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和思考

2017-09-19 4页 doc 27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和思考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和思考 时间:2011-09-22 来源: 作者: 1         前言     最近几十年来,生物入侵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蔓延态势,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但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也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所谓生物入侵,一般是指动物或植物从天然存活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到新的地域并成为野生状态后,由于缺少天敌或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形成对新地域物种的竞争优势地位,侵占、掠夺生存资源而导致的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稳定状态的一种生态性危害。目前,生物入侵已...
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和思考
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和思考 时间:2011-09-22 来源: 作者: 1         前言     最近几十年来,生物入侵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蔓延态势,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但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也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所谓生物入侵,一般是指动物或植物从天然存活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到新的地域并成为野生状态后,由于缺少天敌或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形成对新地域物种的竞争优势地位,侵占、掠夺生存资源而导致的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稳定状态的一种生态性危害。目前,生物入侵已经与栖息地丧失、传统化学污染、气候变化一道被国际社会列为四大全球性环境危机。     目前,生物入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地动植物被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到另外的地区而造成的。有些动植物到达新的栖息地之后,不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或食物链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就消亡了,因此不会成为入侵物种。还有的动植物适应性强,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从而成为入侵物种。还有的动植物虽然也是外来的,但是由于具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功用,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因此被人类主动地改造为优势物种,这种动植物当然不能被称作入侵物种。从这个方面来说,入侵物种是指有害无益的外来动植物。 生物入侵既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世界日益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生物入侵很早就存在,但是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它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2】。 2生物入侵的危害 2.1   造成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入侵物种的竞争优势地位使其可以轻易获得足够的食物或资源,加速自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当这种竞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本地物种就会出现 生存的危机,产生数量减少、濒临灭绝甚至灭绝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渔业生产,一种叫做尼罗河鲈的外来鱼类被引入到东非的维多利亚湖,而今,这种鱼类已经变成长达2米、体重200多千克的凶猛强盗,它能疯狂争夺食物,掠杀其它鱼类,导致维多利亚湖内的200多种生物惨遭灭绝。 2.2   破坏生态平衡 入侵物种的加入,势必导致新地域食物链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比如曾经报道过的 入侵物种薇甘菊,它能攀援缠绕在6~8m以下的几乎所有乔木和灌木,其叶片覆压在树冠顶部,阻碍附主光合作用而致使附主死亡,对自闭性较小的树木生态系统危害极大,常造成大片树木萎变枯死,现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 2.3  传播和扩散疫病 入侵的动物,身上带有各种致病微生物,有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它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如巴西龟、热带鱼等水生入侵物种可以把致病微生物排放到周围水体,其它水生动物一旦接触到被污染的水体就会导致患病和死亡。还有的入侵物种能够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带来危害,例如2006年,一些北京的消费者在食用福寿螺后,被其体内的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而导致患病。 2.4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l 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l 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也是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严重灾害的国家之一,100多年前作为花卉引入我国的水葫芦如今泛滥成灾,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每年经济损失近100亿元,仅打捞费就达5~10亿元。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外来入侵物种当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 3防控对策 对生物入侵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其数量,降低其造成的危害,一般而言,防控的主要措施分为两类,即事先的预防和事后的铲除。 3.1  预防 对生物入侵的有效应对,应当首先建立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预防是对付生物入侵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而且也是从根本上杜绝生物入侵的唯一现实途径。 3.1.1 进行风险,加强引种管理 从国外引进经济物种前,应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风险分析,从气候、地理、水文、土壤等方面加以综合评定,对物种特性、食物链、推广前景等实施合理判定,确保引入物种不成为入侵物种。在引种的事前论证上,我国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有必要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3.1.2加强后续管理,杜绝物种外泄 有些新引入的物种因为不能仅仅根据风险分析来断定其入侵的危险性,必须在一定期间内进行必要的隔离,通过在隔离期间的观察和实验,才能更好的确定新物种的入侵可能性和危险性。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规范,要求新引入物种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和实验,并且防止在这期间新物种的逃逸或扩散。 3.1.3加强口岸检疫,杜绝私自夹带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人口在不同地域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入侵物种通过进境人员或邮寄物的私自夹带而引入的风险在急剧增加。夹带水果、花卉种子、观赏鱼等进境的事例在新闻中屡见不鲜,这说明非法夹带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入侵的又一重要途径。加强口岸检疫力度,加大处罚力度,是杜绝私自夹带的有效举措。 特别是有些玩赏用动植物,人们往往认为数目少,危害不大,个人自用应该没什么问题,往往会出现夹带入境的现象。但是,一旦动物逃逸,植物种子扩散,就有可能酿成生物入侵事件。 3.1.4加强知识普及,宣传生物入侵危害 许多从国外回来的旅客经常会带点当地的特产,比如水果和花卉种子,在入境时难免有极少数逃过检查的“漏网之鱼”,而这就是生物入侵发生的风险和隐患。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旅客不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进出境旅客的宣传尤为重要。比如在对外的机场、码头设置醒目的宣传牌和警示标志,告知旅客相关,就可以大大减少旅客因无知而造成的夹带,花费很小,效果却可立竿见影。 3.2铲除 一般说来,生物入侵的铲除是指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技术,使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减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综合措施。入侵物种一旦定植(殖),铲除入侵物种就变成了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有时做到完全和彻底的铲除并不现实,而且也很不经济。对已定植(殖)的入侵物种,应当按照“早发现、早铲除、方法合理、定期检查”的原则实施。 3.2.1 物理法铲除 是指用机械方法把入侵物种进行清除,包括刈割杂草、捕杀动物、填埋孳生地、高温 处理、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如铲除一枝黄花是采用刈割的方法,消灭钉螺是采取填埋孳生地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济实用性较低。 3.2.2化学法杀灭 是指用有毒的化学药剂对入侵物种实施杀灭处理。如用除草剂对有害杂草进行喷洒,用杀虫剂对有害昆虫进行杀灭等。这种处理方法适用范围较小,多用于边境口岸或入侵物种规模尚小、孳生聚集的情况。同时,化学杀灭也容易带来环境污染和药剂残留等一些次生问题,值得引起警惕。 3.2.3生物链制约  一般是指用动物的天敌或特定致病微生物来杀灭入侵的物种。如澳大利亚通过在野 生兔群中引入兔粘液瘤病毒,致使野生兔群暴发大规模传染病而死亡,从而达到了减少野生兔群数量的目的。引入天敌或致病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达到控制和杀灭入侵物种的目的,另外也隐含着发生新的生物入侵的风险。因此使用该方法必须首先要进行大量的风险分析,确保新引入的天敌和致病微生物处于安全可控水平。 4思考 4.1  生物入侵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与不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流息息相关。 只要不同地区的人类交流不中断,生物入侵的风险就会始终存在。应该看到,近几十年来的大规模生物入侵现象产生于现代国际交流最频繁的时期。人口在地球尺度上的大规模空间移动和国际货物贸易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动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扩散。从这个意义来说,生物入侵体现了地球各区域之间交流和互通的程度。 4.2  生物入侵也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的发生改变。如蝗虫、蚂蚁等某些昆虫,原来都被认为是害虫,人们避之惟恐不及,哪里还会想到利用。但是现在,它们也一一地被搬上餐桌,成为人们的口中美味。近年来,这样的事例已经屡见不鲜,也足可以证明眼下的入侵物种也存在着被人类利用的无限可能。 4.3  生物入侵是一个人类参与的自然生态演化过程,没有人类的参与,也就不存在生物入侵。 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部分,生物入侵只不过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失败的结果。现在所谓的生物入侵,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利用入侵物种为人类造福的方法。例如番茄,原来只是生长于中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用, 在人们眼里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但是番茄的食用功能被人们发现后,它现在已经被人类主动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果蔬。而且现在的番茄也不同于几个世纪前的番茄,它已经是人们加以研究和改良的新产物。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对入侵物种同样适用,入侵物种其实就是一种尚未被开发的资源。对入侵物种的研究、改造、铲除或利用的过程,就是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例如,大闸蟹在中国是美食,而且还发展成了一种特色饮食文化。而大闸蟹流落到英国却成为当地的入侵物种,令人们深恶痛绝。然而随着各地区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文化心理逐步改变,也许若干年后大闸蟹也会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和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