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毕业论文

2017-09-26 48页 doc 107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毕业论文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毕业论文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 发展不均衡分析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XX理工大学 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由本人独立完成。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已标注并加以注释。论文研究过程中不存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如若出现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名): ...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毕业论文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毕业论文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 发展不均衡分析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XX理工大学 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由本人独立完成。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已标注并加以注释。论文研究过程中不存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如若出现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名): 日 期: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摘 要 中国资本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本市场逐步成长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扩大和提高。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股票和债券是众所周知的两大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当前环境下,这两者的均衡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值得人们深思。 当然,我们应当承认,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还是一个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市场。当前存在市场规模小,市场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单一等问题。中国至今并未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必须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创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变资本市场结构,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渠道,为企业提供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和投资的机会。其中,均衡股票和债券的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水平很有帮助。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我国债券市场还处于发展之中,与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 我国债券市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下功夫去解决。例如,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 结构还不尽完善,企业信用债券的数量尽管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占比仍然太低; 再如,我国债券市场中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统一程度还比较低,投资者、债券、 资金还不能自由地在场内外市场间流动;还有,我国债券市场的监管体制仍然处 于多头、分散、低效的状态。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我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受到影响。 如今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努力寻求股票与债券的均衡发展,那么研究债券市 场,推动债券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关键词:资本市场 不均衡发展 股票 债券 THE ANALYSIS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TOCKS AND BONDS IN CHINA’S CAPITAL MARKET ABSTRAC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when China’s capital market established, it has always been standing in the forefron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China’s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steadily building up as well as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creasing day by day, China’s capital market is gradually growing and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capital market, stocks and bonds, which is known to all, are two basic parts. They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promote each other. But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they are both far from ideal balanced development, which is worth thinking deeply. Of course, we should admit that China’s capital market is still an emerging, imperfect, immature market. 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exist are market is small, market structure isn’t reasonable, financial instrument is simplex, etc. China has not formed a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up to now. So government must further the reform,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form a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change the market structure, enlarge the size of the market, provide more investment channel for the investors, offer companies chance of fund raising as well as investing through capital market. Among these, bal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s and bond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This is helpful to further enhance the level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The bond mark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pital market and financial market. But, China’s bond market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there’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At present, China’s bond market has a lot of problems which need to make great effort to solve. For example, the breed 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enough. Although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 credit bond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is still low. Also, the unity of exchange transaction market and OTC market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Investors, bonds and funds can’t flow freely between the two marks. In addition, China’s bond market regulatory system is still in a long, fragmented and inefficient sta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nd market will be affected if these problems can’t be settled as soon as possible. Nowadays, China’s capital market needs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seek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tocks and bonds. Thus, to study the bond market and promote it to play a bigger ro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KEY WORDS: capital market;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ocks; bonds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 1 1.1课题研究背景................................................. 1 1.2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 1.2.1文献研究法 ............................................. 1 1.2.2调查研究法 ............................................. 1 1.3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 第2章 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 2.1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 2.2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3 2.2.1发行环节的缺陷 ......................................... 3 2.2.2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 ..................................... 4 2.2.3法律法规不健全 ......................................... 5 2.2.4中小投资者维权意识薄弱 ................................. 5 2.2.5上市公司缺乏竞争力 ..................................... 5 2.2.6市场退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 6 2.3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7 2.4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10 2.4.1公司信用债券发展相对滞后 .............................. 10 2.4.2债券市场统一程度较低 .................................. 11 2.4.3必要的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 12 2.4.4监管协调机制尚存问题 .................................. 13 第3章 影响资本市场股票与债券发展不均衡的因素...................... 15 3.1企业债券发展的瓶颈.......................................... 15 3.1.1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债券滞后 ............................ 16 3.1.2 破产偿债机制不健全.................................... 17 3.1.3 企业发债担保体系尚不健全.............................. 18 3.2 我国债券登记托管体系存在的不足 ............................. 19 3.2.1 债券市场转托管效率还很低,影响了债券市场的效率........ 19 3.2.2 登记托管体系不够集中,不利于市场互通互联.............. 19 3.2.3 债券市场托管体系法律尚不明晰.......................... 20 第4章 对于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4.1 建立破产偿债机制 ........................................... 21 4.1.1 尽快建立破产制度...................................... 21 4.1.2 破产要和偿债结合...................................... 21 4.1.3 债权人要学会自我保护.................................. 22 4.2 完善债券托管体系 ........................................... 23 4.2.1 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转托管机制.......................... 23 4.2.2 统一债券托管结算体系.................................. 24 第5章 国外债券市场先进经验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借鉴................ 26 5.1 应当根据债券市场的功能实现场内外市场的互通互联 ............. 26 5.2 债券发行监管应当逐步从实质性审批向程序性审核过渡,以市场化理念 来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 ......................................... 26 5.3 积极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推动公司债券的发展 ................... 27 5.4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 28 第6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愿景及展望.................................... 29 参 考 文 献........................................................ 31 致 谢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绪 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证券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之后,已是历经了二十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证券市场应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却是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所以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上的不足。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步壮大、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交易情况的日趋活跃,我国证券市场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显现。 我国债券市场的历史相较于证券市场则更为源远流长,但发展却也更为缓慢。不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政府开始更加地重视债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的债券市场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的债券市场仍存在着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必定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有效的改革。 本文将就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2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应当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而大量的文献检索信息同样也是本课题所要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 1.2.2调查研究法 通过各方面的现状及案例调查,可以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这对本课题的实践价值有极大的提高。 1.3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并重的研究方式,从发展历程及现状、金融环境大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去综合考量,力求把课题分析到位。另外,我有从官方渠道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最新数据,也保证了研究的时效性。 由于资料有限,我可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论文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一些启示。 1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第2章 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1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991年7月3日正式营业。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 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有8只上市股票和25家会员;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有6只上市股票和15家会员。 1991年11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只债券——盐田港重点建设债券上市。 1992年10月2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沪深股市交易实行T+1交易制度。 1997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发行。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开始正式实施。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2004年5月,经国务院的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2007年1月9日,沪深股市总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 2009年10月23日,中国证券市场的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同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截至2013年3月1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954家,上市证券2189只,上市股票998只,总股 本24717.41亿,总流通股本19747.08亿,总市值165877.98 亿元,总流通市值140645.93亿元,平均市盈率12.86倍;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483家,总市值37575.84亿,流通市值3082 亿,平均市盈率19.91倍,成交金额421.66亿。 中小企业版:上市公司701家,总市值32168.76亿,流通市 值18624.80亿,平均市盈率28.43倍,成交金 额453.37亿。 创业板:上市公司355家,总市值10362.35亿,流通市值 4475.95亿。平均市盈率37.71倍,成交金额216.15 亿。 2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1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主要交易品种 股票 普通股( A,B 股); 政府债券 各期限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 公司债券 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 短期融资券 金融债券 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 金融机构债 衍生品 商品期货;权证 投资基金 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ETF基金 其他 央行票据;资产支持债券;国际机构债券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 表2 2012年12月份证券市场概况统计表 2011年底 2012年12月 比2011年底 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 (家) 2342 2494 6.49% 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 (家) 108 107 -0.93% 境外上市公司数(H股) (家) 171 179 4.68% 股票总发行股本(A、B、H股亿股) 36095.52 38395.00 6.37% 其中:流通股本(亿股) 28850.26 31339.60 8.63% 股票市价总值(A、B股亿元) 214758.10 230357.62 7.26% 其中:股票流通市值(亿元) 164921.30 181658.26 10.15% 股票成交金额(亿元) 421646.74 31722.87 _ 日均股票成交金额(亿元) 1728.06 1510.61 _ 上证综合指数(收盘) 2199.42 2269.13 3.17% 深证综合指数(收盘) 866.65 881.17 1.68% 股票有效帐户数(万户) 14050.37 14045.91 -0.03% 平均市盈率 (静态) 上海 13.40 12.30 -8.21% 深圳 23.11 22.01 -4.76% 证券投资基金只数(只) 915 1173 28.20% 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亿元) 6365.80 1137.36 _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 2.2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2.2.1发行环节的缺陷 证券市场自从成立之初,在定位上就过于简单和现实,即融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这方面经验上的不足,以为企业发行股票并且融到了资金,就可以算是证 3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券化、市场化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几乎所有企业都把“圈钱”作为唯一目标,竭尽所能寻求上市,至于股民的钱到手以后再怎么办,企业很少考虑,而监管部门也很少过问。与此同时,由于把融资作为IPO的唯一目标,所以在发行定价方面,企业也希望越高越好,这导致多数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远高于企业的实际水平。而在上市过程中,企业做假账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我国目前对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相较于之前的审批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所谓核准制,是指发行人发行证券,不仅要公开全部的、可以供投资人判断的材料,还要符合证券发行的实质性条件,证券主管机关有权依照《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的规定,对发行人提出的申请以及有关材料,进行实质性审查,发行人得到批准以后,才可以发行证券。事实上,我国证券发行核准制目前还是名不副实的,它将证券发行的决定权掌握在了政府手中,扭曲了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这也是我国股票发行环节的一大缺陷。 2.2.2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 诚信是证券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但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诚信体系存在明显缺陷,从而造成了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不足、自我调节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等一系列弊端。相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形成不真实需求,造成股票市场虚假繁荣。 (1)政府诚信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政府在证券市场上不但充当着“裁判”的角色,同时也充当着“运动员”的角色。其在证券市场的定位上,会过多地考虑为国有企业服务。根据经验,这些企业的经营者更有可能会作为大股东的利益代表,进而损害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中介机构诚信问题 一些市场中介机构,例如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等,在对上市公司的审慎核查、持续督导等把关方面未能真正地做到勤勉尽责和客观独立,甚至会存在失职、失信行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往往只是口头承诺,这也使得股票质量良莠不齐,投资者更是无法依据所披露的信息对其实际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屡受上市公司各种失信行为的侵害后,一部分投资者只好选择远离股票市场,另一部分投资者也只能把股票当作博弈的筹码,不管标的的优劣,追涨杀跌导致市场混乱。 (3)机构投资者诚信问题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但却存在着依靠内幕消息来操纵股票价格的诚信问题,从而导致其他中小投资者的理念发生偏差,严重威胁到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有些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 4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市场的确拥有特权,这将直接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2.3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差距巨大,不仅体系不完善,而且可操作性低。监管部门执法力量的相对薄弱,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侥幸心理,控股股东违规运作、法人治理不规范、高管权责不对等、信息披露失真,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获取利益而违背职业道德,部分证券咨询机构恶意引导投资者,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严等原因,证券市场的运作也变得极为不规范,这同样加大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证券法律法规应该是支撑股票市场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各项信息披露制度、利益保障制度等。虽然市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一些地方无需过多干预,但为了维持规范性并保证运作的高效,就必须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步伐显然已经跟不上证券市场发展的速度,这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2.2.4中小投资者维权意识薄弱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以及投资者的开户情况来看,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还很不成熟,他们缺乏证券交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其投资行为的从众化程度很高,这容易造成一些不理性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波动幅度的加大,提高了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广大中小投资者对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去正确地界定,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维护,这种持续的状态淡化了中小投资者的维权意识。即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主张维权,也会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维权程序的复杂性以及中小投资者本身的弱势地位而不得不放弃。 此外,国内监管部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方面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各类证券投资业务中所体现出的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反应迟钝,这使得中小投资者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去维权。 2.2.5上市公司缺乏竞争力 上市公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可见其重要性。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和发展模式,造就了一批先天不足的上市公司。除此之外,由于行业整合程度较低,部分企业的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落后,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较低,盈利能力不强,业绩波动较大。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我国证券市场的股票缺乏国际竞争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1)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说是不容乐观,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权利制衡机制的缺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股东大会作用弱化, 5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只占总股份的三分之一左右,无法对公司决策形成有效的影响,社会公众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的激励不足。其次,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外部董事不仅人数比例少, 而且形同虚设。再加上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董事会存在较严重的大股东超级控制现象,董事会成了大股东的影子。第三,监事会的作用有限。我国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且监事会成员大多是从原企业内部提拔上来,且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这些都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2)股权结构 我国现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特点是:国有股权高度集中且不可流通,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只占很少的比重。在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由于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有效持股主体缺位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时常出现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对经理人员的约束不力、各持股主体控制权的行使容易发生缺陷等原因。上市公司难以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3)信息披露 众所周知,一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与其股票价格息息相关,而这些信息往往是起到价格信号的作用。我国证券市场则普遍存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的问题。不及时会导致某些别有用心的机构或个人利用内幕交易获取利益,不完整则会影响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判断。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无论从制度还是自觉性来说,都远远没有达到一个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所应有的。 2.2.6市场退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尽管我国在创业板上市之后,有相关的退市政策出台,但从目前主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创业板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退市机制仍然没有真正建立或者严格实施。近年来,我国的《证券法》、《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退出均作出了规定,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一直未能真正地付诸实践。我国证券市场现阶段仍然是以强制退市为主,并且仅有连续三年都亏损的上市公司退市实践。尽管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经查属实的理应退市。”,但在收到行政处罚以及追究刑事责任之后,仍然未有一家上市公司因此而退市。违法上市公司的退市始终不能执行,这导致了违法违规现象的愈演愈烈。由于现行退市机制只适用于连续三年亏损后第一个半年内不能扭亏为盈的上市公司,而对于日渐充斥股市的信息造假、虚构利润的上市公司,只要不是三年连续亏损就可以逃避退市,这一不健全的规范人为地收窄了涵盖面,使得法律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6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我国重大违法退市的实施办法目前尚未出台,而“重大违法行为”的界定也未有定论。可以说,退市制度不能有效严格地执行,从某些方面助长了一系列股票市场的顽症,这些现状都不利于市场定价机制的合理形成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建设。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难,由此许多企业只注重发股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成功上市后就把股市当作了“圈钱”的场所,从而忽视了上市公司的实业发展以及基本面的改善,还导致部分大股东频繁使出各种伎俩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退市应当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后的必然结果,也是证券市场引导资源流向以及优化配置的重要步骤,更是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从而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途径,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现状,却着实不容乐观。 2.3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50年1月,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81年,财务部发行了国库券,发行对象是企业、政府机关、团体,部队、事业单位和个人。 1987年,我国发行了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发行对象是地方政府、地方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 1991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发行了100亿元的国家投资债券。 1997年,中国成立银行间债券市场。 1998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发行系统,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首次市场化发行了金融债券。 2002年4月15日,银行间债券的准入制度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2004年2月16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外资银行开放。 2008年1月25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有关事宜的》,标志着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的正式推出。 2011年12月19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银行间市场提供现券交易净额清算服务,这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集中清算机制的正式建立。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公开资料,2010年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达到了20.4万亿,占GDP比重上升到52%,跃居世界第五位,亚洲第二位。其中,公司信用债券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司信用债券占GDP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1%上升至2010年的10%左右。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交易量流动性亦取得了较大进展,2010年流动性居于亚洲国家的第二位,位于前列。 2004年之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以国债市场为主。2004年之后,在建 7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立了国债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上,市场主管部门大力发展公司信用债券,推出短期融资票据和中期票据,扩大了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并通过减少行政审批、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了效率。 表3 2012年12月份债券市场概况统计表 单位:亿元 统计月份:2012.12 本月 本年 上年 次数 发行量 次数 发行量 次数 发行量 合计 162 4,384.88 1,418 58,640.44 1,347 69,637.13 政府债券 2 570.10 77 16,062.26 77 15,997.91 记账式国债 2 570.10 45 12,032.80 46 12,446.50 储蓄国债(电子式) 0 0.00 14 1,529.46 15 1,551.41 地方政府债 0 0.00 18 2,500.00 16 2,000.00 央行票据 0 0.00 0 0.00 100 14,140.00 政策性银行债 17 1,404.20 175 21,400.00 113 19,972.70 国家开发银行 15 962.60 129 12,250.00 70 11,550.00 中国进出口银行 1 219.20 27 4,500.00 23 3,950.0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 222.40 19 4,650.00 20 4,472.70 政府支持机构债券 0 0.00 0 0.00 0 0.00 政府支持债券 0 0.00 12 1,500.00 8 1,000.00 商业银行债券 16 1,021.00 57 3,933.70 34 3,518.50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1 20.00 12 421.00 1 10.00 企业债券 70 775.78 484 6,499.31 195 2,485.48 中央企业债券 0 0.00 18 1,170.00 5 204.00 地方企业债券 69 774.00 461 5,314.50 187 2,267.30 集合企业债 1 1.78 5 14.81 3 14.18 短期融资券 0 0.00 2 300.00 395 5,190.50 资产支持证券 0 0.00 0 0.00 0 0.00 中期票据 55 592.80 565 8,453.30 407 7,269.70 集合票据 1 1.00 34 70.87 17 52.34 外国债券 0 0.00 0 0.00 0 0.00 国际机构债券 0 0.00 0 0.00 0 0.00 其他债券 0 0.00 0 0.00 0 0.00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8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表4 债券市场业务概览(一) 单位:亿元 统计月份:2012.12 本月 本年 上年 面额 次/笔数 面额 次/笔数 面额 次/笔数 债券发行量 本币债 4,384.88 162 58,640.44 1,418 69,637.13 1,347 美元债(美元) 0.00 0 0.00 0 0.00 0 现券交割量 银行间 69,243.21 47,643 708,413.22 494,079 677,585.53 407,253 柜台 1.35 9,663 14.99 93,285 27.89 108,423 美元债(美元) 0.00 0 0.71 6 0.00 0 回购交割量 122,736.35 31,327 1,475,955.50 364,678 1,121,477.16 280,053 质押式回购 118,100.03 27,806 1,426,486.18 329,602 1,092,429.38 259,297 买断式回购 4,636.32 3,521 49,469.32 35,076 29,047.78 20,756 远期成交量 0.00 0 140.30 39 1,026.18 432 债券兑付量(本金额) 2,062.56 820 32,770.55 9,345 57,600.27 8,901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表5 债券市场业务概览(二) 单位:亿元 统计月份:2012.12 本月末 上年末 本币债 237569.11 2906.67 213575.97 不可流通债券 13,559.37 1,391 10,791.99 可流通债券 224,009.74 1,515 202,783.98 其中: 跨市场托管量 72474.27 1227.54 55983.95 美元债(美元) 12.00 0 36.00 债券市值(本币债) 240,429.53 2,662 216,409.14 托管债券数 3,570.00 134 2,941.00 待购回债券余额 21,924.70 6,959 22,277.75 质押式回购 20,740.07 6,437 21,340.25 买断式回购 1,184.63 522 937.50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9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2.4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2.4.1公司信用债券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政府信用债券比重较高,公司信用债券发展相对缓慢。2009年,公司信用债券(包括短期融资券、非政策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下同)发行1.23玩亿元,仅占债券发行总量的20%。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发展部平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模式选择不当 本质上,债券是固定收益工具,收益率低、安全性高,多用于投资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更适合采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场外市场模式。而我国在发展企业债和公司债时,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在投资者定位上,发展企业债不是按照国际市场的通常做法——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而是主要向个人投资者等社会公众发售,甚至强制规定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比重不能低于20%。结果,由于个人投资者对债券产品的需求不足,投资实力也有限,一度债券发行出现困难,限制了企业债市场规模的扩大。新近推出的公司债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交易所投资主体以个人和中小投资者为主,市场容量小,一旦所发行的公司债规模较大,市场就难以承受。二是在交易场所的选择上,不允许发行人和投资人自由选择交易场所,而是强制要求只能在某个市场交易,导致债券发行和交易相脱节,市场极不活跃。 (2)行政管制过多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国对企业债市场的管理主要靠行政管制和干预,按计划分配发行额度,而不是按照市场规律决定企业债的发行;对企业债进行严格的发行审批,并实行行政性定价和价格管制,导致企业债价格不能有效反映风险状况;秉承零风险管理理念,强制要求银行担保和承销兑付,违背了企业债作为信用产品的基本特征;缺乏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无法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也难以对发行人形成约束。这种过分依靠政府管制,而不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管理市场的方式,使企业债市场缺乏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常常将政府拖入最终承担信用风险的尴尬境地。此外,企业债券审批环节多,审批过程不透明,有时企业获批发债后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延误发债时机,这也限制了企业债发展。 (3)部门协调不畅 监管部门多且相互间协调不畅是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又一个原因。企业债券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但其他部门的建议都无济于事;2005年,短期融资券问世,但责难之声不绝于耳;公司债券市场在经过漫长的等待期后,好不容易在2007年得到启动,但将近三年时间里,公司债 10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券仅累计发行了不到1000亿元。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审批部门只准这只债券在交易所内发行流通,不允许到其他债券市场发行流通,而交易所内的投资者数量又十分有限,资金容量不大。这种现象充分说明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发展的影响。 2.4.2债券市场统一程度较低 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是全国统一的。所谓全国统一,是指这个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存在人为的障碍,资金和债券能够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流动,投资者能够自主地选择债券交易的场所。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债券市场的统一程度还较低,投资者、债券在不同交易场所的流动还有不少障碍。推进债券市场的统一,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当然,强调债券市场统一,并不意味着抹杀债券市场多样化的特点。债券市场有关规则和发行标准要体现不同发行主体、债券产品、具体债券要素和债券交易方式的不同特点。推动债券市场统一,不是抹杀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区别,而是要充分发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共同发展。这里,要消除的是债券市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进出壁垒、人为障碍。 推进债券市场的统一,可先易后难,分步进行,避免由此产生不必要的动荡。当前,应以制度、规则的统一为重点。首先,同类债券的发行条件应该尽快统一。由于发行主体和信用等级不同,适用的投资者群体不同,各类债券的发行条件和标准不尽相同是正常的,但面向同一类投资者群体发行的同类的发行条件、发行标准、信息披露规则应该统一,避免造成监管套利和市场混乱。要改变目前性质相同、信用基础相同、投资群体相同的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由于不同部门审批而发行标准不同的状况。其次,同一层次市场的监管标准应该尽快统一。由于场内和场外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定位和运作方式不同,适用的监管规则,包括发行规程、交易规则、信息披露要求等也存在差异,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场内、场外市场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但是场内市场的规则应该统一,场外市场规则也应该统一。 下一步,要在明确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定位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交易主体、交易品种、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实现场内外债券市场的充分联通。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债券的跨市场交易、交易主体对交易场所的自由选择以及高效的债券转托管。从交易券种来看,不仅要使国债和企业债券可以在实际上实现双向的跨市场交易流通,而且要让目前只能在场外交易的债券和只能在场内交易的债券可以跨市场交易。当然,不同交易场所的交易特点不同,适合的债券也有区别。交易所债券市场面对的是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适 11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合于信用等级高的券种的交易;银行间市场面对的是机构投资者,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都可以进行交易。因此,促进债券市场跨市场交易的重点是推动更多的高信用等级债券跨市场交易。从交易主体看,要允许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机构都能够按照市场原则自主选择交易场所。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适合在不同的市场进行交易,但这不应通过行政干预强制实现,而应通过各类机构按市场原则自主选择来实现。从转托管机制来看,场内外市场的转托管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国债在银行间市场可以适时转出和转入。但其他的债券或是只能单向转托管,或是转托管的时间太长,这需要通过制度、技术等多层面的改革加以解决。从长远来看,则应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债券登记托管体系。 2.4.3必要的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配套设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债券市场重视不够,发展所必需的配套设施仍相对落后,影响了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1)中介机构规范化程度较低 债券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有赖于信用评级公司、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机构的尽职尽责。只有信用评级公司评级公允准确,承销商尽职调查认真负责,注册会计师与律师审计、从业遵规守法,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市场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作用,向投资者提供完备的企业经营信息和准确的风险程度考量,充分解释市场风险,从而建立起多方风险识别和分担机制,维护市场公正、透明,保障市场各方利益。 目前,有关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与人员的从业规则虽然较为明确,但由于准入门槛不高,存在恶性竞争,从而导致服务质量普遍不高。在信用评级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从业规则和明确的监管部门,有关管理机构各选“门生”,加之信用评级机构自身重抢占市场份额、轻提升业务水平,重自身盈利、轻市场声誉,往往存在以价定级或以级定价的现象,损害了其权威性、独立性和公信力,影响了债券的合理定价和投资者对信用风险的判断,进而影响到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文化形成。美国金融危机教训也表明,过度信赖信用评级机构自律、一味放任其自由发展,往往潜藏着巨大风险。 (2)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完善 公司信用债券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市场化的信用担保等信用增级手段,难以形成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从而导致发行门槛过高、公司信用债券规模过小,品种过少。从国际经验来看,充分发挥债券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引入市场化的信用增级,能够提升债券整体信用等级,促进信用风险合理定价与交易,进而推动公司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 12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要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在债券市场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完善现有信用担保体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于创新,多渠道、多层次解决问题。 一是明确担保公司的监管部门,落实和加强对现有担保公司的监管,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增强自身实力、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鼓励担保公司积极参与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信用担保。 二是组建信用担保基金与担保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中提出,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扶持政策,应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为充分发挥其作用,这类基金和机构同样可以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在债券市场发债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新设专门的债券担保与信用增级机构,通过专业化经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相关风险。 三是创新信用风险担保与管理工具。应抓紧研究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等创新的债券信用担保产品。此前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已经为这类工具的推出提供了可依据的操作准则。 (3)税收制度尚待改善 债券市场发展中的税收制度安排,既要有利于市场发展与创新,也要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目前债券市场税收制度安排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是税收中性原则在创新产品上贯彻得尚不充分。传统固定收益产品结构简单明了,相应税收问题较少;部分创新的金融产品、特别是结构性金融产品则相对复杂,设计多个环节、多方参与人,应该依据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实际收益多少与分配情况,合理确定纳税人与税收负担。目前税收中性的原则在对待债券创新产品方面还未得到充分的贯彻。 二是坚持税收公平原则。比如有部门提出,目前对投资国债的利息所得是免征所得税的,而对投资其他债券的利息所得征收所得税,可对个别券种免征利息所得税。这就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如果出于发展债券市场目的,考虑调整税收制度,减免有关投资税负,则应针对所有非国家信用债券一视同仁、统筹考虑。 2.4.4监管协调机制尚存问题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管理设计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债券市场多部门监管的局面。 债券市场的这种多部门管理体制是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目前都有一定的法律与制度支持。为了推动市场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合力,加强相互间的协 13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调配合。这里涉及债券市场监管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目前,在现有监管体制框架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先行解决,例如,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各司其职,尽量减少监管交叉,防止和避免监管套利,以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稳定运行。将来,则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现行体制的改革,简历健全统一、权威、高效的债券市场监管体制。 14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 影响资本市场股票与债券发展不均衡的因素 在我国,虽然股票和债券是资本市场的两大组成部分,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债券市场各类债券的结构还不甚合理,到2009年末,全部债券余额为17.5万亿,其中政府债券占33%,央行票据占24%,金融债券占29%(其中政策性金融债券占25%),企业债券(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下同)占14%。2009年总发行量70727.11亿元,政府债券占10.24%,央行票据占60.7%,金融债券占16.7%(其中政策性金融债券占15.3%),企业债券占12.4%。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政府和准政府信用的债券占比都过大(存量和增量都占80%以上),而真正作为直接融资的企业债券占比过小(存量占7.5%、增量占12.4%),近年来虽然发展在加快,但仍未改变大的结构。发展企业债券之所以困难重重,关键在于企业破产偿债机制尚未建立。 另外,债券登记和托管式债券业务的基础环节,也是明细债券债务关系、保障投资人权益的有效途径。安全高效的等级托管体系是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重要保证。而我国债券市场的等级托管体系虽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内债券的发展跟不上股票的步伐,毋庸置疑的是问题应当出在债券身上,所以接下来我就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图3—1:我国交易所政府债券与股票交易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我国股票交易对政府债券交易的影响研究》) 3.1企业债券发展的瓶颈 企业债券为什么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一直发展缓慢,这里固然有认识上的一些原因,例如,把债券市场的主题定位在个人投资者,把债券市场的组织形式定位在交易所内等,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例如,我国在上世纪 15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90年代初曾经出现过一些发债企业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的情况,导致主管部门对企业发债的审查超乎寻常的严厉,并坚持要求发债企业有银行提供担保。这些客观原因是什么,对此,人们的研究并不多,当然,作为发债主体,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在信用等级上有差异,这一点大家都不怀疑,但仅仅这一点上存在差异,也不至于产生这么大的形象,而且企业的信用等级和其所发行债券的信用等级也并非完全一致。那么,企业债券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破产偿债机制不健全;三是企业发债担保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3.1.1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债券滞后 关于金融生态环境,很多专家已经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就像自然界一样,金融也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这包括人们的金融意识,例如,融入资金需要还本付息,融出资金能够取得收益,但要承担一定得风险,作为一种基本的观念,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则;这也包括维护金融活动正常进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系统。谁如果借钱不还本付息,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还包括政府和其他执法部门对正当金融活动的支持,对非法集资活动的严厉打击,以维护正擦汗那个的金融秩序。总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了良好的金融文化、金融法制和金融秩序。一个企业发行债券固然首先是这个企业本身的事情,但同时也与金融生态直接相关。 首先,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企业发债时就不会考虑到期如何偿还的问题,甚至还会把能够拖欠债务看作是一种本事。许多企业认为,既然欠银行的钱可以展期,可以慢慢偿还,为什么债券到期拖一下就不行呢,在这些企业那里,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连老祖宗传下来的借钱还债、天经地义、父债子还、理所当然等一些古训也根本置于脑后。 其次,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个别企业的不良行为会在社会上蔓延。个别企业不讲信用,欠债不还,如果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者被政府列入黑名单,失去许多经营机会,那么,这些企业就可能吸取教训,改邪归正。反之,如果这些企业的赖债行为得不到制裁,这些企业就不会从中吸取教训,而且还会感染其他企业,形成一股歪风。一些人所以存在法不责众的幻想,往往与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 再次,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市场约束的作用会大大下降。为了使发债企业规范自己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市场约束。例如,坚持要求发债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定期进行信息披露,等等。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市场约束的作用会大打折扣。再如,信息披露对于投资人监督发行人的经营状况、特别是债务偿付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如果某个地方 16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金融生态环境恶劣,欠债不还的行为既不受社会舆论的谴责,也不会遭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即使披露出去的信息表明这个发行人问题很多,发行人也不怕,投资人也无可奈何。 3.1.2 破产偿债机制不健全 破产偿债机制是企业资不抵债、无力偿债时,通过进入破产程序,将企业拥有的资产变卖后偿还债权人的机制。简而言之,就是企业资不抵债,就得破产清算的机制。 企业资不抵债要破产,并不只是为了保护债权人。从整个社会来讲,企业资不抵债,表明这家企业经营状况非常不好,已经无法用收入弥补支出,进而无法用资产补偿负债,企业已经变为净负债,这样的企业,只会浪费社会资源而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因而已无存在理由。让其破产,去掉这个社会资源的净损耗者,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大有好处的。 企业资不抵债要破产,对企业的股东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从感情上讲,股东总是希望自己的企业兴旺发达,而不愿见其破产倒闭的。但是,如果企业扭亏无望,与其让其继续惨淡经营,还不如让其申请破产。因为惨淡经营的结果,是增加新的亏损,加大资不抵债的严重程度。股东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必须重新注入资本。如不注资,企业便无法继续经营,其资产还会减值(设备老化、无形资产消失)。若为上市公司,则其股价一落千丈,最终成为垃圾股,届时将变得一钱不值。若申请破产,则还可以让好企业收购、重组,使其资产能够卖出最好的价钱。即使做不到这种程度,进行破产清算,也不至于所剩无几,蚀光老本。在现代公司制度下,破产对股东更多的是一种保护,因为股东在破产中损失的最大限度是其出资额。而如果适时申请破产,其遭到的损失会降到最低限度。因此,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许多在金融危机期间申请破产的行为都被称为“破产保护”。 企业资不抵债要破产,对债权人来说当然也是一种保护。企业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无力偿还所欠的债务,不管是银行的债务,还是广大企业债券持有人的债务。如果不破产,债权人只能眼看着债务人所剩资产日复一日地减值,直到一无所得。这对债权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他们从投资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和承担如此巨大损失是不对等的。因此,他们有权向法院提出让债务人破产的申请。而如果企业在资不抵债情况出现后就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情况就会好得多:重组无疑有最好的结果,债权人的权益可以基本不受损失或只受较少损失;如果破产清算,债权人能够从清算中得到的权益也会多一些。破产偿债机制,正是从保证债权人得到补偿这个角度出发来看待破产与偿债之间关系的。 破产偿债机制对于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 17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义和作用。这种机制使市场和投资人对发债企业的监督能够产生实际效果。投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必然关注发债企业的经营状况,一旦发现问题,投资人必然会采取一系列保护自身利益的措施,甚至诉诸司法部门。企业不讲信用的后果将是破产倒闭,代价非常惨重。反之,如果没有严格的破产偿债机制,企业就无所顾忌,市场和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督也就成为表面文章。这种机制也有利于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发债人加强了自律,投资人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并且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得到权益的维护,这可以减少对信用风险的恐慌,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作。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颁布了《企业破产法》,2006年8月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企业破产法》,从法律制度上讲,企业破产偿债的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从实行的情况看,我国真正破产的企业并不多,特别是一些国有或国家控股的企业,真正破产的可谓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因为我国的企业经营得都特别号,而是因为企业、员工、地方政府都不愿意看到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破产。这样,一些企业虽然已经资不抵债,但是仍在惨淡经营。有些地方为了减少社会震荡,还对企业破产实行计划控制。即使有些企业迫不得已实行破产,在清算时,有关部门也往往把政策向企业一方倾斜。少数地方甚至还出现企业与当地政府相互串通,通过假破产来逃废银行债务的案例。 3.1.3 企业发债担保体系尚不健全 企业债券市场长期滞后,也与发债体系不健全有关。发债企业首先用其本身的信用作担保,对于那些经营状况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因为其背景好、偿债能力强,所以不仅企业本身可以有较高的信用评级,而且其发行的债券也能够评得较高的信用等级,不过,这种企业多数情况下只能是少数。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仅以它自己的信用作担保还不够,还需要由其他的企业或银行来为其增加信用。因此,发债担保体系是否健全,对于能否扩大企业债券的规模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强调发债担保体系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发债都必须依靠担保体系,也不意味着只要有了担保体系,企业发债就万事大吉了。信用担保毕竟是第二还款来源,对于发债企业而言,最要紧的是具有良好的第一还款来源。但是,当第一还款来源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能够找到第二还款来源,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许多时候,即使发债担保带有以防万一的性质,它对于提高人们对发债人的信心、对于在发债人出现危急情况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很长一个时期中,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担保细细是很不健全的。首先,能够在企业发债提供担保的机构很少。多数企业缺乏相互提供担保的能力;专门的担保机构实力很小,无法为更多的企业发债提供担保;银行虽然实力较强,曾经 18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被列为最主要的担保机构,但2007年监管部门明令禁止其为企业发债提供担保后,也只好作罢。其次,由于社会诚信缺失,企业相互之间提供的担保多含虚假成分。有的企业为别人提供担保,其担保数额远远超过自身的能力,这种担保实际是剩下一个形式。由于发债担保体系很不健全,一些发债信用等级处于临界点,只要有第三者提供一下担保就能达到较好信用等级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发债的机会。 3.2 我国债券登记托管体系存在的不足 3.2.1 债券市场转托管效率还很低~影响了债券市场的效率 在我国,债券托管在不同的托管机构,投资者若要跨市场交易债券,首先要进行债券的转托管,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转托管效率还很低,影响了市场运行的效率。举个形象的例子,菜农可在城东的市场卖白菜,也可以在城西的市场卖白菜,城东的市场白菜价格高于城西的市场,于是菜农想把城西市场的白菜拿到城东市场来卖,但是城东规定,当天调来的白菜只能第二天才能上市,很显然,城东的白菜供给量不变,价格自然也会维持高价。债券市场也是这样,当两个市场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时,由于投资者在一个市场托管的债券不能立即转到另一个市场进行交易,套利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价格发现和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就不能实现。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长期存在的利差主要就是这个原因所导致。 目前,影响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转托管效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证登)处理有关转托管申请和办理有关操作需要一定时间。二是交易所交易系统在交易期间被设计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除了投资者的交易指令外,不接受任何转托管指令,就无法实现当日转托管。三是交易所目前实行日终净额结算体制。当投资者申请把交易所债券转出时,如果要转出的债券时当日买入的,可能出现透支,目前交易所没有买空检查机制,日末中证登净额轧差后,券商才能把资金补足,如果券商不能补足,中证登就会被迫垫支。处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中证登会限制债券的转出。 3.2.2 登记托管体系不够集中~不利于市场互通互联 从国际债券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债券市场的等级和托管体系呈现出一体化趋势。一方面,国内债券登记和托管逐步统一在同一机构,至少同一类债券的登记托管集中在同一机构,即中央债券存管机构;另一方面,地区或国际范围内托管结算业务呈现出一体化趋势,跨国托管结算业务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托管结算机构间的整合,可以有效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债券在不同托管机构转托管所增加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市场交易结算风险。正因为如此, 19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国际30人小组(G30)在2001年发布证券结算的9条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国均应实现中央托管。 目前,我国不同市场有不同的托管体系,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有各自的托管清算机构,不仅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联通不畅,就是两个交易所之间也不能有效联通。这种登记托管机制,不仅分散了投资者的资产,事实上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分割。 3.2.3 债券市场托管体系法律尚不明晰 从法律方面来看,债券市场托管体系,特别是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托管体系还存在着模糊性。 如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职能包括“证券账户、结算账户的开立”、“证券的托管和过户”等,同时也规定,“投资者应当在证券公司开立证券交易账户”,对于究竟是登记结算机构为投资者办理开户,还是为证券公司开立账户这一点尚不明晰。此外,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持有人所持有的证券上市前,应当全部托管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但并没有规定应当由证券持有人还是由其他人将证券持有人所持有的证券全部托管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因而,从法律规定上看,我国法律里的证券托管关系规定还是不清楚的。 这些问题表明,我国债券托管体系不仅在制度、技术上有待改进和完善,而且还需要在法律上提供相应的保障。 20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4章 对于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破产偿债机制 4.1.1 尽快建立破产制度 建立破产偿债机制,首先是要在我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制度。破产偿债机制是从保护债权人的角度来研究破产制度以及破产与偿债之间关系的。要建立健全的破产偿债机制,前提是企业破产的制度必须真正建立起来。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破产时不可想象的,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破产的现象慢慢被人们所接受,先是经营下去的非国有(营)企业出现了破产,后来也有少数国有企业破产。当然,此间也有一些事为了逃废债务而搞的假破产。随着实践的展开,破产制度的建设也得以启动。1995年国家颁布了第一部《企业破产法》,2006年8月全国人大颁布了《企业破产法》。但是,破产法的颁布只是破产制度建设的一个方面,破产制度的真正建立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个过程。 怎样才算真正建立了企业破产制度,从法律方面讲,不但要有破产法,还要有与破产法相配套的各种法律法规。如果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仅有破产法事很难具体落实破产法的规定的。例如,破产法规定,债权人在企业资不抵债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企业破产要求,但如果当地人民法院不受理怎么办,这就需要由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出明确的规定。从政策方面讲,由于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十分紧密,企业破产对政府的影响很大,所以政府在对当地企业破产有很强的发言权,政府必然会制定成文或不成文的政策并通过实际执行来体现它的意志。因此,政策实际上也成为企业破产制度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政府的政策应当保证法律的事实、维护法律的尊严。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对企业破产采取的各项具体政策,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从具体执法部门讲,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处理企业破产中的各种问题,使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有效的保护。有一种观点,叫做有限保护弱势群体。把它放到企业破产问题上,就成为保护债务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中国人一向同情弱者的传统,从一般意义上讲是对的。但是,在处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上,应当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凡是合法的利益,不管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法律都要保护。从另一个角度看,债权人把钱借给企业这个债务人后,已经无法在事实上支配这些钱,而且也很难得到比债务人更多的有关这些钱使用的信息,一旦企业破产,他们还要蒙受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弱者,更应得到保护,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护投资者利益。 4.1.2 破产要和偿债结合 破产制度建立起来后,如何把它和偿债问题结合起来,也是建立健全的破产 21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偿债机制所要解决的。破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企业破产后重整,这是为了重整而进行破产,通常也称之为破产保护,它的侧重点放在保护企业上。当然,这种破产因为有人买单,即有企业将破产企业的主要资产买下来,对其员工进行较好的处理,对债务如数偿还,债权人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对社会的震荡也较小,所以政府、企业和债权人都比较愿意接受。但是这种破产方式是有条件的,例如,破产的企业有较好的资产、较好的产品、销售渠道、品牌,有愿意并购破产企业的机构等。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的条件,就完不成这类破产。另一类破产是企业破产后即进行清算,这类破产的情况就不如前一种好,因为这通常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进行的破产,而且能清算的资产毕竟是有限的,总量上肯定要少于债权,否则就不是资不抵债;至于能收回的资金,则比清算资产更少。因为员工的工资和破产补偿、清算费用、资产变卖时的损失等都要从清偿资产中扣除。在《企业破产法》中还规定了另一种破产:已经解散但还未清算或清算还未完毕的企业,在发现资不抵债时,负责清算的机构也可以提出破产申请。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是清算过程中的破产,与当事人主动提出破产有一定的区别,从结果看,与破产清算比较接近。 要把破产和偿债结合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院、政府不能只考虑保护企业而不关注债权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尽量在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现象的初期,就让企业选择破产保护。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股东的工作。因为股东在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初期,总想挺一下,而不愿意破产。对此,不但要向股东指明企业发展的趋势,而且要想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不想破产,就要注入资本。对于已经错过破产保护最佳时机的企业,则应让其尽早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对这些企业来说,破产得越晚,其资产损失得越多,债权人能够得到的补偿就越少。 4.1.3 债权人要学会自我保护 要健全破产偿债机制,对于债权人来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在破产偿债的问题上,法院、政府相关部门(如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等)、股东、企业、债务人承担者不同的角色,从理论上讲,法院和政府部门应当主持公道,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维护当事各方的合法权益;股东、企业和债务人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争取更多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实践中,法院和政府能否坚守中立尚难肯定。股东、企业和债权人利益不同,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的立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债权人不能依法抗争,维护自身利益,最后难免吃亏。因此,债权人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始终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对处在资不抵债边界上的企业,更要高度关注。对于发了企业债券的企业,如发现其债券价格发生了异常波动,就要查一查原因,特别是查一查近期财务变动的原因。第二, 22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要密切注视企业的最新动向。有些企业不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有的甚至掩饰真相,搞虚假信息,一旦正式公布相关信息,其决策已经完成,债权人只能被动接受了。第三,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自我保护措施。在企业刚出现资不抵债的时候,债权人可先召开债权人大会,商议对策。如果认为企业能够通过破产保护实现重整,应尽量推动企业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的申请。如果企业执意不干,债权人可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出让企业破产的申请。 企业债券的债权人比较分散,不像银行,可一家独立行动,但企业债券的债权人也有银行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例如,企业债券的债权人可以利用市场的力量加大对债务人的监督,让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跟踪评级,并提出非常情况下信息披露的特殊要求,使发债企业必须面对市场的压力。如果对发债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知道得较晚,已经错失利用破产保护的实际,则债权人要毫不迟疑地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的申请。这时,时间就是金钱,早日申请破产清算,债权人就可减少一点损失。 此外,债权人对那些宣布解散的企业也要特别注意,如果这些企业尚有未到期的企业债券,在其宣布解散之前,必须对偿还债务做出明确安排,并得到债权人同意。债权人对企业是否存在资不抵债的可能性要进行详细调查,否则,就要向法院提出诉讼。在企业宣布解散并进行清算时,债权人要派代表进入清算过程,以便掌握内情。一旦发现资不抵债,就要求负责清算的机构立即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破产偿债机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法治和政策环境营造的过程,还是债权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赢得社会尊重的过程。各方的努力多一点,这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会快一点。 4.2 完善债券托管体系 4.2.1 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转托管机制 在我国债券市场两个托管机构并存的体系下,投资者若要跨市场交易债券,首先要进行债券的转托管。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之间效率较低,转托管至少需要一天时间,这意味着从一个市场转出的债券,要到另一个市场上去卖,最快只能在第二天卖出。 债券市场具有价格波动幅度小,套利机会转瞬即逝的特点,如此缓慢的转托管过程不仅损失了投资者的套利机会,而且由于转托管涉及环节较多,增加了交易成本,导致了市场运行的低效。长期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债券交易存在较大的利差,这部分由于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特性所致,但也有很大的原因是转托管效率过低。实际上,目前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联通不充分, 23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最大的问题不是跨市场品种以及跨市场交易主体的多少,而是两个市场后台的联通。 然而,要提高两个市场的转托管效率,却并非易事。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托管机构相互之间尚未形成较好的协调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现有交易所封闭运行的交易机制还无法有效支持之安全实时转托管。 因此,要提高债券转托管效率,首先要对交易所系统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关键是要使中证登能够实时把数据传输给交易所,交易所实时接收。可考虑下面的: (1)投资者申请把债券从银行间转托管到交易所 投资者在T日向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债登)簿记系统终端发送转托管指令,中债登收到转托管指令后,进行有关账务处理并生成转托管记账通知单,发送到中证登。中证登实时处理,增加投资者在中证登账户上的托管债券余额,并实时把投资者托管债券余额增加的数据发送给交易所,交易所增记投资者证券账户中的可用余额,这样,投资者转入交易所得债券T日即可卖出。 (2)投资者申请把债券从交易所转托管到银行间市场 投资者通过代理券商在T日向中证登提交转托管申请,中证登实时把有关数据发给交易所,在交易所确认投资者证券账户中可用余额足够并扣减可用余额后,将确认信息和当日投资者买入债券的信息发送给中证登。如果投资者要转托管的债券并不是当日买入的,那么中证登进行相应处理后就可把转托管通知发送给中债登;如果投资者要转托管的债券时当日买入的,中证登还须在确认投资者已经把购买该笔债券的资金追加到其清算保证金账户后,即可把转托管通知发送给中债登。中债登通过系统可以自动实时进行有关处理,记增投资者账户,投资者转入的债券随即可于T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卖出。 4.2.2 统一债券托管结算体系 前面提出了在现阶段提高债券转托管效率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若要彻底解决债券托管结算效率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债券托管机构的统一,即建立真正的中央债券存管机构。由单一的债券托管机构对全国债券市场实行统一托管结算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并有效降低证券托管和结算总成本,提高债券交易效率。 近年来,债券托管走向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是一国之内,甚至主要经济区域或国际范围内托管结算业务也呈现出一体化趋势。 加拿大、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均由中央托管结算机构负责债券的统一托管和结算。美国、日本则是按债券品种集中托管在不同的中央托管机构,如美国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集中托管在美联储的债券簿记系统,公司债券、市政债券等集中托管在全美证券托管清算公司的簿记系统;日本政府债券统一在日本央行 24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的债券簿记系统托管,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则集中托管在日本证券托管中心。 欧盟成立后,随着泛欧金融市场的逐渐整合,欧洲分散的证券清算和托管体系一直广受诟病,大家普遍认为分散的证券托管结算体系导致金融市场低效,也不利于控制市场风险。2001年和2003年,针对欧洲市场证券清算结算体系,先后发布了两个Giovannini报告,这两个报告明确指出在欧洲证券清算和结算领域存在的15个割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2004年,欧盟成立了“清算和结算建议和管理专家”小组,致力于解决Giovannini报告提出的问题。目前,英国、德国等过债券全部集中托管到跨国托管机构在当地的分支机构(英国债券托管在英国的子公司CRESTCo,德国债券市场则由明讯国际在德国的分支机构提供中央托管和结算服务)。 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债券市场托管机构也应逐步走向统一。债券实现统一托管后,市场投资者无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在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交易,最终均可通过统一的机构提供的同一个托管系统完成债券交割,不存在债券转托管问题,这可以极大地提高跨市场债券交易效率。目前,中债登托管了我国债券市场近98%的债券,中证登托管的债券仅占全部债券量的2%,中债登实现了与达尔支付系统联网,并可以进行DVP结算,因此,可考虑让中债登集中负责债券托管结算,而由中证登专职于股票的托管结算。 25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第5章 国外债券市场先进经验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借鉴 一个协调、健康、繁荣、高效的债券市场发展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监管制度作保证。各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债券市场发展阶段的监管制度。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债券市场的一些做法,都是值得我国债券市场借鉴学习的。 5.1 应当根据债券市场的功能实现场内外市场的互通互联 目前在我国,一些部门认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存量和交易量过于悬殊,交易所债券市场在逐步萎缩,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主板。于是,便要求把两个市场统一起来,均衡发展。而英国债券市场中,场内场外市场是债券市场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发行在交易所挂牌,交易基本在场外,这是英国债券市场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与世界债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是一只的。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欧盟其他国家也是这样。这显然不是巧合,它符合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律。场内挂牌,可以提高发债机构的知名度,并起到价格提示的作用。但债券的收益率较低,交易者主要是拥有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之间的交易,适合在场外通过询价方式来进行。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是债券市场具有不同功能的两个组成部分,人为地要求它们之间的交易量大体平衡,是违反市场规律的。 债券市场的发展应该实现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互通互联。债券市场的互通互联既不是把市场统一到场内,也不是把市场统一到场外,而是使债券市场两个不同功能的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互通互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任务:一是扩大跨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凡在场内外市场都可交易的债券,应取消限制,使之能够自由地流动;二是提高转托管效率,使两市场都能交易的债券,能够很快地流转;三是在解决交易所制度性缺陷,消除重大风险隐患之后,允许交易主体自主选择交易场所。 5.2 债券发行监管应当逐步从实质性审批向程序性审核过渡,以市场化理念来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 在英国,债券的发行审批是金融当局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但是,这种审批本质上是一种程序性审核。因为在发行标准公开、法律制度完善的情况下,监管当局只需审核发行人是否满足各项发行要求即可。至于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则应由发行人和提供材料的相关机构去负责。从实际情况看,监管当局逐一调查发行材料的真实性是不现实的,结果只能使投资者产生误解,使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影响。 26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方面,马来西亚可以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一定要坚持市场化理念,通过市场的约束作用而不是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来防范风险。从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目前公司债券市场的不发达很大程度与管制过严有关,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进行体制创新,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在完善信用评级和强化信息披露的基础上,逐步放松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严格管制,取消对其资质的强制性要求,允许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把公司债券是否发行、发行多少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使信用等级的不同和风险状况的差异最终通过不同的风险溢价得到体现。 因此,我们认为债券市场监管方式的改革,是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借鉴国外的经验,债券发行从实质性审批向程序性审核过度,可能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逐步统一债券的发行标准。各类债券发行的具体条件可以有所不同,但基本条件、发行程序应当一致。从长远看,中国债券市场拟以统一的监管体系为宜,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把债券市场的集中统一到一个机构还有相当大的困难。集中统一监管的核心是发行条件和标准的统一。在同一的发行条件和标准下,各监管部门对不同特性的债券实行程序性审核,既可以避免监管空白,给某些不轨行为留下可钻的空子,也可以防止政出多门,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明确各类市场参与者的法律责任。发债人以及与其发债相关的资产评估、信用评级、财务审计、法律服务等机构如果提供虚假材料,必须受到相应的惩处。三是强化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实现程序性审核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英国和马来西亚监管当局虽然对信用评级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对信息披露的要求都很严格,有关信用评级的情况都必须向市场披露。 5.3 积极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推动公司债券的发展 信用评级机构的培育和发展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关键。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在培育和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倡导、推动和支持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于发展。马来西亚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市场化水平与我国相近,其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目前,我国已经陆续成立了一些信用评级机构,但还缺乏具有一定权威的、客观公正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随着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各种非政府信用债券的引入,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而信用体系的不发达将成为制约非政府信用债券发展的瓶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上要注意发挥“后发优势”。建议通过允许国外著名信用评级机构以参 27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股或建立子公司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以便于学习国外信用评级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同时又不至于脱离本土实际,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有权威的、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5.4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 行业自律是英国债券市场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场外市场尤其如此。行业自律是需要组织的,英国债券市场的行业协会就是这一类组织。目前我国与债券市场相关的有国债协会、证券协会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这些机构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要真正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可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确定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范围。行业自律组织的范围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有密切关系,某种程度上是此消彼长的。因此,要根据一定时期内市场监管的需要和行业自律组织的成熟程度,给它一个恰当的活动范围。例如,在英国,发行审核的工作从未交与自律组织,但在交易市场上,自律组织则其主要的作用。二是妥善处理监管当局与行业自律组织的关系。行业自律组织是民间机构,或者说被监管者的团体。它可以代表被监管者向监管当局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但从根本上说,它是监管当局监管的对象而不是监管当局的自然延伸。另一方面,作为自律组织,它对成员单位有一定的监督权,这种内部监督的权利来自所有的成员单位。所以,监管当局可以而且应当发挥自律组织的内部监督作用,提高监管的整体效率;但同时也要防止两者职责相互混淆,对市场产生误导,影响监管效果。三是行业自律组织要少而精。英国债券市场中行业组织很多,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5家。与监管当局联系比较多的也就是这几家有影响、有号召力的行业自律组织。借鉴英国的经验,在我国债券市场行业自律组织筹建的过程中,在债券市场建立相应机构的时候,也应考虑这个问题,使其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28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6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愿景及展望 过去20年,中国资本市场成绩斐然。它使证券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已经成为无需争论的共识。未来20年,随着中国经济由大转强的发展趋势,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完成从资本大国到资本强国的强势变迁。 到203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掌握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的话语权。在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意味着拥有对本土资产准确定价的话语权以及对相关境外资产价格的引导作用,这种话语权事关本国或地区的经济权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金融业的迅速壮大,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代。未来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凭借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到2030年,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在严格规范主板市场的基础上,大量发展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市场,实现普通中小企业、科技园区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以及中小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准确定位,从而形成一个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到203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拥有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券商。未来20年,中国券商将会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实现行业内的优势互补,降低运作成本,减少低水平竞争,整合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券商。这种旗舰券商的业务将以多元化与专业化并重:一方面,拥有“金融工程师、资本运营商、企业合伙人、战略投资者”等多重身份;另一方面,在某一项业务上具有傲视群雄的实力。 到203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造就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中国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已经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未来20年,这种效应还会进一步增强。并且,这种效应不仅局限于对国内上市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还表现为吸引海外企业国内上市并提高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届时,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世界资源的主要配置中心之一。 到203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监管体系将更加完善。有序、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是中国资本市场由大转强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家对市场监管也更加重视,未来20年,中国在监管方面将会更加有效,各监管部门的合作也会更加协调,资本市场将未成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 股票和债券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两大组成部分,应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9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对于这两者所存在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尤其是债券不及股票的内在原因,相信只要有决心去解决,就一定会使这两者齐头并进,共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愿景是美好的,展望是可行的,期待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能使中国真正地从一个资本大国变为资本强国~ 30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张细松.我国股票交易对政府债券交易的影响研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3): 115-121. [2] 吴永兴.我国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关联性研究.时代金融,2011,(20):14、30. [3] 石赟姝.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翘翘板效应”的实证研究.新西部,2010,(09):64-65. [4] 曾志坚.关于我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联动性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07,(09): 58-64. [5] 滕剑仑.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9,(01):36-37. [6] 崔阳.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建议.消费导刊,2008,(17):52-53. [7] 杨海霞.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问题.中国外资,2012,(14):218-219. [8] 郭舟洪.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2,(06):97-99. [9] 祝国平.我国场外股票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10):59-62. [10] 张化萍.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状况.中国科技投资,2012,(04):30-32. [11] Berkman H. and Cole Rebel A. and Fu Lawrence J., 2010,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Minority-Shareholder Protection: Evidence from Securities-Market Regul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 45(1391-1417) [12] Chen Andrew H. and Mazumdar Sumon C. and Surana R., 2011, “China’s Corporate Bond Market Development”, Chinese Economy; 44(6-33) [13] Davis A., 2012 “Building China’s Bond Market”, Asiamoney; 23(28-32) 31 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 致 谢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XX理工大学金融专业各位老师传授的知识,使本人有了完成论文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更得益于导师xxx副教授给予的指导和肯定。周老师为本人的论文从选题的确定、论文框架的确定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倾注大量心血,提出宝贵建议,使得本论文更加完善,在此对导师周老师谨致以无限谢意~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金融专业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给我传授诸多专业金融知识,并把你们自己的人生感悟也一并传授我们,感谢老师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所认识的给予我帮助的大学同学和朋友们,是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做论文期间有你们对我提出的建议和帮助让我更加顺利的完成论文,在这里送上最真挚感谢和祝福。 XXX 2013年6月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32 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33
/
本文档为【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发展不均衡分析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