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7-09-15 7页 doc 20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 “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在日益深入,而“教育冷暴力”在和谐的现今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教育冷暴力”作为一种软性暴力,具有习惯性、隐蔽性等特点,致使学生长期、隐性地遭受到精神和心理的侵犯和伤害。 “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教师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等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教育冷暴力”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冷漠型:即对学生漠不关心,表现为对...
“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
“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 “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在日益深入,而“教育冷暴力”在和谐的现今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教育冷暴力”作为一种软性暴力,具有习惯性、隐蔽性等特点,致使学生长期、隐性地遭受到精神和心理的侵犯和伤害。 “教育冷暴力”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非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的作为或不作为。教师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漠不关心等非暴力手段,不公正对待学生,致使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侵犯和伤害。“教育冷暴力”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冷漠型:即对学生漠不关心,表现为对学生不管不问,任由学生处于不好的情形下继续发展;训斥型:即对学生一味批评和责骂;而威胁型:则是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批评学生;嘲讽挖苦型:即对学生冷嘲热讽,使学生受到打击,自信心受到打击;孤立型:通过调座位、不让回答问题等方式孤立学生;区别对待型:在许多方面区别对待学生等,1,。 我们就“教育冷暴力”相关问题,通过问卷和走访的形式,调查了湖南两所高校学生及3所中的在校大、中、小学生,以及部分教师和家长,共计千余多人。从调查中探究较为普遍“教育冷暴力”的根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与对策。 一中小学生遭受“教育冷暴力”的现状 在调查中小学生是否遭受“教育冷暴力”问题时,我们发现,高三学生中有54%遭遇过冷暴力;高二学生有39 5%;初中生有27.8%遭遇过冷暴力;小学生有11.2%遭遇过冷暴力。调查结果表明越高的学生遭受冷暴力概率越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对“教育冷暴力”的理解越清楚,也越敏感。 另外,年级越高学生遭受冷暴力概率越高,特别是要升学的这个年级,学生和老师都承受升学的压力,越容易发生冷暴力的事件。所以当问及认为出现“教育冷暴力”的原因有哪些时,75.7%的人认为是老师只注重升学率,根据学生成绩来评定学生,对差生贴标签,47.3%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和老师对于心理辅导方面不重视,忽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造成“教育冷暴力”,29.3%的学生认为老师竞争压力大,不愿多花时间对差生耐心教育,所以导致“教育冷暴力”的出现。19.2%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禁止体罚学生,而老师只好用冷暴力来处罚学生。由此看出“教育冷暴力”的出现,不只是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夹杂了教育的缺陷和学生以及老师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共同造成的结果。 调查中发现,有70.3%的中小学生认为当下“教育冷暴力”最常以训斥型(对学生一味的批评责骂)为主,其次是冷漠型(对学生漠不关心),嘲讽挖苦型(对学生冷嘲热讽),区别对待型(在很多方面区别对待学生),孤立型(调座位,不让学生回答问题等孤立学生)等等,2,。 二“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 现在中国教育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过分追求高分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很多老师只是将教师当作一份糊口的工作,教学方式不太恰当,不能因材施 教,发掘学生的才能;家长对“教育冷暴力”的观念淡薄,关注度不够等,都易导致“教育冷暴力”的产生。 1.教师是造成“教育冷暴力”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发现,教师整体上是好的,他们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定位在培育优秀的学生上,有73.08%的教师的愿望是学生成绩好,在校表现好。但近1/3的老师忽视了“教育冷暴力”这一教育问题的存在。 调查中,有1/3的教师认为出现“教育冷暴力”的原因是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他们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被逼采取了“教育冷暴力”。同时教师竞争压力大,导致他们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对差生不愿多花时间耐心教育等,也是形成“教育冷暴力”的原因。据调查,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有些学生很调皮,但又不能体罚学生,冷暴力确实是无奈又有效的举动。另外,有的老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他们并不想忽视或冷漠某位学生,但说话的语气和对待学生的态度让学生的心灵无意中受到了伤害。有的教师不太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学习上的内容,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可以了,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上伤害等,这些也都直接造成“教育冷暴力”产生。 2.家长是造成“教育冷暴力”的重要原因 家长对“教育冷暴力”的观念淡薄,关注度不够。调查显示,虽然部分学生家长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比较关注,大多数家长对我国现在的教育状况较为满意,但较多的家长对“教育冷暴力”观念相当淡薄,没有了解到“教育冷暴力”对孩子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同时他们自己也在无意中对孩子实行冷暴力。比如,有些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孩子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对孩子冷眼相向,不理不睬。所以孩子因为犯错,会很长时间看不到父母的笑脸。受父母情绪的影响,在学校里孩子对同学也不友好,还会顶撞老师。另外,父母之间的冷战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冷暴力。父母在冷战期间对孩子也是不理不睬,或是拿孩子来当出气筒,这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3,。 同时,家长也是造成老师冷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对老师施加压力,还有的家长甚至对老师说,你们怎么管教怎么严厉都可以,最终造成老师对孩子冷暴力也没有多少顾虑。调查统计表明,有近一半的家长平时不太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只有17.3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遭遇过冷暴力,4,。一方面,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少,除了开家长会时和老师交流一下,其他时间几乎不交流。另一方面孩子也不愿意把自己在学校不怎么光彩的事情告诉父母,导致“教育冷暴力”愈演愈烈 三防范“教育冷暴力”的方法与对策 要弥补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防止“教育冷暴力”的发生,我们应从中小学生自身及教师、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包括中小学生自身加强防范,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学校设立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学生等,来解决“教育冷暴力”问题。 1.中小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以避免“教育冷暴力” 许多教育冷暴力主要表现在对优差生的区别对待,所以中小学要防范教育冷暴力的发生,一方面要树立信心,端正态度。其避免“教育冷暴力”的根本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提高自己的学习需要树立学习的意识,端正学的态度。 另一方面,要尊重教师,积极与教师交流。“教育冷暴力”的发生不仅与教师有关,也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有关。学生不与老师交流,使得老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不理解老师的做法,这使得教育冷暴力有机可乘。所以中小学生不要畏惧老师,应把老师当做朋友,勇于说出自己的心声、想法。老师不会因为你的任何想法而处罚你或对你有偏见,反而会更感谢你,因为你的做法让老师更了解你,以便更好地教学。所以不要隐藏自己的想法,而要勇敢把它说出来。 在遭受冷暴力时,可向学校督查部门或是父母反馈。这不仅让学校和家长及时掌握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且能使各方及时采取措施阻止冷暴力的继续,以避免或减少教育冷暴力伤害。 2.教师发挥主体作用,以杜绝“教育冷暴力”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品德,5,。通过加强师德建设,达到热爱工作,热切地关爱学生,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能只注重升学率,仅仅凭借学生的成绩来决定对他的态度。教师要努力做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和每个学生交往,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平时要注意加强学习。除了要加强对所授课程的学习外,还要学习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教育,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生动有趣。要努力做到提高教育艺术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倡导赏识教育,不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提倡激励教育,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拥有自尊和自信。 教师要加强沟通。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老师在辅导学生学业的同时,要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达到师生相互了解彼此,杜绝“教育冷暴力”发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应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比如,设置定期“教学开放日”和家校沟通电话,允许所有家长来校参观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等,号召家长多关注学校教育,及时监控孩子在校状况,达到关注孩子、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目的。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以减少“教育冷暴力” 针对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中小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校教育行为的管制,同时落实保护学生正当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6,。另外, 教育主管部门在决策之前,应充分考虑家长的看法和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设立一个家长督导团,行使类似于政府教育督导的功能,并赋予一定的权力, 用来监督老师和学校的行为,7,。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监督,规范奖惩制度,改善教师福利。特别是,学校可设立心理辅导机构,比如“心理健康中心”,安排专门的教师值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排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程,鼓励学生走近“心理健康中心”,说出自己的心声。 4.家庭和社会发挥监控和宣传作用,以防范“教育冷暴力”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深的影响。孩子的教育不应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需要家长的全面配合、支持和理解。只有相关各方齐心协力,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协助学校减少“教育冷暴力”。家长要理解孩子,与孩子成为朋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理解家长的苦心,让家长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真正想要的。同时,家长要使家庭和睦,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有理想、有目标的好榜样,8,。 “教育冷暴力”也是全社会都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作为整个社会应给予教育更大的关注度,充分利用舆论力量,引导教育朝良好的态势发展,最大限度地遏制“教育冷暴力”现象的发展。社会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与教育有关的理念,及时报道与教育冷暴力有关的事件,让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通过广泛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让全社会知悉教育“冷暴力”的危害。同时,媒体要正确引导民众,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减少“教育冷暴力”的发生。 “教育冷暴力”的解决需要大家从自身做起,做教育的监督者和建议者。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应该重视教育冷暴力,充分认识到冷暴力的普遍性和对学生的严重伤害性,共同努力,逐步解决“教育冷暴力”,使祖国的未来得到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9,。 参考文献: ,1, 黄碧梅,赵婀娜。面对教育冷暴力,N,。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人民日报,2011-11-11. ,2, 陈华安。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07(4):43-45. ,3, 仰滢,马建靑。家庭“冷暴力”的主要特征与成因分析,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19(2):72-75. ,4,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5, 任者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6, 田丽。关注学校冷暴力,J,。当代青年研究,2009(10):57-59. ,7, 腾飞,刘育东。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实施与展望,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0. ,8, 凌世敏。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中国共产党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5,5(3):46-49. ,9, 熊丙奇。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
本文档为【“教育冷暴力”对孩子影响的调查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