散,二蓟侧柏茅根茜,荷叶棕榈栀黄丹,上部出血力能堪。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大黄120克 川芒硝 甘草 陈皮 红花 当归 苏木 木通各6O克 枳壳120克 厚朴少许 【功效】攻下逐淤。 【主治】受伤甚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禁忌】孕妇、小儿莫服。 【歌诀】大成汤方大承气用,归草陈通苏木红;胸腹腰损腑实证,攻下逐瘀二便通。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 野菊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 蒲公英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期,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 4.四生丸(《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方歌】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功效】凉血止血。 5. 加味乌药汤 《济阴纲目》 【组成】 乌药 缩砂仁 木香 延胡索、香附(制)、甘草 【功效】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 痛经。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歌决】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乌草伦,配人玄胡共六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6.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白芷、防风、贝母、天花粉、穿山甲(炙)、皂角刺(炒)、甘草节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方歌】仙方活命金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草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红花、牛膝、川芎、白芍、枳壳、柴胡、生地、当归、桔梗、甘草 【主治】胸中血瘀证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歌】血府逐瘀红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当归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歌】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量比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 ,血虚阳浮发热宜。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 【组成】当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攻下逐瘀。 【主治】治胸腹部挫伤、疼痛难忍,并大便秘结。 10(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 玄胡 【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11(抵当汤(《伤寒论》) 【功效和适应症】破淤血,消癥瘕。用于各种骨肿瘤有淤血者。 【组成】大黄、桃仁、水蛭、地鳖虫 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处方】当归、川芎、乳香、苏木、红花、没药、土鳖、三七、赤芍、陈皮、落得打、紫荆藤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治跌打损伤肿痛等症。 【方歌】活血止痛汤归芎,乳没苏木土鳖红,七赤芍陈紫荆,落得打治跌损痛。 13.独参汤 (《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 【功效】补气,摄血,固脱。 【主治】失血后气血虚衰,虚烦作渴,气随血脱之危症。 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处方】苏梗3克,厚朴3克,枳壳3克,砂仁1.5克,归尾6克,红花1.5克,木香1.2克,炒赤芍3克,桃仁9克,苏木末6克,香附3克。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胸腹挫伤,气滞血瘀,胀满作痛。 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方歌】复元通气用木香,芷甲漏芦小茴香,贝母甘草青陈皮,理气止痛跌扑伤。 【组成】木香、茴香、青皮、炮甲、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九味药组成。 【功效主治】理气止痛。治损气滞作痛等症。 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酒浸大黄、柴胡、桃仁、红花、穿山甲、天花粉、当归、甘草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方歌】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归甲花粉甘,祛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 芍药 枳壳(炒) 甘草(炙) 川芎 香附 陈皮(炒) 【功效】疏肝理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 【组成】大黄12 芒硝6 桃仁6 当归6 芍药6 丹皮6 【功效】活血祛瘀,泄热泻下。 【主治】瘟疫昼夜发热,日晡益甚;既投承气,由于瘀血未行者。用于骨伤患者气滞血瘀而肿痛者。 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方歌】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黄柏、山栀子、黄芩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功效】泻火解毒。 【方歌】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大热烦躁或错语,疮疡吐紐皆可平。 21.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替)30g 生地黄15g 元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 金银花9g 连翘6g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人营分证。创伤或骨关节感染后,邪热传营。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口不渴,或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干。 【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2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15 黄连15 陈皮6 甘草6 玄参6 柴胡6 桔梗6 连翘3 板蓝根3 马勃3 牛蒡子3 薄荷3 僵蚕2 升麻2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蒹黄,脉浮数有力。 【方歌】普济消毒蒡连芩,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23.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替)30 生地黄30 芍药(赤)12 牡丹皮9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1、损伤感染,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3、蓄血留瘀。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痛,自觉腹满,大便色黑易解等。4、血扰心营。昏狂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 【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蓄血伤络吐衄斑,热入血分服之安。 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五灵脂9 当归9 川芎6 桃仁9 丹皮6 赤芍6 乌药6 延胡索3 甘草9 香附3 红花9 枳壳5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胀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25.黎洞丸 (《医宗金鉴》) 【组成】三七 生大黄 阿魏 孩儿茶 天竺黄 血竭 乳香 没药 雄黄 山羊血 冰片 麝香 牛黄 藤黄 【功效】开窍豁痰,活血化瘀。 【主治】跌打损伤,瘀阻气滞。症见疼痛剧烈,有如锥刺、刀劈、石压,目睛发胀,睡卧不宁,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哭笑失常,昏晕不省,舌红或有瘀点,苔黄或腻,脉弦涩者。 【方歌】黎洞丸用山羊血,五黄冰麝七血竭;阿魏儿茶乳没入,开窍活血化瘀结。 26.七厘散 (《良方集腋》) 【组成】血竭 麝香 冰片 朱砂 乳香 没药 红花 儿茶 【功效】活血散瘀,止血定痛。 【主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或筋伤骨折,创伤出血等。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亦治冠心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胁痛等血瘀热郁者。 【方歌】七厘血麝与朱砂,冰片乳没红花茶,活血散瘀能止痛,筋伤骨折服之瘥。 27.八厘散 (《医宗金鉴》) 【组成】煅自然铜 乳香 没药 血竭 红花 苏木 古铜钱 番木鳖(油炸去毛) 丁香 麝香 【功效】活血消肿,散瘀续骨。 【主治】一切跌打损伤早中期瘀血肿痛者。症见局部肿痛,固定不移,触压痛明显者。 【方歌】八厘然铜古铜钱,红花木鳖麝丁全,乳香没药同苏木,血竭调和酒服痊。 28.生血补髓汤 (《伤科补要》) 【组成】生地 芍药 川芎 当归 红花 黄芪 杜仲 续断 牛膝 五加皮 【功效】益气补血、补髓壮骨,舒筋活络。 【主治】损伤中后期,气血两虚。症见骨折修复缓慢,筋骨软弱,肌肉萎缩,关节不利,行动无力,患处作痛,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淡脉弱者。治疗扭挫伤及脱位骨折的中后期患处未愈合并有疼痛者。 【方歌】生血补髓四物共,芪杜膝续五加红,筋肉软弱体虚损,扭挫伤筋此方宗。 29(正骨紫金丹 (《医宗金鉴》) 【组成】丁香 木香 血竭 儿茶 大黄 红花 当归头 莲子肉 白茯苓 白芍 丹皮 甘草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跌扑坠堕,闪挫损伤,瘀血凝聚。症见伤处疼痛 ,肿胀渐消者。 【方歌】正骨紫金竭儿莲,大黄丁香木香联,归芍苓草丹红花,活血生血此方研。 30(壮筋养血汤 (《伤科补要》) 【组成】白芷 当归 川芎 断续 红花 生地 牛膝 牡丹皮 杜仲 【功效】壮筋活血。 【主治】肝肾不足,跌仆闪挫,筋络损伤。症见局部肿胀疼痛,活动不灵,或舌边有瘀点,脉沉涩者。用于软组织损伤。 【方歌】壮筋养血归杜丹,地芍红花牛膝堪,川芎续断共为伍,筋络损伤煎服安。 31(壮筋续骨丹 (《伤科大成》) 【组成】当归、菟丝子、党参、补骨脂、刘寄奴、川芎、白芍、杜仲、桂枝、三七、虎骨、木瓜、炒熟地、川断、五加皮、骨碎补、黄芪、地鳖虫。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主治】损伤后期,肝肾亏损。症见筋骨软弱,疲乏无力,舌淡,脉细弱者。 【方歌】壮筋续骨参芪虎,四物桂七骨碎补,菟断五加补骨脂,鳖虫木瓜杜寄奴。 32(补筋丸 (《医宗金鉴》) 【组成】五加皮 蛇床子 沉香 丁香 川牛膝 云苓 白莲心 肉苁蓉 菟丝子 当归 熟地 丹皮 木瓜 怀山药 人参 木香 【功效】补筋骨,益气血,通经络。 【主治】虚弱之人,跌仆伤筋,血脉壅滞。症见筋肉青紫肿痛,患处活动不便,形体虚弱,面色无华者。 【方歌】补筋丸中地归苓,人参丹膝木香丁。蛇床五加苁蓉菟,淮山木瓜莲蕊沉。 33(和营止痛汤 (《伤科补要》) 【组成】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桃仁、川断、乌药、乳香、没药、木通、甘草 【功效】活血止痛,祛痰生新。 【主治】损伤中期,积瘀肿痛者。症见痛处固定于损伤、瘀血、肿胀之处,不走窜,刺痛感,痛处拒按,局部多有青紫瘀斑或瘀血肿块,舌质紫暗,脉细而涩。 【方歌】和营止痛芍归芎,苏木桃仁续断同,乌药陈皮共乳没,木通甘草辅建功。 34(接骨紫金丹 (《杂病源流犀烛》) 【组成】土鳖虫 骨碎补 自然铜 巴豆霜 乳香 没药 大黄 血竭 当归尾 硼砂 【功效】祛瘀止痛,接骨续筋。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瘀滞,淤血内停者。症见局部肿痛,甚或昏迷不省人事,瘀血攻心发热。 【方歌】接骨紫金地鳖虫,豆砂乳没归地龙。碎补自然大黄竭,续筋接骨有奇功。 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组成】羌活、荆芥、红花、枳壳、防风、独活、牛膝、五加皮、杜仲、当归、续断、青皮【功效】舒筋活络、祛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经络痹阻。症见肌体疼痛,痛无定处,或肿痛固定,或骨折脱位中、后期,筋肉挛急作痛,舌淡脉濡者。 【方歌】舒筋活血羌防荆,独活当归续断青,牛膝加皮并杜仲,红花枳壳又通经。 36(蠲痹汤(《杨氏家藏方》) 【组成】羌活 姜黄 当归 黄芪 赤芍 防风 炙甘草 加姜五片 【功效】益气活血,祛风除湿。 【主治】伤后风寒痹痛。症见肩项臂痛,手足麻木冷痹,脚腿沉重,或身体烦痛,举动艰难。【方歌】蠲痹汤中草姜黄,归芪赤芍羌活防,伤后风寒痹痛证,气行血活风不藏。 3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党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黄 加姜枣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伤后气血两虚。一切跌打损伤,失血过多,或因克伐,气血耗损,恶寒发热,烦躁作渴;或伤后日久感染化脓,创面脓水清稀,久不收敛,痛甚者; 或见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歌】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38(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蜜炙),当归,川芎,白芍(酒炒),熟地黄,黄芪(蜜炙),肉桂 【功效】温补气血。 【主治】损伤后期,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39(三痹汤 (《妇人良方》) 【组成】续断 杜仲 防风 桂心 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 黄芪 牛膝 甘草 秦艽 生地 川芎 独活 加姜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胜湿。 【主治】痹症日久耗伤气血证。血气凝滞,手足拘挛,筋骨萎软,风湿痹痛等。 【方歌】三痹四物人参芪,羌独桂心杜仲膝,艽防续断白苓辛,祛风胜湿养血气。 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制南星 制川乌 制草乌 地龙 乳香 没药 【功效】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瘀阻经络,风寒湿邪侵袭经络作痛,肢体不能屈伸及麻木,日久不愈等症。 【方歌】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与地龙,寒湿淤血成痹痛,搜风活血经络通。 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 【功效】祛风扶正,活络止痛。 【主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扑损伤,小儿惊痛,妇人停经 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组成】 【主治】扑损伤折 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熟地黄 龟板 黄柏 知母 猪脊髓 【主治】阴虚火旺证。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密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趣记】黄母归来猪脊熟。 44(乌头汤(《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 芍药 黄耆 甘草 川乌 【功效】温经祛湿,散寒止痛。 【主治】寒湿痹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 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组成】当归(酒洗) 没药 五加皮 皮消 青皮 川椒 香附子 丁香 麝香 老葱 地骨皮 丹皮 【功效】活血、定痛、舒筋。 【主治】跌打损伤皮破,二目及面浮肿,若内伤瘀血,上呕吐衄,气虚昏沉,不省人事。用于伤患后期。 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熟地黄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功效】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48(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四君(党参、白术、茯苓/茯神、甘草),当归,黄芪,二枣(大枣、酸枣仁),远志,龙眼肉,生姜,木香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方歌】四君归芪枣,远志龙眼香。 49(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茱萸肉、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 【主治】真阴不足证。 【方歌】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趣记】愚弟要牛狗兔鹿龟。 50(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方歌】?右归肾气化裁成,除却丹皮泽泻苓; 加杞杜甘为饮服,肾阳不足补之平;丸增归鹿丝删草,功效相同易剂型。?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寒邪直中三阴 【方歌】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 ? 【组成】 防风根、于术、当归、姜黄、生黄耆、桑枝 【功用】 【主治】络虚而致之肩膊疼痛连臂,渐下入环跳,髀膝 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 【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虚弱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方歌】补中益气芪为君,参术草归柴升陈;升阳举陷功独擅,虚劳内伤服之宜。 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 【组成】熟地 当归 牛膝 山萸肉 茯苓 川断 杜仲 白芍 青皮 五加皮 【功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主治】肾经虚损,习惯性关节脱位。 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组成】熟地 杜仲 杞子 破故纸 菟丝子归尾 没药 萸肉 红花 独活 淡苁蓉 【功用】补肾壮筋,活血止痛。 【主治】治伤患后期各种筋伤骨酸痛无力等症,尤以腰部伤患更宜。肾受外伤,两耳立聋,额黑,面浮白光,常如哭状,肿如弓形。 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荆芥 【功用】祛风出湿,治伤后风湿邪客者。 【主治】风湿在表证。 【方歌】羌活胜湿羌独芎,蔓荆藁本草防风。 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组成】龟胶,鹿角胶,虎胫骨,何首乌,川牛膝,杜仲,锁阳,威灵仙,当归,黄柏,人参,羌活,白芍,云白术,熟地,大川附子,生姜 川黄连5钱 甘草 【主治】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筋骨痠软无力,步履艰难。 【功效】舒筋止痛,活血补气,健旺精神。 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主治】血痹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功效】调养荣卫,祛风散邪;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和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功效良。 59(太乙膏(《外科正宗》) 【组成】大黄、玄参、生地、当归、赤芍、白芷、官桂、小磨麻油、东丹、生地黄、土木鳖 阿魏、轻粉、柳枝、血余、乳香、 没药、槐枝 【功用】清热解毒,解毒生肌。 【主治】各种疮疡及创伤。 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 【组成】白芷,甘草,归身,轻粉,血竭,轻粉,紫草,白蜡 【主治】痈疽发背,诸般溃烂,棒毒等疮。治溃疡脓腐不脱,新肌难生者。 【功效】腐肉,生新肉,敛疮口 61(四黄膏(《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大黄,黄柏,黄芩各等份。 【功效】清热解毒,清肿止痛。 【主治】用于创伤感染,痈疽局部红肿热痛者。 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生用)各等分。 【功效与主治】温经通络,活血祛风。用于四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筋络挛缩酸痛。治男子妇人肝肾风毒上攻,眼赤痒痛不时,羞明多泪,下疰脚膝生疮,及遍身风癣,居常多觉,两耳中痒。 63(陀僧膏(《伤科补要》) 【组成】南陀僧(研末)20两,赤芍2两,全当归2两,乳香(去油,研)5钱,没药(去油,研)5钱,赤石脂(研)2两,苦参4两,百草霜(筛,研)2两,银黝1两,桐油2斤,香油1斤,血竭(研)5钱,孩儿茶(研)5钱,川大黄半斤。 【主治】鼠疮,溃破流脓。一切外科肿疡,已溃未溃,创破流血,疼痛异常。 【功效】拔脓生肌长肉,止痛散血消肿。 64(金黄膏(《医宗金鉴》) 【组成】天花粉500克 姜黄250克 白芷250克 苍术100克 南星100克 甘草100克 大黄250克 黄柏250克 厚朴100克 陈皮100克 小磨麻油2500毫升 黄丹750-1050克 【功用】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疮毒红肿疼痛、痈疽发背,丹毒乳痈及无名肿毒等。 65(定痛膏(《疡医准绳》) 【组成】芙蓉叶60克 紫金皮 独活 南星(生) 白芷各15克 【功效】祛风,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及疮疡初期焮肿疼痛。 66(乌龙膏(《伤科补要》) 【组成】当归1两,赤芍药1两,官桂1两,大黄1两,生地黄1两,白芷1两玄参1两。 【功效】抽脓拔毒,去腐生肌。 【主治】痈疽发背,疔毒疮疡,一切无名肿毒,(口善)唝头,疖毒,跌扑损伤,流注,诸毒恶疮之已破溃不能生肌收口;及臁疮,冻疮,烫伤,灸疮,杖伤,脚裂,杨梅毒久烂不收者;虎、犬伤,金疮,瘰疬。 67(象皮膏(《伤科补要》) 【组成】真象皮2两(无真者,则以驴、马剔下之爪甲代之,可用4-5两),当归(全)2两,壮年人发(洗净垢)2两,大生地4两,玄武版4两,真麻油3斤。 【主治】顽疮久不收口,脓水浸淫,浮皮湿痒,并不深腐之症;足胫湿臁久年不愈者。 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组成】防风3克,荆芥3克,川芎3克,甘草3克,当归6克,苍术10克,牡丹皮10克,苦参15克,黄柏6克。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剂。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治疗损伤后肢体瘀肿疼痛,或感受风寒湿邪,筋骨酸痛者。 69(万灵膏(《医宗金鉴》) 【功效】消淤散毒,舒筋活血,止痛接骨。 【主治】痈疽、肠风泻血、气喘不止 【组成】香油4斤,槐2枝,柳2枝,桃2枝,榴2枝,椿2枝,杏2枝,楮2枝,两尖1两,白芷1两,赤芍药1两,大黄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白芍药1两,草乌1两,苦参1两,川芎1两,生地黄1两,川椒1两,胎发1两,川山甲1两,熟地黄1两,槐子1两,杏仁1两,当归2两,蓖麻120个(去皮),巴豆120个(去皮),黄柏1两(去皮),木鳖50个(去皮)。 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组成】海桐皮(锉)3分,桂(去粗皮)3分,木香3分,天麻3分,人参3分,羌活(去芦头)3分,独活(去芦头)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金毛狗脊(煨,去毛)3分,石斛(去根)3分,黄耆(锉)3分,防风(去叉)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3分,萆薢3分,麻黄(去根节)3分。 【功效】活络止痛。 【主治】妇人血风攻注,四肢无力劳倦,头目昏眩,背项拘急,骨节痠痛。跌打损伤疼痛。 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组成】番木鳖(油燥去毛) 红花 生半夏各15克 骨碎补 甘草各9克 葱须30克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一切蹦撞损伤,瘀血积聚。治软组织损伤淤肿、疼痛及骨折、关节脱位后期筋络挛痛。 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川芎 人参各0.9克 当归身 黄耆各1.5克 熟地(20克) 白芍(15克) 川芎(8克) 人参(一般用潞党参20克) 当归(15克) 黄芪(18 【功效】清营养阴,益气出烦。 【主治】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疮证脓水出多,五心烦热,口渴;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其质清稀,少腹有空坠感,心慌气促,倦怠肢软,纳谷不香,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衰。 73(五神汤(《洞天奥旨》) 【组成】茯苓30克 车前子30克 金银花90克 牛膝15克 紫花地丁30克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多骨痈。 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 (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方歌】 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 【组成】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米仁 木瓜 防己 天花粉 金银花 白鲜皮 人参 白术各3克甘草1.5克 威灵仙1.8 克牛膝(下部加)1.5克 土茯苓60克 【功效】 【主治】杨梅疮,不问新久,但元气虚弱者。 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组成】人参1钱,黄耆(炒)1钱,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芍药(炒)1钱,白术(炒)1钱,陈皮1钱,茯苓1钱,金银花7分,连翘7分,白芷7分,甘草5分。 【主治】痘疹、痈疽、疮疡、时毒、大头瘟之气血虚弱者。 【功效】消肿,溃脓,生肌。 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2钱,白术1钱5分,黄耆1钱5分,人参1钱5分,白芍1钱,茯苓1钱,陈皮1钱,附子1钱,木香5分,甘草(炙)5分,川芎1钱,山甲(炒)8分。 【功效】 【主治】痈疽、脑项诸发等疮,至14日后,当腐溃流浓时不作腐溃,且疮不高肿,脉细身凉者。 78(透脓散(《外科正宗》) 【组成】黄芪 12克 山甲(炒末)3克 川芎9克 当归6克 皂角针4.5克 【功效】托毒排脓。 【主治】治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穿破者,服之即破。或因气血虚弱不能化毒成脓者。 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 【组成】熟地2钱,山茱萸1钱,山药1钱,丹皮8分,白茯苓8分,泽泻8分,柴胡6分,薄荷6分。 【功效】 【主治】小儿白虎历节风。 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 【组成】土茯苓1两,白鲜皮5分,金银花5分,薏苡仁5分,防风5分,木通5分,木瓜5分,皂角子4分。 【功效】 【主治】杨梅结毒,初起结肿,筋骨疼痛。 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组成】 丁香 肉桂 各等分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主治】阴证肿疡疼痛。 82(九一丹(《医宗金鉴》) 【组成】 熟石膏 黄灵药 【功效】提脓祛腐 【主治】疔破根未除 83(八宝丹(《疡医大全》) 【组成】珍珠 牛黄 象皮 琥珀 龙骨 轻粉 冰片 炒甘石 【功效】生肌收口。 【主治】溃疡脓水将尽者,阴证、阳证都可用。 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组成】煅白砒 制乳香 制没药 轻粉 飞朱砂 赤石脂 炒五倍子 锻雄黄 醋制蛇 含石 【功效】蚀恶肉、化疮腐。 【主治】一切恶疮顽肉死腐不脱者。 85(白降丹(《医宗金鉴》) 【组成】朱砂 雄黄 水银 硼砂 火硝 食盐 白矾 皂矾 【功效】祛腐蚀肉,拔毒杀虫 【主治】外伤后溃疡脓腐不去 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 【组成】 丁香 肉桂 各等分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主治】阴证肿疡疼痛 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组成】草乌 干姜 赤芍 白芷 南星 肉桂 【功效】温经活血,散寒化痰 【主治】疮疡阴证 88(冲和散(《外科正宗》) 【组成】紫荆皮 独活 赤芍 白芷 石菖蒲 【功效】疏风,消肿,活血祛寒 【主治】疮疡阴阳不和、冷热相凝者 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 【组成】牛蒡子 白凤仙梗 川芎 附子 桂枝 大黄 当归 肉桂 草乌 川乌 地龙 僵蚕 赤芍 白芷 白蔹 白芨 续断 防风 荆芥 五灵脂 木香 香橼 陈皮 香油 乳香 没药 麝香 苏合香 【功效】行气活血,温经散寒,祛风化痰 【主治】凡疮疡漫肿无头,钝痛,遇寒痛增等属阴寒之证可用 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组成】麝香 冰片 白芨 南星 姜黄 炒甲片 樟冰 轻粉 胆矾 铜绿 青黛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化痰,解毒 【主治】一切阳证肿疡 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组成】雄黄 乳香 煅月石 清礞石 没药 冰片 火硝 朱砂 麝香 【功效】活血止痛,消坚化痰 【主治】痈疽未溃及初、中期阴茎癌 92(金黄散(《医宗金鉴》) 【组成】黄连 铅粉 煅龙骨 【功效】清热解毒,拔毒生肌 【主治】脐疮掀肿 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白芍药 白术 甘草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 远志 当归 陈皮 黄芪 桂心 人参 【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主治】积劳虚损,气血不足,损伤后期,气血虚弱。 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 , 【组成】 白胶香 草乌头 五灵脂 地龙 木鳖 乳香 没药 当归 麝香 墨炭 【功效】祛瘀通络,散结化痰 【主治】跌打损伤,痰瘀阻络 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姜炭 生甘草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证属阳虚寒凝证。 【歌诀】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 【组成】人参 白术 当归身 白茯苓 菟丝子 枸杞 黄精 牛膝 补骨脂 骨碎补 巴戟肉 远志 木香 青盐 丁香 熟地 仙茅 何首乌 胶枣肉 肉苁蓉 紫河车 【功效】补气血,壮筋骨 【主治】痈疽溃后,血虚不敛 97(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 知母、青蒿、秦艽、甘草、地骨皮、鳖甲、胡黄连、银柴胡 各等分 【功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骨蒸潮热。 【歌诀】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能出。 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 【组成】明矾 白砒 雄黄 乳香 【功效】拔毒引流,蚀腐化管 【主治】疔核、瘰疬、痔漏等 99(桂麝散(《药蔹启秘》) , 【组成】 麻黄 细辛 丁香 肉桂 皂角 生半夏 生南星 麝香 冰片 【功效】温经通络,化痰消肿 【主治】阴疽、流注等疮疡未溃者 100(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创伤并发感染,阳明气分热盛证。 【歌诀】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 【组成】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粳米,桂枝, 【功效】清热泻火,解肌透表,调和营卫,祛风止痛作用。 【主治】温疟,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头痛,口渴汗多,骨节疼痛;亦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可用于脑型疟疾,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有上述证候者。 102(防风汤(《宣明论方》) , 【组成】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炒熟) 官桂各30克 黄芩 秦艽 葛根各9克 麻黄(去节)15克 【功效】疏风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行痹。外感风湿,恶寒发热,遍体骨节疼痛,游走不定,舌苔淡白,脉浮。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症状者。 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没药6克 当归9克 灵脂6克(炒) 香附3克 牛膝9克 地龙6克(去土)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方歌】身痛逐淤汤膝地龙,香附秦羌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没桃红。 104(宣痹汤(《温病条辨》) 【组成】防己 杏仁 滑石 连翘 山栀 薏苡 半夏 晚蚕沙 赤小豆皮 【功效】清化湿热,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面目痿黄。 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 【组成】苍术(米泔浸,炒)2钱,羌活1钱半,茯苓1钱半,泽泻1钱半,白术1钱半,陈皮1钱,甘草4分。 【功效】 【主治】痹症,湿邪偏重,身体沉重酸痛,天阴加重或发作。风湿痛痹。 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 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 【组成】薏苡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防风、川乌、苍术、甘草、生姜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 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 【组成】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功效】活血破瘀,通经消症。 【主治】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症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109(五痿汤(《医学心悟》) ,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当归 苡仁 麦冬 黄柏 知母 【功效】 【主治】五脏痿证 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方歌】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功效】补气活血、疏通经络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方歌】补阳还五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淤滞用桃红。 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炒) 山药 白扁豆(炒),莲子 薏苡仁(炒)砂仁 桔梗 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夹湿证。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113(虎潜丸(《丹溪心法》) , 【组成】黄柏 龟板 知母 熟地黄 陈皮 白芍 锁阳 虎骨(用狗骨代,炙,30克) 干姜 【功效】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晕,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 僵蚕(各6g)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3g) 【功效】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涡斜疗效彰。 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 【组成】桑叶 石膏 甘草 人参 胡麻仁 阿胶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功效】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歌】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救肺效可夸。 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15g),甘草二两炙(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歌】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1、以头痛目赤、耳聋耳肿等为表现的肝胆实火上炎证2、以阴肿、阴痒等为表现的肝经湿热下注证。现代主要用于尿道炎、外阴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泌尿生殖系炎症和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等属于肝胆实火或肝经湿热所致者。现代研究也表明其有抗炎、抑菌、抗过敏、增强和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利尿的作用。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车前生地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 【组成】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川芎 枳壳(麸炒) 茯苓(各一钱) 人参 甘草 【功效】疏风解表,除湿消疮。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以及时疫疟疾、痢疾、疮疡具有风寒湿表证者。 【方歌】荆防败毒二活梗,柴前枳壳配川芎,茯苓薄荷甘草使,风寒夹湿有奇功。 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 【组成】怀生地(酒煮,捣膏) 山萸肉 山药 牡丹皮 白茯苓 人参 当归身 泽泻 麦门冬 龙骨 地骨皮 木香 砂仁 黄柏 知母(童便炒) 【功效】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主治】肾阴不足,虚火内灼,气血两亏,骨无荣养,遂生骨瘤,坚硬如石,形色或紫或不紫,推之不移,坚贴于骨,形体日渐衰瘦,气血不荣,皮肤枯槁,甚者寒热交作,饮食无味,举动艰辛,脚膝无力者。 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组成】牛黄 乳香 没药 麝香 黄米饭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消肿,祛瘀止痛。 【主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现用于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多发性脓肿、骨髓炎等见舌红、脉滑数者。
/
本文档为【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