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4 歌曲《送别》

2017-09-21 3页 doc 13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4 歌曲《送别》4 歌曲《送别》 歌曲《送别》,原曲是J.P.奥德韦作曲,李叔同填词。电影《早春二月》和后来的《城南旧事》,都用这支歌作插曲。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 经人多方考证,J.P.奥德韦是美国人(有人曾误为英国人,复以讹传讹),全名为John Pond Ordway,生于1824年,卒于1880年。奥德韦的原曲的名字是《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梦见家和母亲)》。 《送别》的古筝曲谱,则另有其人。 送别 (歌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送别歌) 跳转到...
4 歌曲《送别》
4 歌曲《送别》 歌曲《送别》,原曲是J.P.奥德韦作曲,李叔同填词。电影《早春二月》和后来的《城南旧事》,都用这支歌作插曲。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 经人多方考证,J.P.奥德韦是美国人(有人曾误为英国人,复以讹传讹),全名为John Pond Ordway,生于1824年,卒于1880年。奥德韦的原曲的名字是《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梦见家和母亲)》。 《送别》的古筝曲谱,则另有其人。 送别 (歌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送别歌)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送别》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 [编辑]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编辑] 历史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 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 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后于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便以J?P?奥德威的曲调配上中文歌词,作成了在中国传颂至今的《送别》一歌。 《送别》用的是J?P?奥德威作的曲调,但李叔同本人在作词时对曲子作过少量修改,故《送 别》与《梦见家和母亲》的曲子并不完全相同。在歌词上,《梦见家和母亲》、《旅愁》、《送别》 则分别是三位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是三个独立的作品,之间无直接联系;当然由于曲调的一 致基础,或许在艺术神韵和表现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送别》的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 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结合得十分完美, 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有论者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古典小说《西厢记》 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 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 《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 别》作了改编演唱。 《送别》和《旅愁》两首歌曲在中日两国分别都广为流传直至今日,但英文的《梦见家和母 亲》在美国却没有被人们记住,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送别》这首歌的歌名常被误作为"《骊 歌》",虽然《送别》是一首骊歌,但"骊歌"并不是它的歌曲名字。
/
本文档为【4 歌曲《送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