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2017-11-28 4页 doc 23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doc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 素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例发生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患儿作为观察组, 24例未梗阻患儿为对照组, 分析患儿术后主动脉以及肺动脉吻合口的血流速度、患儿手术年龄、瓣环发育情况等因素与梗阻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以此明确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原因。结果 13例行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doc 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 素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例发生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患儿作为观察组, 24例未梗阻患儿为对照组, 分析患儿术后主动脉以及肺动脉吻合口的血流速度、患儿手术年龄、瓣环发育情况等因素与梗阻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以此明确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原因。结果 13例行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患儿中, 9例(69.23%)血流速度>3 m/s, 9例(69.23%)年龄3 m/s、年龄<3个月以及瓣环发育滞后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 术后需要针对以上患儿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以避免梗阻问的出现。 【关键词】 大动脉调转术;主动脉;肺动脉;梗阻 大动脉调转术(ASO)最早于1975年应用到大动脉转位(TGA)的临床治疗中来, 且已经经过几次改进, 目前已在我国普遍开展, 成为临床治疗大动脉转位的主要手术方法[1], 术后主动脉远端将会与肺动脉瓣相连, 作为新主动脉瓣。但是在长期体循环压力以及基础病变等的影响下, 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可能会发生梗阻, 导致主动脉瓣远期关闭不全, 影响新主动脉瓣功能。本文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整合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 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7例行大动脉调转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7例为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11例为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室间隔缺损, 19例为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室间隔完整型。13例发生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患儿作为观察组, 24例未梗阻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8例, 女6例, 年龄1,31个月, 平均年龄(14.5?4.6)个月。体重2,11 kg, 平均体重(6.3?1.4)kg。观察组中男10例, 女3例, 年龄1,30个月, 平均年龄(14.2?4.7)个月。体重6,10 kg, 平均体重(6.1?1.0)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整合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儿术后主动脉以及肺动脉吻合口的血流速度、患儿手术年龄、瓣环发育情况等与梗阻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以此明确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原因。 1. 3 梗阻判定 使用Bernoulli公式将患儿的主动脉、肺动脉口血流速度转换成压力阶差, 超过5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为梗阻[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例行大动脉调转术发生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患儿中, 9例(69.23%)血流速度>3 m/s, 9例(69.23%)年龄<3个月, 8例(61.54%)瓣环发育滞后, 与对照组梗阻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血流速度>3m/s、年龄<3个月以及瓣环发育滞后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 国外有研究报道显示, 主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超过3 m/s (压力阶差超过20 mm Hg)时发生吻合口梗阻的几率明显高于血流速度低于3 本次研究所得结论与其保持一致。基于此, 应该于患儿术后测m/s[3], 定其主动脉吻合口血流速度, 积极对血流速度超过3 m/s的患儿进行随访, 留意其康复情况, 并通过经皮球囊扩张或手术干预等干预措施来防止梗阻的出现。此外, 由于新生儿的大血管发育还不完全, 血管较细, 因此吻合难度较高, 这是导致患儿术后发生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主要原因[4], 因此手术年龄也是梗阻的一个影响因素, 并且其对梗阻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术后20个月之后, 20个月之内的梗阻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瓣环发育滞后会影响圆锥动脉干向中心的移动, 肺血流增多进而升高脉压, 扩大肺动脉瓣环。大动脉调转术后, 粗大肺动脉根部会成为新动脉的根部, 与较细主动脉吻合, 发生吻合口狭窄并导致梗阻的几率就会升高。 另有文献报道, 手术方法的不同对梗阻发生率也有一定影响[5], 且 对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需要展开进一步研究, 细化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 以确保患儿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 血流速度>3 m/s、年龄<3个月以及瓣环发育滞后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大动脉调转术后发生主、肺动脉吻合口梗阻, 术后需要针对以上患儿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以避免梗阻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钟敏泉, 曾小璐, 郭予雄, 等.影响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7):545-547. [2] 叶赞凯, 刘迎龙, 李志强, 等. 56例大动脉调转术的冠状动脉解剖分型和早期手术效果分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 30(5):266-268. [3] 刘玉梅, 孙新, 孙云霞, 等.不同时期行大动脉调转术对并室间隔缺损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预后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9):1527-1529. [4] 孙新, 何少茹, 庄建, 等.大动脉调转术手术时机对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预后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 26(13): 1045-1048. [5] 王显悦, 张卫达, 王晓武, 等.大月龄患儿大动脉调转术.中国循环杂志, 2013, 4(1):195. [收稿日期:2014-12-1]
/
本文档为【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研究&#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