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计划]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

[计划]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

2018-07-31 20页 doc 43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计划]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计划]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 (2012-12-18 12:44:49) 转载? 标签: 分类: 调研报告 文化 科技 融合 文化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迁的有力杠杆。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这一文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多份文件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融合步伐。2012年9月~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计划]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 (2012-12-18 12:44:49) 转载? 标签: 分类: 调研报告 文化 科技 融合 文化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迁的有力杠杆。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这一文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多份文件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融合步伐。2012年9月~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发挥与增强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文化部又制定了《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文化科技发展的蓝图~为文化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以避免盲目性~促进文化科技朝着健康、 稳定、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再次强调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需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在本领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吸引力、公共文化服务传播的速度,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文化科技的融合为上海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从国际发展趋势及战略需求来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融合仍需要加强顶层,创新工作机制,开发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 基于以上因素,本调研报告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研究法、优化与创新法进行研究,就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与科技融合提出分析和建议,探讨较为全面系统而富有创新特色的机制和对策,也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科技创新融合探索可行性方向。 一、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工作成果 上海市作为时代革新的先行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近些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文化科技工作坚持文化创新的先进性和独创性的原则。上海在近代的崛起与发展,为文化科技融合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数字化、全球化时代,上海努力站在世界前沿,努力创造和发掘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产品。 其次,文化科技工作以项目化推进方式突破体制、机制和观念限制。项目化推进,科学化引领,人性化设计,是近年来上海文化创新工作的实施路径。通过项目化的方法,突破制约文化科技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桎梏是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动力源泉。 再次,培植发现能融通多学科多门类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科精细化发展的今天,专才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但这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起到的却是反作用,文化创新迫切需要能够融通人文与科技、懂得市场与文化、兼备通识与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些原则和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十一五”以来,市文广局积极策划和组织各级机构申报文化部文化创新奖、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等国家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4年文化部设立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奖励项目不超过15项,迄今为止上海已有7个项目荣获此殊荣,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2004年,《“城市教室”上海图书馆市民讲座》获文化部首届文化创新奖。2006年,《“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信息系统建设暨向社区基层服务点延伸项目》、《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4个项目入选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数占总数的20,,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2010年,《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上音历史唱片可干预智能化修复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又获国家文化创新奖。 文化部为致力于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推动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优化建设项目” 因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在2009年扶持项目名单中榜上有名。 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是由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组织评审选定并安排实施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特殊”学校开展校外科技文化教育的运行模式》、《张江动漫谷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基于VRGIS一体化技术的网络三维游戏驱动引擎及海洋益智游戏开发》、《基于哼唱的音乐检索系统》等项目成功获得立项资格,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研究工作方向和水平的代表。 二、上海文化科技融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典型案例 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性,把文化科技创新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着力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涌现出了一些经典案例。 ( 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从“一卡通”到“e卡通”1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较早采用新技术用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一家公共图书馆。从“一卡通”、“e卡通”到以手机图书馆为建设基础的城市公共文化移动服务平台,上海图书馆努力打造无所不在的“我的图书馆”。 2007年获得第二届文化创新奖的“一卡通”——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服务项目,是一个覆盖全市、连通全市、服务全市市民的数字化时代虚拟图书馆服务体系。项目缘起于2000年9月,当时,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公共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以及专业图书馆等为分馆,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组建了一种新颖的图书馆联合体——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该联合体内实行统一的借阅,实现异地借书和还书“一卡通”服务。自2000年12月项目启动,到2012年11月,“一卡通”实时运行图书馆已达262家,有效提升了市、区县和街镇三级公共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服务品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评价。 在“一卡通”稳步推进的过程中,2007年9月,上海图书馆又推出了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简称“e卡通”)。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以突破围墙,跨越时空,惠及读者为目标,让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使用上图电子资源,让上图电子资源服务到读者桌面,实现服务理念的创新。此项目因此获得了第三届文化部文化创新奖。 2( 数字文化家园:数字化提升文化传播力 作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支撑之一,“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是直接建在社区、面向普通市民群众、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300家社区信息苑,网点设置通达上海全市17个区县,221个街镇,平均每个信息苑点不少于 150平方米使用面积、拥有50台以上的电脑,可以覆盖2,3万社区居民、满足大约5000,7000户家庭基本信息需要,提供公共上网、进行互联网培训咨询服务、实现数字影院个性化放送服务。最终实现“步行十分钟”到达的生态圈文化服务半径,“一键直达”文化信息网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数字文化家园”突破传统手段,坚持技术领先,促进服务创新。通过自主研发东方社区信息苑中央管理平台,提高运营管理与内容服务水平,强化了异构内容整合发布、网络访问多层监管、用户行为分级管控等功能,确保东方社区信息苑的内容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运用远程控制的手段,向普通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文明的绿色公益上网服务。运用异构数据整合发布等集成方式,提供宽带城域专网内容服务。 为了更好地提供专业化服务,东方社区信息苑虚拟城域网络宽带专网集成平台应运而生,其中包括提供政务服务、文化服务、便民服务、未成年人服务及培训服务等5大板块、27个频道、256个专栏。整合出版机构定期更新的新版电子图书20000册、整合影视集团正版电影电视剧5000余部、整合了数万个教育课件,被誉为“青少年的网络第二课堂”和“社区百姓的IT生活新天地”。在资源整合的同时,运用文化信息化的互动功能,开拓论坛聊天性、辅导培训性、文化娱乐性等三大类互动服务。近年来,以3个“百万”活动(百万家庭网上行、百万妇女网上行、百万青少年网上行)为载体,东方社区信息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22,734场,参与达744,549人次;举办公益培训16,190场,共计228,316人次参与其中;年服务已达到1,400多万人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与喜爱。 3. ERA——时空之旅:中国元素、国际制作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三方联合投资共同打造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自2005年9月27日首演以来,天天演出,已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和旅游新景观。 从内容创作上看,时空之旅将传统杂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梦幻剧这一创新表演形式。邀请世界知名娱乐秀编创团队创意策划,体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的创作理念,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元素,综合杂技、舞蹈、音乐、武术等艺术形式,结合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舞美、音响、灯光、升降设备,实现了舞台的全数字化控制,配合世界首创的大型创意道具,创造出立体、多元的全新艺术效果,突破传统杂技单一、平面的表现方式,赋予了传统杂技崭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体现了科技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科技化。 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它还积极将各类新技术方式用于营销推广。时空之旅开通了电脑联网售票,在上海开设了40多个售票网点;设立了24小时售票热线,提供免费送票上门服务。制作时空之旅专网站,为了一个演出专门开通一个网站这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时空之旅网站有中、英、日语网页,既宣传推广,又进行网络售票,开通外卡网上支付功能,国外观众可通过网站直接订票。还开通了联华OK卡支付功能,以及与卓尚文化生活网合作推出ERA一票通文化服务卡,实现多元化的支付平台。时空之旅还经常在网站上推出一些促销送礼活动,带动消费,目前网络售票额已占演出总收入的25%左右。 当今时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文化科技体系建设、推动文化科技综合进步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途径。攻克文化领域共性技术、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技术、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重点突破领域,辅以完善的保障措施,让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关键力量。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机制创新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信息资源多体系、多系统并存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积极利用各类信息服务手段和最新传播方式,广泛整合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生产和服务,在扎实推进数字化服务平台、网络化服务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以贴近群众、贴近民生为目标的文化创新事业,让更多公众在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享受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展望未来,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新的观念,制定新的战略,尝试新的模式,构建新的机制,寻求新的途径,推动新的文化变革和技术革新。 1.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三大惠民工程” 《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中提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发展目标是:建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全市580万户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完成市区两级图书馆和全市主要博物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完成全市250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数字化改造。其中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属于三大惠民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平台,相继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将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资源总量达到530TB;在城市社区、文化馆新建基层服务点,加强已建基层点的管理,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到“十二五”末达到基层服务点100万个,入户覆盖全国50%以上的家庭;利用“云计算”和“三网融合”技术,提升整个网络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大力推进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惠民服务,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为重点的网络培训;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相结合,加快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学校电子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互联互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和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形成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标准体系,借助全媒体提供数字文化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的形成。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4980万转移支付资金,用于选定的15个省级馆和51个市级馆的硬件平台搭建。目前,已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制定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硬件推广标准、资源配置标准。确定了首批实施的15个省级馆和52个市级馆,2012年将完成全部省级馆和131个市级馆的硬件平台搭建工作,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将达1.23亿元,主要用于设备购置。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网场所,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将进一步完善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把更多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数字资源传送到社区、城镇和农村,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国乡镇、街道、社区的全覆盖 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力量,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推动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的消费能力和欣赏水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架设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组织机制 改革、创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相应的组织机制,理顺管理体制,从制度上切实推进科技文化融合进程。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在上海市文化科技融合联席会议制度下,建立由政府相关文化、科技部门中核心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按照“梯度结构、分级管理”的模式,逐步构建委办局层面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各方资源的集成与互动。 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发起,任何具有一定资质的民间团体、个人都可申请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民主自治”的原则,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彼此联系与沟通,共同探讨文化、科技治理的新模式。 (2)创新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重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的投入机制。积极采 种措施,创新财政对重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的投入机制,如通过财政政策和取各 金融市场工具的倾斜杠杆作用,实现文化金融和科技金融的高度融合,积极实施项目资助和资源配置等。 3.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社会机制 (1)建设新型文化科技研究机构。加大软科学研究投入,并依托有基础的单位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研究中心,促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成 以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科技领域相互渗透。鼓励文化事业单位提高对科技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建立科技创新、应用相关部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服务能力。 在科技领域让“文化因素影响技术创新”之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创新文化,建立起一种和谐一致的 “创新氛围”。 4.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操作机制 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推动不同部门、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沟通和融合,在市文化、科技相关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成立跨行业的非营利性的文化科技联盟,成为广大文化科技工作者和文化科技的民间社团定期举行的、多层次的、跨行业的文化科技交流活动,构建引发创新思维的服务平台。 5.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1) 教育机构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可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服务需求的创意人才。 (2)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营造文化科技融合成才环境为主。创新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能级提升非常重要,其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环境由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组成。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说,硬环境主要是指包括薪酬在内的物质,而软环境则主要是指人文环境,员工在其中是否能快乐工作。只有硬环境与软环境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才能促进这些机构中的员工成才。(科技处)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科技融合 文化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迁的有力杠杆。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力~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这一文化发展趋势~尤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多份文件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融合步伐。2012年9月~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发挥与增强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文化部又制定了《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文化科技发展的蓝图~为文化科技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宏观性、方向性、指导性的决策依据~以避免盲目性~促进文化科技朝着健康、稳定、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再次强调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需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在本领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吸引力、公共文化服务传播的速度~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文化科技的融合为上海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从国际发展趋势及上海战略需求来看~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融合仍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机制~开发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 基于以上因素~本调研报告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研究法、优化与创新法进行研究~就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与科技融合提出分析和建议~探讨较为全面系统而富有创新特色的机制和对策~也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科技创新融合探索方向。 一、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工作成果 上海市作为时代革新的先行者~积极相应党的号召~近些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首先~文化科技工作坚持文化创新的先进性和独创性的原则。上海在近代的崛起与发展~为文化科技融合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数字化、全球化时代~上海努力站在世界前沿~努力创造和发掘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产品。 其次~文化科技工作以项目化推进方式突破体制、机制和观念限制。项目化推进~科学化引领~人性化设计~是近年来上海文化创新工作的实施路径。通过项目化的方法~突破制约文化科技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桎梏是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动力源泉。 再次~培植发现能融通多学科多门类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科精细化发展的今天~专才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但这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起到的却是反作用~文化创新迫切需要能够融通人文与科技、懂得市场与文化、兼备通识与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些原则和思想的指引下~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十一五”以来~市文广局积极策划和组织各级机构申报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等国家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4年文化部设立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奖励项目不超过15项~迄今为止上海已有多个项目荣获此殊荣。2004年~《“城市教室”上海图书馆市民讲座》获文化部首届文化创新奖。2006年~《“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信息系统建设暨向社区基层服务点延伸项目》3个项目入选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获奖数占总数的20,~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2010年~《e 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上音历史唱片可干预智能化修复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又获国家文化创新奖。 文化部为致力于建立文化创新体系~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推动了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优化建设项目” 因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在2009年扶持项目名单中榜上有名。 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是由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组织评审选定并安排实施的科技创新活动。《在“特殊”学校开展校外科技文化教育的运行模式》,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张江动漫谷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上海张江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基于VRGIS一体化技术的网络三维游戏驱动引擎及海洋益智游戏开发》,上海兰基斯软件有限公司,、《基于哼唱的音乐检索系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等项目成功获得立项资格~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研究工作方向和水平的代表。 二、上海文化科技融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典型案例 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性~把文化科技创新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着力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涌现出了一些经典案例。 1. 打造无所不在的“我的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较早采用新技术用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一家公共图书馆。从“一卡通”、“e卡通”到以手机图书馆为建设基础的城市公共文化移动服务平台~上海图书馆努力打造无所不在的“我的图书馆”。 2007年获得第二届文化创新奖的“一卡通”——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服务项目~是一个覆盖全市、连通全市、服务全市市民的数字化时代虚拟图书馆服务体系。项目缘起于2000年9月~当时~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他区县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专业图书馆等为分馆~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组建了一种新颖的图书馆联合体——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在该联合体内实行统一的借阅制度~实现异地借书和还书“一卡通”服务。自2000年12月项目启动~到2012年11月~“一卡通”实时运行图书馆已达262家~有效提升了市、区县和街镇三级公共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服务品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评价。 在“一卡通”稳步推进的过程中~2007年9月~上海图书馆又推出了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简称“e卡通”,。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以突破围墙~跨越时空~惠及读者为目标~让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使用上图电子资源~让上图电子 资源服务到读者桌面~实现服务理念的创新,e卡通服务的读者无需申请~无需注册~无需开通~一卡在手~e路畅通~实现服务形式的创新,e卡通服务以遵守知识产权为重~运用技术手段做到不同功能类型持证读者和不同授权电子资源的无缝关联和灵活关联~并实现从读者认证到资源使用进行全程管理~保证知识产权得到尊重~达到双方合作~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服务管理的创新和服务机制的创新,e卡通服务采用先进的LDAP技术和SSL VPN技术~并将读者IC卡系统、LDAP目录服务系统、SSL VPN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建成资源、技术、服务、管理四位一体、以服务主导的先进、安全、稳定、可扩展、便捷的服务系统~实现技术的整合创新,e卡通服务为保障家无电脑读者的使用~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区县分馆设立e卡通区县分馆专用点~让家无电脑读者到就近的区县分馆使用~实现服务的推广创新。e卡通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举措~推进公共文化网络服务的新平台。此项目因此获得了第三届文化部文化创新奖。 近年来~移动计算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趋势主题~将在今后十年的信息技术应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以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以及苹果公司的iPad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信息终端无一不是极大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信息社会的生态环境~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为了顺应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计算时代的发展趋势~整合国内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纷纷推出针对移动设备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借助3G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的结合~在手机图书 馆运作的成功经验基础上~2011年~以上海图书馆为主的上海主要文化机构联手开始建设面向大众的具有个性化、内容关联和交互作业的城市公共文化移动服务平台。“城市公共文化移动服务集成平台建设与研究”入选当年度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名单。 2. 数字文化家园 作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支撑之一~ “数字文化家园”——上海东方社区信息苑~是直接建在社区、面向普通市民群众、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平台。平均每个信息苑点不少于 150平方米使用面积、拥有50台以上的电脑~可以覆盖2,3万社区居民、大约5000,7000户家庭基本信息需要~提供公共上网、进行互联网培训咨询服务、实现数字影院个性化放送服务。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280家社区信息苑~网点设臵通达上海全市19个区县~有效覆盖社区居民达560万~约占上海户籍人口的50%。计划未来五年内将达到600个信息苑点~使每一个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网络信息服务~实现“步行十分钟”到达的生态圈文化服务半径~“一键直达”文化信息网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数字文化家园”突破观念与边界限制~坚持融合创新的思路。在载体运用上~顺应融合发展、集成创新的理念~突破工作边界和行业边界~以数字化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实现提升文化的科技含量、传 播效率和内容产品的集合能力的统一。在文化引领上~探索“草根”与“精英”~“社区”与“社会”的文化融合~通过信息苑联网互动的平台和界面~打通社区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通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和有效落地的统一。在功能服务上~探索资源集成与分众推送的融合~打破产品、领域、条块的分割~“小文化”与“大文化”的边界~努力做到一个平台、系统内外、社区内外的资源集成~服务共享。 “数字文化家园”突破传统手段~坚持技术领先~促进服务创新。通过自主研发东方社区信息苑中央管理平台~提高运营管理与内容服务水平~强化了异构内容整合发布、网络访问多层监管、用户行为分级管控等功能~确保东方社区信息苑的内容多样化、信息安全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运用远程控制、信息安全等手段~向普通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文明的绿色公益上网服务。运用远程控制、信息安全等手段~向普通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文明的绿色公益上网服务。运用异构数据整合发布等集成方式~提供宽带城域专网内容服务。为此~专门构建了宽带专网集成平台——东方社区信息苑虚拟城域网络~提供政务服务、文化服务、便民服务、未成年人服务及培训服务等5大板块、27个频道、256个专栏。其中整合出版机构定期更新的新版电子图书就有20000册、整合影视集团正版电影电视剧500余部、与永乐院线合作的百姓影院近年新片200多部~与远程教育集团整合的数万个教育课件~与教委体委系统整合的青少年多媒体天地、电子竞技等丰富资源~被誉为“青少年的网络 第二课堂”和“社区百姓的IT生活新天地”。运用文化信息化的互动功能~开拓论坛聊天性的、辅导培训性的、文化娱乐性的三大类互动服务。几年来~以3个“百万”活动,百万家庭网上行、百万妇女网上行、百万青少年网上行,为载体~东方社区信息苑开展各种公益活动22,734场~744,549人次、公益培训16,190场~228,316人次~年服务人次达到了1,400多万~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与喜爱。 3. ERA——时空之旅 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杂技团上海马戏城三方联合投资共同打造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自2005年9月27日首演以来~天天演出~已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和旅游新景观。 从内容创作上看~时空之旅将传统杂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梦幻剧这一创新表演形式。邀请世界知名娱乐秀编创团队创意策划~体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的创作理念~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国元素~综合杂技、舞蹈、音乐、武术等艺术形式~结合高科技多媒体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舞美、音响、灯光、升降设备~实现了舞台的全数字化控制~配合世界首创的大型创意道具~创造出立体、多元的全新艺术效果~突破传统杂技单一、平面的表现方式~赋予了传统杂技崭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体现了科技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科技化。 作为一个文化产品~它还积极将各类新技术方式用于营销推广。时空之旅开通了电脑联网售票~在上海开设了40多个售票网点,设立了24小时售票热线~提供免费送票上门服务。制作时空之旅专题网站~为了一个演出专门开通一个网站这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时空之旅网站有中、英、日语网页~既宣传推广~又进行网络售票~开通外卡网上支付功能~国外观众可通过网站直接订票。还开通了联华OK卡支付功能~以及与卓尚文化生活网合作推出ERA一票通文化服务卡~实现多元化的支付平台。时空之旅还经常在网站上推出一些促销送礼活动~带动消费~目前网络售票额已占演出总收入的25%左右。 如今~在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眼前的成绩~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例如纽约将城市定位为文化的空间~城市的首要功能是文化的传承和教化。其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可以概括为“自保公助”模式~又称“最低保障与兼顾效率型”公共服务模式~市场分散、民间主导~政府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对各类文化团体、组织或机构进行管理~并给予优惠~以使其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在英国伦敦市政府资助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和创造性的文化活动~其公共文化的资助金额已超过中央政府。同时政府也非常重视各文化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文化机构与非文化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 新加坡则建成了高度融合的全天候电子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了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效能。目前~每个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通过其唯一网上身份认证“新加坡通行证”,SingPass,~可以处理超过1600项政府公共服务~包括到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的掌上图书馆借阅书籍。 当今时代~文化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文化科技体系建设、推动文化科技综合进步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途径。攻克文化领域共性技术、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技术、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重点突破领域~辅以完善的保障措施~让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关键力量。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机制创新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必须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信息资源多体系、多系统并存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积极利用各类信息服务手段和最新传播方式~广泛整合各级各类文化资源生产和服务~在扎实推进数字化服务平台、网络化服务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已贴近群众、贴近民生为目标的文化创新事业~让更多公众在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享受丰富的文化产品。展望未来~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新的观念~制定新 的战略~尝试新的模式~构建新的机制~寻求新的途径~推动新的文化变革和技术革新。 1.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三大惠民工程 ,1,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开展网络传播、新媒体集成管理、云服务等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服务网络~实现对公众文化产品的普惠和精准投放~推动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数字媒体与文化艺术融合应用 开展大型数字媒体舞台系统的研发~支持以信息技术手段演绎传统文化、经典文学艺术作品~在公共文化场馆、剧院和建筑物等不同场所开展各类新型多媒体秀~打造一批数字媒体技术支撑的舞台文化艺术精品和多媒体建筑物立体投影秀等科技含量高的文化科技工程。重点推进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西岸传媒港等项目。 ,3,支撑现代设计产业链的公共服务 开展参数化数字设计方法的研发~整合设计产业链工作流程~建设现代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众多设计单位应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完成设计项目~提升上海数字化设计水平~推动上海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展会设计等设计产业快速发展。重点推进中广国际广 告文化创意产业园、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环东华时尚产业基地等项目。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组织机制 ,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在上海市文化科技融合联席会议制度下~建立由政府相关文化、科技部门中核心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按照“梯度结构、分级管理”的模式~逐步构建委办局层面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各方资源的集成 与互动。 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发起~任何具有一定资质的民间团体、个人都可申请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民主自治”的原则~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彼此联系与沟通~共同探讨文化、科技治理的新模式。 ,2,创新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重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的投入机制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创新财政对重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的投入机制~如通过财政政策和金融市场工具的倾斜杠杆作用~实现文化金融和科技金融的高度融合~积极实施项目资助和资源配臵等。 3.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社会机制 ,1,建设新型文化科技研究机构 加大软科学研究投入~并依托有基础的单位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研究中心。 促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科技领域相互渗透 鼓励文化事业单位提高对科技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建立科技创新、应用相关部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服务能力。 在科技领域让“文化因素影响技术创新”之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创新文化~建立起一种和谐一致的 “创新氛围”。 4.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操作机制 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推动不同部门、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沟通和融合~在市文化、科技相关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成立跨行业的非营利性的 文化科技联盟~成为广大文化科技工作者和文化科技的民间社团定期举行的、多层次的、跨行业的文化科技交流活动~构建引发创新思维的服务平台。 5.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1) 教育机构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 可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文化科技融合服务需求的创意人才。 ,2,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营造文化科技融合成才环境为主 创新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能级提升非常重要~其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环境由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组成。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说~硬环境主要是指包括薪酬在内的物质~而软环境则主要是指人文环境~员工在其中是否能快乐工作。只有硬环境与软环境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才能促进这些机构中的员工成才。
/
本文档为【[计划]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