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大专生报考军校资料--化学

2017-09-26 49页 doc 51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大专生报考军校资料--化学大专生报考军校资料--化学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S等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 物等,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原子间结合可形成分子,如分子,分子,也可以直接形 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Si晶体,晶体。金属晶体也可看成是由金属原子构成...
大专生报考军校资料--化学
大专生报考军校资料--化学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来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S等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 物等,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原子间结合可形成分子,如分子,分子,也可以直接形 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Si晶体,晶体。金属晶体也可看成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 物质,实际上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金属单质都属于金属晶体。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阴阳离子结合而构成的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大多数的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晶体。 物质的性质是由它的结构决定的。物质的性质通过自身的变化表现出来。物理性质指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颜色、状态、溶解性、气味、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可以通过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的性质。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 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和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如空气、溶液、汽油、玻璃等。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同素异形体混在一起称为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在一起为混和物。同理,与的 气体也为混合物。另外,聚合物因分子的聚合度不同,没有固定熔点,也被视为混合物,纯净物指的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熔沸点。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另外,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一些矿物,材料往往不是纯净物。这时要求我们掌握的是它的主要成份,例如硫铁矿的主要成分是,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 等。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种类,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细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降为液态外, 都是固体。它们具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非金属单质中只有为液态,其它均为气态或固态,金刚石,晶体硅和晶体硼属于原 子晶体,石墨属于混合晶体,其余多为分子晶体。与金属单质对比,非金属单质通常没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能差,在化学反应中,象等常表现氧化 性,象C、等常表现还原性。稀有气体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单列为一族,它们都是单 原子分子,因为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又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其中酸指的是在水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酸的分类有多种方 式:?根据构成元素分为含氧酸(如)和无氧酸(如 等);?根据可电离出的数目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如)和多元酸(如);?根据酸性强弱可分为强酸 (中学阶段掌握的强酸有)和弱酸 (等);?根据是否具有氧化性可分为氧化 性酸(如)和非氧化性酸(等);?根据沸 点高低分为高沸点酸(如)和低沸点酸(如 )。凡是酸应具有酸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 发生复分解反应。这里要注意的是水溶液显酸性的物质不一定都是酸,例如强酸的酸式盐,或水解显酸性的强酸弱碱盐,应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碱指在水溶液中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中学常用的可溶性强碱为如下四种: 。是常用的弱碱。碱的通性如下: ?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碱与盐的复分解反应要求反应物都可溶,产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大多数的盐属于强电解质。盐的溶解性差别很大,钾盐、钠盐、硝酸盐、醋酸盐、铵盐大都易溶于水,碳酸盐、磷酸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大都不溶于水。根据盐的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正盐指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酸式盐指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等; 碱式盐指碱中的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如等;复盐指多种阳离子与 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部分盐可与金属发生 置换反应,另外,盐与酸、盐与碱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氧化物又可以细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指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气,如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等,酸性氧化 物中元素的价态必须与对应的酸和盐中的价态一致,例如的酸性氧化物是 ,碱性氧化物指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指与酸、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另外,有一类氧化物不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 水,或者没有对应价态的酸、碱或盐,这一类物质称为不成盐氧化物,如NO、等。 还有象称为过氧化物。以上是无机化合物的主要种类,有机物可分为烃 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每一类里又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细分为不同类的物质,这部分内容到有机再详细复习。 2、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化学用语;(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现分别区分如下: (1)表示微粒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电子式、离子电子式、离子符号等。 (2)表示物质宏观组成的化学用语有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对分子晶体来讲即为分子式),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达其组成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的式子)、结构式(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的式子),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简写)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表示最外层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情况)。 (3)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包括电离方程式(强调强电解质的电用“=”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用“ ”表示)、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有气体,沉淀生成时要注明“?”或“?”)。热化学方程式(必须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且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方程式系数成正比)、离子方程式(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才能以离子形式存在并参加反应,其余物质都应该以化学式表示,并且要注意方程式两边带电荷量应相等),电极反应式(注意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3、化学中常用计量 化学中常用计量指围绕物质的量展开的计算。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物质所含的微粒个数,它的单位是摩尔。它可以与微粒数,物质质量,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溶液的浓度之间进行换算,在高中化学计算中起桥梁作用。此处常用如下: ? ? ? ? ? ? ? 关于气体的问题,经常应用到阿佛加德罗定律和它的推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将它扩展,就是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因为气体的体积受分子数多少,分子间距离决定,在同温同压下,分子间距离相等。 4、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在讨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之前,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从微观上理解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变化,仅仅是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例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结晶水合物与无水盐之间的转化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可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指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指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起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难电离物生成。这里的复分解反应主要指的是离子交换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从微观来看还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得电子的物质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失电子的物质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常见氧化剂和它的还 原产物为 等。常见还原剂和它的氧化产物为 等。从化合价来判断,一般最高正价的元素只能表现氧化性,而最低负价的元素只能表现还原性。物质之间反应遵循如下规律: 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 强氧化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遵循电子守恒的原则,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包括两大类:?复分解反应,需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一般情况下,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 5、溶液 按照分散系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将分散系分为浊夜,胶体和溶液。溶液中微粒的直径小于。 溶液中主要涉及下面几个概念。 (1)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它的单位为克。对于饱和溶液,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溶液,即使饱和,浓度也很小。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是稀溶液,例如溶液,即使浓度很大,仍未饱和。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不同,这里我们重点记住三种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的溶解度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溶液的质量分数——用100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的浓度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对于饱和溶液) 6、物质结构 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和晶体。 (1)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因此整个分子呈电中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质量数,质子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质量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同位素是微观概念,适用于原子。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另外,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是不变的。我们要了解的有:H元素有三种同位素:IH、、,C有三种同位素: 、、Cl有两种同位素。由于有些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因 此,元素的种类一定小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原子量定义为以原子质量的为标 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为核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这样求出的实际上是某种同位素的原子量。若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时,则应分别求出各同位素的原子量,然后分别乘以这种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加和,即为该元素的原子量。同位素的质量数称为这种原子的近似原子量。若用同位素的近似原子量分别乘以这种同位素原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加和,得到的是这种元素的近似原子量。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排到在离核电近到远的空间,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的数目为2个,且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 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2)化学键 化学键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它的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指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这里要求会写常见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如、、、、等。 共价键指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这里又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向成键的某一种原子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若共用电子对在同种原子之间形成,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则为非极性共价键,反之为极性共价键。共价键有键长,键能、键角等参数,要求掌握键长与键能的反比关系,即键长越大,键能越小,几种重要分子的键角(如 和:、、、、)和空间构型(、 、为空间正四面体,不过键角不同;为三角锥形;和为直线 形),共价键既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和里N和H之间,中 两个O原子之间),也可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但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要求会写几种重要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如、、、、、、、 等。 (3)晶体 经过结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称为晶体。晶体根据其组成的微粒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分为 种: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要求掌握 晶体的空间结构图,要知道在离子晶体中,没有单个的分子,因此其化学式实际为比例式。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范德华力结合而成的,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对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例如有机化合物中同系物随着原子数的增加 熔沸点升高,卤素单质在常温下由气态逐渐过渡到固态等。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主要受范德华力的影响,它发生状态变化时,仅仅是范德华力被破坏,而没有影响到分子内原子间的共价键,一般发生化学反应时共价键才被破坏。例如,水凝结成冰或挥发成气体时,仅仅是分子间距离变了,H—O键并没有被破坏。另外,稀有气体也属于分子晶体,但由于其特殊结构,原子间不形成化学键。 原子晶体是由原子直接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它的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中学阶段学的原子晶体主要有金刚石、晶体硅和二氧化硅。金刚石与晶体硅的空间结构是相似的,只不过金刚石中C—C键的键能比晶体硅中,键的键能更大。熔沸点更高,硬度 更大。这两种晶体都是空间网状结构,每个原子与4个成键,键角为 ,在晶体中,1个原子与4个O原子结合,1个O原子与2个原子 结合。也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二氧化硅晶体中同样没有单个的分子,它也是比例 式而非分子式。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称元素周期律。它是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出来的。元素性质(主要包括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化学性质等)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周期律的发现揭示了众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表现形式。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个横行,称一个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为一个族。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前3个为短周期,四、五、六为长周期,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各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依次为2,8,8,18,18,32,元素所在周期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周期表中共有18列,其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第?族,一个O族。主族元素所在的族数等于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周期表的结构可以简单概括成下面的内容:七主七副七周期,?族O族镧锕系。 元素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及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分别决定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主族。主族元素的族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增大,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因此,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表现在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方面,则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还原性减弱。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逐渐减弱,因此得电子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表现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碱性增强,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出越来越剧烈。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 右上角,为氟元素,但氟没有正价。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角,为。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表示,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是不同的,但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必须指明是哪一种物质表示的。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比。另外一般反应速率也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因此,通过上式计算出来的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物质自身的性质。此外,也受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而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它们的量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忽略。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气体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如果是固体或液体物质起反应时,改变压强对浓度的影响很小,因此认为不影响它们的反应速率。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无论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只不过放热反应增大得少,而吸热反应增大得多而已。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程度,即不能使原本不能发生的反应变成可能。 化学平衡是针对可逆反应而言。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这个状态就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因为,单位时间里各物质生成和消耗的速率是相等的, 因此,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且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是反应并没有停下来,只不过从宏观上看,各物质的量不变而已,因此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中间任一状态出发达到,与反应的途径和投料方式无关,只与投入物料的多少有关。例如:对于这个体系。当恒温 恒容时,以下三种投料方式会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投入?投入 ;?投入和和三种不同的投料方式和不同的 量达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是相同的,因此是同一个平衡状态。 因为后两种情况都可以折算成。 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若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质量分数也随之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等因素,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注意理解“减弱这种改变”,例如仍是 的反应已达平衡,,。此时若再 加入,肯定平衡会发生移动,移动的结果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应小于 而大于。因为对于来说,改变就是增加了,平衡向减弱这种 改变的方向移动,因此应消耗,但又不可能完全反应掉,因此应在, 之间。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得,然后在新的条件 下,正、逆反应速率又趋于相等。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的速率,因此不能使平衡移动。关于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的问题,要平衡态各物质的浓度变化情况。若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气,平衡不移动;若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气,相当于反应体系的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9.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如下几个知识点: (1)电解质的概念。凡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两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这里注意强调是化合物,象金属单质、石墨、溶液等都不在此范围。能否电离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而对于电解质来讲,电离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又根据电解质电离是否完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它的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弱 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电离方程式用“ ”表示。(注意:象、、等物质的水溶液可导电,但它们不是电解质,它们是非电解质, 其对应的水合物、、、为电解质;另外,难溶物如 虽然水溶液导电性能极差,因为离子浓度太小,但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因此仍属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的盐,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弱电解质离解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相似,也是动态平衡,条件改变时平衡被破坏。电离是吸热过程,因此升温,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为了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我们引入电离度来表示它的电离程度,公式如下: 电离度()= 决定电离度的因素是电解质自身的性质。相同条件下,电解质越弱,电离度越小。另外,稀释和加热也会使电离度增大。对于强电解质来讲,溶液的浓度和离子浓度相等或成简 单整数比,例如中,之比为2?1;而对于弱电解质来讲,离子 浓度与溶液浓度之间相差一个电离度,=。要求同学掌握冰醋酸的稀释过程中 随C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冰醋酸全部由分子构成,离子浓度为0,随着水的加入,冰醋酸开始电离,由0逐渐增大,在稀释过程中,C不断减小,不 断增大,在开始,的增大起主要作用,因此不断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C 的减小起主要作用,于是开始减小,当溶液无限稀释时,虽然接近于1,但是 由于C也趋近于0,因此离子浓度也很小。 (3)水的电离和值 水做为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具有弱电解质的特性。酸、碱、盐(能水解的盐)都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酸:碱由于提供,因此抑制水的电离,而能水解的盐会促进 水的电离。但无论哪种情况,由水所电离出的与总是相等的。在我们中学 所接触的稀溶液中,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为 水的离子积,在常温下,由此可见,在任何水溶液中都同时存在 ,溶液的酸碱性可用的相对关系表示: 中性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为了方便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引入的表示法。要求掌握弱酸、弱碱、酸与 酸混合、碱与碱混合,酸碱混合的值的计算。 中学常用三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在不同的值显示出来的颜色如下: 指示剂 值 颜色 值 颜色 值 颜色 甲基橙 红色 3.1,4.4 橙色 >4.4 黄色 石蕊 <5 红色 5,8 紫色 >8 蓝色 酚酞 <8 无色 8,10 浅红色 >10 红色 (4)盐类的水解——溶液中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 坏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盐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通常是微弱的,因此用可逆符号来表示。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温有利于水解。盐的水解程度主要由盐自身的性质决定,强酸强碱盐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有些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这时要比较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大小,如、等,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 、、等,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 盐的水解用水解方程式来表示。由于水解的程度不大,除用可逆符合表示外,一般不会生成气体和沉淀,因此不用“?”和“?”表示。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由于水解程度很弱,实际只有下面几类情况才考虑水解的因素,而大多数情况下不考虑水解。 ?判断盐溶液酸碱性,如, ?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如溶液中, ?离子共存,、不能与水解呈碱性的离子如、、等共存。 ?配制、储存水解的盐溶液时,例如配、时,分别加入稀和稀 、抑制水解,存放、、等试剂时,应选择胶塞的 试剂瓶。加热易水解的盐溶液时,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晶体。例如溶液加热 得晶体,而溶液加热最后得到的是。因为加热有利于水 解水解有生成,挥发掉,就剩下,加热后得到的就是。 电解质溶液这一章主要围绕弱电解质展开讨论。首先介绍它的概念,然后介绍它的电离平衡,它的强弱的表示方法,然后以水为例来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酸、碱、盐对它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5)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的构成条件为?有两种不同的金属(或有一种为非金属导体,如C棒);?以导线相连或接触;?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它的电极称为负极和正极。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电子流入的一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应用于产生电能外,金属的腐蚀也符合原电池反应的原理。金属的腐蚀是指含有杂质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微型的原电池而被氧化的过程。在酸性较强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电极反应式如下: 负极 负极: 在酸性较弱或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如下: 负极: 正极: 对于原电池来讲,电池的总反应式应为正、负两极电极反应式的加和。 (6)电解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就叫电解。构成电解池的条件要求有外接直接电源,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当电解池通电时,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定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为了正确判断电解产物,要求掌握离子的放电顺序。在阳极、要是惰性电极(石墨或金属铂)则依照阴离子还原性强弱,放电由易到难: ,若其它金属做阳极时,则金属优先放电;在阴极,则按照阳离子氧化性强弱,放电由易到难为: 实际上,在溶液中放电的离子仅限于、、 、、、、、几种,因为水溶液中都有,因此 一般情况下,离子放电顺序中在、之后的就都不放电了。这里要求重点掌握 电解、、溶液的反应方程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够根据 电子守恒进行计算。电解的应用要求掌握电镀和精炼。电镀指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电渡液选择含有镀层金属的阳离子的溶液。精炼是以纯金属为阴极,粗金属为阳极,电解含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阳极粗金属溶解,阴极有纯金属析出。 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与NHCl反应是吸热的; 24 2、Na与H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2 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在Cl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222 6、Na在Cl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22 8、SO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2 9、NH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3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2 12、铁丝在Cl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 SiF+ 2HO 22 4 214、Fe(OH)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2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SO和浓HNO中钝化; 243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3 17、蛋白质遇浓HNO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3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淡蓝色火焰 HS——淡蓝色火焰 22 CO——蓝色火焰 CH——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42 焰。 空气19(特征反应现象: 白色沉淀[Fe(OH)],,,,红褐色[Fe(OH)]2320(浅黄色固体:S或NaO或AgBr 22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2+3+2+-22(有色溶液:Fe(浅绿色)、Fe(黄色)、Cu(蓝色)、MnO(紫色) 4 有色固体:红色(Cu、CuO、FeO)、红褐色[Fe(OH)] 黑色(CuO、FeO、FeS、CuS、2233 AgS、PbS) 2 蓝色[Cu(OH)] 黄色(AgI、AgPO) 白色[Fe(0H)、CaCO、BaSO、234234AgCl、BaSO] 3 有色气体:Cl(黄绿色)、NO(红棕色) 22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3++2+2+2+2+2++3+2++2++Au >Ag>Hg >Cu >Pb >Fa >Zn >H >Al>Mg >Na >Ca >K –2-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I >Br >Cl >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3+2- 例:当NaCO与AlCl溶液混和时: 3 CO + 2Al + 3HO = 2Al(OH)? + 3CO? 233323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O == H?+ Cl?+ 2KOH 配平:2KCl + 2HO == H?+ 22222Cl?+ 2KOH 2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 + 2HSO= 2PbSO + 2H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224 42 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 PbO +2e- ? PbSO 4 242-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 -2e- = PbSO 44+2- 正极: PbO+ 4H + SO +2e- = PbSO + 2HO 2 442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2-+2- 为: 阴极:PbSO +2e = Pb + SO 阳极:PbSO + 2HO -2e- = PbO+ 4H + SO 44422 4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4-3+12、氧化性:MnO >Cl >Br >Fe >I >S=4(+4价的S) 例: I +SO+ HO = HSO + 2HI 22222 2243+13、含有Fe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O 、NH、HF、23 CHCHOH 。 32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 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Fe(SCN)、Ag(NH)、[Cu(NH)] 23334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高氯酸)4—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 3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 CO、HO及耗O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HO和耗O222222 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 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2 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O)、葡萄溏、果糖、麦芽2 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CO 23反应式为:HCHO +4[Ag(NH)]OH = (NH)CO + 4Ag? + 6NH ?+ 2HO 3242332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3 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CO、NO、NO,其中SO、NO形成酸雨。 2222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和 CaCl,因为MgCl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2223 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十、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2(“从左到右”原则。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十一、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2 4.I: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2 5.浓HNO,AgNO: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33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H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32 8.CH、CH—CH、CHCHOH、CHCHOCHCH: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66653323223 处,并远离火源。 2+ 9.Fe盐溶液、HSO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23 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2 十二、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 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 数点为一位 十三、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3 2、CO、Cl、SO与氢氧化钠溶液; 3、CH、CH与溴水反应 2222222二十三、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CC1、能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C=C 、 、C=O 。 OO ( 和 中的C=O双键不发生加成) COCOH O OH2、能与NaOH反应的:—COOH、 、 。 3、能与NaHCO反应的:CO3OH—COOH 4、能与Na反应的:—COOH、 、 ,OH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2 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CH=CH,C=CH 22 (二)无机 1(,2价硫(HS及硫化物); CH 23 2(,4价硫(SO、HSO及亚硫酸盐); 223 3(,2价铁: 6FeSO,3Br,2Fe(SO),2FeBr 422433 6FeCl,3Br,4FeCl,2FeBr变色 2233 2FeI,3Br,2FeBr,2I 2232 HO24(Zn、Mg等单质 如Mg,Br===MgBr 22 +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 变色 6(NaOH等强碱:Br,2OH‾==Br‾,BrO‾,HO 22 7(AgNO 3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 1(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 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 煤产品(煤焦油); 7(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十五、有机物的官能团: CCCC1(碳碳双键: 2(碳碳叁键: O3(卤(氟、氯、溴、碘)原子:—X 4((醇、酚)羟基:—OH 5(醛基:—CHO 6(羧基:—COOH 7(酯类的基团: CO二十六、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H仅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高锰酸钾、溴水、n2n+2 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H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n2n 加聚反应 炔烃CH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n2n-2 苯(芳香烃)CH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n2n-6 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HX 醇:CHOH或CHO苯n2n+1n2n+1n2n+2 酚:遇到FeCl溶液显紫色 3 醛:CHO 羧酸:CHO 酯:CHO n2nn2n2n2n2二十七、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二十八、有机物燃烧通式 yy烃: CH,(x,)O , xCO,HO xy22242 zyy 烃的含氧衍生物: CHO,(x,,)O , xCO,HO xyz222422二十九、有机合成路线: 补充: 1、 浓硫酸CH -CH -CHCH=CH-CH +HO?33232? OHChemPaster 2、 Cu2CH -CH -CHOH +O2CH-CH-CHO + 2HO32232? CHCH3ChemPaster3 3、 n CH=CH -CHO--CH --CH ---22n CHO 4、 NiCH=CH-CHO +2HCH -CH -CHOH22322?ChemPaster 5、 浓硫酸CH -CH -CH -COOH+CHOHCH-CH-CH-COOCH +HO3233232? CHCH3ChemPaster3 6、 CH3 CH -CH2浓硫酸OHO -CH -CH -COOH2 C2O?+ 2HO2CH3OOC CHCH --2 CH3 7、 COOH浓硫酸COOCH3+2CHOH3+2HO?2COOHCOOCH3 OOCHONa +2 NaOH+ HCOONa +HO2ChemPaster8、 9、 CHCOONaCHCOOCH223 +CHOH +2HO+3NaOH32 ONaOHNaOHO 10、 CHOCHOH2 Ni+4H2?ChemPaster 11、 ONaOH +CO +HO+NaHCO223ChemPaster 12、 BrBr CH -C=CH -CHO +BrCH -C -CH -CHO323 CHCH33 13、 光照HCCH +ClHCCHCl +HCl33232ChemPaster 14、 浓硫酸OH+HO2?ChemPaster 15、 COOHOHCOO + +HO2OHOH 16、 CHOCOOH?2+Cu(OH)22+ CuO+2HO?22 三十、化学计算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通过化学式,根据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量,直接计算分子量。 2(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式量:M=22.4ρ。 ,,,3(根据相对密度求式量:M=MˊD。 ,,D,,,,,,, 物质的总质量(克) 4(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 M,,M,a%,M%,??ABb混合物物质的量总数 5(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12一个C原子的质量,612 A、A表示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a%、a%表示原子的摩尔分数 1212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A,Aa%,Aa%,??1122 (二) 溶液计算 nmN1000,,1、c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VMVNVMA CV=CV。 1122 CV,CV122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混V,V12 mm质质a4、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00%mmm,液质剂 S?(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 a%,,100%100,S ?混合:ma%+ma%=(m+m)a% ?稀释:ma%=ma% 混1122121122+—5、有关pH值的计算:酸算H,碱算OH ++-pH ?. pH= —lg[H] C(H)=10 +—-14?. K=[H][OH]=10(25?时) W ×M ×NA 质 量 物质的量 微 粒 m ?M n ?NA N × ? 22.4 L/ mol 22.4 L/ mol 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mnNV6、图中的公式:1( 2( n, 3( 4( n,n,n,MVNVmA 三十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V=n/n(2)同温同体积时,p/p=n/n=N/N 1212 12121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V=M/M(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M=ρ/ρ 1221 1212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O、SO、(223已烷、辛烷、CHCl、乙醇等。 3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N、O、H双原子分子。2222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1(4)要用到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中存在着NO与NO的平衡; 2224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O+HO;Cl+NaOH;2222电解AgNO溶液等。 3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测物质溶解度。?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实验室蒸馏石油。?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粉末进入导管; 43 4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的时间。 3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 3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I)。 22 5.萃取法:如用CCl来萃取I水中的I。 42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CO):通过热的CuO;CO(SO):通过NaHCO2223 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O):将混合气体通22过铜网吸收O。 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先加NaOH溶液把Al(OH)溶解,过滤,除去Fe(OH),再加酸让NaAlO转化成3332A1(OH)。 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CO中的NaHCO可用加热的方法。 233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 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SO,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24 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 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 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CH、CH、CH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242422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再加AgNO溶液。 33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用淀粉KI试纸)、HS[用Pb(Ac)试纸]等气体时,先222 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SnCl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32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 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 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还原CuO时,先通H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22 H。 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 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SO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243 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溶液。 3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3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SO,再24 加银氨溶液或Cu(OH)悬浊液。 2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2+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 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 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 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 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CH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24 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 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 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3 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 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CO、HS和CH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22222 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HCl、CH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224 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 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2 4.I: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2 5.浓HNO,AgNO: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33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H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32 8.CH、、CH—CH、CHCHOH、CHCHOCHCH: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66653323223 火源。 2+ 9.Fe盐溶液、HSO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23 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2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3 时(如CO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2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 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 16(向含有SO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2 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 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3+ 58. 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2-2-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Cl=2Cl+S? 2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有气体产 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3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 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 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 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 验”。 ?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 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 和“ 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 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 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 (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 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 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 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和SO等杂质气体,可22 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2 ,、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石油蒸馏实验。 ,、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
本文档为【大专生报考军校资料--化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